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2-02-12 发布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美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1、点 线 面 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 不美。4、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5、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6、点、线、面组成了丰富的形象 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8、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9、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 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防止凌乱和松散,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 调朴素的,别缺少生气。 10、什么叫纯度?答:色彩纯净的程度 11.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 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1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13.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 淡),(干湿)的变化的运用。 14.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3.绘画中的色彩 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15.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 150——180 度,色彩差别小的 (弱对比),在色环中相隔 60 度以下。 16.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 粘、接)等方法。 17.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是指物体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 对。 18.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 依靠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19.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 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20.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 其步骤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21 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11.橙色是由(红)和(黄) 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 2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 浅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 降低明度。 2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 觉的色彩)。 2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 画、花鸟画、人物画)。 2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2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 面)。五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2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 且笔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 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28.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9.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 30.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31.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32 成人的身高为 7.5 个头长,少年为 6 个头长。 33“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 (从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 34 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35 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 以画竹 见长的画家是(郑板桥)。 36、色彩画通常有干画法和湿画法两种,色彩画常用的笔有尖头笔、圆头笔、扁 头笔。 37、 色彩 的三要素:明度、纯度、色相。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为明度,色彩的 鲜灰程度称为纯度,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称为色相。色彩的明度变化 可以通过加白提亮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38、绘画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39、色彩的调配:红+黄=橙 红+蓝=紫 蓝+黄=绿 40、补色:红---绿;黄---紫 ;蓝---橙。 在色环中,互成 150----180 度的色互为补色,成强烈对比;60 度以内的色成柔和 对比。 41、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化妆艺术。 42、设计一枚邮票,首先要画上合适的图案,再写上“中国人民邮政”字样,标明 面值金额。是纪念邮票的还要写上纪念标题。 43、中国画按绘画题材分: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 按表现手法分:可以分为写意画、工笔画和兼工带写。 主要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 主要用墨方法有:焦、浓、重、淡、轻。 44、色彩画根据内容分为:静物画、人物画和风景画。风景画通常可以分为:远、 中、近景物。12、剪纸通常可以分为:窗花和鞋花两类。我国剪纸有南、北之分, 南方细腻,北方粗犷。 45、手工制作的方法通常有:剪、折、刻、撕、粘、贴等。 46.一切色彩都离不开光。可以说,色彩是一种可见光的光波在视觉上的一种反 映。 47.物体都有反射和吸收不同色光的特征。呈红色的是因为它有反射红 色光而吸收其他光的特性,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48.所有颜色相加为白色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而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它们相 加为黑色。 49.高光:离光源最近的一点,在画面中就是最亮的一点。 受光面:光源直射处(向光)是受光面,也叫亮部。 背光面:光源不能直接照射之处(背光)是背光面,也叫暗部。 明暗交界线:亮部与暗部的分界线(光线和球成 0 度角的位址)。 投影:球体挡住光线在桌面上形成的阴影。 反光:桌面反射光照射球体所形成的偏亮部分。 1.中国写意画讲究用笔和用墨,用笔包括落笔,行笔,收笔.用墨包括墨色的浓淡,干 湿的变化的运用。 2.传统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勾、皴、点、染。 3.绘画中的色彩美是指统一与变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别大是强烈对比。在色环中相隔 150——180 度,色彩差别小的弱对 比。在色环中相隔 60 度以下。 5.美术课可以分成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 等方法。 6.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大远小,可分为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是指物体 的一个角与画者相对,平行透视是指物体的一个面与画者相对。 7.要画好人物物速写,需要了解人体的大体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还需要依靠 对形象的记忆和理解。 8.选取恰当的形象或物体作为画面内容叫取景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应注意 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9.剪彩纸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质朴简洁、内容丰富、富有极强的装饰性。其步骤 是起稿、固定画稿、刻钻剪、裱贴 10.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指橙、绿、紫。 11.橙色是由红和黄组成,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紫色是由红和蓝组成的. 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过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蓝、绿等给人凉冷感觉的色彩,暧色是指红橙等给人温暖感觉的色 彩。 14.中国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山水 画、花鸟画、人物画。 15.任何物体都可以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四类基本形体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调子是三大面五调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 调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 17.美术字可分为宋体、黑体、变体三种。黑体美术字外形呈方形或长方形且笔 画粗状,笔画粗细基本相等。 18.单独纹样是指与四周无联系的纹样,它是图案的基本单元。左右上下四面相 连的纹样称为四方连续纹样。 19.角隅纹样是装饰边角的纹样,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 20.将一分形进行有秩序的反复排列称为重复具有一种秩序的美感。 21.形有秩序的逐渐变化,就叫渐变。 22.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两侧相同就叫做对称,具有一种规则、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22.成人的身高为 7.5 个头长,少年为 6 个头长。 23.“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长度平均分成三份称为上庭从发际到眉间,中庭从 眉间到鼻尖,下庭从鼻尖到下下巴 24.素描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 25.以画马见长的画家是徐悲鸿,以画虾见长的画家是齐白石,以画竹见长的画 家是郑板桥。 26.山水画的方法:组织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 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 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 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 27.点 线 面 组成了丰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条件。 28.常用的设计花卉图案的方法有夸张、变形、添加等。 29.常用的几种剪纸的方法有阴剪、阳剪、综合法。 30.学习染纸时要一看纸怎么折,二看色怎么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 不美。 31.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变得近大远小。 32.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33.装置艺术是选择一些现成的物品,组合起来,在一个新的标题下,呈现出新 的形象。 34.用色彩和笔触表现空间和距离的感觉时,一般近处色彩偏暖,远处偏冷,近 处色彩鲜艳,远处灰暗,近处色彩笔触强烈些,远处笔触柔和些。 35.自然界的一头牛,在毕加索笔下,简化、夸长、改造,被加工成一系列独特 的艺术形象。 36.现代绘画设计,更是广泛运用简化、变形。 37.扇面有扇形、圆形等形状。 38.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的。多数飞机由机身、机翼、 机尾、起落等装置组成。 39.人类原始衣服和住所都和穿编有关,用多种材料编织的东西,有时它们是生 活用品,有时它们却成为艺术佳作。 40.黄色很明亮,蓝色暗得多,各种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41.纯度是指色彩纯净的程度。 42.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谨严,S 形构图流动,对角线构图爽利。 43.动物的脚比人类的脚更灵敏、更能干、更重要。 44.版面设计就像画画的构图,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和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 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泼的,防止凌乱和松散,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 调朴素的,别缺少生气。 45.以古代雕刻为主体的非洲艺术、与西方艺术、东方艺术共同构成世界艺术宝 库的三大瑰宝。 46.非洲雕刻造型粗犷夸张,线条简洁概括,不单纯追求形似,更强调作品的节 奏感。 47..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制陶的过程分为: 练泥、制胚、施釉、烧制。 48.色调指:彩色画面上色与色之间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其中主要的 色相为主调。红、橙、黄是暖色。蓝、绿、紫是冷色。 49.立纸造型的创作方法与绳线浮雕基本相同,只是粘贴造型的材料改用了纸条。 50..制作纸版的常用材料有:棉花、窗纱、树叶、纤维板、帆布,以及各种不同 的纸张等。 51.综合纸版画是利用拼贴、刻线、贴线、撕揭、揉纸等技法,融合各种有肌理 的什物材料,综合运用在同一印制底版上,表现出更为活泼、奇特的艺术效果的 纸版画品种。 52.制作纸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弯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 53.夜晚、海景、草地、森林……常常画成冷色调,静谧而幽深。晚霞、秋景、丰 收的田野……大多是暖色调的,传达出热情和温馨。 54.荷兰画家埃舍尔的《引水渠》描绘的是渠水倒流的奇妙景象。 55.我国唐代有很多有名的陶艺作品如:《三彩天王佣》、《男舞佣》 56.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有:形与体——形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 形体与体面——体面既物体外表的面向。体面的方向、性质、大小、衔接、连接。 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成尖角,凸起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为“低点”或“伏 点”。线与面——相生相依的关系。 