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压轴题汇总 11页

  • 510.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数学压轴题汇总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7.(2005浙江台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C与y轴相切于D 点,与x轴相交于A(2,0)、B(8,0)两点,圆心C在第四象限.‎ ‎(1)求点C的坐标;‎ ‎(2)连结BC并延长交⊙C于另一点E,若线段BE上有一点P,使得 AB2=BP·BE,能否推出AP⊥BE?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3)在直线BE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AQ2=BQ·EQ?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也请说明理由.‎ ‎18.(2005上海长宁)如图1,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顶点C坐标为(0,h )(h>0), 交x轴于点A(d,0)、B(-d,0)(d>0)。‎ ‎(1)求抛物线解析式(用h、d表示);‎ F G x y C B O A 图4‎ ‎(2)如图2,将ABC视为抛物线形拱桥,①~⑤拉杆均垂直x轴,垂足依次在线段AB的6等分点上。h=‎9米。‎ ‎(i )求拉杆⑤DE的长度;‎ ‎(ii)若d值增大,其他都不变,如图3。拉杆⑤DE的长度会改变吗?(只需写结论)‎ ‎(3)如图4,点G在线段OA上,OG=kd(比例系数k是常数,0≤k≤1),GF⊥x轴交抛物线于点F。试探索k为何值时,‎ tg∠FOG= tg∠CAO?此时点G与OA线段有什么关系?‎ C O ‎19.(2006上海金山)已知:抛物线经过A(2,0)、B(8,0)、C(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P,把△APB翻折,使点P落在线段AB上(不与A、B重合),记作,折痕为EF,设A= x,PE = 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3)当点在线段AB上运动但不与A、B重合时,能否使△EF的一边与x轴垂直?若能,请求出此时点的坐标;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 ‎20. (2006湖北十堰)已知抛物线:(,为常数,且,)的顶点为,与轴交于点;抛物线与抛物线关于轴对称,其顶点为,连接,,.‎ 注: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1)请在横线上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时,判定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四边形为菱形? ‎ ‎21.(2006湖北宜昌)如图,点O是坐标原点,点A(n,0)是x轴上一动点(n<0)以AO为一边作矩形AOBC,点C在第二象限,且OB=2OA.矩形AOB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o得矩形AGDE.过点A的直线y=kx+m 交y轴于点F,FB=FA.抛物线y=ax2+bx+c过点E、F、G且和直线AF交于点H,过点H作HM⊥x轴,垂足为点M.‎ ‎(1)求k的值;‎ ‎(2)点A位置改变时,△AMH的面积和矩形AOBC 的面积的比值是否改变?说明你的理由.‎ ‎22.(2005黑龙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的斜边AB在x轴上,AB=25,顶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tan∠ACO=,点P在线段OC上,且PO、PC的长(PO c,且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p , -2),求证:b≥0;‎ ‎(3)若a + b + c = 0,a > b > c,且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q , - a),试问当自变量x = q +4时,二次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y是否大于0?请证明你的结论.‎ ‎5.(2006江苏盐城)已知:如图,A(0,1)是y轴上一定点,B是x轴上一动点,以AB为边,在∠OAB的外部作∠BAE=∠OAB ,过B作BC⊥AB,交AE于点C. ‎(1)当B点的横坐标为时,求线段AC的长; ‎(2)当点B在x轴上运动时,设点C的纵、横坐标分别为y、x,试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当点B运动到O点时,点C也与O点重合); (3)设过点P(0,-1)的直线l与(2)中所求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公共点M1(x1,y1)、M2(x2,y2),且x12+x22-6(x1+x2)=8,求直线l的解析式. ‎ ‎ ‎ ‎6.(2006广东广州)已知抛物线y =x2+mx‎-2m2‎(m≠0).‎ ‎ (1)求证: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 (2)过点P(0,n)作y轴的垂线交该抛物线于点A和点B(点A在点P的左边),是 ‎ 否存在实数m、n,使得AP=2PB?若存在,则求出m、n满足的条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001天津)已知:在Rt△ABC中,∠B=90°,BC=‎4cm,AB=‎8cm,D、E、F分别为AB、AC、BC边上的中点.若P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PQ∥BC,且交AC于点Q,以PQ为一边,在点A的异侧作正方形PQMN,记正方形PQMN与矩形EDBF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y.‎ ‎(1)如图,当AP=‎3cm时,求y的值;‎ ‎(2)设AP=xcm,试用含x的代表式表示y(cm)2;‎ ‎(3)当y=‎2cm2时,试确定点P的位置.‎ ‎2.(2002上海)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 图5图6图7‎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结论;‎ ‎(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 ‎4. (2004山东枣庄)如图,在△ABC中,AB=17,AC=5,∠CAB=45°,点O在BA上移动,以O为圆心作⊙O,使⊙O与边BC相切,切点为D,设⊙O的半径为x,四边形AODC的面积为y.‎ A B O D C ‎ (1)求 y与x的函数关系式;‎ ‎ (2)求x的取值范围;‎ ‎ (3)当x为何值时,⊙O与BC、AC都相切?‎ ‎5.(2004浙江宁波)已知是半圆的直径,AB=16,P点是AB上的一动点(不与A、B重合) ,PQ⊥AB, 垂足为P,交半圆O于Q;PB是半圆O1的直径,⊙O2与半圆O、半圆O1及PQ都相切,切点分别为M、N、C.