• 40.50 KB
  • 2022-02-12 发布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内容理解考点归纳汇总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理解考点归纳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 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 民俗画卷,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反映了老百姓过年高兴的心情。展 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腊八粥》 作者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 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情景, 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 及喝粥时的满足。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3.《寒食》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翊,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夜时 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现象。 《迢迢牵牛星》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这首诗描述了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断而不能相见的民 间故事。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 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 情感。 4.《藏戏》作者是马晨明。这篇文章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 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独特的魅力以及藏戏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 拘一格的艺术享受。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考点提示】 1.《北京的春节》一课的第 7~11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腊八粥》一课,八儿等粥时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常以课文内容填空的形式考查。 3.《古诗三首》一课常以默写填空的形式考查。 4.《藏戏》一课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 5.第一单元作文,常以“✕✕的风俗”的形式,要求写某个传统节日或某地的一种风俗。 第二单元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本文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 成。“梗概”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等情节。“节选”写 的是鲁滨逊来到荒岛的生活情况和面对现实的思索。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逊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 不怕困难、机智坚强、乐观向上、充满智慧的特点。 6.《骑鹅旅行记(节选)》作者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 男孩变成了狐仙,他被动物们纷纷责怪,最后因为不让雄鹅飞走而被带上了天空,表现了童话作 品的奇幻想象和美妙的构思。 7.《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由这部名著的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梗 概围绕“历险”,介绍了主人公汤姆的五次历险过程:精彩片段讲述了汤姆和贝琪从路的山洞返回 家后的故事,作品成功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个“顽童”形象,让我们看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敢于探险、 追求自由的精神。 【考点提示】 1.《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课文的主要内容常以小标题填空的形式考查。 2.《骑鹅旅行记(节选)》一课,对小男孩尼尔斯的人物评价,常以判断正误的形式考查。 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一课,对汤姆•索亚的人物评价,常以判断正误的形式考查。 4.本单元作文,常以概括某部课外名著的主要内容的形式考查。 2 第三单元 8.《匆匆》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 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9.《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 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 委屈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深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 世界存在的鸿沟。 【考点提示】 1.《匆匆》一课,要求全文背诵,考试时常以默写填空的形式考查。 2.《那个星期天》一课,心理活动描写很精彩,考试时常以句子仿写的形式考查。 3.两则《习作例文》和第五单元习作,考试时常以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的形式考查习作水平。 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 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石灰吟》 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一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 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本文记叙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形势和处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坚持 党的工作,被捕时处变不惊,在法庭上镇定、沉着,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表现了李大 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12.《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开始就提出中国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实际,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 待批评和搞好团结三个方面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 13.《金色的鱼钩》一文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老班长 崇高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 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考点提示】 1.《古诗三首》一课,三首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考试时常考查古诗句运用的写作手 法。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考试时常考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以及文章的写作顺序。 3.《为人民服务》一课,课文的第 2、4 自然段,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阅读的形式考查。 4.《金色的鱼钩》一课,课文题目的含义和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考试时常以判断、选择的形式 出现。 5.第四单元习作,常以命题作文《我的心愿(梦想、理想)》的形式考查。 [考试点睛] 古诗的写作手法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写出下面的古诗句运用了怎 样的写作手法。②理解古诗句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3 第五单元 14.《文言文两则》 《学弈》一文写了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结果两个人一个 学的好,一个学的不好。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的问题,两个小儿争持不下,连孔子也无法裁决的 故事,表现了两个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精神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15.《表里的生物》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他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 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个小生物。这使他充满了 好奇,可是父亲不许他动,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他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 小东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文章叙述质朴,就像与人 倾心交谈自己童年的一件难忘的趣事。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接下来主要用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 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这篇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一百多年后的上学情形讲得生动有 趣:专门的教学楼,同样的课程都不复存在,老师被机器人取代,纸质书被电子书取代,互相讨论 变为独立思考等。这一切让读者在玩味情节的同时,也对未来和现实的学习进行反思。 【考点提示】 1.《文言文二则》一课,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翻译重点词句的形式考查。 2.《表里的生物》一课,常以判断的形式考查对文中的“我”的人物评价。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文中的三个具体的事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一课,想象丰富独特,常以口语交际的形式考查对未来上学方式的 想象与展望。 5.第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常以编写科幻故事的作文形式考查习作水平。 第六单元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浣溪沙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