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 M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 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集答案
六、三角形
1.(北京)在△ABC 中,BA=BC,∠BAC=α,M 是 AC 的中点,P 是线段 BM 上的动点,将线段 PA 绕点
P 顺时针旋转 2α得到线段 PQ.
(1)若α=60°且点 P 与点 M 重合(如图 1),线段 CQ 的延长线交射线 BM 于点 D,请补全图形,并写出
∠CDB 的度数;
(2)在图 2 中,点 P 不与点 B,M 重合,线段 CQ 的延长线与射线 BM 交于点 D,猜想∠CDB 的大小(用
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
(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 P 在线段 BM 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 B,M 重合)时,能使得线段 CQ
的延长线与射线 BM 交于点 D,且 PQ=QD,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
解:(1)补全图形,见图 1;∠CDB=30°
(2)猜想:∠CDB=90°-α
证明:如图 2 ,连结 AD,PC
∵BA=BC,M 是 AC 的中点,∴BM⊥AC
∵点 D,P 在直线 BM 上,∴PA=PC,DA=DC
又∵DP 为公共边,∴△ADP≌△CDP
∴∠DAP=∠DCP,∠ADP=∠CDP
又∵PA=PQ,∴PQ=PC
∴∠DCP=∠PQC,∠DAP=∠PQC
∵∠PQC+∠DQP=180°,∴∠DAP+∠DQP=180°
∴在四边形 APQD 中,∠ADQ+∠APQ=180°
∴∠APQ=2α,∴∠ADQ=180°-2α
∴∠CDB= 1
2
∠ADQ=90°-α
(3)45°<α<60°
提示:由(2)知∠CDB=90°-α,且 PQ=QD
∴∠PAD=∠PCQ=∠PQC=2∠CDB=180°-2α
∵点 P 不与点 B,M 重合,∴∠MAD<∠PAD<∠BAD
∴α<180°-2α<2α,∴45°<α<60°
2.(北京模拟)已知,点 P 是∠MON 的平分线 OT 上的一动点,射线 PA 交直线 OM 于点 A,将射线 PA
绕点 P 逆时针旋转交射线 ON 于点 B,且使∠APB+∠MON=180°.
(1)求证:PA=PB;
(2)若点 C 是直线 AB 与直线 OP 的交点,当 S△POB =3S△PCB 时,求 PB
PC
的值;
(3)若∠MON=60°,OB=2,直线 PA 交射线 ON 于点 D,且满足∠PBD=∠ABO,求 OP 的长.
图 1
A
B
C
Q
M(P)
图 2
A
B
C
Q
P
M
图 1
A
B
C
Q
M(P) D
图 2
A
B
C
Q
P
M D
(1)证明:①当点 A 在射线 OM 上时,如图 1
作 PE⊥OM 于 E,作 PF⊥ON 于 F
则∠EPF+∠MON=180°
∵∠APB+∠MON=180°,∴∠EPF=∠APB
∵∠EPA=∠EPF-∠APF,∠FPB=∠APB-∠APF
∴∠EPA=∠FPB
∵OP 平分∠MON,∴PE=PF
∴△EPA≌△FPB,∴PA=PB
②当点 A 在 MO 延长线上时,如图 2
作 PE⊥OM 于 E,作 PF⊥ON 于 F
则∠EPF+∠MON=180°
∵∠APB+∠MON=180°,∴∠EPF=∠APB
∵∠EPA=∠EPF-∠APF,∠FPB=∠APB-∠APF
∴∠EPA=∠FPB
∵OP 平分∠MON,∴PE=PF
∴△EPA≌△FPB,∴PA=PB
(2)解:∵S△POB =3S△PCB ,∴点 A 在射线 OM 上,如图 3
∵PA=PB,∴∠PAB=∠PBA= 1
2
(180°-∠APB)
∵∠APB+∠MON=180°,∠POB= 1
2
∠MON
∴∠POB= 1
2
(180°-∠APB),∴∠PBC=∠POB
又∠BPC=∠OPB,∴△POB∽△PBC
∴ PB
PC
= S△POB
S△PBC
= 3
(3)解:①当点 A 在射线 OM 上时,如图 4
∵∠APB+∠MON=180°,∠MON=60°
∴∠APB=120°,∴∠PAB=∠PBA=30°,∠BPD=60°
∵∠PBD=∠ABO,∴∠PBD=∠ABO=75°
作 BE⊥OP 于 E
∵∠MON=60°,OP 平分∠MON,∴∠BOE=30°
∵OB=2,∴BE=1,OE= 3,∠OBE=60°
∴∠EBP=∠EPB=45°,∴PE=BE=1
∴OP=OE+PE= 3+1
②当点 A 在 MO 延长线上时,如图 5
此时∠AOB=∠DPB=120°
M
T
NO
图 1
A
B
P
M
T
NO
E
F
图 2
A
B
P
M
T
NO F
E
图 3
A
B
P
M
T
NO
C
图 4
A
B
P
M
T
NO
E
D
M
T
NO 备用图
M
T
NO 备用图
∵∠PBD=∠ABO,∠PBA=30°,∴∠PBD=∠ABO=15°
作 BE⊥OP 于 E,则∠BOE=30°
∵OB=2,∴BE=1,OE= 3,∠OBE=60°
∴∠EBP=∠EPB=45°,∴PE=BE=1
∴OP=OE-PE= 3-1
3.(北京模拟)已知△ABC 和△DE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为它们的公共直角顶点,连接 AD、BE,F
为线段 AD 的中点,连接 CF.
(1)如图 1,当点 D 在 BC 边上时,BE 与 CF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请证明;
(2)如图 2,把△DE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其他条件不变,问(1)中的关系是否仍然
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正确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3)如图 3,把△DE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45°,BE、CD 交于点 G.若∠DCF=30°,求 BG
CG
及 AC
DC
的值.
解:(1)BE=2CF,BE⊥CF
证明:∵△ABC 和△DE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为它们的公共直角顶点
∴AC=BC,DC=EC
∴△BCE≌△ACD,∴BE=AD,∠EBC=∠DAC
∵F 为线段 AD 的中点,∴CF=AF=DF= 1
2 AD
∴BE=2CF
∵AF=CF,∴∠DAC=∠ACF
∵∠BCF+∠ACF=90°,∴∠BCF+∠EBC=90°
即 BE⊥CF
(2)仍然成立
证明:如图 2,延长 CF 到 H,使 HF=CF,连接 AH、DH
∵AF=DF,∴四边形 AHDC 为平行四边形
∴AH=CD=CE,∠CAH=180°-∠ACD
∵∠BCE=∠BCA+∠DCE-∠ACD=180°-∠ACD
∴∠CAH=∠BCE
又∵AC=BC,∴△CAH≌△BCE
图 5
A
B
P
M
T
NO
E
D
A
B CD
EF
图 1
A
B C
D
E
F
图 2
A
B C
D E
F
图 3
G
A
B C
D
E
F
图 2
H
A
B CD
EF
图 1
∴CH=BE,∠ACH=∠CBE
∴BE=CH=2CF
∠CBE+∠BCH=∠ACH+∠BCH=90°
即 BE⊥CF
(3)如图 3,设 BE、CF 相交于点 O,则∠GOC=90°
作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BG 于点 M,连接 CM
则 BM=CM,∠MBC=∠MCB,∴∠OMC=2∠MBC
∵AC⊥DE,∠CDE=45°,∴∠DCA=45°
∵∠DCF=30°,∴∠ACH=∠CBE=15°
∴∠OMC=30°
设 OG=x,则 CG=2x,OC= 3x,BM=CM=2 3x
OM= 3OC=3x,MG=3x-x=2x
∴BG=BM+MG=2 3x+2x,BO=BM+MO=2 3x+3x
∴ BG
CG
= 2 3x+2x
2x
= 3+1
BO
OC
= 2 3x+3x
3x
= 3+2
过 E 作 BC 的垂线,交 BC 的延长线于 N
则 Rt△BNE∽Rt△BOC,∴ BN
EN
= BO
OC
= 3+2
设 EN=t,则 CN=t,CE= 2t,BN=( 3+2)t,BC=( 3+2)t-t=( 3+1)t
∴ BC
CE
= ( 3+1)t
2t
= 6+ 2
2
∵AB=BC,CD=CE,∴ AC
DC
= 6+ 2
2
4.(上海模拟)如图,∠ACB=90°,CD 是∠ACB 的平分线,点 P 在 CD 上,CP= 2.将三角板的直角
顶点放置在点 P 处,绕着点 P 旋转,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射线 CB 交于点 E,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 CA、
直线 CB 分别交于点 F、点 G.
(1)当点 F 在射线 CA 上时
①求证:PF=PE.
②设 CF=x,EG=y,求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连接 EF,当△CEF 与△EGP 相似时,求 EG 的长.
A
C B
F
P
D
G E
A
C B
P
D
备用图
A
B C
D E
F
G
OM
N
图 3
(1)①证明:过点 P 作 PM⊥AC,PN⊥BC,垂足分别为 M、N
∵CD 是∠ACB 的平分线,∴PM=PN
由∠PMC=∠MCN=∠CNP=90°,得∠MPN=90°
∴∠1+∠FPN=90°
∵∠2+∠FPN=90°,∴∠1=∠2
∴△PMF≌△PNE,∴PF=PE
②解:∵CP= 2,∴CN=CM=1
∵CF=x,△PMF≌△PNE,∴NE=MF=1-x
∴CE=2-x
∵CF∥PN,∴ CF
PN
= CG
GN
,即 x
1
= CG
CG+1
∴CG= x
1-x
∴y= x
1-x
+2-x(0≤x<1)
(2)当△CEF 与△EGP 相似时,点 F 的位置有两种情况:
①当点 F 在射线 CA 上时
∵∠GPE=∠FCE=90°,∠1≠∠PEG
∴∠G=∠1,∴FG=FE,∴CG=CE=CP
在 Rt△EGP 中,EG=2CP=2 2
②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
∵∠GPE=∠FCE=90°,∠1≠∠2,∴∠3=∠2
∵∠1=45°+∠5,∠1=45°+∠2,∴∠5=∠2
易证∠3=∠4,可得∠5=∠4
∴CF=CP= 2,∴FM= 2+1
易证△PMF≌△PNE,∴EN=FM= 2+1
∵CF∥PN,∴ CF
PN
= CG
GN
,即 2
1
= 1-GN
GN
∴GN= 2-1
∴EG= 2-1+ 2+1=2 2
5.(上海模拟)已知△ABC 中,AB=AC,BC=6,sinB= 4
5
.点 P 从点 B 出发沿射线 BA 移动,同时点 Q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AC 的延长线移动,点 P、Q 移动的速度相同,PQ 与直线 BC 相交于点 D.
(1)如图①,当点 P 为 AB 的中点时,求 CD 的长;
(2)如图②,过点 P 作直线 BC 的垂线,垂足为 E,当点 P、Q 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 BE、DE、CD 中
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③,当 PQ 经过△ABC 的重心 G 时,求 BP 的长.
A
C B
F
P
G E
1
D
A
C B
M P
F
G N E
1
5
2
3
4
D
A
C B
F
P
D
E
M
N
2
1
G
A
D CB
P
Q图②
E
A
D CB
P
Q图①
A
D CB
P
Q图③
G
解:(1)过 P 点作 PF∥AC 交 BC 于 F
∵点 P 为 AB 的中点,∴F 为 BC 的中点
∴FC= 1
2 BC=3
∵AB=AC,∴∠B=∠ACB
∵PF∥AC,∴∠PFB=∠ACB
∴∠B=∠PFB,∴BP=FP
由题意,BP=CQ,∴FP=CQ
∵PF∥AC,∴∠DPF=∠DQC
又∠PDF=∠QDC,∴△PFD≌△QCD
∴CD=DF= 1
2 FC= 3
2
(2)当点 P、Q 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 DE 的长度保持不变
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
过点 P 作 PF∥AC 交 BC 于 F,由(1)知 PB=PF
∵PE⊥BC,∴BE=EF
由(1)知△PFD≌△QCD,CD=DF
∴DE=EF+DF= 1
2 BC=3
②得点 P 在 BA 的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 DE=3
∴当点 P、Q 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 DE 的长度保持不变
(3)过点 P 作 PE⊥BC 于 E,连接 AG 并延长交 BC 于 H
∵AB=AC,点 G 为△ABC 的重心,∴AH⊥BC,BH=CH=3
设 AH=x,则 AB= x2+32 = x2+9
∵sinB= 4
5
,∴ x
x2+9
= 4
5
,解得 x=4
∴GH= 1
3 x= 4
3
设 BP=t,则 BE= 3
5 t,PE= 4
5 t
∵BH=DE=3,∴DH=BE= 3
5 t
由△DGH∽△DPE,得 GH
PE
= DH
DE
即
4
3
4
5 t
=
3
5 t
3
,解得 t=5 3
3
,即 BP=5 3
3
6.(上海模拟)如图,三角形纸片 ABC 中,∠C=90°,AC=4,BC=3.将纸片折叠,使点 B 落在 AC 边
上的点 D 处,折痕与 BC、AB 分别交于点 E、F.
(1)设 BE=x,DC=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当△ADF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 BE 的长;
(3)当△ADF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BE 的长
(4)过 C、D、E 三点的圆能否与 AB 边相切?若能,求 BE 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A
D CB
P
Q图②
E F
A
D CB
P
Q图①
F
A
D CB
P
Q图③
E
G
H
解:(1)∵BE=x,∴DE=x,EC=3-x
在 Rt△DEC 中,DC 2+EC 2=DE 2
即 y 2+(3-x)2=x2,∴y= 6x-9
当 D 与 C 重合时,x 最小
即 y= 6x-9=0,x= 3
2
当 E 与 C 重合时,x 最大,x=3
∴ 3
2
≤x≤3
(2)①当∠ADF=90°时,则 FD∥BC
∴∠AFD=∠B,又∵∠EDF=∠B
∴∠AFD=∠EDF,∴DE∥AB
∴△DEC∽△ABC,∴ DE
AB
= EC
BC
∴ x
5
= 3-x
3
,解得 x= 15
8
,即 BE 的长为 15
8
②当∠AFD=90°时,则∠BFE=∠DFE=45°
作 EG⊥BF 于 G,则 Rt△BEG∽Rt△BAC
∴ BG
BC
= EG
AC
= BE
AB
∵∠C=90°,AC=4,BC=3,∴AB=5
∴ BG
3
= EG
4
= x
5
,∴BG= 3
5 x,EG= 4
5 x
∴FG=EG= 4
5 x,DF=BF= 3
5 x+ 4
5 x= 7
5 x
由 Rt△ADF∽Rt△ABC,得 AD
AB
= DF
BC
∴ 4- 6x-9
5
=
7
5 x
3
,即 7x+3 6x-9-12=0
令 6x-9=u,则 x=u2+9
6
∴7( u2+9
6
)+3u-12=0,∴7u2+18u-9=0
A
B C
D
E
F
A
B C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解得 u1=-3<0(舍去),u2= 3
7
∴x=
( 3
7
)2+9
6
= 75
49
,即 BE 的长为 75
49
综上,当△ADF 是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15
8
或 75
49
(3)①当 AF=DF 时,则∠A=∠FDA
∵∠FDE=∠B,∠A+∠B=90°
∴∠FDA+∠FDE=90°,即∠ADE=90°
∴ED⊥AC,∴D 与 C 重合
∴x= 1
2 BC= 3
2
,即 BE 的长为 3
2
②当 AD=DF 时,则 BF=DF=AD=4- 6x-9
∴AF=5-(4- 6x-9)=1+ 6x-9
作 DG⊥AF 于 G,则 Rt△ADG∽Rt△ABC
AG= 1
2 AF= 1
2
(1+ 6x-9)
∴ AD
AG
= AB
AC
,∴ 4- 6x-9
1
2
(1+ 6x-9)
= 5
4
得 6x-9= 27
13
,解得 x= 375
169
,即 BE 的长为 375
169
③当 AD=AF 时,则 AF=AD=4- 6x-9
∴DF=BF=5-(4- 6x-9)=1+ 6x-9
作 FH⊥AD 于 H,则 Rt△AFH∽Rt△ABC
∴ AH
AC
= FH
BC
= AF
AB
,∴AH
4
= FH
3
= 4- 6x-9
5
∴AH= 16-4 6x-9
5
,FH= 12-3 6x-9
5
∴HC=4- 16-4 6x-9
5
= 4+4 6x-9
5
∴DH= 4+4 6x-9
5
- 6x-9= 4- 6x-9
5
在 Rt△DFH 中,DH 2+FH 2=DF 2
∴( 4- 6x-9
5
)2+( 12-3 6x-9
5
)2=(1+ 6x-9 )2
令 6x-9=t,代入上式并化简得 15t2+130t-135=0
解得 t=5 10-13
3
(舍去负值)
∴ 6x-9=5 10-13
3
,解得 x=250-65 10
27
,即 BE 的长为250-65 10
27
A
B C
D
E
F
G
A
B C
H
E
F
D
A
B CE
F
(D)
综上,当△ADF 是等腰三角形时,BE 的长为 3
2
或 375
169
或 250-65 10
27
(4)假设过 C、D、E 三点的圆能与 AB 边相切
∵△DEC 是直角三角形,∴DE 是圆的直径
∴∠DFE=90°,∴∠BFE=90°
∴D 点在 AB 上,不可能
∴过 C、D、E 三点的圆不能与 AB 边相切(⊙O 与 AB 边相离)
7.(上海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BAC=90°,AB=6,AC=8,AD⊥BC 于 D,点 E、F 分别是 AB
边和 AC 边上的动点,且∠EDF=90°,连接 EF.
(1)求 DE
DF
的值;
(2)设 AE 的长为 x,△DEF 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3)设直线 DF 与直线 AB 相交于点 G,△EFG 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 AE 的长;若不能,请说
明理由.
