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7.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仿真试卷(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015年娄底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爱护花草树木 B.
随意排放废水 C.
分类回收垃圾 D.
绿色低碳出行
2.皮卡德和博尔施伯格驾驶“阳光动力2号”飞机,于2015年3月31日凌晨降落在江北国际机场.“阳光动力2号”使用的能源是( )
A.太阳能 B.氢气 C.航空煤油 D.酒精
3.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必需的仪器是( )
A.
烧杯 B.
蒸发皿 C.
石棉网 D.
试管
4.中国科学家制造出世界上首台液态金属机器,利用液态金属“吞食”少量铝后,实现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下列有关液态金属的工作原理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液态金属遇冷凝固成固体
B.液态金属受挤压变形
C.液态金属与铝接触产生氢气并转化电能
D.镓与铟熔合制备液态金属(镓铟合金)
5.下列图象分别与各选项中的说法相对应(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氧化物
B.
可能是金属
C.
一定是混合物
D.
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6.2016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发生物理变化
B.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用水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7.现有一白色粉末状物质X,为检验其成分,分别取三份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符合条件的物质X的化学式为( )
操作
滴加水
滴加稀硫酸
滴加硝酸钡溶液
现象
无色溶液
产生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A.CuSO4 B.Na2CO3 C.Na2SO4 D.CaCO3
8.2016年2月17日,银川市兴庆区银河巷发生火灾.一居民楼一楼营业房楼顶平台杂物着火,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列生活中处理火灾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
9.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10.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 )
A.
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往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往稀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D.
等温条件下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1.下列物质与对应的用途正确的是
A、KOH﹣﹣治疗胃酸过多 B、聚氯乙烯﹣﹣用于食物包装
C、干冰﹣﹣人工降雨 D、pH试纸﹣﹣ .
12.“水培”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配制菠菜营养液时需要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 B、CO(NH2)2C、NH3•H2O D、 .
13.近日,欧盟报告称草甘膦不构成致癌风险:草甘膦(C3H8NO5P)是一种广谱性除草剂,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下列有关草甘膦说法中正确的是
A、草甘膦不可燃,常温下稳定 B、每个草甘膦分子中含有4个氮分子
C、草甘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 D、 .
14.现有①硫磺;②氢氧化铜;③乙酸;④稀盐酸;⑤食盐水;⑥甲醇,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单质﹣﹣①⑥B、混合物﹣﹣④⑤C、酸溶液﹣﹣②③D、有机物﹣﹣ .
15.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D、 .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16.化学有自己的语言.请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化学用语:
(1)小苏打常用于面包、馒头等食品的制作,其化学式是 ;
(2)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3)镁原子易失去电子成为镁离子.请写出镁离子的离子符号是 .
(4)请标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如图1所示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
(2)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食盐中适量加硒可以有效预防 .
(3)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尿素属于 肥.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 .
18.如图为氯化钠、硫酸镁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40℃时,向40g水中加入25g硝酸钾,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 g.
(2)由图中获得有关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3)60℃时,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100g水中各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10℃,则装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的烧杯析出的晶体较多.
(4)若将60g质量分数为4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20%的氯化钠溶液,应加水的质量是 g.
19.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
(1)上述工艺中SO2排放多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引起 .
(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 (填化学式).
(3)Na2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4)反应I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5)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表所示.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 .
试剂
Ca(OH)2
NaOH
价格(元/kg)
0.55
3.2
20.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G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已略去),已知A为单质;C为气体,反应②为实验室制取气体C的方法;E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金属元素的第二位;F是最轻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 .
(2)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D: .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③ .
(4)F作清洁能源的优点 (答一点).
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21.某学校实验小组的同学欲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实验一:制取氧气
(1)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有同学认为装置A还可以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但还需对该装置进行稍加改进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③若用B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序号)端通入;若用B装置来除去制得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则B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名称).
实验二:分离提纯
(2)根据下面的流程图回答问题.
①操作a的名称是 .
②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
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
丁同学猜想:溶质有 .(填化学式)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
溶液变红色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硫酸铜溶液
丁同学的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要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锌粒 d.硝酸银溶液.
