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4 KB
- 2022-02-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项复习及强化训练题(附答案)
一、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二、分段与归纳段意
三、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五、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一、理解重点句子含义
常考题型: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某某句的理解。
3、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
4、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过关训练
(一)99枚“金牌”
一天上午,邮政银行给儿童医院送来一笔数额巨大的捐款。
这是波兰的一家儿童医院,因救治了许多白血病患儿而闻名。可就在这家医院,仍有不少患儿的家庭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不能得到及时医治而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家长们悲痛欲绝。现在,有了这笔捐款,许多白血病患儿的生命就充满了希望,充满了阳光!
这笔捐款启用后,几位得到救助的儿童家长开始寻找那位好心人。可是,儿童医院没有捐助者的任何信息。
而此时,某家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正在批评一个叫杰德捷泽扎克的女运动员,说她把自己在雅典奥运会获得的女子200米蝶泳金牌拍卖了,得到了一笔巨款,过起了富足奢侈的生活。那枚金牌是波兰在游泳项目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一年后,经过多方打听,院长终于找到了捐助者杰德捷泽扎克,于是邀请她到了儿童医院。接受救助的孩子们都来感谢他们的恩人。杰德捷泽扎克和孩子们幸福地说着、笑着……
就在杰德捷泽扎克准备离开时,媒体记者蜂拥而至。面对记者,杰德捷泽扎克微笑着打开身边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装着99枚“金牌”。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金牌“,是接受救助的孩子们亲手用纸做的。
杰德捷泽扎克拿起一枚“金牌”挂在脖子上。她眼含热泪,激动地说:“这99枚'金牌'代表了儿童医院所有白血病孩子的心!它们是世界上最贵重的'金牌,!”
(有删改,作者:程立祥)
1.“蜂拥而至”的意思是 ,通过这个词语我感受到了
2.“它们是世界上最贵重的'金牌'!”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因为这99枚“金牌”代表了儿童医院所有白血病孩子的心,表达了这些孩子对她的感恩之情。
B.这些金牌虽然是纸做的,但是能够卖世界上最高的价钱。
C.做这些金牌的纸属于特殊材料,是古董,可以收藏。
(二)睡在炊烟里的母亲
朱成玉
①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农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底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②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③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④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⑤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把我抱起,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
⑥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
⑦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⑧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窜出来为母亲鼓掌。
⑨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⑩所以,我家的炊烟是有着葱花味儿的炊烟。我家的炊烟也是最好客的炊烟,总是微笑的。或是点头,或是招手。欢迎你,挽留你。
⑪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⑫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斜。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⑬母亲,今夜我们梦中相见。
(选自《辽宁青年》2014年第10期,有改动)
1.作者由“炊烟”回忆了母亲的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①自然段与第②自然段在内容上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形容很多人一起拥上前去人,扎克的精神感动了很多,很多记者来采访她杰德捷泽
2.A
(二)
1.①炊烟里等待晚归的孩子;②夜半油灯下缝补的母亲无声的关爱;③厨房里母亲用心准备饭菜。
2.不矛盾。母亲因年迈总是遗忘自己生活中的事,却忘不了自己的孩子,对比中更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疼爱。
3.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厨房比作舞台,围裙比作道具,锅碗瓢盆比作乐声,生动形彖地写出了母亲为家人做饭的场景,表现母亲勤劳持家的特点。
4.不辞辛苦、疼爱孩子胜似关心自己。
5.示例:好,题目形象地突出了母亲勤劳的品格,具有“文眼”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二、分段与归纳段意
常考题型:
1、给文章分段。
2.在文中用//划分文章段落并归纳段意。
过关训练
(一)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多花花绿绿的伞。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好久没做声,最后才说:“买,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穷,队里收成不好,全指望着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哐哩哐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每天枕着织布声入梦。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眉开眼笑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偶然一回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那把黄油布伞就一直伴随着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很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的身边。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已经分成四段,用“△”标明,请写出第二、第三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娘答应买伞,“我”为什么会半信半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为什么心里一酸,眼里涌出泪水?请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最大的麦穗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联系上下文解读句子。
