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6.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含解析19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 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 10 个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米、花生霉变后洗一洗可以食用 B.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 C.工业炼铁是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D.人体若缺少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因此要尽可能多吃含碘食物 2.小彤同学报名参加了“2013 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活动”中的迷你马拉松项目.该同学锻 练过程中使用的下列物品中不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李宁橡胶底运动鞋 B.纯棉 T 恤 C.塑料水瓶 D.腈纶背包 3.近日,针对国内某知名饮用水品牌深陷“质量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由其引发的 瓶装水标准等问题受到持续关注.饮用水的 pH 在 6.5~8.0 之间,才符合健康标准.若要使 pH 低于 6.5 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加热 B.加入适量纯碱 C.加入适量氯化钡 D.加入适量明矾 4.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 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 390.4),填 补了我国 T 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 390.4g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 48 个原子构成 5.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 前及 t1、t2 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4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 30%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 大于乙 7.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 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 Fe、Cu、Ag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O2 H2O 蒸汽 通过浓 H2SO4 B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 BaCl2 溶液,过滤 C Na2CO3 粉末 NaHCO3 粉末 加热 D KNO3 溶液 Ba(NO3)2 溶液 加入适量的 Na2SO4 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9.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 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10.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 Ba(OH)2 溶液、MgSO4 溶液、Na2CO3 溶液和稀 HCl 中的一种.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 零.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 ) A.Ba(OH)2、MgSO4、Na2CO3、HCl B.Na2CO3、Ba(OH)2、MgSO4、HCl C.HCl、MgSO4、Ba(OH)2、Na2CO3 D.Ba(OH)2、Na2CO3、HCl、MgSO4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 3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3 分) 11.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 养 成 分 表 项目 每 100 克 能量 1966 千焦 蛋白质 7.5 克 脂肪 21.8 克 碳水化合物 60.7 克 钠 2530 毫克 (1)表中“钠”是指______(填序号).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方便面中含的营养素有______种. (3)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填“甲状 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4)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问天然气主要成份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______原理相似.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 6 克.假设小明某天吃了 100 克该方便面, 相当于吃了食盐______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2.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图 1 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 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1)图示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 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_____. (3)白烟成分 NH4Cl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13.如图所示,A、B、C、D、E 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 溶液中的一种,A 是硝酸铜溶液.(“﹣”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回答: ①D 的化学式为______,E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②A 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本题包括 2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1 分) 14.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 ______.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______(填编号).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 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______. 15.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2SO4 加入到盛有 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 Na2SO4 猜想二:有 Na2SO4 和 H2SO4 猜想三:有 Na2SO4、H2SO4 和 NaOH 猜想四:______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理由 是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CuSO4 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 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 pH 试纸、Na2CO3 溶液、BaC12 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 pH 滴加 Na2CO3 溶液 滴加 BaCl2 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 H2SO4 溶液中有 H2SO4 溶液中有 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 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 6 分) 16.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 6.5g~7.3g.某患者每 日分泌盐酸溶质质量为 9.0g,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图所示抑酸剂,发生反应:Mg(OH) 2+2HCl=MgCl2+2H2O.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 量是多少克?理论上能否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写出计算过程, 结果精确到 0.001) 2016 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 10 个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米、花生霉变后洗一洗可以食用 B.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 C.工业炼铁是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D.人体若缺少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因此要尽可能多吃含碘食物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一氧化碳的毒性;铁的冶炼;人体的 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A、霉变大米、花生有毒考虑; B、从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方面考虑; C、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解答; D、根据碘元素对人体的作用解答. 【解答】解:A、大米、花生在霉变的过程中会生成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后也不能食用, 故 A 错误; B、冬天煤炉取暖会产生一氧化碳,关紧门窗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故 B 错误; C、工业炼铁就是利用一氧化碳高温下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故 C 正确; D、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碘过量也会造成中毒,故 D 错误. 故选 C. 2.小彤同学报名参加了“2013 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活动”中的迷你马拉松项目.该同学锻 练过程中使用的下列物品中不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李宁橡胶底运动鞋 B.纯棉 T 恤 C.塑料水瓶 D.