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2.0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6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学生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学生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 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 ‎ ‎12.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4分)‎ ‎13.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 (节选自《啸亭杂录》)‎ ‎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 (1)少时家贫 少: (2)无不立对 对: ‎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译文: ‎ ‎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 ‎ ‎ ‎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 (冯梦龙《智囊·知微》)‎ ‎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分)‎ 译文: ‎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分)‎ 译文: ‎ ‎19.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 答: ‎ ‎ ‎ ‎ ‎ ‎ ‎ ‎(四)阅读《陶渊明:四海和丘山》,完成9 -17题。(39分)‎ 陶渊明:四海与丘山 ‎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作过太守。后家道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描述外祖父:“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山”的志趣。‎ ‎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再返田园。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平叛。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冒险到到建康,担任刘裕参军。他写诗明志:“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 义熙元年秋,他任彭泽县令,《晋书·陶潜传>记载:‎ ‎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贵避抱赢疾。复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日:“聊欲弦歌①,以为三径②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日:“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责,不私事上官。郡遗骨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 宋文帝元嘉元年,他已贫病交加,但对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粱肉,他挥而去之。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遗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答:“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 虽然生活清贫,但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他在《与子俨等疏》中描写自己的情趣:“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遏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种快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他的笔下,田园生活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读<山海经)》(其一):‎ ‎ ‎ ‎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颅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因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好一个“不乐复何如”!陶渊明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有这种热爱自然、怡然自得的精神品格,他能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晋书‘陶潜传》记载:‎ ‎ 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蛄,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_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问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到了隋唐,陶渊明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北宋年间,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欧阳修盛赞:“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评价“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③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 ‎ (摘编自《陶渊明诗文》及有关资料,标题为编者所加)‎ ‎ 【注释】①弦歌:出任邑(县)令。②三径:常指归隐后的住所。③癯:瘦。‎ ‎ 【读·通文字】‎ ‎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分) ‎ ‎ (1)妻子固请种粳( ) (2)索简贵( )‎ ‎ (3)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 (5)或置宿而招之( ) (6)造饮辄尽( )‎ ‎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3分)‎ ‎ A.吏白应束带见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 B.亦不详其姓字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C.乃赋《归去来兮辞》 屠乃奔倚其下(《狼》)‎ D.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ll.为文中画横线处断句。(用“/”断三处)(3分)‎ ‎ 州 召 主 簿 不 就 躬 耕 自 资 遂 抱 赢 疾。‎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3分)‎ ‎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 ‎ 译文: ‎ ‎【参考】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③起用;④出现,产生;⑤建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析文章】‎ ‎1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评论陶渊明的?简要归纳,填入下面方框内。(4分)‎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14.文中有三处提到陶渊明的“志”:“猛志逸四海”,“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结合全文,简要写出陶渊明“志”的具体内涵。(4分)‎ ‎ ‎ ‎【读·品文学】‎ ‎15.《读(山海经)》(其一)如何体现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这一点?请结合这首诗的词句加以品析。(4分)‎ ‎ ‎ ‎ ‎ ‎16.文章在介绍陶渊明时,为什么要多次引用史料?请简要分析。(4分)‎ ‎ ‎ ‎ ‎ ‎【读·悟文化】‎ ‎17.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自然平和”。陶渊明是“儒”?是“道”?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8分)‎ ‎ 【儒家情怀】“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是:……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一梁衡 ‎ 【道家风骨】“(陶)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 ‎———鲁迅 ‎ ‎ ‎ ‎ ‎(五)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4分)‎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灌水之阳 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译文: ‎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遂 负 土 累 石 塞 其 隘 为 愚 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答: ‎ ‎ ‎ ‎ ‎ ‎(六)与王介甫①第一书(15分)‎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及舟船侍从以西( )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 ) (4)余俟到京作书去(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译文: ‎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 答: ‎ ‎ ‎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分)‎ 答: ‎ ‎ ‎ ‎ ‎ ‎(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 ‎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太 祖 即 罢 之 后 聘 修 史 书 书 成 而 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或劝之仕(    ) ②既归(    )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 ④鲜习兵(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译文: ‎ ‎17.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2分)‎ A.于 B.以 C.而 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答: ‎ ‎ ‎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 ‎ ‎ ‎(八)阅读下面一则文言,回答问题 13分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 ) (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译文: ‎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译文: ‎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答: ‎ ‎ ‎ ‎ ‎ ‎(九) 纪鸮①鸣 ‎【唐】林简言 ‎(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鴞,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鴞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2分)‎ 莫 不 凛 然 惧 悚 以 为 鬼 物 之 在 槐 也 不 日 而 至 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4分)‎ ‎ ‎ ‎17.