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9.37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年生物中考总复习精要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1、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看生物的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森林中的落叶和动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被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即无机物,包括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土壤,供植物光合作用重新利用,被称为分解者。
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越高级的生物毒素积累越多。
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虽然不断变化,但其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叫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1)取镜和安放;(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3)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目镜内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为:(1)擦。(2)滴:植物标本滴清水,人口腔细胞滴生理盐水。(3)取:洋葱表皮撕、叶片切、口腔细胞刮等展平或分散。(4)盖:注意避免出现气泡。(5)染。
4、请于左侧空白处画出动物细胞结构图,并在图中注明各部分名称。
5、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植物细胞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成熟细胞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6、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只有植物具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是叶绿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能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的是线粒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带有酸味或甜味的液体是细胞液,它存在于液泡中。
7、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它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上特定的遗传信息片段叫基因,能决定黑眼球或蓝眼球、单眼皮或双眼皮等特征。
8、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是源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裂时,最先开始的是细胞核。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自己,数量加倍,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分裂结束后,新细胞染色体恢复原有水平,和原细胞一样。
9、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相同的细胞通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
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生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植物体。
10、草履虫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生物,它的呼吸靠表膜(细胞膜)进行。
1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病毒,就是它的繁殖。病毒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旦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重新开始。细菌体内的病毒叫噬菌体。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即使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干瘪的、储存时间过长的、处在休眠期的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因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有活性的,并打破休眠。
2、根的生长要靠:分生区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有大量根毛。所以移栽植物带土砣是为保护幼嫩的根毛。
3、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能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株各处。树皮内侧的韧皮部有筛管,能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株各处。木本植物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薄薄的形成层,能不断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使茎长粗。
4、花的主要结构是雌蕊和雄蕊。雄蕊里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与将来接出果实和种子密切相关。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两个重要过程:传粉和受精。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纷纷凋落。唯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株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5、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是因为: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物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根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6、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叶上的气孔。蒸腾作用的意义有:
1)形成水分和无机盐吸收和向上运输的“拉力”;
2)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3)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7、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消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②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见光部位和不见光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③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目的:脱色,溶解叶绿素便于观察。④染色:用碘液染色,用于检验是否产生淀粉。⑤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碘液变蓝,被黑纸遮盖的部分不变蓝。因为见光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不见光部分因为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没产生淀粉,因此不变蓝。⑥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8、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通过食物链,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增产、增加甜度、促生长等都要促进光合作用。保证农作物有效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9、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生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呼吸作用:发生在每个活细胞的线粒体中,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及时松土、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叶绿体
光能
线粒体
11、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12、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
呼吸作用: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七年级下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
1、人类起源的基本观点: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2、男女生殖系统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它们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3、受精过程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结果是形成受精卵,新生命由此开始。受精过程在输卵管内完成。发育的场所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发育过程中初期营养来自卵黄,用完后胎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主要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4、青春期发育特点:在形态、功能与性发育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进入青春期的标志特征(显著特征)是迅速_长高__;青春期神经调节、心、肺等功能发育更完善;最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及成熟(童年期性器官发育几乎是静止状态)。体重迅速增长不等于长胖。
例1胎儿在母体内生活,氧气的获得是( )。 A. 通过胎盘由脐静脉从母体血液中获得
B. 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得 C. 通过胎盘由脐动脉从母体血液中获得 D. 通过胎儿呼吸系统获得
例2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 ( )。 A.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B.性发育和性成熟 C.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 D.心肌收缩力显著增加
