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满分路线图
目录
一、中考答题技巧与方法……………………………….. (2-3)
二、九年级知识框架……………………………………(4-10)
三、九年级基础知识梳理
1、世界形势…………………………………………….. (10-11)
2、国内形势……………………………………………(11-13)
3、经济建设…………………………………………… (13-14)
4、政治建设…………………………………………… (14-16)
5、文化建设……………………………………………(16-17)
6、社会建设………………………...……………….... (17-19)
7、生态文明建设………………………………………..(19-20)
三、心理和优秀的心理品质知识点……………………(20-23)
四、交往与道德部分知识点………………………….(23-26)
五、法律常识…………………………………………..(26-32)
六、附2017考纲新增和变化的考点………….. .. ……(32-33)
一、中考各种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选择题
1.解题思路:三步曲。
(1)读题干,提炼关键信息,读懂题干表达了什么。
(2)审设问,明确考点及设问角度,弄清设问考什么。
(3)选答案,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
2.具体方法:四方法。
(1)排谬法:在组合式选择题中,排除含有错误答案的选项即可。
(2)排异法: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或题肢(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3)排正法:当“设问”要求是逆向时(选择错误的答案,正确的不选
(二)说明类(说明了什么,表明了什么,体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解题思路:透过材料(或漫画,图表)看本质。答案应该落实在道理,本质(课本知识)
1、“透过材料”是指:要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必须概括,提炼材料,抓住材料的中心,主旨
2、“看本质”是指:根据中心,准确对应到相关课本内容,有的问题能对应到不同的课本知识点。
3、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课本知识,观点去表达材料的主旨
(三)意义类(作用 、重要性、必要性、地位)
解题思路:
(1)找内容,明确所考查的内容范围,紧扣内容进行答题
(2)以“有利于……”“是……的需要”“促进了……”“推动了……”等句式
(3)多方面,多角度,尽量多些
(4) 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5)如果是答危害,则从相反的方面近及远,由小到大,展开即可
(四)做法类(怎么做 、如何做、打算、 提建议,出谋划策)
解题思路:
(1)找主体。关注设问中是向谁提建议,是谁怎么做。若找不到对象,则要考虑,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2)找内容明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建议
(3)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保等不同方面,党、政府、企业、个人等多角度)
如果主体是个人,可用思想(或意识,观念)+行动的答题格式
如果主体是国家,可从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角度入手
做法必须具有针对性
(五)原因类(为什么?原因有哪些?必要性等)
解题思路(1)依据,性质
(2)现状(基本国情 、科技 、教育、人口 、资源、环境等)
(3)意义、重要性、作用、地位---若材料是正面的积极方面
(4)危害---若材料是反面的消极方面
(5)法律规定(涉及到七八年级)
5、情境类(考查的知识以“法律”“道德品德”为主)
思路(1)仔细审题,明确情境材料中有几个人物,几个行为,言行是对还是错,是合法还是违法,是否道德
(2)根据情境的中心(主旨),准确对应相关的课本知识
(3)运用对应到的课本知识,尽量利用教材语言,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答题
(六)“启示类”(感受、感悟、感想、认识等)
思路:第一种情况:材料是社会现象;行为等。这也是最常见的、最普遍的
答题格式:相关道理+怎么做
第二种情况:材料是重大新闻、重要消息或者某个场景
答题格式:心情+相关道理+怎么做
例如:
(七)列举类
解题思路:找出所要列举的内容
关注设问中的时间人物范围的限制,这是列举类问题特别注意的地方
列举的答案要具有普遍性,且不能重复或变相重复
关注设问后的分值,记住:多少分就要列举多少个,最好再增加1—2个
列举社会现象:必须要有主语;列举成就,国家措施:必须要有动词;列举活动形式:开展…活动
(八)活动类
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宣传发动;人员分工;安全保护措施等
实施阶段:组织各班级的活动
总结阶段:分析整理资料;布置撰写总结报告
解题思路:所有活动的整个活动的策划,分三个阶段进行
此类型的设问以“活动形式”“调查方式”“活动主题”“宣传标语”“誓词”“发言提纲”“倡议书”“活动准备”等形式出现
◆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板报,手抄报,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主题调查等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会;网上查阅;走访;电话采访
◆发言提纲:参考作文提纲,结合政治术语
◆倡议书:倡议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具体
二、国情国策
(一)世界形势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一系列共同的问题有哪些?
