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 MB
- 2022-02-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除法
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 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 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 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6、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练习: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2÷2 66÷6 72÷3 47 ÷7
(2)口算:36÷3 60÷2 68÷2 90÷3
(3)列竖式计算:39÷3 89÷4 67÷2 74÷3
(4)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
64÷5 84÷3 95÷4 81÷3
§第二单元 认数
1、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
非整千数: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练习:
(1)口算:2000+4000 8000—3000
(2)三千零二是由几个千和几个一组成?
(3)967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个位
上是 ()。
2、大小比较
比较大小时的数学思考,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非整千数最接近几千。
练习 比较大小:3650和2520, 7890和8790
§第三单元 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
1、称一个物体有多重(比较轻时),一般用千克(克)为单位。
2、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
3、千克可以用KG表示 ,又叫公斤。
4、认识天平。
5、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
练习
(1)一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克
(2)2千克=()克
(3)9000克=()千克
§第四单元 加和减
1、口算两位数加、减。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练习 口算:44+25 32+57 14+68 76—64
2、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练习
手套的价格是12元,帽子的价格是手套的3倍,你能用线段画出来并算
出帽 子是多少钱吗?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1、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
2.、联系实际问题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包括:求整时到整时的经
过时间,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利用线段图)
求经过时间 :
记忆: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 经过时间
到达的时刻 — 出发的时刻= 经过时间
3、 两种计时方式的转化
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相转化
普通记时法 24时记时法
凌晨1时 ———————— 1时
早晨5时 ———————— 5时
上午8时 ———————— 8时
下午1时 ———————— 13时
深夜12时 ———————— 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记忆: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用钟面上的时刻
加上12时;
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就用时刻减去12时。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认识、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边与角的联系与区别。
长方形
正方形
相同点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边相等
不同点
长边叫做长,
短边叫做宽
(长宽不相等)
四条边都相等
2、各个平面图形边与周长的关系
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和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第七单元 乘法
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
2.、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是0时的乘法计算。
3、连乘计算。
练习:
(1)200×3 152×4 261×3
(2)124×3×2 115×2×4
§第八单元 观察物体
1、在知道物体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础上,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
和上面。
2、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往往是不相同的。
3、进行简单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第九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1、统计
(1)画“正”字统计
(2)画条形统计图统计
2、可能性
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经常 、偶尔 、差不多)
§第十单元 认识分数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
加减计算。
1、分数的表示:分子、分母、分数线。
2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商中间有0的除法。(十位不够除时要商0)
一位数除多位数: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最高位不够商时看前两位;
中间不够商0就商1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4、连除应用题
5、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6、数量关系式: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第二单元 年月日
1、时间
1年=12个月
1年=4个季度
1个季度=3个月
1个月=3旬
小月=30天(2,4,6,9,11)
大月=31天(1,3,5,7,8,10,12)
闰年(366天)二月=29天
平年(365天)二月=28天
1周=7天
1日=24小时
2、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3、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
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
4、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5、计算天数[分月计算] 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 份
6 月
7 月
8 月
思
考
12日----30日
31天
1日-----17日
30-12+1=19天
31天
17天
合计:19+31+17=57天
§第三单元 平移和旋转
注意点:平移和旋转后物体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
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拨算盘、升国旗、光盘的出入仓、拉开抽屉
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拧水龙头、汽车方向盘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翻书
§第四单元 乘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3、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先算0前面的数的乘积,再数数两个因数末尾一
共有几个0,添在积的后面。例如:20×30 想2×3=6 20×30=600
4、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一个因数分别乘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
再把两次相乘出来的积相加。
例如:24×32 想24×2=48 24×30=720 720+48=768
5、估算两位数乘以两位: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则,把因数估算为整十
数;若因数是整十数则不用估算。
6、在乘法运算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就随着扩大几倍
4×5=20 8×5=40
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42×10=10×42=420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略)
§第六单元 千米和吨
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应该乘以进率;低级单位的名数改
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应该除以进率。
长度单位有: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来源:学科网]
1米=1000毫米
质量单位有: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七单元 轴对称图形
1、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
3、字母是轴对称图形:A、B、C、D、E、H、I、 K、M、O、T、V、U、W、X、Y。
4、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
§第八单元 认识分数
1、单位“1”----- 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
2、分数:把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者几份。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 如:90个桃子的五分之三是多少?