腈纶背包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李宁橡胶底运动鞋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故选项错误. B、纯棉 T 恤是用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正确. C、塑料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腈纶背包是用腈纶制成的,腈纶属于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近日,针对国内某知名饮用水品牌深陷“质量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由其引发的 瓶装水标准等问题受到持续关注.饮用水的 pH 在 6.5~8.0 之间,才符合健康标准.若要使 pH 低于 6.5 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加热 B.加入适量纯碱 C.加入适量氯化钡 D.加入适量明矾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的酸碱性和降低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要使 pH 低于 6.5 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就是增大水的 pH, A、加热不能降低水的酸性,错误; B、可以采用加入适量纯碱的方法,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酸性减弱; C、氯化钡是有毒的物质,错误; D、明矾加入水中不能降低水的酸性,错误; 故选 B. 4.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 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 390.4),填 补了我国 T 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 390.4g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 48 个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A、根据西达苯胺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D、根据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西达苯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西达苯胺是由五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是由 22 个碳原子、19 个氢原子、1 个氟原子、4 个氮原子和 2 个氧原 子构成的,则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 48 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 前及 t1、t2 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 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 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 30%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 大于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 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 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 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 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 升温至 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 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 Fe、Cu、Ag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 学性质.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 D、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虑本题,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 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 【解答】解:A、热水的温度是 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 故 A 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 B 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使 U 型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 C 正确; D、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它们排在了铁的后面,但不能排铜和银的 顺序,故 D 错误. 故选 C.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O2 H2O 蒸汽 通过浓 H2SO4 B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 BaCl2 溶液,过滤 C Na2CO3 粉末 NaHCO3 粉末 加热 D KNO3 溶液 Ba(NO3)2 溶液 加入适量的 Na2SO4 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除杂质实际上是除杂质的离子,除去杂质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可以根据物质的性 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蒸气而剩下氧气,故 A 正确, B、硫酸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过滤可以将硫酸钡除去,而剩下盐酸,故 B 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会分解,加热可以将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水 和二氧化碳加热时会逸到空气中,故 C 正确, D、硝酸钡会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除去了硝酸钡,但是又引入了硝酸钠, 硝酸钠对硝酸钾来说也是杂质,故 D 错误, 故选 D. 9.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 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有机 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 可 以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 A 错误; 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故 B 错误; C、向 Ca(OH)2 溶液中加入 CaO,如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大,故 C 错误; D、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D 正确. 故选 D. 10.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 Ba(OH)2 溶液、MgSO4 溶液、Na2CO3 溶液和稀 HCl 中的一种.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 零.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 ) A.Ba(OH)2、MgSO4、Na2CO3、HCl B.Na2CO3、Ba(OH)2、MgSO4、HCl C.HCl、MgSO4、Ba(OH)2、Na2CO3 D.Ba(OH)2、Na2CO3、HCl、MgSO4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 为零,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结合所给的物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钡和硫酸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镁 沉淀和硫酸钠,但是硫酸钠是电解质,可以导电,故 A 错误;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钡和硫酸镁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 沉淀,反应后只剩下水,几乎不导电,故 B 正确; C、盐酸和硫酸镁不会生成沉淀,故 C 错误; D、氢氧化钡和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可以导电,故 D 错误; 故选 B.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 3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3 分) 11.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 养 成 分 表 项目 每 100 克 能量 1966 千焦 蛋白质 7.5 克 脂肪 21.8 克 碳水化合物 60.7 克 钠 2530 毫克 (1)表中“钠”是指 C (填序号).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方便面中含的营养素有 4 种. (3)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甲状腺肿大 (填 “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4)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问天然气主要成份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5)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 过滤 原理相似.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 6 克.假设小明某天吃了 100 克该方便面, 相当于吃了食盐 6.4 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 式、;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分析】(1)钠、钙、钾、磷是指元素; (2)食物的六大营养元素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 (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 方程; (5)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回答; (6)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食品中常以元素的质量来表各元素的含量.故选 C. (2)观察图表可知,方便面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故答案为:4; (3)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故答案为:甲状腺肿大; (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5)用漏勺捞方便面,能将方便面和水分开,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故答案 为:过滤. (6)食盐的成份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9.3%.2530 毫克=2.53 克,2.53 克÷39.3%≈6.4 克,故答案为:6.4 克. 12.