(1)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苏格拉底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只许进不许退”在文中是要求弟子__________,不可__________。
(2)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手法,写出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短文分成三段,用“‖”标出来。
3.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读全文,填空。(前三空各用两个字)
文中的苏老师讲了三次话,第一次是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第三次是__________。可见,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好。
参考答案:
(一)1、她没有钱给我买伞。
2、第二段:我上学路远,常被雨淋着,娘答应给我买一把雨伞。
第三段:娘每天熬夜织布,换了钱,给我买了一把油布伞。
3、娘从来说话算数,所以“我”相信娘答应买伞就肯定会买。但家里穷没钱买伞,所以“我”有些怀疑。
4、为了买伞,娘每天熬夜织布,面黄肌瘦,她看到“我”拿着伞高兴的样子也很高兴,“我”被娘这种无私的母爱深深感动。
(二)1.(1)摘一个最大;只许进不许退;一往无前,回头重新挑选。
(2)拟人,一无所获时尴尬、沮丧、失落的心情。
2.首尾自然段各为一段,中间的为第二段;提出要求——挑选麦穗——揭示道理。
3.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如果东张西望,就会错失良机。
4.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但更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是实实在在的,才不会错失良机,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
5.要求、提醒、点拨;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
为了他的尊严
三、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常考题型:
1、文章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
2、这种记叙方式有什么好处?
过关训练
(一)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 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⒈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趔趄(lié liè) 散落 (sǎn sàn) 微颤 (chàn zhàn)
⒉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⒊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⑴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⒍文章是按__________ 顺序写的。给前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⒎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竞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再书包,然后变戏法似地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6)“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问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7)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8)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 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
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10)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原文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⑨段划线句“似一棒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⑦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⒈liè sàn chàn
⒉ :"……",:"?"
⒊(基本符合词意即可)
⑴突如其来: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⑵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⑶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⑷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⒋"抢钱"二字加引号,说明并不是真正的抢钱,而是人们急于帮老大爷把钱从地上捡起来。
⒌由于"我"不小心撞到了老大爷,钱掉在了地上,"我"担心钱被风刮走或被过路人抢走,后来从人们还钱中,看到了当今社会人们拾金不昧的高尚风格,所以"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⒍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掉钱--抢钱--交钱--数钱
⒎启示:这个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本以为钱会找不回来没有想到都回来了,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好人。
(二)1. 小岩在“我”生病时,送给我一份别样的礼物,令我感动。或“我”在生病时,收到小岩送的一份别样的礼物,我的心被撼动了。
2. 用“别样”暗示文章的中心,“礼物”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 她是一个爱岗敬业、尊重学生,能公平地对待学生.受学生爱戴、看重师生间的情意的师德高尚的人。
4. 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我”对小岩那份别样的礼物的赞赏 以及它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感情。
5. 交代了小岩家境和他平曰里不参加班级活动的情况,解释了 “我”对小岩能来看 望“我”感到意外的原因,突出了小岩对老师情感的真挚,为下文写小岩送我一句祝福当礼物做铺垫。
6. 结合文章表达感谢之意,有祝福,表述符合老师身份。
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常考题型: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3、请概括文章大意。
