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含解析3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作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开发氢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B.开发回收二氧化碳的技术 C.提高原料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用小汽车代替自行车出行 ‎2.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甲烷燃烧 B.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 C.湿衣服晾干 D.汽油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B.食盐用作调味品 C.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用作制酱油 D.乙醇用作燃料 ‎4.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O:2个氧元素 C.:一个碳酸根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N2:2个氮分子 ‎5.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清新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D.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都显负价 ‎6.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燃烧的方法鉴别腈纶和羊毛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稀释 B.‎ 点燃酒精灯 C.‎ 称量氯化钠 D.‎ 蒸发 ‎8.如图是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该图表示的粒子是一种原子 C.该粒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2分,错选、多选得0分)‎ ‎9.醋酸(CH3COOH)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醋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2%‎ D.每个醋酸分子是由8个原子构成 ‎10.已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配制1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20g甲 C.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50g甲达到饱和 D.将40℃的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70℃,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 ‎ 三、填空题(本题有2小题,共16分)‎ ‎11.生活处处有化学.回答下列问题:‎ ‎(1)儿童缺钙时会得佝偻病,这里的“钙”是指钙______(填“元素”或“离子”).‎ ‎(2)食用蔬菜,能为人体补充______(填“油脂”或“维生素”).‎ ‎(3)用稀氨水涂抹在被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可减轻痛痒,这是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12.会用化学眼光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知识后应有的素质.结合下面材料填空.‎ 材料: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1)从化学物质看,CO属于_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 ‎(2)从能量变化看,“放出大量的热”是______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3)从应用化学用语角度,“CO燃烧”可表示为______.‎ ‎(4)从微观变化角度,“CO燃烧”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将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 ‎ 四、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20分)‎ ‎13.金属材料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铁比纯铁硬度______(填“大”或“小”).‎ ‎(2)钢铁表面刷油漆,目的是阻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接触而生锈,若要检测钢铁表面的油漆是否破损,可在油漆表面涂上Cu(NO3)2溶液,其原理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锰钢是制造坦克装甲的原料.已知,镁能置换出MnSO4溶液中的Mn,而铁不能,则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4)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它,有效途径是______(只写一点).‎ ‎14.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以工业大理石(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快反应I中的固体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只写一点).‎ ‎(2)写出反应Ⅱ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3)若将滤液b中的溶质回收再用,除了得到NaNO3外,还可能得到______(填化学式);其中NaNO3可用于补充植物养分,它属于化肥中的______肥.‎ ‎(4)反应Ⅰ中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_.‎ ‎ ‎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20分)‎ ‎1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则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选______、______(填编号),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氧气,实验开始前如图E所示的操作,标志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若用C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则收集氧气的集气瓶要预留少量______,以防止高温熔化物飘落下来炸裂瓶底.‎ ‎16.酸雨往往含有硫酸、盐酸和硝酸等三种成分,但地区不同,成分也不同.要治理酸雨,先要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对当地的酸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若要测定该地区酸雨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地区酸雨是否存在硫酸和盐酸,填写下表.(已知硫酸银微溶于水.)限选试剂: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适量酸雨于试管中,______‎ ‎______‎ 步骤2:取适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______‎ ‎______‎ ‎ ‎ 六、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是,共12分)‎ ‎17.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所用的氧化铜样品中的CuO含量,进行如下实验:用过量的稀盐酸溶解5g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过滤,取100g滤液,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图:‎ ‎(1)从图可知,加入的NaOH先跟滤液中______反应,后跟______反应.(写化学式)‎ ‎(2)该样品中CuO的质量是______.‎ ‎(3)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 ‎2016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作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开发氢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B.开发回收二氧化碳的技术 C.提高原料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用小汽车代替自行车出行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分析】根据低碳经济是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的来分析.‎ ‎【解答】解:A、氢能和太阳能都属于清洁能源,能够起到节能减排作用,故A正确;‎ B、回收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故B正确;‎ C、绿色化学的目标是达到原子的利用率高,实现零排放,故C正确;‎ D、小汽车的使用会排放大量的尾气:二氧化碳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 ‎ ‎2.