例3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的有( )。A.生活到陆地上,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 C.用语言来进行交流 D.群体生活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主要含六类营养物质。其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也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需要被消化成简单成分才能吸收。糖类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因此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奶、蛋、鱼、瘦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保证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更新。脂肪通常作为备用能源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三类结构简单,不需消化即能吸收,不能提供能量。
2、骨质疏松症、儿童佝偻病主要缺乏含钙的无机盐,维生素 D 能促进其吸收。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容易导致营养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呆小症因为饮食中缺碘,可多食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等。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 有关,可多食肝脏等。粗粮糙米中含较多维生素B1,用于防治神经炎
、脚气病、消化不良等。坏血病与缺乏维生素 C 有关,可多食蔬菜、瓜果。多食肝脏,对补充维生素A和D均有良好效果。
3、 口腔: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道
胃:①暂时贮存食物②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道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①通过蠕动使食物与多种消化液混合,将淀粉、蛋白质、脂肪彻底分解成可吸收的物质;②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消化系统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含盐酸和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毛细血管
绒毛
皱襞
消化腺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酶,储于胆囊,经导管流入小肠,能乳化脂肪
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经导管流入小肠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酶,能彻底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4、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因为:①长:5 ~ 6米;
②大:内表面的皱襞和其表面的小肠绒毛,大大增加小肠内表面积;
③多: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
水 浴
观 察
滴碘液
充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④薄:小肠绒毛中有丰富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其中①②③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①②④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5、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唾液
口腔
小肠
肠液、胰液
肠液、胰液
小肠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淀粉 葡萄糖)
胃液
胃
小肠
肠液、胰液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胆汁乳化作用
小肠
小肠
肠液、胰液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 + 脂肪酸
6、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
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试管是 A B ,模拟了唾液消化的
是A C ,模拟了牙齿、舌、唾液的是 A 。
结果现象:A试管馒头不变兰,因为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
成麦芽糖,因而遇碘不变兰;B试管馒头变兰,原因是没有唾液,
不分解淀粉,因而淀粉遇碘变兰;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馒头部分变兰,
原因是唾液淀粉酶未与淀粉充分混合,未反应的淀粉遇碘变兰。
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关注几个关键点:①控制单一变量:为了更好地说明实验结果仅仅由实验变量决定。如取的馒头块大小要相同,同时放于37℃的水浴10分钟等等。
②设置对照实验:因口腔内馒头的变化涉及到唾液、牙、舌多个变量,所以对照组的设置至少需要两组以上,在两两比较中,保证变量唯一。另外,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功能相近,均不能改变馒头的本质特点,只是使馒头与唾液混合得更加充分,因而在实验中作为一个变量来看待。
③温度控制:酶的催化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反应。对于唾液淀粉酶,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就是37℃,因而要放于37℃的温水中水浴。
④时间控制:水浴10分钟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和馒头反应需要一段时间。
7、合理营养是人们通过均衡的膳食,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平衡膳食宝塔”:粮食类应吃最多,果蔬类要多吃,
鱼肉禽蛋类与奶类、豆制品类要吃适量,少量的油脂、盐、糖等作为调味品少吃。
如果每天只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不吃或少吃含糖类的食物,会造成糖类提供的能量不够,从而通过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造成蛋白质的不合理利用。
例 1 花生,民间又称“长生果”,其营养价值很高。花生红衣能促进血小板新生,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但是患了下列哪种病的人不适于多吃花生?( )
A.冠心病 B.胆囊炎 C.糖尿病 D.白血病
例2 在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置于37℃的温水中。1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
A.唾液、胆汁、胃液 B. 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液 D. 胰液、肠液、唾液
例 3 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三种营养物质含量
(1)曲线乙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其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
(2)曲线丙代表的是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3)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胰腺分泌的胰液从小肠
处进入消化道。
(4)若从某部为抽取内容物化验,发现送检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
脂肪、麦芽糖和开始消化的蛋白质,则送检物可能抽取于胃。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作用:
① C形软骨保证气体通畅;
②使进入的气体温暖(鼻腔毛细血管)、湿润(粘液)、清洁(鼻毛、纤毛、粘液)
③但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吸气和呼气完成的。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胸廓的前后径、
左右径增大
肋骨上提,
向上向外运动
肺内气压
减 小
胸廓容积扩大、
肺随着扩张
吸气
肋骨间的
肌肉收缩
→ →
呼
吸
运
动
收缩— → →
呼
吸
肌
膈肌收缩 → 膈顶部下降 → 胸廓上下径增大
肺内气压
增 大
胸廓容积缩小、
肺随着回缩
呼气
胸廓的前后径、
左右径缩小
肋骨下降,
向下向内运动
肋骨间的
肌肉舒张
→ →
舒张— → →
膈肌舒张→ 膈顶部回升 → 胸廓上下径缩小
辨析:
l 吸气和呼气时膈肌的状态
膈肌位于胸腔底部,自然状态是向上凸的拱形。膈肌收缩时,肌肉会缩短变粗,因而膈肌顶部是稍下降(而不是更上凸),使胸廓容积增大;膈肌舒张时,顶部回升,恢复原状,胸廓容积缩小。
l 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外界气体进出肺。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肺内的气体交换
(1)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由支气管不断分支形成的大量肺泡组成。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多:肺泡数目很多,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大大增加了与气体接触的表面积。②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1层扁平的上皮细胞,便于气体通过。
(2)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与一滴蓝墨水滴入清水中扩散开来的现象有些相似,一种气体总是由含量多的地方向含量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在肺泡与血液间的交换,即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发生在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原理亦是如此。
(3)实验验证: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现象显示,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氧气
二氧化碳
原因是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利用氧,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因此组织处的氧含量是最低的。但总体上呼出气的氧的含量还是远远多于二氧化碳。
(4)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 血液