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2分)‎ 篇目 ‎①‎ 说理 ‎《伤仲永》‎ 神童才华泯灭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纪鸮鸣》‎ 槐树被毁 ‎②‎ ‎ ‎ ‎① ② ‎ ‎(十)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8-13题。(19分)‎ ‎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仿佛若有光 ( ) (2)悉如外人 ( )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4)自恨不如远甚也( ) ‎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译文: ‎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译文: ‎ ‎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答: ‎ ‎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子犹①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 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②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③爨④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③舂(chōnɡ):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④爨(cuàn):生火做饭。‎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 会:适逢 ‎ ‎ B.众皆怪之 怪:觉得……奇怪 ‎ C.皆匿笑强进 匿:偷偷地 ‎ D.乃裂去薄饼缘 缘:边缘 ‎ ‎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 C.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 ‎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隆中对》)‎ ‎10.下列句子中,与“罴为设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观潮》)‎ ‎ B.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 ‎ D.舜发于畎亩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 B.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 ‎ C.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 D.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3分)‎ 译文: ‎ ‎(2)尔之择选,当是未饥!(1分)‎ 译文: ‎ ‎【2016·山东省菏泽卷】‎ ‎【2016·山东省淄博卷】‎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屠暴(残忍)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 B.将军身被(通“披”,穿着)坚执锐 (司马迁《陈涉世家》)‎ ‎ C.尝贻(赠)余核舟一 (魏学洢《核舟记》)‎ ‎ D.非澹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暴:突然。B.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A。【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 ①苏秦刺股 ( )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燧动而焰发 有地臆然而高 ‎ D.博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译文: ‎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4分)‎ 答: ‎ ‎【分析】译文: 唐太宗曾对中书令岑文本说:“人虽然秉有一定的天性,但必须博学才能有所成就。就好比蜃的本性含有水,要见到月光才能吐水;木的本性含有火,但要燧石敲打才能发火。人的本性含有灵气,可是要通过学习,才能美好完善。所以历史上有苏秦刺股读书,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的美谈。不勤奋于道艺,功名是不会树立的”。岑文本回答说:“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礼记》说:“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所以古人以勤于学习为美德”。‎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股:大腿;②句意为: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知道:懂得道理。(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前后句:虽:虽然;B.前句:以:来.后句:以:认为,以为;C.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修饰;D.前句:为:成为.后句:为:给,替。故选:A。(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本性;“情”,情趣;“饬”,整理.句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答案:(1)①股:大腿;②知道:懂得道理。(2)A.(3)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4)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点评】文言实词“名”的用法:①名字,名称。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左忠毅公逸事》);②命名。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③名义。二贵酋名曰馆伴(《<指南录>后序》);④名声,名望。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⑤著名的,闻名。故虽有名马(《马说》);⑥说明,说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二)(8分)‎ ‎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蒲松龄《狼》‎ ‎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 ——苏轼《黠鼠赋》‎ ‎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 ‎ ‎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译文: ‎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 ‎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 ‎10. 答案:①像狗一样②咬洞③被④在 评分:每小题0. 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 答案: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 答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13. 答案: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赵惠王①谓公孙龙曰:“寡人事②偃③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④入秦,而王缟素布总⑤;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⑥而求敬,阿党⑦不公而求令,烦号⑧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 ‎【注】①赵惠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②事:致力。③偃:停止、消除。④蔺、离石:地名,赵国土地。⑤布总:用麻布束发。⑥慢易:傲慢无礼。⑦阿党:结党营私。⑧号:号令,法令。‎ ‎9.下列各选项,与“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归而形诸梦 ‎1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兵不可偃乎 兵革非不坚利也 B.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齐亡地而王加膳 河曲智叟亡以应 D.虽黄帝犹若困 虽不能察,必以情 ‎11.翻译句子。‎ 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 译文: ‎ ‎12.用自己的话说说“偃兵不成”的原因。‎ 答: ‎ ‎(―)文言文阅读(10分)‎ ‎9. A (3 分)‎ ‎10. D(3 分)‎ U.消除战争(的想法),是兼爱天下人的思想。(2分)‎ ‎12.没有真正做到兼爱天下。(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 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4.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3分)‎ ‎(1)喻其为 盗之言 喻: ‎ ‎(2)遂逾垣凿室 逾: ‎ ‎(3)以生吾禾,殖吾稼 殖: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 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 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孟子·公输》)‎ D. 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2分)‎ 译文: ‎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3分)‎ 译文: ‎ ‎17. 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2分)‎ 答: ‎ ‎(二)(12分)14.(1)喻:明白。(2)逾:越过。(3)殖:种植。(3分,每题1分)15.D(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A.代词,“他的”/副词,表疑问。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分)16.(1)(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2分,“及”“亡”各1分)(2)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3分,“若”“获罪”、倒装句式各1分)17.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1分)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1分)‎ ‎【附文言文翻译】‎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务遍及州闾。”向氏非常高兴。他听明白了国氏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先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向氏说了他的情况。国氏说:“唉!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我地上获取飞禽走兽,水里获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获取的。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务,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你盗窃这些东西(它们)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 向氏非常迷惑,认为国氏又在欺骗他,就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请教。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 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 政绩优异,远近称之。‎ ‎ 【注】①牸牛:母牛。②庵:小草屋。