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 M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
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C、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
E、生物能进行呼吸;
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 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安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鞭毛则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荚膜和鞭毛是细菌的附属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所有的。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起保护作用。)
(1)细菌的好处:酸奶——乳酸杆菌 ;(2)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所以不能
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要依赖有机物生存;(3)细菌的分类(根据形态不同):球菌、杆菌、螺旋菌。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注:常见的单细胞真菌有:酵母菌;多细胞的有:青霉菌,食用菌(香菇,灵芝,金针菇,冬虫夏草,平菇,杏鲍菇,黑木耳,银耳,蟹味菇等)
③五类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别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孢子)
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种子
青菜 桃树 苹果树 水稻
裸子植物
有
有
有
无
无
种子
银杏、松、柏、衫
蕨 类
有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蕨 桫椤 芒萁 满江红
苔藓类
无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葫芦藓 地钱
藻 类
无
无
无
无
无
孢子
海带 紫菜 水绵 衣藻
④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1、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名称
生活习性
呼 吸
体表
体温
生殖、受精
代表动物
鱼 类
终生水生
鳃
磷片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鲫鱼
两栖类
幼体水生
成体两栖
幼体用鳃,成体
用肺,兼用皮肤
皮肤
裸露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青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爬行类
陆生
肺
鳞片或甲
不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蛇 龟 鳄鱼
变色龙
鸟 类
陆上飞翔
肺
被羽毛
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鸽子 孔雀
哺乳类
水、陆
肺
被毛
恒定
胎生、体内受精
兔 鲸 蝙蝠 老鼠
2、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类别
主要特征
动物代表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是最低等的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
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呈辐射对称
水螅、水母、海蛰、
扁形动物
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
蜗虫、血吸虫、猪绦虫
环节动物
身体圆长或扁形,有许多体节
蚯蚓、水蛭、沙蚕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呈线形,不分节。
蛔虫 钩虫 丝虫 蛲虫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
蚌 蜗牛 乌贼 章鱼
棘皮动物
身体无贝壳,体表有棘皮突起,生活在海洋中
海星 海胆 海参
节肢动物
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蝴蝶 蚊 蝇
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地球上约有125万种动物。脊椎动物只占4.7万种。无脊椎动物占地球的大多数约为120万种,无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眼和口器,胸部长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生物进化的顺序 水生→陆生、低等→高等、简单→复杂
(二)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1.细胞的结构
①学会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绘制简单的生物图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1)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
(2)取一小块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上,用镊子展平。
(3)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4)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红墨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则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作用是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5)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
绘制生物图的要求: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
(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②知道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
(1)细胞膜: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作用。
(2)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3)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1. 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液泡,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有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才有。
2. 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
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4.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5.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③运用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液。
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分化的结果。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是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作用。
▲2.细胞与生命活动
①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说明细胞的分裂的特点及其意义
细胞分裂是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最终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母细胞和子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可见,细胞的裂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③说明细胞的分化的特点及其意义
细胞分化是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经过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从而使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使生物体的代谢更高效,从而使个体更能适应环境的生存。
▲3.组织、器官和系统
①知道组织是如何形成的,说出动、植物的主要组织
组织: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1) 植物组织:
a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叶的表皮、根冠;
b 营养组织:制造、储存营养物质功能,叶肉、果肉;
c 输导组织:叶脉、茎中的导管和筛管;
d 机械组织:支撑、保护功能,叶脉、茎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e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形成层、生长点。
(2) 动物组织:
a 上皮组织: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人的体表、内脏器官的表面
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b 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分布广;具有运输、支持等功能。如:血液、软骨、肌腱等。
c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分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
d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神经元)构成,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作用。主要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
▲人体内分布最广的组织:结缔组织
▲人的皮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表皮、真皮、下皮组织。真皮内含有血管和神经。
②描述器官、系统的组成
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动物(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人体)
例如: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人体的器官很多如脑、胃、骨、血管、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等
系统: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