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毒品泛滥、冲突与局部战争等。
2、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问题
3、当代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主要根源);
②局部战争此起彼伏;
③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安宁。
5、影响世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因素?
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
②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③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如何?
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分: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
②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拓展: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等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有利条件:
(1)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
(2)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应用。
(3)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4)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不利因素:
(1)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2)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结合热点话题,G20峰会、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等……
2、作用:(1)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
(4)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被国际社会所公认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面临的机遇有哪些?(P89)
(1)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2)经济全球化与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P89)
(1)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2)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3)自身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
3、国际竞争主要表现有哪些?(P89)
原料的争夺、科技的创新、文化的较量、人才的培养和争夺等。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P89)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5、面对机遇和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或应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该怎么做?
国家:
(1)经济: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政治: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文化:①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
②增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青少年:
(1)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发展
(4)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6、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应该具备哪些观念和意识?
(1)全球观念(2)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3)竞争与合作的意识(4)创新意识(5)法律意识、规则意识(6)忧患意识
(二)国内形势
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P6)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P6)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段(P6)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为什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历史原因: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的
(2)现实原因:①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初级阶段的主要表现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③科技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5、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如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根本途径)(P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P7)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或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分别是什么?(P8小链接)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总布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列举成就:
(1)国家取得的成就: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 “神威.太湖之光”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成功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张。
(2)家乡的变化: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道路交通改善;收入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设施改善等。
5、取得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其它原因?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它原因: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3)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4)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5)坚持改革开放;(6)坚持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6、两个百年目标
(1)第一个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第二个百年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8、全面小康社会特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位一体”)
9、中国梦的内涵及实质(P106)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是什么?为什么?
工作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3、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基本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结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
(2)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①是强国之路
②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经济建设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①从内容上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和文化生活
②从范围上看,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
③从实现途径来看: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鼓励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富不同路”)
(2)实现共同富裕,国家着力解决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3)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①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解力度(P24)
④倡导“四个尊重”方针,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⑤实施“四轮驱动”经济发展战略
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p39)
(4)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法律法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
①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②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③推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④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⑤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强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罚制度。(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3、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定依据: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4、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二者关系: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6、各种经济成分地位:
(1)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或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4)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1)对公有制经济态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支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对非公有制经济态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8、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四)政治建设:(我国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制度:一根三基(一项根本政治制度+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组成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及其主要职权
①性质: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
②主要职权:(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项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执政党和参政党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四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三原则)
(3)一项义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4)维护民族团结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主要形式:村民自治、城市居民和职工代表大会
(2)内容: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
(3)地位: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6、“一国两制”——项政治制度(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1)“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3)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鲜明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使用较多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作用:两个根本保证
3、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实施政务公开,建立阳光政府。
4、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联系宪法的地位)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3)依法治国的新方针: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4)依法治国的地位: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依法治国的意义:显著标志+重要保障+根本保证
(6)如何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角度:国家和青少年)
政府依法行政
1、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
2、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决不允许站着位子不干事)
3、依法治国对政府的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建设,提高施政能力服务水平,建设法治、廉洁、高效政府)
4、依法行政的意义(角度:政府、人民、社会、法治)
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1、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
2、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信访、电子邮件、电话、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通过互联网在线交流,通过媒体舆论监督,向信访部门、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投诉或举报。(让人民群众了解政府做什么?怎么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各方面监督)
3、行使监督权的注意事项:
(1)合法的、有序的
(2)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3)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自由;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4)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时,应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规则
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角度:政府、公民、法治、社会、党)
(五)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的特点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
文化的作用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
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地位和深刻影响(作用)
(1)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3)影响:中华文化不仅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我国),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文化创新的基本点: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三个“的”)
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及地位:
(1)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倡导全民阅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9、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10、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珍惜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传承与创新本民族文化。
(2)学习和汲取民族文化的精粹,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3)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4)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1、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差异,真诚沟通,相互包容。
(2)虚心学习外来文化的长处与优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尊重别人的信仰和习俗,包容别人与我们的差异。
(4)交往时友好热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
12、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科技的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联系“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双创”))
(3)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4)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分角度:对国家和个人)(联系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6)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7)科技的现状、教育的现状(P65-66)
(8)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现状+地位+作用)
(9)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怎么做?(角度:国家+青少年))(P67)
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1)革命战争年代——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艰苦奋斗精神)(实质:民族精神)
(2)改革开放以后——结合热点女排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时代精神的内涵: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6、在当代,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7、一项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8、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哪些?
