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6.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2.实验室经常会用到不同的仪器,其材料可分为不同物质类别,以下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制造药匙的不锈钢属于混合物
B.制造蒸发皿的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鈣(CaSiO3),硅酸钙属于盐
C.制造棕色试剂瓶的玻璃,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玻璃属于化合物
D.火柴头覆盖的红色物质为红磷,红磷属于单质
3.某阳离子M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x+y B.x+y+n C.x﹣n+y D.x+n﹣y
4.高中化学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KMnO4K2MnO4+MnO2+O2↑
B.2Na+Cl2═2NaCl
C.Zn+H2SO4═ZnSO4+H2↑
D.CaCO3+2HCl═CaCl2+CO2↑+H2O
5.非诺洛芬是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化学式为C15H14O3,以下不正确的是( )
A.该药物由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非诺洛芬分子有32个原子
C.该药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42
D.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5:14:3
6.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一一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图所示它是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伸而成,下列正确的是( )
A.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B.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碳膜片属于单质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7.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保护气体、防止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一次,小明在食用月饼时,撕开了用于保鲜的小纸袋,发现其中盛放着一种灰黑色粉末,几天后看到粉末变得有些发红,原保鲜剂可能是( )
A.还原性铁粉 B.铝粉 C.木炭粉 D.氧化铜粉末
8.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由铜、锡形成的青铜,我国的锡储量占世界第一,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就是现代的碳还原法,该方程式是SnO2+2CSn+2CO↑.该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9.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0.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C.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1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A.质子数相同 B.电子数相同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2.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中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与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酒精、氧气 B.水、氨气
C.硝酸银溶液、氯化氢 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13.类推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B.氮肥氯化铵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CO(NH2)2)与碱研磨也能放出氨气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14.下列有关食品安全正确的是( )
A.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B.炒菜中加入适量的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C.在猪肉中加入大量的牛肉膏(一种添加剂),让猪肉有牛肉的口感
D.将地沟油和潲水油回收利用来炒菜,以达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目的
15.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入装置( )
A.丙、甲.丙、乙 B.丙、乙、甲、乙 C.丙、甲、乙、丙 D.甲、乙、丙、甲
16.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C.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17.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硫酸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C.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D.铝片、铁片、银片
18.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C.滤液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D.滤液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20.下列实验没计能实现与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
A.
燃烧需要与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比较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催化效果
D.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化学和化学技术在智能房屋建设和家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智能房屋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生产太阳能电池需用纯硅.工业上由粗硅生产纯硅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 ;
②步骤Ⅲ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有毒气体传感器可检测家用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 (填化学式),并及时报警.
(3)饮用水净化系统中设备一和设备三的作用分别是 、 .
22.NO和NO2具有下列不同性质,通常情况下,NO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干水.如图,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写出反应方程式 ,反应完全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有 .
23.如图是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1)溶液中还存在的一种微粒是 (用化学符号表示);
(2)该反应的本质是 和 结合生成沉淀;
(3)写出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另一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之一仍为AgNO3): .
24.请根据资枓①、②回答问题:
①木糖醇的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是白色固体(30℃、50℃、60℃溶解度各为70g、84g、90g),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
②人口腔中唾液的pH为6.6~7.1,若酸性增强会形成龋齿.
(1)由图1判断:表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X”“Y”或“Z”),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
(2)由图2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更 (填“有”或“不”)利于牙齿健康.
25.(12分)(2016•广州校级一模)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
(2)收集氧气时,选用装置F的依据是 ,选用装置D收集满的现象是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氨气,应从如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4)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药品、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
mg,块状
mg,块状
mg,粉末状
m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①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 (填试验编号)对照.
③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 .
④表中的两个实验.尽管在原料状态、发生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却都能控制气体比较平稳地 产生,请从原枓、操作等方面思考,阐述下表实验中气体比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目的
原料
发生装置
气体比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一个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
块状大理石
稀盐酸
A
制取氧气
粉末状二氧化锰
3%的过氧化氢溶液
B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6.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2)B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C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的一个明显失误是 .