5、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6、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男生
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第九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公式:(见表格)
长 方 形
正 方 形
面 积
长×宽=面积
边长×边长=面积
周 长
(长+宽)×2=周长
边长×4=周长
边
面积÷长=宽
面积÷宽=长
周长÷2 — 长=宽
周长÷2 —宽=长
周长÷4=边长
2、面积单位:(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思考题
甲图形的面积比乙图形的面积大,但是他们的周长相等。
4、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十单元 统计
1、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
2)总数÷人数(份数)=平均数
2、运动与身体的变化
运动后人的脉搏会加快,休息几分钟后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第十一单元 认识小数
1、十分之几就等于零点几。
2、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小数大小的比较。
4、小数的加减法。
5、零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一、容量单位的产生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mL)作单位。
4、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5、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浴缸
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瓶饮料大约是
40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
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
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4、余数要比除数小: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除数 - 1。
例: ( )÷53=25…..☆,☆最小是 1,最大是52。所以这道算式中,
最小的被除数=25×53+1 ,最大的被除数=25×53+52
=1325+1 =1325+52
= 1326 =1377
二、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若有余数,
则不完全商不变,余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如: 14÷3=4……2 (同时乘以10)
140÷30=4……20
15÷4=3……3 (同时乘以3)
45÷12=3……9
问:乘或除以的这个数为什么不能是0?
答:乘0或除以0,都会出现除数是0,这样的算式没有意义。
三、连除实际问题
四、简单的周期: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我们通常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2、分段整理数据
有时统计要分段整理数据,数据分段时,要注意每段之间要“连续”,整
理 数据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数据不遗漏、不重复,还要注意检查统计
表里的合计数。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分析。
解决问题的步骤:1)理解题意(整理条件);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4)检验反思。
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看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也
可以从问题想起,看要求题目中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第六单元 可能性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
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出的结果进行判断。
§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照从左到右
的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
除法 再算加、减法;
3、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端点
长度
线段
直的
2个
有限长
射线
1个
无限长
直线
没有
无限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
4、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组成的。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5、 直角=90度 平角=180度 周角=360度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锐角小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6、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
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8、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
线的平行线。
垂直
相交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不垂直
不相交 ——— 平行
9、一副三角尺的度数分别是:30度、60度、90度和45度、45度、90度。
10、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可以画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
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
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
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1、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十亿、百亿、千亿。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
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
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如:100×10=1000,
900×90=81000
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
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
(1) 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2)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余数会变)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经两个数的和,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和差问题)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8个(假设)给小数,
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首先明确:大数拿8个给小数 是大数比小数多8个吗?不是,大数应该
比小数多2倍的8个(也就是多2×8=16个),只有这样拿8个给小数,
自己还有一个8,两个数,才会一样多。(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第六单元 运算律
1、加减乘除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 +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连乘形式)
5、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加形式
拓展:(a-b)×c=a×c-b×c 乘、减形式
6、减法的性质(连减):a—b—c=a—(b+c)
7、除法的性质(连除):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
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第七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三角形
1、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3、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顶角
底角
底角
腰
腰
底
4、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两个底角
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底角是45°,
顶角等于9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5、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
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6、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
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来源:学科网]
2、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3、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
上底 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从梯形一条底边上
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3、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是
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从左向右数确定
第几列,从前向后数确定第几行。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
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如:(4,3)表示第4列
第3行或者说第3行第4列。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
右边的数小。
3、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
零上温度(+)、零下温度(-); 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
盈利(+)、亏损(-); 收入(+)、支出(-);
