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24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甘肃省张掖市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炭燃烧 B.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B.干冰变成CO2气体 C.木材变成木炭 D.用液化空气制氧气 ‎3.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钢 D.木炭 ‎4.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单质是(  )‎ A.氨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由于易燃易爆而严禁携带上列车的物品是(  )‎ A.液化石油气 B.食盐 C.食醋 D.矿泉水 ‎6.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 B.Ca(H2PO4)2 C.KNO3 D.KCl ‎7.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A.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8.氢气不同于其他气体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可以燃烧 D.密度最小 ‎9.在空气中燃烧,不能产生蓝色或淡蓝色火焰的是(  )‎ A.氢气 B.镁带 C.酒精 D.硫 ‎10.关于水的叙述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B.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液体 C.在101千帕时,水在4℃时密度最大 D.无论什么条件下,水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 ‎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各项措施或操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  )‎ 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C.用CO还原CuO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D.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12.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 B.CaCO3+2HCl═CaCl2+H2O+CO2↑‎ C.H2SO4+BaCl2═BaSO4↓+2HCl D.Fe+2AgCl═FeCl2+2Ag ‎13.用如图装置做趣味实验:在用胶塞塞紧的烧瓶里充满某种气体(X),烧瓶内导管的一端事先已绑好了一个气球.拔开胶塞,迅速倒入另一种溶液(Y),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此时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膨胀的是(  )‎ A.氯化氢(X)、澄清石灰水(Y) B.氧气(X)、氯化钾溶液(Y)‎ C.二氧化硫(X)、氢氧化钠溶液(Y) D.氢气(X)、硫酸锌溶液(Y)‎ ‎14.下列各组操作,用物理方法能够达到目的是(  )‎ A.分离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C.检验氢气中是否含一氧化碳 D.鉴别氯酸钾和氯化钾 ‎15.某温度时,将KCl的饱和溶液11.2克,蒸于后得到3.2克KCl固体,则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  )‎ A.8.0克 B.28.6克 C.40.0克 D.71.4克 ‎16.缺碘易使人患甲状腺亢进,因此在食盐中一般都加入碘酸钾这种物质.在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5价,而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 A.KIO B.KIO2 C.KIO3 D.KIO4‎ ‎17.在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Cu和Mg B.Fe(NO3)2和Mg(NO3)2‎ C.Fe和Cu D.Cu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另一种物质的能力,叫该物质的溶解性 B.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原子,原子也可以变成离子,所以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可以改变 D.在某温度时,将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放入一定质量的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发现仍有固体NaCl存在,则所得溶液为该温度时NaCl的饱和溶液 ‎19.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的是(  )‎ A.混有泥沙的粗盐 B.混有少量NaCl的KNO3‎ C.混有少量CaCO3的BaSO4‎ D.实验室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制取氧气后的残留物 ‎20.采用同一反应类型,经两步反应,不能达到目的是(  )‎ A.C→H2CO3 B.Cu→Cu(OH)2 C.Na2CO3→NaCl D.CaCO3→NaOH ‎ ‎ 三、填空题:‎ ‎21.人们在利用物质的某些性质时,这些性质可能对人有利也可能带来危害.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一种气体,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 示例:氢气 可用做火箭推进剂 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 ‎2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如图回答:‎ ‎(1)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3.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为产品.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得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最后得到固体烧碱.请推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 ‎24.某同学发现他家的菜园中的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是氮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这种氮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其纯度(即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5.有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熟石灰几种物质,其中(用化学式填空)‎ ‎①具有可燃性的单质是______;‎ ‎②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 ‎④医疗上常用75%的某溶液作消毒剂,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⑤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⑥冶炼生铁时,用作还原剂的是______.‎ ‎26.有甲、乙两组物质,甲组有:Na2CO3溶液、稀硫酸、CuCl2溶液;乙组有:石灰水、Ba(NO3)2溶液、Fe.甲组中的______能与乙组中所有物质反应,乙组中______能与甲组中所有物质反应,上述两种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 四、实验题:‎ ‎27.某纯净气体通过如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是什么?‎ ‎28.A、B、C、D、E、F、G、H、I九种物质是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常见物质,已知A、B、F、H是单质,B、C、D为气体,A、E为黑色固体,G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I______;‎ ‎(2)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B+F:______,D+E:______.G+NaOH:______.