27.R电缆厂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企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图1),铜可与浓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u+2H2SO4+O2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图2):
(1)乙方案在滤液中加入铁屑的步骤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 (选填“甲”或“乙”)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3)无论是甲或乙的方案,加入略过量的铁屑的目的是 .如果铁过量,该用什么化学方法去除红色粉末中的铁 .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请写出使绿矾结晶的方法: .(“绿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8.(10分)(2016•广州校级一模)民间流传用硝土和草木灰为原料制取硝酸钾,硝土中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钠等物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③⑤⑦均为操作X,该操作是 ;
(2)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 ,用150kg含8%杂质的草木灰与足量硝土反应,理论上能制取硝酸钾的质量为 kg.
(3)溶液D可以重复使用的原因是 .现测得室温下溶液D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实验室欲将溶液D稀释至原来质量分数的一半.配成l00g溶液备用,根据下表密度数据,分别计算需要量取溶液D ml,蒸馏水 ml.
物质
20%溶液D
蒸馏水
室温下密度/g•cm﹣3
1.125
1.000
(4)稀释溶液D的过程中,以下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①量取蒸馏水的时候俯视量筒
②将量筒中的溶液D转移到烧杯时有较多液体残留在量筒中
③用玻璃棒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马上倒入少量蒸馏水补充
④将混合好的溶液装瓶时发现所选试剂瓶不能装入全部溶液,装瓶后将剩余溶液倒掉.
29.(10分)(2016•广州校级一模)牙膏是一种日用必需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一品牌牙膏中所含摩擦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牙膏常用氢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摩擦剂,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2)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常温下它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如与氢氧化钠可发生如下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溶于水)
【提出问题】该品牌牙膏的酸碱性如何?其中含有什么摩擦剂?
【实验与猜想】
(1)取少量牙膏膏体于小烧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分离上层清液和沉淀,待用;
(2)用pH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pH大于7,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3)取少量沉淀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物全部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得到澄清溶液A,则该品牌牙膏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有 .
(4)进行猜想:摩擦剂成分可能是
a.只含碳酸钙 b.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澄清溶液A逐滴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是 ,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摩擦剂中还含有
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实验结论】该品牌牙膏所含摩擦剂的成分为 .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分别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以其特点来判断即可.注意: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与酸性物质反应,为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食醋与碳酸钙反应,为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为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实验室经常会用到不同的仪器,其材料可分为不同物质类别,以下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制造药匙的不锈钢属于混合物
B.制造蒸发皿的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鈣(CaSiO3),硅酸钙属于盐
C.制造棕色试剂瓶的玻璃,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玻璃属于化合物
D.火柴头覆盖的红色物质为红磷,红磷属于单质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制造药匙的不锈钢属于混合物正确,合金都属于混合物;制造蒸发皿的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鈣(CaSiO3),硅酸钙属于盐正确,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制造棕色试剂瓶的玻璃,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玻璃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火柴头覆盖的红色物质为红磷,红磷属于单质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解答】解:A、制造药匙的不锈钢属于混合物正确,合金都属于混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制造蒸发皿的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鈣(CaSiO3),硅酸钙属于盐正确,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制造棕色试剂瓶的玻璃,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玻璃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火柴头覆盖的红色物质为红磷,红磷属于单质正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化学材料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某阳离子M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x+y B.x+y+n C.x﹣n+y D.x+n﹣y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之后形成的,由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推出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可.
【解答】解:某阳离子M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是M原子失去n个电子得到的,则M原子核外电子数为x+n;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其核内质子数为x+n;核内有y个中子,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n+y.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高中化学把化学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另一类是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没有改变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KMnO4K2MnO4+MnO2+O2↑
B.2Na+Cl2═2NaCl
C.Zn+H2SO4═ZnSO4+H2↑
D.CaCO3+2HCl═CaCl2+CO2↑+H2O
【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可以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作答.
【解答】解:A、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变成+6和+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0价,是氧化还原反应.
B、钠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合价都有0价变成了+1,﹣1价,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中锌由0价变成+2价,氢由+1价变成0价,是氧化还原反应.
D、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即: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
5.非诺洛芬是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化学式为C15H14O3,以下不正确的是( )
A.该药物由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非诺洛芬分子有32个原子
C.该药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42
D.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5:14: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A、根据非诺洛芬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个非诺洛芬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非诺洛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非诺洛芬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非诺洛芬分子有3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药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4+16×3=24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5):(1×14):(16×3)≠15:14: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一一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图所示它是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伸而成,下列正确的是( )
A.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B.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碳膜片属于单质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分析】本题是给予一定信息的新型题目,要仔细审题,抓住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其中碳膜片属于单质,也属于非金属材料,不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它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同碳完全燃烧的产物一样.
