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一)
语文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 (25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苟全性命于乱世, ▲ 。 (诸葛亮《出师表》)
(3)长风破浪会有时, ▲ 。 (李白《行路难》)
(4)但愿人长久, ▲ 。 (苏轼《水调歌头》)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7)每逢春日,好景沓来。贺知章在《咏柳》中用“碧玉妆成一树高, ▲ ”绘出绿柳之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 “ ▲ ”写出春花之香。
(8)为了表现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范仲淹写下“衔远山,吞长江”,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下 “ ▲ , ▲ ”的名句。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春天是放风筝的好时节,高鼎《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描写了孩子们放风筝的热闹景象。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xù( )词”一章中描写了大观园姑娘们放风筝的场景,雪雁为黛玉剪断风筝线qí( )福,寄寓 ( )了美好的期盼。
(1)纸鸢( ▲ ) (2)柳xù( ▲ ) (3)qí( ▲ )福 (4)寄寓 ( ▲ )
班级开展“红楼梦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1分)
3.A组同学收集到一则新闻,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南京地铁3号线开通 红楼主题车站凸显文化范
2015年4月1日,南京地铁3号线正式通车。其中9个站点以“红楼梦”为主题,包括五塘广场站的太虚幻境、南京站的元春省亲、常府街站的宝玉见宝钗、大行宫站的金陵十二钗、武定门站的湘云眠芍、雨花门站的黛玉葬花、卡子门站的大观园、九龙湖站的海棠诗社等。
(1)请为这则新闻补写一个结语。(2分)
▲
(2)这些红楼主题与站点特征相符,比如 “元春省亲”契合南京站“回家”的特点;“ ▲ ”,融汇饮食、灯会等元素,与夫子庙站的文化定位相得益彰。(2分)
A.踏雪寻梅 B.群芳夜话 C.红楼夜宴 D.宝钗扑蝶
4.B组同学参观曹雪芹纪念馆,不禁吟诵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句子。(5分)
(1)请用正楷或行楷字将这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2)你最喜欢下面哪一幅作品?请说明理由。(3分)
A B C
示例:我最喜欢 A ,它是隶书,庄重大气,方劲古拙。
我最喜欢 ▲ ,它是 ▲ , ▲ , ▲ 。
5.请结合C组同学收集的几则材料,从“痴”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2分)
【材料一】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曹雪芹《香菱学诗》)
【材料二】京京看了好几遍。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黄蓓佳《心声》)
【材料三】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吴敬梓《范进中举》)
你设计的问题: ▲
二 (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5分)
【古诗阅读】
虞美人①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②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③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④。
【注】 ①此词为李煜绝命词第二首。作于南唐新亡、后主赐第囚居之时。②庭芜:庭院里的草。③尊罍(léi):一种酒器。④难任:难以承受。
6.请从感官的角度赏析“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2分)
▲
7.下列关于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词的前两句写出春回庭院、杂草复绿、柳叶新生的春景。