(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物的分类
①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1)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2)种是分类的最小(基本)单位,品种不是分类的单位。
②识别分类的依据
生物分类等级越高,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③学会使用简单的检索表,并练习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2.生物与环境
①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
生物的结构层次
个体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
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概念: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植被: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起主导作用
概念: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
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保护色、拟态等。生物间关系互惠,如花与蝴蝶;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竞争,如水稻与杂草;捕食,如鸟吃虫;寄生,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莬丝子、细菌等;偏利、偏害。
生物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1)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2)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鱼与水生活、鸟与飞翔生活等。
▲3.生态系统
①慨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起来,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进行生活,草食动物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重要的意义。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②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生产者。生态系统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生物圈
①知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
②感知各种生命系统都是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的构成具有层次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主题2 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一)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①看图指认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1、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⑴ 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⑵ 分生区:具有分裂能力。
⑶ 伸长区:根伸长最快的部位。
⑷ 根毛区:根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2、植物茎主要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构成
⑴韧皮部:①筛管(活细胞):运输有机养料的通道(将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到茎和根);
②韧皮纤维:有支持作用,使茎不易折断。
⑵ 形成层: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茎不断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结果。无形成层的植物不能够长粗,如水稻、小麦等一年生植物。
⑶木质部:①导管(死细胞):将运输水、无机盐的通道(将水、无机盐由下向上运输到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②木纤维:有支持作用,树木坚硬原因靠木纤维作用。
⑷髓:茎中心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存养料作用。
3、叶的结构主要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有保护作用,叶肉有制造和贮藏营养的作用,叶脉有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②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营养元素
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N
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瘦小
促进植物生长,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增加产量,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
P
促进根系生长,迅速开花,穗数增多,籽粒饱满
生长缓慢,嫩叶变小,植株暗绿带红
K
茎秆粗壮,不易倒伏,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
③说出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运输过程
无机盐存在于土壤中,由根尖的根毛区吸收。少部分供根利用,大部分随根、茎、叶导管内水的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植物的地上部分(茎、叶)也能吸收无机盐。
④说出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吸收:(主要是)根毛渗透吸水.根毛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运输:木质部中的导管.(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气孔→空气)
利用: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散失:约99%用于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中的水变为水蒸气通过叶表皮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2)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是植物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②促进无机盐向上运输.③降低叶片的温度.
(3)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光、温度、空气流动、湿度等。一般气孔周围的湿度小,气温较高,光照强,则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强,反之就比较弱。
▲2.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①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淀粉,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②认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1)物质转变:将简单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如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能量转变:讲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是大气中的CO2和O2含量相对稳定。
③描述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植物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植物的无氧呼吸: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如涝、土壤板结等)对糖类等有机物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大多数情况下)或乳酸(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放出少量的能量。酒精对植物的细胞且有毒害作用,长时间无氧呼吸会造成烂根。
有氧呼吸作用:指活细胞在酶的参与下,吸入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为生物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④说明农业生产(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种子处理等)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理
1)合理灌溉(水量过多会烂根)、合理施肥(施肥过多会烧苗)
2)合理密植: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提高农作物的的产量,应尽量让阳光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
3)种子处理:成熟的活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利于种子的储藏,可采用低温、干燥等方法以降低呼吸作用
(二) 人体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人体的消化
①描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一)人体的消化
消化腺:可分泌消化液;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道 :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口腔 :口腔中的牙齿可以切割食物和研磨食物。其中有唾液腺,能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的通道,不起消化作用
食道 :食物的通道,不起消化作用
胃 :暂时存存食物,能吸收水和酒精。其中有胃腺,能分泌胃蛋白酶和胃酸,能够消化蛋白质
小肠:小肠有五到六米长,是且有许多迂回的部分,起始部分是十二指肠(胆汁和胰液注入的地方)。小肠里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并能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器官。
大肠:分为盲肠,直肠,结肠三部分。不含消化腺,能吸收水分。 肛门:将废物排出体外
功能:消化食物(蛋白质、糖类、脂肪),吸收营养物质
2、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吸收:消化以后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可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