【解答】解:A、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们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的两种物质,故A项错误;
B、碳膜片不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项错误;
C、碳膜片属于单质,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均生成二氧化碳;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是科学前沿的发展为出发点,提供材料碳膜片信息为基点,设置不同的选项进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它与科学发展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理念.在解答此类型题,应抓住信息为切合点.
7.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保护气体、防止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一次,小明在食用月饼时,撕开了用于保鲜的小纸袋,发现其中盛放着一种灰黑色粉末,几天后看到粉末变得有些发红,原保鲜剂可能是( )
A.还原性铁粉 B.铝粉 C.木炭粉 D.氧化铜粉末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从反应物的颜色为黑色和生成物的颜色为红色进行分析,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是脱氧保鲜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还原性铁粉是黑色的粉末,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发生缓慢氧化生成红色的铁锈,是脱氧保鲜剂,故选项正确.
B、铝粉是银白色的粉末,铝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铝,故选项错误.
C、木炭粉在常温下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铜是黑色的粉末,在常温下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食品干燥剂、保鲜剂的成分探究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颜色、铁锈蚀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是由铜、锡形成的青铜,我国的锡储量占世界第一,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就是现代的碳还原法,该方程式是SnO2+2CSn+2CO↑.该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题意,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就是现代的碳还原法,该方程式是SnO2+2CSn+2CO↑,该反应中碳是单质、SnO2是化合物,Sn是单质,CO是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的炼锡方法基本就是现代的碳还原法,该方程式是SnO2+2CSn+2CO↑,该反应中碳是单质、SnO2是化合物,Sn是单质,CO是化合物,即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单化变单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液中是否含有固体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变化确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解答.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B、图甲中,a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b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故a的质量分数小于b,错误;
C、图乙中,ab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D、30℃时,a、b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10.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C.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
A、由图示可知,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错误;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16:28=4:7,故正确.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甲烷和水,为两种,故错误;
D、反应前在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1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A.质子数相同 B.电子数相同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氧元素与硫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认识原子结构中的各部分的意义,认识最外层电子数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轻松解题.
12.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中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与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酒精、氧气 B.水、氨气
C.硝酸银溶液、氯化氢 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碱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压强越大,水的沸点越高.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从而使得①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酒精不能吸收氧气,打开夹子时①中的压强不变,水的沸点不变,故选项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打开夹子时①中的气体进入②中,从而使得①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故选项错误.
C、硝酸银溶液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打开夹子时①中的气体进入②中,从而使得①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打开夹子时①中的气体进入②中,从而使得①中的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沸腾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充分理解水沸腾的原因、熟练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类推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B.氮肥氯化铵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氮肥尿素(CO(NH2)2)与碱研磨也能放出氨气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考点】铵态氮肥的检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肥氯化铵与碱研磨可放出氨气,尿素(CO(NH2)2)不属于铵态氮肥,与碱研磨不能放出氨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铵态氮肥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爆炸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有关食品安全正确的是( )
A.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B.炒菜中加入适量的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C.在猪肉中加入大量的牛肉膏(一种添加剂),让猪肉有牛肉的口感
D.将地沟油和潲水油回收利用来炒菜,以达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目的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分析】A、工业石膏有过多杂质,影响健康,医用石膏更是如此,据此分析;
B、根据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牛肉膏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
D、根据地沟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工业石膏有过多杂质,会影响健康,医用石膏更是如此.故A错误;
B、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补充适量的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等疾病,故B正确;
C、长期食用牛肉膏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故C错误;
D、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5.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入装置( )
A.丙、甲.丙、乙 B.丙、乙、甲、乙 C.丙、甲、乙、丙 D.甲、乙、丙、甲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首先分析气体的性质及各装置的作用,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并检验其生成物分析气体的成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丙中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由白色变为蓝色,可用来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还要注意验证气体一定要排除干扰性气体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分别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和水蒸气.
由于气体从水溶液中出来的时候都带有水蒸气,为了排除干扰,首先应将气体通过丙检验是原气体中否含有水蒸气;然后将气体通过甲,再检验气体还原氧化铜后的气体产物,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可用丙来检验,为了排除干扰,先通过丙,检验是否有水蒸气生成,再通过乙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故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入丙、甲、丙、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注意注意检验气体时要排除干扰因素,要检验是否含有水蒸气,通常放在第一步,检验二氧化碳要要放在水蒸气之后.