‎ ‎(选自《旧唐书》,有改动)‎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 (2)具言所以( )‎ ‎ (3)妻家不知其故( ) (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 )‎ ‎2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 ‎ 译文: ‎ ‎(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 ‎ 译文: ‎ ‎(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 译文: ‎ ‎28.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4分)‎ 答: ‎ 七、(14分)‎ ‎24.答案】(1)到;到……去(2)详细(3)原因,缘故(4)全,都 【评分】每词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5. 【答案】(1)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2)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3)我们这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6. 【答案】(1)用计帮元武县百姓讨回牛。(2)智捉盜葱者。(3)武阳境内,路不拾遗。【评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三条得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 怀念他。‎ 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給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张允济评判,张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 那人泪流不止,详细地讲了出了事情的始末。张九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那人,用衣服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到他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住了盗牛贼,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妻子良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又担心受连累,就指着那头强占来的母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 e”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他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 张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小萆房在那里看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允济。他便把葱地十里之 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一个个到跟前来检验查问,果然找到了盗葱的人。‎ 曾有个夜里赶路的行人,把衣衫掉到了路上,走了十几里才发觉。有人对他说:“我们武阳县境内,路不拾遗,只要能返回去取,东西一定在。”正如人所说,果然找到了衣衫。‎ 他的政绩尤其卓著,远近的人都称赞张允济。‎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 ①既而辽以问羽( )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 ‎ ‎18.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C.百里溪举于市 D.帝感其诚 ‎19.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答: ‎ ‎16. 答案示例:①不久 ②正 共2分17. 答案示例: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共2分18. 答案:B 共2分19. 答案示例: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其忠; 不念荣华,不背旧主,白马解围,知恩图报,见其义;力斩颜良,探囊取物,刮骨疗毒,言笑自若,知其勇。 共3分 ‎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 ‎ ‎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不能名其一处也。( )(3)无不毕肖(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A.①不能指其一端 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 B.①凡有名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 C.①往往留像于馆 ②求石兽于水这。(河中石兽)‎ ‎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3分)‎ ‎ 译文: ‎ ‎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2分)‎ ‎ 译文: ‎ ‎ 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2分)‎ ‎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 1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 ‎ ‎11.⑴夹杂⑵说出⑶相像(相似)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2.D(A项中“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B项中“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C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D项中“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13.⑴(客人们)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⑵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4.C(A、D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项是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项只是客观叙述。)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5.【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观巴黎油画记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 ‎(二)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8-13题。(14分)‎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8.【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 , 。”(1分)‎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没 B.为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 C.竟杀蛟而出 杀之而复上船 D.舟中之人皆得活 乡人皆好之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 ‎(3)还反涉江,至于中流( )‎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译文: ‎ ‎(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 ‎12.【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2分)‎ 答: ‎ ‎13.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2分)‎ 答: ‎ ‎(二)(14 分)8. 朝闻道 夕死可矣。(1分)9. C (2 分)10. (1)希望。 (2)时光流失,光阴虚度。(3)同“返”,回,归。(3分。每小题1分)11. (1)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2)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共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即可)12. (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费而 出、为民除害的勇气。(2分。意思对即可)13. 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译文: ‎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译文: ‎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 答: ‎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3.【答案】B4.【答案】(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5.【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 -25题。(12分)‎ ‎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 (纪昀《阋微草堂笔记》)‎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 ①湮于沙上( ) ②不亦颠乎( )‎ ‎ ③虽危症亦立愈( ) ④终不反顾( )‎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B.转赠以金 扶苏以数谏故 ‎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归途于窝集遇三盗 ‎ D.以箧负归 负势竞上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 (l)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译文: ‎ ‎(2)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译文: ‎ ‎25.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 【甲】文的启示:____‎ ‎ 【乙】文的启示:____‎ ‎22. (1)埋没 (2)通“癫” 疯狂 (3)即使 (4)回头看(共 4 分,每空 1 分) ‎ ‎23. C(2 分) ‎ ‎24. (1)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2 分,意近即可) ‎ ‎(2)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 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 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 (2 分,意近即可) ‎ ‎25. 【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1 分,意近即可) ‎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 (1 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我十一二岁时,听从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 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 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 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 然后,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 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 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 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 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 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 他急忙拜谢。 