(5)气体交换的意义: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处,透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同时,细胞里的二氧化碳也透过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氧气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就是呼吸的意义。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即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由消化系统消化食物获得,氧由呼吸系统呼吸空气获得,经循环系统运输到人体各组织细胞处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和废物,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多余的水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
4、煤气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同时还不易分离。因此进入到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氧得不到运输,组织细胞不能得到足够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引起全身缺氧,发生呼吸障碍。因此关键问题是氧得不到运输,呼吸肌的收缩舒张能使气体进入肺,浓度的差异也能使气体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5、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
交换对象
交换原理
血液变化
气体的去向
O2
CO2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细胞
浓度低
浓度高
动脉血变静脉血
血液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迅速分离,O2扩散到细胞被利用,细胞中CO2扩散到血液被运到肺部
(组织液) 扩 散 扩 散
动脉血液
浓度高
浓度低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B.肺适于气体交换的原因是因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静脉血→组织细胞→ 肺泡
D.只有深呼吸时,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例2 右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⑴ 曲线AB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⑵ 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减小。
⑶ 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B处,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
⑷ 在曲线AB、BC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AB收缩;BC舒张。
例9右图是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⑴ 气体由外界进出[7]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⑵ 气体进入[7]时,[7]处于扩张状态,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
⑶ [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
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图中的58之间。
⑷ 二氧化碳从图中的8场所产生,请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氧气
在人体内出现并经过的途径:7→6→4→B→ D→3→5→8。
(5) 图中[8]内的气体同[5]内血液的气体交换后,结果使血液由动脉血
变成了静脉血。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液是由_血浆_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由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组成。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 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因而能被染色;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最小,显微镜下不易看到。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英文缩写
项目
正常参考值
诊断说明
建议
RBC
红细胞
男:(4~5.5)×1012个/L
女:(3.5~5)×1012个/L
减少:贫血、失血
增多:运动、饱食或缺氧等情况下暂时增多
缺铁性贫血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Hb
血红蛋白
男:(120~160)克/L
女:(110~150)克/L
WBC
白细胞
(4~10)× 10 9个/L
增多:炎症等
减少:抵抗力低
有炎症时需用药
PLT
血小板
(100~300)×10 9个/L
过少:小伤口便会流血不止
过多:血栓
用药
3、血管:
种类
结 构
功 能
出 血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液流速
出血颜色
出血速度
处 理
动脉
厚弹性大
较小
快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鲜红
猛急喷射状
指压近心端
静脉
较薄弹性小
大
慢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暗红
血流缓和
指压远心端
毛细血管
非常薄1层上皮细胞构成
十分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最慢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红色
慢慢渗出
4、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功能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脏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的肌肉壁比心房壁厚,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左心房(肺循环终点)—— 连通肺静脉
结构 四个腔 左心室(体循环起点)—— 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体循环终点)—— 连通上、下腔静脉
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右心室(肺循环起点)—— 连通肺动脉
瓣膜 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5、血液循环的途径
动脉血
静脉血
静脉血
动脉血
:
:
6、识记要点:① 记心脏肌肉壁的厚度,区分循环的起止点: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
② 记心壁最厚的腔——左心室,区分两条循环: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
③ 记血管的功能,整合两条循环途径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以肺循环为记忆突破口: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④ 记血液成份的变化,理解两条循环的意义:体循环过程中在组织处发生了物质交换(包括气体交换)使细胞得到氧气和养料,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过程中在肺部毛细血管网发生气体交换,将全身运回的含氧较少的血液转换成含氧多的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动脉血和静脉血比较: 只看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
7、输血的原则——同型血。如果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不合,会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发生凝集反应。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
例1 某人手指不慎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 )。
A. 血小板、血浆 B. 血小板、白细胞 C. 红细胞、血浆 D. 白细胞、血浆
2.在显微镜下观察金鱼尾鳍的毛细血管时,最好的方法是寻找( )。A.血液流向头部的血管
B.血液流向尾部的血管 C.有波动的微小血管 D.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缓慢的血管
3.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是一种染成红色的蛋白质 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是鉴别贫血的唯一标准
C.红蛋白与氧容易结合,而不易分离 D.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力强且不易分离
4.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
B.运输养料和氧气 C.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D.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
5.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 )。 B.红细胞中的氧合血红蛋白是红色的
A.染色所致 C.红细胞无细胞核 D.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
6.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本人的血型的AB型,从血库中取血时首选的血液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7.下列器官里始终流动着动脉血的是( )。
A.右心房 B.肺动脉 C.左心房 D.毛细血管
8.心脏内的瓣膜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方向只能是( )。
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
9.护士在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处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突起。这种积血膨胀现象主要表明( )。 A.静脉内的血液从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B.静脉位置较浅 C.静脉管腔大,管壁弹性大 D.静脉内有瓣膜
10.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的部位是( )。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11.右图为人体内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此图为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则A是动脉血管,其内流的是动脉血;C处血液流回右心房。