4、简单概括本文写了什么故事。
过关训练
花边饺里的母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⑦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伸出你充满善意的手
①深夜,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山中抛锚了,巨大的暴风雪一次又一次向旅客肆虐过来。尽管关紧了门,车上所有的人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有人开始从旅行袋里取衣服,有人开始在车子里走来走去,试图驱除寒意。汽车的电力很快用完了,空调关闭,车里的温度一降再降,陌生的人们只好相互抱着取暖,然而还是无济于事。很多人在想:要是这时,有一团温暖的 火那该多好。
②终于有一束手电扫了过来,车上所有的人都( )地惊呼起来。来人是一个打扮非常普通的老人,他的背上还有一个篓子,里面是热腾腾的馒头。
③有人开了门,老人把篓子放在车上,他指着车前不远处说,那里就是他的家,他真诚地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老人只好把篓子放下,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④这时车上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热腾腾的馒头正在迅速变冷,有一个小男孩起了身,但迅速被身旁的母亲拉了回来:“你要干什么?那东西有毒,吃不得。”“就是,我们宁愿挨冷挨饿,也不去冒这个险。”车上不断有人附和。
⑤半个小时后,老人再次来到车上,当他发现篓子里的馒头一个都没少时,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他再次邀请,依然没有人反应。当他正准备下车时,车上终于有人说话了:“爷爷,我相信你,我跟你去。”说话的正是刚才那个被母亲拉住的小孩。
⑥老人的眼圈红了 孩子 你不怕我是个坏人 孩子走上去 伸出他的手 挽住了老人说 爷爷 我相信你
⑦在孩子的影响下,车上才不断有人下车,跟随老人而去。
⑧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⑨有记者问老人:“你的善意一次次被人拒绝和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 老人告诉记者,在这座深山里,他经常能遇到抛锚的长途车,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一百件善事了。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充满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1. 请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
2. 给短文第⑥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 读句子,填空。
⑴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
①“老人连续说了三次”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沉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①“羞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5. 请对文章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出你自己的评价。
⑴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第一件事:小时候妈妈借捏花边让“我”和弟弟吃肉馅饺子;第二件事:长大后“我”用类似的方法让妈妈吃糖馅饺子。
2、那些艰苦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3、承上启下(或过渡)。
4、(1)此处的“花招”不含贬义,是指“我”瞒着母亲,在糖饺上做了记号的巧妙方法。
(2)不好,原句中的“如一尾尾小银鱼”使用子比喻,既写出了锅中饺子的形态,又表现了场面的欢快,显得生动、形象、有趣。
5、(1)示例:两个小调皮,还不知道我故意包花边饺子让你们吃得这样开心,只要你们开心,比什么都好。
(2)示例:我用您当年的办法让您吃到了糖馅饺子,您能一直开心快乐下去,是做儿子最大的心愿。
(二)、1.激动不已
2.:“,?”,,:“,。”
3.(1)①车不远处就是他的家,他真诚地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②车上的人怀疑他是坏人,对他们有不良企图。(2)①感到羞耻和惭愧。②他们怀疑老人没安好心,然而事实说明老人的善意是真诚的,他们为自己对一个善意的老人充满怀疑而感到羞耻。
4.本文写了深夜一辆车抛描了,一位老人帮助了被困的人们的事。
5.(1)心灵纯真,信任别人的善意。(2)善意待人,在被人误解时仍执著地善待别人,为别人着想。
五、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常考题型:
1、课文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你觉得某某是个怎样的人?
4、找中心句,说自己的体会。
过关训练
(一)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注音或写汉字。
弄( )脏 单薄( ) 蒸lóng( ) 处fá( )
2、写出近义词。
思忖( ) 虔诚( )
3、找出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打量(liáng lìang) 上浮(fú fóu ) 兴(xīng xìng)旺
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___改___。
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比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 。
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 nong bo 笼 罚
2、 思考(思量) 恭敬
3、 如: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热。
4、 小乞丐 在母亲生日这天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5、 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只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
6、 衣衫褴褛,又黑又脏 无依无靠 艰难困苦
7、 有沉重、有难过、更有对母亲的敬重和怀念。
8、 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泪了。
(二) 1、打量( lìang) 上浮(fú ) 兴(xīng )旺 2、:因地制宜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3、两改俩。 4、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作者把围在小女孩伞下的伙伴们比作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
5、 “因地”在文中指走上花果山上景点的路,“制宜”在文中指山里的孩子用带路来赚钱。 6、理由是在下雨天,她们不懂得边带路边卖雨伞来赚钱。不懂得在下雨时卖伞赚钱。 7、老实、懂事、腼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