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63 KB
  • 2021-05-10 发布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C12H1(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2分)‎ ‎1.(1分)下列中国古代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磨制石斧 B.冶炼金属 ‎ C.酿酒 D.使用黑火药 ‎2.(1分)下列元素中,缺乏会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是(  )‎ A.Zn B.Fe C.Ca D.Na ‎3.(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O C.KMnO4 D.NaCl ‎4.(1分)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 B.26 C.30 D.56‎ ‎5.(1分)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6.(1分)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Fe2O3 B.Na2CO3 C.NaCl D.NaOH ‎7.(1分)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石蜡的密度 B.石蜡的硬度 ‎ C.石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可燃性 ‎8.(1分)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计算,需称量25gNaCl,量取25mL水 ‎ B.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减少砝码 ‎ C.量取水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水平 ‎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标签写法如图所示 ‎9.(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过滤 ‎ C.点燃酒精灯 D.熄灭酒精灯 ‎10.(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H2 ‎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11.(1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 B.反应物①的化学式是CH2 ‎ C.参加反应的①、②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 D.反应生成的③、④物质的质量比为 22:9‎ ‎12.(1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 ‎ 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D.t2℃时,将55g的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5g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13.(1分)下列选项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   。‎ A.霓虹灯 B.一氧化碳中毒将病人放在高压氧舱急救 C.炼钢 ‎14.(1分)某自热米饭的配料包括米饭、牛肉、萝卜、土豆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15.(2分)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尝试寻找生活中的物质制作酸碱指示剂。以下表格是分别向不同试剂中滴加自制紫薯汁的现象,请回答:‎ 现象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草木灰溶液 ‎ 操作 滴加2滴紫薯汁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紫薯汁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草木灰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16.(1分)钢铁被称为工业的骨骼,而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发明铸铁技术。写出工业上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 ‎17.(5分)阅读下面短文。‎ 酵母与泡打粉 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时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泡打粉进行发酵。‎ 在面团发酵初期,面团中的氧气和其他养分供应充足,酵母的生命活动非常旺盛,进行着有氧呼吸,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接着面粉中原有的微量蔗糖及新产生的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最后被酵母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面团中的氧气有限,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面筋的网络中出不去,加热蒸烤时,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糕点变得松软。用酵母做的食品松软可口,有特殊风味,易于消化。酵母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可以增加营养价值,因此面点大都用酵母发酵。‎ 糖和油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用酵母发酵耗费的时间长,而且发酵时间与温度相关(如图)。因此,也有用泡打粉来代替酵母制作糕点的。‎ 泡打粉一般是碳酸氢钠与酒石酸的混合物,通常为碳酸盐与固态酸。将泡打粉调和在面团中,碳酸氢钠与酒石酸遇水以及碳酸氢钠受热时都会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点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泡打粉使用时不受发酵时间限制,随时可用,对多油多糖的面团也照样起发泡疏松的作用。缺点是它的碱性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降低营养价值,若混合不均匀反而会导致面制品中有的地方碱太多发黄而不能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酵母和泡打粉都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是因为   。‎ ‎(2)在5﹣10h内,酵母发酵的最佳温度是   。‎ ‎(3)酵母本身营养丰富是因为   。‎ ‎(4)NaHCO3的俗称是   。‎ ‎(5)下列有关酵母和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酵母发酵的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B.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宜食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食 C.泡打粉的发酵效果与面团中含糖、含油多少无关 D.酵母可以直接使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18.(2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Ⅲ为S+O2SO2,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19.(3分)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民用客机C919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9.3%.工业上利用钛白粉制备海绵钛的工艺流程如图:‎ ‎(1)反应Ⅱ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海锦钛,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Ⅲ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20.(2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B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放大量热。‎ ‎21.(3分)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夹持装置已略去),左侧直玻璃管中液面以上平分为5份。‎ ‎(1)加热铜丝可以引燃白磷,利用的是铜有良好的   性。‎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   。‎ ‎(3)用白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 ‎22.(3分)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完成部分性质实验 ‎(1)Ⅰ处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写出Ⅱ处干燥管中的实验现象   。‎ ‎(3)Ⅲ处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充满整个集气瓶?   。‎ ‎23.(2分)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 方案A 方案B ‎(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   (填“A”或“B”)。