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6.00 KB
  • 2021-05-10 发布

八年级上册中考文言文试题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株洲市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 16 分,其中第 25 小题 4 分,其余每小题 2 分) (一)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 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 (二) 仆幼年曾闻人说一笑话云:昔一人苦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指吕洞宾)。感其至心, 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 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如此,便可授子大道。其人曰: 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仆当时私谓此固戏论耳,若真是吕祖,必当便以指头与之。今此 《西厢记》,便是吕祖指头,得之者处处遍指,皆作黄金。 (选自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金圣叹全集·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年)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念当有以济之 ②必当便以指头与之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 24.上文中的人“心欲汝此指头”,如果我们要批评他,可以说他 ,如果我们要赞扬 他,可以说他 。 2013 年株洲市 三、文言诗文阅读(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一)19.①这 ②大 20.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体)(或使身体劳 累)。 21.参考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 高雅绝俗。(理解“陋室不陋”主旨即可) (二)22.①帮助,救济 ②把,将 23.这个人说:不是这样,我心里想要你的这个手指头罢了。 24.贪婪;(1 分)研究(希望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关键)。(1 分) 郑重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安徽省 [三] (15 分)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则素湍绿潭 素: (4)属引凄异 属 (5)故渔者歌曰 故: 解析:(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5) 故:所以。 1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析:(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17.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 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 分) 解析:“凄”和“哀”。 18.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 分) 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 12-14 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 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 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 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 不属。卧 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通计一舟,为人 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 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词的意思。(2 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2)其两膝相比者 比:   【答案】(1)高高的 (2)靠近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平时应注意积累。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并在专题 讲座的《阅读复习》中略有涉及。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   【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平时应注意积累,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并在专题 讲座的《阅读复习》中略有涉及。   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 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 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 成的船篷、 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④ 。   【答案】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 舱) 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理解了全文的意思,本题较容易答出。   【点评】本题在初三强化提高班专题讲座的《文言文复习》中有相应的讲解,并在专题 讲座的《阅读复习》中略有涉及,在对应的专题测试、综合测试中有所训练。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河南省 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6—19 题。(共 10 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 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 牧竖:牧童。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 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 分) 2013 年河南省 三、古诗文阅读(共 l4 分) 16.C(2 分)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 意,1 分;“无论”译对,1 分。共 2 分) 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2 分) 19.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 乐。 (多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对一处 1 分,共 4 分)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 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来源:Zxxk.Com] 10.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 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 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 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来源:学#科#网]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 易,朴实自然。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 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 分) 2013 年湖北省黄石市 8.C (通“讠志”,做标记) 9.A (A.指示代 词,那 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实义 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 D.前者副词,竟;后者 连词,于是) 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 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 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 0.5 分,共 2 分) 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 每点 0.5 分, 共 2 分)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湖北省襄阳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2—16 题。(10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 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 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 的形与神。(2 分)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 分) 2013 年湖北省襄阳市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沈阳市 (一)阅读选文,完成 9~13 题。(17 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 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 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 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 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 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遂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故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 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 分) 2013 年沈阳市 (一)(17 分) 9.( 1)遂:于是,就  (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 10.B 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 (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13.①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 方山子:隐居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重庆市 A 卷 二、古诗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15 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斯是陋室 ( ) (2)可以调素琴(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 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 分) 12.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4 分) 2013 年重庆市 A 卷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重庆市(B 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15 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而不妖(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 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2.《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 分) 2013 年重庆市(B 卷) (二)(15 分) 9.(4 分)(1)沾染(污秽) (2)美丽而不端庄 (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 亦可) (4)认为(每小题 1 分) 10.(4 分)(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是茎)内空外 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每小题 2 分) 11.(3 分)示例: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 12.(4 分)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 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2 分)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湖北省襄阳市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2—16 题。(10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 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 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 的形与神。