23.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假设】
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CuO和O2,还可能生成了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步骤Ⅱ: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图2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
步骤Ⅱ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2 方面的性质信息.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评价】
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 .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4.某同学欲测定当地的石灰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石灰石样品25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5
2
20
10
3
20
7.2
4
20
m
(1)表中m的数值为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仿真试卷(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2015年娄底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爱护花草树木 B.
随意排放废水 C.
分类回收垃圾 D.
绿色低碳出行
【分析】打造生态旅游区,应把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首位,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如沿河流两岸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加速实施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改善生态大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花草树木可以吸收一定的空气污染物,可使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高,空气变得清新,故正确;
B.随意排放废水,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该做法不符合生态旅游的这一主题;
C.分类回收垃圾,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
D.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温室效应的产生,使生态变得更好,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保护了生态环境.
2.皮卡德和博尔施伯格驾驶“阳光动力2号”飞机,于2015年3月31日凌晨降落在江北国际机场.“阳光动力2号”使用的能源是( )
A.太阳能 B.氢气 C.航空煤油 D.酒精
【分析】“阳光动力2号”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飞机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解答】解:“阳光动力2号”使用了约1.7万块高性能硅电池板,可以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飞机需要的其他形式的能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3.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必需的仪器是( )
A.
烧杯 B.
蒸发皿 C.
石棉网 D.
试管
【分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等.
【解答】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中,必需的仪器有装药品高锰酸钾的试管,烧杯可用来加热液体药品、蒸发皿和石棉网用于蒸发操作,故不需要烧杯、蒸发皿、石棉网.
故选:D.
【点评】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即可顺利解答,烧杯可用来加热液体药品、蒸发皿和石棉网用于蒸发操作.
4.中国科学家制造出世界上首台液态金属机器,利用液态金属“吞食”少量铝后,实现无需外部电力的自主运动.下列有关液态金属的工作原理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液态金属遇冷凝固成固体
B.液态金属受挤压变形
C.液态金属与铝接触产生氢气并转化电能
D.镓与铟熔合制备液态金属(镓铟合金)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态金属遇冷凝固成固体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液态金属受挤压变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液态金属与铝接触产生氢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镓与铟熔合制备液态金属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图象分别与各选项中的说法相对应(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氧化物
B.
可能是金属
C.
一定是混合物
D.
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图A可能是氧化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图B可能是金属错误,因为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C是由三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图D的两种物质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因此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2016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发生物理变化
B.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用水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分析】A、根据水通过三态变化,即实现了天然循环,又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解答;
B、根据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用水,可以节约用水解答;
C、根据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环境解答;
D、根据节约用水的方法解答.
【解答】解:
A、水通过三态变化可以实现天然循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B、收集雨水用于城市绿化用水,可以节约用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要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理念.
7.现有一白色粉末状物质X,为检验其成分,分别取三份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符合条件的物质X的化学式为( )
操作
滴加水
滴加稀硫酸
滴加硝酸钡溶液
现象
无色溶液
产生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
A.CuSO4 B.Na2CO3 C.Na2SO4 D.CaCO3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水混合产生无色液体,说明白色粉末不可能为硫酸铜和难溶性的碳酸钙;与稀硫酸溶液混合产生气体,说明该白色粉末状物质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综上所述,可以判断该白色粉末状物质.
【解答】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水混合产生无色液体,说明白色粉末不可能为硫酸铜和难溶性的碳酸钙,故AD错误;与稀硫酸溶液混合产生气体,说明该白色粉末状物质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则排除硫酸钠;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综上所述,可以判断该白色粉末状物质Na2CO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可以采取部分现象排除法快速做出判断,也可以利用特殊离子法推断得出结论.
8.2016年2月17日,银川市兴庆区银河巷发生火灾.一居民楼一楼营业房楼顶平台杂物着火,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列生活中处理火灾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高层楼房失火时,要乘电梯迅速撤离
【分析】A、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用水,否则容易受损.
B、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扑灭,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造成空气流通.
D、根据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可能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故该事故处理方法正确.
B、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
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火势更旺,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
D、高层建筑的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可能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贯穿各楼层,烟雾可能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安全,故该事故处理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9.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分析】A、根据铝的自我保护、铝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活泼金属、碳酸盐都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
D、根据酸碱指示剂指示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锈蚀,而铁表面已形成疏松的氧化物薄膜,随着时间的进行,还会进一步锈蚀,故A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属于不同物质,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故B错误;
C、活泼金属、碳酸盐都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可能是碳酸盐或活泼金属,故C错误;
D、酸碱指示剂指示的溶液的酸碱性,所以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可以从一般到一般;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10.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 )
A.