‎ ‎(2)方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   。‎ ‎24.(3分)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两个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1)实验一: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A中放有过氧化氢溶液,B中放有一定量二氧化锰;C中放有约半瓶80℃热水,C中左侧长导管出气口处放一块白磷。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观察到C中白磷燃烧。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该实验C中水的作用是   。‎ ‎(2)实验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B中充满二氧化碳,C中液体是足量稀盐酸,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A中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广口瓶中,关闭活塞,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5.(5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1)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同学们发现反应时有白雾产生,用如下两个装置来找原因,其目的是:   。‎ 同时又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3)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呢?‎ 他们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采用不同质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MnO2粉末用量(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所用时间(秒)‎ ‎17‎ ‎8‎ ‎6‎ ‎3‎ ‎2‎ ‎2‎ ‎2‎ ‎2‎ ‎2‎ ‎2‎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MnO2粉末的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 ‎(4)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呢?小组同学又做了一组实验:‎ 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20%‎ ‎25%‎ ‎30%‎ MnO2粉末用量(克)‎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660‎ ‎220‎ ‎205‎ ‎80‎ ‎25‎ ‎9‎ ‎4‎ ‎3‎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反思:MnO2颗粒的大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请设计实验证明(语言叙述,不用画装置图)   。‎ ‎201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C12H1(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2分)‎ ‎1.(1分)下列中国古代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磨制石斧 B.冶炼金属 ‎ C.酿酒 D.使用黑火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磨制石斧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使用黑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下列元素中,缺乏会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是(  )‎ A.Zn B.Fe C.Ca D.Na ‎【分析】A、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判断。‎ B、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判断。‎ 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判断。‎ D、根据钠的生理功能判断。‎ ‎【解答】解:‎ A、锌影响人的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所以错误。‎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所以正确。‎ D、钠元素调节体内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对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就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3.(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O C.KMnO4 D.NaCl ‎【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 ‎【解答】解:A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A错误。‎ B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C错误。‎ D中有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4.(1分)一种铁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和3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 B.26 C.30 D.56‎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一种铁原子,原子核内有26个质子,因此该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故选:B。‎ ‎【点评】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内中子数,要熟记这两个等式。‎ ‎5.(1分)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故B正确;‎ 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故C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往往有俗称,准确掌握常见物质的俗称,对于正确认识物质是很重要的.‎ ‎6.(1分)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是(  )‎ A.Fe2O3 B.Na2CO3 C.NaCl D.NaOH ‎【分析】酸和金属氧化物、碱、盐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和盐反应时只要生成物中出现气体、水、沉淀就能反应。‎ ‎【解答】解:A、氧化铁是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A错误;‎ B、碳酸钠和酸反应有气体放出,B错误;‎ C、氯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C正确;‎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评】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只要只要生成物中出现气体、水、沉淀就能反应。‎ ‎7.(1分)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石蜡的密度 B.石蜡的硬度 ‎ C.石蜡的溶解性 D.石蜡的可燃性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用小刀切下石蜡并放入水中,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石蜡的硬度小,石蜡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 ‎【解答】解:A、石蜡的密度比水小,能说明,故选项错误;‎ B、石蜡的硬度小,能说明,故选项错误;‎ C、石蜡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能说明,故选项错误;‎ D、石蜡的可燃性,该实验不能说明,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石蜡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1分)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计算,需称量25gNaCl,量取25mL水 ‎ B.称量氯化钠的过程中,若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减少砝码 ‎ C.量取水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水平 ‎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标签写法如图所示 ‎【分析】A、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5%=2.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是50g﹣2.5g=47.5g(合47.5mL),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应填写氯化钠溶液、5%,无需标注溶液额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过滤 ‎ C.