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中考思想品德考点知识梳理
★主题一:心理与品德(20分左右)
★考点一.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对挫折和逆境的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和逆境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时常遇到的。挫折和逆境有具有两面性:消极影响: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给你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成为成长发展中的障碍;积极影响:有利于磨砺意志,激发斗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可能成为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
2、导致挫折的原因:外在因素:自然和社会因素,如:天灾人祸、各种人为因素。自身因素: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
3、面对挫折的态度:一是畏难止步,向挫折屈服,逃避挫折;其结果:一事无成,不能坚持到底,不能获得成功。二是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面对挫折刚毅顽强、智慧豁达、勇敢无畏。其结果: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
4、战胜挫折的方法:①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各种原因,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③克服消极心理,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④学会自我排解和自我疏导,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⑤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考点二.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
1.意志坚强的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
2.坚强意志的作用:①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人们持之以恒,战胜困难和挫折。②有助于人们克服干扰,形成良好习惯,实现人生目标。
3、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①树立明确的目标。②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③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④制订好计划,善于管理自己。
★考点三.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原3、4条并)
1、生命的特征:生命是可爱的、可敬的、可贵的。
2、人类应如何与其他生命相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类和其他生命共同分享着地球,彼此是朋友。人类应尊重善待地球上的每个一生命,与他们和谐相处。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而是大自然的看护者。
3、人类为什么要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①因为地球上各种生命相映成趣,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世界因各种生命的存在而丰富多彩;②每一种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一种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③人类是地球生物链中的一环,敌对的对待其他生命,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4、怎样关爱周围的其他生命:①不捕杀、食用野生动物;②不乱砍滥伐;③从保护环境做起,不随意向大自然排放废气、废水、废渣。
5、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人可以凭借自身的智慧过一种创造性的生活。
6、为什么要珍爱生命:①生命是可贵的,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无法复生;②珍爱生命是一种义务,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一切爱我们的人属于社会;③随意糟蹋甚至放弃生命的行为是一种对自我、对他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④要用感激之心来看待生命,遗憾、痛苦也可以把生命的价值提升,不管面对的是幸运还是一时的苦难,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悦纳自己的生命。
7、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①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②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③注意安全,远离危险源;④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无论何时都不放弃生命。
8、创作生命箴言(格言):①生命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不断获取的过程。②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③生命的历程是坎坷的,我们要正确面对,理智抉择。
9、我们身边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行为:①有些司机违反交通规则,醉酒驾车,肇事逃逸。②不法商贩制假售假,损害他人生命健康。③杀人、放火、制毒、贩毒等犯罪行为的实施。
10、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①生命是可贵的,我国法律保护每个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②生命和健康的权利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理由随意侵犯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权。③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也意味着更好地关爱我们自己的生命。④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能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11、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①以仁爱之心去关怀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②遵纪守法,不做有损他人生命健康的事。③敢于并善于同损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作斗争。
12、为什么要创造生命的价值: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充实生活的每一瞬间。创造能挖掘人的潜能,展现生命的价值,尽显生命的魅力。富于创造,让我们拥有充实的的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13、怎样创造生命的价值:①珍惜时间,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勇于创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平凡的实践中创造。③乐于奉献,向周围的生命奉献力所能力的关爱。④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能。
14、奉献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为班级、学校争光。主动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帮助小孩和老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小孩、残障人让座。帮助同学学习。 体现的共同点:在平凡的小事中,默默照亮他人,温暖他人,激励他人,同样让明着生命存在的价值。
15、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的必要性:
①酒后驾驶易造成交通事故,危害生命健康。②珍爱生命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任何人无权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③
严厉整治酒后驾驶有利于对生命的保护,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16、你认为什么样的生命最具有价值? 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贡献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17、你准备怎么延伸自己的人生价值?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作出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③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将来为人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考点四.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1、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自信的作用:①自信会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②自信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3、如何培养自信心:①发现自我,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②悦纳自我,避免自卑自负,多肯定自己,欣然接受自己。③追求成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累实力,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4、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5、自立的表现:一方面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遇事有主见,能够自主地解决。
6、自立的作用:①有助于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②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能增强自信心,增养责任心。
7、青少年如何告别依赖,走向自立: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②遇事有主见,能够自主,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③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从小事做起。
8、自强的意义:①有助于是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②自强是我们进取的动力,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9、自强的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
10、如何自强: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其次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再次要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扬长避短,战胜自我。
★考点五.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1、如何自主选择:①明辨善恶,谨慎选择。②审时度势,抓信机遇。
2、在善恶是非面前,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如何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①自觉地遵守正义的制度、规则;②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压力做出错误的事情;③敢于对其他人做的错事,提出反对意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3、身边面临哪些不良诱惑?毒品的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赌博的诱惑、淫秽物品的诱惑……
4、如何抵制不良诱惑:①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防范意识,防微杜渐。
★考点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1、对学习压力的认识: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利:可以激发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可以锻炼人的适应能力,磨炼意志,提高生存能力。学习压力过大有弊:会导致过度紧张、焦虑的身心反应,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
2、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考试焦虑过度的原因):一是自身方面的因素,如得失心过重,期望值过高,准备不充分等;二是外在的因素,如课业负担过重,父母期望值过高,学习竞争激烈等。
3、对待学习压力的正确态度:一味抱怨外在因素反而会加重压力感,积极的态度是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学习,变压力为动力。
4、调适学习压力的方法(如何调控学习压力):①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②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③把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当作自己的目标和内心需要
