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1-05-10 发布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卷I(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佝偻(gōu) 脊梁(jí) 倔强(jué) 叱咤风云(zhà) B.押解(jiě) 撺掇(cuān) 亢奋(kàng ) 舐犊情深(shì) C.恸哭(tóng) 憔悴(qiáo) 肖像(xiào) 纵横捭阖(bǎi) D.刹那(chà) 缜密(zhěn) 殷红(yīn) 怏怏不乐(yàng)‎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音辨识能力。这类题目多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辨识。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意字、易错字的读音、字形。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A项,脊梁(jí)是易错字字音,应读“jǐ ”B项,押解(jiě)中“解”是多音字,根据语境,此处应读“jiè”C项,恸哭(tóng)应为“tòng”,此为难读易错字,所以A、B、C项错误。D项正确。‎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荟萃 抉择 锋芒必露 急流勇退 B.羁绊 祷告 铤而走险 语无伦次 C.谒见 沉湎 坚如磐石 再接再励 D.伶仃 痊愈 自怨自艾 留连忘返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字形的辨识能力。这类题目多考查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识。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字形。解答此题适合采用排除法做题。A项,“锋芒必露”,“必”“毕”两字同音,但意思不同,“必”必须的意思;“毕”是全、都的意思,这里就是全部、都的意思,正确为“锋芒毕露”B项,正确。C项,“再接再励”中“励”“厉”既同音,也形似,但意义不同,“再接再厉”是“再次交锋前磨一磨嘴以利再战”,因此后来就用“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奋斗不懈。而“励”,是鼓励、勉励的意思。相差甚远。D项,“流连忘返”和“留恋忘返”的区别是:词义相同,但应该用“流连忘返”。“流连”和“留连”本来是一组异形词,词义相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废除“留连”,保留“流连”。所以,只能用“流连忘返”,而不能再用“留连忘返”。所以选B 12‎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进行分类辅导,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B.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种题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另外,还要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等。本题,A项,“处心积虑”的意思是“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用在这里形容老师的精心辅导,明显意义、色彩都错误。C项,“事倍功半”的意思是“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明显与句意不符。D项中“无动于衷”的意思是“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来形容学习态度,不恰当。所以选B。‎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铜仁市交通的曰益发达,铜仁人民的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了。‎ B.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C.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潮水般熙来攘往的人群,无不标志着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D.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脑损伤的患者表现出特殊才能,可能缘于大脑某些区域的活动减弱和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能力。常考的病句形式主要有搭配不当,前后矛盾,否定多余,缺少成分,句式杂糅,表意不明、语义重复等情况。B项,句意表述指向不明。后半句“我们”,结合全句而言,指代不明,从照应全句角度考虑,我们可以指中美又方,但句意想要表述的是“我们中国”。所以B句错误。‎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B.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曰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C.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D.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 ‎【答案】C 12‎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解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要熟记于胸,如引号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省略号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列举的省略;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③重复的词句的省略;④表示思维的跳跃性;⑤表示语意未尽(话没有说完)等。顿号使用时为了强调、突出,即使可用顿号,也应改用逗号,(通过延长停顿来突出强调),如C项中消融了、归化了就是这样,中间应该用逗号。‎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 项是( )‎ ‎ 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 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 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 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 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③②⑥⑤ C.④①③②⑧⑤ D.④③②①⑥⑤‎ ‎【答案】D ‎【解析】句子衔接、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这就好比给梁山好汉排座次,需要较强的技巧性。也就是说,只要同学们能掌握一定的实战技法,作答此类试题也并不是很难。先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描写的是父亲早起踏黄泥的情景,再结合答案特点,能确定④为首句。①③句比较,①句中“父亲浮在雾里”,说明我已经起来,这是自己眼前之景。而③句才交待自己起床,显然应该在①句前面。这样基本确定应该选择D项。‎ ‎ 7.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 B.《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被统治者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 C.《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暴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 D.