(2)如果此图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则A是入球小动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B处发生过滤作用。C是出球小动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
(3)如果此图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则A是肺动脉,其内流的是静脉血;C是肺静脉,其内流的是动脉血,C处血液流会左心房。
12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2)贫血患者红细胞;(3)血流不止者血小板。
13. 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B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14. 图中曲线表示的是人体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中H为上肢动脉。能表示该图含义的正确组合为( )。
① a曲线代表氧气在血液中的变化
② b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变化
③ b曲线代表氧在血液中的变化
④ I表示上肢静脉 ⑤ J表示上肢毛细血管
⑥ I表示上肢毛细血管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⑥ D.①②④⑤
15. 李老师从青岛赴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6. 人因创伤引起出血时,有时缓慢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有时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血液颜色不同与( )。A.血浆是否与氧气结合有关 B.红细胞是否与氧结合有关
C.血小板是否与氧气结合有关 D.白细胞是否与氧气结合有关
17. 如果一个人的右臂动脉断裂,你怎样紧急抢救?( ) A.包扎近手端的已断静脉
B.包扎近心端的已断静脉 C.包扎近手端的已断动脉 D.包扎近心端的已断动脉
18.贫血主要导致血液( )。
A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B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C运输无机盐的能力降低 D运输含氮废物的能力降低
19.小明患了急性肠炎,医生在他的上臂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请问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的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0、下图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看图回答:
(1)视野中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图[ A ];(2)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图中 [ B ]的数量将显著增加。(3)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作用的是图中的[ D ]。(4)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图中[ B ]白细胞。
(5)某人A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则他可能患有贫血病。(6)当图中[ C ]数目明显下降时,会引起人体皮下出血。
21、解读数据: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含量为(4~5)X1012/L左右,白细胞含量为(5~10)X 10 9个/L左右,血小板(100~300)X10 9个/L左右,血红蛋白含量为(120~160)克/L。
下表是某男子的血常规化验单:
(1)该男子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多,说明他被细菌
感染,可能有炎症;
(2)该男子红细胞数值低,可能有贫血症。
患此病的人由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低,所以
乏力。
(3)该男子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比较多的食物。
22. 右图是心脏灌流实验,下腔静脉已被扎住,将肺静脉留一条,其余的不做处理,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 若将水从上腔静脉A灌入,则水从C流出,C是肺动脉。
(2) 若水从肺静脉灌入,水一定从B流出,B是主动脉 。
(3) 若水从主动脉或肺动脉灌入,则水必从原处流出。
(4) 上述实验证明了血液流过心脏时,流动方向的规律是: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这是由于心脏内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23.患冠心病的人,猛然起立或坐下,有时会引起心脏跳动暂停而导致“死亡”。此时,
若有人急捶其身体某部位可能会使心脏恢复跳动。急捶的部位应该是前胸中部( )。
A.偏左下方 B.偏左上方 C.偏右上方 D.偏右下方
24.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6血管的名称是肺静脉。
(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径叫肺循环。
(3)由A到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4)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中,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5)若在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急性咽喉炎,则药物到达患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是:臀部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⑾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咽。
25. 有一呼吸微弱、不能进食的重症病人,靠吸氧及静脉点滴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据图分析:
(1)他吸入的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终进入[11]组织细胞。
(2)静脉点滴的葡萄糖通过 8→1→2→5→A→B→6→3→4→7→M→11(填序号)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内。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分别是[4]左心室、[ 2]右心室。
(4)1与2(3与4)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5)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部位是 肺部毛细血管网和组织细胞出毛细血管网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体内废物的排出方式: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了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分别通过泌尿、呼吸和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叫排泄。粪便是食物被消化后的残渣,未进入血液循环,不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它的排出不叫排泄,被称作排遗。
2、泌尿系统组成:肾脏(形成尿的器官,基本结构是肾单位)→输尿管→膀胱(暂时贮存) →尿道
3、肾单位结构与适应性特点:
功能: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过滤作用
肾单位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两端均为小动脉,血管壁很薄
组成: 肾小囊——象“漏斗”,内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肾小管——外面缠绕毛细血管网——————————— 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成分:
少量水
无机盐
尿素等
重吸收:全部葡萄糖
大部分水 送回血液
部分无机盐
4、尿的形成过程:
过滤:血浆中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等
血细胞
大分子蛋白质
滤不过
随血液运输
过滤到
肾小囊中
血液 原尿 尿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尿液
过滤后的血
入球小动脉
(未过虑的血)
*辨析血尿、蛋白尿和糖尿
血尿和蛋白尿:尿检显示有血细胞、蛋白质。原因:过滤膜
的过滤作用发生改变,即肾小球病变而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
过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也被滤过了。
糖尿:尿检显示含有葡萄糖。原因:肾小管发炎时,重吸收
作用减弱,不能将葡萄糖全部回收,葡萄糖随尿排出,形成糖尿。
5、尿的排出与意义
尿的排出:(肾脏的)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排尿的意义:①排出废物;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③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人粪尿的处理
人粪尿中含有病菌、虫卵等,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原理:人粪尿中的有机物不能被植物的根直接吸收,需要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转变成无机物,其中的无机盐等物质(即肥料)可以被植物的根吸收。产生的沼气是优质的高效燃料,对空气没有污染。
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形成高温,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措施: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等。
例1 在下列人体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一项是( )。
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B.粪便的排出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的排出D.汗液的排出
A
B
G
H
E
C
D
例2. 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说明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收集管
例3 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请指出A.D.E.G中属于血液的是A、D,
属于尿液的是G,属于原尿的是 E 。
(2)为什么G处的葡萄糖含量比C处的葡萄糖含量高?
C处的部分葡萄糖被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因而减少
(3)一个成年人一昼夜可产生原尿150升,而一昼夜实际排尿量只有1.5升,
为什么?. 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
(4)如果在E出发现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这说明了什么?
