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 MB
  • 2022-02-12 发布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湘美版(2014秋) (共28张PPT)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考你: 秦 始 皇 中文名:嬴政 别名:赵政、祖龙 国籍: 秦国 民族: 汉族 (当时称 华夏 ) 出生地:邯郸(今 河北省 邯郸市) 出生日期:公元前 259 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 210 年 职业: 皇帝 主要成就:统一天下 南平百越 ,北击 匈奴 修建 万里长城 ,打通西南 在位时间:公元前 246 年 — 前 210 年 享年: 50 岁 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想一想: 有谁认识这个字“ 俑 ” ?它是什么意思? 古代坟中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是象征殉葬奴隶的模拟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胜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模拟着当时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水平。 欣赏 · 感受    秦 始 皇 陵 兵 马 俑 秦 始 皇 陵 陵园总面积为 56 . 25 平方公里相当于 78 个故宫的大小!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 22 万平方米。 秦始皇陵的坟头在建成之时底面积约 25 万平方米,高 115 米。现在坟头高 55.05 米,周长 2000 米 1974 年 3 月,在陵东的 西杨村 村民抗旱打井时,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 2000 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1975 年 国家 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 博物馆 。 1979 年 10 月 1 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2009 年 6 月 13 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不过刚出土不久就氧化了。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1978 年, 法国 前总理 希拉克 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 七大奇迹 , 秦俑 的发现,可以说是 八大奇迹 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 中国 。”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 八大奇迹 ”,已 挖掘出 3 个俑坑。   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达 19120 平方米,足有 50 多个篮球场那么大。俑坑内有 7 千多个兵马俑。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也是最大的,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深约 5 米,总面积 14260 平方米,坑里有 6000 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 5 米左右的坑底,每隔 3 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 承重墙 ,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一号坑 二号坑 三号坑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对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 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 陶模 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 当年 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当年 工匠 犯了一个错,他们在烧制过后才上色。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 陶俑 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 氧气 氧化 , 颜色 不到一个小时瞬间消尽,化作白灰。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 彩绘 痕迹 骑兵俑 出土于一、二号坑,有 116 件,骑兵的装束显然与步兵、车兵不同。他们头戴圆形小帽,身穿紧袖交领上衣、,脚登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无披膊,手上无护甲。衣服短小轻巧,一手牵马,一手持弓。从这种特殊的装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古代骑兵战术出发,骑士的行动敏捷是一项基本的要求。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早的骑兵实物。 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将军俑 武 士 俑 武士俑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 1.8 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立射俑在秦俑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兵种,出土于二号坑东部,所持武器为弓弩,与跪射俑一起组成弩兵军阵。立射俑位于阵表,身着轻装战袍,束发挽髻,腰系革带,脚蹬方口翘尖履,装束轻便灵活。此姿态正如 《 吴越春秋 》 上记载的“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此正持弩之道也。”立射俑的手势,与文献记载符合,说明秦始皇时代射击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各种动作已形成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世所承袭 立射俑 跪射俑 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在跪射俑的雕塑艺术中,有一点非常可贵,那就是他们的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被工匠细致地刻画出来,反映出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让后世的观看者从秦代武士身上感受到一股十分浓郁的生活气息。 服饰 将军俑和军吏俑、一般士兵的最大区别是:将军俑头戴雕冠, 军吏俑头戴版冠和云长冠,一般士卒则没有以上两种帽子, 只是戴介帜或束发挽髻。将军俑除以上特点外,还身材魁伟、高大,上身戴有领花、肩花。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铜车马 1980 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 20 米,约 7 米多深的地方。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 我们发现 8 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 ,试想当时没有车床,更没有现代化的冶铸设备,铸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银、铜大小规格不同的车马部件实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 活动一 根据所学内容,尝试绘制兵马俑人物的神动作或局部的神态、服饰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