解:(1)∵∠BAC=90°,∴∠1+∠2=90°
∵AD⊥BC,∴∠C+∠2=90°
∴∠1=∠C
∵∠EDF=90°,∴∠3+∠5=90°
∵AD⊥BC,∴∠4+∠5=90°
∴∠3=∠4
∴△ADE∽△CDF
∴ DE
DF
= AD
CD
=tan∠C= AB
AC
= 6
8
= 3
4
(2)∵△ADE∽△CDF,∴ AE
CF
= DE
DF
= 3
4
∴CF= 4
3 AE= 4
3 x,∴AF=8- 4
3 x
∴EF 2=x2+(8- 4
3 x)2=25
9 x2-64
3 x+64
∵ DE
DF
= AB
AC
,∠EDF=∠BAC=90°
∴△DEF∽△ABC
∴ S
S△ABC
= EF 2
BC 2
∵S△ABC = 1
2
×6×8=24,BC 2=62+82=100
CB
A
D
E F
CB
A
D
备用图
CB
A
D
备用图
CB
A
D
E F
1 2
3
45
∴S= 24
100
(25
9 x2-64
3 x+64)= 2
3 x2-128
25 x+384
25
即 S= 2
3 x2-128
25 x+384
25
(0≤x≤6)
(3)假设△EFG 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当点 G 在 AB 延长线上时,由于∠GEF≥90°,所以只能 EF=EG
∴∠G=∠6
∵△DEF∽△ABC,∴∠6=∠C
∵∠1=∠C,∴∠G=∠1
∴DA=DG=DF,∴EF=AB,∴EF 2=AB2
∴25
9 x2-64
3 x+64=36,解得 x=6(舍去)或 x= 42
25
此时 AE 的长为 42
25
当点 G 在 BA 延长线上时,由于∠EFG≥90°,所以只能 FE=FG
∴∠G=∠AEF
而 tan∠G= DE
DG
= DE
DF+FG
=
3
5 EF
4
5 EF+EF
= 1
3
tan∠AEF= AF
AE
=
8- 4
3 x
x
= 24-4x
3x
∴ 24-4x
3x
= 1
3
,解得 x=24
5
此时 AE 的长为 24
5
综上所述,△EFG 能成为等腰三角形,此时 AE 的长为 42
25
或 24
5
8.(上海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C=90°,AC=4,BC=5,D 是 BC 边上一点,CD=3,P 是
AC 边上一动点(不与 A、C 重合),过点 P 作 PE∥BC 交 AD 于点 E.
(1)设 AP=x,DE=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2)以 PE 为半径的⊙E 与以 DB 为半径的⊙D 能否相切?若能,求 tan∠DPE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
由;
(3)将△ABD 沿直线 AD 翻折,得到△AB′D,连接 EC、B′C,当∠ACE=∠BCB′ 时,求 AP 的长.
CB
A
D
E
F
G
6
1
CB
A
D
E
F
G
A
DC B
备用图
A
DC B
P E
解:(1)在 Rt△ACD 中,AC=4,CD=3,∴AD=5
∵PE∥BC,∴ AP
AC
= AE
AD
,即 x
4
= 5-y
5
∴y=- 5
4 x+5(0<x<4)
(2)对于⊙E,rE=EP= 3
4 x;对于⊙D,rD=DB=2;圆心距 ED=- 5
4 x+5
当两圆外切时,rE+rD=ED,∴ 3
4 x+2=- 5
4 x+5
解得 x= 3
2
,∴PC= 5
2
∵PE∥BC,∴∠DPE=∠PDC
∴tan∠DPE=tan∠PDC= PC
CD
= 5
6
当两圆内切时,|rE-rD|=ED,∴| 3
4 x-2|=- 5
4 x+5
解得 x= 7
2
或 x=6(舍去),∴PC= 1
2
∴tan∠DPE=tan∠PDC= PC
CD
= 1
6
(3)延长 AD 交 BB′ 于 F,则 AF 垂直平分 BB′
在 Rt△BDF 中,BD=2,sin∠BDF=sin∠ADC= AC
AD
= 4
5
∴BF= 8
5
,BB′=16
5
∵∠ADC=∠BDF,∴∠CAD=∠DBF
当∠ACE=∠BCB′ 时,△CAE∽△CBB′
∴ AC
AE
= BC
BB′
,即 4
5-y
= 5
16
5
,∴y=5- 64
25
∴- 5
4 x+5=5- 64
25
,解得 x= 256
125
9.(上海模拟)已知 Rt△ABC 中,∠ACB=90°,点 P 是边 AB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CP,过点 B 作 BD⊥
CP,垂足为点 D.
(1)如图 1,当 CP 经过△ABC 的重心时,求证:△BCD∽△ABC;
(2)如图 2,若 BC=2 厘米,cotA=2,点 P 从点 A 向点 B 运动(不与点 A、B 重合),点 P 的速度是 5 厘
米/秒,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BCD 的面积为 S 平方厘米,求 S 关于 t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
量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若△PBC 是以 CP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BCD 的面积.
C
A P B
D
图 1
C
A P B
D
图 2
C
A B
备用图
A
DC B
P E
A
DC B
P E
A
DC B
P E
F
B′
(1)证明:∵CP 经过△ABC 的重心,∴CP 为△ABC 的中线
∴CP= 1
2 AB=AP,∴∠A=∠ACP
又∵∠ACP+∠DCB=90°,∠CBD+∠DCB=90°
∴∠CBD=∠A,又∠BDC=∠ACB=90°
∴△BCD∽△ABC
(2)解:∵BC=2,cotA=2,∴AC=4
过点 P 作 PE⊥AC 于 E,则 AP= 5t,PE=t,AE=2t
EC=4-2t,PC= t2+(4-2t)2
由∠PCE=∠CBD,得 Rt△CPE∽Rt△BCD
∴ S△BCD
S△CPE
=( BC
PC
)2,即 S
1
2
(4-2t)t
= 4
t2+(4-2t)2
∴S= 8t-4t2
5t2-16t+16
(0<t <2)
(3)①当 PC=PB 时,有 t2+(4-2t)2 =2 10- 5t
解得 t=1
当 t=1 时,S= 8×1-4×12
5×12-16×1+16
= 4
5
(平方厘米)
②当 PC=BC 时,有 t2+(4-2t)2 =2
解得 t1= 6
5
,t2=2(不合题意,舍去)
当 t= 6
5
时,S=
8× 6
5
-4×( 6
5
)2
5×( 6
5
)2-16× 6
5
+16
= 24
25
(平方厘米)
综上所述,当 PC=PB 时,△BCD 的面积为 4
5
平方厘米;当 PC=BC 时,△BCD 的面积为 24
25
平方厘米
10.(上海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ACB=90°,CE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AB=10,tanA= 4
3
.点 P
是 CE 延长线上的一动点,过点 P 作 PQ⊥CB,交 CB 延长线于点 Q.设 EP=x,BQ=y.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2)连接 PB,当 PB 平分∠CPQ 时,求∠PE 的长;
(3)过点 B 作 BF⊥AB 交 PQ 于 F,当△BEF 和△QBF 相似时,求 x 的值.
解:(1)在 Rt△ABC 中,∠ACB=90°,AB=10,tanA= BC
AC
= 4
3
A
B
P
C Q
E
A
BC
E
备用图
A
BC
E
备用图
C
A P B
D
E
∴AC=6,BC=8
∵CE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CE=BE= 1
2 AB=5
∴∠PCQ=∠ABC
又∠PQC=∠ACB=90°,∴△PCQ∽△ABC
∴ CQ
PC
= BC
AB
= 4
5
,即 8+y
5+x
= 4
5
∴y= 4
5 x-4(x >5)
(2)过点 B 作 BH⊥PC 于 H
∵PB 平分∠CPQ,BQ⊥PQ,∴BH=BQ=y
∵BH= 3
5 BC=24
5
,∴ 4
5 x-4=24
5
∴x=11
(3)∵∠BQF=∠ACB=90°,∠QBF=∠A
∴△BFQ∽△ABC
当△BEF 和△QBF 相似时,则△BEF 和△ABC 也相似
有两种情况:
①当∠BEF=∠A 时
在 Rt△EBF 中,∠EBF=90°,BE=5,BF= 5
3 y
∴ 5
3
( 4
5 x-4)= 4
3
×5,解得 x=10
②当∠BEF=∠ABC 时
在 Rt△EBF 中,∠EBF=90°,BE=5,BF= 5
3 y
∴ 5
3
( 4
5 x-4)= 3
4
×5,解得 x=125
16
∴当△BEF 和△QBF 相似时,求 x 的值为 10 或 125
16
11.(上海模拟)如图 1,在 Rt△AOC 中,AO⊥OC,点 B 在 OC 边上,OB=6,BC=12,∠ABO+∠C=
90°,动点 M 和 N 分别在线段 AB 和 AC 边上.
(1)求证:△AOB∽△COA,并求 cosC 的值;
(2)当 AM=4 时,△AMN 与△ABC 相似,求△AMN 与△ABC 的面积之比;
(3)如图 2,当 MN∥BC 时,以 MN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将△AMN 作轴对称变换得△EMN.设 MN=x,△
EMN 与四边形 BCNM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解:(1)∵AO⊥OC,∴∠ABO+∠BAO=90°
A
O
N
CB
M
图 1
A
O
N
E
CB
M
图 2
A
B
P
C Q
E H
A
B
P
C Q
E
F
A
B
P
C Q
E
F
∵∠ABO+∠C=90°,∴∠BAO=∠C
∵∠AOB=∠COA,∴△AOB∽△COA
∴OB :OA=OA :OC
∵OB=6,BC=12,∴6 :OA=OA :18
∴OA=6 3
∴AC= OC 2+OA 2 = 182+(6 3)2 =12 3
∴cosC= OC
AC
= 18
12 3
= 3
2
(2)∵cosC= 3
2
,∴∠C=30°
∵tan∠ABO= OA
OB
= 6 3
6
= 3,∴∠ABO=60°
∴∠BAC=30°,∴AB=BC=12
①当∠AMN=∠ABC 时(如图 1),△AMN∽△ABC
∵AM=4,∴S△AMN :S△ABC =AM 2 :AB 2=42 :122=1 :9
②当∠AMN=∠C 时(如图 2),△AMN∽△ACB
∵AM=4,∴S△AMN :S△ABC =AM 2 :AC 2=42 :(12 3)2=1 :27
(3)易得 S△ABC = 1
2 BC·OA= 1
2
×12×6 3=36 3
∵MN/∥BC,∴△AMN∽△ABC
∴S△AMN :S△ABC =MN 2 :BC 2,∴S△AMN :36 3=x2 :122
∴S△AMN = 3
4 x2
①当 EN 与线段 AB 相交时,设 EN 与 AB 交于点 F(如图 3)
∵MN/∥BC,∴∠ANM=∠C=30°
∴∠ANM=∠BAC,∴AM=MN=x
∵以 MN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将△AMN 作轴对称变换得△EMN
∴∠ENM=∠ANM=30°,∴∠AFN=90°
∴MF= 1
2 MN= 1
2 AM= 1
2 x
∴S△FMN :S△AMN =MF :AM
∴y : 3
4 x2= 1
2 x :x=1 :2
∴y= 3
8 x2(0<x≤8)
②当 EN 与线段 AB 不相交时,设 EN 与 BC 交于点 G(如图 4)
∵MN/∥BC,∴CN :AC=BM :AB
∴CN :12 3=(12-x) :12,∴CN=12 3- 3x
∵△CNG∽△CBA,∴S△CNG :S△ABC =CN 2 :BC 2
∴S△CNG :36 3=(12 3- 3x)2 :122
∴S△CNG = 3
4
(12 3- 3x)2
∴S 阴影=S△ABC -S△AMN -S△CNG =36 3- 3
4 x2- 3
4
(12 3- 3x)2
即 y=- 3x 2+18 3x-72 3(8<x<12)
A
O
N
B C
图 1
M
A
O
N
B C
图 2
M
A
O
N
E
CB
M
图 3
F
A
O
N
E
CB
M
图 4
G
12.(上海模拟)把两块边长为 4 的等边三角板 ABC 和 DEF 如图 1 放置,使三角板 DEF 的顶点 D 与三角
板 ABC 的 AC 边的中点重合,DF 经过点 B,射线 DE 与射线 AB 相交于点 M.把三角板 ABC 固定不动,
将三角板 DEF 绕点 D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设旋转角为α,其中 0°<α<90°,射线 DF 与线段 BC 相交于点
Q(如图 2).
(1)当 0°<α<60°时,求 AM·CN 的值;
(2)当 0°<α<60°时,设 AM=x,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当 BM=2 时,求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
解:(1)∵ △ABC 和△DEF 是等边三角形,∴∠EDF=∠C=∠A=60°
∵∠ADM+∠EDF=∠DNC+∠C,∴∠ADM=∠DNC
∴△AMD∽△CDN,∴ AM
CD
= AD
CN
∴AM·CN=AD·CD
∵AD=CD=2,∴AM·CN=4
(2)过点 D 作 DP⊥AB 于 P,DQ⊥BC 于 Q(如图 1)
可得 DP=DQ= 3
∵AM=x,∴CN= 4
x
∴y=S△ABC - S△AMD - S△CDN= 3
4
·42- 1
2
·x· 3- 1
2
·4
x
· 3
∴y=4 3- 3
2 x-2 3
x
(1<x<4)
(3)①当 M 在边 AB 上时(如图 1)
∵BM=2,∴AM=2,即 x=2
∴y=2 3,即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2 3
②当 M 在 AB 延长线上时(如图 2)
设 DE 与 BC 交于点 R,过点 D 作 DG∥BC,交 AB 于点 G
则 BG=BM=DG=2,∴AM=6,BR=1
∴CN= 2
3
,∴RN= 7
3
∴y=S△DRN = 1
2
× 7
3
× 3=7 3
6
综上所述,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2 3 和 7 3
6
13.(上海模拟)如图,在△ABC 中,∠ACB=90°,∠A=60°,AC=2,CD⊥AB,垂足为点 D,点 E、F
A
B C
D
E
F
M
图 1
A
B C
D
E
F
M
图 2
N
A
B C
备用图
A
B C
D
E
M
N
F
R
G
M
图 3
A
B C
D
E
F
M
图 1
N
P
Q
A
B C
DE
F
M
图 2
N
分别在边 AC、BC 上,且∠EDF=60°.设 AE=x,BF=y.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当△BDF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x 的值;
(3)以 DF 为直径的圆能否与 AC 相切?如果能,求 tan∠AED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如图,作 DG⊥AC 于 G,FH⊥AB 于 H,FK⊥CD 于 K
在 Rt△ABC 中,∠A=60°,AC=2,∴AB=4,BC=2 3
∴CD= 3,AD=1,AG= 1
2
,DG= 3
2
FH= 1
2 y,BH= 3
2 y
DH=KF=CF·cos30°=(BC-BF)cos30°
=(2 3-y)× 3
2
=3- 3
2 y
∵∠ADG=30°,∠EDF=60°,∴∠EDG+∠FDH=90°
又∠EDG+∠DEG=90°,∴∠DEG=∠FDH
∴Rt△DEG∽△FDH,∴ DG
EG
= FH
DH
,即
3
2
x- 1
2
=
1
2 y
3- 3
2 y
∴y= 3 3
x+1
∵当点 E 与点 G 重合时,点 F 与点 C 重合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 1
2
≤x ≤2
(2)BD=AB-AD=4-1=3
∵∠DFB>∠DCB>∠B,∴DF≠DB
①当 BF=BD 时, 3 3
x+1
=3,∴x= 3-1
②当 DF=BF 时,则 DH=BH,2BH=BD
即 2× 3
2 y=3,∴y= 3
∴ 3 3
x+1
= 3,∴x=2
(3)作 DG⊥AC 于 G,DH⊥BC 于 H,设以 DF 为直径的⊙O 与 AC 相切于 I,连接 OI
则 OI 是梯形 CFDG 的中位线
∴OI= 1
2
(CF+DG)= 1
2
(2 3-y+ 3
2
)=5 3
4
- 1
2 y
A
B
D
C
E
F
A
B
D
C
E
F
G
H
K
A
D
E
G
I O
在 Rt△DFH 中,DH= 1
2 BD= 1
2
(4-1)= 3
2
FH=|CH-CF|=|DG-CF|=| 3
2
-(2 3-y)|
=|y-3 3
2
|
由勾股定理得 DF 2=DH 2+FH 2= 9
4
+(y-3 3
2
)2
由题意知 DF=2OI,∴DF 2=4OI 2
得 9
4
+(y-3 3
2
)2=4(5 3
4
- 1
2 y)2
整理得 2 3y=39
4
,即 y=13 3
8
∴ 3 3
x+1
=13 3
8
,∴x= 11
13
,∴GE= 11
13
- 1
2
= 9
26
∴tan∠AED= DG
GE
=
3
2
9
26
=13 3
9
14.(上海模拟)如图,P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 A、B 重合),分别以 AP、BP 为边,在 AB 的同
侧作等边△APD 和等边△BPC,连接 BD 与 PC 交于点 E,连接 CD.
(1)当 BC⊥CD 时,试求∠DBC 的正切值;
(2)若线段 CD 是线段 DE 和 DB 的比例中项,试求此时 AP
PB
的值;
(3)记四边形 ABCD 的面积为 S,当 P 在线段 AB 上运动时,S 与 BD 2 是否成正比例?若成正比例,试求
出比例系数;若不成正比例,请说明理由.