南(+)、北(-); 上升(+)、下降(-)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10℃比-5℃低5℃; 6℃比-6℃高12℃。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1、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下图:
△ADE、△BDE、△BCE面积相等,都是平行四边形BDEC的一半;△AOD与△BOE
的面积相等。
2、1公顷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万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
3、表示一个社区、校园的面积通常用“公顷”为单位;
表示一个国家、省市、地区、湖泊的面积是就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4、农村地区常使用“亩”和“分”作土地面积单位,
1亩=10分≈667平方米, 1公顷=15亩。
5、面积单位换算进率:
6、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2、小数数位顺序表
3、判断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就是观察小数点后面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
就是几位小数。
4、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对小数进行化简或按要求改写小数。
5、小数的改写:
(1)用“万”作单位:① 从个位起,往左数四位,画“┆”,下方点小数点;
② 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万”字;
③ 用“=”连接。
(2)用“亿”作单位: ① 从个位起,往左数八位,画“┆”,下方点小数点;
② 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亿”字;
③ 用“=”连接。
6、求整数的近似数:
(1)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添上“万”字,用“≈”连接。
(2)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添上“亿”字,用“≈”连接。
7、求小数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先要弄清保留几位小数;
根据需要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各位满十要进一;
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减。
2、 被减数是整数时,要添上小数点,并根据减数的小数部分补上“0”后再减。
3、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末尾的“0”不能去掉,把结果写在横
式中时,小数点末尾的“0”要去掉。
4、小数加减简便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a+b)+c = a+(b+c)=
(a+c)+b
减法的性质: a-(b+c)= a-b-c
其它简便方法: a-(b-c)= a-b+c =(a+c)-b,
a-b+c-d = a+c-(b+d)
§第五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来源:学科网ZXXK]
1、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小数除法: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有余数时,要在后面添0,继续往下除;
3、一个小数乘(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
右(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4、商不变原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5、积不变原理: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
积不变。
6、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每次除到比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多一位,后四舍五入。
如保留整数,除到小数点后第一位;保留两位小数,就除到千分位
7、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
的循环节。如:4.2605的循环节是605。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叫做无限小数。分类:无限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
9、乘除法运算率及运算性质 同整数的一样,注意观察算式的特征:学会逆向
使用各种运算律和性质。
§第六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统计表的优点:便于从整体上了解、对比、分析数据。制作时,要注意对表
合 头进行合理分项,算对总计与合计。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更直观、形象地
比较多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把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条理地找出来,从而找出问题的全部答案,即为列举。
方式:列表、画图、连线、画“√”,也可按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等。
2、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顺序来排列。
3、排列(有顺序):爸爸、妈妈、我 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ABC、BAC不同)
4、组合(没有顺序):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
(AB、BA 相同)
5、四人互相通电话,总共要通的次数:3+2+1=6次,如果互相写信,总共要写
的封数:3×4=12封。
§第八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基本规律:
(1)×4或4×通常可以写成4•或4; 则写成,读作“的平方”;
如果与1相乘,就可以直接写成。
(2)只有字母与数字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省略“×”,加、减、除等
运算 符号都不能省略。
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那么:正方形的周长:C = ×4 = 4
正方形的面积:S = =
3、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书写格式:
(1)先写出用字母表示的简写算式;
(2)写完“当……时”后,再写出简写算式,然后用数字代替字母,还原乘号,
算出结果;
(3)不写单位,要写答语。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方程和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方 程
等 式
联 系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区 别
含有未知数
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5、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6、等式的基本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7、列方程解题一般步骤: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求出方程的解。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 ; ②注明图例
(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第三单元 因数和公倍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其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其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4、按照一个数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把非0自然数分成三类:
①只有自己本身一个因数的1 ;
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在所有的质数中,2是唯一的一个偶数;
③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合数至少有
3个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5、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6、公倍数(无限多)与最小公倍数。
7、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列举法、图示法、短除法等。
9、质因数: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10、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相邻的偶数
(奇数)相差2。
12、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
3 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数字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13、和与积的奇偶性: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个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因数中只要有一个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14、在1—20这些数中:(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奇数:1、3、5、7、9、11、13、15、17、19。
偶数:2、4、6、8、10、12、14、16、18、20
素数:2、3、5、7、11、13、17、19。(共8个,和为77)
合数:4、6、8、9、10、12、14、15、16、18、20。(共11个,和为132)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素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的数叫做分数。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4、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
分数叫做假分数。
5、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6、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
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7、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8、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9、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10、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11、约分与通分