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
例4 肾动脉与肾静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肾动脉的血液里( )。
A. 尿素、尿酸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 B. 各种代谢产物均少
C. 尿素、尿酸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 D.尿素、尿酸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多
5.患尿毒症的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
A.二氧化碳 B.尿素 C.水 D.无机盐
6.我们每日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肾小管的重吸收
7.原尿同血浆的最大区别在于,原尿中( )。
A.不含葡萄糖 B.含代谢终产物 C.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D.含较多的无机盐
8.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还经常口渴饮水,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囊
9.下列血管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 )。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C.肺动脉D.肺静脉
10.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D.膀胱的暂时储存作用
11. 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和禽畜的健康带来危害。下列各项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兴建生态厕所B.高温堆肥C.建沼气池D.加水稀释
12.以下为人体内的3种液体成分比较表,请分析作答。(单位:g/ml)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A
99
0
0.1
0.3
0.9
B
93
8
0.1
0.3
0.9
C
96
0
0
2
0.9
(1) 3种液体中的2种按生理活动顺序是由另一种产生而来的,那么三者的顺序是B→A→C 。
(2) B液体是血浆,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 B液体与A液体相比较,A液体的蛋白质为0。分隔两种液体的生理结构是肾小球和肾小囊。
(4) C液体与A液体相比较,C的葡萄糖含量为0。使C的葡萄糖含量变为0的生理活动是_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如果一个人的尿中有了蛋白质或血细胞,则发生病变的是肾小球。
(5) C液体的尿素含量高于A液体和B液体,原因是一部分水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送回血液,尿素被浓缩。
13.右图是肾单位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肾单位是由[47]肾小囊、[3]肾小球和[5]肾小管构成。
(2)图中A、B两处所表示的生理过程,A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 B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 ①②中流的血液分别是动脉血和动脉血。从⑥中流出的液体是尿液 。
(4) 经历了A、B两处生理过程后,右图曲线a
最可能表达了血液中哪种成分的含量变化?尿素
曲线b最可能表达了血液中哪种成分的含量变化?二氧化碳。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通过视觉、听觉、嗅、味、触觉、温度觉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外膜
中膜
角膜——可以透过光线,有一定的折射作用
巩膜——保护眼球内部
眼球壁
虹膜——有色素,中央有瞳孔,可以透过光线
眼球结构功能
脉络膜——有色素,可以形成暗室
睫状体——有平滑肌,其收缩、舒张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晶状体
视网膜
房水——水样液,位于角膜后,晶状体前,有一定的折射作用
——像双凸透镜,曲度可变,能折射光线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可以透过光线,并有一定的折射作用
内膜: ——光感受器,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内容物
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形成倒立的缩小的物像)→视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值得注意的是:成像的场所并不是视觉形成的场所。
3、近视: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带凸透镜)
原因: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眼球前后径过长。矫正:带凹透镜
外耳:耳廓、外耳道——收集、传导声波
中耳: 、鼓室、听小骨——传导声波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4、瞳孔的调节——看近物或强光下,瞳孔会缩小,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看远物或弱光下,瞳孔会放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使视网膜能得到足够的刺激。
5、耳的结构和功能
鼓膜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耳蜗
——声音感受器,能感受声音的刺激
6、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振动)→ 听小骨 → 耳蜗(听觉感受器)→ 听神经→ 大脑的一定区域(即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7、用耳卫生:遇巨大声响,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8、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大脑
:有感觉、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多种
神经中枢,脑
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_平衡
组成
脑干:有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心血管、呼吸中枢
神经
系统
脊髓
_反射_功能:有基本反应的神经中枢
周围神经系统
传导功能:脊髓中的神经纤维,联系脑与躯体、内脏
神经元
神经:脑神经、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结构功能单位—— :细胞体(内有细胞核)和突起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起相联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l 名词辨析:中枢神经系统——范围较广,是指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范围较小,是指脑皮层和脊髓中央的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是反射弧的重要环节。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体聚集的区域里。
神经纤维——神经元长的突起外套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
神经——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冲动——人体组织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叫兴奋。足够的刺激作用于神经,神经会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它部位。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灰质和白质——神经元的排列有一定方式,在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体(内有细胞核)聚集的区域,色泽灰暗,称灰质,各种神经中枢在灰质中。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汇集区,色泽白亮,称白质,有连接、传导功能。
反射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不完整,反射不发生):包括以下五个结构感受器(接受刺激)→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脑和脊髓中,神经元接受信号,分析综合后,发出新的神经冲动)→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举例
现象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膝跳反射
小腿突然跳起
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
股四头肌的肌腱和肌肉内的感受器接受叩打刺激
大腿股四头肌收缩,使小腿前伸
缩手反射
手立即缩回
手上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受火的刺激
脊髓的缩手反射中枢
手臂上相应肌肉收缩,使手缩回
排尿反射
大脑产生尿意后控制完成排尿
膀胱壁上的神经末梢受尿的压迫刺激
基本中枢:脊髓骶段的排尿反射中枢
高级中枢:大脑相应中枢
膀胱肌收缩,尿道扩约肌舒张,尿道内口打开,尿排出
10、反射类型:两种
_简单_反射(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对刺激的基本反应。不需大脑的参与。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神经联系是永久的,不会遗忘。
_复杂_反射(条件反射):后天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例: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闻鸡起舞、谈虎色变、画饼充饥、看梅、谈梅分泌唾液。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以消退。
人类的神经调节的特征: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这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有关
11、内分泌腺的特点和功能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主要内分泌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和促激素)、甲状腺、胰岛、睾丸、卵巢、胸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垂体是各内分泌腺的枢纽。(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肠腺、胰腺、肝脏等,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出,不存在于血液中,不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12、几种重要激素的主要功能和缺乏症
激素名称
分泌器官
作 用
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病症
分泌不足
分泌过量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人体的生长
侏儒症(幼年缺少)
巨人症(幼年过多)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新陈代谢、促幼年个体发育,提高神经兴奋性