B.词的下片描写了词人宅院笙歌不断、众人饮酒作乐的场景,这样的生活让他沉醉。
C.词中用“烛明香暗”衬托“画堂深”,映射词人的寂寞无法排解,与上片的“凭阑半日独无言”相呼应。
D.词的结句萧飒憔悴之极,自摹白发穷愁之态,尤令人悲痛,是全词的点题之句。
【古文阅读】
积弊顿革
[明]张岱
刘大夏为户部侍郎,理北边粮草。尚书周经谓曰:“仓场告乏,粮草半属京中贵人子弟①经营。公素不与此辈合,此行恐不免刚以取祸。”大夏曰:“处天下事以理不以势,定天下事在近不在远,俟至彼图之。”
既至,召边上父老日夕讲究,遂得其要领。一日,揭榜通衢②曰:“某仓缺几千石,每石给官价若干,封圻③内外官民客商之家,但愿告报④者,粮自十石以上,草自百束以上,俱准告,虽中贵子弟,不禁也。”不两月,公有余积,民有余财。盖往时来告者,粮必限以千百石,草必限以十万束方准,以至中贵子弟为市包买,以图利息。自大夏此法立,有粮草之家皆自往告报,不必中贵包买足数,然后整告也。几十年积弊,一朝顿革。
(选自《夜航船》卷七:政事部)
【注】①京中贵人子弟:高官权势家族的子弟。②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③封圻(qí):封地,
疆土。④告报:报告。
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俟至彼图之 ( ▲ ) (2)既至 ( ▲ )
(3)但愿告报者 ( ▲ ) (4)虽中贵子弟 ( ▲ )
9.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粮草半属/京中贵人子弟经营 B.处天下事/以理不以势
C.封圻/内外官民客商之家 D. 有粮草之家皆/自往告报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公素不与此辈合,此行恐不免刚以取祸。
▲
1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刘大夏是一位什么样的官员。(3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3分)
江宁织造博物馆
①江宁织造博物馆位于南京玄武区长江路,是在原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上建起来的。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仅仅为原织造府的1/4大小。即便如此,游人在里面走上一圈,也需要两个小时,由此可想象出当年织造府规模之大。
②博物馆地处南京城市核心区域,为了在狭小的空间里尽可能地还原织造府当年的风貌, 同时为了能够让博物馆与周围现代化的都市建筑相协调,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创造性地采用了两种独特的建造模式进行设计。
③一是“盆景模式”,即模仿盆景的制作模式,将馆中单个的园林建筑进行缩小。这样一来,原江宁织造府的著名景点,如康熙奶娘居住的“萱瑞堂”、曹雪芹祖父曹寅与文人雅士舞文弄墨的“楝亭”、园中最美丽的“西池”等都能一个不漏地呈现在博物馆中。
④从外面看,博物馆采用的是现代化的钛合金幕墙,与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风格保持一致,充满时代气息。可是,游人走进博物馆一层庭院,展现在眼前的是青瓦白墙、回廊水榭,一派古朴
幽雅的江南园林景象。这是吴良镛院士的另一独特创意——“核桃模式”,核桃的“外壳”是现代建筑语言,“内核”是传统园林文化。这一建造模式成功实现了古典建筑与现代都市完美的融合。
⑤博物馆中的园林建筑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极具审美价值。设计者取法中国山水画中深远、高远、平远之意境,将南低北高的建筑群尽可能用园林手法加以表现:地面的是“西池”,略高处是三米高的“萱瑞堂”和三层楼高的假山瀑布,最高处是大名鼎鼎的“棟亭”。由南望北,建筑叠叠高起,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如同一幅宋代江南山水画。
⑥为了凸显红楼文化元素,江宁织造博物馆中的许多建筑,都注重表现与小说《红楼梦》情节的联系。如《红楼梦》里贾府成员都爱看戏,所以戏台就成博物馆中一处主要的景点。戏台不大,但精致气派。戏台两边飞檐下各雕有一只螭吻(龙九子之一,为房子的保护神,古时只有官宦人家才能使用),张大嘴巴,看着来客,神气十足。这对瑞兽把150多年前江宁织造府的繁华热闹表现得淋漓尽致。
⑦历史上,江宁织造府是清代专门为制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官办织局,曾风光地存在了262年,声名显赫。这里曾四次接待过康熙皇帝,后改为乾隆皇帝的行宫。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曹雪芹的诞生地,“没有江宁织造府,就没有曹雪芹,也就不会有《红楼梦》。”红学专家严中说。
