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三历史中考考点总复习资料
一 秦朝的统一(理解)
(一)秦兼并六国
秦统一的时间、都城、人物:公元前221年 ,秦王 嬴政 统一六国,仍以 咸阳 为都城。
秦朝地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 嬴政 自称“始皇帝”, 掌握国家一切大权。
在中央,他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在地方,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 郡县制 。
这样,专制主义的 中央集权制度 在秦朝建立起来了。
经济上:统一货币(秦圆形方孔“半两钱”)和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来隶书流行起来)
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修筑长城,抗击匈奴
三 张骞通西域(识记)
(一)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借用大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
经过:公元前138年, 张骞 奉命从 长安 出发,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 乌孙 国王,进攻匈奴。
经过: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二)西域都护的设置
①张骞通西域后,内地精美的 丝绸、铁器 等产品和先进的 铁器制作 及 凿井技术 传到西域,
西域的 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 等传入内地。
② 公元前60年 , 西汉 政府设置 西域都护 , 西域 (今 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四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丝绸之路(理解)
北方: 张骞通西域后,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的重要商路,经过 河西走廊 和 今新疆地区 ,翻越 葱岭 ,通过 西亚和欧洲 。在这条商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 丝绸 ,所以叫“丝绸之路”。
南方:西汉时,以 成都 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 ”实际已经形成。
五 活跃的学术思想——孔子(识记)
(一) 春秋时期 鲁国人。
(二)成就: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 儒家学派 ;
后来 儒家思想 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 私学 ,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在教学中,他善于启发诱导,坚持 因材施教 。
文化:他编订了《诗》《书》和《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
(三)孔子死后,他的言论被弟子们记载在 《论语》 里,这本书为后人研究孔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六 走向全盛的唐朝——开元盛世(识记)
措施:①选用贤能(姚崇、宋璟)。
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③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④废除严刑苛法
⑤倡导节俭
经过 唐玄宗(李隆基) 的治理,开元年间,唐朝进入 鼎盛 时期,史称 开元盛世 。
反映: 杜甫 的诗歌《忆昔》 描写的就是开元盛世的景象。
七 唐朝的民族关系——唐与吐蕃的关系(识记)
① 吐蕃 是 藏族 的祖先。
② 7世纪初,杰出首领 松赞干布 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今西藏拉萨)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③ 唐太宗 时, 文成公主 嫁给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 ,密切了汉蕃关系。
④ 唐中宗 时, 金城公主 嫁给吐蕃赞普 尺带珠丹 ,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⑤ 823年(长庆3年),唐蕃正式结盟,这块 会盟碑 至今仍屹立在 拉萨大昭寺 门前。
八 明朝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理解)
(一)目的: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二)情况:时间:1405年开始( 明成祖 时期)
出发地:刘家港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三)意义:①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欧洲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③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对明朝的国力有一定的损耗。
九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识记)
①1661年, 郑成功 率军横渡台湾海峡,打败 荷兰 侵略者。
②1662年初,荷军投降, 台湾 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十 封建帝国的危机——闭关锁国(理解)
(一)原因:①根本: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与外国贸易。
②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③为了抵御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入侵
(二)含义:清政府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只准许开放 广州 一处对外通商。
(三)影响:积极: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消极:①严重阻碍了中外联系
②阻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启示: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十一 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印刷术(识记)
① 隋唐 时,我国发明了 雕版印刷术 。
②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刻印的 《金刚经》。
③ 北宋中期 ,平民 毕昇 发明了 活字印刷术 ,早于欧洲 400 多年。
中国近现代史
一 鸦片战争(理解)
(一)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
影响 ①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②英国决定借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鸦片战争(理解) 爆发原因:①根本: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打开中国市场,加紧对外扩张。
②直接:1839年虎门销烟。
经过:①开始标志:1840.6,英舰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②结束标志:1842.8,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
性质: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三)中英《南京条约》(理解)
时间:1842年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
②赔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破坏贸易主权)。
④凡英商进出口货物所要交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破坏关税主权)。
危害:①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②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1843年,签订《虎门条约》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英国又获得了 领事裁判权 (损害中国 司法主权 )。
二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理解)
(一)签订:1895年 , 李鸿章 与日本首相 伊藤博文 签订。
(二)内容:①割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以往条约相比的最大不同点)
(三)危害:①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
②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③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④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运用)
(一)签订:1901年
(二)内容:①清政府赔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赔款最多)
②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④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三)危害:①极大的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②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第2点内容最能体现)
③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举: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的?
