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50 KB
  • 2021-05-10 发布

新海实验中学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海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 ‎ 历 史 试 题 政史100分钟 历史分值60分 ‎ 一、单项选择题 (1—10题每题1分,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鲁、宋、卫、郑、许、曹七国国君在葵丘结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这说明 ( )‎ A.齐国积极发动兼并战争 B.周王室力量大大衰微 ‎ C.齐采取了连横外交政策 D.周王室支持诸侯争霸 ‎2.“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古代我国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一现象出现在 ( ) ‎ A.魏晋时期 B.隋唐 C.宋代 D.明代 ‎ ‎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 )‎ A.办事非常认真仔细 B.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4.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它是界碑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 ‎ A.革命任务变化 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社会矛盾变化 D.思想变化 ‎5.“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 ‎‘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是 ( )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洋务运动 ‎6.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 ) ‎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 D.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7.“……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 )‎ ‎ 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9.法国《人权宣言》被誉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是因为它 ( ) ‎ ‎ A.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 B.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理论依据 ‎ C.宣告了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D.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10.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事件能体现这句话中政治意义的是 ( )‎ ‎ ①英国签订《英法协约》 ②英国签订《英俄协约》‎ ‎③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④英国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 )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12.《汉书》中记载江南地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宋书》则记载江南地区“一岁或稔,(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覆衣天下: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 )‎ ‎①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②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③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④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 ‎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军机处的设立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D.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14.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 ‎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15.某同学为某期黑板报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16.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17.“今天是星期天,清晨起来,我一边听着老式的①留声机,一边用②洗衣机洗着衣服,天气很热,③电风扇带来的习习凉风,使我清凉了不少,④远处火车的轰鸣声偶尔响过,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在某学生写的这篇日记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 (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36分)‎ ‎18.香港《文汇报》‎2011年3月4日刊出社论说,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民生问题是今后五年经济发展压倒性的问题。中央将民生问题提升为重大政治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贞观政要》‎ 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孙中山《建国纲领》‎ 材料三: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 材料四:大型纪录片《百年中国》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 时间 历史片段 ‎1953年 这年9月,农民诗人王老九第一次坐上火车来到北京,参加中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回乡后他更忙碌了,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他自己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 各地普遍实行了全民供给制,吃饭不要钱的梦想变为现实,托儿所、公共食堂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人们看来,这就是共产主义生活的雏形。徐水当地的农民说:“除了一双筷子、一只碗是自己的,其他都归公了。”‎ ‎1978年 这年夏秋之交,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土地龟裂,此时越来越多的安徽农民知道了“万里”这个名字。“要吃米,找万里” 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句话。11月,他主持召开省委工作会议,会议通过被简称为《安徽六条》的文件,规定实行定任务、定产量、定工分的生产责任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1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为什么不能实现?(2分)‎ ‎(3)材料三所述内容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罗斯福为解决民生问题还采取什么措施?(2分)‎ ‎(4)材料四中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怎样的变革?选择一次变革进行评价。(4分)‎ ‎(5)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民生问题,我国建立了哪些社会保障制度?(2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何认识?(1分)‎ ‎19.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 一一高中人教版《 20 世纪战争与和平》‎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在瑞典、波兰、英国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大国崛起》解说词 ‎ 材料三:“法德代表的是新欧洲, 因为从1870年到1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 而法德轴心共同推动的欧洲整合, 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 ‎ —2003 年约瑟夫·奈《欧洲的力量太强大不能忽略之》‎ 材料四: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人教版九年级下 ‎ 近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目前正以每年2500万人口的速度递增。在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人处于赤贫状态。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目前的政策,世界贫困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20亿。‎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用意何在?(3分)‎ ‎(2)材料二“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是什么?列举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少两例)(3分)‎ ‎(3)材料三中“法德轴心共同推动的欧洲整合”指的是什么?试指出其进步意义。(2分)‎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列举20世纪末典型事例加以说明。材料四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4分)‎ ‎20.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纵观历史,城市的发展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材料一: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社会风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即宣布 “断发脱刀”。1883年在东京银座大街建成英式建筑“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用于招待西人和本国达官贵人,举办的所有社交活动均按西方仪式。……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福泽谕吉描绘当时的情景,称欧美文明“如火燎原,旧文明一扫殆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右图是19世纪末美国纽约百老汇大街的繁荣景象,从图上可以见到拉得横七竖八的电线和熙熙攘攘的行人及马车。‎ 材料四: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政治经济因素。(2分)‎ ‎(2)结合材料二中日本东京所发生的变化,指出日本“新政府”推行哪些政策?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3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纽约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深圳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4分)‎ ‎(5)上述城市发生重大变化的共同因素及对我们今天城市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 新海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模拟测试历史答题卡 考 生 条 形 码 粘 贴 区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指定位置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号。无误后粘贴在条形码框内,粘贴要牢固。‎ ‎2.客观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在各题目的对应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注 意 事 项 一、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用2B铅笔填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以下试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36分)‎ ‎18.(1)(1分) ‎ ‎(2)(2分)‎ ‎(3)(2分)‎ ‎ ‎ ‎(4)(4分)‎ ‎(5)(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 ‎(1)(3分)‎ ‎(2)(3分)‎ ‎ ‎ ‎(3)(2分)‎ ‎(4)(4分)‎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 ‎(1)(2分)‎ ‎(2)(3分)‎ ‎(3)(1分)‎ ‎(4)(4分)‎ ‎(5)(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新海实验中学2011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试 题 ‎1——17 BCDBB DCDAA BADDB BD ‎18.‎ ‎(1)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 ‎(2)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决定的,民生主义不符合国情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举办大量的公共工程 ‎(4)农村生产合作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 ‎ 人民公社,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 ‎(5)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要重视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1)暂时维持了战后欧洲秩序的和平稳定,但也埋藏了可怕的矛盾,战争一触即发。‎ 警醒后人勿忘历史,警惕法西斯主义复活。‎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攻克柏林 ‎(3)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或欧共体),加强了欧洲国家的合作,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 ‎(4)经济多极化。 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 和平谈判,避免战争。‎ ‎20、(1)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废除封建特权身份,实现平等;生活习惯西方化。推动日本社会的文明开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原因: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设者的热情。 起到了窗口和示范的作用。带动了沿海经济的发展。 (5)发展科技,重视教育,采取开放的政策,调动市民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