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自强不息等。
9、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地位+作用)(P105)
10、在当代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角度:国家+青少年)(P105)
(六)社会建设
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目标,特征):
民主法治(首要目标)、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列举我国社会存在的和谐现象和不和谐现象
和谐现象:(1)社会: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
(3)家庭: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自身:努力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注意:不和谐现象也从以上几个方面列举即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分别是什么?
社会和谐,公平正义
4、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内容: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
着力解决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
1、列举我国存在的民生问题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居民住所、就业、食品安全、资源环境压力等
2、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五个重要方面)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列举近年来我国在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面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4、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1)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说明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
(3)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4)说明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5)说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根本原则
5、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地位)
(2)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6)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1、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怎么做?(从国家和个人角度回答)
国家角度:
(1)经济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途径);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政治方面: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文化方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
(4)社会方面: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5)生态文明方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青少年角度:
(1)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主人翁意识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管理,行使监督权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七)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现实依据:人口、资源、环境国情
我国的人口问题
1、我国的人口国情: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应对措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新特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应对措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的影响是什么?
(1)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3)给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压力
(4)人口过快增长,使就业的压力日益沉重
3、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设人口均衡型国家?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调整生育政策
(2)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资源国情(基本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损失严重——(应对措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环境国情(总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应对措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 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3、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反对唯国内生产总值论
(2)转变发展观念
(3)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4)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走科学发展道路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4、走科学发展道路——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5、战略——可持续发展(新理念)
1、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目标: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6、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2)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4)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国家: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4)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走科学发展道路(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6)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
企业:
(1)加快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2)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
个人:
(1)树立生态文明观,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习和宣传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积极参加相关的社会活动(公益活动)
(3)依法行使监督权,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4)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绿色出行、循环用水、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随手关灯等
三、心理和优秀的心理品质知识点
一、常见的几种重要心理
【闭锁心理】
表现:不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大多是一个人独来独往
危害: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失去更多学习进步的机会;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克服?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主动交流,关心对方;对人真诚,信任
【逆反心理】
表现: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
危害:不利于家庭和谐;不利于身心健康;影响将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如何克服?尊重理解父母,换位思考,求同存异;冷静下来心平和地与家长商量;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依赖心理】
表现:生活上对父母依赖,学习上对老师、同学依赖
危害: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容易让人养成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思想
如何克服?要培养自信心,要发现自己的才能,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多向榜样学习;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自尊心】
含义: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
意义: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自尊激烈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有了自尊,我们才能更好的投身于社会
如何维护?自尊始于知耻,不做有损于人格的事情;拒绝卑下,洁身自爱,走出自卑,树立自信;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自信心】
表现:相信“我能行”
作用(意义):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助于我们超越自负,告别自卑,全面认识自己,发掘自身的潜能;有助于我们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如何培养?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和实力,大胆尝试,接受挑战;准确自我定位,客观自我评价。
【自卑心理】
含义:自我贬低,自我否定
危害:失去自信,自己看不起自己,贬低自己,甚至自暴自弃;会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会使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很难取得成功
如何克服?客观看待自己,勇于接受自己的不足;树立自信,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创造成功的记录;
【自负心理】
病因:过度地自我肯定
处方:全面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
【虚荣心理】
病因:追求表面的荣耀
处方:全面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
【从众心理】
积极影响: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智慧,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
消极影响:抑制个性的发展,扼杀创造力,易陷于庸俗的情绪中,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
如何把握?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坚持原则,不被动追随;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控制能力
【考试焦虑】
产生原因:考试重要;考试难度大;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等
影响:考试焦虑往往影响我们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甚至会导致考试失败
如何克服?主要途径是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
正确对待考试;适当降低期望值;增强自身实力
二、个人成长的优秀心理品质(励志型人物的优秀品质)
【直面挫折】
1、挫折具有两重性:
(1)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
(2)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2、向挫折屈服的消极态度:
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
3、勇敢地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
(2)面对挫折冷静思考,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
4、如何战胜挫折?