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③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 洋务运动 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自强”(创办军事工业)、“求富”(兴办民用工业)
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②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物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③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④筹建北洋、南洋、福建 海军。
评价:①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大作用)。
五 戊戌变法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公车上书(识记)
原因: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情况: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二)①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后改名《中外纪闻》 )
②建立 强学会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和新学堂(如 时务学堂 等)。
(三)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运用)
性质: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意义:①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维新派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③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戊戌变法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六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成立了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
②1905年,在孙中山推动下,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
同盟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民报》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后来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 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简称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是比较完整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 。
(二)武昌起义(识记)
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由于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②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在 南京 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 正式成立。这一年为民国元年。
③1912年3月, 孙中山 颁布了参议员制定的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三)关于民国纪年与公园元年的换算:①民国30年换算成公元纪年( )1912+30-1=1941
②公元2006年换算成民国纪年( )2006-1912+1=95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运用)
①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反帝反封建 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②政治上,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思想上,使 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局限:①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③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六)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七)列举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事件:①经济上的近代化——洋务运动
②政治上的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③文化上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
七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①标志:1915年, 陈独秀 在 上海 创办 《青年杂志》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②主要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主要阵地: 《新青年》 和 北京大学 。
④ 李大钊 发表文章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⑤ 五四运动 后,宣传 马克思主义 成为了 新文化运动 的主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 思想解放运动 。
意义:①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
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④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八、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识记)
导火线: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经过: 1919年5月4日 ,首先在 北京 爆发。6月5日, 上海 工人首先罢工,中国 工人阶级 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 北京 转移到 上海 。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①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
②撤销了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3个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性质:是一次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意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依据:无产阶级成为了运动的主力)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二)中共的成立(运用):
标志: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在 上海 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 浙江嘉兴南湖 的一只游船上进行。
一大内容: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 陈独秀 担任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次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九 红军长征
(一)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理解) 内容:①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③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长征的胜利(理解)
长征的路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翻夹金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 甘肃会宁 地区会师
克服的困难:①摆脱敌人围追堵截 ②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 ③协调各种矛盾 ④克服物资的极度匮乏
长征精神:①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③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十 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识记)
经过: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炸毁了 南满铁路 沈阳北郊 柳条湖 附近的一段路轨,反污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袭击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中国从此开始了 局部抗战时期 。
结果: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 根本原因: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十一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 经过: 1937年7月7日 ,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驻军,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影响:揭开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 南京 屠杀中国人民 30多万人。
十二 国共合作抗日(识记)
(一)台儿庄战役:①1938年, 李宗仁 将军指挥军队在 徐州会战 中,取得了台儿庄战役(山东)的胜利。
②在保卫 滕县 战斗中,川军将领、一二二师师长 王铭章 壮烈牺牲。
③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是抗战开始以来 国民党正面战场 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百团大战:①1940年, 彭德怀 指挥八路军在 华北 地区主动出击日军的一场战役。
②主要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
③作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激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十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运用)
胜利标志: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 ,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胜利意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中华民族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 全面内战的爆发——挺进大别山(识记)
1947年6月, 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强度黄河,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
中国现代史
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运用)
(一)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
②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识记)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 提出,指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逐步实现国家的 工业化 ,逐步实现国家对 农业、手工业 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 社会主义改造 。
一五计划:①主要任务:以发展 重工业 为主。
②成就: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 工业化 奠定了初步基础。
一五计划期间,鞍钢工人 王崇伦 被誉为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 1954年 , 第一届全国人大 通过。
内容: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社会主义制度 ,
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 人民 。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性质 的国家根本大法。