(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1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3分)
相关语段
说明内容
①
江宁织造博物馆的位置及规模
②③④
⑴▲
盆景模式
⑵▲
⑤
⑶▲
⑥
江宁织造博物馆建筑的红楼文化元素
⑦
江宁织造府的历史地位
13.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
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仅仅为原织造府的1/4大小。
▲
14.第③段和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3分)
▲
15.第⑥段详细介绍戏台的目的是什么?(2分)
▲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分)
2015年4月22日,江宁织造博物馆举行《红楼梦》与城市文化遗产主题论坛。南大潘知常教授抛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史湘云是我们的‘女神’,选她来当我们南京城市形象代言人很贴切。对此,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表示赞同:史湘云具有生活气息,天真烂漫,气质上和南京人很符合。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南大文学院教授苗怀明就认为:“论真实性和影响力,曹雪芹显然更适合,不仅因为他故乡在南京,而且包括史湘云在内的“金陵十二钗”都是他创造出来的文学人物。找个真实的人更适合南京的形象宣传。”
对于选择史湘云还是曹雪芹作为“南京城市形象代言人”,两派学者的标准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相同点: ▲
不同点: ▲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7-20题。(12分)
心 疼
袁 源
我们坐在车里望着窗外。山路遇雨,旅游大巴不能前行,司机去联系小车载我们进山。
忽然,从路边丛林里跑出来一群高高矮矮的女孩子,呼啦一下就包围了我们的车。她们头发凌乱,面色黝黑,披着一次性雨衣,还背着书包,看上去有的像高中生,有的则像一年级的小学生。每个女孩的手里都提着山果。
“阿姨,买袋山果吧!”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站在我的车窗下,细雨濛濛中,她的眼睛闪着期盼的光。
空调大客的窗户是紧密的,打不开,我只好向她摆摆手。
“买一包吧,阿姨,到下面的风景点还有好远呢,吃山果解解闷嘛。”小姑娘劝说我。
“不用了,我不太喜欢吃。”我婉转地拒绝着。
“您行行好吧,我们出来挣点儿学费,您就当是扶贫嘛。”小姑娘迅速改变了推销策略。
话都说到这份上,我坐不住了。一路上遇到不少山里的孩子出来做小生意,有的还是才几岁的小屁孩儿,真叫人舍不得。
“买一袋吧,阿姨。您慈眉善目的,一看就知道是个好心人。妈妈说挣不到钱,下学期就去种玉米。帮帮我吧,我想上学。”小姑娘继续哀求着。
同伴轻声制止道:“你看那果子,都长斑了,不要买。”果然,我发现山果有些已烂了。
“算了,我也不要她的果子了,我就资助她点学费吧,也许她家大人就让她读书了呢。”我对同伴说。
“你呀,这二十多个孩子,你帮得了吗?”同伴转身开始收拾行李。
这时,小车来了,我们换乘小车。
因前方修路,小车司机让我们再等等。小姑娘不知何时又出现在车窗外,“您一定要买一袋哦,您最有爱心了。”她的语气里多了一种命令的意味。莫名的,一丝不快袭上我心头。
“我们不要,谢谢你!”同伴对窗外的小姑娘说。
“砰!”我面前的车窗被小姑娘重重地关上了。她狠狠地盯住我们,原先眼神里的纯真全然变成了怨恨。
“唉,这些女孩子也怪可怜的,想读书又没钱上学。”我感叹了一句。
“什么没钱上学?现在上小学和中学国家给钱。她们根本不上学,成天在这山路上围住客车卖东西,要钱。你们别理她们。”小车司机见怪不怪地劝说我们。
“啊?为什么呀?读书不好吗?”我诧异极了,一直以为穷孩子是迫于生计才失去读书机会的。
“读书有什么好?又不能挣钱。哪像这样自由自在,又能赚钱?而且她们也不想读书,读书又苦,功课又难,她们才不受那苦呢。十五六岁就配个人家,二十岁出头就抱上娃娃啦。”司机给我们解释。
窗外,细雨濛濛,小姑娘又忙着向其他人兜售山果。
我陷入沉思,心隐隐地疼。
(选自《现代快报》,有删改)
17.以初中生模样的小姑娘为中心,完成下列填空。(2分)
兜售山果,期盼劝说→ 遭遇婉拒, ▲ →再遭拒绝, ▲ →彻底失望,眼生怨恨
18.文章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
19.语言品味。(4分)
(1)一路上遇到不少山里的孩子出来做小生意,有的还是才几岁的小屁孩儿,真叫人舍不得。(加点词语“舍不得”的意思是什么?)