16.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C.
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PH=9,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碱性减弱.
B、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稀盐酸先与碱再与碳酸钠反应;
C、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多.
D、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
【解答】解:A、PH=9,属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对于碱性溶液来说,碱碱性越弱PH越小,但不管怎样稀释PH不可能小于7,故此图象错误.
B、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在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加入盐酸,就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酸碱反应后在与碳酸钠反应,故图象正确;
C、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多,从图象体现应该是水平线镁的比铁的高,图象不符合反应实际,故此图象错误;
D、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图象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借助图象对一些物质间的反应进行了探讨,解题的关键是要对每一个选项的变化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它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识图判断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帮助.
17.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硫酸完全区分开的是( )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钾溶液
C.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D.铝片、铁片、银片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A、氧化铜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变蓝;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木炭与稀硫酸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钾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其它两两混合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C、分别滴加稀硫酸,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溶液,再将氯化钡溶液滴加至剩余的两种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铝片、铁片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泡,产生气泡速率较快的是铝片,较慢的是铁片,没有气泡产生的是银片,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8.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
【解答】解:通二氧化碳,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通二氧化碳,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C.滤液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D.滤液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完全转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B、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正确.
C、锌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锌可能与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由于有硝酸铜的剩余,则一定没有锌,故选项错误;
D、根据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一一进行置换.
20.下列实验没计能实现与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
A.
燃烧需要与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比较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催化效果
D.
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A、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比较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催化效果,应控制变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没计能实现与其对应的实验目的.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没计不能实现与其对应的实验目的.
C、比较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催化效果,应控制变量,图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确定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催化效果,故选项实验没计不能实现与其对应的实验目的.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是一种黑色粉末状药品,不能实现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故选项实验没计不能实现与其对应的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化学和化学技术在智能房屋建设和家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1)智能房屋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生产太阳能电池需用纯硅.工业上由粗硅生产纯硅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 Ⅱ ;
②步骤Ⅲ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SiCl4+2H2Si+4HCl .
(2)有毒气体传感器可检测家用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 CO (填化学式),并及时报警.
(3)饮用水净化系统中设备一和设备三的作用分别是 吸附性 、 消毒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毒性;水的净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①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进行分析;
②根据四氯化硅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进行分析;
(2)根据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臭氧可以消毒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Ⅱ;故填:Ⅱ;
②四氯化硅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故填:SiCl4+2H2Si+4HCl;
(2)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故填:CO;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臭氧可以消毒.故填:吸附性,消毒.
【点评】对知识进行迁移解决情形相似的新问题是本题的特点,体现出知识运用与问题分析的能力.
22.NO和NO2具有下列不同性质,通常情况下,NO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干水.如图,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写出反应方程式 3NO2+H2O=2HNO3+NO ,反应完全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有 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最终成无色)、试管内上升一段液柱 .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我们从题干信息中可以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就是配平;二氧化氮和水生成硝酸,硝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根据化学方程式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可知试管内部压强变化,由压强变化可以推测液面变化情况;根据两种气体的颜色不同,我们可以推测试管内颜色变化情况.
【解答】解: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
反应的产物是硝酸,硝酸能使石蕊变红;反应前气体是3体积,而反应后气体是1体积,导致试管内部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会上升;反应前气体(NO2)是红棕色,而反应后气体(NO)是无色,因此试管内颜色逐步变浅(直到颜色消失);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最终成无色)、试管内上升一段液柱.
【点评】此题通过题干信息推测反应现象,主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3.如图是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示意图.
(1)溶液中还存在的一种微粒是 H2O (用化学符号表示);
(2)该反应的本质是 银离子 和 氯离子 结合生成沉淀;
(3)写出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另一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之一仍为AgNO3): HCl+AgNO3═AgCl↓+HNO3 .
【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2)由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从构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酸与碱中和的实质;
(3)硝酸银与可溶性的氯化物反应实质都为银离子和氯根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
【解答】解:(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中还存在水,所以还存在的一种微粒是H2O,
(2)由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
(3)硝酸银与可溶性的氯化物反应实质都为银离子和氯根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盐酸与硝酸银反应属于这一原理,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故答案为:(1)H2O(2)银离子;氯离子(3)HCl+AgNO3═AgCl↓+HN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符号的书写方法、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4.请根据资枓①、②回答问题:
①木糖醇的甜度相当于蔗糖,易溶于水,是白色固体(30℃、50℃、60℃溶解度各为70g、84g、90g),目前木糖醇口香糖正在取代蔗糖口香糖
②人口腔中唾液的pH为6.6~7.1,若酸性增强会形成龋齿.