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识记)
(一)社会主义总路线: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二)大跃进 指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严重泛滥。
主要表现:农业大跃进中的 浮夸风 和工业大跃进中的 全民大办钢铁 。
危害:①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
②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
③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收到极大影响。
教训: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四 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运用)
(一)召开: 1978年12月 在 北京 召开。
(二)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正确思想路线;
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 的战略决策;
③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平反一些冤假错案。
(三)意义: ①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②揭开了我国 改革开放 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 ;
③我国进入了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四)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五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
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 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过程:①全国农村率先搞包干到户的典型是 安徽凤阳小岗村
②首先推行改革的省份: 四川、安徽
农村改革的内容:①主要:实行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农村改革的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特区的建立(理解)
提出: 1979年 , 邓小平 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办经济特区的主张。
过程: ①1980年: 广东省:深圳(最早)、珠海、汕头;福建省:厦门;
②1988年:海南岛(最大)。
③被外国朋友称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的是:深圳
特区的特殊:特区实行市场经济;利用侨资、外资、港澳资进行建设;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七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识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 明确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987年中共十三大: ①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和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②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 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 改革开放 。
(二)邓小平南方谈话 时间:1992年发表
内容:①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②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明确提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八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理解)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①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
②前提和依据:尊重历史与现实,有利于实现和平统一
③含义:“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香港、澳门回归
情况:①1997年7月1日 ,香港 正式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 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 董建华、何厚铧 分别当选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行政长官。
意义:①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百年盛事,洗雪了民族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
②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③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原因: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主要)
②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③全国人民的支持
④港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等等
九 朋友遍天下
(一)万隆会议:①1955年,由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 万隆 组织召开。
②周恩来 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971年10月 ,第 26届 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接纳中国为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三)中美建交: 1972年 尼克松访华,签署 《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 中美建交。
十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杂交水稻技术
1973年 ,著名水稻专家 袁隆平 培育成功 籼型杂交水稻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被国内外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世界历史上册
一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识记)
(一)建立:公元前594年 梭伦 改革
(二)顶峰:伯里克利改革 内容:①掌握国家权利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②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 选举 产生;
③国家最高决策机构:由全体公民组成的 公民大会 。
评价:民主性: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局限性: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上的,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三) 雅典 工商贸易繁荣,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被称为 “全希腊的学校”。
二 古代宗教(识记)
三大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地点
印度半岛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
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
释迦牟尼
耶稣
穆罕默德
经典
三藏
《圣经》
《古兰经》
主要教义
主张众生平等,
宣扬因果报应,
提倡禁欲修行,忍耐顺从。
主张平等;宣扬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生而有罪,要虔诚地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以求死后升入天堂。
宣扬对天神安拉的崇拜:安拉是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升入天堂,反之,灵魂就会坠入地狱
评价
佛教在当时突破了种姓等级界限,有一定进步作用,但它不反对奴隶制,教人忍耐顺从,易被统治阶级利用。
早期基督教对下层民众的反抗斗争具有鼓舞作用,但后被富人所控制,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伊斯兰教的创立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民族界限,促进统一国家的形成,后成为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
节日、
宗教场所
寺庙
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
教堂
开斋节、宰牲节。
清真寺
三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识记文化巨人但丁与达芬奇、理解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兴起的根本原因: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即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实生活。
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代表:但丁(意大利,注意他的画像)——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代表作《神曲》 。
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和 《最后的晚餐》 。
影响:①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 ③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二)新航路开辟(注意与郑和下西洋联系)
影响: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②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
④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造成亚非拉的贫穷和落后。
原因:①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②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
时间
探险家
国籍
航线
重要贡献
资助国
1492-1498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大西洋—
古巴--海地
到达古巴、海地,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西班牙
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好望角—
印度洋--印度
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葡萄牙
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环球航行
他的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西班牙
世界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四 英国的新生
(一)共和国的诞生与克伦威尔独裁 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识记)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主要领导人:克伦威尔
高潮: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1649年5月成立共和国;
转折: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 “光荣革命” 。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运用)
《权利法案》 颁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
目的:限制王权
内容:①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影响:①英国保留了王位,但王权受到法律限制,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掌握;
②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
英国革命的意义:①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②还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五 美国的独立
(一)独立战争爆发 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理解) 领导机构:大陆会议
