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学案(明清)
考纲要求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妥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知道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
知识清单
一、八股取士:“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目的: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3、形式:八股
4、后果: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二、明朝郑和下西洋:“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2、时间:1405-1433年 共 7次
3、经过: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三、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被称为“民族英雄”。
四、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政治上设三司六部,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文化上“八股取士
五、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
1、政治上,设立军机处(雍正)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文化上,制造“文字狱”
六、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七、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驻藏大臣的设置“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八、伊犁将军的设置: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说明新疆等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九、土尔扈特部回归:
1、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2、时间:1771年(乾隆帝) 3、首领:渥巴锡
4、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十、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出现时间: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型表现:“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4、影响: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十一、清“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1)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2、主要表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来@&源#:~
4、启示: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5、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
夏~商一西周~东周(春秋、战国)一秦一西汉一东汉 三国(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清顺治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 )
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
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D.多伦会盟
2.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外国侵略者有( )
①荷兰 ②沙俄 ③日本 ④英国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3.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①丝绸之路 ②遣唐使 ③郑和下西洋 ④册封“班禅”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4.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
5.下列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搭配正确的是( )
A.顺治帝——大小和卓叛乱
B.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雍正帝——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D.乾隆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6.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沦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下列史实中哪些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7.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他们收集的历史资料中不恰当的是( )
A.靖难之役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8.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是:
A.设立军机处 B.创设八旗制度
C.在中央设内阁 D.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9.清朝前期在和西方的交往中采取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政策 B.开放政策
C.开明政策 D.宽大政策
10.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钱币,下列钱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开元通宝 ②刀币 ③金“正隆元宝” ④乾隆通宝
A.②①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11.清朝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采取的是( )
A.开放政策 B.闭关政策 C.积极通商 D.消极通商
12.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3.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朝设置管理机构为( )
A.北庭都护府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府 D.伊犁将军
14.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一项与其他三项的性质明显不同,请把这一项选出来
A.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
C.康熙帝派清军大败沙俄侵略军 D.清朝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15.在探讨“明清时期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时,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A.近代化的因素萌芽 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推行闭关政策 D.大力推行文字狱
二、非选择题
16.史学界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要原因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郑成功是因为感到在大陆抗清无望,遂渡海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作为继续抗清的基地。另一种观点认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史荷兰殖民者于中国人民的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还有一种观点是认为,郑成功属于海上商人集团,深切感受到荷兰殖民者侵略之害,而他当时在大陆的抗清斗争又遭受挫折,自然而然就把斗争矛头转向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以建立新的抗清基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
七、综合题(题型注释)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二: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8.“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清政府奉行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19.材料一:唐朝的开明是唐朝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材料二: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三: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阅读后请回答:
(1)唐、明、清分别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
(2)不同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子目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中的内容:“清朝,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可知,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属于清顺治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故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选项都属于康熙皇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
2.【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克萨反击战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第三子雅克萨反击战中的内容:“16世纪后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沙俄军队乘清军入关时大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富饶的台湾岛。”可知,16~17世纪入侵中国的外国侵略者有荷兰、沙俄和日本,故选①②③,故选A。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外友好交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①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外的友好往来,②遣唐使亚洲国家排除的遣唐使,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④册封“班禅”是清朝对西藏地方势力的册封,所以①②③正确,本题选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项表述错误,题目中规定,允许广州一口通商贸易,B项,明清时期,中国遭受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为了自保,清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严禁对外贸易,关闭国门,不允许和外国人交往,C项是文化方面的措施,D是经济方面,本身也叙述错误,不符合当时情况,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顺治帝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A、C、D项均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文成公主入吐蕃是在唐朝,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不属于清朝了,排除①④,答案选A。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是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为清初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靖难之役是指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故选A。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军机处的设立。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选A。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在和西方的交往中采取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钱币。正确的先后顺序是:战国时期的刀币、唐朝的开元通宝、金“正隆元宝”、清朝的乾隆通宝,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清朝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采取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根据所学可知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皇帝是康熙皇帝,故选B。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对新疆的管辖。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朝设置管理机构为伊犁将军,故选D。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清朝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属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政权的史实,A、B、C项均为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故选D。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近代化的因素萌芽”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现象,不是明清时期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B、C、D均为原因,故选A。
16.【答案】提示:学生可以据史回答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论从史出,史出结论。做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史实证明自己的观点。论点一的观点是了解郑成功背景,郑成功,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南明皇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永历帝封延平王。出生于平户。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其父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论点二要讲述明末的历史背景,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荷兰人在亚洲的胃口很大,巴达维亚公司成立后,通过非法贸易、强卖强买、抢劫掠夺、武装侵略等手段,明抢暗夺,东方国家和人民的无数财富成了他们的战利品。到1615年间,巴达维亚公司先后抢夺各国商船540艘,拥有800艘武装商船,已经成为进行非法贸易和武装侵略的大本营,成为荷兰在远东活动的指挥中心和行动基地,攻占中国台澎地区成为它的主要目标。东印度公司一再要远东分公司在中国沿海地区建立贸易地点,贩运中国的生丝和瓷器,以“带来更多的收入和繁荣”。荷兰人在澎湖抢走中国人的600余艘各类渔船,强迫中国人为他们修筑工事、炮台和城寨。在苦役中,有1300名中国人饿死累死,有270多人被掠往爪哇做苦役,从中可以看出新兴殖民者的贪婪、无耻、残忍。以后荷兰利用在澎湖的基地,不断搔扰中国大陆,严重危害东南沿海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17.【答案】(1)炫耀明朝国威。(2)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和平交往等。(3)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识记。第(1)问材料一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向外邦(异国)炫耀国威武力,宣扬明朝(中国)的富强。结合教材“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给当地统治者的友好书信和礼物,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待。”可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炫耀明朝国威。第(2)问从材料一“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材料二“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却从不征服异族……”可见,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有: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和平交往等。第(3)问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中的内容:“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知,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考点:郑和下西洋
18.【答案】(1)闭关锁国。(2)维护清朝统治,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②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4)启示: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二子目“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内容中,有这样一些内容:“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来,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政府深感疑虑,下令只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1)本小题依据教材内容,就不难得出答案。(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封建社会一种政策的制定实施,目的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封建统治。而清朝实施这样一种政策的原因,我们结合教材,从内外两个方面,即可得出具体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②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3)本小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侧重于考查这一政策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分析,不难看出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4)本小题能正确答题的前提是第三小问的正确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造成了中国落伍于世界。从而得出闭关就要落后的启示。考点:“闭关锁国”的政策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以及影响的分析。
19.【答案】(1)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明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往;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唐文化远播于世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文明吸收了发展营养,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明朝的对外交往中,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而清朝的闭关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启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能封闭自守,应该几级的吸收别国的先进的东西,否则就会被淘汰。当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们应当学习一切先进的文明查过发展经济,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
(1)本小题只要认真阅读材料,就可以得出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明朝实行的政策正好居唐朝和清朝政策的中间,即明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往。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这些政策实行的影响。如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唐文化远播于世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文明吸收了发展营养,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明朝的对外交往中,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而清朝的闭关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至于给我们的启示,从唐明清实行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就是闭关只会导致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