‎ ‎29.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试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的组成元素中含碳、氢元素.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白纸片撕成若干小纸条后,取部分纸条 ‎_____‎ 纸张中含有氢元素 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 ‎ 五、计算题:‎ ‎30.10毫升密度为1.84克/厘米3,质量分数为98.0%的浓H2SO4与40毫升水充分混合后,求:‎ ‎(1)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该稀H2SO4能与多少克锌恰好完全反应?(水的密度为1.0克/厘米3)‎ ‎31.现有NaNO3和NaCl的混合物10克,完全溶于水配成30克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共加入AgNO3‎ 溶液10克,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干燥,称得质量为2.87克.求:(1)原混合物中NaNO3的质量分数?(2)将上述滤液蒸发掉多少克水时才能恰好成为t℃时NaNO3的饱和溶液?(t℃时,NaNO3的溶解度为80.0克)‎ ‎ ‎ ‎2016年某市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炭燃烧 B.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对空气的污染,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解答】解:A、煤炭燃烧会生成CO、SO2等污染大气的气体.‎ B、燃烧烟花会生成大量的CO、SO2和粉尘,污染大气.‎ C、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作用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不会生成污染大气的物质.‎ D、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途径,会产生大量的CO、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严重时会造成光化学烟雾.‎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污染的形成.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是空气污染的主要途径.‎ ‎ ‎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B.干冰变成CO2气体 C.木材变成木炭 D.用液化空气制氧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用自来水制蒸馏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干冰变成CO2气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隔绝空气加热能生成新物质﹣﹣木炭,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用液化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 ‎ ‎3.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钢 D.木炭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解答】解:石墨、木炭的硬度较小,钢的硬度较大;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4.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单质是(  )‎ A.氨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解答】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和杂质,其中氧气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单质.‎ 故选B.‎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等,以及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等等.‎ ‎ ‎ ‎5.由于易燃易爆而严禁携带上列车的物品是(  )‎ A.液化石油气 B.食盐 C.食醋 D.矿泉水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分析】A、根据液化石油气的性质判断.‎ B、根据氯化钠无可燃性判断.‎ C、根据食醋无可燃性判断.‎ D、根据矿泉水无可燃性判断.‎ ‎【解答】解:‎ A、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物,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正确.‎ B、氯化钠无可燃性,不会燃烧或爆炸,对人身和财产不会造成危害,所以错误.‎ C、食醋无可燃性,不会燃烧或爆炸,对人身和财产不会造成危害,所以错误.‎ D、矿泉水无可燃性,不会燃烧或爆炸,对人身和财产不会造成危害,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 ‎ ‎6.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CO(NH2) B.Ca(H2PO4)2 C.KNO3 D.KCl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B、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C、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 D、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 ‎ ‎7.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 A.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电子层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考点】元素的概念.‎ ‎【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不同核电荷数的不同.‎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不同核电荷数的不同,也就是质子数一定不同,故不同元素之间质子数一定不同,‎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元素概念的考查题,只要利用不同元素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即可解决.‎ ‎ ‎ ‎8.氢气不同于其他气体最显著的特点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可以燃烧 D.密度最小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可以根据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无色无味的气体很多,例如氧气、氮气、一氧化碳等.‎ 难溶于水的气体很多,例如氮气、一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可以燃烧的气体很多,例如一氧化碳、甲烷等.‎ 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明显小于其它气体.‎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氢气的性质进行.‎ ‎ ‎ ‎9.在空气中燃烧,不能产生蓝色或淡蓝色火焰的是(  )‎ A.氢气 B.镁带 C.酒精 D.硫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A、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B、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C、根据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判断.‎ ‎【解答】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错误.‎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所以正确.