解:(1)∵等边△APD 和等边△BPC
∴PC=BC,∠CPD=60°,PD∥BC
当 BC⊥CD 时,tan∠DBC= CD
BC
= CD
PC
∴PD⊥CD,CD
PC
=sin∠CPD=sin60°= 3
2
∴∠DBC 的正切值为 3
2
(2)由已知,CD 2=DE·DB,即 DE
CD
= CD
DB
又∠CDE=∠BDC,∴△CDE∽△BDC
D
A
C
BP
E
D
A
C
BP
E
备用图
∴ DE
CD
= CD
DB
= CE
BC
又 CP=BC,∴ CE
BC
= CE
CP
∵PD∥BC,∴ CE
CP
= BE
BD
∴ CD
DB
= CE
CP
= BE
BD
,∴CD=BE
∴ DE
BE
= BE
BD
,即点 E 是线段 BD 的黄金分割点
∴ DE
BE
= BE
BD
= 5-1
2
又 PC∥AD,∴ AP
PB
= DE
BE
= 5-1
2
(3)设 AP=a,PB=b,则 S△APD= 3
4 a2,S△BPC= 3
4 b2
∵AD∥PC,PD∥BC
∴ S△APD
S△PDC
= AD
PC
, S△PDC
S△BPC
= PD
BC
∴ S△APD
S△PDC
= S△PDC
S△BPC
,∴S△PDC = S△APD·S△BPC = 3
4 ab
∴S= 3
4
(a2+ab+b2)
作 DH⊥AB,则 DH= 3
2 a,BH= 1
2 a+b
∴BD 2=DH 2+BH 2= 3
4 a2+( 1
2 a+b)2=a2+ab+b2
∴ S
BD 2 = 3
4
∴S 与 BD 2 成正比例,比例系数为 3
4
15.(上海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5,BC=6,D 是 AC 边的中点,E 是 BC 边上一动点(不
与端点重合),EF∥BD 交 AC 于 F,交 AB 延长线于 G,H 是 BC 延长线上的点,且 CH=BE,连接 FH.设
BE=x,CF=y.
(1)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2)连接 AE,当以 GE 为半径的⊙G 和以 FH 为半径的
⊙F 相切时,求 tan∠BAE 的值;
(3)当△BEG 与△FCH 相似时,求 BE 的长.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备用图
A
B C
D
备用图
D
A
C
BP
E
解:(1)∵EF∥BD,∴ CF
CD
= CE
CB
即 y
5
2
= 6-x
6
,∴y= 5
2
- 5
12 x
(2)∵CH=BE,BC=BE+EC,EH=EC+CH
∴EH=BC=6
当以 GE 为半径的⊙G 和以 FH 为半径的⊙F 相切时,GE+FH=GF
又 GE+FE=GF,∴FE=FH
作 FM⊥EH 于 M,则 EM= 1
2 EH=3,MC= 3
5 y= 3
2
- x
4
∵EM+MC=EC,∴3+ 3
2
- x
4
=6-x,解得 x=2
作 EN⊥AB 于 N,则 BN= 3
5 BE= 6
5
,EN= 4
5 BE= 8
5
∴AN=AB-BN=5- 6
5
=19
5
∴tan∠BAE= EN
AN
= 8
19
(3)作 FP∥AG 交 BC 于 P,则∠FPC=∠ABC
∵AB=AC,∴∠ACB=∠ABC
∴∠FPC=∠ACB,∴FP=FC= 5
2
- 5
12 x,EP=6-x-2( 3
2
- x
4
)=3- x
2
∵FP∥AG,∴△PEF∽△BEG
若△BGE∽△FCH,则△PEF∽△FCH
于是 PE
PF
= CF
CH
,即
3- x
2
5
2
- 5
12 x
=
5
2
- 5
12 x
x
解得 x=6(舍去)或 x=150
97
或 PE
PF
= CH
CF
,即
3- x
2
5
2
- 5
12 x
= x
5
2
- 5
12 x
解得 x=2
综上所述,当△BEG 与△FCH 相似时,BE 的长为 150
97
或 2
16.(上海模拟)如图,△ABC 中,∠ABC=90°,AB=BC=4,点 O 为 AB 边的中点,点 M 是 BC 边上一
A
B
C
D
E
F
G
HM
N
P
动点(不与点 B、C 重合),AD⊥AB,垂足为点 A.连接 MO,将△BOM 沿直线 MO 翻折,点 B 落在点
B1 处,直线 MB1 与 AC、AD 分别交于点 F、N.
(1)当∠CMF=120° 时,求 BM 的长;
(2)设 BM=x,y= △CMF 的周长
△ANF 的周长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连接 NO,与 AC 边交于点 E,当△FMC∽△AEO 时,求 BM 的长.
解:(1)∵∠CMF=120° ,∴∠BMN=60°
∴∠BMO=30°
∴Rt△MOB 中,BM=OB·cot30°=2 3
(2)连接 ON,∵OA=OB=OB1,ON=ON
∴Rt△ANO≌Rt△B1NO,∴∠AON=∠B1ON,AN=B1N
又∵∠MOB1=∠MOB,∴∠MON=90°
∵∠OB1M=∠B=90°,∴△MB1O∽△OB1N,
∴OB1
2=B1M·B1N
又 B1M=BM=x,OB1=OB=2
∴22=x·B1N,∴B1N= 4
x
,∴AN= 4
x
∵AD⊥AB,∴∠DAB=90°
又∠B=90°,∴AD∥BC,∴△CMF∽△ANF
∴y= △CMF 的周长
△ANF 的周长
= CM
AN
=4-x
4
x
=- 1
4 x2+x
即 y=- 1
4 x2+x(0<x<4)
(3)由题意知:∠EAO=∠C=45°
若△FMC∽△AEO,则有两种情况:∠FMC=∠AEO 或∠FMC=∠AOE
①当∠FMC=∠AEO 时,有∠CFM=∠AOE
由(2)知∠AOE=∠B1OE=∠OMF
∴∠CFM=∠OMF,∴OM∥AC
∴∠OMB=∠C=45°
∴Rt△MOB 中,BM=OB·cot45°=2
②当∠FMC=∠AOE 时,∵∠AOE=∠OMF
∴∠FMC=∠OMF=∠OMB=60°
∴△MOB 中,BM=OB·cot60°=2 3
3
综上所述,当△FMC∽△AEO 时,求 BM 的长为 2 或 2 3
3
17.(上海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10,cosB= 3
5
,点 D 在射线 AB 上,DE∥BC 交射线 AC
D
A
C
B
N
O
F
M
B1
D
A
C
B
N
O
F
M
B1
D
A
C
B
N
O
MB1(F)
E
D
A
C
B
N
O
F
M
B1
E
于点 E,点 F 在 AE 的延长线上,且 EF= 1
4 AE,以 DE、EF 为邻边作□DEFG,连接 BG.
(1)当 EF=FC 时,求△ADE 的面积;
(2)设 AD=x,□D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点 F 在线段 AC 上时,若△DBG 是等腰三角形,求 AD 的长.
解:(1)作 AH⊥BC 于 H
在 Rt△ABH 中,cosB= BH
AB
= 3
5
,AB=10
∴BH=6,∴AH=8
∵AB=AC,∴BC=2BH=12
∴S△ABC = 1
2
×12×8=48
∵EF= 1
4 AE,EF=FC,∴ AE
AC
= 4
6
= 2
3
∵DE∥BC,∴△ADE∽△ABC,∴ S△ADE
S△ABC
=( AE
AC
)2= 4
9
∴S△ADE = 4
9 S△ABC = 4
9
×48=64
3
(2)设 AH 交 DE、GF 于点 M、N
∵DE∥BC,∴ AE
AC
= AM
AH
= DE
BC
∵AD=x,∴AM= 4
5 x,DE= 6
5 x
∵MN= 1
4 AM= 1
5 x
①当点 F 在线段 AC 上时
∴y=S□DEFG = 6
5 x· 1
5 x= 6
25 x2(0<x ≤8)
②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则 MH=8- 4
5 x
∴y=S□DECK = 6
5 x·(8- 4
5 x)=- 24
25 x2+48
5 x(x >8)
综合得:y=
6
25 x2(0<x ≤8)
- 24
25 x2+48
5 x(x >8)
A
B
D E
C
G F
A
B C
备用图
A
B
D E
C
G F
M
N
H
A
B
D E
C
G F
M
H
N
K
(3)∵BC>AC,∴∠A>∠ABC
∵DG∥AC,∴∠BDG=∠A>∠ABC>∠DBG
∴BG>DG
作 FP⊥BC 于 P,GQ⊥BC 于 Q
在 Rt△FPC 中,FC=10- 5
4 x,sinC=sin∠ABC= 4
5
,cosC=cos∠ABC= 3
5
∴FP=8-x,PC=6- 3
4 x,∴BQ=12- 6
5 x-(6- 3
4 x)=6- 9
20 x
∴BG= (8-x)2+(6- 9
20 x)2
在△DBG 中,DB=10-x,DG= 1
4 x
①若 DB=DG,则 10-x= 1
4 x,解得 x=8
②若 DB=BG,则 10-x= (8-x)2+(6- 9
20 x)2
解得 x1=0(舍去),x2=560
81
综上所述,若△DBG 是等腰三角形,AD 的长为 8 或 560
81
18.(上海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ACB=90°,cos∠BAC= 1
3
,点 O 在 AB 上,且 CA=CO=6.将
△ABC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得到△AB′C′,且 C′ 落在 CO 的延长线上,连接 BB′ 交 CO 的延长线于点 D,
(1)求证:△COA∽△BOD
(2)求 BD 的长.
(1)证明:∵∠BAC=∠B′AC′,∴∠CAC′=∠B′AB′
∵AC=AC′,∴∠ACC′=∠AC′C= 1
2
(180°-∠CAC′)
∵AB=AB′,∴∠ABB′=∠AB′B= 1
2
(180°-∠BAB′)
∴∠ACC′=∠ABB′
又∠COA=∠BOD,∴△COA∽△BOD
(2)解:∵CA=CO,△COA∽△BOD,∴BD=BO
∵cos∠BAC= 1
3
,CA=CO=6,∴BA=18
过 C 作 CE⊥AB 于 E,则 EA= 1
3 CA=2,OA=2EA=4
A
B
O B′
D
C
C′
A
B
O B′
D
C
C′
E
A
B
D E
C
G F
PQ
∴BD=BO=BA-OA=18-4=14
19.(安徽)如图 1,在△ABC 中,D、E、F 分别为三边的中点,G 点在边 AB 上,△BDG 与四边形 ACDG
的周长相等,设 BC=a、AC=b、AB=c.
(1)求线段 BG 的长;
(2)求证:DG 平分∠EDF;
(3)连接 CG,如图 2,若△BDG 与△DFG 相似,求证:BG⊥CG.
(1)解:∵△BDG 与四边形 ACDG 的周长相等,且 BD=DC
∴BG=AG+AC= 1
2
(AB+AC)= 1
2
(b+c)
(2)证明:∵点 D、F 分别是 BC、AB 的中点,∴DF= 1
2 AC= 1
2 b
又∵FG=BG-BF= 1
2
(b+c)- 1
2 c= 1
2 b
∴DF=FG,∴∠FDG=∠FGD
∵点 D、E 分别是 BC、AC 的中点,∴DE∥AB
∴∠EDG=∠FGD,∴∠FDG=∠EDG
即 DG 平分∠EDF
(3)证明:∵△BDG 与△DFG 相似,∠DFG>∠B,∠BGD=∠DGF(公共角)
∴∠B=∠FDG
由(2)知∠FGD=∠FDG,∴∠FGD=∠B,∴DG=BD
∵BD=DC,∴DG=BD=DC,∴B、G、C 三点在以 BG 为直径的圆周上
∴∠BGC=90°,即 BG⊥CG
20.(浙江金华、丽水)在△ABC 中,∠ABC=45°,tan∠ACB= 3
5
.如图,把△ABC 的一边 BC 放置在 x
轴上,有 OB=14,OC=10
3 34,AC 与 y 轴交于点 E.
(1)求 AC 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2)过点 O 作 OG⊥AC,垂足为 G,求△OEG 的面积;
(3)已知点 F(10,0),在△ABC 的边上取两点 P,Q,是否存在以 O,P,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FP
全等,且这两个三角形在 OP 的异侧?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xO
y
A
B C
G
E
F xO
y
A
B C
E
F
备用图
D
A
B C
G
F E
图 1
D
A
B C
G
F E
图 2
解:(1)在 Rt△OCE 中,OE=OC·tan∠OCE=10
3 34× 3
5
=2 34,∴点 E(0,2 34)
设直线 AC 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2 34,则 10 34
3 k+2 34=0,解得:k=- 3
5
∴直线 AC 的函数解析式为 y=- 3
5 x+2 34
(2)方法 1:在 Rt△OGE 中,tan∠EOG=tan∠OCE= EG
GO
= 3
5
设 EG=3t,则 OG=5t,OE= EG 2+OG 2 = 34t,∴2 34= 34t,得 t=2
故 EG=6,OG=10
∴S△OEG = 1
2 OG·EG= 1
2
×10×6=30
方法 2:在 Rt△OCE 中,∵tan∠OCE= 3
5
,∴sin∠OCE= 3
34
∴OG=OC·sin∠OCE=10
3 34× 3
34
=10
在 Rt△OEG 中,EG=OG·tan∠OCE=10× 3
5
=6
S△OEG = 1
2 OG·EG= 1
2
×10×6=30
(3)①当点 Q 在 AC 上时,点 Q 即为点 G
如图 1,作∠FOQ 的角平分线交 CE 于点 P1,
由△OP1F≌△OP1Q,则有 P1F⊥x 轴
由于点 P1 在直线 AC 上,当 x=10 时,y=- 3
5
×10+2 34=2 34-6
∴点 P1(10,2 34-6)
②当点 Q 在 AB 上时
如图 2,有 OQ=OF,作∠FOQ 的角平分线交 CE 于点 P2
过点 Q 作 QH⊥OB 于点 H,设 OH=a,则 BH=QH=14-a
在 Rt△OQH 中,a2+(14-a)2=100,解得:a1=6,a2=8
∴Q(-6,8)或 Q(-8,6)
连接 QF 交 OP2 于点 M
当 Q(-6,8)时,则点 M(2,4)
此时直线 OM 的函数解析式为 y=2x
由
y=2x
y=- 3
5 x+2 34 解得:
x= 10
13 34
y= 20
13 34
∴P2(10
13 34, 20
13 34)
xO
y
A
B C
Q
E
F
图 1
P1
(G)
xO
y
A
B C
Q
E
F
图 2
P2
H
M
xO
y
A
B C
Q
E
F
图 3
P4
当 Q(-8,6)时,同理可求得 P3( 5
9 34, 5
3 34)
如图 3,有 QP4∥OF,QP4=OF=10
设点 P4 的横坐标为 x,则点 Q 的横坐标为(x-10)
∵yQ=yP ,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为 y=x+14
∴(x-10)+14=- 3
5 x+2 34
解得:x=5 34-10
4
,可得:y=5 34+6
4
∴点 P4(5 34-10
4
,5 34+6
4
)
③当点 Q 在 BC 边上时,如图 4,QQ=OF=10,点 P5 在 E 点
∴点 P5(0,2 34)
综上所述,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P1(10,2 34-6),P2( 10
13 34, 20
13 34),
P3( 5
9 34, 5
3 34),P4(5 34-10
4
,5 34+6
4
),P5(0,2 34)
21.(浙江义乌)在锐角△ABC 中,AB=4,BC=5,∠ACB=45°.将△ABC 绕点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A1BC1.
(1)如图 1,当点 C1 在线段 CA 的延长线上时,求∠CC1A1 的度数;
(2)如图 2,连接 AA1、CC1.若△ABA1 的面积为 4,求△CBC1 的面积;
(3)如图 3,点 D 为线段 AB 中点,点 P 是线段 AC 上的动点,在△ABC 绕点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
点 P 的对应点是点 P1,求线段 DP1 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1)∵BC=BC1,∴∠A1C1B=∠ACB=45°
又∠A1C1B=∠ACB=45°
∴∠CC1A1=∠AC1B+∠A1C1B=45°+45°=90°
(2)∵△ABC≌△A1BC1,∴BA=BA1,BC=BC1,∠ABC=∠A1BC1
∴ BA
BC
= BA1
BC1
,∠ABC+∠ABC1=∠A1BC1+∠ABC1
∴∠ABA1=∠CBC1,∴△ABA1∽△CBC1
∴ S△ABA1
S△CBC1
=( AB
BC
)2=( 4
5
)2= 16
25
∵S△ABA1=4,∴S△CBC1=4× 25
16
= 25
4
(3)过点 B 作 BE⊥AC 于点 E
A
B C
P1
D
C1
A1 P
图 3
A
B C
C1
A1 图 2
A
B C
C1
A1
图 1
A
B C
D
A1
(P)
A
B C
P1
D C1
A1
(P)
E
xO
y
A
B CQ
E
F
图 4
(P5)
∵△ABC 为锐角三角形,∴点 E 在线段 AC 上
在 Rt△BCE 中,BE=BC·sin45°= 5
2 2
①当 P 在 AC 上运动至垂足点 E,△ABC 绕点 B 旋转,
使点 P 的对应点 P1 落在线段 AB 上时,DP1 最小
最小值为 5
2 2-2
②当 P 在 AC 上运动至点 C,△ABC 绕点 B 旋转,使点 P 的对应点 P1 落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DP1 最
大,最大值为 2+5=7
22.(浙江模拟)如图,在边长为 2 的等边△ABC 中,AD⊥BC 于点 D,点 P 是边 A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 PF∥AC 交线段 BD 于点 F,作 PG⊥AB 交 AD 于点 E,交线段 CD 于点 G,设 BP=x.
(1)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DG 的长,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记△DEF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S 的最大值;
(3)以 P、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G 是否可能相似?如果能,求出 BP 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
由.