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
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吸收不同:
①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
② 胃:只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③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④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某些维生素。
总结: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主要场所(小肠内壁有肠腺,可分泌肠液,含多种消化酶);小肠很长(5~6米)可增加消化、吸收时间;小肠内壁有皱襞,可增加吸收面积;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细胞组成,便于物质交换。)
②列举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③说明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生命活动中各种代谢过程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
生物催化剂———酶
(1)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2)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等
▲2.人体的呼吸
①描述人体呼吸时气体交换的场所和过程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
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其温暖、湿润、清洁。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许多肺泡组成。
1、气体交换
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 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
导致肺内气压减小 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 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 胸腔容积缩小 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3、气体的运输:氧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的。
②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细胞呼吸:细胞利用氧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
▲3.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①描述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1、观察心脏——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肌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向全身。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2、 血管:①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血管。
②静脉(有静脉瓣):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血管。
③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极薄
管腔
小
大
极小
血流速度
快
慢
最慢
功能
心脏→全身血管
全身血管→心脏
血液 组织
血流方向
离心方向流动
回心方向流动
从动脉→静脉端
2、 血液循环
1、动力:心脏的收缩
2、规律: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按一定方向流动
3、途径: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动静脉血的区分:动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氧结合时颜色鲜红。
静脉血: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跟随氧分离时,颜色暗红。
“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这句话是错误的。(因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 注: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②说出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③知道骨髓造血的功能
1)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2)少量骨髓捐献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加快增值,在一两周内恢复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造血系统得到锻炼,更具备了生命活力。
④描述人体ABO血型系统与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人的血量保持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其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2、输血原则:输同型血。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异型间输血可以在一定血型之间进行(如图)。但必须输得少而慢,否则会发生凝聚成团,从而危及生命。
▲4.尿的生成和排出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
1、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将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毒物通过尿的形式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肾脏:产生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基本单位,肾单位 ,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单位结构:⑴肾小体:a、肾小球;b、肾小囊。 ⑵肾小管。
2、尿的形成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是尿的排出是间断的
3、尿的的排出
注: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
成份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 酸
尿 素
血液
√
√
√
√
√
√
√
血浆
×
√
√
√
√
√
√
原尿
×
×
√
√
√
√
√
尿液
×
×
×
√
√
√
√
解释: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废物: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流向输尿管。
病变:1)在无外伤的情况下,人的尿液中同时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那么这个人的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强(有可能是发炎)。 2)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管(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排泄:生物体把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无机盐排出体外过程。
排泄途径:⑴呼吸系统:二氧化碳、水汽;
⑵皮肤的汗腺:部分水、无机盐、尿素;
⑶泌尿系统:以尿形式排出废物和多余水、无机盐。
▲5.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概述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
细胞利用氧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为人体各项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因此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其次是脂肪。
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感应性
①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植物的感应现象:(区分感性和向性)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移动。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植物体也能感受机械震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各种刺激,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感性运动最引人注意的例子是含羞草叶子的运动。
②知道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植物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会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这就叫植物的向光性。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使茎背光侧长得快,从而产生植物的向光性生长。
▲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①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通。
1)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由脑部发出,总共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共有31对。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 、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3)植物性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这些神经叫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
3、神经系统的各部分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如图)。
1)大脑
(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
(2)大脑的结构分 左、右两个半球 ,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
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消化、调节体温等。
4)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