‎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烟”与“雾”,“光”与“火焰”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 ‎ ‎10.关于水的叙述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并不充裕 B.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液体 C.在101千帕时,水在4℃时密度最大 D.无论什么条件下,水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考点】水资源状况;水的性质和应用.‎ ‎【分析】A、根据可利用的淡水的量的多少分析;‎ B、根据水没有颜色的特点判断;‎ C、根据水的性质判断;‎ D、水在电解条件下,可分解.‎ ‎【解答】解:A、水覆盖了地球的面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百分之一,故A正确;‎ B、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透明的,故B正确;‎ C、水在101千帕时,4℃时密度最大,故正确;‎ D、水在电解条件下,可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了解水资源状况、水的特点,以便于更好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 ‎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各项措施或操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  )‎ 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C.用CO还原CuO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D.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会破坏环境;‎ B、用含硫的煤作燃料,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 C、从过量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环境考虑;‎ D、风能、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 ‎【解答】解:‎ A、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环境,所以过量砍伐森林树木,会破坏环境;‎ B、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气体,甚至形成酸雨,所以会污染和破坏环境;‎ C、CO还原Fe2O3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气中,如果一氧化碳过量,排到大气中会污染环境.‎ D、风能、太阳能是无污染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故选D.‎ ‎【点评】通过做本题知道了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做到防止空气污染人人有责的思想.‎ ‎ ‎ ‎12.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 B.CaCO3+2HCl═CaCl2+H2O+CO2↑‎ C.H2SO4+BaCl2═BaSO4↓+2HCl D.Fe+2AgCl═FeCl2+2Ag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A、根据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进行分析;‎ B、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分析;‎ C、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解:‎ A、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正确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A错误;‎ B、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符合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符合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置换反应中的盐必须可溶,但是氯化银难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 ‎ ‎ ‎13.用如图装置做趣味实验:在用胶塞塞紧的烧瓶里充满某种气体(X),烧瓶内导管的一端事先已绑好了一个气球.拔开胶塞,迅速倒入另一种溶液(Y),再立即塞紧胶塞,振荡,此时可以看到气球逐渐膨胀的是(  )‎ A.氯化氢(X)、澄清石灰水(Y) B.氧气(X)、氯化钾溶液(Y)‎ C.二氧化硫(X)、氢氧化钠溶液(Y) D.氢气(X)、硫酸锌溶液(Y)‎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气球逐渐膨胀,说明了装置内的压强就要减小,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发生的反应,判断装置内压强的变化即可.‎ ‎【解答】解:A、把澄清石灰水(Y)倒入盛氯化氢(X)气体的瓶内,二者能发生反应,瓶内气压变小,气球会胀大,因而此选项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把氯化钾溶液(Y)倒入盛氧气(X)的瓶内,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气球也不会有变化,因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把氢氧化钠溶液(Y)倒入盛二氧化硫(X)的瓶内,二者能迅速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迅速减小,这时气球会膨胀变大,因而此选项符合题意,故C正确;‎ D、把硫酸锌溶液(Y)倒入盛氢气(X)的瓶内,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气球也不会有变化,因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出现的现象还得用物理的知识解释,体现了学科间的密切联系,此题为中档题.‎ ‎ ‎ ‎14.下列各组操作,用物理方法能够达到目的是(  )‎ A.分离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C.检验氢气中是否含一氧化碳 D.鉴别氯酸钾和氯化钾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用物理方法分离就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把混合物分离开.可用物质溶于水,用磁铁吸引等方法分离.‎ ‎【解答】解:A、分离炭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可用磁铁吸引,此项正确;‎ B、氧化铜和铜都是不溶于水黑色固体,不能用物理方法分离;‎ 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都比空气小,都难溶于水,不能用物理方法分离;‎ D、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粉末,不能用物理方法分离.‎ 故选A ‎【点评】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尽量选择操作简单,便于分离且分离彻底的方法.‎ ‎ ‎ ‎15.某温度时,将KCl的饱和溶液11.2克,蒸于后得到3.2克KCl固体,则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  )‎ A.8.0克 B.28.6克 C.40.0克 D.71.4克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要熟记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解答】解:由题意知:某温度时,将KCl的饱和溶液11.2克,蒸于后得到3.2克KCl固体,即该温度时,在11.2g﹣3.2g=8.0g水中溶解3.2g氯化钾就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的定义,设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的氯化钾的最大质量为x.‎ 则=,得x=40.0g.也是就是在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于100g水恰好也形成饱和溶液;故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40.0g.