解:(1)∵△ABC 为等边三角形,∴∠B=60°
∵AD⊥BC,PG⊥AB,∴BD= 1
2 BC=1,BG=2BP=2x
∴DG=BG-BD=2x-1( 1
2
<x≤1)
(2)∵PF∥AC,∴△BPF 为等边三角形
∴BF=BP=x,∴FD=1-x
在 Rt△EDG 中,∠EGD=90°-∠B=30°,DG=2x-1
∴ED= 3
3 DG= 3
3
(2x-1)
∴S= 1
2 FD·ED= 1
2
(1-x)· 3
3
(2x-1)
即 S=- 3
3 x2+ 3
2 x- 3
6
( 1
2
<x≤1)
∵S=- 3
3 x2+ 3
2 x- 3
6
=- 3
3
(x- 3
4
)2+ 3
48
, 1
2
< 3
4
<1
∴当 x= 3
4
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3
4
(3)∵∠EPF=∠EGD=30°,∠EDG=90°
∴当△PEF∽△GDE 时(如图 1),有∠PEF=90°
∴∠PFE=60°,∴∠EFG=60°,∴EF=2FD
C
A
DFB
E
G
P
C
A
DFB
E
G
P
图 1
A
E
P
又∵PF=2EF,∴PF=4FD
∴x=4(1-x),解得 x= 4
5
当△PFE∽△GDE 时(如图 2),有∠PFE=90°
∴∠EFD=30°,∴EF=2DE= 2 3
3 FD
又∵PF= 3EF,∴PF=2FD
∴x=2(1-x),解得 x= 2
3
∴以 P、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G 能相似,此时 BP 的长为 4
5
或 2
3
23.(江苏淮安)
阅读理解
如图 1,△ABC 中,沿∠BAC 的平分线 AB1 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 A1B2
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nAnC 的平分线 AnBn+1 折叠,点 Bn 与点 C 重合..,无论折叠多少
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 是△ABC 的好角.
小丽展示了确定∠BAC 是△ABC 的好角的两种情形.情形一:如图 2,沿等腰三角形△ABC 顶角∠BAC
的平分线 AB1 折叠,点 B 与点 C 重合;情形二:如图 3,沿△ABC 的∠BAC 的平分线 AB1 折叠,剪掉重叠
部分;将余下的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 A1B2 折叠,此时点 B1 与点 C 重合.
探究发现
(1)△ABC 中,∠B=2∠C,经过两次折叠,∠BAC 是不是△ABC 的好角?_________(填“是”或“不
是”).
(2)小丽经过三次折叠发现了∠BAC 是△ABC 的好角,请探究∠B 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
量关系.
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经过 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则∠B 与∠C(不妨设∠B>∠C)之间
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应用提升
(3)小丽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别为 15°,60°,105°,发现 60°和 105°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请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 4°,试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
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解:(1)是
(2)∠B=3∠C ∠B=n∠C
提示:如图,在△ABC 中,沿∠BAC 的平分线 AB1 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
A1B2 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2A2C 的平分线 A2B3 折叠,点 B2 与点 C 重合,则∠BAC 是△ABC
的好角.
证明:∵∠B=∠AA1B1,∠C=∠A2B2C,∠A1B1C=∠A1A2B2
∴∠A1A2B2=∠C+∠A2B2C=2∠C
A
B CB1 B2 Bn Bn+1
A1
A2
An
图 1
…
A
B CB1 B2 B3
A1
A2
A
B CB1
图 2
A
B CB1
图 3
B2
A1
∴∠BAC+∠B+∠AA1B1-∠A1 B1C=∠BAC+2∠B-2C=180°
∵∠BAC+∠B+∠C=180°
∴∠B=3∠C
故若经过 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则∠B 与∠C(不妨设∠B>∠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C
(3)不妨设此三角形为△ABC,最小角为∠A=4°
设∠B=x°,∠C=y°(不妨设 x>y)
则 x=my,y=4n(m,n 均为正整数)
由∠A+∠B+∠C=180°得:4+4mn+4n=180
即 n(m+1)=44
∵m,n 均为正整数
∴ m=43
n=1 或 m=21
n=2 或 m=1
n=22 或 m=10
n=4 或 m=3
n=11
当 m=43,n=1 时,∠B=172°,∠C=4°
当 m=21,n=2 时,∠B=88°,∠C=88°
当 m=1,n=22 时,∠B=168°,∠C=8°
当 m=10,n=4 时,∠B=160°,∠C=16°
当 m=3,n=11 时,∠B=132°,∠C=44°
所以该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4°,172° 或 88°,88° 或 8°,168° 或 16°,160° 或 44°,132°
24.(江苏宿迁)(1)如图 1,在△ABC 中,BA=BC,D,E 是 AC 边上的两点,且满足∠DBE= 1
2
∠ABC
(0°<∠CBE< 1
2
∠ABC).以点 B 为旋转中心,将△BE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ABC,得到△BE′A(点 C
与点 A 重合,点 E 到点 E′ 处),连接 DE′.求证:DE′=DE.
(2)如图 2,在△ABC 中,BA=BC,∠ABC=90°,D,E 是 AC 边上的两点,且满足∠DBE= 1
2
∠ABC
(0°<∠CBE<45°).求证:DE 2=AD 2+EC 2.
(1)证明:由题意得,△BE′A≌△BEC
∴BE′=BE,∠E′BA=∠EBC
∵∠DBE= 1
2
∠ABC,∴∠ABD+∠EBC= 1
2
∠ABC
∴∠E′BD=∠ABD+∠E′BA= 1
2
∠ABC
∴∠E′BD=∠EBD
又∵BD=BD,∴△E′BD≌△EBD
∴DE′=DE
A
B C
图 2
E
D
A
B C
E′
图 1
E
D
(2)证明:如图,将△BEC 绕点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90°,点 C 与点 A 重合,点 E 到点 E′ 处,连接 DE′
则有 AE′=CE,∠E′AB=∠ECB
在△ABC 中,BA=BC,∠ABC=90°
∴∠BAD=∠ECB=∠E′AB=45°
∴∠E′AD=∠E′AB+∠BAD=90°
∴△E′AD 是直角三角形,∴DE′ 2=AD 2+AE′ 2
由(1)知,DE′=DE
∴DE 2=AD 2+EC 2
25.(江苏镇江)等边△ABC 的边长为 2,P 是 BC 边上的任一点(与 B、C 不重合),连接 AP,以 AP 为
边向两侧作等边△APD 和等边△APE,分别与边 AB、AC 交于点 M、N(如图 1).
(1)求证:AM=AN;
(2)设 BP=x.
①若 BM= 3
8
,求 x 的值;
②记四边形 ADPE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 S 的最小值;
③连接 DE,分别与边 AB、AC 交于点 G、H(如图 2),当 x 取何值时,∠BAD=15°?并判断此时以
DG、GH、HE 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1)证明:∵△ABC、△APD 和△APE 是等边三角形
∴AP=AD,∠DAP=∠BAC=60°,∠ADM=∠APN=60°
∴∠DAM=∠PAN,∴△ADM≌△APN,∴AM=AN
(2)①易证△BPM∽△CAP,∴ BM
CP
= BP
CA
∵BM= 3
8
,AC=2,CP=2-x,∴可得 4x2-8x+3=0
解得 x= 1
2
或 3
2
②四边形 AMPN 的面积即为四边形 ADPE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
∵△ADM≌△APN,∴S△ADM =S△APN
∴S 四边形 AMPN =S△APM + S△APN =S△AMP + S△ADM =S△ADP
过点 P 作 PS⊥AB,垂足为 S(如图)
在 Rt△BPS 中,∵∠B=60°,BP=x
∴PS=BP·sin60°= 3
2 x,BS=BP·cos60°= 1
2 x
∵AB=2,∴AS=AB-BS=2- 1
2 x
A
B C
E
D
P
M N
图 1
A
B C
E
D
P
M N
图 2
G
H
A
B C
E
D
E′
A
B C
E
D
P
M
N
T
S
∴AP 2=AS 2+PS 2=(2- 1
2 x)2+( 3
2 x)2=x2-2x+4
取 AP 的中点 T,连接 DT,在等边△ADP 中,DT⊥AB
∴S△ADP = 1
2 AP·DT= 1
2 AP· 3
2 AP= 3
4 AP 2
∴S=S 四边形 AMPN =S△ADP = 3
4 AP 2= 3
4
(x-1)2+ 3 3
4
(0<x<2)
∴当 x=1 时,S 的最小值是 3 3
4
③连接 PG,若∠DAB=15°,∵∠DAP=60°,∴∠PAG=45°
易证四边形 ADPE 为菱形,∴DO 垂直平分 AP
∴GP=AG,∴∠PAG=∠APG=45°,∠PGA=90°
设 BG=t,在 Rt△BPG 中,∠ABP=60°,∴BP=2t,PG= 3t
∴AG=PG= 3t,∴ 3t+t=2,求得 t= 3-1,∴BP=2t=2 3-2
∴当 BP=2 3-2 时,∠DAB=15°
猜想:以 DG、GH、HE 这三条线段为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 1:设 DE 交 AP 于点 O
∵等边△APD 和△APE,∴AD=DP=AP=PE=EA
∴四边形 ADPE 为菱形,∴AO⊥DE,∠ADO=∠AEH=30°
∵∠DAB=15°,易得∠AGO=45°,∠HAO=15°,∠EAH=45°
设 AO=a,则 AD=AE=2a,GO=AO=a,OD= 3a
∴DG=DO-GO=( 3-1)a
∵∠DAB=15°,∠BAC=60°,∠ADO=30°,∴∠DHA=∠DAH=75°
∵DH=AD=2a,∴GH=DH-DG=2a-( 3-1)a=(3- 3)a
HE=DE-DH=2DO-DH=2 3a-2a=2( 3-1)a
∵DG 2+GH 2=[( 3-1)a]2+[(3- 3)a]2=(16-8 3)a 2
HE 2=[2( 3-1)a]2=(16-8 3)a 2
∴DG 2+GH 2=HE 2
∴以 DG、GH、HE 这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直角三角形
方法 2:将△ADG 沿 AB 翻折得△AD′G,则 GD′=GD,∠D′GB=∠DGB
∵∠DGB=∠DAG+∠ADG=15°+30°=45°
∴∠D′GB=45°,∠D′GH=90°
∵AE=AP,AP=AD,AD′=AD,∴AD′=AE
∵∠EAH=∠DAE-∠DAG-∠BAC=120°-60°-15°=45°
∠D′AH=∠BAC-∠D′AB=60°-15°=45°
∴∠EAH=∠D′AH
∵AH=AH,∴△AEH≌△AD′H,∴D′H=EH
又∵GD′=GD,∠D′GH=90°
∴以 DG、GH、HE 这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直角三角形
26.(江苏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2,2),点 P 是线段 OA 上的一个动点(不
与端点重合),过点 P 作 PQ⊥x 轴于 Q,以 PQ 为边向右作正方形 PQMN.连接 AN 并延长交 x 轴于点 B,
连接 ON,设 OQ=t.
(1)求 tan∠BON 的值;
(2)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OAB 的面积 S;
(3)是否存在点 P,使以 B、M、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MON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 B 点的坐标;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C
E
D
P
M N
G
H
O
A
B C
E
D
P
M N
G
H
O
D′
解:(1)过点 A 作 AD⊥x 轴于 D,交 PN 于 C(如图 1)
∵A(2,2),∴AD=OD=2,∴∠AOB=45°
∴PQ=OQ=QM=MN=t,∴OM=2t
∴tan∠BON= MN
OM
= t
2t
= 1
2
(2)∵PN∥OB,∴△APN∽△AOB
∴ AC
AD
= PN
OB
,即 2-t
2
= t
OB
,∴OB= 2t
2-t
∴S= 1
2 OB·AD= 2t
2-t
(0<t <2)
(3)∵∠BMN=∠OMN=90°
∴要使△BMN 与△OMN 相似,只需 BM
MN
= MN
OM
或 BM
MN
= OM
MN
即 BM = 1
2 t 或 BM=2t
①当 BM = 1
2 t 时
i)若 B 在 M 的左侧(如图 2),则 OB =OM-BM= 3
2 t
∴ 2t
2-t
= 3
2 t,解得 t=0(舍去)或 t= 2
3
∴B(1,0)
ii)若 B 在 M 的右侧(如图 1),则 OB =OM+BM= 5
2 t
∴ 2t
2-t
= 5
2 t,解得 t=0(舍去)或 t= 6
5
∴B(3,0)
②当 BM=2t 时,B 在 M 的右侧(如图 3)
OB =OM+BM=4t
∴ 2t
2-t
=4t,解得 t=0(舍去)或 t= 3
2
∴B(6,0)
综上所述,B 点的坐标为(1,0)或(3,0)或(6,0)
27.(江苏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C 的坐标为(0,4),A(t,0)是 x 轴上一动点,M 是线段 AC
的中点.把线段 AM 绕点 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得到线段 AB,过点 B 作 x 轴的垂线,过点 C 作 y 轴的
垂线,两直线交于点 D,直线 DB 交 x 轴于点 E.
(1)若 t=3,则点 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若 t=-3,则点 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2)若 t >0,当 t 为何值时,△BCD 的面积等于 6?
(3)是否存在 t,使得以 B、C、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 相似?若存在,求此时 t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BMQO
P N
Ay
x O
Ay
x
备用图
B MQO
P N
A
x
图 2
y
BMQO
P N
A
x
图 3
y
BMQO
P N
Ay
xD
图 1
C
B
EAO
M
DC
y
x O
C
y
x
解:(1)(5,3
2
),(-1,- 3
2
)
(2)①当 0<t <8 时,如图 1
∵∠CAB=90°,∴∠CAO+∠BAE=90°
∵∠CAO+∠ACO=90°,∴∠BAE=∠ACO
又∠BEA=∠AOC=90°,∴△BEA∽△AOC
∴ AE
CO
= BE
AO
= AB
CA
= 1
2
,即 AE
4
= BE
t
= 1
2
∴AE=2,BE= 1
2 t,∴B(t+2, 1
2 t)
∴S△BCD = 1
2 CD·BD= 1
2
(t+2)(4- 1
2 t)=6
解得 t=2 或 t=4
②当 t >8 时,如图 2
S△BCD = 1
2 CD·BD= 1
2
(t+2)( 1
2 t-4)=6
解得 t=10 或 t=-4(舍去)
∴当 t=2 或 t=4 或 t=10 时,△BCD 的面积等于 6
(3)①当 0<t <8 时,如图 1
若△CDB∽△AOC,则 CD
AO
= BD
CO
即 t+2
t
=
4- 1
2 t
4
,t 无实数解
若△BDC∽△AOC,同理,解得 t=-2 5-2(舍去)或 t=2 5-2
②当 t >8 时,如图 2
若△CDB∽△AOC,则 CD
AO
= BD
CO
即 t+2
t
=
1
2 t-4
4
,解得 t=-4 3+8(舍去)或 t=4 3+8
若△BDC∽△AOC,同理,t 无实数解
③当-2<t<0 时,如图 3
若△CDB∽△AOC,则 CD
AO
= BD
CO
即 t+2
-t
=
4- 1
2 t
4
,t=-4 5+8 或 t=4 5+8(舍去)
若△BDC∽△AOC,同理,t 无实数解
④当 t <-2 时,如图 4
B
EA O
M
D C
y
x
图 4
B
E
A
O
M
DC
y
x
图 3
B
EAO
M
DC
y
x
图 1
B
EAO
M
D
C
y
x
图 2
△CDB∽△AOC,则 CD
AO
= BD
CO
即 - t-2
-t
=
4- 1
2 t
4
,t 无实数解
若△BDC∽△AOC,同理,解得 t=-4 或 t=4(舍去)
∴存在 t=2 5-2 或 4 3+8 或-4 5+8 或-4,使得以 B、C、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 相似
28.(江苏模拟)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BAE=135°,AC
=2 2,AD=1,F 为 BE 的中点.
(1)求 CF 的长;
(2)将△ADE 绕点 A 旋转一周,求点 F 运动路径的长.
解:(1)延长 DF 交 AB 于点 G,连接 CD、CG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90°,∴∠AED=45°
又∠BAE=135°,∴DE∥BA
∴∠DEF=∠GBF,∠EDF=∠BGF
又 F 为 BE 中点,∴EF=BF
∴△DEF≌△GBF,∴DE=GB,DF=GF
又 AD=DE,AC=BC,∠DAC=∠GBC=45°
∴△ACD≌△BCG,∴CD=CG,∠ACD=∠BCG
又∠ACB=∠ACG+∠BCG=90°
∴∠DCG=∠ACD+∠ACG=90°
∴△DC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 2
2 CD
过 D 作 DH⊥AC 于 H
则 AH=DH= 2
2 AD= 2
2
,CH=AC-AH=3 2
2
∴CD= CH 2+DH 2 = 5
∴CF= 2
2 CD= 10
2
(2)取 AB 中点 M,连接 MF,则 MF 是△BAE 的中位线
∴MF= 1
2 AE= 2
2 AD= 2
2
当△ADE 绕点 A 旋转时,由于线段 AB 的中点 M 是定点,
线段 MF 的长是定长,所以点 F 到 M 的距离始终等于定长
MF,故点 F 的运动路径是以点 M 为圆心,MF 长为半径的圆
∴△ADE 绕点 A 旋转一周,点 F 运动路径的长为:2π× 2
2
= 2π
CA
B
D
E
F
CA
B
D
E
F
G
H
F
CA
B
D
E
M
29.(江苏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10cm,BC=12cm,点 D 为 AC 边上一点,且 AD=8cm.动
点 E 从点 B 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线段 BC 向终点 C 运动,F 是射线 CA 上的动点,且∠DEF=∠B.设
运动时间为 t s,CF 的长为 y cm.
(1)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点 F 运动路线的长;
(2)当以点 B 为圆心,BE 长为半径的⊙B 与以点 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相切时,求 t 的值;
(3)当△CEF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t 的值.