点燃酒精灯 D.熄灭酒精灯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1分)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H2 ‎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1:2 ‎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H2和O2组成 ‎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分析】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的相关知识解决。‎ ‎【解答】解:A、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小是氧气,故此选项错误;‎ B、试管2中的气体体积小是氧气,试管1中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氢气和氧气两者的体积比是2:1,故此选项错误;‎ C、水是纯净物不可能由两种气体组成,故此选项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要熟悉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熟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的内涵。‎ ‎11.(1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 B.反应物①的化学式是CH2 ‎ C.参加反应的①、②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 D.反应生成的③、④物质的质量比为 22:9‎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烯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4+3O22CO2+2H2O。‎ A、由物质的变化可知,此反应是物质燃烧的反应,故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①的化学式是C2H4,故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①、②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③、④物质的质量比为(44×2):(18×2)=22:9,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2.(1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 ‎ 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D.t2℃时,将55g的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5g溶液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正确;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D、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解答】解: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M是它们的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2℃时,将55g的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50g+100g=150g,155g溶液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二、非选择题(共33分)‎ ‎13.(1分)下列选项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 BC 。‎ A.霓虹灯 B.一氧化碳中毒将病人放在高压氧舱急救 C.炼钢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根据氧气的性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判断其用途。‎ ‎【解答】解: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所以可用于医疗急救、炼钢等;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有色光,所以可制霓虹灯;‎ 故填:BC。‎ ‎【点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最基础的考点之一,同学们只要抓住要点: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此类考点就迎刃而解。‎ ‎14.(1分)某自热米饭的配料包括米饭、牛肉、萝卜、土豆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牛肉 。‎ ‎【分析】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分析。‎ ‎【解答】解:米饭中富含糖类、牛肉中富含蛋白质、萝卜富含维生素、土豆中富含维生素和糖类;‎ 故填:牛肉;。‎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5.(2分)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尝试寻找生活中的物质制作酸碱指示剂。以下表格是分别向不同试剂中滴加自制紫薯汁的现象,请回答:‎ 现象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草木灰溶液 ‎ 操作 滴加2滴紫薯汁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1)紫薯汁 能 (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草木灰溶液呈 碱性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分析】(1)根据紫薯汁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2)根据紫薯汁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解答】‎ 解:(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薯汁由紫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薯汁由紫色变成绿色,所以可以做酸碱指示剂;故填:能;‎ ‎(2)草木灰溶液能使紫薯汁变成绿色,所以草木灰溶液显碱性;故填:碱性。‎ ‎【点评】掌握酸碱指示剂好的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1分)钢铁被称为工业的骨骼,而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发明铸铁技术。写出工业上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 ‎【分析】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同时还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3CO+Fe2O32Fe+3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铁锈蚀的条件与防止锈蚀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5分)阅读下面短文。‎ 酵母与泡打粉 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时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泡打粉进行发酵。‎ 在面团发酵初期,面团中的氧气和其他养分供应充足,酵母的生命活动非常旺盛,进行着有氧呼吸,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接着面粉中原有的微量蔗糖及新产生的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最后被酵母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面团中的氧气有限,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面筋的网络中出不去,加热蒸烤时,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糕点变得松软。用酵母做的食品松软可口,有特殊风味,易于消化。酵母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可以增加营养价值,因此面点大都用酵母发酵。‎ 糖和油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用酵母发酵耗费的时间长,而且发酵时间与温度相关(如图)。因此,也有用泡打粉来代替酵母制作糕点的。‎ 泡打粉一般是碳酸氢钠与酒石酸的混合物,通常为碳酸盐与固态酸。将泡打粉调和在面团中,碳酸氢钠与酒石酸遇水以及碳酸氢钠受热时都会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点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泡打粉使用时不受发酵时间限制,随时可用,对多油多糖的面团也照样起发泡疏松的作用。缺点是它的碱性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降低营养价值,若混合不均匀反而会导致面制品中有的地方碱太多发黄而不能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酵母和泡打粉都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是因为 都能产生CO2气体 。‎ ‎(2)在5﹣10h内,酵母发酵的最佳温度是 40℃ 。