5、考试焦虑的影响(对考试焦虑的认识):考虑焦虑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理现象。①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人的发展,可以激励人高效率的学习,成为促使人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②过高和过低的考虑不利于人的成长,它会降低人的学习效率,干扰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打击人的学习信心,甚至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6、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对出现过度考试焦虑的人做心理辅导):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正确对待考试的成败,合理调整期望目标,从容面对考试。②积极地进行自我对话,自我激励,增强考试的信心;③认真学习,充分准备,以实力增强信心。
7、怎样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终身学习对中学生的要求):①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②培养学习的自信心;③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①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支持。②步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将学习贯彻一生。③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肩负起历史使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考点七.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集休。因为个人的许多基本需要,必须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满足。个人离开集体势必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集人本的存在与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因为集体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集体的利益需要大家共同维护,集体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的荣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3、关爱集体的表现(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如何关爱集体):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②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③在集体中关心帮助他人、相互尊重、公平竞争、分工合作。
5、团结的价值(作用):①团结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②团结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③团结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集体凝聚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集体目标的实现。
6、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班集体:①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②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条件,对个人的发展起重要的引导作用。
★考点八.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1、竞争的作用:合理竞争的作用:①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团体整体能力的提升。②可以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激发人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不合理竞争的消极作用:①容易导致过分紧张,焦虑以及忌妒的心理,甚至降低竞争者的整体实力。②形成不良的团队氛围,影响集体成员的发展和进步。
2、合作的作用:①积极的合作能降低、甚至消除竞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团队精神得到培养。②合作能凝聚力量,启发思维,激发创造性,培养奉献精神。
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不忘合作。
4、在竞争中应注意的问题:①正确对待竞争,要敢于竞争,勇于超越自我。②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③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竞争时遵守道德和法律。
5、在合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怎样合作):①应体现双赢的原则;②要有大局观,有团体意识。③合作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④合作者之间相互沟通,出现了矛盾和分歧及时解决,必要时能作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
6、如何培养自己的合作与竞争意识:①在竞争中学会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学习;②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敢于竞争,勇于超越自我。③自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形成相互支持,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
7、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①团体成员要有合作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②要相互支持,坚持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考点九.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1、孝敬父母的原因: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赡养扶助父母是成年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
2、怎样孝敬父母:①听取父母的教诲,认真学习,踏实做人;②体贴父母的辛劳,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③体谅父母,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④亲近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
3、子女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①进入青春期子女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父母的依赖性少了,独立性越来越强。②子女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4、如何化解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现亲子和谐:
①学会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关爱、期望、父母承受的压力;②要善于向父母表达,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实现与父母的沟通。③尊重父母,学会必要的让步和道歉,以表示对父母的谅解和支持。
★考点十.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1、诚信的涵义: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是指实事求是,诚实无欺;“信”就是有信用、守信义。
诚信既是古老的道德范畴,也是令人钦敬的道德品质。
2、诚信的表现:真实不欺,表里如一,信守诺言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诚信的价值:对个人的重要性:①诚信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条件。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③使个人获得社会认同,走向成功的道路变得更加坦荡。 对企业的重要性:①诚信创造财富。②诚实经营是企业发展走向成的法宝。③在诚信的基础上寻求利益才是长久的利益,才能长久的赢得市场。 对社会的重要性:①促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②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和谐发展。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健康发展。
5、不讲诚信的后果(危害性):个人:将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企业: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给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6、如何面对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为了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善意的谎言”从根本上并不违背诚信的原则。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处理。
7、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①真诚待人,讲究公正,对人守信,对事负责。②重视合作,友善待人。③小事也要讲诚信,重视自己对他人许下的诺言,在朋友犯错时敢于提出意见,自己犯错时,要勇担责任。
8、生活中不诚信的现象:社会上:制假售假、短斤少两、虚假广告…… 学校: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篡改试卷分数……
9、如何减少不诚信现象的发生: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有关部门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
★考点十一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1、对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
2、如何平等待人:①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互相取长补短。②不以贫富贵贱论高低,不凌弱欺生。③对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奉献力所能及的关爱。
3、尊重的重要性:①尊重是公德之本,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②尊重是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③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
4、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人:①从知耻开始,知荣辱讲自爱,不做有损于自己人格尊严的事。②自尊自强守护尊严,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我。③尊重他人,赢得尊严。④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不做损害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事
5、如何尊重他人:①要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②要学会欣赏他人,从内心接纳他人。
6、如何赢得他人的尊重:①要做到自尊,言行举止约束自己,不做有损自身和他人人格的事。②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③要宽容他人,对他人有礼貌,学会善待和接纳他人。
7、宽容的重要性: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差异,需要相互宽容。社会生活需要宽容,有宽容才能共处,社会才会更和谐美好。
8、如何宽容:①宽容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②宽容别人对自己无意中的伤害。③
既要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又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9、相互帮助的重要性(作用):①帮助他人是善心与爱心的表现,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②帮助他人能使我们收获内心的安宁和快乐,赢得人世间的美好情感。
10、为什么要尊敬老师: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②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教师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培养我们成才。
11、如何化解师生之间矛盾与冲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①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理解老师的劳动。②与老师坦诚交流,对老师有建议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向老师提出。③交往时谦虚有礼貌,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④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12、如何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如何获得真挚的友谊):①尊重朋友,维护朋友的自尊心,平等相待。②坦诚、积极的相互交流。③关爱朋友,尽自己所能帮助朋友。④真诚的赞扬朋友,给予对方激励。⑤对朋友的不同意见持宽容态度,容纳朋友的长处和短处。相互取长补短。
13、其它观点: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