呆小症(幼年缺少)
大脖子病(成人缺碘)
甲亢
胰岛素
胰岛
调节血糖浓度
糖尿病
低血糖症
*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等。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口服无效。
*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动物体内血液中葡萄糖的正常浓度约为0.1%
。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调节血糖转化为糖元贮存起来,也能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使血液内葡萄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若胰岛素不足,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减弱,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随尿排出,形成糖尿。一次摄入过多的糖,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也能暂时形成糖尿。
13、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例1 人眼球的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
A.镜头、光圈和胶卷(存储卡) B.胶卷、镜头和光圈
C.光圈、镜头和胶卷 D.镜头、胶卷和光圈
例2 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看得很清楚,这主要是因为 ( )。 A. 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B. 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 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D. 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例3.右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图中[5 ]角膜就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2)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 8 ]视网膜。成像过程中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是5、4、10(填序号)。
(3)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 中的瞳孔变大了。
(4)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
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4]的特点是晶状体曲度增大。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成像就有可能如右图所示,这种情况下要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就需选A(填字母)种透镜加以纠正。
例4 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 ) 。
A.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B.声波→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大脑→听小骨
C.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D.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例5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以下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 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
C.大脑、脑干、小脑 D.脑干、小脑、大脑
例6 某人因车祸造成脊髓在胸部处折断,出现小便失禁现象,这是由于( )。
A.泌尿系统受到严重损伤 B.脊髓排尿中枢被破坏
C.脊髓排尿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被破坏 D.脊髓中联系大脑的传导束被破坏
例7 下列各种反应中,与其他反应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兽的育儿袋内 D.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例8 请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教室玩耍,小刚的手不小心被钉子扎了一下,立即缩回。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
(1)手指被扎后立即缩回是_简单_反射,其反射的途径是_1→2→3→4→5,
说明脊髓具有_反射_功能。然后产生了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__传导_功能。感觉到疼痛的部位是7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1→
2→3→6→7。
(2)学生听到老师来马上安静,这属于 复杂反射,神经中枢位于7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例9 一只小狗出现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等症状,其原因是 ( )。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甲状腺激素缺乏 D.生长激素缺乏
10.某人正在看书,远处有人叫他,他戴上眼镜看清此人面孔,请问这个人戴的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太阳镜
11.膝跳反射的扣击部位是( )。A.膝盖 B.膝盖下面的韧带 C.大腿肌肉 D.小腿肌肉
12.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强光照射,瞳孔缩小
B.手触针尖,立即缩回 C.触摸含羞草,其叶子闭合 D.尝到美味,会分泌唾液
13.经过一定的训练,外国人也能学会使用筷子,主要因为他们哪项结构的功能得到了提高,使手的动作协调、准确?( ) A. 大脑 B. 脑干 C. 小脑 D. 脊髓
14.下列现象中属于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的是( )。A. 幼儿见穿白衣的护士就哭
B. 狗见主人则摇尾跟随 C. 突然的声响引起人的寻视 D. 司机见红灯就停车
15. 小兵感冒了,咽部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却引起了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通过( )侵染到中耳。 A.外耳道 B.咽鼓管 C.喉 D.耳廓
16.如果当一个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用针刺其大腿,该伤者可能会( )。
A.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B.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 D.不产生缩腿反射,也不感到疼痛
17.人体的各种感觉形成的部位是( )。
A.皮肤的感受器 B.脊髓 C.受刺激的部位 D.大脑皮层
18.舞蹈《千手观音》是21位聋哑演员,由位于舞台四角的4位手语老师指挥。
(1)手语老师的手势,通过演员们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2)演员们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
(3)演员们听不到声音,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4)她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说明她们在心理上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
19.下图是人缩手反射的过程:
⑴感知高温物体的部位是[A]感受器;⑵获得的信息由[B ]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的 [C]神经中枢;⑶信息处理后的人,指令由[D]传出神经传递到[E]效应器,做出反应,手便缩回。⑷消防队员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也会托住遇到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此时是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这说明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它能控制脊髓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20.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为此,你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正确做法是 ( )。A.严禁采伐森林 B.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C.提倡林区狩猎 D.清除枯枝落叶
21.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生物大量死亡,进而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生物死亡会使(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大气中臭氧增加C.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D.两极冰川融化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鱼在水中生活,有两个重要特点:靠鳍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用鳃呼吸。鱼游泳时,靠胸鳍、腹鳍和背鳍保持平衡;靠尾鳍产生前进动力和保持前进方向。鱼鳃特点:鳃丝多而且细,且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2、环节动物的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水蛭、沙蚕。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兔的体毛有保温作用。兔用肺呼吸,心脏结构与人一样,分成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两条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兔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哺乳类和鸟类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
4、兔的牙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草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哺乳动物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5、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外形上:①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②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正羽,适于扇动空气。(2)适于减轻体重的结构:①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大多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② 鸟的直肠很短,粪便不能贮存,及时排出,减轻体重;③口内无齿,减轻体重。(3)与产生能量和利用能量有关的结构:①食量大,消化吸收能力强,获取的有机物多;②有独特的气囊,贮存空气,使肺交换的气体多,获取的氧气多;③心跳快,运输有机物和氧的能力强;④胸骨发达,上面附着的胸肌发达,收缩有力。