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1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B项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所以错误。‎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节选文字,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于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享,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我师焉  焉: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 B.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语和脸色 C.三十而立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D.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必有我师焉”中“ 焉”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焉作为指示代词时,常常指代某一范围或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解释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於三人之中”,焉指代“三人”范围。‎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此之谓乎 B.不逾矩  老翁逾墙走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卒获有所闻 D.可以为师矣  俯身倾耳以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比较辨析。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A项,“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是指示代词,他。“其此之谓乎”其是大概,表示推测。B项“逾”是“ ‎ 12‎ 越过、超过”的意思。C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卒获有所闻”有是表所属。D项,“可以为师矣”以是凭借的意思,“俯身倾耳以请”以意思是用来,表目的。‎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何的。   C.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 A项中《学记》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卷II (共120分)‎ 一、(24分)‎ ‎11.把卷1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3分)‎ ‎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分)‎ ‎【答案】‎ ‎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具体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⑵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句子整体句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原文的整体意思,并对重点实词、虚词有准确的把握。翻译时,这些重点词义必须体现准确,整体句意可以意译。‎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 ⑴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 ⑵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2‎ ‎(4)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5)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教颐《爱莲说》‎ ‎【答案】‎ ‎(1)不畏浮云遮望眼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断肠人在天涯 (4)在水一方 (5)忽如一夜春风来 (6)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平时要注意准确地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此题全为为记忆型默写,题目难度不大。‎ ‎13.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6分)‎ ‎ 江城子·密州出错 ‎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上阙一个“ ”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委和如虹的气势。(2分)‎ ‎ (2)请对下阙中“特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 ⑴卷 ‎(2)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下阕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13.‎ ‎14. 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6分)‎ ‎ 铜仁市某中学某班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材料。‎ 12‎ 材料一:动漫《那年那免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择,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凭借弹蓽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 表达正能量。‎ ‎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材料三: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效忠宣誓”,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镇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国、在演奏国歌或面对国旗时,他们会做出用右手按心口的“效忠宣誓”的标准姿势。近50万辆校车上播放最多的歌曲是《上帝保佑美国》《美丽的美利坚》。对于成年人,多数节庆活动都在强化爱国主又教育,10个联邦法定假日中8个与此相关;各种盛大集会,体育賽事等开场前必唱美国国歌;好莱坞出品了大量的“主旋律”电影……‎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一条你的探究结果。(2分)‎ ‎ (2)在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材料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一条。(2分)‎ ‎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请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具体表达出来。