▲
(2)她狠狠地盯住我们,原先眼神里的纯真全然变成了怨恨。(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
20.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初中生模样的小姑娘兜售山果时显得精明干练,说明她精于此道,为下文写小车司机道出真相作铺垫。
B. “莫名的,一丝不快袭上我心头”表明我对小姑娘用命令的口吻推销山果产生了反感。
C.“‘啊?为什么呀?读书不好吗?’我诧异极了”中“诧异”的原因是司机说话见怪不怪的冷漠态度。
D.文章标题“心疼”,表现了“我”对山区孩子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学业这一社会现象的痛惜和遗憾,包含了作者对当下错误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三 (55分)
21.作文修改。(5分)
只因那个人
去年初夏,我与家人曾游过江南小镇。我们在青石板的街巷上游走,看着黛瓦青砖的人家。
缓步向前,我看着街边青葱的苔藓,嗅着无名野花的幽香,触着沧桑斑驳的石墙,古朴厚重的青石板踩着很舒服。只是这一瞬,我就被江南独有的景致所打动,沉浸在古色古香的小巷中,无法自拔。
江南,在我的心中和眼底,不仅有如斯美景,还应该有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打马而过温润如玉的士子……可是,眼前却是一片浮华,店主们不遗余力地向游客推销土特产,游客们在景点前只顾忙着自拍。我心中隐隐有些失落。
“啪”,一滴雨落在我的额上,接着,噼里啪啦的雨急促地倾泻下来。是选择逃离?还是来一次雨中漫步?正当犹豫,头上竟撑起一把油亮的布伞。一张阳光般温暖的笑脸刻在心间,无法抹去。
(1)修改第二段画线句,使语言表达更加通畅。(1分)
▲
(2)第四段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 改为 ▲ 。(1分)
(3)以上四段是一篇学生习作的开头部分,在入题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补救?(3分)
▲
22.作文。(50分)
诗人汪国真曾说:“打破生活的平静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请以“年轻的景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10分)(1)白露为霜(2)不求闻达于诸侯(3)直挂云帆济沧海(4)千里共婵娟(5)留取丹心照汗青(6)江山代有才人出(7)万条垂下绿丝绦;野芳发而幽香(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1分,有错不得分)
2. (4分) yuān 絮祈 yù(每空1分)
3. (1)(2分)“红楼主题”,也让南京地铁更有文化,南京城市更显文艺范儿。(结合新闻标题作答,意近即可。)
(2)(2分)C
4.(1)(2分)书写清楚、工整;字体明确;(1分)结构正确,字体美观;(1分)书写潦草,字体不明不得分;
(2)(3分)示例1:我喜欢B,它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示例2:我喜欢C,它是草书,飘逸灵动,线条优美。(意近即可)
5.(2分)示例1:结合材料分析他们痴迷的原因有哪些异同?
示例2:他们“痴”的外在表现有哪些?