6、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都是节肢动物,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而且分布十分广泛。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能爬行或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7、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才能成为成体,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8、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运动系统。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靠关节来连接,关节有关节囊、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组成,关节头和关节窝上还有关节软骨。关节软骨能减少摩擦、增加灵活性,关节囊使骨牢固。
9、骨骼肌是由肌腹和肌腱组成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骨骼肌群之间的协调配合。
10、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蜘蛛结网,小鸟喂鱼等。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等。
11、蚂蚁、蜜蜂、狒狒等具有典型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12、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3、生物反应器:应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动物的遗传基因,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仿生:雷达与蝙蝠、抗负荷宇航服与长颈鹿、萤火虫与冷光、
薄壳建筑与龟背、人脑与智能机器人。
1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因此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食品容易变质(细菌)、衣物容易长毛(真菌)。食品放入冰箱内保鲜,因为低温不适于细菌生长和繁殖;衣物晾晒不易长毛,是因为紫外线能杀菌,干燥不适于霉菌生长繁殖。
15、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在环境不适宜的时候,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
16、真菌大多为多细胞,如蘑菇和霉菌,也有单细胞种类,如酵母菌。真菌的细胞结构如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真正的细胞核。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因为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真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在霉菌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绿色或黑色的孢子。蘑菇菌褶内也生有孢子,飘散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发育。
17、细菌和真菌的作用:①促进物质循环:把落叶、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成为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如地衣(真菌与藻类共生体)、大豆的根瘤菌(能够固氮)。
18、发酵食品的制作: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乳酸细菌含有的酶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并产生二氧化碳。馒头或面包发大和松软,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乳酸菌能使牛奶变成酸奶,使蔬菜变成有酸味的泡菜。泡菜坛用水封口,是制造_无氧_环境,利于菌的无氧发酵。
19、食品保存的关键——防腐: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它们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变味。防腐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如巴氏消毒法杀菌;脱水法、腌制法减少水分;冷藏法、冷冻法降低温度;真空包装法隔绝空气,都是杀死或抑制菌的生长繁殖。
20、有些真菌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称为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科学家用转基因技术,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
21、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的甲烷可以用于照明、取暖或发电,而废水也得到了净化。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气条件下,将这些物质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动物分类除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生物分类的单位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每个种里,只有一个生物物种。
3、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细菌真菌界等。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无种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动物根据有没有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4、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基本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有效的措施。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动物就地保护。以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6、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的原因:破坏森林栖息地、偷猎、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7、藻类植物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一般有茎和叶,但无导管和叶脉,根为假根,因此植株矮小。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侵入,通常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适于潮湿环境,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因为其根、茎、叶中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八年级下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无性生殖的应用: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植物的生殖
第一章摘要:
生殖:有性生殖
发育 家蚕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蝗虫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昆虫的生殖
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水中完成
青蛙的发育: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鸟的生殖和发育
鸟卵的结构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发育为不变态发育。
1.下列植物的繁育方法,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用水稻种子进行繁殖
B.用月季花的枝条进行繁殖 C.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 D.用秋海棠的叶进行繁殖
2.下列属于营养繁殖方式的是 ( ) D.埋下小麦种子后,种子发芽
A.播撒玉米种子种地 B.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 C.用土豆芽发育成新植株
3.一株桃树上能结出“水蜜桃”、“毛桃”、“油桃”等不同品种的桃,采用的繁殖方式应为( )A.扦插 B.种子繁殖 C.嫁接 D.组织培养
4.植物园引进了一种稀有花卉,技术人员想在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组织培养
5.无性生殖原理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这是因为无性生殖能( )
A.使后代具备两个亲本的遗传性 B.明显增加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
C.使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D.保持亲本的性状
6.蚕茧代表家蚕的( ) A.卵期 B.幼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7.在蝗虫的一生中,不经过下列哪一个阶段?( )A.卵B.若虫 C.蛹 D.成虫
8.“金蝉脱壳”的本义是指昆虫( ) D.蜕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
A.产卵繁殖后代 B.卵孵化成幼虫 C.蛹羽化成成虫
9.春末夏初,青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鸣叫的意义是( )
A.雄蛙呼唤雌蛙前来交配,交成体内受精 B.雌蛙呼唤雄蛙前来交配,交成体内受精
C.雄蛙呼唤雌蛙前来抱对,促进排卵排精 D.雌蛙呼唤雄蛙前来抱对,促进排卵排精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青蛙的发育与昆虫的发育都经历了变态发育
B青蛙变态发育经历了蝌蚪时期 C蝌蚪用鳃呼吸,尾游泳 D青蛙用鳃呼吸,四肢游泳
①
②
③
④
⑤
11.下图是鸟卵的结构图,填写图中有关结构名称和功能:
①是_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②是_卵黄,内贮存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③是_气室,内贮存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氧。
将鸡蛋放于温水中时,可见有许多气泡从鸡蛋里冒出。
④是_卵白,除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供给胚胎发育
所需的水分和养料。
⑤雌鸟或人工孵化箱提供给受精的鸟卵继续发育的条件是( )
A.空气 B.营养物质 C.湿度 D.温度
性状: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相对性状