‎ 故选C ‎【点评】要熟记、理解、应用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 ‎ ‎16.缺碘易使人患甲状腺亢进,因此在食盐中一般都加入碘酸钾这种物质.在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5价,而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 A.KIO B.KIO2 C.KIO3 D.KIO4‎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根据I、K、O元素得到化合价,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A、由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5价,则由化学式KIO可知,(+1)+(+5)+(﹣2)≠0,故A错误;‎ B、由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5价,则由化学式KIO2可知,(+1)+(+5)+(﹣2)×2≠0,故B错误;‎ C、由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5价,则由化学式KIO3可知,(+1)+(+5)+(﹣2)×3=0,故C正确;‎ D、由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5价,则由化学式KIO4可知,(+1)+(+5)+(﹣2)×4≠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计算的原则来计算解答.‎ ‎ ‎ ‎17.在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Cu和Mg B.Fe(NO3)2和Mg(NO3)2‎ C.Fe和Cu D.Cu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去作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铁>铜.‎ ‎【解答】解:向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根据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镁>铁>铜,铁能置换出Cu(NO3)2中的Cu而不能与Mg(NO3)2反应,并且铁粉过量有剩余,因此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的物质为Fe、Cu.‎ 故选C.‎ ‎【点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另一种物质的能力,叫该物质的溶解性 B.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原子,原子也可以变成离子,所以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可以改变 D.在某温度时,将一定质量的NaCl固体放入一定质量的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发现仍有固体NaCl存在,则所得溶液为该温度时NaCl的饱和溶液 ‎【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题目涉及到概念较多,需要结合概念本身做出准确判断.‎ ‎【解答】解:‎ A、物质溶解性就是指物质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这是一种性质.正确.‎ B、催化剂是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而不是性质不改变,因为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的.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这是针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而言的,这时原子是不能改变的.而对于金属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则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了离子,这是原子是有所改变的.所以错误.‎ D、当温度不改变时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此时就形成了该物质在该温度的下的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AD ‎【点评】概念本身会因为不同时间和认知水平有所变化,注意这样概念的细微差别.如同分子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那么铁的化学性质是由什么保持呢,当然是原子.也和概念不矛盾.‎ ‎ ‎ ‎19.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的是(  )‎ A.混有泥沙的粗盐 B.混有少量NaCl的KNO3‎ C.混有少量CaCO3的BaSO4‎ D.实验室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制取氧气后的残留物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碱盐的溶解性.‎ ‎【分析】能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进行分离的物质,必须是不溶性物质和易溶性物质混合物,所以可根据选项中各物质的水溶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故能用此方法分离,此项正确;‎ B、NaCl的KNO3都易溶于水,无法采用过滤法分离.此项错误.‎ C、CaCO3的BaSO4都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无法采用过滤法分离.错误.‎ D、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后的剩余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其中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可溶,可以用此方法分离,此项正确.‎ 故选A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对常见物质的溶解性熟悉,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物质的状态分析判断,得出答案.‎ ‎ ‎ ‎20.采用同一反应类型,经两步反应,不能达到目的是(  )‎ A.C→H2CO3 B.Cu→Cu(OH)2 C.Na2CO3→NaCl D.CaCO3→NaOH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分析】根据起始物质的性质,然后结合它们发生反应时反应类型,并联系生成的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类型来解答该题.‎ ‎【解答】解:A、能够生成碳酸的反应只有化合反应或是复分解反应,在发生化合反应时只能是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而碳可以通过化合反应来制得二氧化碳,故A对;‎ B、制得氢氧化铜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但是铜不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错;‎ C、制得氯化钠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而制得,而碳酸钠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即通过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可以制得,故C对;‎ D、能够和碳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物质只有酸,而反应后的产物为可溶性的钙盐,而可溶性的钙盐不会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D错.‎ 故选BD.‎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制取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物质的制取过程来制得需要的物质为我们所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 ‎ ‎ 三、填空题:‎ ‎21.人们在利用物质的某些性质时,这些性质可能对人有利也可能带来危害.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一种气体,填写下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 示例:氢气 可用做火箭推进剂 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任何化学物质在给人类带来有利的同时,也存在它的危害性.