★考点十二.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1、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原因:①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有它的独特性与尊严,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人类文明多姿多彩。③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2、如何面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面对各国各民族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交往应注意的问题):①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②以平等、开放、客观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不卑不亢,以礼相待。③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主题二:法律与秩序(18分左右)
★考点十三.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1、法律的特征(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⑴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的特征)。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法律的功能(作用): ⑴为生活制定规矩⑵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协调关系,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3)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3、国家打击违法犯罪的案例体现了哪些观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③我国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考点十四.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1、为什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①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②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意义: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培育良好的品德,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②有利于为未成年人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可从必要性和意义两个角度作答)
3、我国专门保护未成人正当权利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专门法律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1)目的: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作用:①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依据。②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育未成年人良好品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5、对未成年人有哪些特殊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了哪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6、家庭保护的内容: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和残疾未成年人。
7、家庭保护的作用: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它可以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筑起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和一防线。
8、学校保护的内容: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②关心、爱护学生,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9、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其主要内容:①保护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③公共场所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④禁止未成年人进行营业性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⑤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⑥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卫生保健条件,做好预防疾病工作等。
10、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家庭:父母每天沉迷打麻将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尽责;学校:老师侮骂、体罚学生。社会: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招收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做工。……
11、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的原因:自身:青少年的自制力差、明辨是非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弱,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家庭:家庭保护不到位,没有尽到监护、教育孩子的职责;社会:社会保护不到位,没有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学校:学校保护不到位,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不严。
12、为减少、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措施、方法(提建议):①家庭:监护人认真履行家庭保护的职责,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②学校:认真履行学校保护的职责,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③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尽到社会保护的职责。④国家:有关部门严厉查处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⑤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依法律己依法维权。
13、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未成年人为免受侵害的维权途径):①与对方协商解决,要求停止侵权;②向有关部门投诉,请求出面调解;③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判决。
14、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谈看法(评析):……行为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保护的有关规定,侵犯了未成年人的……权利,没有尽到……职责。既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又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5、判断属于何种保护的方法:以三个门为标准进行判断,即“家门”、 “校门”、 “法院的门”。凡在“家门”内实施保护的主体涉及家庭成员的属家庭保护;凡在校门内实施保护的主体涉及校长教师的属学校保护;凡在法院的门内实施保护的主体涉及法庭的属司法保护,三门以外的都归为社会保护。
第四课 法律护我成长
★考点十五.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正确享受网络文化,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增)
1、什么是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法律后果:(见下表)。(判断属何种违法行为可从情节的严重性、社会危害程度、和违反的法律、受到的处罚等方面进行判断)
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反的法律
受到的处罚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法规
受行政制裁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
承担民事责任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刑法
受刑罚处罚
3、什么是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主要的特征)、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5、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的区别和相同点:区别: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序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应受的处罚不同,一般违法行为承担行政或民事责任,犯罪触犯刑法,受刑罚处罚。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6、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的联系(或: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犯罪。
7、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案例的启示:青少年要加强品德修养,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认识到:(同上联系)
8、“黄、赌、毒”等不良诱惑的危害及影响: “黄”(淫秽物品)的危害性:对青少年:会导致精神萎靡、不思进取,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容易诱发违法犯罪发生。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赌博的危害性:对个人:容易形成贪婪、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质,染上赌瘾后会影响学业和生活,甚至诱发违法犯罪发生。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毒品的危害性:对个人:严重摧残身心健康,传染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吸毒一口,掉入虎口。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诱发各种违法犯罪。
9、青少年受“黄、赌、毒”侵害的原因:①青少年没有把握好好奇心。②青少年盲目的趋同、刻意模仿,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弱。③社会上“黄、赌、毒”等有害事物传播广泛常出现在青少年身边
10、青少年如何抵制“黄、赌、毒”低俗之风的诱惑,如何免受“黄、赌、毒”的影响和侵蚀:
青少年:①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树立防范意识,防微杜渐。④社会: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对“黄、赌、毒”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11、为什么要开展整治网络、手机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从存在的问题、行为的危害性、整治的意义角度作答):①未成年人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其不良影响。②淫秽色情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容易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③开展此专项行动有利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考点十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会自我保护:①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②遭遇突发事件和不法侵害的情况下,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保护有时不能及时到位。
2、青少年如何学会自我保护(青少年受不法侵害或同不法侵害作斗争案例的启示):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依法律己,拒绝各种不良诱惑。②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和方法依法维权,如:报警、请律师、寻求法律援助。③要敢于并善于同不法侵害作斗争,学会自救和求救,要注意方式、方法。
3、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能采取的方法和结果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能采取的方法
其结果
①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纵容了违法犯罪行为,自身的权益得不到维护
②伺机报复
不仅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又会导致新的违法行为发生
③依法维权
制裁了违法行为,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你的选择:
选择③依法维权
理由:①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②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同不法侵害作斗争的好方法: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了解歹徒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