(2 分)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 分) 2013 年湖北省襄阳市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宁波市 (三)(8 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所恶有甚于死者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17.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 分)[来源:Zxxk.Com] (四)(8 分)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 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 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 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 日丽, 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 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 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8.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 分)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来源:学科网] 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殊无意味(很,非常) B.或议就近觅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 D.各已陶然(熏陶) 20.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2 分) 2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 分) 2013 年宁波市 (三)(8 分)14.(1)以……为亲(赡养) (2)憎恶(2 分,每小题 1 分)15.B(2 分) 16.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 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 分,“行”与“修”各 0.5 分) 17.要点: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 分, 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四)(8 分) 18.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2 分,对三处 2 分,两处 1 分,一处 不得分) 19.D(2 分) 20.【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 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2 分,表达流畅, 意思符合即可) 21.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2 分,答出两点即可)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柳州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其从父兄①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②,乃弃业 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当速 反葱肆⑤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 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选自《梁书.吕僧珍传》) 注释 ①从父兄:堂兄。②既止:回故乡做官 。③常分:固定的职业。④叨越:非分占有。⑤肆: 店铺。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 1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 (斯:这) B 可以调素琴(调:调整) C 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对……偏心)D 但当速反葱肆耳(反:通“返”,返回)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 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D.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14.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高 雅来衬托陋室不陋。 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僧珍 清正廉洁的品质。 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 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漏。 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中是 难能可贵的。 15、把“文言文阅读”文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每小题 3 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① 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 2013 年柳州市 12.B、13.D、14.C、15.(1)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2)我享 受国家厚重的恩惠,没有什么来报效朝廷。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 11-14 题。(共 10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 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 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 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 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解】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横山、 庐山。③:遮盖,这里指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 分) (1)疾: (2)谒: 12.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然十一二峰者不可悉见。 13.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所抒发的共同的思想感情。(2 分) 2013 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2013 年盐城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0~13 照。(15 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 10.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13.填空和简答。(5 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 T 一幅画,请 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 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 分) 2013 年盐城市 (二)(15 分)10.(4 分)(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 每空 1 分。 11.(2 分)A 12.(4 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 分,每小句 1 分)(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 分)“焉”1 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 语义连贯 1 分。 13.(5 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 分)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示例:湖山夜雪(1 分) 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 算对。 (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 分)每点 l 分。甲 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荆门市 三、(每题 3 分,共 9 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 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 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 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13.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 分) 。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 分) ? 2013 年荆门市 10D 11C 12D 13.(1)(2 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态度走近去抚摸。 (2)(2 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八年级上册 2013 年眉山市 A 卷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盖(盖子)竹柏影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 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 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10.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乃入见。问:“何以战?” B 卷(共 20 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 分)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 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 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 分)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24.请你用所学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选文中和尚的骗术。(2 分) 2013 年眉山市 A 卷 7. B (A 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 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 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8.A(A 的两个“可”都是“大约”之意;B 的“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C 的“以”分 别是“用”和“因为”;D 的“而”分别表示顺接和转折。) 9.D(D 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10.(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重点词语为: 斗、蛇、明灭)(2)(曹刿)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问:“凭什么作战?”(重点句式:宾语 前置,重点词语:乃、见、以)(每句 2 分,根据重点词语和句式考虑评分) B 卷 一、(6 分)23.(1)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 铜佛。(2 分。重点词语为:者、于佛祷、而、近)(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 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2 分。重点词语为:之、信然、其、乃)。(共 4 分) 24.示例:磁石即物理学中的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屑一类物质,因此,有铁屑 的药丸就能跃入佛手,无铁屑的药丸就不能跃入佛手。(2 分。符合题意和物理学原理即 可。) (附 译文: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他)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 然后在旁边的盘子里放着药丸,那尊铜佛做出伸手要取东西的样子。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 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跳到佛 手里;如果病难以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来,有人在那 个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时 候混有铁屑,有时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了一层金。人们 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