氧气供给人、动植物的呼吸,并有助燃的作用,但它有氧化作用,会破坏一样物质,如铁被氧化后,易损坏.‎ ‎【解答】解:氧气供给人、动植物的呼吸,并有助燃的作用,但它有氧化作用,会破坏一样物质,如铁被氧化后,易损坏.‎ 故答案是:‎ 物质 有利的一面(用途)‎ 不利的一面(危害)‎ 示例:氢气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爆炸 氧气 供给人呼吸、助燃 ‎ 氧化作用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即可解答.‎ ‎ ‎ ‎2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如图回答:‎ ‎(1)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甲 ;‎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甲>丙(或乙、甲、丙)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1)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分析.‎ ‎(2)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及在t2℃、t1℃时溶解度的大小分析.‎ ‎【解答】解:(1)由于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由溶解度的意义可知,在t2℃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2)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形成了t1℃的饱和溶液,丙的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且都大于在t2℃时丙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故答案是:(1)甲;(2)乙>甲>丙(或乙、甲、丙).‎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 ‎ ‎23.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为产品.工业上常用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得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最后得到固体烧碱.请推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NaCl、Na2CO3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利用饱和食盐水的制氢氧化钠时可能有剩余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来解答该题 ‎【解答】解:在制取氢氧化钠过程中,可能有剩余的氯化钠,而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放置一段时间后还可能存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NaCl、Na2CO3.‎ ‎【点评】熟练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能够根据题给信息分析出所需要的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 ‎ ‎24.某同学发现他家的菜园中的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是氮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这种氮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0 ,其纯度(即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98% .‎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氮原子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 ‎(2)化肥的含氮量÷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为:NH4NO3,相对分子质量=14×2+(1×4)+(16×3)=80;‎ ‎(2)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34.3%÷(×100%)=98%‎ 故答案为:‎ ‎(1)80;(2)9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 ‎ ‎25.有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熟石灰几种物质,其中(用化学式填空)‎ ‎①具有可燃性的单质是 H2 ;‎ ‎②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CO2 ;‎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 ‎④医疗上常用75%的某溶液作消毒剂,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C2H5OH ;‎ ‎⑤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Ca(OH)2 ;‎ ‎⑥冶炼生铁时,用作还原剂的是 CO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①氢气是具有可燃性的单质,其化学式为:H2.‎ ‎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是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其化学式为:CO2.‎ ‎③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④医疗上常用75%的某溶液作消毒剂,该溶液中的溶质是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 ‎⑤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⑥冶炼生铁时,用作还原剂的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故答案为:①H2;②CO2;③CH4;④C2H5OH;⑤Ca(OH)2;⑥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26.有甲、乙两组物质,甲组有:Na2CO3溶液、稀硫酸、CuCl2溶液;乙组有:石灰水、Ba(NO3)2溶液、Fe.甲组中的 稀硫酸(或H2SO4) 能与乙组中所有物质反应,乙组中 石灰水[Ca(OH)2] 能与甲组中所有物质反应,上述两种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Ca(OH)2=CaSO4+2H2O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铁不会反应,氯化铜和硝酸钡不会反应进行分析;根据推出的物质依据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甲中的碳酸钠和乙中铁不会反应,乙中的硝酸钡和甲中的氯化铜不会反应,故答案为:稀硫酸,石灰水,‎ 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故答案为:Ca(OH)2+H2SO4=CaSO4+2H2O 答案:稀硫酸(或H2SO4),石灰水[Ca(OH)2],H2SO4+Ca(OH)2=CaSO4+2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将各种物质进行反应验证即可.‎ ‎ ‎ 四、实验题:‎ ‎27.某纯净气体通过如图装置时,可观察到:A中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黑色粉末可能的组合是什么?‎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气体通过A时,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经过B后,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通入C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经过B后产生的,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可推断出某纯净气体是CO或O2.