主要领导人:华盛顿
①开始标志:1775年,列克星顿枪声。
过 ②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 华盛顿 为总司令;
程 ③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④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⑤胜利: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内容 ①阐述了人的自然权力(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独立宣言》 ②谴责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
(理解) ③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意义: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
宣告了美国的诞生(7月4日成为美国国庆节)
(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识记):1787年,制定了美国宪法,确立美国是由各州组成的 联邦制 国家。
(三)“美国国父”华盛顿(注意简评华盛顿)(运用)
①在独立战争中,华盛顿担任 大陆军总司令 ,指挥对英作战,最终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赢得了独立。
②1789年, 华盛顿 当选为 美国第一届总统 ,1793年连任。
③任总统期间,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新生的美国开始步入正轨。
④由于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国家初创中的卓越贡献,他被誉为“美国国父”。
一位老兵给他的评价: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六 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重大事件:1862年颁布《宅地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规定叛乱各州的黑奴应看做是自由人,可以参加联邦的军队。这两个法案的颁布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主要领导人:林肯(主要功绩: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性质和意义:①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③废除了黑奴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④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
取胜原因:①南方的叛乱行为不得人心
②北方拥有较强的经济军事实力
③颁布《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革命热情,扭转战争形势。
七 法国大革命
(一)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领导人:罗伯斯比尔
①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成为法国国庆节)
颁布:1789年 制宪会议 通过
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
内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人权宣言》容 国家实行三权分立;
过 (理解)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程 核心内容:提倡人权,主张法治,实行分权。
意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
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③1792年9月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共和国的政治口号。
④1793年, 路易十六 被送上断头台
⑤高潮:以 罗伯斯比尔 为首的 雅各宾派专政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地位: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运用)
事件:① 1799年,拿破仑发动 雾月政变 ,执掌了国家大权。
② 1804年 ,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了 法兰西第一帝国 (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③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帝国由盛而衰。
④1815年,滑铁卢一战,法军惨败,导致帝国彻底崩溃。
内外政策:①对内改革财政,制定法典,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镇压叛乱,肃清王党分子。
②对外发动战争,击败了几乎所有的欧洲大国,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
评价:①早期战争是正义的,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②后期转为对外侵略战争,有践踏他国人民和民族尊严的一面,最后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
八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含义(显著特征):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社会变革
(二)兴起的前提: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英国确立以后,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兴起的条件:①具有雄厚的资本
②有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③国内外市场扩大,需求增加。
④圈地运动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三)情况 ①时间:18世纪60年代
②首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③首先开始的行业:棉纺业
(四)成果:①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
②1769年, 瓦特 成功研制了 改良蒸汽机 (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③美国人 富尔顿 发明 汽船 (第一艘汽船“克来蒙”号)
④英国人 史蒂芬孙 发明 火车(旅行者号)
⑤骡机和水力织布机
(五)影响:①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
③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④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⑤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⑥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九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时间:19世纪下半叶
(二)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三)成果---电力:①理论基础: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英国)
②电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车、电焊、电钻(图片)
③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电讯: ①电话——贝尔
②无线电报——马可尼(意大利)
③人类进入了电讯时代
交通运输业: ①1883年,德国工程师 戴姆勒 制成了以 汽油 为燃料的内燃机
②1892年,德国工程师 狄塞尔 创制了 柴油机 ;
③1885年,德国人 卡尔•本茨 发明了 汽车 ;
④1896年,美国人 亨利••福特 制造出更加先进的 四轮汽车
⑤美国人 莱特兄弟 制造出第一架 飞机 (飞行者一号)。
(四)爱迪生 发明——电灯、电话机、电车、电报机、电影机、电压表、留声机、蓄电池等。
称谓——“发明大王”、“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五)影响: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电讯技术兴起,为远距离传递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方便。
③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扩大了活动范围,提高了生产能力。
④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导致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导致它们之间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⑦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十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十一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农奴制的废除(识记)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领导人:1861年3月,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主要内容:①法令规定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②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
③农民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①进步性: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十二 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
(一)时间:1868年开始
(二)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三)措施:①政治方面:“废藩殖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式教育,设立新式学堂,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
④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
⑤军事上;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四)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五)影响:①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强大起来。
②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了。
(六)启示:①要坚持改革开放;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勇于创新;
③立足国情,制定适当的政策;善于抓住机遇,锐意改革
世界历史下册
一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识记)
① 1882年 三国同盟正式建立,成员国为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为 德国 。
②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三国协约 正式建立。成员国为英国、法国、俄国,核心为 英国 。
③ 巴尔干半岛 为了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库。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运用)
(一)原因: ①根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帝国主义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③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二)影响: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③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④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性质: 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四)启示: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②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③珍惜生命,关爱人类的命运;
(五)起止时间:1914年——1918年
三 自然科学的革命——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识记)
(一)牛顿 成就: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二)达尔文 成就:著有《物种起源》,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地位:近代生物学的奠基者