结构与形体——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 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 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 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 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 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 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 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 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 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 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 思想。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 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 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 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 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区别: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 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l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l 规律 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l 规 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 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 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l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1、 ○2) l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2、○3) l 世界上 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l 意 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 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l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 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尊重规律,是正确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3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 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 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 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区别: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什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P51)? 联系:(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方法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我们必须做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 的首要问题。 6、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挥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 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 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 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 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 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 真 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1) 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 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 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 使命。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 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 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 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 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 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 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 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1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 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 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 掌握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 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 认识事物。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 事物发 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 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 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1)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1 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 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 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3)方法论:○1 积极做好 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 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 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 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 和斗争性的关系。 (5)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2)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 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 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1、○2、○3。 (3)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1)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2)二者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 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 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 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 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 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 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 的基础。◇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9、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 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辨证的否定? ○1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 根本途径。) ○3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 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 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 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 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2)、辨证否定观的要求(方法论): ○1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即要求我 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 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 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相连的。 (1)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即要求我们,关注 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 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为: (1)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 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技术创新。) (2)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例如: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Ø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原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使得人类的认识 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 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 Ø 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4) 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 11 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 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 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 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 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 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 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 展和变革。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 动力。 结论(图示): 人类 实践 (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推动) 社会发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表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 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及其要求: v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v 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 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 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及其地位: Ø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 Ø 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重要保证。 第 12 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 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 进步事业的贡献。(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 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如下: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 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 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 找人生的真谛)。 4、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 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 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 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衡取其轻。 6、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 客观条件: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 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 观的指引。(要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7、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原理) (1)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 (2)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 (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 可能有个人自由。 (4)、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8、崇高理想的作用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即:一个人有了崇高的 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 结合起来,从而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注入恒久的动力和无限的生机,最后实现人生 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