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甲烷燃烧 B.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 C.湿衣服晾干 D.汽油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甲烷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杂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擦拭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B.食盐用作调味品 C.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用作制酱油 D.乙醇用作燃料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其用途,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食盐有咸味;亚硝酸钠有毒;乙醇可以燃烧.‎ ‎【解答】解:A、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B、食盐有咸味,可作调味品,不符合题意;‎ C、亚硝酸钠有毒,所以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不能用作制酱油,符合题意;‎ D、乙醇可以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物质的性质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指导思想.‎ ‎ ‎ ‎4.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2O:2个氧元素 C.:一个碳酸根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D.N2:2个氮分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 ‎【解答】解:A、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选项正确;‎ B、当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就只有微观意义,应该是2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C、应该是一个碳酸根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错误;‎ D、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数字和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5.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清新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D.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都显负价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A、很多反应都可以用催化剂,并不是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空气的成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总显负价.‎ ‎【解答】解:A、很多反应都可以用催化剂,并不是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如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不是分解反应,反应需要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说法正确.‎ C、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总显负价,如H2O中氢元素显+1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分子的基本性质、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方法、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6.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燃烧的方法鉴别腈纶和羊毛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根据所给每组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析判断鉴别物质的方法是否正确.‎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待鉴别气体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正确.‎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稀盐酸和食盐水分别显酸性、中性,滴加酚酞溶液均不变色,无法鉴别,故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 C、硬水与软水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泡沫较少的为硬水,可以鉴别,故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正确.‎ 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没有,可用燃烧法鉴别腈纶和羊毛,可以鉴别,故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 ‎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稀释 B.‎ 点燃酒精灯 C.‎ 称量氯化钠 D.‎ 蒸发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化学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8.如图是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该图表示的粒子是一种原子 C.该粒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进行解答;‎ B、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C、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D、根据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可知该粒子质子数为l7;故A说法正确;‎ B、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故B说法正确;‎ C、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因此该粒子不具有稳定结构;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粒示意图含义的理解及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 ‎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2分,错选、多选得0分)‎ ‎9.醋酸(CH3COOH)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醋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2%‎ D.每个醋酸分子是由8个原子构成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醋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醋酸(CH3COOH)的化学式可知,醋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醋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故选项说法正确.‎ C、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00%=53.3%,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醋酸化学式可知,每个醋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醋酸分子是由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概念、化学式的含义及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0.已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配制1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20g甲 C.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50g甲达到饱和 D.将40℃的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70℃,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选择或判断出物质分离的方法等.