(2分)‎ ‎【答案】‎ ‎(1)示例一: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文精神 示例二:网络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空间正在得到关注和加强;‎ 示例三:可根据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规律和心理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示例四: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爱国,成为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 ‎ ⑵示例一:应让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 ‎ 示例二:在生活中时时感受“沉浸式”教育,从而形成对国家的强然自豪感;‎ 示例三:要让保护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成为人们的自觉力量。‎ ‎(3)(答家不来统一,言之成理即可,有情别字,语鶓助情扣分。‎ ‎ 示例:一立下志向,为祖国认真努力学习。示例二:看见国家,立正敬礼,‎ ‎ 示例三:唱国歌时,态度端正用心,充满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解答此题必须认真阅读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解答。题目给了三则材料,要要统读中归纳出其中的共同主题或者说主要意思。第一题,写探究结果,实际上就是就是从不同角度写你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要注意答出能体现材料主要意图的观点,正能量的,有独特视角的。第二题,有一定的拓展,既要结合实际,又要切题,不能是空话、套话。第三题,结合自身就要注意,答你所想,说你想说,能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更好。‎ 12‎ ‎ 二、(36分)‎ ‎ (一)阅读《云南的歌会》节选,完成15- 18题(18分)‎ ‎ ①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关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聶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 ②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丰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作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5.用简洁的语言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每空不超过6个字) (4分)‎ ‎ 昆明乡下能听到美妙歌声一进城路上_______ ______→戴胜鸟反复鸣叫一→云雀 ___一→环境造就女孩歌声本色美。‎ 12‎ ‎【答案】欣赏报春花 听各种鸟叫 飞行表演 ‎ ‎【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叙述)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要善于抓住文段叙述的线索,顺着这根线逐一梳理文段中叙述的节点,就能准确的概括出文段叙述了哪些事件,然后按题目要求的字数精炼概括即可。‎ ‎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答案】划线句子,运用拟人、比喻修辞,表现了报春花的生动可爱和醉人的色彩。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画面感很强。‎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析能力。 解答时首先梳理赏析加点词语或句子的角度(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句式等)。其次细读词语进行辨析。本题主要是从句子修辞的角度考查,拟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和表达作用,只要结合本文内容稍作变化回答即可。‎ ‎17.云南的歌会与歌星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自己的特色。请认真阅读选文第②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金满斗会”的特点。(6分)‎ ‎【答案】金满斗会是以传歌为目的,具有参与人数多,唱的时间长,、参与面广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解答时首先要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文段主要内容,一般从重要词句入手,或者找到各层段的中心句,理出文段的主要内容有几点,然后在依次细读各个小中心点,从中提取最准确的信息。‎ ‎18.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我们铜仁有哪些民俗呢?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所知道的一种民俗。(不少于30字) (4分)‎ ‎【答案】示例:六月六 铜仁侗族过“尝新节”,这一天,将新米、瓜菜和鱼肉等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共餐。有的地方,这一天不论富户或一般人家,都曝晒衣服被褥,俗称“晒龙袍”。族长翻晒谱牒,以防霉烂、虫蛆。‎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能力和生活实际的关注理解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自己民族,自己地区各种习俗、风尚的关注和了解。然后是语言组织和表述能力。这一题只要交待清楚符合题目要求的铜仁当地的民俗就行。范围很广。选择自己最清楚、最熟悉的情况写。‎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8分)‎ ‎ 塑料袋真的应该抵制吗 ‎ ①2008年的一纸“限塑令”施行至今已有十年,其间围绕塑科袋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由于不可降解,塑料袋早已成为多数环保主义者的眼中钉肉中刺,海龟和海鸟误食塑料袋后死亡的图片更激起人们对塑科袋的痛恨。‎ 12‎ ‎ ②但其实,人们对塑料袋的认识,大多是错误的。‎ ‎ ③伤害海洋动物的是所有垃圾,而不仅仅是塑料袋。事实上,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2008 年,北京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仅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在上海,这个数字是7%。‎ ‎ ④流行于环保主义者中间的一种说法是,塑料袋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0万只海洋哺乳动物和100万只海鸟的死亡。‎ ‎⑤不过这些健康风险并不会发生在所有的海鸟身上,它对于那些通过反刍喂养幼鸟的物种影响比较显著。而且,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塑科袋与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死亡率有相关关系,来自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专家的研究表明,塑料袋对于海洋哺乳动物的伤害远没有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严重,‎ ‎ ⑥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确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塑料袋定是杀死海洋动物的凶手。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对2010年4月死于美国西稚图海滩的灰鲸进行解制之后发现,在鲸鱼的胃中存在塑料袋、小毛巾、手套。鞋子和其他垃圾,同时这只灰鲸头部还有一个明显的由螺旋浆造成的伤口。‎ ‎ ⑦海洋哺乳类动物误吞塑料袋的比例并不比误食其它垃圾高,靠限制塑料袋保护海洋动物并不比限制鞋子、手套更有效,‎ ‎ ⑧环保组织常用吞下了塑科袋的海龟照片来证明海龟是白色污染的受害者。