忽然,一个强盗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 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 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 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 完成25-26 题。( 6 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 每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 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食不给,粥而读。既仕, 每慷慨论天下事, 奋不顾身。乃至谗受贬, 由参知政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 食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 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5.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译文: ‎ ‎26.(1)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有什么依据? 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 3 分)‎ 答: ‎ ‎25. ( 3 分) 遭受( 受到) 谗言诽谤( 1 分) 而被( 皇帝) 贬官, ( 1 分) 由参知政事降职( 远调) 作邓州太守。( 1 分)‎ ‎26. ( 3 分) ( 1) 胸有大志, 或关心( 热爱) 国家( 1 分)( 2) ①年轻时,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每以天下为己任) ( 1 分)②做官后, 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 不顾自身利益。( 1 分)③常自我鼓励, 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以此话鼓励自己) ( 1 分) ( 以上3 点, 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 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 有时晚上困了, 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 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 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 ‎ 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 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 吃饭只有一样肉食, 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 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养生 ‎[宋] 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安分以养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 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 ▲ ‎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 ▲ ‎ ‎9.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 ▲ ‎ ‎(一)(10分)7.(3分)C8.(4分)示例:(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2)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每小题2分)9.(3分)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译文参考】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顿)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家里)有尊贵的客人,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请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劝止(他)。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 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这个药方只有四味: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作美味。已经饿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过珍馐,吃饱之后,即使再美味的肉食摆满眼前,也希望早一点撤去。像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处置贫困了,但对于养生之道就不仅如此了。缓步徐行让自己安逸舒服,推迟用餐享受饭菜的美味,难道还要(把安步与晚食)当作车马和美味吗?车马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看法。‎ 归氏二贤传 归有光 ‎ 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 孝子钺,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与弟纹、纬友爱无间。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 ‎【注释】①摈(bì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 7. 下列句中的“以”与“亦贩盐以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不以物喜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策之不以其道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 ‎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 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 ‎ 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 ①又复杖之 杖: ▲ ②弟寻死 寻: ▲ ‎ ‎ ③与弟纹、纬友爱无间 间: ▲ ④纬以事坐系 坐: ▲ ‎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 (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 译文: ▲ ‎ ‎ (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 译文: ▲ ‎ ‎【2016·江苏省苏州卷】‎ 阅读《晏子使楚》中的一段文字,完成8-9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皆以美于徐公 B.水土异也 渔人甚异之 C.橘生淮南则为橘 君将哀而生之乎 D.齐人固善盗乎 固以怪之矣 ‎9.选文划线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4分)‎ 答: ‎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0-11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注】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职名。‎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译文: ‎ ‎②凝之悉散之亲属。‎ 译文: ‎ ‎1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答: ‎ ‎8. D(2 分)9. 德:维护(捍卫)国家尊严。才:他反驳时“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4分)10.①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2分》②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属。(2分)11. 重其德行。(1分)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拜释之为廷尉 ( ) (2)使骑捕之,属廷尉 ‎(3)此人亲惊吾马( ) (4)民安所厝其手足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译文: ‎ ‎(2)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译文: ‎ ‎12.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 ‎ ‎(二)(16分)9.(4分)拜:任命,授给官职;属:同“瞩”,委托、交付;惊:使……‎ 受惊,惊吓;厝:放,放置。(每个1分)10.(2分)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每处1分)11.(6分)(1)(3分)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得分点:“以为”“既出”“走”,句子通顺,意思正确)(2)(3分)如今有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得分点:“是”“更”“信”,句子通顺,意思正确)12.(4分)(4分)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2分)。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1分);秉公执法(依法办事)(1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相与步于中庭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轼诣武卫营 ▲ (4)卒全其城 ▲ ‎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 ‎ ‎(3)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译文: ‎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9.答:⑴散步,漫步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10.答: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⑴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⑵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12.答: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参考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 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选择题每题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10.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 ‎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异断斯织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D;10.B;11.A12.⑴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⑵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 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 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易物:改 变祭品。 ④繄(yì):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 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 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其乡人曰 其: ②惟德是依 惟: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遂袭虞,灭之 D. 可以一战 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 ”可知(用原文作答)。(2 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 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 分)‎ 答: ‎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12. ①他的。②只。(各1分,共2分) 13.D (2分)‎ ‎14.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 “察” “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16. “徳”(或:“明徳”“仁德” “重德” “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一、纵情诗酒真名士,安贫乐道醒世人。(18分)‎ 陶潜之略传 ‎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 尝( ) 愠( ) 辍( ) 但( )‎ ‎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译文: ‎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2分)‎ 答: ‎ ‎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2分)‎ 答: ‎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2分)‎ 答: ‎ 一、纵情诗酒真名士,安贫乐道醒世人(18分)6.(4分)尝:曾经 愠:生气,发怒 辍:停止 但:只,只要(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7.(2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8.(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9.(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译句顺畅得1分。重点关注“萧然”“穿结”“箪”“宴如”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情况。)10.(2分)“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前后联系,上下融会的理解能力。)11.(2分)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答对一句得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人物性格,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12.(2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0.C )‎ ‎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1.B )‎ ‎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 ‎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2.C )‎ ‎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答案】10.C11.B12.C【解祈】10.试题分祈: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塔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 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舍义。另外,还要注意词 语的特殊闲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闲等,尽m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此题 闲反排除法,A.叩:敲打磕;3.且:将近况且;C.之:代词;D.许:赞成,赞同,同意左右。 故选:C。【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B.始: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C中甲文段没有运用对比。‎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译文: ‎ ‎【答案】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尽力气向老人打去。‎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 (《出师表》节选) ‎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先帝称之曰能 吾能用之 ‎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下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译文: ‎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译文: ‎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1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答: ‎ ‎10.( 1)(2 分)解析:A顶中前一个“能”是“能干”之意。后一个“能”是“能够”之意。B项 中前一个“为”是“披”之意。后一个 “为”是“替、给”之意。 C项中前一个 “所以”是“……的原因”。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D项“下”都是 “攻下”之意。11.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共2分。得分点:简拔. 选拔;遣,絡予)②(他们 ‎ )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共2 分得分点:而.却;予,給)12. C(3分)解析:“要求”与“义正辞严”不合文意。13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共2分,只谈•“重视人才”或“知人善任”得1分)‎ 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1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15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23.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略无阙处( ) (2)属引凄异( )‎ ‎(3)二人对酌( ) (4)越钱塘,绝长江( )‎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 ‎27.(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 、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分)‎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1分)‎ ‎23.(1)通“缺”,中断 (2)延长 (3)饮酒 (4)横渡24. C25.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6.(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27.(1)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译文】‎ ‎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题。(10分)‎ ‎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 (1)善鸣,求市未能得( ) (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 ‎ (3)当举群相送耳( ) (4)使人耽之若是( )‎ ‎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译文: ‎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译文: ‎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10分)14. (2分)(1)善:擅长(善于)(2)就:前往(去,接近,靠近)(3)举:全(全部)(4)使:假使(假如,如果)(每小题0.5分)15. (2 分)C ‎16. (4分)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2分)‎ ‎(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年看重,都是这类情况。(2分〉“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 17. (2 分)B ‎【附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 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 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 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 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 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車情 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给人写信说:“东汉张芝临池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四)四知(10分)‎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闻其贤而辟之( ) ②当之郡( )‎ ‎③何谓无知( ) ④故旧长者(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译文: ‎ ‎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 ‎21.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2分)‎ 答: ‎ ‎(四)四知(10分)‎ ‎19.(4分)①听到②到;去③说④老朋友 ‎20.(4分①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给分点:“故人”“知”,反问句式)②(我要)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铪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给分点:“以”“遗”“厚”,省略句式)‎ ‎21. (2分)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1分),表现出杨震淸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1分)‎ ‎(五)杂诗(4分)‎ ‎22. (2分)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3. (2分)“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现臆侧,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瞋( ) (2)数( ) (3)阙( ) ‎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 译文: ‎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 译文: ‎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 答: ‎ ‎(二)8.