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复分解反应
例1 硫酸的工业用途广泛,如生产染料、农药、化学纤维、塑料等。实验室也可以用稀硫酸来制取H2S气体:FeS+H2SO4=FeSO4+H2S↑,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定。题中给出的是一道信息型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定义,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该方程式两边都是两种物质,A错误;化合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该方程式两边都是两种物质,B错误;置换反应中必须由单质,但该反应中没有单质,C错误;反应中FeS、H2SO4、FeSO4、H2S都属于化合物,并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D正确。
答案 D
例2 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Ca(OH)2、NaNO3 B.NaCl、K2CO3、H2SO4
C.HCl、BaCl2、CuSO4 D.KNO3、NaOH、Na2CO3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能否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两种物质在水溶液相遇,如果不产生气体、沉淀或水,则能共存,否则不能共存。A中HCl和Ca(OH)2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B中K2CO3和H2SO4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C中BaCl2和CuSO4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D中KNO3、NaOH、Na2CO3三种物质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共存。
答案 D
例3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D.稀盐酸和稀硫酸(锌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通过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的现象不同来加以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用稀盐酸来鉴别,A错误;氯化钠和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不能用氢氧化钠来鉴别,B错误;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氯化钠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可以用来鉴别,C正确;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反应,都会产生气泡,现象相同,不能用来鉴别,D错误。
答案 C
例4 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甲:CaCO3(KCl) 乙:Na2SO4(CuSO4) 丙:KCl(KOH) 丁:炭粉(CuO)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①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②加过量稀H2SO4,过滤;③溶解后加适量KOH溶液,过滤;④溶解后加适量盐酸,蒸发;⑤加热(或高温灼烧)。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
A.甲—⑤ B.乙—③ C.丙—④ D.丁—①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提纯(即除杂)。高温灼烧CaCO3分解生成CaO和CO2,没有除去杂质KCl,反而将原物质CaCO3除去了,A错误;CuSO4与K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和K2SO4,过滤除去Cu(OH)2,但Na2SO4中又引入了新杂质K2SO4,B错误;KOH与盐酸反应生成KCl和H2O,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KCl,C正确;炭粉和CuO都不溶于水,D错误。
答案 C
例5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H2O
CO2
CuO
O2
B
CuSO4
H2SO4
HCl
Fe
C
NaCl
Na2CO3
KNO3
NaOH
D
CaO
CaCO3
Ca(OH)2
H2O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的转化,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A中,乙→甲的反应是CO2与NaOH生成Na2CO3和H2O,丁→甲的反应是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丙→甲的反应是CuO与H2生成Cu和H2O,丁→乙的反应是C在O2中燃烧生成CO2;丁→丙的反应是Cu与O2反应生成CuO,丙→乙的反应是CuO与C反应生成Cu和H2O,符合要求,正确;B中,丁(Fe)不可能一步转化为丙(HCl)和乙(H2SO4),错误;C中,丁(NaOH)不可能一步转化为丙(KNO3),错误;D中,丁(H2O)不可能一步转化为乙(CaCO3),错误。
答案 A
例6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证据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酸、碱、盐知识的推断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1)固体中加入过量盐酸,无气泡产生,推断固体中一定没有NaHCO3;溶液是蓝色的,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Cu(NO3)2;蓝色溶液与过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推断固体中一定含有Na2SO4,Na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由于步骤Ⅰ中加过量稀盐酸,所以步骤Ⅲ中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固体,推断原固体中不一定含有NaCl;(2)因为NaHCO3与稀盐酸反应会有气泡产生,所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NaHCO3;(3)步骤Ⅱ是Na2SO4与Ba(NO3)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NO3;(3)步骤Ⅲ中加入AgNO3溶液,盐酸与AgNO3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HNO3,所以步骤Ⅲ所得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HNO3、Cu(NO3)2、NaNO3、Ba(NO3)2(加入过量剩余的)。
答案 (1)硝酸铜、硫酸钠 (2)碳酸氢钠 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或在步骤Ⅰ中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3)Na2SO4+Ba(NO3)2=BaSO4↓+2NaNO3 (4)硝酸、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
例7 反思、归纳与提升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对于复分解反应及其规律,通过反思与探索,同学们有了新的认识。请填写下文中横线上的空白。
【知识回顾】1.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导电。
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分析归纳】
氯化氢溶于水:HCl→Na++Cl-
氢氧化钠溶于水:NaOH→Na++OH-
结论:溶液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迁移运用】硫酸钠溶液能导电,原因是硫酸钠溶于水:Na2SO4→________。
【探索发现】(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析归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实质:H++OH-→H2O,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溶液中H+和OH-的数目减少,即自由移动的粒子数目减少。
(2)硫酸钠溶液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析归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实质:(略)。
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目减少,即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
(提示: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3)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以Na2CO3+2HCl=2NaCl+H2O+CO2↑为例,反应实质:2H++CO32-→________________。
【总结规律】上述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离子符号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通过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考查形式灵活。根据HCl→Na++Cl-,NaOH→Na++OH-,可推出Na2SO4→2Na++SO42-;NaOH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H2O,根据硫酸钠溶液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推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 2NaCl,再根据NaOH与HCl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H+和OH-数目减少可以判断,在该反应中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溶液中Ba2+和SO42-的数目减少;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以Na2CO3+2HCl=2NaCl+H2O+CO2↑为例,反应实质是:2H++CO32-→H2O+CO2↑;综上所述,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是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数目减少。
答案 【迁移运用】2Na++SO42-
【探索发现】(1)NaOH+HCl=NaCl+H2O (2)BaCl2+Na2SO4=BaSO4↓+2NaCl Ba2+和SO42- (3)H2O+CO2↑
【总结规律】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数目减少(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例8 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补充D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述】(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A装置连接(A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慢鼓入足量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B、C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A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R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g,实验前、后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g和79.6g,纯碱的纯度为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测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所依据的原理是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被球形管中的氢氧化钠吸收,则反应前后球形管质量的增加即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生成的二氧化碳要用B中的浓硫酸干燥,吸收二氧化碳的球形管C还要再连接一个盛氢氧化钠的球形管,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中;要保证A、B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球形管,再利用图1装置,通入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将残留的气体全部转入C中,这样测得的结果会更加准确可靠。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79.6g-75.2g=4.4g
10.8g
10.6g
106﹕44=x﹕4.4g x=10.6g
则纯碱的纯度为: ×100%=98.1%
实验中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因为稀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被C中的NaOH吸收,会影响实验测定CO2的数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除了能使反应生成的CO2尽可能被C装置吸收外,还能避免A、B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CO2被C中的NaOH吸收,干扰CO2的测定。
答案 【设计实验方案】(1)Na2CO3+H2SO4=Na2SO4+H2O+CO2↑ 逐滴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2)除去水蒸气 CO2+2NaOH=Na2CO3+2H2O (3)装氢氧化钠固体的球形管(或)
【交流与表述】(4)A、B装置中残留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未被C中的氢氧化钠吸收 (5)①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A、B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②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出残留在A、B装置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③避免图1装置吸收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
【数据处理】(6)98.1
【反思与评价】(7)稀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8)避免A、B装置中原有空气所含二氧化碳气体对实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