(结合材料,从“痴”的角度出发,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
6.(2分)“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从视觉的角度写新月的照耀,一切还像当年一样,透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思念。(答出听觉、视觉角度得1分,分析符合语境或词人的情感得1分。意对即可。)
7.(3分)B
8.(4分)(1)等待,等到;(2)已经,……之后;(3)只,只要(4)即使
9. (2分)B
10.(2分)你向来与他们意见不合,这次前去恐怕免不了因为个性刚直招祸。(注意语言点:“素”、 “以”)
11.(3分)刘大夏是一位善于兴利除弊、勤于改革、不畏权贵、勇敢机智、重视民情、关心民间疾苦、深得民心、造福百姓、忠于国家正直贤良的好官员。(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满分3分,意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刘大夏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前往北边处理兵饷粮草问题。尚书周经对他说:“府仓粮草宣告缺乏,大半的粮草是有权势家族的子弟在经营,你向来与他们个性、意见不合,这次前去恐怕免不了会因为个性刚直招祸。”刘大夏说:“处理天下事,凭借道理不依仗权势,安定天下事在于实地处理不在于远谋,待我到后解决。”刘大夏到达后,整天召集边塞的百姓了解情况,终于了解了个中原因,想出了治理的办法。有一天,他派人在各交通要到四处张贴榜文,昭告天下:“某个粮仓缺几千石粮食,每石按照官价收购,边疆内外的官民客商,只要愿意上报的,粮食从十石以上,粮草百束以上,都准许买卖,即使是官宦子弟,也不受限制。不到两个月,府仓储积有余,老百姓也有了多余的钱财。原来塞上必须拥有千石米粟、万束柴草才得收进。因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纵市场,获取厚利。从刘大夏确立这项粮草收购法令后,有粮草的百姓都自己上报,不需要权贵包办买卖到足够数量,然后凑整数上交。延续了几十年的弊端,一下子就革除了。
(二)
12.(3分)(1)独特的建造模式(2)核桃模式(3)江宁织造博物馆中的园林建筑的布局(一格1分意对即可)
13.(2分)“仅仅”一词表示范围小,程度轻,(1分)江宁织造博物馆占地1.8万平方米,规模已经不小,但也仅仅是原织造府1/4大小,说明原织造府规模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掉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1分,意对即可)
14.(2分)不行,因为③④两段分别介绍了江宁织造博物馆“盆景模式”和“核桃模式”两种独特的建造模式,(1分)与第②段中“为了在狭小的空间里尽可能地还原织造府当年的风貌, 同时为了能够让博物馆与周围现代化的都市建筑相协调”这句话前后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1分)(意对即可)
15.(2分)①举戏台这一例子说明江宁织造博物馆中的许多建筑“为了凸显红楼文化元素,都注重表现与小说《红楼梦》情节的联系”。②戏台很好地表现了江宁织造府当年的繁华热闹。(一句1分,意对即可))
16.(3分)相同点:代言人都与《红楼梦》及南京有文化渊源。(1分)
不同点:选择史湘云是因为她具有生活气息,天真烂漫,气质上和南京人很符合;选择曹雪芹是因为他故乡在南京,具有真实性和影响力。(2分,一点1分,意对即可))
(三)
17.(2分)继续哀求→强行命令(一句1分,意对即可))
18.(3分)通过对山区小女孩的外貌(肖像)描写,从侧面交代了她们的身份和年龄特征,(1分)在结构上为下文写她们不读书的现象和原因作铺垫;(1分)(或:结构上:与文章结尾部分写女孩群像形成照应,结构完整;)内容上:表现女孩们兜售物品的急切,为追求物质利益而不读书是普遍现象。(1分)(按点得分,意对即可)
19.(4分)
(1)(2分)“舍不得”既指不忍心拒绝买她们的东西,也指家长不应该让她们出来做生意。(一点1分,意对即可)
(2)(2分)运用神态描写,“狠狠地”“盯”等词语,(1分)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小姑娘兜售山果遭到拒绝后的生气情状,表明她因追求物质利益已经变得不再纯真。(1分)(或:写出了小姑娘因为我没有买她的山果而对我产生怨恨心理。)
20.(3分)C
三、作文
21.(5分)(1)(1分)将“古朴厚重的青石板踩着很舒服”改为“踩着古朴厚重的青石板”。
(2)(1分)将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
(3)(3分)入题太慢,(1分)开头部分用大量的文字写景,在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中,占的篇幅太长,而且在剩下的三四百字中很难展开具体的描写,突出主题。(1分)应该用一两百字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迅速入题,或开门见山,具体描写那个人及与其相关的事,也突出“只因”。(1分)(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