(1)由图1判断:表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的是 X (填“X”“Y”或“Z”),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50℃时Y和Z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同 .
(2)由图2可知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比蔗糖口香糖更 有 (填“有”或“不”)利于牙齿健康.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1)由木糖醇在30℃、50℃、60℃时的溶解度可以确定表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a点是X、Z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同;
(2)由图中pH的大小可以判断木糖醇分解产物的酸性比蔗糖分解产物的酸性的强弱.
【解答】解:(1)因为木糖醇在30℃、50℃、60℃时,溶解度分别为:70 g、84 g、90 g,结合图中信息可知,X曲线正好符合.故填:X;
交点表示的意义是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50℃时Y和Z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同;
(2)由图2可知,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木糖醇分解产物的pH比蔗糖分解产物的pH更大,故木糖醇在口腔中作用时产生的物质酸性弱,利于牙齿健康;
故答案为:(1)X;50℃时Y和Z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同;
(2)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的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12分)(2016•广州校级一模)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2)收集氧气时,选用装置F的依据是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选用装置D收集满的现象是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氨气,应从如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收集装置是 E ;
(4)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药品、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
mg,块状
mg,块状
mg,粉末状
m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①上述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②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 乙 (填试验编号)对照.
③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 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
④表中的两个实验.尽管在原料状态、发生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却都能控制气体比较平稳地 产生,请从原枓、操作等方面思考,阐述下表实验中气体比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目的
原料
发生装置
气体比较平稳产生的最主要一个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
块状大理石
稀盐酸
A
制取氧气
粉末状二氧化锰
3%的过氧化氢溶液
B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2)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排水法收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C,并据氨气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4)①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②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③根据实验数据、物质状态分析解答;
④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注射器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2)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排水法收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用氯化铵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①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对比实验数据可见,甲和乙均为mg块状大理石,wg盐酸,但是盐酸的浓度不同,故填:乙;
③甲和丙对比,乙和丁对比可知,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④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较平稳的产生二氧化碳,是因为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较小;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时,用注射器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这样就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从而得到了较平稳的氧气流;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C;E;
(4)①②③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④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较小;通过注射器可控制液体滴加速度,进而可控制反应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 的装置选取、反应原理、以及对影响实验速率的因素的探究、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等知识,要结合题意认真分析解答.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6.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集气瓶炸裂 .
(2)B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2中的溶液变为红色 .
(3)C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的一个明显失误是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氧气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够产生高温的熔化物,如果直接落在集气瓶中会引起集气瓶的炸裂.
(2)根据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2烧杯中,石蕊溶液变红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解答.
【解答】解:(1)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盛少量水.故答案为:集气瓶炸裂;
(2)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2烧杯中,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答案为:烧杯2中的溶液变为红色;
(3)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应该有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顺利解题的关键所在.
27.R电缆厂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企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图1),铜可与浓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u+2H2SO4+O2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图2):
(1)乙方案在滤液中加入铁屑的步骤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 Fe+H2SO4═FeSO4+H2↑ ;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 甲 (选填“甲”或“乙”)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污染环境的气体二氧化硫 .
(3)无论是甲或乙的方案,加入略过量的铁屑的目的是 使硫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 .如果铁过量,该用什么化学方法去除红色粉末中的铁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请写出使绿矾结晶的方法: 降温结晶 .(“绿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乙方案在滤液中加入铁屑的步骤中,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量的稀硫酸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2)二氧化硫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3)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4)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来说,降低溶液温度到一定程度时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1)乙方案在滤液中加入铁屑的步骤中,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量的稀硫酸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故填: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甲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污染环境的气体二氧化硫.
故填:甲;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污染环境的气体二氧化硫.
(3)无论是甲或乙的方案,加入略过量的铁屑的目的是使硫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
如果铁过量,除红色粉末中的铁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故填:使硫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4)因为“绿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降低硫酸亚铁溶液的温度能够使绿矾结晶.
故填:降温结晶.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10分)(2016•广州校级一模)民间流传用硝土和草木灰为原料制取硝酸钾,硝土中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钠等物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③⑤⑦均为操作X,该操作是 过滤 ;
(2)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 Ca(NO3)2+K2CO3=CaCO3↓+2KNO3 ,用150kg含8%杂质的草木灰与足量硝土反应,理论上能制取硝酸钾的质量为 202 kg.