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图 1 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 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1)图示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 反应. (2)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 相比,明显的优点是 环保或污染小 . (3)白烟成分 NH4Cl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3 .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 类型的判定. 【分析】(1)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解答; (2)根据氨水和浓盐酸的挥发性以及密封仪器的作用解答; (3)根据化合价规则行解答. 【解答】解:(1)图 2 中一个氨气分子与一个浓盐酸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氯化铵分子,属于化 合反应; (2)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能会发出刺激性气味,污染环境,图 3 是密封装置,可 以减少污染; (3)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x+(+1)×4+(+1)=0,x=﹣3; 故答案为:(1)化合 (2)环保或污染小 (3)﹣3. 13.如图所示,A、B、C、D、E 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 溶液中的一种,A 是硝酸铜溶液.(“﹣”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回答: ①D 的化学式为 NaOH ,E 物质的一种用途: 灭火 . ②A 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NO3)2+Fe=Fe(NO3)2+Cu ,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 A、B、C、D、E 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 溶液中的一种,A 是硝酸铜溶液,硝酸铜会与氢氧化钠、铁反应,铁会与硫酸、硝酸铜反应, 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会与氢氧化钠、铁反应,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铁反应,所 以 E 是二氧化碳,D 是氢氧化钠,B 是铁,C 是硫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①A、B、C、D、E 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 溶液中的一种,A 是硝酸铜溶液,硝酸铜会与氢氧化钠、铁反应,铁会与硫酸、硝酸铜反应, 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会与氢氧化钠、铁反应,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铁反应,所 以 E 是二氧化碳,D 是氢氧化钠,B 是铁,C 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D 是 NaOH, E 是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②A 与 B 的反应是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Cu(NO3)2+Fe=Fe(NO3) 2+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①NaOH,灭火;②Cu(NO3)2+Fe=Fe(NO3)2+Cu,置换反应. 三、实验探究(本题包括 2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1 分) 14.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2)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 A (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 E .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 丙 (填编号).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 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 可能是产物 K2MnO4 受热生成氧 气;取 K2MnO4 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量气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解答; (2)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解答; (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解答; (4)根据可能是产物 K2MnO4 受热生成氧气解答. 【解答】解:(1)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因为氧气 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故选丙; (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可能 是产物 K2MnO4 受热生成氧气;验证方案是:取 K2MnO4 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 成氧气.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2)A;E;(3)丙; (4)可能是产物 K2MnO4 受热生成氧气;取 K2MnO4 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 氧气. 15.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2SO4 加入到盛有 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 Na2SO4 猜想二:有 Na2SO4 和 H2SO4 猜想三:有 Na2SO4、H2SO4 和 NaOH 猜想四: 有 Na2SO4 和 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三 , 理由是 H2SO4 和 NaOH 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CuSO4 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 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 pH 试纸、Na2CO3 溶液、BaC12 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 pH 滴加 Na2CO3 溶液 滴加 BaCl2 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 H2SO4 溶液中有 H2SO4 溶液中有 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 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 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2SO4 与 BaCl2 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 不能证明一定有 H2SO4 存在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 应用. 【分析】【学生板演】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 pH 时,pH 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 ═Na2SO4 +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当氢氧化钠过量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三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酸碱过量,但不 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三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 CuSO4 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 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 pH 时,pH 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 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 pH 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 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有 Na2SO4 和 NaOH;猜想三;H2SO4 和 NaOH 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NaOH; (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①pH 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Na2SO4 与 BaCl2 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 H2SO4 存在.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 6 分) 16.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 6.5g~7.3g.某患者每 日分泌盐酸溶质质量为 9.0g,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图所示抑酸剂,发生反应:Mg(OH) 2+2HCl=MgCl2+2H2O.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 量是多少克?理论上能否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写出计算过程, 结果精确到 0.0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由氢氧化镁的质量求出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 量,再根据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分析判断. 【解答】解:设每天最多可消耗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为 m, Mg(OH)2+2HCl=MgCl2+2H2O 58 2×36.5 0.145×2×3 m 解得:m=1.095g 服药一天后胃液中剩余盐酸溶质质量=9.0g﹣1.095g=7.905g,7.905g>7.3g,不能恢复到正 常范围. 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是 1.095g,理论上不能使该 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