5、应对灾害、突发事故的方法:①保持镇静、机智应变;②意志坚强,保存实力;③把握时机,及时设法自救和求救。
6、灾害、事故给我们的启示:自身:①树立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源;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自救和求救;③珍爱生命,意志坚定。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开展自救演习训练
★考点十七.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是相对应的。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每个人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2、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正确行使权利,又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3、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时应注意的问题):①行使权利的方式要合乎法律程序和规范。②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利;③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④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公民行使权利时应遵从的一个总原则:公民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它公民的合法权益。
5、怎样自觉履行义务:①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考点十八.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什么是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人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国家为了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物质保障(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免费、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等)和法律保障(制订修改了《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
3、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①对个人来讲,受教育有利于激发潜能,发展才智,增长才干,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社会生存和竞争能力,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②对国家和社会来讲:教育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受教育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也是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因此,受教育又是一项义务。
4、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①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③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④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5、侵犯受教育权的常见行为:①父母让适龄子女辍学打工;②学校随意开除学生;③有的企业招收童工
6、①维护受教育权的方法和途径:向父母、亲戚、老师、村委会寻求帮助。②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投诉。③向人民法起诉,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7、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或未成年人不珍惜、放弃受教育权案例的启示(劝辍学的同学返校要表达的观点):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②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托。自觉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③受教育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也是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
8、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促进教育公平国家采取的措施:①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②重点中学实行均衡招生。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标准。④安排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等。
采取这些举措说明了什么(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②党和政府努力维护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③我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采取经济的、行政的等措施,提供物质保障。④体现了党和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采取这些举措的意义:有利于保障公民受教育权,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考点十九.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1、生命健康权的地位和含义:是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加以侵害。
2、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禁止招用童工;禁止安排未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3、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珍爱自身生命,维护健康:①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②有病及时就医,恢复健康;③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危险源。④遭遇险情积极自救和求救
4、怎样尊重和关爱他人生命健康权:①不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②在他人生命健康有危险时尽力援助;③热心公益,无偿献血,护送儿童老人过马路。
5、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犯时,正确的做法:①受害人有权依法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②可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侵权人赔偿医疗费。③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其法律责任。
6、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案例的启示(或说明了什么):①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他人侵犯。②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我们在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还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另说明了:④我国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⑤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⑥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7、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意义:①有利于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②
有利于保护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权,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成长环境。
8、为学校开展安全教育设计活动形式:①举办安全专题讲座、②举办安全知识竞赛、③对学生进行安全突发事件的疏散演习等。
9、为校园安全教育设计标语:珍爱生命,构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10、校园内存在哪些安全隐患:①楼道狭窄,而且还没有路灯。②学校的电路老化。
11、为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提建议: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②加强校园安全排查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③完善各种安全设施。 学生: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②掌握自救知识和方法。③积极锻炼身体,尊重关爱他人生命。
★考点二十.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1、人格尊严权具体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其中名誉权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2、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什么是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队他人侵害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
4、侵犯名誉权的表现:公然谩骂他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等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诽谤行为。
5、侵犯肖像权的表现: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6、什么是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出他人侵害的权利。
7、侵犯姓名权的表现:干涉他人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8、侵犯荣誉权的表现: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奖章。
9、什么是隐私:个人不愿为人所知、侵扰且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秘密或个人私事。个人私事:如个人的心理活动,日记的内容,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生理上的缺陷隐疾,电话、电子邮件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10、什么是隐私权:所谓隐私权是指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11、侵犯隐私权的表现:监视、窥探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万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
12、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的保护。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1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隐私:①尊重公民的隐私权,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循的公共准则。②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随意揭露他人隐私可能会使他人精神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后果。③只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自己的隐私权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14、如何尊重保护隐私权(如何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不随意向陌生人泄露隐私信息,妥善保管好隐私物品。②要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③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15、如何维护人格尊严权,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当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①与对方协商,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②向有关部门投诉,请求出面调解;③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判决,追究其法律责任