‎ ‎ (1)当P点与O点重合时(如图1) ,求⊙O2的半径r;‎ 图⑵‎ 图⑴‎ A O ‎(P)‎ N ‎·‎ O2‎ ‎·‎ O1‎ M C Q B P ‎·‎ A O N ‎·‎ O2‎ ‎·‎ O1‎ M C Q B ‎ (2)当P点在AB上移动时(如图2) ,设PQ=x,⊙O2的半径r.求R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r取值范围.‎ ‎6.(2005河北)如图12,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BC=16,DC=12,AD=21。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两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A B M C D P Q 图3‎ ‎(2)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当线段PQ与线段AB相交于点O,且2AO=OB时,求∠BQP的正切值;‎ ‎(4)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Q⊥BD?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2005河南)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B=2,DC=2,点P在边BC上运动(与B、C不重合),设PC=x,四边形ABPD的面积为y。‎ ‎(1)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若以D为圆心、为半径作⊙D,以P为圆心、以PC的长为半径作⊙P,当x为何值时,⊙D与⊙P相切?并求出这两圆相切时四边形ABPD的面积。‎ ‎8.(2005江苏宿迁)已知:如图,△ABC中,∠C=90°,AC=‎3厘米,CB=‎4厘米.两个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沿△ABC的边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A时,P、Q两点运动即停止.点P、Q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厘米/秒、‎2厘米/秒,设点P运动时间为(秒). ‎ ‎(1)当时间为何值时,以P、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等于‎2厘米2;‎ ‎(2)当点P、Q运动时,阴影部分的形状随之变化.设PQ与△ABC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S(厘米2),求出S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点P、Q在运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面积S有最大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9.(2005江苏泰州)图1是边长分别为4和3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 ‎(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得到△CDE,连结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 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 ‎(2)操作:将图2中的△CDE,在线段CF上沿着CF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设为△PQR(图3);‎ 探究:设△PQR移动的时间为x秒,△PQR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 ‎(3)操作:图1中△C′D′E′固定,将△ABC移动,使顶点C落在C′E′的中点,边BC交D′E′于点M,边AC交D′C′于点N,设∠AC C′=α(30°<α<90°=(图4);‎ E′‎ D′‎ 图2‎ 图3‎ D′‎ E′‎ 图4‎ C/‎ ‎(C/)‎ ‎(C/)‎ 探究:在图4中,线段C′N·E′M的值是否随α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你求出C′N·E′M的值,如果有变化,请你说明理由. ‎ ‎[‎ ‎10.(2005江苏南通)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0,0),B(-8,6),O为坐标原点,△OAB沿AB翻折得到△PAB.将四边形OAPB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到四边形O‎1A1P1B1.设四边形O‎1A1P1B1与四边形OAPB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为l.‎ ‎(1)求A1、P1两点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 O ‎-3‎ y B x A P Q α 图1‎ ‎(2)求周长l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 ‎ ‎ ‎11.(2005新疆乌鲁木齐)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OA∥BC。在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3,2),点M从O点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A运动;同时点N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垂直于x轴于P点连结AC交NP于Q,连结MQ。‎ ‎(1)写出C点的坐标;‎ ‎(2)若动点N运动t秒,求Q点的坐标(用含t的式子表示 ‎(3)其△AMQ的面积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4)当t取何值时,△AMQ的面积最大;‎ ‎(5)当t为何值时,△AMQ为等腰三角形。‎ ‎12. (2005浙江温州)如图,在Rt△ABC中,已知AB=BC=CA=‎4cm,AD⊥BC于D,点P、Q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其中点P沿BC向终点C运动,速度为‎1cm/s;点P沿CA、AB向终点B运动,速度为‎2cm/s,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x(s)。‎ ‎⑴ 求x为何值时,PQ⊥AC;‎ ‎⑵ 设△PQD的面积为y(cm2),当0<x<2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⑶ 当0<x<2时,求证:AD平分△PQD的面积;‎ ‎⑷ 探索以PQ为直径的圆与AC的位置关系。请写出相应位置关系的x的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过程)‎ ‎13. (2005上海静安)如图4,已知⊙O的半径OA=,弦AB=4,点C在弦AB上,以点C为圆心,CO为半径的圆与线段OA相交于点E.