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2-02-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抓住比喻的写法,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2新设计
抓住比喻的写法,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3学情分析
借助阅读想象,学生可以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本诗苏轼描写的诗句语言优美,因此要抓住比喻的写法,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
4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比喻手法的表达好处,做好积累。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评论
课前 赛诗激趣、初步感知诗句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 )可怜九月初三夜,( )遥望洞庭山水色,( )
(1)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了,你能对出它们的下半句吗?要是能说出诗人和诗句的题目就更棒了。
(2)你发现这些诗句在写法上的共同点了吗?——比喻。注意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比喻手法的运用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一、揭示诗题,读好诗文
1、介绍诗人苏轼。有很多诗人都喜欢运用比喻的手法,苏轼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苏轼。出示苏轼的资料。
这节课,我们要随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感受一场特别的西湖雨,体会他笔下的比喻手法。
2、出示课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读看,透过这首诗的题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相机板书课题,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已经是夏天了,是雷雨频发的季节
地点:望湖楼,在西湖边上。
事件:醉书 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有了理解,谁能来读好这个诗题。指名读,齐读。
3、学生自读诗句,读正确诗句
生字:“遮”翘舌音,指导书写
多音字:卷juan 散san
4、诗是有节奏的,你能读出这首诗的节奏吗?自己读读,用笔标一标。
指名学生展示,读一读,师示范断连的读法——声断气不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中有对偶部分,师生多层次的朗读: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等。
5、诗也是讲究押韵的,你读出来了吗?(除了平仄外,这首诗的韵脚押的是an)。这样的押韵使诗句充满了音乐美感、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6、齐读。
二、品词读句,联景悟境
1、古人说:“诗中有画。”诗中,苏轼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句,再与同桌说说。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交流中丰富画面
指导按照顺序说:雨前:云 山 雨时:雨 船 雨后:风 地 水 天
3、带着想象的画面读读整首诗。
三、扣住比喻,体会精妙
1、苏轼的诗善于修辞,尤擅长比喻,这首诗尤为明显,你发现了吗?划一划。
2、围绕三处比喻,同桌讨论,品味好在哪里。
A、“黑云翻墨未遮山”
(1)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滚、涌动、云翻墨滚……)
从“黑云翻墨”这个比喻中,你感受到什么?(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
(2)读出这种气势 读词(个别读、男生读、齐读)(不一定很高的音量来读,尝试着把声音压低,增强一下语气,效果也会很好)
(3)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板书:来得快)。读句
B、“白雨跳珠乱入船”
(1)联系生活场景,想象跳珠似的雨是什么样的?(声音、形状)(板书:下得大)(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 朗读诗句
(2)苏轼看着如跳珠般的雨,它是什么感受?(惊喜)朗读诗句
(3)引入资料:“跳珠”多么形象的比喻,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读诗句。
C、“望湖楼下水如天”
(1)“水如天”那又是怎样的一次个场景?(水面宽,颜色绿,对比着黑云翻墨时的水)
(2)来得快,下得大的雨,此时能还能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下吗?——去得急
3、看着此情此景,苏轼作何感受呢?(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回应诗题,“醉”字加上着重号,拓展:醉:喝醉、陶醉。)读句
4、诗人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让我们一起与诗人沉醉在这美景中吧。配乐齐读。
5、小结:苏轼整首诗没有用大、急这样的字眼,却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大而急的雨,全诗四行,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让我们把这首诗积累下来。看着图,想想这画面,试试看。学生背诵。
四、拓展诗句,加深对比喻的体会
1、比喻的巧妙运用对诗词本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自学《饮湖上初晴后雨》,借助解释和诗句赏析,读懂诗句,并说说诗句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写出了什么?
西子:西施 浓妆淡抹总相宜
西湖:晴天水光潋滟,雨天山色空濛
(2)“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加形容。”(施补华《岘佣说诗》)
2、如此高超的技艺与诗人丰富的想象思维力有关,也与诗人深入生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性截然不可分。
出示苏轼写《新城道中》的故事,指名读,练习填写。
1073年,苏轼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时,绵绵春雨多日不停,诗人有事需要进山,只好准备冒雨前行。不料天快亮的时候,雨声忽然止住了,天放晴了。这时雨后的早晨,山中景色焕然一新。一座座峰峦眉清目秀,头上顶着洁白的云朵,宛如戴上轻软的丝绵帽子;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的树梢,好像一面黄橙橙的铜锣。于是他诗兴大发,随即写下诗句《新城道中》:
请结合着内容来填一填:选一选,说说理由(理解:絮帽—丝绵帽子。铜钲—铜锣。)
岭上晴云披( ),树头初日挂( )。纱衣 絮帽 铜钲 铁环
3、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这场西湖雨,品味了苏轼笔下比喻手法的运用,课后做个有心人,进行整理积累。
百度开放云
相关文档
-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体会句意2022-02-154页
-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基2022-02-157页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表里的生物》2022-02-152页
-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022-02-158页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2022-02-153页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达标2022-02-158页
-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2022-02-154页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触2022-02-155页
- 人教版6年级上语文课件:老人与海鸥2022-02-1518页
- 【部编版】六上语文21 《文言文二2022-02-15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