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50 KB
  • 2022-03-30 发布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40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4.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5.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H3B.NOC.NO2D.HNO3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7.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C.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防止钢铁生锈B.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大C.棉纤维在空气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D.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10.复方篙甲醚(C16H26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药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方篙甲醚属于有机物B.复方篙甲醚由47个原子构成C.复方篙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D.复方篙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6:26:511.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NH2)2属于复合化肥B.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D.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大量施用化肥13.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复分解反应B.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2HgO2Hg+O2分解反应C.用天然气作燃料CH4+O2CO2+2H2O氧化反应D.验证铜和铝的活动性3Cu+Al2(SO4)3═3CuSO4+2Al置换反应14.除了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B.K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C.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15.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共20分)16.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氯原子__________;(2)3个镁离子__________.17.“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_性;(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_____(填“大”或“小”);(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请任写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3)为减少排放,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共11分)19.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1)天然水多为硬水,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__使其转化为软水;(2)家用净水剂中常使用__________净水,这种物质既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又可粗略去除一些难溶性杂质; (3)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请列举一种预防水体污染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20.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五种物质,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1)D的化学式__________;(2)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七、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除46(1)1分外,其余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共18分)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到装置F,装置F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填a、b).22.(11分)(2016•长沙校级二模)“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展开了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并填写题中空白.【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实验探究1】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__________,再用磁铁反复吸引后,残留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实验探究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固体中一定含有    ; (1)将实验探究1中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热量(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成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3)取过滤后滤渣,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中一定有固体中一定有CaCO3和Fe2O3.【反思提高】有同学提出【探究2】操作2中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烧杯内剩余固体27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4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_____g.(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年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天然气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冻剂D.银用于制作导线【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了液氮温度低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银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银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分析】A、根据闻气味的方法解答;B、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D、把试管放入桌面,用手拿橡皮塞硬往试管口按,易使试管压破. 【解答】解:A、闻气味时,要用手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可把鼻子凑到瓶口闻,错误;B、浓硫酸具有腐蚀强性,为了避免使酸骤热溅出对人造成伤害,应把浓硫酸慢慢往水里倒,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把试管放入桌面,用手拿橡皮塞硬往试管口按,易使试管压破,应左手拿试管,离开桌面,右手拿橡皮塞稍稍用力转动塞入;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操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故A说法错误;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故B说法正确;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你具有广泛的应用,故C说法正确;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等方面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4.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在固态时分子是静止不动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A.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来分析;B.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物理变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D.根据物质状态转化中分子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下都是在不断地运动,故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而水就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正确;C.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错误;D.水结冰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概念,难度不大. 5.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NH3B.NOC.NO2D.HNO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价.B、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2)=0,则y=+2价.C、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z+(﹣2)×2=0,则z=+4价.D、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w+(﹣2)×3=0,则w=+5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D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析.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D、根据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计算.【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错误;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正确;C、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但不能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故错误;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饱和溶液的定义,物质溶于水的过程. 7.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C.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碳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水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碳具有还原性,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溶液的颜色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防止钢铁生锈B.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大C.棉纤维在空气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D.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A.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C.根据棉纤维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酸雨的形成原因来分析.【解答】解:A.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质量减少,故错误;C.点燃一小块棉纤维不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是产生烧纸的气味,故错误;D.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防锈的措施、盐酸的性质、物质的鉴别以及酸雨的形成原因,难度不大.  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解答】解:A、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8,属于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比较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书之间的关系,当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10.复方篙甲醚(C16H26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药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方篙甲醚属于有机物B.复方篙甲醚由47个原子构成C.复方篙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8gD.复方篙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6:26:5【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进行解答;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因此蒿甲醚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B.复方篙甲醚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47个原子,故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故错误;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蒿甲醚的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6:(16×5)=96:13:40;故D错误;或蒿甲醚的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6:26:5,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以及有机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1.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解答】解: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故选:C.【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NH2)2属于复合化肥B.