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
往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往稀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D.
等温条件下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的pH大于7,盐酸pH小于7;
B、镁比铝活泼,和盐酸反应速度铝大于镁,等质量的铝生成的氢气要比镁生成的氢气多;
C、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
D、对一种溶液来说,当溶液达到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盐酸过量时,溶液的pH小于7,故图象能反映客观事实;
B、首先由于镁比铝活泼,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快,图象的斜率镁应比铝大,即应该陡一点;其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铝生成的氢气要比镁生成的氢气多,图象的终点应该铝比镁高,故图象能反映客观事实;
C、首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此时不产生沉淀;盐酸反应完后再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当氯化钙反应完后,再加碳酸钠溶液,不再产生沉淀,故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
D、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对于接近饱和溶液来说,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0”,也就是说起点不是“0”点;随着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到达饱和溶液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此时再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是不会溶解的,即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图象能反映客观事实.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1.下列物质与对应的用途正确的是 C
A、KOH﹣﹣治疗胃酸过多 B、聚氯乙烯﹣﹣用于食物包装
C、干冰﹣﹣人工降雨 D、pH试纸﹣﹣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
【分析】分别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A、根据氢氧化钾有腐蚀性分析;
B、根据聚氯乙烯有毒分析;
C、利用干冰升华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D、根据pH试纸的用途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钾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A错误;
B、聚氯乙烯中含有氯元素,在使用时会分解出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不宜用于包装食品,故B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会吸收周围的热量,所以用途正确,故C正确;
D、pH试纸的作用是用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正确.
答案:C.D补充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进一步加深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理解.
12.“水培”是一种室内植物无土栽培方式,又名“营养液培”.配制菠菜营养液时需要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A、NH4H2PO4 B、CO(NH2)2C、NH3•H2O D、 KH2PO4 .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分析.
【解答】解:A、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B、CO(NH2)2中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误;
C、NH3•H2O 中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D、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A.KH2PO4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中含有营养元素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近日,欧盟报告称草甘膦不构成致癌风险:草甘膦(C3H8NO5P)是一种广谱性除草剂,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下列有关草甘膦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草甘膦不可燃,常温下稳定 B、每个草甘膦分子中含有4个氮分子
C、草甘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 D、 草甘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9(合理即可) .
【分析】A、根据题意,草甘膦是一种广谱性除草剂,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草甘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题意,草甘膦是一种广谱性除草剂,广泛用于橡胶、桑、茶、果园及甘蔗地,由题目所给信息无法确定其是否可燃、常温下性质是否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草甘膦分子中含有1个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草甘膦(C3H8NO5P)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草甘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8+14+16×5+31=169(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C;草甘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9(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现有①硫磺;②氢氧化铜;③乙酸;④稀盐酸;⑤食盐水;⑥甲醇,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B
A、单质﹣﹣①⑥B、混合物﹣﹣④⑤C、酸溶液﹣﹣②③D、有机物﹣﹣ ③⑥ .
【分析】单质是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①硫磺属于单质;②氢氧化铜属于碱;③乙酸属于有机物;④稀盐酸属于混合物;⑤食盐水属于混合物;⑥甲醇属于有机物.
A、⑥不属于单质,故A错;
B、④⑤都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②属于碱,故C错;
D有机物是③⑥.
故选B.③⑥
【点评】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15.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D、 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 .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知向滤液中加入薄铁片,而氧化铜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铁可以硫酸铜反应铁片无任何变化,说明没有稀硫酸,也没有硫酸铜可以据此结合题给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如果硫酸的量不足,那么滤渣里就可能有Fe和CuO,正确;
B、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所以可以判断滤液中没有CuSO4,错误;
C、加入铁钉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被铁置换出来,故在不溶物中含有Cu,题中没有提及铁粉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Fe也可能不含Fe,故错误.