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认识到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5、具体方法: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心理换位;精神升华
【坚强意志】
1、坚强意志表现:坚持不懈、处事果断、不怕困难、善于自制
2、作用:
(1)意志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优良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有着关键作用;
(2)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
(3)从小培养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3、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
(1)明确提出锻炼任务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
(4)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自立自强】
1、自立含义: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长大后要离开父母的呵护,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2、自强含义: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3、作用:
(1)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2)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面对困难,乐观向上,遭遇灾难,坚强勇敢;才能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着追求。
(3)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延绵千载﹑生生不息精神动力
4、学会自立(怎样?)
(1)克服依赖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5、培养自强精神(怎样?)
(1)志存高远。
(2)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认识自己】
1、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1)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扬长避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2)是立志成才,奋发有为的动力、是对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的肯定,是对人的主体性及人的本质力量的异世觉醒
2、如何认识自我?
(1)全面客观认识自己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
(3)认识自我的三个途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他人做比较、通过集体评价
【调控情绪】
1、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
2、情绪的特点:多样性和复杂性
3、情绪的影响或作用
(1)消极影响: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2)积极影响: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4、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1)合理宣泄法:如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向他人倾诉,写日记、听音乐、进行激烈的运动等
(2)理智控制法:自我宽慰、自我解嘲、自我暗示、心理换位、自我激励、学会升华
(3)注意转移法
【乐观健康心态的】
1、作用:有助于我们找到良好的自我感觉,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获得成功的人生
2、保持方法: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爱和感恩
【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1、为什么要珍爱生命?
(1)生命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
(2)自然中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美丽神奇的生命世界
(3)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相互依存、相依为命
2、如何理解人的生命可贵?
(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生命也是顽强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
3、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3)善待其他生命,当他人生命处于危难之中,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
(4)尊重他人生命,不侵犯他人的生命的生命健康权
(5)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肯定生命,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
四、交往与道德部分知识点
【孝敬父母】
1、 家的重要性
(1)家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2)家是我们情感的归宿(3)家是人生的港湾
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子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被视为做人的本分,成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每个人的法定义务。
3、怎样看待“爱的冲突”?(即:先判断——再讲明危害——再说怎样化解)
(1)“爱的冲突”是正常的.但是不能任其发展.
(2)“爱的冲突”使父母忧心,使自己烦恼,使家庭气氛紧张,消极后果显而易见.
(3)只要父母与子女共同努力,“爱的冲突”是可以化解的. 化解“爱的冲突”办法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双方的理解与沟通.
【尊敬师长】
1、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
2、怎样对待老师:(1)尊重与信任老师(2)理解与体谅老师(3)关心和帮助老师,和老师做朋友
【文明交往】
1、尊重是交往的前提;礼貌是交往的通行证。
2、怎么理解交往的“通行证”是礼貌?(或者为什么我们要礼貌待人?)