‎ ‎【解答】解:气体通过A时,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经过B后,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通入C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经过B后产生的;‎ 若通入的纯净气体是CO,它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B中的黑色粉末是CuO,CO和CuO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使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和黑色粉末是CO和CuO;‎ 若通入的纯净气体是O2,它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B中的黑色粉末是C,C和O2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使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气体和黑色粉末是C和O2.‎ 故答案为:氧气(O2)和炭粉(C);一氧化碳(CO)和氧化铜(CuO).‎ ‎【点评】分析所观察到现象出现的原因,对实现现象做出正确判断,然后把可能的结果进行组合,这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 ‎ ‎ ‎28.A、B、C、D、E、F、G、H、I九种物质是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常见物质,已知A、B、F、H是单质,B、C、D为气体,A、E为黑色固体,G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C CO2 ;I FeSO4 ;‎ ‎(2)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B+F: 3Fe+2O2Fe3O4 ,D+E: Fe3O4+4CO3Fe+4CO2  .G+NaOH: CuSO4+2NaOH=Cu(OH)2↓+Na2SO4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 ‎【解答】解: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硫酸亚铁能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所以A、B、C、D、E、F、G、H、I九种物质分别是碳、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四氧化三铁、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1)碳、二氧化碳、硫酸亚铁的化学式分别为:C、CO2、FeSO4.故填:C;CO2;FeSO4.‎ ‎(2)铁在氧气中燃烧、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Fe+2O2Fe3O4;Fe3O4+4CO3Fe+4CO2 ;CuSO4+2NaOH=Cu(OH)2↓+Na2SO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29.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试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的组成元素中含碳、氢元素.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白纸片撕成若干小纸条后,取部分纸条 ‎_____‎ 纸张中含有氢元素 纸张中含有碳元素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分析】碳氢元素的确定不能直接得出定论,应该根据其化学反应后的产物来确定,要确定含氢元素,先使其反应生成水,要确定含碳元素,先使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首先确定氢元素的存在,使纸张燃烧,根据生成的产物中有水说明含氢,然后根据生成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进而说明含碳.‎ 故答案为:‎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白纸条撕成若干小纸条后,取部分纸条 点燃,将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迅速倒转玻璃杯,向玻璃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玻璃杯内壁有水膜(或水雾)产生 纸张中含有氢元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纸张中含碳元素 ‎【点评】利用可燃物燃烧的规律,掌握碳氢元素的证明方法,对于解决此类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 ‎ 五、计算题:‎ ‎30.10毫升密度为1.84克/厘米3,质量分数为98.0%的浓H2SO4与40毫升水充分混合后,求:‎ ‎(1)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2)该稀H2SO4能与多少克锌恰好完全反应?(水的密度为1.0克/厘米3)‎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利用质量与体积的转化关系,确定混合后所得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计算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硫酸的质量可计算反应所消耗锌的质量.‎ ‎【解答】解:(1)H2SO4的质量=10mL×1.84g/cm3×98.0%=18.032g 稀H2SO4溶液的质量=10mL×1.84g/cm3+40mL×1g/cm3=58.4g 稀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1%‎ ‎(2)设需要Zn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 x 10mL×1.84g/cm3×98.0%‎ ‎= x=12.0g 答:(1)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 ‎(2)该稀H2SO4能与12.0g锌恰好完全反应.‎ ‎【点评】对浓硫酸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溶质硫酸的质量不变,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硫酸的质量计算反应消耗锌的质量.‎ ‎ ‎ ‎31.现有NaNO3和NaCl的混合物10克,完全溶于水配成30克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共加入AgNO3溶液10克,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干燥,称得质量为2.87克.求:(1)原混合物中NaNO3的质量分数?(2)将上述滤液蒸发掉多少克水时才能恰好成为t℃时NaNO3的饱和溶液?(t℃时,NaNO3的溶解度为80.0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利用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氯化银沉淀的质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硝酸钠的质量,最后根据%求出混合物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 ‎(2)先求出滤液的质量和滤液中硝酸钠的质量,再求出t℃时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蒸发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列出等式.‎ ‎【解答】解:(1)设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a,生成NaNO3为b.‎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85‎ a 2.87g b ‎ a=1.17g b=1.7g 原混合物中NaNO3的质量分数=%=88.3%‎ ‎(2)滤液中NaNO3的质量=10g﹣1.17g+1.7g=10.53g 滤液的质量=30g+10g﹣2.87g=37.13g t℃时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4.4%‎ 设需要蒸发的水的质量为x ‎ x=13.4g 答:(1)原混合物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2)需要蒸发的水的质量为13.4g.‎ ‎【点评】本道题的难点是第二小题,不管是稀释溶液还是蒸发溶液,稀释前后或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都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