解:(1)∵AB=AC,∴∠C=∠B
∵∠CEF+∠DEF+∠BED=180°,∠BDE+∠B+∠BED=180°,∠DEF=∠B
∴∠CEF=∠BDE,∴△CEF∽△BDE
∴ CF
BE
= CE
BD
,∴ y
t
= 12-t
10-8
∴y=- 1
2 t2+6t(0≤t ≤12)
∵y=- 1
2 t2+6t=- 1
2
(t-6)2+18
∴y 的最大值为 18cm
∴点 F 运动路线的长为 36cm
(2)①当⊙B 与⊙C 外切时,点 F 在线段 CA 上,且 BE+CF=BC
∴t- 1
2 t2+6t=12,解得 t=2 或 t=12(舍去)
②当⊙B 与⊙C 内切时,点 F 在 CA 延长线上,且 CF-BE=BC
∴- 1
2 t2+6t-t=12,解得 t=4 或 t=6
综上所述,当⊙B 与⊙C 相切时,t 的值为 2 或 4 或 6
(3)①若 EF=CF,则∠C=∠CEF
∵∠C=∠B,∴△FEC∽△ABC
∴ FC
AC
= EC
BC
,∴
- 1
2 t2+6t
10
= 12-t
12
解得 t= 5
3
或 t=12(舍去)
②若 EF=EC,则∠C=∠EFC
∵∠C=∠B,∴△EFC∽△ABC
F
E
D
C
A
B
D
C
A
B
备用图
E
D
C
A
B
F
E
D
C
A
B
(F)
∴ EC
AC
= FC
BC
,∴12-t
10
=
- 1
2 t2+6t
12
解得 t=12
5
或 t=12(舍去)
③若 CF=CE,则- 1
2 t2+6t=12-t
解得 t=2 或 t=12(舍去)
综上所述,当△CEF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值为 5
3
或 2 或 12
5
30.(江苏模拟)如图,在直角梯形 ABCD 中,AD∥BC,∠A=90°,AB=8,tanC= 4
3
,BD=CD,E、F
分别是线段 BC、BD 上的动点(点 E 与点 B、C 不重合),且∠DEF=∠ADB.设 CE=x,DF=y.
(1)求 BC 和 BD 的长;
(2)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DEF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x 的值.
解:(1)∵AD∥BC,∠A=90°,∴∠ADB=∠DBC
∵DB=DC,∴∠DBC=∠C,∴∠ADB=∠C
∴tan∠ADB=tanC= 4
3
,∴ AB
AD
= 4
3
∵AB=8,∴AD=6,∴BD=10
过 D 作 DH⊥BC 于 H,则 DH=AB=8,BH=AD=6
∵DB=DC,∴BC=2BH=12
(2)∵∠DEF=∠ADB,∠ADB=∠C,∴∠DEF=∠C
∵∠DEB=∠1+∠DEF=∠2+∠C,∴∠1=∠2
又∠DBC=∠C,∴△BEF∽△CDE
∴ BF
CE
= BE
CD
,即 10-y
x
= 12-x
10
∴y= 1
10 x2- 6
5 x+10
(3)若①DE=FE,则△BEF≌△CDE,∴BE=CD
即 12-x=10,得 x=2
②若 FD=FE,则∠FDE=∠FED=∠DBE
∴DE=BE=12-x
在 Rt△DHE 中,(6-x)2+8 2=(12-x)2,解得 x=11
3
③若 DE=DF,则∠DFE=∠DEF=∠DBE
此时点 F 与点 B 重合,故点 E 与点 C 也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当△DEF 为等腰三角形时,x=2 或 11
3
A
B C
D
M
E
M
F
M
A
B C
D
M
E
M
F
M
2
1
H
M
31.(江苏模拟)如图,Rt△ABC 中,∠BAC=90°,AB=AC,D 是 BC 的中点,E 是 AC 上一点,点 G 在
BE 上,连接 DG 并延长交 AE 于 F,若∠FGE=45°.
(1)求证:BD·BC=BG·BE;
(2)求证:AG⊥BE;
(3)若 E 是 AC 的中点,求 EF
DF
的值.
(1)证明:∵Rt△ABC 中,∠BAC=90°,AB=AC
∴BC= 2AB,∠C=45°
∵∠BGD=∠FGE=45°,∴∠BGD=∠C
又∵∠DBG=∠EBC,∴△BDG∽△BEC,∴ BD
BG
= BE
BC
即 BD·BC=BG·BE
(2)证明:∵D 是 BC 的中点,∴AD=BD,BD= 2
2 AB
∴
2
2 AB
BG
= BE
2AB
,即 AB
BG
= BE
AB
又∵∠ABG=∠EBA,∴△ABG∽△EBA
∴∠BGA=∠BAE=90°,即 AG⊥BE
(3)解:∵∠FGE=∠C=45°,∠EFG=∠DFC
∴△EFG∽△DFC,∴ EF
DF
= GE
CD
设 AC=2k,则 AB=2k,CD= 1
2 BC= 2k
∵E 是 AC 的中点,∴AE=k,∴BE= 5k
∵∠BGA=90°,∴∠AGE=90°
又∵∠AEG=∠BEA,∴△AGE∽△BAE
∴ GE
AE
= AE
BE
,即 GE
k
= k
5k
,∴EG= 5
5 k
∴ EF
DF
= GE
CD
=
5
5 k
2k
= 10
10
32.(河北)如图 1,点 E 是线段 BC 的中点,分别以 B,C 为直角顶点的△EAB 和△EDC 均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且在 BC 的同侧.
(1)AE 和 ED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AE 和 ED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以点 E 为位似中心,作△EGF 与△EAB 位似,点 H 是 BC 所在直线上的一点,连接 GH,
HD,分别得到了图 2 和图 3.
①在图 2 中,点 F 在 BE 上,△EGF 与△EAB 的相似比是 1 :2,H 是 EC 的中点.
求证:GH=HD,GH⊥HD.
②在图 3 中,点 F 在 BE 的延长线上,△EGF 与△EAB 的相似比是 k :1,若 BC=2,请直接写出 CH
的长为多少时,恰好使得 GH=HD 且 GH⊥HD(用含 k 的代数式表示).
B E
A D
C
图 2
G
F HB E
A D
C
图 1
B E
A D
C
G
F
H
A
B
F E
D
C
G
A
B
F E
D
C
G
A
B
F E
D
C
G
解:(1)AE=ED,AE⊥ED
(2)①证明:由题意,∠B=∠C=90°,AB=BE=EC=DC
∵△EGF 与△EAB 位似且相似比是 1 :2
∴∠GFE=∠B=90°,GF= 1
2 AB,EF= 1
2 EB
∴∠GFE=∠C,∴EH=HC= 1
2 EC
∴GF=HC,FH=FE+EH= 1
2 EB+ 1
2 EC= 1
2 BC=EC=CD
∴△HGF≌△DHC.∴GH=HD,∠GHF=∠HDC
∵∠HDC+∠DHC=90°,∴∠GHF+∠DHC=90°
∴∠GHD=90°,GH⊥HD
②CH 的长为 k
33.(河北)如图 1 和图 2,在△ABC 中,AB=13,BC=14,cos∠ABC= 5
13
.
探究 如图 1,AH⊥BC 于点 H,则 AH=__________,AC=__________,△ABC 的面积 S△ABC =__________.
拓展 如图 2,点 D 在 AC 上(可与点 A,C 重合),分别过点 A,C 作直线 BD 的垂线,垂足为 E,F.设
BD=x,AE=m,CF=n.(当点 D 与 A 重合时,我们认为 S△ABD =0)
(1)用含 x,m 或 n 的代数式表示 S△ABD 及 S△CBD ;
(2)求(m+n)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m+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对给定的一个 x 值,有时只能确定唯一的点 D,指出这样的 x 的取值范围.
发现 请你确定一条直线,使得 A,B,C 三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小(不必写出过程),并写出这个
最小值.
解:探究 12,15,84
拓展 (1)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S△ABD = 1
2 mx,S△CBD = 1
2 nx
(2)由(1)得 m=2S△ABD
x
,n=2S△CBD
x
∴m+n=2S△ABD
x
+2S△CBD
x
=168
x
A
CHB
图 1
A
C
E
B
图 2
D F
由于 AC 边上的高为 2S△ABC
15
=2×84
15
=56
5
∴x 的取值范围是 56
5
≤x≤14
∵(m+n)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x=56
5
时,(m+n)的最大值为 15
当 x=14 时,(m+n)的最小值为 12
(3)x 的取值范围是 x=56
5
或 13<x≤14
发现 AC 所在的直线
最小值为 56
5
34.(河北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 是坐标原点,在△ABC 中,tan∠ACB= 1
2
,BC=2AB,
点 B 的坐标为(-4,0),点 A、C 分别在 y 轴正半轴和 x 轴正半轴上,点 D 是 BC 的中点.
(1)求点 A 的坐标;
(2)点 P 从 C 点出发,沿线段 CB 以每秒 5 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 B 匀速运动,过点 P 作 PE⊥AB,垂足
为 E,PE 交直线 AC 于点 F,设 EF 的长为 y(y≠0),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过点 O 作 OQ∥AC 交 AB 于 Q 点,连接 DQ.是否存在这样的 t 值,使△FDQ 是
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 OA=x
∵点 A、C 分别在 y 轴正半轴和 x 轴正半轴上
∴tan∠ACO= OA
OC
= 1
2
,∴OC=2x
∵B(-4,0),∴OB=4,∴BC=2x+4
∵BC=2AB,∴AB=x+2
在 Rt△AOB 中,OA2+OB2=AB2
∴x2+42=(x+2)2,解得 x=3
∴点 A 的坐标为(0,3)
(2)过 F 作 FN⊥OC 于点 N,如图 1
∵∠FNP+∠ABO=90°,∠BAO+∠ABO=90°
∴∠FNP=∠BAO
∴tan∠FPN=tan∠BAO,∴ FN
PN
= OB
OA
= 4
3
设 FN=4k,则 PN=3k,PF=5k,CN=8k,∴PC=5k
又∵PC=5t,∴k=t,PF=5t
O CB
A
x
y
D
E
F
P O CB
A
x
y
D
备用图
O CB
A
x
y
D
备用图
O CB
A
x
y
D
E
F
PN
图 1
∵OA=3,OB=4,∴AB=5,∴BC=10
在 Rt△PEB 中,sin∠PBE= PE
BP
= OA
AB
= 3
5
∴PE= 3
5 BP= 3
5
(10-5t)=6-3t
当点 E 与点 A 重合时,OP=OA·tan∠OAP=OA·tan∠ABO= 3
4 OA= 9
4
此时 PC=6- 9
4
=15
4
,t= 15
4
÷5= 3
4
当 0≤t< 3
4
时,点 E 在 BA 延长线上,点 F 在线段 AC 上,如图 1
∴y=PE-PF=6-3t-5t=6-8t
当 3
4
<t <2 时,点 E 在线段 AB 上,点 F 在 CA 延长线上,如图 2
∴y=PF-PE=5t-(6-3t)=8t-6
(3)过 D 作 DH⊥AC 于 H,过 Q 作 QM⊥OB 于 M,如图 3
∵BC=10,点 D 是 BC 的中点,∴BD=DC=5
∵OA=3,OC=6,∴AC=3 5
由△DHC∽△AOC,得 DH= 5
∵OQ∥AC,∴△QBO∽△ABC,得 BQ=2
∴BM= 4
5 BQ= 8
5
,QM= 3
5 BQ= 6
5
∴DM=BD-BM=17
5
在 Rt△QMD 中,由勾股定理得 QD= 13
∴QD<2DH,∴以 QD 为直径的圆与 AC 相离
∴∠QFD<90°
①当∠QDF=90°时,如图 4
由(2)知 FN=4t,∴CN=8t,DN=CD-CN=5-8t
∵∠QDF=90°,∴∠QDM+∠FDN=90°
∵∠QDM+∠DQM=90°,∴∠FDN=∠DQM
又∵∠QMD=∠DNF=90°,∴△QMD∽△DNF
∴ QM
DN
= DM
FN
,∴
6
5
5-8t
=
17
5
4t
,解得 t= 17
32
②当∠FQD=90°时,如图 5
过 F 作 x 轴的平行线,与 MQ 的延长线交于 G
则 GM=FN=4t,∴GQ=GM-QM=4t- 6
5
GF=MN=BC-BM-CN=10- 8
5
-8t=42
5
-8t
∵∠FQD=90°,∴∠FQG+∠DQM=90°
∵∠QDM+∠DQM=90°,∴∠FQG=∠QDM
又∵∠G=∠QMD=90°,∴△FGQ∽△QMD
O CB
A
x
y
D
E
F
PN
图 2
O CB
A
x
y
D
E
F
PN
图 3
M
Q H
O CB
A
x
y
D
E
F
PN
图 4
M
Q
O CB
A
x
y
D
F
PN
图 5
M
Q
G
∴ FG
QM
= GQ
MD
,∴
42
5
-8t
6
5
=
4t- 6
5
17
5
,解得 t= 15
16
∴存在 t= 17
32
或 t= 15
16
,使△FDQ 是直角三角形
35.(山西模拟)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l 与坐标轴相交于 A(2 5,0),B(0,5)两点,将
Rt△AOB 绕原点 O 逆时针旋转得到 Rt△A′OB′.
(1)求直线 l 的解析式;
(2)若 OA′⊥AB,垂足为 D,求点 D 的坐标;
(3)如图 2,若将 Rt△AOB 绕原点 O 逆时针旋转 90°,A′B′ 与直线 l 相交于点 F,点 E 为 x 轴上一动点.试
探究:是否存在点 E,使得以点 A,E,F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 E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kx+b
∵点 A(2 5,0),B(0,5)在直线 l 上
∴ 2 5k+b=0
b= 5
解得:
k=- 1
2
b= 5
∴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 1
2 x+ 5
(2)∵A(2 5,0),B(0,5),∴OA=2 5,OB= 5
∴AB= OA 2+OB 2 =5
∵OA′⊥AB 即 OD⊥AB,∴1
2 OA·OB= 1
2 AB·OD
∴ 1
2
×2 5× 5= 1
2
×5×OD,∴OD=2
过点 D 作 DH⊥x 轴于点 H(如图 1)
则∠DAH+∠ADH=∠ODH+∠ADH=90°
∴∠DAH=∠ODH
∵在 Rt△AOB 中,tan∠BAO= OB
OA
= 5
2 5
= 1
2
∴tan∠ODH= OH
DH
= 1
2
,DH=2OH
在 Rt△ODH 中,设 OH=a,则 DH=2a
∵OH 2+DH 2=OD 2,∴a 2+4a 2=22
y
B
D
l
A xO
B′
A′
图 1
y
BF
l
A xOB′
A′
图 2
y
B D
l
A xO
B′
A′
图 1
H
y
B
Fl
A xOB′
A′
图 2
E
∵a >0,∴a=2 5
5
,∴OH=2 5
5
,DH=4 5
5
∴点 D 的坐标为(2 5
5
,4 5
5
)
(3)存在点 E,使得以点 A,E,F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B′ 相似
理由:∵△A′OB′ 由△AOB 逆时针旋转 90°所得
∴△A′OB′≌△AOB,∴∠B′A′O=∠BAO
又∵∠FBA′=∠OBA,∴△BFA′∽△BOA
∴ BF
BO
= A′B
AB
,即 BF
BO
= A′O-BO
AB
∴ BF
5
= 2 5- 5
5
,∴BF=1,∴AF=AB+BF=6
①如图 2,当△AFE∽△A′BB′ 时,有 AE
A′B′
= AF
A′B
∴ AE
5
= 6
5
,∴AE=6 5,∴OE=AE-AO=6 5-2 5=4 5
∴E1(-4 5,0)
②如图 3,当△AEF∽△A′BB′ 时,有 AE
A′B
= AF
A′B′
∴ AE
5
= 6
5
,∴AE=6 5
5
,∴OE=AO-AE=2 5-6 5
5
=4 5
5
∴E2(4 5
5
,0)
综上所述,存在点 E1(-4 5,0),E2(4 5
5
,0),使得以点 A,E,F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B′ 相似
36.(陕西)如图,正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 3.
(1)如图①,正方形 EFPN 的顶点 E、F 在边 AB 上,顶点 N 在边 AC 上.在正三角形 ABC 及其内部,以
点 A 为位似中心,作正方形 EFPN 的位似正方形 E′F′P′N′,且使正方形 E′F′P′N′ 的面积最大(不要求写作
法);
(2)求(1)中作出的正方形 E′F′P′N′ 的边长;
(3)如图②,在正三角形 ABC 中放入正方形 DEMN 和正方形 EFPH,使得 DE、EF 在边 AB 上,点 P、N
分别在边 CB、CA 上,求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解:(1)如图①,正方形 E′F′P′N′ 即为所求
(2)设正方形 E′F′P′N′ 的边长为 x
∵△ABC 为正三角形,∴AE′=BF′= 3
3 x
∴x+2 3
3 x=3+ 3,∴x=3 3-3
B
C
A
图①
E F
PN
B
C
A
图②
E F
MN
P
D
H
y
B
Fl
A xOB′
A′
图 3
E
B
C
A
图①
E F
PN
P′
E′ F′
N′
(3)如图②,连接 NE,EP,PN,则∠NEP=90°
设正方形 DEMN、正方形 EFPH 的边长分别为 m、n(m≥n)
它们的面积和为 S,则 NE= 2m,PE= 2n
∴PN 2=NE 2+PE 2=2m 2+2n 2=2(m 2+n 2)
∴S=m 2+n 2= 1
2 PN 2
延长 PH 交 ND 于点 G,则 PG⊥ND
在 Rt△PGH 中,PN 2=PG 2+GN 2=(m+n)2+(m-n)2
∵ 3
3 m+m+n+ 3
3 n=3+ 3,即 m+n=3
方法一:
∴①当(m-n)2=0 时,即 m=n 时,S 最小
∴S 最小= 1
2
×3 2= 9
2
②当(m-n)2 最大时,S 最大
即当 m 最大且 n 最小时,S 最大
∵m+n=3
由(2)知,m 最大=3 3-3
∴n 最小=3-m 最大=3-(3 3-3)=6-3 3
∴S 最大= 1
2
[9+(m 最大-n 最小 )2]
= 1
2
[9+(3 3-3-6+3 3)2]
=99-54 3
方法二:
∴n=3-m
∴S=m 2+n 2=m 2+(3-m)2=2m 2-6m+9=2(m- 3
2
)2+ 9
2
由(2)知,m 最大=3 3-3
∴n 最小=3-m 最大=3-(3 3-3)=6-3 3
∴6-3 3≤m≤3 3-3
又 a=2>0,6-3 3< 3
2
<3 3-3, 3
2
-(6-3 3)=(3 3-3)- 3
2
=3 3- 9
2
∴当 m= 3
2
时,S 有最小值 9
2
;
当 m=6-3 3 或 3 3-3 时,S 有最大值 99-54 3
37.(陕西模拟)(1)如图 1,△ABC 在平面坐标系内,点 A(0,3 3),B(-3,0),C(2,0).一动点
由点 A 沿 y 轴向下运动,运动到线段 OA 上的 G 点时,再沿 GC 到达 C.若由 A 到 G 方向的速度是 G 到 C
方向的速度的 2 倍,要使动点由 A-G-C 所用的时间最短,求点 G 的坐标;
(2)如图 2,A、B 两村相距 10 千米,且 tanA= 3
4
,现计划修一条公路把 A、B 两村连接起来,由于 A、
B 两村之间有些重要的建筑物不能直接经过,故计划先沿水平 AC 方向修到某处 M,再由 M 处沿山坡修到
B 村.