(1)礼貌是人们在交往中应该共同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
(2)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形式
(3)交往中礼貌的行为能够展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内涵和修养,能够增添一个人的风采和魅力
3、 男女生正常交往的作用: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益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快乐、美好的感受
4、 男女生恰当交往的方式:言行适当,自然大方;互相尊重,平等待人;自爱自重,珍惜自己
5、 择友的准则:人品;志同道合;可以“五湖四海”
6、 朋友相处之道(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信任;相互关心和帮助;相互宽容和谅解;相互真诚和坦率;互助要有限度,讲原则
【网络交往】
1、 网络交往的特点:快捷便利,虚拟性、隐匿性
2、 作为中学生,如何规范上网行为: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树立网络防范意识;遵守网络规则,文明上网;对网上信息要有分辨能力,避免轻信盲从
3、 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对待网络谣言: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集体荣誉】
1、个人与集体是不可分割的,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不能缺少个人
2、一个富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班集体,它的灵魂是团队意识
3、集体凝聚力源于集体荣誉感
4、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兴衰成败的道德情感
5、集体的荣誉会给人带来自豪感、产生归属感、形成向心力、亲和力
6、集体的荣誉需要大家自觉去维护
7、在集体里,除了自觉遵守集体纪律,服从集体利益外,我们还提倡张扬个性
【珍爱生命】
1、 人类来自大自然,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2、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世界。
3、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善待其他生命。
【诚实守信】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3、如何处理诚信与隐私的关系?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的两种道德准则。“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同时,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的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
【平等待人】
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怎样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2)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要摒除陈腐观念(4)认清歧视的错误与危害
3、怎样善待他人? 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4、现实中存在的差异和不平等是产生歧视态度的根源。
【与人为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是什么?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4、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善良是无私是;善良之心是博大的;与人为善也要区分是非对错;善良要见诸行动。
5、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因此助人是快乐的。
【竞争合作】
1、竞争是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
2、竞争的积极作用: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能使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3、竞争的消极影响: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更严重的是,当虚荣心作怪的时候,会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
4、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合作与竞争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合作中要有竞争,在竞争中要有合作。
5、如何面对竞争压力,把压力变成动力。锻炼自已的心理素质;采取正当的方式;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
6、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
【关爱社会】
1、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 培养我们忧患意识,做好准备,积累知识,锻炼能力,为社会贡献。
3、 培养回报社会意识和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积级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是我们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
5、 我志愿,我奉献,我快乐,我成长是志愿者的口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是志愿者精神。
【爱国主义】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3、青少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个人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理想创业】
1、崇高的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力量,是照耀人们前进的指路明灯,是人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更应该有崇高的理想
2、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
3、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艰苦奋斗】
1、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
2、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今天,我们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主张要走艰苦创业之路
五、法律常识
法律一:
1、法律的显著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特殊保护
(家庭保护)
1、家庭保护的作用: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的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
2、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3、家庭保护的要求:①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②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③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和订婚等。
(三)学校保护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四)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五)司法保护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
(六)自我保护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1)防火、防水、防气、防盗。
(2)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3)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
(4)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
(5)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
(6)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3、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七)法不可违
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
3、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对社会危害不大,情节轻微,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第一严重社会危害性;第二刑事违法性;第三应受刑罚当罚性。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5、犯罪的含义:违法的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6、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7、我国刑罚的种类:主刑和附加刑。
8、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1)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卖毒品、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9、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机智地求助他人;(2)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3)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事后报案等。
(八)不良诱惑
1、不良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如黄赌毒、邪教;表现在:严重危害身体和精神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社会治安;危及国家和民族。
2、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避开诱因法;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专时专用法;联想后果法;请人监督法。
法律二:
(一)公民身份
1、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①公民是国家的成员
②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③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①要树立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
②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关心社会生活,承担社会事物。
③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
①公民的平等权利。(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
③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④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如:宗教信仰自由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⑤公民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生活保障权,财产权,财产继承权。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
①
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②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
③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
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表现为: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2、公民怎样维护权利?①依法享有权利②依法行使权利③尊重他人的权利
3、什么叫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依法行使权利是指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4、公民应该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二)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是什么?
①普通法律的制定要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②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得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如相抵触,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3、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①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②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③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④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4、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其内容包括哪些?
①立法保障。②司法保障。(建立了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法律援助制度)
5、宪法是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
①宪法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②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③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6、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
①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②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③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是宪法意识的表现。
法律三:
◆六种重要的权利
(一)受教育权
1、受教育权的含义: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如何理解?