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例:当我们无意中接触到针尖时,往往发生的情形是:先把手缩回,后才觉得手被刺痛了。这说明了脊髓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
5)周围神经系统承担着信息的传导功能
②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反射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反射弧。
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活动是针对刺激的一种应答性反应
③列举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
激素: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在血液内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
异常时的病症
分泌不足
分泌过多
胰脏
胰岛素
a.促进人体吸收的血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b.加快血糖的分解
糖尿病
低血糖症
脑垂体
生长激素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侏儒症
巨人症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a.保证体内新陈代谢b.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呆小症
甲亢
肾上腺
肾上腺素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入肌肉的血管。
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④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恒定的体温
1)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称为变温动物。
2)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
3)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4)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5)保持正常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的基本条件,因此恒定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2)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散热:1)散热:90%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中暑的表现是: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
(3)体温受脑控制 其中甲动物为恒温动物,乙动物为变温动物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5、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一)细菌、真菌的繁殖
▲1.细菌、真菌的繁殖方式
①举例说出细菌、真菌的繁殖形式
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为主,有些如放线菌形成无性的孢子。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有性繁殖方式(子囊孢子)。
芽殖:这是酵母菌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到一定程度,脱离母细胞继续生长,而后形成新个体。有多边出芽、两端出芽、和三边出芽。
裂殖:少数种类的酵母菌与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分裂而繁殖。
子囊孢子: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来说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②了解细菌、真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青霉素、疫苗、食品(乳酸饮料、食用香菇等)等
(二)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1.植物的生殖方式
①列举绿色植物的生殖方式
(1)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经过开花、传粉、受精、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
(2)绿色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分裂生殖(低等藻类)、孢子生殖(蕨、葫芦藓等)、营养生殖(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组织培养(植物组织或细胞培养)等。
②知道嫁接、扦插等生殖方式在生产中的应用
营养繁殖的方式包括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等,被广泛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其应用意义在于保持优良的性状,并能快速繁殖。
▲2.植物的发育
①识别花的结构
②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以后,花粉受到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花粉管内有精子。 子房内的胚珠中有卵细胞。当花粉管到达胚珠时,花粉管里的精子就会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后,子房逐渐发育 成为果实,而花的其他结构 先后枯萎或凋落。最终,子房的各部分也逐渐发育成了果实中相应的结构。植物的双受精是指被子植物的雄配子体形成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融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极核(通常两个)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的现象。双受精后由合子发育成胚,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乳。
③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1)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要吸足水分
2)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3)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胚轴伸长,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伸出地面,形成茎或叶,胚轴发育成茎和根连接的部分,转为绿色后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
(2)种子萌发的条件
1)内部条件:种子萌发需要一个完整的有生命活性的胚,同时需要胚乳或子叶提供足够的营养。
2)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及氧气
(二)人类的生殖与发育
▲1.人类的生殖
①说出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经等器官组成。其中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其中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②知道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的过程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一般情况下,一个卵子只能接受1个精子。受精卵形成后,也进行细胞分裂,边沿输卵管往下移动,进入子宫,在子宫内膜,这样妇女就怀孕了,也称为着床。
(2)胚胎的发育:子宫是胚胎主要的、最终的发育场所。胚胎发育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质中的卵黄,以后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吸取营养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胚胎发育的开端是受精卵分裂,到60天左右时,器官和系统基本形成,初具人形,成为胎儿。
(2)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80天左右,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分娩出来的胎儿叫婴儿。
(3)母乳同时含有婴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含有免疫物质,应提倡母乳喂养。
▲2.人体的发育
①说出人体发育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人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死亡。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青春期是儿童期逐渐成为中年期的过渡时期,是指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二年左右。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体变化最明显的时期。
(1)人体的外表变化
青春期人体的外表男女共同变化有:身体迅速长高、体重迅速增加、长出腋毛和阴毛等。
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长胡须、声调较低和喉结突出等。
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脂肪增多、声调较高和乳房发育等。
(2)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这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特征。
进入青春期,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后,大约每一个月有1个成熟的卵排出。如果卵没有受精,就会引起子宫出血,这就是月经,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月经。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睾丸已经能产生精子,因此有时在睡梦中会排出精液,这种现象叫遗精。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遗精。
(3)内脏功能日渐健全:进入青春期,心脏收缩力增强、肺通气量增大 、脑调节功能增强等。
②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①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已经意识到性差异,常常会发生一种摆脱父母的监督而独立行动的想法,行为开始活跃而且勇敢;②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会产生害羞、好奇的心理和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的心理改变;③青春期青少年精力充沛,性格活泼而勇敢,情感更为复杂和热烈,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容易吸收新事物、富于理想.但他们出存在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容易自高、自大、莽撞、冒失等缺点.