【答案】A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 (3)阙(缺少)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 ‎【参考译文】 ‎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15分)‎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诀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 ‎ (2)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 ‎ ‎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_ _______‎ ‎ (4)竟不索其直 竟:_ 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 译文: ‎ ‎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 译文: ‎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 ‎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答: ‎ 二、(15分)7.(4 分〉(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8.(2分)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9. (4 分)(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忍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0.(3分)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答出“东坡还宅”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1.(2分)示例一: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意思对即可)‎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答案】A【解析】在“盍各言尔志”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答案】B【解析】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 ‎【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马说》)‎ ‎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 (节选自《汉书》)‎ ‎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 ‎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17.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 ‎【古文阅读】‎ ‎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n):丰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 (1)时时而间进____ (2)故夙夜孜孜____‎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 译文: ‎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 译文: ‎ ‎1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 ‎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11. (1〉间进:供然进谏.(2)夙夜:早瞍,这里是从早到晚的意思。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12. (1)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人。(2)帝王能做到淸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评分标准:(4分)毎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13. 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评分标准:(2分)毎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 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 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 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心好之( )(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译文: ‎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 答: ‎ ‎9.宋或北宋 范仲淹10. (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2)完全(3)迫近(4)日光1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14. (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必有过人之节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夫见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C.而其志甚远也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D.而轻用其锋       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卒然临之而不惊 ‎                       ‎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                       ‎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能 忍 之 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 ‎10.【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4分)‎ ‎(二)7.D 8.(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2)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9.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0.【甲】逆境(磨难、困境亦可)【乙】忍耐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0-22题。(共10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逸)‎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精骑集》序(节选)‎ 秦观 ‎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善:认为……是对的。⑧勒:编辑。‎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 (1)走送之 ( ) (2)援疑质理( )‎ ‎ (3)然负此自放( ) (4)故虽有勤苦之劳( )‎ ‎21.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 译文: ‎ ‎(2)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译文: ‎ ‎2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 (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 答: ‎ ‎ (2)【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答: ‎ ‎(―)文言文(共10分)20. (1)跑。 (2)询问。⑶但是,可是。 ⑷劳累。(每词1分,共4分)21. ⑴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2分〉⑵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2分)22.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每问1分,共2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 ( ) (2)余服官二十年 (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 (4)腰白玉之环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余为少慰 余不愿为大官 B.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戴朱缨宝饰之帽 C. 可以处乐 以衾拥覆 D. 太丰则吾不敢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译文: ‎ ‎20.【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 。(2分)‎ ‎(三)【参考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都说你举止大方.我心里略感安慰。普通人大多希望子孙们能当大官,但我不愿(自己的子孙)当大官,只求能成为读书而明白事理的君子。勤俭自持,习惯劳苦,可以享受安乐。这就是君子。我为官二十年,从类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气,饮食起居,还遵循简朴的家风,特别简朴也可以,稍微丰盛也可以,太过丰盛我就不敢了。凡是官宦人家,又简朴到奢侈容易,有奢侈到简朴难。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你读书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曾祖就传下来的家风。17.(1)希望,盼望(2)做,当 (3)同“肢”,四肢 (4)腰间佩带18.B 19.你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华,不可以习惯懒惰。20.勤奋,自持,能吃苦(或刻苦)‎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 ‎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 ‎ ‎1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6分)‎ ‎ 12.B【解析】A. 松弛/放下;B. 有的人;C. 佩服/动词,穿戴;D. 根本/本来。13.B【解析】A. 代词:指“这种景况”;B. 助词:的;C. 宾语前置的标志;D. 音节助词,不译。14.(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15.(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 忠于职守 敢于进谏 刚正不阿(2)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3)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l1分)‎ ‎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选自《东轩笔录》)‎ ‎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bì):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 (1)所恶有甚于死者(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 (3)会术者病笃( ) (4)今汝成立(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译文: ‎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 ‎ 译文: ‎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3分)‎ 答: ‎ ‎9. (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 ‎ ‎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分〉‎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2分)‎ ‎11. 【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 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