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D.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大量施用化肥【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分析】A、化肥的主要包括钾肥、氮肥、磷肥三种,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B、根据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判断.【解答】解: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A错.B、维生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B错.C、淀粉等糖类在人体中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人体是直接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通过葡萄糖氧化给人体提供能量.故而糖类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C正确.D、化肥的使用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过多施用容易造成土壤硬化,养分结构失调.D错.故选:C.【点评】易错点:对复合肥的定义理解不清,容易理解成含有多种元素的化肥即为复合肥,没注意到复合肥的定义中强调的是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 13.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复分解反应B.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2HgO2Hg+O2分解反应C.用天然气作燃料CH4+O2CO2+2H2O氧化反应D.验证铜和铝的活动性3Cu+Al2(SO4)3═3CuSO4+2Al置换反应【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该化学方程式氧气的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且氧化反应不是基本的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不能与硫酸铝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4.除了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B.K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C.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D.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CO3能与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HCl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据此解答.【解答】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故A错误;B、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C、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C错误;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共20分)16.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氯原子__________;(2)3个镁离子__________.【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氯原子可表示为:2Cl.(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镁离子可表示为:3Mg2+. 故答案为:(1)2Cl;(2)3Mg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_性;(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_________(填“大”或“小”);(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请任写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2)根据合金的性质比组成其纯金属的性质优良进行分析;(3)根据锌会与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铜、铁进行分析;【解答】解:(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3)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锌>铁>铜,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应该是硝酸锌,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NO3)2═Zn(NO3)2+Cu(或Zn+Fe(NO3)2═Zn(NO3)2+Fe).故答为:(1)延展;(2)大;(3)铜、铁;(3)Zn+Cu(NO3)2═Zn(NO3)2+Cu(或Zn+Fe(NO3)2═Zn(NO3)2+Fe).【点评】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据此结合图象细心分析解答. 18.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天然气和__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 (3)为减少排放,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分析】(1)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生成甲烷和水写出化学反应式.【解答】解:(1)煤、天然气和石油常称为化石燃料.故填:石油.(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填: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3)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故填:CO2+4H2CH4+2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石燃料的种类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共11分)19.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1)天然水多为硬水,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__使其转化为软水;(2)家用净水剂中常使用__________净水,这种物质既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又可粗略去除一些难溶性杂质;(3)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请列举一种预防水体污染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分析】(1)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3)根据水污染的来源分析.【解答】解:(1)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家用净水剂中常使用活性炭净水,因为活性炭既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又可粗略去除一些难溶性杂质.(3)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减少水的污染. 故答案为:(1)煮沸;(2)活性炭;(3)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细心解答即可. 20.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五种物质,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1)D的化学式__________;(2)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五种物质,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所以D是氧化铁,B是铁,A会与铁反应,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硫酸铜,硫酸铜和E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氢氧化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五种物质,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所以D是氧化铁,B是铁,A会与铁反应,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硫酸铜,硫酸铜和E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是氢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Fe2O3;(2)C→E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故答案为:(1)Fe2O3;(2)CuSO4+2NaOH═Cu(OH)2↓+Na2SO4.【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七、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除46(1)1分外,其余每空2分,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共18分)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到装置F,装置F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填a、b).【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且导管要长进短出.【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或没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而混有空气.故填: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且导管要长进短出,故导管要从a端进入,让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然后从b端排出;故填:浓硫酸;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2.(11分)(2016•长沙校级二模)“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展开了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并填写题中空白.【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实验探究1】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__________,再用磁铁反复吸引后,残留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将实验探究1中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热量固体中一定含有CaO;(2)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成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3)取过滤后滤渣,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中一定有固体中一定有CaCO3和Fe2O3.【反思提高】有同学提出【探究2】操作2中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CaO+H2O=Ca(OH)2.(用方程式表示)【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本题能使同学们体会到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铁粉,因为磁铁能吸引铁粉;将实验探究1中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热量,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取过滤后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固体中一定有CaCO3和Fe2O3,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冒出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黄色;【探究2】操作2中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固体中不一定有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也会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配平.【解答】解:(1)【实验探究1】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铁粉,因为磁铁能吸引铁粉;故答案为:Fe;(2)【实验探究2】将实验探究1中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热量,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OH)2 ;取过滤后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固体中一定有CaCO3和Fe2O3,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冒出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黄色;故答案为:(1)CaO;(3)实验操作:加入足量稀盐酸;实验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3)【反思提高】【探究2】操作2中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固体中不一定有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也会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CaO+H2O=Ca(OH)2.【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烧杯内剩余固体27g.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4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13g.(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是铜的质量;根据铜的质量可以计算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根据锌的质量可以计算硫酸的质量.【解答】解:(1)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铜的质量是27g,由表中数据知该合金中铜的质量为27g,则锌的质量为40g﹣27g=13g,故填:13.(2)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9813gxx=19.6g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9.6%答: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9.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