③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在和异性交往中,正确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作到团结互助,要学会控制冲动,做到不亢不卑,自尊自爱。
▲3.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①列举动物的生殖方式
1、有性生殖:主要的生殖方式,需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2、无性生殖(克隆)动物的克隆目前主要是通过核移植技术,产生一个与“被克隆动物”基因完全相同的新个体。如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变形虫、草履虫 等单细胞动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②知道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
(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
(2)生产转基因动物;
(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
(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三) 遗传与进化
▲1.遗传与变异
①识别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遗传: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子代与亲子代之间性状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的性状上的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②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
具有储存、传递、表达和改变遗传信息等基本遗传功能。
③描述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④列举常见遗传性疾病
常见遗传病:色盲、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愚型、抗维生素D佝偻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⑤列举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杂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如驴和马交配得到的骡,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
▲2.生物的进化
①知道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成的。
②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③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过度繁殖:进化的条件 2、生存斗争:进化的外因、动力、手段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基础(变异:不定向,为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遗传: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4、适者生存
主题5人、健康与环境
(一) 人体保健
▲1.人类的健康
①知道健康的概念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健康是三者的统一,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②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③指认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1)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有计划地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简称为计划免疫。
(2)人工免疫:用人工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或其他抗原物质接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叫做人工免疫。人工免疫是根据自然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使人体获得的特异性免疫.人工免疫广泛的应用于预防传染病,也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
人工免疫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是将病原体杀死或减轻活病原体的毒性,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获得免疫。是当今最为广泛的人工诱导的免疫方法,如天花 ,脊髓灰质炎,肝炎,破伤风,百日咳,白喉都是使用这种方法来免疫的。被动免疫是指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医生给患者注射病愈后患者含抗体的血清就是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但人工被动免疫可维持的时间就较短。
④说出营养素的作用
人体所需营养素可概括为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水、和食物纤维。
①蛋白质:人体组织的形成、生长、发育、以及当作能源和提供人体代谢过程中的酶物质。
②糖:是人体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
③脂肪:比糖和蛋白质更高的能量源泉,但它是人体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物质。脂肪即可供能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④维生素:种类多,除维生素D外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也是一种人们较为重要的营养物质,维生素可调节机体代谢活动,
⑤无机盐:参与机体组织结构的生成和代谢过程;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下降。
⑥水:是构成机体的主要成分,并担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重任;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⑦食物纤维:虽然不能被人所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率、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⑤建立平衡膳食的观点
指膳食中食物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平衡膳食应坚持4个原则:平衡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⑥通过了解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吸烟及危害: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达3000多种,包括40多种致癌物。主要有焦油、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长期吸烟危害神经、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
2、酗酒的危害:过量的饮酒便是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坏人体的消化、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引发多种疾病。酒后驾驶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3、毒品及危害:常见毒品包括:大麻、鸦片、海洛因、可卡因以及冰毒和“摇头丸”等。
▲2.人类常见疾病
知道引起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是一台永不停歇的动力泵.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而心脏的血液供应则是由冠状动脉承担的。当冠状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过度狭窄时,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引起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其它还有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引发冠心病的某些因素,如遗传、年龄等无法控制外、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精神紧张,其它还有体力活动减少。