D、铁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FeSO4,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
故选A,可添加D为: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
【点评】此题是一道推断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最后加入铁后无变化的分析,也就是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不会有硫酸铜及硫酸的存在,这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16.化学有自己的语言.请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化学用语:
(1)小苏打常用于面包、馒头等食品的制作,其化学式是 NaHCO3 ;
(2)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Ag ;
(3)镁原子易失去电子成为镁离子.请写出镁离子的离子符号是 Mg2+ .
(4)请标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Al23 .
【分析】(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2)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铝,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解:(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2)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g.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的离子符号可表示为:Mg2+.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铝,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铝中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Al23.
故答案为:(1)NaHCO3;(2)Ag;(3)Mg2+;(4)Al2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如图1所示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B (填字母).
(2)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食盐中适量加硒可以有效预防 癌症 .
(3)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尿素属于 氮 肥.
②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 17:22 .
【分析】(1)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2)根据微量元素的作用分析;
(3)根据尿素中含有的元素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
【解答】解:(1)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答案为:B;
(2)食盐中适量加硒可以有效预防癌症,故答案为:癌症;
(3)①由图示可知,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主要含有氮元素,所以是氮肥;②由图示中相关的物质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氨气(NH3)、B为二氧化碳(CO2)、C为尿素[CO(NH2)2]、D为水(H2O),其相关的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中,A与B的质量比为(17×2):44=17:22.
故答案为:氮;17:22.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8.如图为氯化钠、硫酸镁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40℃时,向40g水中加入25g硝酸钾,所得溶液为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 64 g.
(2)由图中获得有关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硫酸镁的溶解度在0℃﹣70℃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在70℃﹣100℃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3)60℃时,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100g水中各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10℃,则装 硝酸钾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的烧杯析出的晶体较多.
(4)若将60g质量分数为4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20%的氯化钠溶液,应加水的质量是 60 g.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向40g水中加入25g硝酸钾,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是64g;
(2)由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在0℃﹣70℃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在70℃﹣100℃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等;
(3)由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幅度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幅度不大,所以60℃时,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加入100g水中各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10℃,则装硝酸钾溶液的烧杯析出的晶体较多;
(4)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由溶质质量不变可知,
60g×40%=(60g+x)×20% 解得x=60g
故答案为:(1)饱和,64;
(2)硫酸镁的溶解度在0℃﹣70℃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在70℃﹣100℃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硝酸钾;
(4)60.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烟气通常含二氧化硫,在排放前需经脱硫处理.如图是两种常用脱硫工艺中含硫物质的转化路径(部分产物已略).
(1)上述工艺中SO2排放多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引起 酸雨 .
(2)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 Ca(OH)2和NaOH (填化学式).
(3)Na2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4 %(结果精确到0.1%).
(4)反应I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Na2SO3+Ca(OH)2=CaSO3↓+2NaOH .
(5)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表所示.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 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
试剂
Ca(OH)2
NaOH
价格(元/kg)
0.55
3.2
【分析】(1)根据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氟氯代烃能造成臭氧空洞;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解答;
(2)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解答;
(4)根据硫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解答;
(5)根据表中数据解答.
【解答】解:
(1)酸雨是因为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过多造成的,上述工艺中SO2排放多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引起酸雨;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双碱法中的“双碱”指的是Ca(OH)2和NaOH;
(3)Na2SO3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5.4%;
(4)反应Ⅱ是亚硫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发生的方程式为:Na2SO3+Ca(OH)2=CaSO3↓+2NaOH;
(5)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答案:
(1)酸雨;
(2)Ca(OH)2和NaOH;
(3)25.4;
(4)Na2SO3+Ca(OH)2=CaSO3↓+2NaOH;
(5)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点评】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
20.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G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已略去),已知A为单质;C为气体,反应②为实验室制取气体C的方法;E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金属元素的第二位;F是最轻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2)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C ;D: HCl .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2C+Fe3O43Fe+2CO2 .
反应③ Fe+2HCl=FeCl2+H2↑ .
(4)F作清洁能源的优点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答一点).