‎ ‎【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在小于4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大于40℃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错误;‎ B、20℃时,甲的溶解度是20克,即100克水溶解20克甲恰好饱和,所以配制100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甲的质量<20g,故错误;‎ C、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故100g蒸馏水中溶解50g达到饱和,正确;‎ D、大于40℃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40℃的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70℃,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并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三、填空题(本题有2小题,共16分)‎ ‎11.生活处处有化学.回答下列问题:‎ ‎(1)儿童缺钙时会得佝偻病,这里的“钙”是指钙 元素 (填“元素”或“离子”).‎ ‎(2)食用蔬菜,能为人体补充 维生素 (填“油脂”或“维生素”).‎ ‎(3)用稀氨水涂抹在被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可减轻痛痒,这是 复分解 反应(填反应类型)在生活中的应用.‎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2)根据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分析回答;‎ ‎(3)酸与碱其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1)儿童缺钙时会得佝偻病,这里的“钙”是指钙元素;‎ ‎(2)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用蔬菜,能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3)稀氨水是一种碱,能与蚁酸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为:(1)元素;(2)维生素;(3)复分解.‎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利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 ‎ ‎12.会用化学眼光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知识后应有的素质.结合下面材料填空.‎ 材料: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1)从化学物质看,CO属于 氧化物 (填“单质”或“氧化物”).‎ ‎(2)从能量变化看,“放出大量的热”是 化学 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3)从应用化学用语角度,“CO燃烧”可表示为 2CO+O22CO2 .‎ ‎(4)从微观变化角度,“CO燃烧”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将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分析】(1)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定义分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2)根据一氧化碳燃烧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热量判断能力的变化;‎ ‎(3)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出一氧化碳燃烧的过程;‎ ‎(4)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画出,要体现出原子的个数不变.‎ ‎【解答】解:(1)CO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故答案为:化合物;‎ ‎(2)一氧化碳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具有化学能;燃烧放出热量,释放出热能,故答案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3)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4)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 故答案为:‎ ‎(1)氧化物 (2)化学;(3)2CO+O22CO2;(4)‎ ‎【点评】本题围绕一氧化碳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能力的变化、方程式的书写及化学变化的实质等内容,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一一作答即可.‎ ‎ ‎ 四、简答题(本题有2小题,共20分)‎ ‎13.金属材料用途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铁比纯铁硬度 大 (填“大”或“小”).‎ ‎(2)钢铁表面刷油漆,目的是阻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 水蒸气 接触而生锈,若要检测钢铁表面的油漆是否破损,可在油漆表面涂上Cu(NO3)2溶液,其原理是 Fe+Cu(NO3)2=Fe(NO3)2+Cu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锰钢是制造坦克装甲的原料.已知,镁能置换出MnSO4溶液中的Mn,而铁不能,则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g>Mn>Fe>Cu .‎ ‎(4)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它,有效途径是 合理的开发金属资源 (只写一点).‎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资源的保护;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要检测钢铁表面的油漆是否破损,可在油漆表面涂上Cu(NO3)2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即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镁能置换出MnSO4溶液中的Mn,而铁不能,说明镁比锰活泼,锰比铁活泼,铁能置换出硝酸铜溶液中的铜,说明铁比铜活泼;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合理的开发金属资源;废旧的金属制品要回收;寻找金属的替代品等.‎ ‎【解答】解:(1)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故答案为:大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若要检测钢铁表面的油漆是否破损,可在油漆表面涂上Cu(NO3)2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即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故答案为:水蒸气;Fe+Cu(NO3)2=Fe(NO3)2+Cu;‎ ‎(3)镁能置换出MnSO4溶液中的Mn,而铁不能,说明镁比锰活泼,锰比铁活泼,铁能置换出硝酸铜溶液中的铜,说明铁比铜活泼;故答案为:Mg>Mn>Fe>Cu ‎(4)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合理的开发金属资源;废旧的金属制品要回收;寻找金属的替代品等.故答案为:合理的开发金属资源(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金属生锈的条件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 ‎ ‎ ‎14.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以工业大理石(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为原料提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快反应I中的固体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 把工业大理石研成粉末 (只写一点).‎ ‎(2)写出反应Ⅱ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Fe(NO3)3+3NaOH=Fe(OH)3↓+3NaNO3 .‎ ‎(3)若将滤液b中的溶质回收再用,除了得到NaNO3外,还可能得到 NaOH、Na2CO3 (填化学式);其中NaNO3可用于补充植物养分,它属于化肥中的 氮 肥.