16、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①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种社会公德,是一个人讲文明,有修养的表现。②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尊重他的人格尊严也是法律所要求的。③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自己的人格尊严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17、对侵犯人格尊严权行为的评析(谈看法):……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侵犯了……权利。既要受到道德的谴责,又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二十一.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1、什么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即占有权(是指公民对属于自己的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使用权(就是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权利)、收益权(指公民在经营、使用的财产上取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处分权(指的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公民决定其财产的命运的权利。它包括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两种形式。)
3、在我国,我国法律只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非法财产不受保护。
4、被继承人:在继承中,遗留财产的死者;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遗产的定义:必须符合三个条件: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财产。
5、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1)继承权的范围: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2)继承顺序:继承开始后,有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6、遗产分配的原则:①一般情况下,应该均等分配。②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均等分配。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该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的,可以多分。有抚养能力而不尽抚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7、继承的方式:遗嘱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8、如何维护继承权?(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解决的途径):①在遗产继承过程中,要摒弃那种不顾别人、自己多占的心理。②我们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③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9、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具体包括:商标权、著作权、发明权、专利权。
10、侵犯智力成果权的表现:盗版图书资料、冒用他人商标,抄袭他人著作论文等
11、有人向你销售盗版书籍你会怎么办?拒绝购买,并向有关部门举报。理由:资版书籍是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权的违法行为,我们应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智力成果权。与违法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12、如何维护智力成果权(当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该怎么办):①与对方协商,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②向工商部门投诉,请求出面调解;③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判决。
★
考点二十二.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1、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其它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
3、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1)安全权。包括人身、财产安全。侵权表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2)知悉真情权。侵权表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商品的虚假广告,三无商品
(3)公平交易权。侵权表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质量无保障、价格不合理、计量不公正
(4)自主选择权。侵权表现:强行交易,谢绝自带酒水,一些打折、买一赠一促销活动
(5)依法求偿权。侵权表现:买到劣质商品,商家不给退换,不赔偿损失
(6)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4、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该怎么办?(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途径有哪些?)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起诉
6、对制假售假行为的评析(看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既是违法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知悉真情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
7、对减少制假售假现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建议(采取的措施、解决的办法):国家:①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查处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生产者、销售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社会: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曝光制假售假现象。经营者:依法经营,规范自身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诚信经营。消费者:①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举报、投诉制假、售假现象。②购买商品,要看物品标识、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并索取、保留发票。③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消费时注意安全消费,健康消费。(消费者避免权益遭受侵害的办法)
8、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药品、商品行为的危害性:①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健康;②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③损害合法厂家权益。
9、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药品、商品侵犯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知悉真情权。
10、为什么要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①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②有利于减少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和消费环境。③有利于全社会提高质量和安全意识。
1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严惩此类违法行为说明了什么(体现了哪些观点):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命的充分尊重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安全的高度重视。
★考点二十三.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1、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首位。
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3、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体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体现在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宪法是其他法律产生的依据,其他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是无效的)。③宪法制定和修改严于普通法律(体现在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5、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依倨,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与宪法相低触是无效的。
6、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的目的和意义:①有利于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②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和谐。
7、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②宪法也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8、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认真学习和宣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性,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好习惯,敢于并善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考点二十四.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原29、30条并)
1、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法是指宪法和法律。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有法可依的要求:指的是立法,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4、有法必依的要求: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而不得违背法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5、执法必严的要求: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纠正执法犯法、以权压法、贪赃枉法等现象。(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6、违法必究的要求: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7、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政府能否坚持依法行政直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8、实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9、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有利于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法治建设
10、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①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②完善法律体系,发挥群众监督;③严格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民(青少年):①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②正确行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③积极行使监督权,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考点二十五.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1、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方式: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②向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③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直接向有关人员反映情况。
2、行使监督权有何意义(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这一做法的意义):对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国家机关:有利于政府征集民情民意,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对个人:有利于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维护合法权益。
3、行使监督权要注意的问题:①方式要合乎法律程序和规范。②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维护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④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
★主题三:国情与责任(23分左右)
★考点二十六.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原32、33条并)