①若由 A 到 M 的速度是 M 到 B 的速度的 2 倍,要尽快完成任务,求 AM 的长;
②若由 A 到 M 的速度是 M 到 B 的速度的 3 倍,要尽快完成任务,求 AM 的长;
B
C
A
图②
E F
MN
P
D
HG
③若由 A 到 M 的速度是 M 到 B 的速度的 n 倍,要尽快完成任务,直接写出 AM 的长.
解:(1)设 G 到 C 方向的速度为 v,则 A 到 G 方向的速度为 2v
t=AG
2v
+GC
v
= 1
v
(AG
2
+GC)
∵v 是定值,要使 t 最小,只需 AG
2
+GC 最小
作 CD⊥AB 于 D,交 OA 于 G
由 A(0,3 3),B(-3,0),知∠BAO=30°
∴DG=AG
2
∵D、G、C 三点共线,∴AG
2
+GC 最小
∵∠BCD=∠BAO=90°-∠ABC
∴∠BCD=30°,∴OG= 3
3 OC =2 3
3
∴G(0,2 3
3
)
(2)①设 M 到 B 的速度为 v,则 A 到 M 的速度为 2v
t= AM
2v
+BM
v
= 1
v
(AM
2
+BM)
∵v 是定值,要使 t 最小,只需 AM
2
+BM 最小
在 AC 下方作∠CAD=45°,作 BD⊥AD 于 D,交 AC 于 M,BE⊥AC 于 E
则 MD=AM
2
,且 B、M、D 三点共线,∴AM
2
+BM 最小
此时∠AMD=45°,∴∠BME=45°
∵tanA= BE
AE
= 3
4
,设 BE=3k,则 AE=4k
在 Rt△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5k
∵AB=10,∴5k=10,k=2,∴AE=8,BE=ME=6
∴AM=2
②设 M 到 B 的速度为 v,则 A 到 M 的速度为 3v
t=AM
3v
+BM
v
= 1
v
(AM
3
+BM)
M CA
B
D
E
O CB
A
y
图 1
x M CA
图 2
B
在 AC 下方作∠CAD,使 sin∠CAD= 1
3
,作 BD⊥AD 于 D,交 AC 于 M,BE⊥AC 于 E
则 MD=AM
3
,且 B、M、D 三点共线,∴AM
3
+BM 最小
设 MD=k,则 AM=3k,AD=2 2k
∴tan∠MAD= MD
AD
= k
2 2k
= 2
4
= ME
BE
,∴ME= 2
4 BE=3 2
2
∴AM=8- 3 2
2
③设 M 到 B 的速度为 v,则 A 到 M 的速度为 nv
t=AM
nv
+BM
v
= 1
v
(AM
n
+BM)
在 AC 下方作∠CAD,使 sin∠CAD= 1
n
,作 BD⊥AD 于 D,交 AC 于 M,BE⊥AC 于 E
则 MD=AM
n
,且 B、M、D 三点共线,∴AM
n
+BM 最小
设 MD=k,则 AM=nk,AD= n2-1 k
∴tan∠MAD= MD
AD
= k
n2-1 k
= n2-1
n2-1
= ME
BE
,∴ME= n2-1
n2-1
BE=6 n2-1
n2-1
∴AM=8- 6 n2-1
n2-1
38.(新疆乌鲁木齐)如图,已知点 A(-12,0),B(3,0),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且∠ACB=90°.
(1)求点 C 的坐标;
(2)求 Rt△ACB 的角平分线 CD 所在直线 l 的解析式;
(3)在 l 上求出满足 S△PBC = 1
2 S△ACB 的点 P 的坐标;
(4)已知点 M 在 l 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 N,使以 O、
C、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点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A(-12,0),B(3,0),∴OA=12,OB=3
由△AOC∽△COB,可得 OC 2=OA·OB=36,∴|OC|=6
又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故点 C 的坐标是(0,6)
(2)过点 D 作 DE⊥BC 于点 E,设 DB 的长为 m
∵OA=12,OB=3,OC=6,∴AB=15,AC=6 5,BC=3 5
在 Rt△DEB 中,DE=DB·sinB=m· AC
AB
= 2 5
5 m,BE=DB·cosB=m· BC
AB
= 5
5 m
在 Rt△DEC 中,∠DCE=45°,于是,CE=DE= 2 5
5 m
由 CE+BE=BC,即 2 5
5 m+ 5
5 m=3 5,得 m=5
又由|OA|>|OB|,知点 D 在线段 OA 上,|OB|=3
∴|OD|=2,故点 D(-2,0)
设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kx+b,把 C(0,6)和 D(-2,0)代入
M CA
B
D
E
O BA
y
x
C
D
C
y
BODA x
E
得 b=6
-2k+b=0
解得: k=3
b=6
故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3x+6
(3)①取 AB 的中点 F(-4.5,0),过点 F 作 BC 的平行线交直线 l 于点 P1,连接 CF
易知 S△P1BC =S△FBC = 1
2 S△ACB ,∴点 P1 为符合题意的点
直线 P1F 可由直线 BC 向左平移|BF|个单位得到(即向左平移 7.5 个单位)
易得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2x+6
∴直线 P1F 的解析式为 y=-2(x+7.5)+6,即 y=-2x+9
由 y=-2x+9
y=3x+6
解得 x=-3
y=-3
∴点 P1(-3,-3)
②在直线 l 上取点 P2,使 P2C=P1C
此时有 S△P2BC =S△P1BC = 1
2 S△ACB ,∴点符 P2 合题意
由 P2C=P1C,可得点 P2 的坐标为(3,15)
∴点 P(-3,-3)或 P(3,15)可使 S△PBC = 1
2 S△ACB
(4)点 N 的坐标分别为(1,3),(-18
5
,6
5
)(-3 10
5
,-9 10
5
),(3 10
5
,9 10
5
)
提示:如图所示,有四种情况
39.(内蒙古赤峰)如图所示,要在燃气管道 l 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 A、B 两镇供气,已知 A、B 到 l
的距离分别是 3km、4km(即 AC=3km,BE=4km),AB=x km,现设计两种方案;
方案一:如图①所示,AP⊥l 于点 P,泵站修建在 P 处,该方案中管道长度 a1=AB+AP;
方案二:如图②所示,点 A′ 与点 A 关于 l 对称,A′B 与 l 相交于点 P,泵站修建在点 P 处,该方案中管道
长度 a2=AP+BP
(1)在方案一中,a1=____________km(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2)在方案二中,a2=____________km(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3)请你分析要使铺设的输气管道最短,应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
C
A
B
E l
P
A
B
l
图①
(C)
P
A
B
l
图②
C
C
y
BODA xF
P1
P2
C
y
BODA x
M N
C
y
BODA x
M
NC
BODA x
M
N
y
C
y
BODA x
M
N
解:(1)x+3
(2) x2+48
(3)a1
2-a2
2=(x+3)2-( x2+48 )2=6x-39
当 a1
2-a2
2>0(即 a1-a2>0,a1>a2)时,6x-39>0,解得 x>6.5
当 a1
2-a2
2=0(即 a1-a2=0,a1=a2)时,6x-39=0,解得 x=6.5
当 a1
2-a2
2<0(即 a1-a2<0,a1<a2)时,6x-39<0,解得 x<6.5
综上所述
当 x>6.5 时,选择方案二,输气管道较短
当 x=6.5 时,两种方案一样
当 0<x<6.5 时,选择方案一,输气管道较短
40.(黑龙江哈尔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 坐标原点,直线 y=2x+4 交 x 轴于点 A,交 y 轴
于点 B,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直线 y=-x+m 经过点 C,交 x 轴于点 D.
(1)求 m 的值;
(2)点 P(0,t)是线段 OB 上的一个动点(点 P 不与 O,B 两点重合),过点 P 作 x 轴的平行线,分别
交 AB,OC,DC 于点 E,F,G.设线段 EG 的长为 d,求 d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
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点 H 是线段 OB 上一点,连接 BG 交 OC 于点 M,当以 OG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M
时,恰好使∠BFH=∠ABO.求此时 t 的值及点 H 的坐标.
解:(1)方法一:如图 1
∵y=2x+4 交 x 轴和 y 轴于 A、B
∴A(-2,0),B(0,4),∴OA=2,OB=4
∵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BC=OA=2
过点 C 作 CK⊥x 轴于 K,则四边形 BOKC 是矩形
∴OK=BC=2,CK=OB=4
∴C(2,4),代入 y=-x+m 得
4=-2+m,∴m=6
方法二:如图 2
∵y=2x+4 交 x 轴和 y 轴于 A、B
∴A(-2,0),B(0,4),∴OA=2,OB=4
延长 DC 交 y 轴于点 N
∵y=-x+m 交 x 轴和 y 轴于 D、N
∴D(m,0),N(0,m),∴OD=ON
∴∠ODN=∠OND=45°
OA
y
x
B C
D
图 1
K
OA
y
x
B C
D
图 2
N
OA
y
x
备用图
B C
DOA
y
x
B C
D
∵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
∴BC∥AO,BC=OA=2
∴∠NCB=∠ODN=∠OND=45°,∴NB=BC=2
∴ON=NB+OB=2+4=6,∴m=6
(2)方法一:如图 3,延长 DC 交 y 轴于点 N,分别过点 E、G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 R、Q
则四边形 ERQG、四边形 POQG、四边形 EROP 是矩形
∴ER=PO=GQ=t
∵tan∠BAO= ER
AR
= OB
OA
,∴ t
AR
= 4
2
,∴AR= 1
2 t
∵y=-x+6 交 x 轴和 y 轴于 D、N
∴OD=ON=6,∴∠ODN=45°
∵tan∠ODN= GQ
QD
,∴DQ=t
又∵AD=AO+OD=2+6=8
∴EG=RQ=8- 1
2 t-t=8=8- 3
2 t
∴d=- 3
2 t+8(0<t <4)
方法二:∵EG∥AD,P(0,t),∴设 E(x1,t),G(x2,t)
把 E(x1,t)代入 y=2x+4,得 t=2x1+4
∴x1= t
2
-2
把 G(x2,t)代入 y=-x+6,得 t=-x2+6
∴x2=6-t
∴d=EG=x2-x1=(6-t)-( t
2
-2)
∴d=- 3
2 t+8(0<t <4)
(3)方法一:如图 4,∵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
∴AB∥OC,∴∠ABO=∠BOC
∵BP=4-t,∴tan∠ABO= EP
BP
=tan∠BOC= 1
2
∴EP=2- t
2
,∴PG=d-EP=6-t
∵以 OG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M,∴∠OMG=90°
∵∠OPG=90°,∠MFG=∠PFO,∴∠BGP=∠BOC
∴tan∠BGP= BP
PG
=tan∠BOC= 1
2
∴ 4-t
6-t
= 1
2
,解得:t=2
∵∠BFH=∠ABO=∠BOC,∠OBF=∠FBH
∴△BHF∽△BFO,∴ BH
BF
= BF
BO
,即 BF 2=BH·BO
∵OP=2,∴PF=1,BP=2,∴BF= BP 2+PF 2 = 5
∴5=BH×4,∴BH= 5
4
,∴HO=4- 5
4
=11
4
OA
y
x
B C
D
图 3
N
E GP F
R Q
OA
y
x
B C
D
图 4
E G
M
H
P
F
∴H(0,11
4
)
方法二:如图 5,∵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
∴AB∥OC,∴∠ABO=∠BOC
∵BP=4-t,∴tan∠ABO= EP
BP
=tan∠BOC= 1
2
∴EP=2- t
2
,∴PG=d-EP=6-t
∵以 OG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M,∴∠OMG=90°
∵∠OPG=90°,∠MFG=∠PFO,∴∠BGP=∠BOC
∴tan∠BGP= BP
PG
=tan∠BOC= 1
2
∴ 4-t
6-t
= 1
2
,解得:t=2
∴OP=2,BP=4-t=2,∴PF=1
∴OF= 12+22 = 5=BF
∴∠OBF=∠BOC=∠BFH=∠ABO,∴BH=HF
过点 H 作 HT⊥BF 于点 T
∴BT= 1
2 BF= 5
2
,∴BH= BT
cos∠OBF
=
5
2
2
5
= 5
4
∴OH=4- 5
4
=11
4
,∴H(0,11
4
)
方法三:如图 4,∵OA=2,OB=4,∴AB=2 5
∵P(0,t),∴BP=4-t,
∵cos∠ABO= BP
BE
= 4-t
BE
= OB
AB
= 4
2 5
∴BE= 5
2
(4-t)
∵以 OG 为直径的圆经过点 M,∴∠OMG=90°
∵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AB∥OC
∴∠ABG=∠OMG=90°=∠BPG
∴∠ABO+∠BEG=90°,∠BGE+∠BEG=90°
∴∠ABO=∠BGE,∴sin∠ABO=sin∠BGE
∴ OA
AB
= BE
EG
= BE
d
,即 2
2 5
=
5
2
(4-t)
- 3
2 t+8
,∴t=2
∵∠BFH=∠ABO=∠BOC,∠OBF=∠FBH
∴△BHF∽△BFO,∴ BH
BF
= BF
BO
,即 BF 2=BH·BO
∵OP=2,∴PF=1,BP=2,∴BF= BP 2+PF 2 = 5
∴5=BH×4,∴BH= 5
4
,∴HO=4- 5
4
=11
4
OA
y
x
B C
D
图 5
E G
M
H
P
F
T
∴H(0,11
4
)
41.(黑龙江哈尔滨)已知:在△ABC 中,∠ACB=90°,点 P 是线段 AC 上一点,过点 A 作 AB 的垂线,
交 BP 的延长线于点 M,MN⊥AC 于点 N,PQ⊥AB 于点 Q,AQ=MN.
(1)如图 l,求证:PC=AN;
(2)如图 2,点 E 是 MN 上一点,连接 EP 并延长交 BC 于点 K,点 D 是 AB 上一点,连接 DK,∠DKE
=∠ABC,EF⊥PM 于点 H,交 BC 延长线于点 F,若 NP=2,PC=3,CK :CF=2 :3,求 DQ 的长.
