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一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 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咸,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走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者”,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盏互丘连,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寥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內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粤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的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 ‎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 (4分)‎ ‎ ‎ ‎3.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分)‎ ‎ ‎ ‎ ‎ ‎4.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 ‎ ‎ ‎5.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 (4分)‎ ‎ ‎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⑴‎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⑵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⑶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⒁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⑸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6.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2分)‎ ‎ ‎ ‎7.第⑶段划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写一条有关“责任”的名言吗?(2分)‎ ‎ ‎ ‎8.如何理解第⑸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 ‎ ‎9.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2分)‎ ‎【链接材料】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 ‎ ‎ ‎ 一、 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 ‎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号召,努力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5月4日,中央领导同志在与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勇做创新先锋。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媒体集中报到了“光伏产业领军人”施正荣、“工人教授”窦铁成、江苏无锡引进创业人才等一批先进典型。这些都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息:在当代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创建小康社会,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千百万创新、创业、创优人才。‎ 创新人才,就是像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吴文俊、王选等那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坚克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勇攀科技高峰。创业人才,就是像创办高科技快速成长型企业的施正荣、邓中翰等那样,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创优人才,就是像高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李斌、窦铁成等那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成绩。创新、创业、创优“三创”人才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以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各自工作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 培养造就“三创”人才,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倡导人人做贡献、人人都成才。要破除“三创”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他们搭建实践平台,就像窦铁成说的那样,为他们“提供长本事的好机会”。要保护“三创”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像无锡市那样,引进人才创办企业,“成立之初做保姆、发展之中做导师、成熟之后做保安”,营造尊重创新、崇尚创业、支持创优的良好氛围。‎ 伟大事业号召“三创”人才,“三创”人才服务伟大事业。愿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的“三创”人才,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愿广大“三创”人才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勤于创优,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1、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                                                          ‎ ‎2、文章开头引用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有什么作用?‎ ‎                                                                            ‎ ‎3、  在作者看来,“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创优人才”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                                                                          ‎ ‎                                                                                ‎ ‎4、文章主要运用        论证方法,论证严密,说理透彻。‎ ‎5、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造就“三创”人才?请从文中简要归纳。‎ ‎                                                                            ‎ ‎                                                                                ‎ 感恩是生命的心灵之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话,可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人,能有多少呢?生活中关于翻脸不认人或以怨报德“白眼狼”的传说,每每有所耳闻,令人唏嘘不已。于是说某某人“不知好歹”“良心被狗吃了”的斥责与评论,就在口头传播中无形地为某人画了像,其人品足以让他失去亲友的关爱与尊重,使他的事业和生活面临很多障碍。‎ 现在谈论“感恩”这个话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一方面,不少成年人被“金钱万能”所左右,自私自利,只认钱不认人,只讲索取不讲回报,感恩之心日渐式微;一方面,独生子女过分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体贴和心疼父母,虽然能背诵“谁知盘中餐……”“慈母手中线……”这类古诗,可是自我中心意识却在家人的不断纵容中强化。因此,感恩教育要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决不是仅仅靠书本知识能够奏效的。在价值多元化的状况下,如何弘扬感恩美德,培育青少年感恩的人格,并使他们自觉形成感恩的伦理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内容之一。‎ 感恩不是浅层次的庸俗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为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为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复制,就会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 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孝敬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有智者说,看一个人品行如何,首先就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如此,人就异于禽兽,真正成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感恩,将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演绎出这个观点的?‎ ‎                                                                       ‎ ‎                                                                          ‎ ‎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                                                               ‎ ‎3、第三段的论证方法有什么特点?‎ ‎                                                           ‎ ‎4、如何理解“感恩,就是对于成长的一种回馈”这句话的内涵?‎ ‎                                                                 ‎ ‎                                                                              ‎ ‎17.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评分标准:(2分)无错字即可。‎ ‎18.道理论证(引证法也可)。‎ 示例:①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②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评分标准:(2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1分。有错字该问不得分。‎ ‎19.示例:即一个人树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为努力奋斗,就不会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评分标准:(2分)答案中体现“理想、目标”“奋斗”等字样,语句通顺,表意清晰即可。‎ ‎20.示例:青少年的人生的初始,它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属于家庭的;青少年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将来努力拼搏,而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 评分标准:(2分)扣论点答题,意对即可。‎ 一、《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1、“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或“在当代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创建小康社会,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千百万创新、创业、创优人才”。2、引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同时作为文章中证明论点的论据。3、他们都以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各自工作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4、举例论证  5、一是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二是要破除“三创”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他们搭建实践平台;三是要保护“三创”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感恩是生命的心灵之花》:1、主要观点:感恩是生命中的心灵之花。首先,作者从反面入手列举现象;然后,谈论“感恩”的社会意义,由此提出观点;接着,联系实际,层层深入地进行阐释。2、谈论“感恩”话题的社会意义。3、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有说服力。4、示例:成长的道路,充满亲情、友情,充满关爱、扶持,充满教育、帮助。因此,我们要有回馈之心、感恩之心,这样,才能演奏出动人的乐章,才能春色长驻,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