意义:其理论推翻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三)爱因斯坦 成就:提出了相对论
意义:①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对现代自然科学乃至人文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 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启蒙思想的火花(理解)
(一)兴起 时间:17——18世纪在欧洲兴起
中心:法国
代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
(二)伏尔泰的思想主张:①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
②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把教皇比作是“两只脚的禽兽”,指责教士是“文明的恶棍”。
(三)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①批判封建制度和教会
②提出了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四)性质:是一次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五)影响:①动摇了封建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五 伟大的十月革命
经过:1917年11月7日,在 列宁 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结果:成立了以 列宁 为首的 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①将铁路、银行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
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同德、奥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④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有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⑤1918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目的:为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核心内容:余粮收集制
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鼓舞和支持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④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六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召开:1919年在法国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
操纵国:美、英、法。
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实质:是战胜国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和进行分赃的会议。
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 ①和会决定将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和胶州湾租借地转让给日本
②中国人民掀起了五四运动
③中国代表拒绝了和约签字
(二)《凡尔赛和约》 主要内容:①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日等国瓜分;
④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
评价: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
(三)凡尔赛体系 ①构成:《凡尔赛和约》以及战胜国列强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所构成
②影响: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 欧洲、西亚和非洲 新秩序。
(四)华盛顿会议 情况:1921年在华盛顿召开
美国 占主导地位,获益最大。
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对中国的影响:①中国基本收回了山东主权
②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评价: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五)《九国公约》 时间:1922年
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质: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帝国主义在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实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七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
(一)经济危机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标志: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
③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二)罗斯福新政 目的:为了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内容:①首先——财政,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②中心——工业,实行“产业复兴法”(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③农业: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以复兴农业。
意义:①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②社会矛盾相对缓和,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膨胀
③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
局限: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就不
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因此它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启示:①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干预经济)
②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八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一)过程:①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②1941年,德军东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③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④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1941年,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⑤1943.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既是苏德战争转折点,也是 二战转折点 。
⑥1944年,诺曼底半岛登陆成功,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⑦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实质:奴役亚洲各国,建立殖民大帝国。
(二)《联合国家宣言》①发表: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
②内容:各国保证用自己全部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③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根本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矛盾激化
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意义:①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③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四)雅尔塔会议 召开: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
内容:①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②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
③战后成立联合国(同年10月,联合国成立)
④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对日作战
实质: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影响:①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②确立了战后的世界两极格局
(五)法西斯覆灭:①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德意日军事集团开始瓦解。
②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③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④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投降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六)性质: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七)取胜原因:①战争的非正义性,决定了法西斯国家必然失败。
②法西斯国家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补给不足,削弱其自身优势。
③同盟国综合势力强大
④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英勇奋战
⑤根本: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八)影响:①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历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
③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④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九)启迪:①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②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九 冷战局面的形成
(一)冷战的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 实质:干涉各国内政,实现全球扩张的野心。
影响:既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
经济:马歇尔计划 实质:以复兴西欧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评价: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对各国政局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但是使西欧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受制于美国。
军事:1949年建立了以 美国 为首的 北约 集团。
(二)为对抗北约集团,1955年,以 苏联 为首的 华约 集团建立。
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十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西欧经济的发展 原因:①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③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④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
情况:联邦德国 经济发展最快,196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二)欧共体的建立 原因:①经济实力增强
②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
③提高国际地位