12、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4)十字相乘法。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
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同分母分 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第六单元 圆
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
都是 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结构: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常用
字母r表示(决定圆的大小);直径常用字母d表示(圆内最长的线段)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3、正方形里最大的圆。边长=直径画法:
(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4、长方形里最大的圆。宽=直径画法:
(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6、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圆周率,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π>3.14
圆周长C=πd或C = 2πr
直径d = C÷π
半径 r=C÷2π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d=2r
圆面积 S = πr2
S =π()2
S=π()2
S半圆=÷2
C半圆=C/2+d
圆环的面积
S=-=π(-)
常用π值
常用平方数
2π=6.28
12π=37.68
112=121
3π=9.42
15π=47.1
122=144
4π=12.56
16π=50.24
132=169
5π=15.70
18π=56.52
142=196
6π=18.84
20π=62.8
152=225
7π=21.98
25π= 78.5
162=256
8π=25.12
32π=100.48
202=400
9π=28.26
10π=31.40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运用转化的策略可以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转化前后图形
变化了,但大小不变。
2、计算小数的除法时,可以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可以把异分母分数装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4、在进行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把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计算。
5、运用转化的策略,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的分析问题,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形体
面
顶点
棱
关系
长方体
6个
至少4个面
是长方形
相对面
完全相同
8个
12
条
相对的棱
长度相等
正方体
是特殊
的长方
体
正方体
6个
正方形
6个面
完全相同
8个
12
条
12条长度
都相等
2、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a×6=6a2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3、体积概念及计算
体积(容积)
定义
形 体
体积(容积)
计算方法
体积单位
进率
物体所占空间的
大小叫做它们的
体积;
长方
体
V=abh
V=Sh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m3=1000dm3
1dm3=1000cm3
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
积。
=1L=1000mL
正方
体
V=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表示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
表示3的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
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
4、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
【倒数的认识】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4、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
方程的方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a:b=a÷b=(b≠0)
相互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关系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数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运算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4、化简比:
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是: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再按整数比化简法化简。
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是: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一 般 方 法
结 果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
5、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
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解决方法: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转化成
分数乘法来计算。
§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先算乘除法,后算
加减 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2、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题:
(1)总数与部分数相比较的问题:【分数乘法、减法】
一般解题方法:先求出未知部分数,再用总数减部分数求出结果。
(2)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是
多少的问题:【分数乘法、加减法】
一般解题方法: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加法或减法求出结果。
注:对于题中出现的带单位与不带单位的分数,要注意它们的意义不一样。
§第六单元 认识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的读写:百分数不写成分数形式,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注: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常出现在判断题中)
3、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去掉百分号,再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 小数
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在后面添上℅
4、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先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
百分数 分数
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再改写成百分数
5、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不同点
相同点
分 数
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可以有单位名称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百分数
不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不可以有单位名称
6、百分数应用题:
一般解题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注: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百分率。例如:出勤率、发芽率、成活率、
合格率、含盐率、普及率等等。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原价×折扣=现价
7、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1)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2)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步骤:审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
→检验→作答
基本类型:比较大小关系;总数和部分数关系;和倍与差倍关系;行程问题中的关系;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关系等等。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已知黄瓜种植了80平方)
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图所示,完成如下表格。
品种
合计
黄瓜
韭菜
萝卜
番茄
种植面积/m2
400
80
84
96
140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结构:2底面(圆形)、高、侧面(大多为长方形)
2、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S=a×b=C×h=2πr×h=2π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S=a×a=C×h=2πr×h=2πrh,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公式=Ch或者=2πrh或者=πdh
3、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加上两个底面组成,计算方法S表=S侧+2S底,
因为S侧=Ch, S底=πr2,所以S表=Ch+2πr2 =2πrh+2πr2
用乘法分配率得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2π(rh+r2)
例;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高是12.56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
形,做一个这样的罐头盒需要多少铁皮?