1、公平的重要性、意义:
①维护公平能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②维护公平能促进社会合作,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2、对不公平现象的正确态度:坚持维护公平,主持公道。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增强维权意识,用合法手段解决问题。
3、如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尊重规则,自觉承担份内责任。树立互惠意识,保持公平合作的观念与他人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做有损他人利益的事。
4、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①需要战胜许多诱惑;②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按照制度、规则和程序办事。③敢于并善于同非正义的行为做斗争
5、如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①理智地面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②自觉遵守正义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做一个有正义感,为人正直的好公民。③敢于对错事提出反对意见,不屈从压力做错事。
6、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采取的措施(民生工程):建立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促进教育公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行家电下乡购买补贴;建设廉租房
7、采取上述举措说明了什么(体现了哪些观点):说明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8、采取上述举措的意义(着力解决、重视民生问题的意义):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②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9、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重视民生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③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0、列举当地的民生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例:食品安全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解决建议:略
★考点二十七.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为什么要对自己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在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4、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事时,要诚实守信,勇于承认错误,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5、责任感的表现(怎样就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①是生活的有心人,对人对事不漠然,关爱他人,关心社会。②信念执着,任凭风吹雨都不忘掉自己的职责;③尽职尽责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6、承担责任的代价: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有时因坚持原则而遭到埋怨。
7、角色与责任的关系:①人人有责,每个人都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做与各自角色相匹配的事,即承担一定的责任;②人各有责,角色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③每个人都是多重角色的集合,也负载着多种责任。
角色
责 任
子女
孝敬父母、体贴、关心父母,帮父母做家务
学生
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尊敬老师
朋友
忠诚、互助、互谅
公民
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社会成员
维护正义、热爱和平、保护环境
8、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或意义(回报):对个人: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赞许,赢得自尊自信,增长才干,积累宝贵的人生经验。对社会国家:承担责任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谐发展,国家强盛。
9、不承担责任会产生的后果:①、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②、更重要的是背离了做人的基本要求。
10、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如何承担责任):①要敢于负责,信守承诺,勇担过错。②要善于负责,不鲁莽、不蛮干,积极承担责任,用智慧和胆识面对责任冲突。
11、选择与责任的关系:选择与责任紧密相连,任何选择都会伴随着一定的后果。一旦自主做出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选择的后果。选择也就意味着责任。
★考点二十八.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1、青少年如何关爱社会,对社会负责(如何增强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①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②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③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2、服务社会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老人、小孩子过马路;为灾区人民捐款;参加义务植树等。
3、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参加公益活动的体会):①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②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和自身素质;③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考点二十九.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1、身边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衣的变化:过去色彩款式单一,现在色彩款式丰富多样,追求时尚。食的变化:过去吃不饱,现在吃得好,追求饮食健康。住的变化:过去住土砖房,现在住楼房、别墅。行的变化:过去出门主要靠步行,现在公交车、火车、飞机交通快捷方便了出行。
你所在的城市或乡村有哪些显著的变化:房屋建筑:由草房、平房发展到楼房、洋房,狭窄发展宽敞、明亮。电信事业:从缺少或没有有线电话到有线电话普及、无线电话迅速推广 环境保护:由污染蔓延扩散到得到有效控制,青山绿水开始呈现在人们眼前
2、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概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哪些方面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上述变化表明哪些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4、发生变化或取得成就的原因:坚持了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改革的实质(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改革的目标(根本目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衬现现代化的要求。
7、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说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①历史教训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②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③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强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吸收和利用外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8、怎样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①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吸收和利用外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②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9、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中学生应如何做:①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②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好准备;③积极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让改革开放的观念深入人心。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考点三十.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具体内容、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为什么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驳:中国现在已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因为,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仍处于并长将长期处于初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阶段。
※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上
※当前,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这样一些难事:买房难、看病难、就业难、……
(1)这些难事反映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为了解决这些难事,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6、我国所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①个体经济、②私营经济、③外资经济等
7、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经济的主体。
8.国有经济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作用: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包括哪些?
答: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如国防工业、造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B、支柱产业和高心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如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建筑业等。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行业如大江大河的治理、重点防护林工程、重点公益事业等。D、自然垄断的行业如油田、天然气、大型煤矿等。
9.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也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10.非公有制经济的成份、地位和作用:成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非公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政策: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11、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平等竞争,共同发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1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4、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的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17、人大代表的职责: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代表人民行使各项权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出谋献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宣传大会精神和决策。
18、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因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考点三十一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状况:我国现在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4、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是物质生活的明显改善,精神生活的日益充实,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