‎ ‎(4)反应Ⅰ中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加快反应I中的固体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把工业大理石研成粉末、搅拌等;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反应Ⅱ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化学反应是,硝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硝酸钠,配平即可;将滤液b中的溶质回收再用,除了得到NaNO3外,还可能得到反应Ⅱ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反应Ⅲ中加入的碳酸钠;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反应Ⅰ中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解答】解:(1)加快反应I中的固体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把工业大理石研成粉末、搅拌等;故答案为:把工业大理石研成粉末 ‎(2)反应Ⅱ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化学反应是,硝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硝酸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Fe(NO3)3+3NaOH=Fe(OH)3↓+3NaNO3‎ ‎(3)将滤液b中的溶质回收再用,除了得到NaNO3外,还可能得到反应Ⅱ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反应Ⅲ中加入的碳酸钠;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答案为:NaOH、Na2CO3;氮 ‎(4)反应Ⅰ中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故答案为: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还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题利用流程图中的现象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考查同学们的判断能力,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根据条件综合把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 ‎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20分)‎ ‎1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则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选 B 、 D (填编号),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若选择A和C装置制取氧气,实验开始前如图E所示的操作,标志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若用C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则收集氧气的集气瓶要预留少量 水 ,以防止高温熔化物飘落下来炸裂瓶底.‎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熟记反应原理;‎ ‎(3)熟记反应原理;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是利用双手加热试管,使试管内的温度升高,气压变大,在导管口产生气泡,松开双手,导管形成一段水柱;根据铁丝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1)是少量试剂反应容器的试管;‎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选择装置D;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利用双手加热试管,使试管内的温度升高,气压变大,在导管口产生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铁丝燃烧产生的四氧化三铁温度较高,掉落下来溶液炸裂集气瓶的底部,故应留少量水.‎ 故答案为:(1)试管;(2)B D CaCO3+2HCl═CaCl2+H2O+CO2↑;‎ ‎(3)2KMnO4K2MnO4+MnO2+O2↑;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另外还要掌握气体的检验、验满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 ‎ ‎16.酸雨往往含有硫酸、盐酸和硝酸等三种成分,但地区不同,成分也不同.要治理酸雨,先要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对当地的酸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若要测定该地区酸雨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 pH试纸 .‎ ‎(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地区酸雨是否存在硫酸和盐酸,填写下表.(已知硫酸银微溶于水.)限选试剂: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适量酸雨于试管中, 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 ‎ ‎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硫酸 ‎ 步骤2:取适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 滴加AgNO3溶液 ‎ ‎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盐酸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要确定该地区酸雨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检测;探究该地区酸雨是否存在硫酸和盐酸,硫酸根离子一般用钡离子检验,为了避免对氯离子的鉴定产生干扰,应该选用硝酸钡溶液;氯离子一般用银离子检验,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因此要先鉴定硫酸根离子,再检验氯离子.‎ ‎【解答】解:(1)要确定该地区酸雨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检测;‎ ‎(2)探究该地区酸雨是否存在硫酸和盐酸,硫酸根离子一般用钡离子检验,为了避免对氯离子的鉴定产生干扰,应该选用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只要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说明含有硫酸;氯离子一般用银离子检验,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因此要先鉴定硫酸根离子,再检验氯离子;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只要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离子,说明含有盐酸.‎ 故答案为:(1)pH试纸;‎ ‎(2)‎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适量酸雨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硫酸 步骤2:取适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盐酸 ‎【点评】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 ‎ ‎ 六、计算题(本题有1小题是,共12分)‎ ‎17.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所用的氧化铜样品中的CuO含量,进行如下实验:用过量的稀盐酸溶解5g样品(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过滤,取100g滤液,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图:‎ ‎(1)从图可知,加入的NaOH先跟滤液中 HCl 反应,后跟 CuCl2 反应.(写化学式)‎ ‎(2)该样品中CuO的质量是 4.8g .‎ ‎(3)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放入后开始并没有沉淀产生,所以反应开始时是氢氧化钠先与盐酸的反应;‎ ‎(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过程的反应中铜元素的质量不会变化,所以可以建立氧化铜与氯化铜的关系式求出氧化铜的质量;‎ ‎(3)依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铜的反应方程式根据沉淀的质量可求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进而求出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氢氧化钠放入后开始并没有沉淀产生,所以加入的NaOH先跟滤液中的盐酸反应再和溶液中的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 ‎(2)依据方程式CuO+2HCl═CuCl2+H2O和CuCl2+2NaOH═Cu(OH)2↓+2NaCl可知每个氧化铜的分子最终可以生成1个氢氧化铜分子,所以可建立关系式CuO~Cu(OH)2;‎ 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是x CuO~Cu(OH)2‎ ‎80 98‎ x 5.88g x=4.8g ‎(3)设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y CuCl2+2NaOH═Cu(OH)2↓+2NaCl ‎ 80 98‎ ‎ y 5.88g y=4.8g 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8%‎ 故答案为:(1)HCl;CuCl2;(2)4.8g;(3)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对题中所发生反应的过程有较清晰的把握,依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解题往往能简化计算的过程,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