‎ ‎(3)酵母本身营养丰富是因为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 。‎ ‎(4)NaHCO3的俗称是 小苏打 。‎ ‎(5)下列有关酵母和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酵母发酵的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B.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宜食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食 C.泡打粉的发酵效果与面团中含糖、含油多少无关 D.酵母可以直接使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用酵母和泡打粉都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是因为面食的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制作过程中都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在5﹣10h内,酵母发酵的最佳温度是40℃,此时发酵速度最快。‎ ‎(3)酵母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 ‎(4)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 ‎(5)A.面团中的氧气有限,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故正确;‎ B.由于发酵工程中变成了易于吸收的物质,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宜食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食,故正确;‎ C.由于糖和油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泡打粉的发酵效果与面团中含糖、含油多少有关,故错;‎ D.酵母不可以直接使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故错误。‎ 故选:AB。‎ 答案为:(1)都能产生CO2气体;(2)40℃;(3)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4)小苏打;(5)A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2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O4═2SO2↑+2H2O+O2↑ 。‎ ‎(2)反应Ⅲ为S+O2SO2,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S、O 。‎ ‎【分析】(1)反应Ⅰ,即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水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反应Ⅰ,即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2SO2↑+2H2O+O2↑。‎ ‎(2)反应Ⅲ为S+O2SO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S、O。‎ 故答案为:‎ ‎(1)2H2SO4═2SO2↑+2H2O+O2↑;‎ ‎(2)S、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的图示,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合价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3分)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民用客机C919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9.3%.工业上利用钛白粉制备海绵钛的工艺流程如图:‎ ‎(1)反应Ⅱ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海锦钛,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Mg 。‎ ‎(2)反应Ⅲ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解 反应。‎ ‎(3)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Mg、Cl2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进行分析;‎ ‎(3)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反应Ⅱ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海锦钛,物质X的化学式为Mg;‎ ‎(2)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Mg、Cl2。‎ 故答案为:(1)Mg;‎ ‎(2)分解;‎ ‎(3)Mg、Cl2。‎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2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实验B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放大量热。‎ ‎【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依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2)根据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解:(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2)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点评】方程式书写时:要注意配平、条件和箭头的搭配。‎ ‎21.(3分)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夹持装置已略去),左侧直玻璃管中液面以上平分为5份。‎ ‎(1)加热铜丝可以引燃白磷,利用的是铜有良好的 导热 性。‎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 直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约一刻度 。‎ ‎(3)用白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白磷能与氧气反应,反应后不生成气体 。‎ ‎【分析】(1)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图示装置中利用了粗铜丝的导热性,故填:导热;‎ ‎(2)加热粗铜丝,观察到白磷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温度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氧气被耗尽,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上升至约刻度一处;故填:直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约一刻度;‎ ‎(3)白磷燃烧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没有生成气体,所以可用白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填:白磷能与氧气反应,反应后不生成气体。‎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2.(3分)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完成部分性质实验 ‎(1)Ⅰ处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写出Ⅱ处干燥管中的实验现象 紫色石蕊变红色 。‎ ‎(3)Ⅲ处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充满整个集气瓶?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 ‎【分析】(1)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3)根据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解答】解:(1)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在Ⅰ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Ⅱ中,二氧化碳和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因此Ⅱ处干燥管中的实验现象紫色石蕊变红色;‎ ‎(3)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紫色石蕊变红色;(3)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点评】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中化学实验中的常考题,学生在书写其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意氯化钙的书写,配平和箭头。‎ ‎23.(2分)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A、B两个方案。‎ 方案A 方案B ‎(1)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是 A (填“A”或“B”)。‎ ‎(2)方案B中,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的现象是 ③中产生气泡,②中无现象 。