5、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政治:坚持我国的根本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文化:推进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 青少年: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甘于奉献,立志成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6、共同富裕的地位: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物质,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
7、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8、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重大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消农业税等。
9、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考点三十二.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①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②2009年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的武广高铁正式运营 ③2009年成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上述成就说明了:①我国许多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续写着科技发展史上的辉煌。②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
2、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①2008年秋季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②开通贫困大学生入学绿色通道;③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
上述成就说明了: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的教育取得了喜人成绩。
3、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科技虽然发展迅速,成就瞩目,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技投入不足,高新人才比较缺乏。
4、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教育形势整体而言十分严峻。具体表现在: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①有利于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②有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的转变,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①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②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③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需要。
7、为什么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③实施科教兴国有利于大力发展科技,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如何面对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国家:①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③加大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重视人才的培养。青少年(青少年如何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托):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责任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9、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要性、意义):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的转化。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10、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②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③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1、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
12、青少年为什么要创新: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就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②青少年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成才的关键。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只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才能肩负起科教兴国的重托。
13、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③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4、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青少年如何向科学家学习):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培养创新意识,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请你就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向同学们提几条建议。刻苦学习,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等。
15、国家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奖励,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16、为什么要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③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奖励。
★考点三十三.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人口国情(人口状况):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问题。
2、资源国情(资源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比较齐全,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合理、不科学的开发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问题。
3、环境国情(环境状况、生态环境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人口现状的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多,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5、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的影响: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6、解决人口的办法(措施):国家:①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②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转化。③提高人们的人口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青少年(青少年能为解决人口问题做些什么):①积极宣传计划生育的政策和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②要增强人口忧患意识,将来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③关注人口问题,积极行使监督权,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7、对超生者进行政策教育,运用哪些观点:①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②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③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公民法定的义务。
8、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书上“三个有利于”
9、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优势: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比较齐全;劣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
10、造成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①由于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造成巨大损失和浪费。③人们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有待提高。
11、解决资源问题的办法(措施):国家:①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②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③增强人们的资源忧患意识,依法打击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青少年(青少年如何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树立节约资源意识。认真学习和宣传节能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实际行动厉行节约,践行低碳生活,如:节约用水用电,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12、环境问题的表现: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草原退化、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资源日益匮乏。(环境污染:人类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环境破坏: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坡坏环境。)
13、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因素):①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人们迫于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②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随意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污染了环境。③工业化建设中,只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的繁荣。
15、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措施):国家:①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③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环境,依法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③宣传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青少年(青少年如何保护环境):认真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行动保护环境,如: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乱扔垃圾,参加植树活动等。
★请从国家、公民两方面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作为国家,应当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公民的环保知识和意识;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严厉打击和制裁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不法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用科学发观来解决这一问题。(回答2点即可得2分)
作为公民要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危害;学习和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要严格依法律己,决不做污染环境的事;要敢于和善于同违犯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16、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17、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我们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战略: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人人有责。在日常生活中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能做些什么?