不可否认,这种情况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图片的超强冲击力也不能直接证明塑料袋对海龟的影响。‎ ‎ ⑨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在200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塑料袋极少是海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要减少对海龟的伤害,禁止钓鱼比限制使用塑料袋更有用。根据美国海洋渔业局的统计,造成海龟非正常死亡最多的人类活动是渔业而非塑料袋制品污染。‎ ‎ ⑩因此,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 ‎ ⑾除了伤害海洋动物之外,塑料袋对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和对石油的消耗也一直为人诟病。然而真相出乎人们意料。‎ ‎ ⑿2005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了全面评估塑料袋和纸袋对环境影响的报告,结果认为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纸袋和布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环保,生产时,纸袋要比塑料袋多消耗10%的能量,耗水量更是塑科袋的四倍,生产纸袋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塑科袋的3.3倍。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 ⒀同时,塑料袋使用的便捷已经让许多家庭主动对塑料袋进行“绿色处理”。他们会把超市和菜市场的塑料袋拿回家储存,在套垃圾桶和装东西时拿出来二次甚至多次使用。‎ 12‎ ‎ ⒁ 不可降解性被认为是塑料袋的原罪,然而它的破坏力往往与低回收利用率绑定在一起,“不可降解”四个字听起来十分骇人,但事实上,除了塑料制品外,金属制品和玻璃制品也不可降解,玻璃制品自然腐烂需要1000年左右,是塑料制品的5倍。‎ ‎⒂人不可能把这些材料的使用都一并禁止,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可降解的材料能否被妥善地处理。塑料袋处理的尴尬在于焚烧会污染大气,填埋又污染土地,回收利用就成为它最好的去处。‎ ‎ ⒃国原本塑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成为制塑的原料,发热发电的材料,从此变废为宝,改过自新,然而低回收率却阻碍了这一切。欧洲国家塑料的回收率在45%以上,德国和日本的回收率都在60%以上,可中国的回收率却仅有25%,‎ ‎ ⒄限制塑科袋对环保的作用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大,只要回收利用得当,塑料袋也并非罪大恶极。 一-摘自《青年文摘》2018 年第9期(有删改)‎ ‎19.为什么说“对海洋动物而言,塑料袋并不是环保主义者口中的‘冷血杀手”?请结合选文说明理由。(4分)‎ ‎【答案】①塑料袋在垃圾整体当中所占比例很低,②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对海洋动物伤害更大,③海洋动物误食其他垃圾更多,④人类渔业活动是最大的杀手。‎ ‎【解析】本题考查整合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有效提取信息,然后准确表达。 阅读第①——⑩段,可以提取到该问题的有效信息:①塑料袋在垃圾整体中所占比例很低,②被遗弃的渔网、渔具,缆绳等对海洋动物伤害更大,③海洋动物误食其他垃圾更多,④人类渔业活动是最大的杀手。‎ ‎20.文段⑧中加点的“也许确实”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不矛盾。因为,“也许”是表推测,因为作者觉得没有确凿可信的证据证明这是事实,但也知道海龟吞食的垃圾中确有塑料袋,海龟的死塑料袋脱不了干系。所以两词连用表示这样一种事实,就更准确。‎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语言特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有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二者的说明都遵循准确、科学的前提,只不过后者比前者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本文属于平凉说明。平实的语言中同样包含着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科学,这里“也许”和“确实”看似矛盾,实则是有机的统一,符合实情,科学准确。‎ ‎21.选文第⑥段和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任意两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6分)‎ ‎【答案】第⑥段主要用了举例子,第①段主要用了打比方。‎ 1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掌握说明文所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准确辨析每种说明方法的不同特点和它相应的作用。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本题第⑥段拿一个名叫卡斯卡迪亚的专业动物尸检组织2010年4月一次解剖的事实来说明本段的中心——海洋生物的死塑料袋作用很小。第①段用“眼中钉肉中刺”来比喻环保人士对塑料的恨。‎ ‎22.结合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塑料袋是否可用,为什么? (4 分)‎ ‎【答案】我认为可用。塑料袋方便、便宜,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我认为的可用,也应该加以宣传和引导,一是尽量少用,不用或重复利用;二是做好垃圾分类,让塑料能二次三次,甚至循环利用,三是开发可快速降解的塑料袋。这样,就能化解矛盾,既保护环境,也有利人类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结合文章,结合实际,写出自己有建设性的看法。避免空话、熟话、套话。‎ 三、写作(60分)‎ ‎23.如果你用眼睛认真观察,如果你用心灵细心感悟,你会发现,许多你曾认定的事实其实 ‎ 只是表象:吃喝玩乐不是友情,好斗耍狠不是勇敢,一掷千金不是豪气,一走了之不是洒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才是真正的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是真正的勇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才是真正的豪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是真正的洒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真正的胸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才是真正的奉献:“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才是真正的大……‎ ‎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这才是真正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 (1)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 (2)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 字数不少于600字。(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6)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 ‎ 题目:这才是真正的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