【分析】根据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G,E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金属元素的第二位,所以E是铁,F是最轻的气体,所以F是氢气,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B是四氧化三铁,C为气体,反应②为实验室制取气体C的方法,D和碳酸钙反应生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D是盐酸,A为单质,A和四氧化三铁高温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G,E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金属元素的第二位,所以E是铁,F是最轻的气体,所以F是氢气,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B是四氧化三铁,C为气体,反应②为实验室制取气体C的方法,D和碳酸钙反应生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D是盐酸,A为单质,A和四氧化三铁高温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②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2)通过推导可知,A是C,D是HCl;
(3)反应①是四氧化三铁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Fe3O43Fe+2CO2;
反应③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4)F是氢气,用途是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故答案为:(1)复分解反应;
(2)C,HCl;
(3)2C+Fe3O43Fe+2CO2,Fe+2HCl=FeCl2+H2↑;
(4)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四、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21.某学校实验小组的同学欲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实验一:制取氧气
(1)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酒精灯 .
②有同学认为装置A还可以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但还需对该装置进行稍加改进 试管内导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③若用B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① (填序号)端通入;若用B装置来除去制得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则B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填名称).
实验二:分离提纯
(2)根据下面的流程图回答问题.
①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
②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分析】(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若用B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2)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解答】解:(1)①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②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时,试管内导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试管内导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2KMnO4K2MnO4+MnO2+O2↑;
③若用B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①;浓硫酸;
(2)①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操作a是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分离出来;②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答案为:①过滤; ②较多固体;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和混合物的分离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
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
丁同学猜想:溶质有 NaCl和NaOH .(填化学式)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丁同学的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物的用量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要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a、c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锌粒 d.硝酸银溶液.
【分析】【作出猜想】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可以据此解答;
【实验设计及验证】盐酸显酸性,能够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反思交流】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发生反思;
(2)根据盐酸的性质进行分析,但注意氯化钠中也含有氯离子;
【解答】解:【作出猜想】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所以你的猜想为溶质为NaCl和NaOH;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即甲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设计及验证】盐酸显酸性,能够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则说明丙猜想是正确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若观察到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丁的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显酸性,故用pH试纸测定pH应该小于7,但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虽然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于其中的氯化钠也能够和硝酸银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故选择ac;
故答案为:【作出猜想】NaCl和NaOH;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及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丁同学的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1)反应物的用量; (2)a、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有关的性质着手;检验时要注意氯离子的干扰.
23.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图1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假设】
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CuO和O2,还可能生成了 NO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步骤Ⅱ: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图2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 氧气
步骤Ⅱ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2 沸点(或低温下NO2能否反应生成液态或固态物质) 方面的性质信息.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NO3)22CuO+4NO2↑+O2↑ .
【反思与评价】
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 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 .
【分析】【猜想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资料推测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NO2;
【进行实验】因为氧化铜难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洗涤的方式与可溶性物质进行分离.而后加热稀硫酸,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得到蓝色溶液;NO2气体易液化,通过含冰制冷剂能将其液化;从而与其他气体分离,剩余的气体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Cu(NO3)2受热分解还生成了氧气;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生成CuO、NO2、O2,故可书写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通过化学反应,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
【解答】解:
【猜想假设】根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质量守恒定律,推测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NO2;
【进行实验】因为氧化铜难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洗涤的方式与可溶性物质进行分离.而后加热稀硫酸,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得到蓝色溶液,其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NO2气体易液化,通过含冰制冷剂能将其液化;从而与其他气体分离,剩余的气体仍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Cu(NO3)2受热分解还生成了氧气;
【获得结论】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热分解生成CuO、NO2、O2,故可书写化学方程式2Cu(NO3)22CuO+4NO2↑+O2↑;
【反思与评价】通过化学反应,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
故答案为:
[猜想假设]NO2;
[进行实验]①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②氧气;
③沸点(或低温下NO2能否反应生成液态或固态物质);
[获得结论]2Cu(NO3)22CuO+4NO2↑+O2↑;
[分析及反思]硝酸铜分解生成的气体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O2所占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分解生成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说明NO2有助燃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又考查了同学们实验方案的设计,难度较大,注意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24.某同学欲测定当地的石灰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石灰石样品25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5
2
20
10
3
20
7.2
4
20
m
(1)表中m的数值为 7.2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2.8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n的数值为7.2.
(2)根据图表数据可知,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6.8g,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就是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3)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说明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5g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第1次完全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2.8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n的数值为7.2.
故答案为:7.2.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71.2%.
故答案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1.2%.
(3)由题分析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5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g x
解之得:x=3.65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8.25%.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