衣:①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②提倡手洗衣服,少用洗衣机。 ③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食:①煮饭可以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②不浪费粮食。 ③少用一次性木筷。 住:①使用节能门窗 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③使用节能家用电器 行:①多乘公交车出行 ②出门骑自行车。
18、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必要性):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9、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②完善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破坏生态文明的违法行为。③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生态文明的意识。公民(中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积极学习、宣传生态文明的知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0、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21、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意义):①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节约资源。③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④有利于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
22、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③科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公民(个人、中学生能为实施可持续发战略做些什么)①增强资源环境忧患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②认真学习和宣传资源、环保法律法规,依法律己,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③敢于并善于浪费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23、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什么要节能减排、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从存在的问题,意义角度作答)
①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②这样做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4、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节能减排、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完善资源、环保方面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环境,惩治破坏环境的行为。③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公民(青少年):学习宣传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树立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爱护花草树木等。
25、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和谐的环境;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
26、节能环保的好办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做法):节能:使用节能灯炮,电器不用时断电源,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一水多用,随手关紧手龙头。环保: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爱护花草树木,参加植树活动,不随意乱扔垃圾,拉圾分类袋装。★考点三十四.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其中: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7、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8、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9、我国维护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有(国家的举措、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改革;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等。
7、在中国,民族团结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
8、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9、公民(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到少数民族地区去要注意什么):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②
发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积极宣传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③敢于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10、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考点三十五.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角度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区别: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2.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体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
3.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时期的体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98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②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体措施举例:每年进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评选全国道德模范、“双百”人物评选、把每年的九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
6.我们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立志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困难,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角度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的凝聚力之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已经在我们的情感活动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3.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和影响: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地位: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影响: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请你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出几条建议。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我国的文化;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有关部门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4.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为①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④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④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有效抵制落后文化。⑤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6.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措施如:举办“红歌会”、举办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举办中外文化年、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色情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等。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9.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0.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其原则是:集体主义;重点是:诚实守信。
11、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1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或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现了中化文化的哪些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三十六.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1.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当今时代的主流: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
3.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展;新科技革命深入开展。
4.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5.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南北差距拉大;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环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当前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有:和平与发展问题;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袭击和海盗猖獗;……
7.面对人类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举一例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如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如海盗猖獗:中国政府派海军舰队开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
8.近年来,西方盛行“中国威胁论”。如果你是我国的一名外交官,请你对“中国威胁论”进行驳斥。
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日益强大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9.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各举2例说明中国在国际舞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事例。政治: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海军参与索马里海域护航;中国参加联合国海地维和行动;…… 经济:GDP居世界第二位;中国2009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 文化: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
10.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怎样的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11.怎样看待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2.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其国际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其国内条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
13.中国同发达国家还存在哪些差距?科技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人口素质还不够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还不够高,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
14.中国应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进一步发展?(或:要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你有些什么好的建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实施可持续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15.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全球观念?我们要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观念;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关注世界、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共建和谐世界。
16.你心目中的“和谐世界”是什么样子?各个国家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没有战争和暴力冲突,通过对话等外交手段解决争端;不同文明的平等相处、交流互鉴;没有犯罪,没有饥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
17.我们中学生能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些什么?答: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发展而努力。
18.为维护世界和平,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世界,请你创作2条宣传标语。
我们热爱和平!让不同皮肤、不同语言的人们共享生命阳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考点三十七.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1.我们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时间大约是:21世纪中叶(相当于建国100周年)。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4.我们国家(江西)应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科教兴国(省)和人才强国(省)战略,大力提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5.我们青少年应作好哪些准备,才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6.展望未来:请你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的美好景象(或:到建国100周年时我们祖国的光明前景):我国已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或: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7.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还要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①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②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③艰苦创业作为一种精神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④新时期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8.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思想上: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学习上:顽强拼搏,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生活上:艰苦朴素,不贪图安逸,不浪费,不攀比,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9.“节俭办世博”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基本国情: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此我们要发扬什么精神:艰苦奋斗(或艰苦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