(2)肿瘤: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在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良性肿瘤细胞的特点:产生的肿瘤细胞都集中在原发部位;恶性肿瘤细胞的特点:产生的肿瘤细胞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因此恶性肿瘤细胞能不间断分裂,产生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由于癌细胞恶性增殖,耗尽患者营养,使人消瘦衰竭死亡,且由于癌细胞在体内广泛传播,所以,难以治愈。当然,如果是良性肿瘤,只要把它切除就行。
癌症的预防三要素是:①合理饮食 ②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自身抵抗力。重视癌症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注意定期体检,认真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高血压:收缩压持续大于18.7千帕或舒张压大于12.0千帕即属于高血压。青春期高血压是青春期暂时性增高的现象,一般在青春期以后能恢复正常。
(二) 健康与环境
▲1.传染病
①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的特点
①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②病原体: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③特点: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
②知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③说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类型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主要传播途径
病例
预防
呼吸道
传染病
呼吸道粘膜
和肺
飞沫、空气
肺结核 流感
腮腺炎 麻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消化道
传染病
消化道
及附属器官
饮水 食物
甲肝 菌痢 蛔虫病
饮食卫生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
疟疾 乙脑 丝虫病
消灭蚊子
体表传染病
皮肤
和体表粘膜
直接间接接触
血吸虫病 破伤风
狂犬病
消灭钉螺
性传播疾病
泌尿、生殖器官
性接触
艾滋病 梅毒 淋病
遵守性道德
④说明传染病的传播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①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②传播途径: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2.防护与急救
①知道环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
环境中的某些物质(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农药、医用药物、工农业毒物、生化武器毒计等)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变,这些物质称为环境毒物。
中毒:由于毒物作用而引起的病变。
食物中毒的两种类型:
(1)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于某些病原菌污染食品,使食品中含有大量活细菌或它们所产生的毒物,人食用后致病。一般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
(2)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如少数动植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质【河豚,毒蕈(毒蘑菇)】,有些食品在某些条件下长期储存可行成特有的有毒物质(发芽的马铃薯),一般此类中毒发生率较少。但死亡率较高。
②列举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触电:触电者要使其脱离电源;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则需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蛇虫咬伤:在近心端5~10cm处结扎,防止静脉血液回流,毒素扩散,结扎也不能太紧,太紧容易导致机体坏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并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溺水:溺水者搭救上岸后,撬开其牙齿,清除口中异物,使其俯卧位,腹垫高呈头低位,以利于呼吸和排除积水。然后仰卧,尽快实施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
煤气中毒:把病人搬到室外空气畅通处,使病人马上吸入大量新鲜空气,要注意保暖,并注意呼吸道的畅通。若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停止,要进行心脏复苏。
异物堵塞气管:1)鼓励大声咳嗽 2) 俯倾并拍背 3)挤压腹腔喷出异物
③知道安全用药的常识
一、药物的品种:
1.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用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为OTC。
3.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4.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二、药品的服用: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等内容。在使用说明中,"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一项主要说明该药对哪些病起作。
3 用,即能治疗何种病症。因此使用时一定要结合病情,对症下药,"用法"主要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有些药物不是口服的,可能是外用或含片,应该注意。药物的"用量"指出用药的多少,有些时候必须与规格结合起来看。药物的有效期很关键,上面标明的是生产日期,需要依此来推算有效期。
"批准文号"和"制造单位"说明该药品经过国家检验合格,否则为非法药品,不能使用。
(三) 人类与生态环境
▲1.人口问题
①了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
在一定的时期内,地球上的空间、资源、环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与环境相适应。
②认识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①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压力: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
②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地球上陆地是有限的,可以耕种的土地更是有限。
③增加了环境污染:人口膨胀造成因工业、农业、交通和生活污染源的增加而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
▲2.生态平衡
理解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一个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时,具有以下的特征: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
②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③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保持生态平衡,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和持续稳定的产量,“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另一方面“使生态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将危害人类的生存。
▲3.保护生物多样性
列举我国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如1988年11月8日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环境污染的监测与防治、制定法规,贯彻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①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持人类的生存环境②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③药物的来源 ④工业原料⑤其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