‎ ‎(1)求的值;‎ ‎(2)设AC=,OE=,求与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当点C在AB上运动时,⊙C是否可能与⊙O相切?如果可能,请求出当⊙C与⊙O相切时的AC的长;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 ‎ ‎14. (2005上海闵行)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 A B C D P E Q 点E在AD边上,且,连结CE.点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过 点P作,交BC于点Q.设,.‎ ‎(1) 求的值;‎ ‎(2) 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 当时,求x的值.‎ ‎16.(2006广东课改)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是等腰梯形,BC∥OA,OA=7,AB=4,∠ COA=60°,点P为x轴上的—个动点,点P不与点0、点A重合.连结CP,过点P作PD交AB于点D.‎ ‎ (1)求点B的坐标;‎ ‎ (2)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OCP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的坐标;‎ ‎(3)当点P运动什么位置时,使得∠CPD=∠OAB,且=,求这时点P的坐标。‎ ‎17.(2006上海静安)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小圆的半径为1,AB与小圆相切于点A,与大圆相交于B,大圆的弦BC⊥AB,过点C作大圆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D,OC交小圆于E.‎ (1) 求证:△AOB∽△BDC;‎ (2) 设大圆的半径为,CD的长为,求与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1) ‎△BC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求出大圆半径;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18. (2006山东青岛)如图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 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 ‎(2)求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1142 =12996,1152 =13225,1162 =13456‎ 或4.42 =19.36,4.52 =20.25,4.62 =21.16)‎ A P C Q B D ‎19.(2006河北)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 ‎1.(2004福建南平)已知:如图① , A是半径为2的⊙O上的一点,P是OA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过P作⊙O的切线,切点为B、设PA=m , PB=n .‎ ‎(1)当n=4时,求m的值;‎ ‎(2)⊙O上是否存在点C,使△PBC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3)当m为何值时,⊙O上存在唯一点M和PB构成以P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并直接答出:此时⊙O上能与PB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共有几个?(图②、图③供解题时选用)‎ A B 图①‎ P ‎·‎ O A ‎·‎ O A ‎·‎ O 图②‎ 图③‎ ‎2.(2005福建南平)定义:若某个图形可分割为若干个都与他相似的图形,则称这个图形是自相似图形.‎ 探究:‎ ‎(1)如图甲,已知△ABC中∠C=900,你能把△ABC分割成2个与它自己相似的 小直角三角形吗?若能,请在图甲中画出分割线,并说明理由.‎ ‎(2)一般地,“任意三角形都是自相似图形”,只要顺次连结三角形各边中点,‎ B C A 图甲 则可将原三角形分割为四个都与它自己相似的小三角形.我们把△DEF ‎(图乙)第一次顺次连结各边中点所进行的分割,称为1阶分割(如图1);‎ 把1阶分割得出的4个三角形再分别顺次连结它的各边中点所进行的分 割,称为2阶分割(如图2)…依次规则操作下去.‎ n阶分割后得到的每一个小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n为正整数),设此时 小三角形的面积为SN.‎ ‎①若△DEF的面积为10000,当n为何值时,21时,请写出一个反映Sn-1,Sn,Sn+1之间关系的等式(不必证明)‎ ‎3.(2005广西玉林)如图(1),AB是⊙O的直径,射线AT⊥AB,点P是射线A T上的一个动点(P与A不重合),PC与⊙O相切于C,过C作CE⊥AB于E,连结BC并延长BC交AT于点D,连结PB交CE于F.‎ ‎ (1)请你写出PA、PD之间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 ‎ (2)请你找出图中有哪些三角形的面积被PB分成两等分,并加以证明; ‎ ‎ (3)设过A、C、D三点的圆的半径是R,当CF=R时,求∠APC的度数,并在图(2)中作出点P(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6.(2005重庆) 已知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过P作MN∥AD,EF∥CD,分别交AB、CD、AD、BC于点M、N、E、F,设=PM·PE,=PN·PF,解答下列问题:‎ ‎(1)当四边形ABCD是矩形时,见图1,请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为锐角时,见图2,(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设,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使得?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2006山东日照)阅读下面的材料:‎ 如图(1),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O内有一点P,AP、BP的延长线分别交半圆O于点C、D.求证:AP·AC+BP·BD=AB2.‎ 证明:连结AD、BC,过P作PM⊥AB,则∠ADB=∠AMP=90o,‎ ‎∴点D、M在以AP为直径的圆上;同理:M、C在以BP为直径的圆上.‎ 由割线定理得: AP·AC=AM·AB,BP·BD=BM·BA,‎ 所以,AP·AC+BP·BD=AM·AB+BM·AB=AB·(AM+BM)=AB2.‎ 当点P在半圆周上时,也有AP·AC+BP·BD=AP2+BP2=AB2成立,那么: ‎ ‎(1)如图(2)当点P在半圆周外时,结论AP·AC+BP·BD=AB2是否成立?为什么?‎ ‎(2)如图(3)当点P在切线BE外侧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将你得到的结论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