过程:①1952年,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②1958年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③1967年,这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三)日本经济发展 原因: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实行民主化改革。
②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③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④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支持
情况:20世纪80年代后期 ,日本一跃成为 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四)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启示: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③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合作。
④引进先进技术,大胆创新。
⑤坚持改革开放;
⑥立足国情,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
⑦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十一 苏联解体 原因:①历史——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②现实——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策
③外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标志: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影响:①社会主义力量遭受到重大挫折
②标志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
③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十二 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情况:①惊人的江汉之奇—韩国
②神奇的港口之国,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新加坡
③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
④亚洲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⑤印度:粮食基本自给,工业体系较完善,计算机和软件研究领域成就突出。
经验:①抓住机遇,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②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蓝图
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十三 经济全球化趋势★
含义:资本流动、资源配置、经济贸易以及经管理等经济活动,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以至全球经济发展为一个密不可的整体。
原因:①根本: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提高
②市场经济席卷全球
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④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客观的社会环境。
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日益紧密,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表现:①国际贸易大幅增长
②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
③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大量建立
④跨国公司发展迅猛
影响:①形成“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经济格局;
②对发达国家影响:发达国家推进与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
③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机遇—可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挑战—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
④使合作与协调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⑤有利于借助国际合作的力量,更好地应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人口控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战乱饥荒、⑥
毒品泛滥、重大疫病、邪教和国际恐怖主义等)
一些著名经济组织:区域性—①欧洲联盟(EU、最紧密最健全的经济集团)、
②亚太经合组织(APEC)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世界性—世界贸易组织(WTO)(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
十四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一)出现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或冷战结束后
(二)一超多强: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这就是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超多强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容: 既相互借重、利用与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核心:合作竞争
(三)多极化趋势出现 原因: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客观反映,其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
影响: ①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三)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原因:①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②主要:美国依仗势力,企图独裁世界。
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等也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
④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表现:①多极力量对美国的干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
②在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也不得不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四)当今世界局势特点:①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② 一超多强 局面还在继续下去,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五)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此外还有恐怖主义。
(六)一战后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①一战以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该体系彻底瓦解)
②二战以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③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成都历史(约5%)
一 先秦时期
(一)金沙遗址:
成都 金沙遗址 是成都古蜀文化的代表,2001年,在金沙遗址
出土的众多精美绝伦的文物中,圈状金带、金面具、翡翠玉琮
和琥珀色玉琮以及玉针等,称之为国宝当之无愧。其中,被国
家文物局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是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 。 金面具 太阳神鸟
(二)三星堆遗址
四川广汉三星堆(距今3000多年前,相当于 商朝晚期 )出土的 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青铜树 等,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有一株青铜树,共有三层九枝,高达3.84米,是中国乃至世界已发现的最高大的青铜器。三星堆一带很可能是古蜀王国的都城, 三星堆文明 是长江中上游地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
(三)都江堰的修建
战国 后期, 秦国 蜀守 李冰 组织发动民众,在成都 附近的 岷江 上修建了都江堰,它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具有 灌溉、防洪、运输 等功能,是一座 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 。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
天府之国 ,李冰被称为“川主”。2000年,都江堰 及其附近的青城山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 汉代成都的文化
(一)文翁兴学与治蜀
西汉 初年, 文翁 担任蜀郡守,他发展教育的措施有:①选派年轻到京城长安,请博士代为培养;② 在成都
(现石室中学)设立官学,招收各地优秀弟子入学。这是全国第一个地方官学;③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免除徭役,重视提高学生实际办事能力。汉武帝在全国推广蜀郡办教育的经验。
(二)西汉时期,成都著名文学家 司马相如 的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等名篇;另一位著名文学家
扬雄 写成《太玄》《法言》这两部学术著作,确立了他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扬雄还编撰了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方言词典《方言》。
(三)“五斗米道” 创立:东汉时 张陵 创立,又称为天师道。
传教圣地:成都大邑县境内的是 鹤鸣山 、成都都江堰市境内的是 青城山
(四)艺术:汉代的陶塑、画像石和画像砖堪称“艺苑三绝”。成都是我国发现画像石和画像砖最多的地区之一。汉代成都出土的 说唱俑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成都的社会生活与艺术成就。
三 唐代成都的文化
(一)唐代后期, 成都 是全国最重要的雕版印刷业中心。
(二)唐朝时期,许多诗人都与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 杜甫草堂 就是当年杜甫生活的地方。而在成都东门外望江公园内的一口水井就是为了纪念女诗人 薛涛 的。
四 维新变法运动在成都的开展
尊经书院 是成都地区传播新学的主要园地和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大本营,《蜀学报》是成都的第一家报刊。
五 近代实业的兴办:在洋务运动推动下,四川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四川机器局 在成都创办。
六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最突出的事件是 保路运动 。起因是1911年清政府把 川汉铁路 主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了全川人民的愤怒,于是他们自发组织了 “四川保路同志会” ,由 蒲殿俊、罗伦 任正副会长。为镇压四川人民的斗争,四川总督 赵尔丰 在清政府指使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 “成都血案” 。为了纪念在这次运动中死难的烈士,1913年成都人民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修建了“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
以 “成都血案” 为转折点,保路运动由以资产阶级立宪派领导的请愿、罢市、罢课和抗捐抗税斗争发展到由 同盟会 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的同志军起义。血案发生后,赵尔丰封锁消息。同盟会会员 龙鸣剑 找来些薄木板,写上“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涂上桐油,制成“水电报”,投入锦江,使“成都血案”的消息传到各地。
七 英勇悲壮的川军抗战
在八年抗战中,新都籍将军 王铭章(台儿庄战役)在山东藤县以身殉国,写下了川军抗日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1938年中共中央赠送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的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成都籍将军 许国章 ,在常德会战中为国英勇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