(3)溶液D可以重复使用的原因是 溶液D中含有硝酸钾 .现测得室温下溶液D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实验室欲将溶液D稀释至原来质量分数的一半.配成l00g溶液备用,根据下表密度数据,分别计算需要量取溶液D 44.4 ml,蒸馏水 50 ml.
物质
20%溶液D
蒸馏水
室温下密度/g•cm﹣3
1.125
1.000
(4)稀释溶液D的过程中,以下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②③ (填序号)
①量取蒸馏水的时候俯视量筒
②将量筒中的溶液D转移到烧杯时有较多液体残留在量筒中
③用玻璃棒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马上倒入少量蒸馏水补充
④将混合好的溶液装瓶时发现所选试剂瓶不能装入全部溶液,装瓶后将剩余溶液倒掉.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过滤能够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2)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
(3)析出硝酸钾固体后的溶液仍然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4)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片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1)③⑤⑦均为操作X,该操作是过滤.
故填:过滤.
(2)硝酸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NO3)2+K2CO3=CaCO3↓+2KNO3;
设生成硝酸钾的质量为x,
Ca(NO3)2+K2CO3=CaCO3↓+2KNO3,
138 202
150kg×(1﹣8%) x
=,
x=202kg,
故填:Ca(NO3)2+K2CO3=CaCO3↓+2KNO3;202.
(3)溶液D可以重复使用的原因是溶液D中含有硝酸钾;
实验室欲将溶液D稀释至原来质量分数的一半配成l00g溶液备用,需要原溶液质量是50g,需要水的质量是50g,
需要量取溶液D的体积为:50g÷1.125g•cm﹣3=44.4ml,蒸馏水的体积为:50g÷1.000g•cm﹣3=50ml.
故填:溶液D中含有硝酸钾;44.4;50.
(4)①量取蒸馏水的时候俯视量筒,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②将量筒中的溶液D转移到烧杯时有较多液体残留在量筒中,会导致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偏小,从而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③用玻璃棒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马上倒入少量蒸馏水补充,会导致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偏小,从而导致质量分数偏小;
④将混合好的溶液装瓶时发现所选试剂瓶不能装入全部溶液,装瓶后将剩余溶液倒掉,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填:②③.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9.(10分)(2016•广州校级一模)牙膏是一种日用必需品.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一品牌牙膏中所含摩擦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牙膏常用氢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摩擦剂,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2)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常温下它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如与氢氧化钠可发生如下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溶于水)
【提出问题】该品牌牙膏的酸碱性如何?其中含有什么摩擦剂?
【实验与猜想】
(1)取少量牙膏膏体于小烧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分离上层清液和沉淀,待用;
(2)用pH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pH大于7,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 利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粘在pH试纸上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3)取少量沉淀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物全部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得到澄清溶液A,则该品牌牙膏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有 二氧化硅 .
(4)进行猜想:摩擦剂成分可能是
a.只含碳酸钙 b. 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铝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澄清溶液A逐滴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是 NaOH+HCl═NaCl+H2O , AlCl3+3NaOH=Al(OH)3↓+3NaCl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白色沉淀溶解
摩擦剂中还含有 氢氧化铝
【实验结论】该品牌牙膏所含摩擦剂的成分为 碳酸钙和氢氧化铝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二氧化硅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和氯化钠.
【解答】解:【实验与猜想】
(2)用pH试纸测定所得溶液的pH大于7,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利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粘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故填:利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粘在pH试纸上.
(3)取少量沉淀物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物全部溶解并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得到澄清溶液A,则该品牌牙膏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有二氧化硅.
故填:二氧化硅.
(4)摩擦剂成分可能是只含碳酸钙,也可能是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铝.
故填: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铝.
【设计实验】
开始无明显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先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后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铝沉淀,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白色沉淀溶解,说明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偏铝酸钠和水,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澄清溶液A逐滴滴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是:NaOH+HCl═NaCl+H2O,
AlCl3+3NaOH=Al(OH)3↓+3NaCl
继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白色沉淀溶解
摩擦剂中还含有氢氧化铝
【实验结论】
该品牌牙膏所含摩擦剂的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铝.
故填:碳酸钙和氢氧化铝.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