(1)就个人来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只有
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2)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要实现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
3、关于受教育权的法律规定
(1)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2)受教育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同时,受教育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专门法律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5、义务教育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特征——普及性、强制性、公益性(义务教育显著特征)。
6、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1)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非诉讼途径:运用法律知识协商;寻求他人帮助人帮助、向当地教育部门申诉;
诉讼途径:向人民法院起诉。
(2)珍惜学习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①自觉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
②自觉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在学业上不断进步,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监督权——最主要的政治权利
1、含义及内容: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等
2、除听政会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行使批评建议权或监督权?
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意见、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以及当面反映意见。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务实高效
(2)有利于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更好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4)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4、行使监督权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
(2)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三)生命健康权
1、地位: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2、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依据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3、怎样维护自己生命健康权利?(侵权前、中、后)
侵权前: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侵权时:打“110”电话报警;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救
侵权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回公道和获得赔偿
4、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1)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焕然向上的精神
(2)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3)当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积极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四)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内容: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
2、法律依据: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3、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权的原因、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权的法律
原因:(1)人格尊严权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之一
(2)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失,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3、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1)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2)严重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学会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怎样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1)不取笑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
(2)不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3)不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5、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的区别
对比项
法律规定
侵权表现
维权方式
名誉权
公民享有名誉
权,禁止用侮辱、
诽谤等方式损害
公民的名誉
侮辱、诽谤他人,公然辱骂他人,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诋毁他人名誉,新闻报道失实,诬告等行为
同上
荣誉权
公民享有荣誉
权,禁止非法剥
夺公民的荣誉称
号、荣誉证书和
奖章
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证书,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打击,将他人获得的荣誉非法据为己有,拒发、扣发荣誉人应得的物质奖励等行为
同上
姓名权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
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和变更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实施不正当行为应当使用而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为(如使用他人作品而不署作者名或署错名等)
同上
隐私权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监视窥探他人私生活、偷看日记、私拆信件、道听图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私闯他人住宅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的隐私,向他人倾诉时,要选择值得信任的人,上网注意安全,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与侵权人协商、或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或请求司法保护,学会依法维权
(五)财产权
1、财产所有权
(1)含义: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注意:使用与处分的区别——是否丧失所有
(2)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法律: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物权法
(3)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的维权方式
与侵权者协商要求其赔偿损失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获得赔偿
2、财产继承权
(1)“一种法律,两种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继承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2)法定继承的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人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租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3)法定继承的原则:
一般均等原则、协商原则、照顾原则、权利和义务一致原则
(4)遗赠: 是指将个人遗产赠予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注意:遗赠不是遗嘱继承,它和遗嘱继承的区别在于对象不同
(5)法律依据: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6)维权方式:如果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3、智力成果权
(1)智力成果权的含义: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2)侵犯智力成果权的社会现象
盗版、山寨、非法出版物等
(3)法律依据: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4)维权方式:与侵权者协商要求其赔偿损失,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获得赔偿。
4、消费者权益
(1)“一部法律,六项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
(2)消费者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
侵权前:主动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消费常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侵权中: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购买商品是要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购买或接受服务,应注意索取、保留发票或其他有效票据
侵权后: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
◆几种重要的义务
1.孝敬父母的义务
2.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这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受教育的义务
4.依法纳税的义务
5.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6.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7.公民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8.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 几部重要的法律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反分裂国家法
六、2017考纲新增与变化的考点
一、新增考点:
1、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理解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B)
2、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B)
3、 主动参与多样化的班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和力量。(B)
二、变化考点:
1、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B-C)
2、 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全面认识自我整体形象。(B)
3、 当自己情绪冲动或低落时,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合理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C)
4、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B-C)
5、 认识到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A-B)
6、 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B-C)
7、 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分析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B-C)
8、 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涉及未成年人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B-C)
9、 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B-C)
10、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队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B)
1、 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A)
2、 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文化与习俗。(A-C)
3、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B)
4、 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B-C)
5、 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B-C)
6、 以“我是中国公民”为题,分析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B-C)
7、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B)
8、 分析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