解析:本题中罐头盒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说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相等,都等于12.56厘米,可以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把r
先求出,最后再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
解:12.56÷3.14÷2=2(厘米)
2×π×(2×12.56+22)=182.8736(平方厘米)
≈182.88(平方厘米)
答:做一个这样的罐头盒需要182.88平方厘米的铁皮。
4、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S×h,则圆柱的体积公式V圆柱= S圆柱×h,
长方体的底面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柱的底面积是圆。
相关公式:已知半径和高,V圆柱=πr2h
5、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或者说圆锥的体积
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为V圆柱=3V圆锥或者V圆锥=1/3V圆柱。
相关公式:已知半径和高,V圆锥=1/3πr2h
例:工地上的沙堆成近似的圆锥形,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
1.5米,每立方米沙子约重1.7吨,这堆沙子共重多少吨?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用公式V圆柱=1/3π(C÷2π)2h
即 1/3×3.14×(12.56÷2÷3.14)2×1.5=6.28(立方米)
6.28×1.7=10.676(吨)
答:这堆沙子共重10.676吨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 比例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任何一个比例都是由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组成。
2、比和比例的区别:(1)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是表示两个比
相等的关系。
(2)比由两项组成(前项、后项)。比例由四项组成
(两个内项、两个外项)。
3、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即 A:B=C:D———>AD=BC
4、解比例
理解掌握: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知三求一”
例: 5:8 = x:16 1/9 : 1/4 = x:18
8x = 5×16 4:9 = x:18
x=10 9x = 4×18
x = 8
5、用比例解应用题
思路:审题列出比例等量关系式--->设未知数列出比例方程--->解比例并检验写答
6、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7、比例尺的应用
§第五单元 确定位置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字母表示方向: S表示“南”,W表示“西”,E表示“东”,N表示“北”
(2)理解“X偏X若干度”,如南偏西15°
2、根据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解题方法: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及行走方向
和路程,用“先……然后……再”等词语,按顺序叙述。
§第六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
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
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
正 比 例
反 比 例
相 同 点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 同 点
商一定
= k(一定)
积一定
x×y=k(一定)
4、应用
1)判断两个是否相关联;
2)用除法,商一定,成正比;正比例: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用乘法,积一定,成反比。反比例:单价X数量=总价(一定)
5、正比例的图像 :一条直线。从图像中,可以直观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6、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
解题方法:(1)判断题目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2)设未知数,列方程;
(3)解方程并检验写答。
例:一部机器上有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80个齿,每分钟转
90转。从动轮有48个齿,每分钟转多少转?
解析:先判断齿数和转数成反比例关系,齿数×转数=总齿数(一定)。
等量关系:主动轮齿数×主动轮转数=从动轮齿数×从动轮转数
再设从动轮每分钟转x转。
48×X=80×90
X=150 答:从动轮每分钟转150转。
附注:
上册
下册
三年级
除法 认数 千克和克 加和减
24时记时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
乘法 观察物体
统计与可能性 认识分数
除法 年 月 日
乘法 平移和旋转
观察物体 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 认识分数
统计 认识小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四年级
升和毫升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观察物体
可能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垂线与平行线
对称、平移和旋转 认识多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确定位置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运算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年级[来源:Zxxk.Com]
负数的初步认识 多边形的面积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加法和减法
小数乘法和除法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用字母表示数
简易方程 折线统计图[来源:学科网ZXXK]
因数和公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解决问题的策略 圆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六年级
长方体和正方体 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认识百分数
扇形统计图 圆柱和圆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 确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