‎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方案A:实验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是铁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了铜的活动性大于银,能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方案B:实验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证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反应的现象是:③中产生气泡,②中无现象。‎ 故答为:(1)A;(2)③中产生气泡,②中无现象。‎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4.(3分)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两个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1)实验一: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A中放有过氧化氢溶液,B中放有一定量二氧化锰;C中放有约半瓶80℃热水,C中左侧长导管出气口处放一块白磷。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观察到C中白磷燃烧。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与氧气接触 。该实验C中水的作用是 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隔绝氧气 。‎ ‎(2)实验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B中充满二氧化碳,C中液体是足量稀盐酸,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A中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广口瓶中,关闭活塞,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现象:C中液体进入B中,B、C中先后产生气泡;‎ 原因:B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B中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C中液体倒吸入B中,与B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B中压强增大,气体进入C中,导致C中有气泡冒出 。‎ ‎【分析】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观察到C中白磷燃烧。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该实验C中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隔绝氧气。‎ 故填:与氧气接触;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隔绝氧气。‎ ‎(2)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及其原因:实验现象:C中液体进入B中,B、C中先后产生气泡;‎ 原因:B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B中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C中液体倒吸入B中,与B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B中压强增大,气体进入C中,导致C中有气泡冒出。‎ 故填:实验现象:C中液体进入B中,B、C中先后产生气泡;‎ 原因:B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B中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C中液体倒吸入B中,与B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B中压强增大,气体进入C中,导致C中有气泡冒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5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1)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同学们发现反应时有白雾产生,用如下两个装置来找原因,其目的是: 白雾的产生是否与温度有关(或温度低是否还有白雾) 。‎ 同时又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3)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呢?‎ 他们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采用不同质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MnO2粉末用量(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所用时间(秒)‎ ‎17‎ ‎8‎ ‎6‎ ‎3‎ ‎2‎ ‎2‎ ‎2‎ ‎2‎ ‎2‎ ‎2‎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MnO2粉末的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在一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当MnO2达到0.5g后所用时间就相同了。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MnO2加快反应速度 。‎ ‎(4)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呢?小组同学又做了一组实验:‎ 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20%‎ ‎25%‎ ‎30%‎ MnO2粉末用量(克)‎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660‎ ‎220‎ ‎205‎ ‎80‎ ‎25‎ ‎9‎ ‎4‎ ‎3‎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它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 ‎(3)实验反思:MnO2颗粒的大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请设计实验证明(语言叙述,不用画装置图) 将等量粉末状和块状的MnO2置于两个相同的仪器中,同时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测定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的时间或相同的时间记录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来分析;‎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来分析;‎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来分析;‎ ‎(5)根据控制变量法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2H2O22H2O+O2↑;‎ ‎(2)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过程中可能会放出热量,使得水汽化而形成白雾,所以用图示两个装置来找原因,其目的是:白雾的产生是否与温度有关或温度低是否还有白雾;故填:白雾的产生是否与温度有关(或温度低是否还有白雾);‎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当MnO2达到0.5g后所用时间就相同了。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MnO2加快反应速度;故填:在一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当MnO2达到0.5g后所用时间就相同了。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MnO2加快反应速度;‎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故填:其它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5)探究MnO2颗粒的大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时,二氧化锰的质量用相等,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与浓度要完全相同,通过测定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或相同的时间记录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来比较;故填:将等量粉末状和块状的MnO2置于两个相同的仪器中,同时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测定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用的时间或相同的时间记录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点评】本题通过对比实验结果的分析,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影响反应速率因素这一知识点的重点考查。‎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5/15 13:39:55;用户:cycaiyan;邮箱:cycaiyan@126.com;学号:270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