(1)证明:方法一:
如图 1,∵BA⊥AM,MN⊥AP,∴∠BAM=∠ANM=90°
∴∠PAQ+∠MAN=∠MAN+∠AMN=90°
∴∠PAQ=∠AMN
∵PQ⊥AB,MN⊥AC,∴∠PQA=∠ANM=90°
∵AQ=MN,∴△AQP≌△MNA
∴AN=PQ,AM=AP,∴∠AMB=∠APM
∵∠APM=∠BPC,∠BPC+∠PBC=90°,∠AMB+∠ABM=90°
∴∠ABM=∠PBC
∵PQ⊥AB,PC⊥BC,∴PQ=PC,∴PC=AN
方法二:
如图 1,∵BA⊥AM,MN⊥AC,∴∠BAM=∠ANM=90°
∴∠PAQ+∠MAN=∠MAN+∠AMN=90°
∴∠PAQ=∠AMN
∵PQ⊥AB,∴∠AQP=90°=∠ANM
∵AQ=MN,∴△PQA≌△ANM
∴AP=AM,PQ=AN,∴∠APM=∠AMP
∵∠AQP+∠BAM=180°,∴PQ∥MA
∴∠QPB=∠AMP
∵∠APM=∠BPC,∴∠QPB=∠BPC
∵∠BQP=∠BCP=90°,BP=BP
∴△BPQ≌△BPC,∴PQ=PC,∴PC=AN
(2)解:方法一:
如图 2,∵NP=2,PC=3,∴由(1)知 PC=AN=3
∴AP=NC=5,AC=8,∴AM=AP=5
∴AQ=MN= AM 2-AN 2 =4
∵∠PAQ=∠AMN,∠ACB=∠ANM=90°
∴∠ABC=∠MAN
Q
A
P
B C
MN
(图 1)
Q
A
P
B C
MN
(图 2)
K
D
E
F
H
Q
A
P
B C
MN
(图 1)
Q
A
P
B C
MN
(图 2)
K
D
E
FT
G
H
∴tan∠ABC=tan∠MAN= MN
AN
= 4
3
∵tan∠ABC= AC
BC
,∴BC=6
∵NE∥KC,∴∠PEN=∠PKC
又∵∠ENP=∠KCP,∴△PNE∽△PCK,∴ NE
CK
= NP
PC
∵CK :CF=2 :3,设 CK=2k,则 CF=3k
∴ NE
2k
= 2
3
,∴NE= 4
3 k
过 N 作 NT∥EF 交 CF 于 T,则四边形 NTFE 是平行四边形
∴NE=TF= 4
3 k,∴CT=CF-TF=3k- 4
3 k= 5
3 k
∵EF⊥PM,∴∠BFH+∠HBF=90°=∠BPC+∠HBF
∴∠BPC=∠BFH
∵EF∥NT,∴∠NTC=∠BFH=∠BPC
∵tan∠NTC=tan∠BPC= BC
PC
=2,∴tan∠NTC= NC
CT
=2
∴CT= 5
3 k= 5
2
,∴k= 3
2
∴CK=2× 3
2
=3,BK=BC-CK=3
∵∠PKC+∠DKE=∠ABC+∠BDK,∠DKE=∠ABC,∴∠BDK=∠PKC
tan∠PKC= PC
KC
=1,∴tan∠BDK=1
过 K 作 KG⊥BD 于 G
∵tan∠BDK=1,tan∠ABC = 4
3
,∴设 GK=4n,则 BG=3n,GD=4n
∴BK=5n=3,∴n= 3
5
,∴BD=4n+3n=7n= 21
5
∵AB= AC 2+BC 2 =10,AQ=4,∴BQ=AB-AQ=6
∴DQ=BQ-BD=6- 21
5
= 9
5
方法二:
如图 3,∵NP=2,PC=3,∴由(1)知 AN=PC=3
∴AP=NC=5,AC=8,∴AM=AP=5
∴AQ=MN= AM 2-AN 2 =4
∵NM∥BC,∴∠NMP=∠PBC
又∵∠MNP=∠BCP,∴△MNP∽△BCP
∴ MN
BC
= NP
PC
,∴ 4
BC
= 2
3
,∴BC=6
作 ER⊥CF 于 R,则四边形 NERC 是矩形
∴ER=NC=5,NE=CR
∵∠BHF=∠BCP=90°,∴∠EFR=90°-∠HBF,∠BPC=90°-∠HBF
∴∠EFR=∠BPC,∴tan∠EFR=tan∠BPC
Q
A
P
B C
MN
(图 3)
K
D
E
H
FR G
∴ ER
RF
= BC
PC
,∴ 5
RF
= 6
3
,∴RF= 5
2
∵NE∥KC,∴∠NEP=∠PKC
又∵∠ENP=∠KCP,∴△NEP∽△CKP,∴ NE
KC
= NP
PC
= 2
3
∵CK :CF=2 :3,设 CK=2k,则 CF=3k
∴NE=CR= 4
3 k,CR=CF-RF=3k- 5
2
∴3k- 5
2
= 4
3 k,k= 3
2
,∴CK=3,CR=2,∴BK=3
在 CF 的延长线上取点 G,使∠EGR=∠ABC
∴tan∠EGR=tan∠ABC,∴ ER
RG
= AC
BC
= 4
3
∴RG= 3
4 ER= 15
4
,∴EG= ER 2+RG 2 = 25
4
,KG=KC+CR+RG= 35
4
∵∠DKE+∠EKC=∠ABC+∠BDK,∠ABC=∠DKE
∴∠BDK=∠EKC,∴△BDK∽△GKE,∴ BD
KG
= BK
EG
∴BD·EG=BK·KG,∴BD×25
4
=3×35
4
,∴BD= 21
5
∵AB= AC 2+BC 2 =10,AQ=4,∴BQ=AB-AQ=6
∴DQ=BQ-BD=6- 21
5
= 9
5
方法三:
如图 4,∵NP=2,PC=3,∴由(1)知 AN=PC=3
∴AP=NC=5,AC=8,∴AM=AP=5
∴AQ=MN= AM 2-AN 2 =4
∵NM∥BC,∴∠EMH=∠PBC,∠PEN=∠PKC
又∵∠PNE=∠PCK,∴△PNE∽△PCK,△PNM∽△PCB
∴ NE
CK
= PN
PC
, MN
BC
= PN
PC
∵CK :CF=2 :3,设 CK=2k,则 CF=3k
∴ NE
2k
= 2
3
, 4
BC
= 2
3
,∴NE= 4
3 k,BC=6
∴BF=6+3k,ME=MN-NE=4- 4
3 k
tan∠ABC= AC
BC
= 4
3
,BP= PC 2+BC 2 =3 5
∴sin∠EMH=sin∠PBC= PC
BP
= 5
5
∵EF⊥PM,∴FH=BF·sin∠PBC= 5
5
(6+3k),EH=EM·sin∠EMH= 5
5
(4- 4
3 k)
过 E 作 ER⊥BF 于 R,则四边形 NCRE 是矩形,∴ER=NC=5
∵∠RFE+∠REF=∠RFE+∠PBC=90°,∴∠REF=∠PBC
∴tan∠REF=tan∠PBC= 1
2
Q
A
P
B C
MN
(图 4)
K
D
E
F
G
R
H
∵tan∠REF= RF
RE
,∴RF= 5
2
,∴EF= ER 2+RF 2 =5 5
2
∵EH+FH=EF,∴ 5
5
(4- 4
3 k)+ 5
5
(6+3k)=5 5
2
,∴k= 3
2
∴CK=2× 3
2
=3,BK=BC-CK=3
∵∠PKC+∠DKE=∠ABC+∠BDK,∠DKE=∠ABC,∴∠BDK=∠PKC
∵tan∠PKC=1,∴tan∠BDK=1
过 K 作 KG⊥BD 于 G
∵tan∠BDK=1,∴tan∠ABC= 4
3
∴设 GK=4n,则 BG=3n,GD=4n,∴BK=5n=3,∴n= 3
5
∴BD=4n+3n=7n= 21
5
∵AB= AC 2+BC 2 =10,AQ=4,∴BQ=AB-AQ=6
∴DQ=BQ-BD=6- 21
5
= 9
5
42.(哈尔滨模拟)已知△ABC 中,∠ACB=2∠BAC,点 E 在边 AC 上,且 AE=BE,CD 平分∠ACB 交
AB 于点 D,连接 DE.
(1)如图 1,求证:BD=ED;
(2)设线段 CD、BE 相交于点 P,将∠BAC 沿直线 AC 翻折得到∠B′AC(如图 2),射线 AB′ 交 BE 延长线
于点 Q,连接 CQ.若 DE :BC=2 :3,求∠ACQ 的正切值.
(1)证明:∵,CD 平分∠ACB,∴∠ACB=2∠ACD=2∠BCD
∵AE=BE,∴∠A=∠ABE
∵∠ACB=2∠A,∴∠ACD=∠BCD=∠A=∠ABE
∴AD=CD
∵∠BEC=∠A+∠ABE=2∠A=2∠ACD,∴∠BEC=∠ACB
∴BC=BE,∴BC=AE
∴△ADE≌△CDB,∴BD=ED
(2)解:∵DE :BC=2 :3,∴设 DE=4k,则 BC=6k
∴AE=BE=BC=6k
由(1)知 BD=ED,∴∠DEB=∠DBE,∴∠EAB=∠DEB
BDA
C
P
E
Q
B′
图 2
BDA
C
E
图 1
又∵∠DBE=∠EBA,∴△BDE∽△BEA
∴ BE
AB
= BD
BE
,∴ 6k
AB
= 4k
6k
,∴AB=9k,AD=CD=5k
∵AD=CD,BD=ED,∠CAD=∠EBD
∴△CAD∽△EBD,∴ AC
AD
= BE
BD
∴ AC
5k
= 6k
4k
,∴AC= 15
2 k
∵∠DBP=∠BCD,∠BDP=∠CDB,∴△BDP∽△CDB
∴ BP
BC
= PD
BD
= DB
DC
,∴ BP
6k
= PD
4k
= 4k
5k
∴BP= 24
5 k,PD= 16
5 k
过 D 作 DF⊥BE 于 F
∵BD=ED,∴BF=EF= 1
2 BE=3k,∴DF= BD 2-BF 2 = 7k
∴sin∠FBD= DF
BD
= 7
4
,cos∠FBD= BF
BD
= 3
4
∵∠QAC=∠BAC=∠FBD,∴sin∠QAC= DF
BD
= 7
4
,cos∠QAC= BF
BD
= 3
4
∵∠ACD=∠BAC,∴∠QAC=∠ACD
∴PD∥AQ,∴△PBD∽△QBA
∴ PD
QA
= BD
BA
= 4
9
,∴QA= 9
4 PD= 9
4
× 16
5 k= 36
5 k
∴QH=QA·sin∠QAC= 36
5 k× 7
4
= 9 7
5 k,AH=QA·cos∠QAC= 36
5 k× 3
4
= 27
5 k
∴CH=AC-AH= 15
2 k- 27
5 k= 21
10 k
∴tan∠ACQ= QH
CH
=
9 7
5 k
21
10 k
= 6 7
7
43.(哈尔滨模拟)在△ABC 中,∠ACB=90°,点 P、D 分别在边 AB、AC 上,且 PC=PD.
(1)如图 1,若 tanB=1,请写出线段 CD 与线段 PB 的数量关系;
(2)如图 2,若 tanB=2,求证:2BC=AD+ 4 4
5 PB.
(3)如图 3,在(2)的条件下,若点 B 关于直线 CP 的对称点 E 恰好落在边 AC 上,连接 PE、BD,BD
分别交 PE、CP 于 M、N 两点,且 AD=2,求线段 MN 的长.
BDA
C
P
E
Q
B′
F
H
P BA
C
D
图 1
P BA
C
D
图 2
P BA
C
E
图 3
D M N
解:(1)CD= 2PB
(2)作 PF⊥AC 于 F,PG⊥BC 于 G
则四边形 PFCG 是矩形,∴CF=PG
∵PC=PD,∴CF= 1
2 CD
在 Rt△PBG 中,tanB=2,即 PG
BG
=2,∴PG=2BG
由勾股定理得 PB= 5BG,PG=2 5
5 PB
∴CF=2 5
5 PB,CD=4 5
5 PB
在 Rt△ABC 中,tanB=2,同理可得 AC=2BC
∵AC=AD+CD,∴2BC=AD+ 4 4
5 PB
(3)连接 BE
∵点 B 关于直线 CP 的对称点为点 E
∴CP 是线段 BE 的中垂线,∴CE=CB,PE=PB
又∵CP=CP,∴△CEP≌△CBP
∴∠ECP=∠BCP= 1
2
∠ACB=45°
作 PF⊥BC 于 F
设 PB=a,由(2)得 BC=1+ 2 5
5 a
在 Rt△CPF 中,∠PCF=45°,PF=CF= 2 5
5 a
而 BF= 5
5 BP= 5
5 a
由 BF+CF=BC,得 5
5 a+ 2 5
5 a=1+ 2 5
5 a
∴a= 5,即 BP= 5
∴BC=3,AC=2BC=6,AB=3 5,AP=2 5,CD=4,DE=1,AE=3
∴BD= BC 2+CD 2 =5
过点 D 作 AB 的平行线分别交 EP、CP 于点 G、H
由△EDG∽△EAP,得 DG
AP
= ED
EA
= 1
3
,∴DG=2 5
3
由△GDM∽△PBM,得 DM
BM
= DG
BP
= 2
3
,∴DM= 2
5 BD=2
由△CDH∽△CAP,得 DH
AP
= CD
CA
= 2
3
,∴DH= 2
3 AP= 4 5
3
由△DNH∽△BNP,得 DN
BN
= DH
BP
= 4
3
,∴DN= 4
7 BD= 20
7
∴MN=DN-DM= 20
7
-2= 6
7
44.(哈尔滨模拟)已知△ABC 中,∠ACB=2∠ABC,AD 为∠BAC 的平分线,E 为线段 AC 上一点,过 E
作 AD 的垂线交直线 AB 于 F.
P BA
C
E
D M N FG H
P BA
C
D
G
F
(1)如图 1,当点 E 与点 C 重合时,求证:BF=DE;
(2)如图 2,连接 BE 交 AD 于点 N,M 是 BF 的中点,连接 DM.若 DM⊥BF,DC=4,S△ABD :S△ACD=3 :
2,求 DN 的长.
(1)证明:如图 1,连接 DF,设 AD 与 EF 交于点 K
∵AD 为∠BAC 的平分线,∴∠BAD=∠CAD
∵EF⊥AD,∴∠AKF=∠AKE=90°
∴∠AFK=∠AEK,∴AF=AE
又∵AD=AD,∴△AFD≌△AED
∴DF=DE,∠AFD=∠AED
又∵∠ACB=2∠ABC,∴∠FBD=∠FDB
∴BF=DF,∴BF=DE
(2)解:如图 2,连接 DF,作 AP⊥BC 于 P,DQ⊥AC 于 Q
∵S△ABD :S△ACD=3 :2,∴BD :DC=3 :2
∵DC=4,∴BD=6,∴BC=10
∵AD 为∠BAC 的平分线,DM⊥AB,DQ⊥AC,∴DM=DQ
∵S△ABD :S△ACD=3 :2,∴
1
2 AB·DM
1
2 AC·DQ
= 3
2
,∴ AB
AC
= 3
2
由图 1 中 AC=AF,DC=BF,可得 AC+DC=AB
∴ AC+DC
AC
= 3
2
∵DC=4,∴AC=8,BD=6,BC=10,AB=12
设 PC=x,则 BP=10-x
由勾股定理得:AB 2-BP 2=AC 2-PC 2=AP 2
即 122-(10-x)2=82-x2,解得 x=1,∴DP=3
又∵AD 2-DP 2=AC 2-PC 2=AP 2,即 AD 2-32=82-12
∴AD 2=72,∴AC=6 2
∵EF⊥AD,∴∠AKF=∠AKE=90°
∵DA 平分∠BAC,∴∠FAD=∠EAD
∴∠AFE=∠AEF,∴AF=AE
又∵AD=AD,∴△AFD≌△AED
∴DF=DE,∠AFD=∠AED
∵M 是 BF 的中点,DM⊥BF,∴DB=DF
∴DB=DE=6,∴∠BFD=∠DEC=∠DBF
∴180°-∠C-∠DEC=180°-∠C-∠DBF
∴∠EDC=∠BAC=2∠DAE
A
B D
N
C
E
F
M
图 2
A
B D C
F
图 1
(E)
A
B D C
F
图 1
(E)
K
A
B D
N
C
E
F
M
图 2
K
P
Q
又∵∠EDC=2∠DEN,∴∠DAE=∠DEN
∵∠ADE=∠EDN,∴△DAE∽△DEN
∴ DA
DE
= DE
DN
,∴ 6 2
6
= 6
DN
,∴DN=3 2
45.(辽宁沈阳)已知,如图①,∠MON=60°,点 A,B 为射线 OM,ON 上的动点(点 A,B 不与点 O 重
合),且 AB=4 3,在∠MON 的内部、△AOB 的外部有一点 P,且 AP=BP,∠APB=120°.
(1)求 AP 的长;
(2)求证:点 P 在∠MON 的平分线上;
(3)如图②,点 C,D,E,F 分别是四边形 AOBP 的边 AO,OB,BP,PA 的中点,连接 CD,DE,EF,
FC,OP.
①当 AB⊥OP 时,请直接..写出四边形 CDEF 的周长的值;
②若 CDEF 的周长用 t 表示,请直接..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解:(1)过点 P 作 PQ⊥AB 于点 Q
∵PA=PB,∠APB=120°,AB=4 3
∴AQ= 1
2 AB=2 3,∠APQ= 1
2
∠APB=60°
在 Rt△APQ 中,AP= AQ
sin60°
=4
(2)过点 P 分别作 PS⊥OM 于点 S,PT⊥ON 于点 T
∴∠OSP=∠OTP=90°,∴∠SPT=120°
∴∠APB=∠SPT=120°,∴∠APS=∠BPT
又∵∠ASP=∠BTP=90°,AP=BP
∴△APS≌△BPT,∴PS=PT
∴点 P 在∠MON 的平分线上
(3)①8+4 3 ②4+4 3<t≤8+4 3
提示: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四边形 CDEF 的周长的值是 OP+AB
①当 AB⊥OP 时,设 OP 与 AB 交于点 Q
则 AQ= 1
2 AB=2 3,∴OQ= AQ
tan30°
=6,PQ= AQ
tan60°
=2
∴OP=OQ+PQ=8
∴四边形 CDEF 的周长的值是 8+4 3
②当 AB⊥OP 时,OP 的值最大,此时四边形 CDEF 的周长 t 的值最大,t=8+4 3
当点 A 或点 B 与点 O 重合时,四边形 CDEF 不存在
此时 OP=
1
2 AB
cos30°
=4,t=4+4 3
A
P
B
O
M
N
图②
C
D
E
F
A
P
B
O
M
N
图①
A
P
B
O
M
N
TQS
A
P
B
O
M
N
C D
EF
Q
P B
O
M
N
(A)
∴t 的取值范围是 4+4 3<t≤8+4 3
46.(辽宁抚顺)如图,在 Rt△ABC 中,∠ACB=90°,∠ABC=30°.点 D 是直线 BC 上的一个动点,连
接 AD,并以 AD 为边在 AD 的右侧作等边△ADE.