基因控制性状: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证明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二章摘要: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经生殖细胞向子代传递: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单条存在,基因也是单个存在。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⑴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⑵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⑶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
受D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禁止近亲结婚:近亲之间携带同种隐性遗传病基因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因此其后代隐性遗传病基因纯合的机会大,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
常染色体:22对
性染色体:1对
男性:XY
女性:XX
男性能形成X精子和Y精子,且数量相等
女性只能形成带X性染色体的卵子
卵子与X精子受精生女孩,与Y精子受精生男孩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人的性别遗传
生物的变异
结合机会均等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基因组成改变引起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选择繁育、杂交、太空辐射、化学物质诱变等
1.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适应性
2.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C.一对基因中,可能都是隐性的 D.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3.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D.棉花的绒长和绒短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4.玉米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20条,10对,它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
A.20条,不成对 B.20条,10对C.10条,不成对D.10条,5对
5.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那只公羊和母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Rr、Rr B.RR、RR C.RR、rr D.Rr、RR
6.表现出相同性状的基因组合是( ) A.Cc和CC B.CC和cc C.Cc和DD D.Cc和cc
7.下列细胞中,不存在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的是( )
A.神经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卵细胞 D.心肌细胞
8.对人来说,子代的性别主要决定于亲代的( )
A.卵细胞 B.精子 C.性激素 D.促性腺激素
9.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比例大致是1:1,关键的原因是( )
A.精子与两种类型的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B.男女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都是一对
C.两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D.男女的生殖细胞数相等
10.下列现象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 ) D.玉米粒的黄色和白色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家兔的白毛和黑毛 C.常晒太阳,皮肤变黑
11.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这说明( ) D.遗传对基因表达起作用
A.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 B.显性基因被除去 C.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12.纯种高碗豆和矮豌豆杂交后获得的种子,长成的植株都是高的,这是因为杂交后代( )
A.只有显性基因D B.只有隐性基因d C.隐性基因d消失了
D.在显性基因D存在的情况下,隐性基因d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出来
13.某同学的父母有耳垂,而他本人无耳垂。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 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有耳垂为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无耳垂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⑵ 若用B、b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则该同学的基因组成为bb,他父亲的基因组成为Bb,他母亲的基因组成为Bb 。
⑶ 该同学控制耳垂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亲代
生殖细胞
子代
⑷ 如果该同学有亲兄弟姐妹,则他们控制耳垂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Bb、bb 。
遗传图解: 父 Bb(有耳垂) × Bb(有耳垂) 母
↓ ↓
精子 B b B b 卵细胞
BB Bb Bb bb
(有耳垂)(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凯凯)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的历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起源于原始海洋
第三章摘要
生物的进化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掉的过程。
生物进化的原因
1.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的实验证实了( ) D.有机物可以演变为原始生命
A.生物是进化的 B.无机物可以生成有机物 C.简单的有机物可以生成复杂的有机物
2.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3.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 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
4.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 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5.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
A.青霉素的质量下降 B.细菌对青霉素的选择的结果
C.细菌中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在 D.青霉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6.分析长颈鹿进化示意图回答:⑴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差异。
⑵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⑶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
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7.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原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8.动物进化的历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传染病和免疫摘要
传染病
病因: 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抵抗抗原侵入,防止疾病产生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第一道
第三道
第二道
免疫
人体三道防线
_非特异性_性免疫
_特异性_免疫
组成:_皮肤_和粘膜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组成:免疫器官和_免疫_细胞
功能:产生_抗体__,消灭病原体(抗原)
免疫的功能
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1.将下列①至⑧项的内容,用代号填写在下表中的有关项目内。
①隔离传染病患者②易感者不接触传染源
③加强体育锻炼 ④给病人打针吃药
⑤接种疫苗 ⑥消毒病人用过的器具房间
⑦及时处理患病的动物⑧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A、控制传染源
①④⑦
B、切断传播途径
⑥⑧
C、保护易感人群
②③⑤⑧
2.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不会再患麻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一次天花的人不会再患第二次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3.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4.在医学上,器官移植困难是因为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那么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 病原体 B受损伤的组织 C抗原 D抗体
5.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
分组
第一次处理
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无病症
乙组绵羊
不注射任何病菌
无病症
注射活性病菌
有病症
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1)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第一次注射使绵羊体内产生了抗体,具有免疫性。
这种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甲组。
(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例行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6.某人被毒蛇咬伤后,在医院进行抢救,医生为他注射一种解毒生物试剂,全力挽救他的生命。这种生物制剂最可能是( )A抗毒血清 B麻醉剂 C毒蛇的血液 D低浓度的蛇毒素
7. SARS病毒在生物学生属于病原体。将非典病人与非典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向群众宣传预防非典的知识,动员群众喝中药预防,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用已康复病人的血清治疗非典病人,是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