(1)如图①,当点 E 恰好在线段 BC 上时,请判断线段 DE 和 BE 的数量关系,并结合图①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 E 不在直线 BC 上时,连接 BE,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结合图②给
予证明;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新的结论;
(3)若 AC=3,点 D 在直线 BC 上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以 A、C、D、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如
果存在,直接写出线段 CD 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DE=BE
证明:∵△ADE 是等边三角形,∴AD=DE,∠ADE=60°
∵∠ABC=30°,∴∠DAB=90°
∴BD=2AD=2DE,∴DE=BE
(2)成立
证明:过 E 作 EF⊥AB 于 F
∵△ADE 是等边三角形,∴AD=AE,∠DAE=60°
∵∠ACB=90°,∠ABC=30°,∴AB=2AC,∠CAB=60°
∴∠DAC=∠EAF=60°-∠CAE
∴Rt△ADC≌Rt△AEF,∴AC=AF
∴AB=2AF,∴AF=BF,∴AE=BE
∴DE=BE
(3)CD= 3 或 3 3
47.(辽宁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AD⊥BC 于点 D,BC=6,AD=4.矩形 EFGH 内接于△
ABC(FG 在 BC 边上),正方形 PQMN 内接于△AEH(QM 在 EH 边上),PN、EH 分别交 AD 于点 R、S.设
AE=x.
(1)试用 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EH、PN 的长;
(2)设 S=S 正方形 PQMN + S 矩形 EFGH
①求 S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②当 x 取何值时,S 有最大值?
(3)连接 FH,当△HFC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x 的值.
BD
A
C E
图①
BD
A
C
E
图②
B
A
C
备用图
A
B
P
G C
E
F
H
Q M
N
R
S
D
BD
A
C
E
F
BD
A
C
E
B
A
C
E
(D)
解:(1)∵在△ABC 中,AB=AC,AD⊥BC,BC=6,AD=4
∴BD=DC=3,∴AB=AC= 32+42 =5
∵EH∥BC,∴△AEH∽△ABC
∴ EH
BC
= AS
AD
= AE
AB
,即 EH
6
= AS
4
= x
5
∴EH= 6
5 x,AS= 4
5 x
∴SD=AD-AS=4- 4
5 x,AR=AS-RS=AS-PN= 4
5 x-PN
∵PN∥BC,∴△APN∽△ABC
∴ AR
AD
= PN
BC
,即
4
5 x-PN
4
= PN
6
∴PN= 12
25 x
(2)①S=S 正方形 PQMN + S 矩形 EFGH =PN 2+EH·SD=(12
25 x)2+ 6
5 x·(4- 4
5 x)
即 S=- 456
625 x2+24
5 x(0<x <5)
②∵a=- 456
625
<0,b=24
5
∴当 x=- b
2a
=-
24
5
2×(- 456
625
)
=125
38
时(在 0<x <5 范围内),S 有最大值
(3)当△HFC 是等腰三角形时,有以下三种情形:
①当 HF=HC 时
∵HG⊥BC,∴FG=CG
∵DG= 1
2 FG= 1
2 EH= 3
5 x,CD= 1
2 BC=3
∴ 6
5 x=3- 3
5 x,解得 x= 5
3
②当 FC=HC 时
在 Rt△HCG 中,∵CG=3- 3
5 x,cosC= CD
AC
= 3
5
∴CH= CG
cosC
=5-x
∴ 6
5 x+3- 3
5 x=5-x,解得 x= 5
4
③当 FC=FH 时
作 FK⊥AC 于点 K,则 CK= 1
2 CH= 1
2
(5-x)
∵CK=FC·cosC,∴ 1
2
(5-x)=( 6
5 x+3- 3
5 x)× 3
5
解得 x= 35
43
A
B
P
G C
E
F
H
Q M
N
D
A
B
P
G C
E
F
H
Q M
N
D
A
B
P
G C
E
F
H
Q M
N
D
K
综上所述,当△HFC 是等腰三角形时,x= 5
3
,或 x= 5
4
,或 x= 35
43
48.(四川成都)如图,△ABC 和△DEF 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EDF=90°,△DEF 的
顶点 E 与△ABC 的斜边 BC 的中点重合.将△DEF 绕点 E 旋转,旋转过程中,线段 DE 与线段 AB 相交于
点 P,线段 EF 与射线 CA 相交于点 Q.
(1)如图①,当点 Q 在线段 AC 上,且 AP=AQ 时,求证:△BPE≌△CQE;
(2)如图②,当点 Q 在线段 CA 的延长线上时,求证:△BPE∽△CEQ;并求当 BP=a,CQ= 9
2 a 时,P,
Q 两点间的距离(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解:(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B=∠C=45°
∵AP=AQ,∴BP=CQ
∵E 是 BC 的中点,∴BE=CE
在△BPE 和△CQE 中
∵BP=CQ,∠B=∠C,BE=CE
∴△BPE≌△CQE
(2)∵∠BEF=∠C+∠CQE,∠BEF=∠DEF+∠BEP
且∠DEF=∠C=45°,∴∠BEP=∠CQE
在△BPE 和△CEQ 中
∵∠BEP=∠CQE,∠B=∠C,∴△BPE∽△CEQ
∴ BE
CQ
= BP
CE
又 BE=CE,∴BE 2=BP·CQ
当 BP=a,CQ= 9
2 a 时,BE 2=a· 9
2 a= 9
2 a2
∴BE=3 2
2 a,BC=3 2a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3a
∴AP=AB-BP=2a,AQ=CQ-AC= 3
2 a
∴P,Q 两点间的距离 PQ= (2a)2+( 3
2 a)2 = 5
2 a
49.(四川南充)在 Rt△POQ 中,OP=OQ=4,M 是 PQ 中点,把一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 M 处,以
M 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POQ 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 A、B.
A
P
F
B
Q
CE
图①
D
A
P
F
B
Q
CE
图②
D
A
P
F
B
Q
CE
图①
D
A
P
F
B
Q
CE
图②
D
(1)求证:MA=MB;
(2)连接 AB,探究: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AOB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连接 OM,∵Rt△⊿POQ 中,OP=OQ=4,M 是 PQ 的中点
∴OM=PM = 1
2 PQ=2 2,∠POM=∠BOM=∠P=45°
∵∠PMA+∠AMO=∠OMB+∠AMO
∴∠PMA=∠OMB,∴△PMA≌△OMB
∴MA=MB
(2)解:△AOB 的周长存在最小值
∵△PMA≌△OMB,∴PA=OB
∴OA+OB=OA+PA=OP=4
令 OA=x,AB=y
则 y 2=x2+(4-x)2=2x2-8x+16=2(x-2)2+8≥8
当 x=2 时,y 2 有最小值 8,从而 y≥2 2
故△AOB 的周长存在最小值,其最小值是 4+2 2
50.(四川攀枝花)如图所示,在形状和大小不确定的△ABC 中,BC=6,E、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
P 在 EF 或 EF 的延长线上,BP 交 CE 于 D,Q 在 CE 上且 BQ 平分∠CBP,设 BP=y,PE=x.
(1)当 x= 1
3 EF 时,求 S△DPE :S△DBC 的值;
(2)当 CQ= 1
2 CE 时,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①当 CQ= 1
3 CE 时,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 CQ= 1
n CE(n 为不小于 2 的常数)时,直接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M
P
QO
A
B
A
CB
P FE
D
Q
(1)
A
CB
P FE
D
Q
(2)
M
P
QO
A
B
解:(1)∵E、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
∴EF∥BC,EF= 1
2 BC,∴△DPE∽△DBC
∴S△DPE :S△DBC =PE 2 :BC 2
∵PE=x= 1
3 EF,∴PE= 1
6 BC
∴S△DPE :S△DBC =1:36
(2)延长 BQ 交 EF 的延长线于点 G
∵EF∥BC,∴∠QEG=∠QCB
∵CQ= 1
2 CE,∴CQ=EQ
又∵∠GQE=∠BQC,∴△GQE≌△BQC
∴EG=BC=6
∵EF∥BC,∴∠G=∠QBC
∵BQ 平分∠CBP,∴∠PBQ=∠QBC
∴∠G=∠PBQ,∴PG=PB=y
∵PE+PG=EG,∴x+y=6
∴y=6-x
(3)①延长 BQ 交 EF 的延长线于点 G
∵CQ= 1
3 CE,∴EQ=2CQ
∵EF∥BC,∴△GQE∽△BQC
∴ EG
BC
= EQ
CQ
=2,∴EG=2BC=12
∵BQ 平分∠CBP,∴∠PBQ=∠QBC
∴∠G=∠PBQ,∴PG=PB=y
∵PE+PG=EG,∴x+y=12
∴y=12-x
②y=6(n-1)-x
51.(四川宜宾)如图,在△ABC 中,已知 AB=AC=5,BC=6,且△ABC≌△DEF.将△DEF 与△ABC
重合在一起,△ABC 不动,△DEF 运动,并满足:点 E 在边 BC 上沿 B 到 C 的方向运动,且 DE 始终经过
点 A,EF 与 AC 交于 M 点.
(1)求证:△ABE∽△ECM;
(2)探究:在△DEF 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能否构成等腰三角
形?若能,求出 B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当线段 AM 最短时,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A
CB
F
E
D
M
A
CB
P FE
D
Q
G
A
CB
PFE
D
Q
G
(1)证明:∵AB=AC,∴∠B=∠C
∵△ABC≌△DEF,∴∠AEF=∠B
又∵∠AEF+∠CEM=∠AEC=∠B+∠BAE
∴∠CEM=∠BAE,∴△ABE∽△ECM
(2)解:∵∠AEF=∠B=∠C,且∠AME>∠C
∴∠AME>∠AEF,∴AE≠AM
当 AE=EM 时,则△ABE≌△ECM
∴CE=AB=5,∴BE=BC-EC=6-5=1
当 AM=EM 时,则∠MAE=∠MEA
∴∠MAE+∠BAE=∠MEA+∠CEM
即∠CAB=∠CEA
又∵∠C=∠C,∴△CAE∽△CBA
∴ CE
AC
= AC
CB
,∴CE= AC 2
CB
= 25
6
∴BE=6- 25
6
= 11
6
(3)解:设 BE=x
∵△ABE∽△ECM,∴ CM
BE
= CE
AB
,∴ CM
x
= 6-x
5
∴CM=-x2
5
+ 6
5 x=- 1
5
(x-3)2+ 9
5
∴AM=5-CM= 1
5
(x-3)2+16
5
∴当 x=3 时,AM 最短为 16
5
又∵当 BE=x=3= 1
2 BC 时,点 E 为 BC 的中点
∴AE⊥BC,∴AE= AB 2-BE 2 =4
此时,EF⊥AC,∴EM= CE 2-CM 2 =12
5
S△AEM = 1
2
×16
5
×12
5
= 96
25
52.(四川某校自主招生)已知 Rt△ABC 中,∠ACB=90°,CD、CE 分别是高和角平分线,若△BCE 的面
积为 15,△CDE 的面积为 3,求△ABC 的面积.
解:∵CE 平分∠ACB,∴ AE
BE
= AC
BC
∴ S△ACE
S△BCE
= AE
BE
= AC
BC
∵∠ACB=90°,CD⊥AB,∴△ACD∽△BCD
∴ S△ACD
S△BCD
= AC 2
BC 2 =( S△ACE
S△BCE
)2
设△ACD 的面积为 x
当 E 在 BD 上时,则 x
3+15
=(x+3
15
)2
解得 x1=2,x2=4.5
A E BD
C
C
D BEA
∴S△ABC =2+3+15=20,或 S△ABC =4.5+3+15=22.5
当 E 在 AD 上时,则 x
15-3
=(x-3
15
)2
解得 x3=99+15 41
8
,x4=99-15 41
8
<3(舍去)
∴S△ABC =99+15 41
8
+15-3=195+15 41
8
53.(四川模拟)已知三角形纸片 ABC 中,∠BAC=90°,AB=6,AC=8.折叠纸片,使点 A 落在 BC 边
上的点 D 处,折痕为 EF(点 E 在 AB 上,点 F 在 AC 上).
(1)当 D 是 BC 的中点时,求 EF 的长;
(2)当以 B、D、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时,求 EF 的长;
(3)△BDE 能否成为以 DE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能,求 AE 的长;
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1)连接 AD 交 EF 于 G,过 A 作 AH⊥BC 于 H
在△ABC 中,∠BAC=90°,AB=6,AC=8,∴BC=10
∴AH=AB·AC
BC
=6×8
10
=24
5
∵D 是 BC 的中点,∴AD= 1
2 BC=BD=DC=5
∴∠EAG=∠B
由折叠知,AD⊥EF,AG= 1
2 AD= 5
2
∴Rt△AGE∽Rt△BAC,得 EF=AG·BC
AH
=
5
2
×10
24
5
=125
24
(2)①当∠BDE=90°时,则△DBE∽△ABC
得 DE
BE
= AC
BC
= 8
10
= 4
5
设 AE=x,则 DE=x,BE=6-x
∴ x
6-x
= 4
5
,∴x= 8
3
∵∠BDE=∠EDF=90°,∴∠BDE+∠EDF=180°
即 B、D、F 三点共线,此时 F 与 C 重合
∴EF= AE 2+AC 2 = 8
3 10
②当∠BED=90°时,则△EBD∽△ABC
得 DE
BE
= AC
AB
= 8
6
= 4
3
设 AE=x,则 DE=x,BE=6-x
∴ x
6-x
= 4
3
,∴x=24
7
∵∠BED=90°,∴∠AED=90°
∴∠AEF=∠DEF=45°
E
A
F
DB C
E
A
F
DB C
G
H
E
A
DB C(F)
E
A
F
DB C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 2AE=24
7 2
(3)①若 BE=DE
∵AE=DE,∴AE=BE
∵BE=DE,∴∠BDE=∠B
∵∠BDE+∠CDF=90°,∠B+∠C=90°
∴∠CDF=∠C,∴CF=DF=AF
∴EF 是△ABC 的中位线
∴EF= 1
2 BC=5
②若 BD=DE
连接 AD,过 D 作 DH⊥BE 于 H
设 BD=DE=AE=x,则 BE=6-x,BH= 1
2 BE=3- 1
2 x
由△HBD∽△ABC,得 BH= 3
5 BD
∴3- 1
2 x= 3
5 x,∴x= 30
11
③若 BD=BE
过 B 作 DE 的垂线,垂足为 M,交 AC 于 N,过 N 作 NK⊥BC 于 K
则 BM 是∠ABC 的角平分线,∴AN=NK
设 BD=BE=x,则 DE=AE=6-x,EM= 1
2 DE=3- 1
2 x
∵S△ABC = 1
2 AB·AN+ 1
2 BC·NK= 1
2 AB·AC
∴AN= AB·AC
AB+BC
= 6×8
6+10
=3
∴AB=2AN,∴BN= AB 2+AN 2 = 5AN
∴sin∠ABN= EM
BE
= AN
BN
= 1
5
,∴BE= 5EM
∴x= 5(3- 1
2 x),∴x=30-12 5
∴AE=6-x=12 5-24
54.(湖南娄底)如图,在△ABC 中,AB=AC,∠B=30°,BC=8,D 在边 BC 上,E 在线段 DC 上,DE
=4,△DEF 是等边三角形,边 DF 交边 AB 于点 M,边 EF 交边 AC 于点 N.
(1)求证:△BMD∽△CNE;
(2)当 BD 为何值时,以 M 为圆心,以 MF 为半径的圆与 BC 相切?
(3)设 BD=x,五边形 ANEDM 的面积为 y,求 y 与 x 的函数解析式(要求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当 x 为何值时,y 有最大值?并求 y 的最大值.
A
CB
F
D E
M
N
E
A
F
DB C
E
A
F
DB C
H
E
A
F
DB C
M
N
K
H
(1)证明:∵AB=AC,∴∠B=∠C
∵△DEF 是等边三角形,∴∠FDE=∠FED
而∠FDE=∠B+∠DMB,∠FED=∠C+∠ENC
∴∠DMB=∠ENC,∴△BMD∽△CNE
(2)解:设 BD=x,则 DM=x
作 MH⊥DE 于 H,则 MH= 3
2 x,MF=4-x
又由题设知 MH=MF,得 3
2 x=4-x
解得 x=16-8 3
∴当 BD=16-8 3 时,以 M 为圆心,以 MF 为半径的圆与 BC 相切
(3)由 BD=x,DE=4,BC=8 得 EC=4-x,则 EN=EC=4-x
∴y=S△ABC -S△BDM -S△ECN =16 3
3
- 3
4 x2- 3
4
(4-x)2
即 y=- 3
2 x2+2 3x+4 3
3
由 M、N 分别在线段 AB、AC 上,得 BM<AB,CN<AC
∴
3x<8 3
3
3(4-x)<8 3
3
解得 4
3
<x < 8
3
∵y=- 3
2 x2+2 3x+4 3
3
=- 3
2
(x-2)2+ 10 3
3
∴当 x=2 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10 3
3
55.(湖南邵阳)如图所示,直线 y=- 3
4 x+b 与 x 轴相交于点 A(4,0),与 y 轴相交于点 B,将△AOB
沿着 y 轴折叠,使点 A 落在 x 轴上,点 A 的对应点为点 C.
(1)求点 C 的坐标;
(2)设点 P 为线段 CA 上的一个动点(点 P 与点 A、C 不重合),连接 PB,以点 P 为端点作射线 PM 交
AB 于点 M,使∠BPM=∠BAC.
①求证:△PBC∽△MPA;
②是否存在点 P 使△PBM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A(4,0),且点 C 与点 A 关于 y 轴对称
AP
M
C
B
O x
y
AC
B
O x
y
备用图
A
CB
F
D E
M
N
H
∴C(-4,0)
(2)①证明:∵∠BPM=∠BAC,∠PMA=∠BPM+∠PBM,∠BPC=∠BAC+∠PBM
∴∠BPC=∠PMA
又∵点 C 与点 A 关于 y 轴对称,∴∠BCP=∠PAM
∴△PBC∽△MPA
②解:∵直线 y=- 3
4 x+b 与 x 轴相交于点 A(4,0)
∴0=- 3
4
×4+b,∴b=3
∴y=- 3
4 x+3
∴B(0,3)
情形一:当∠PBM=90°时,则有△BPO∽△ABO
∴ PO
BO
= BO
AO
,即 PO
3
= 3
4
,∴PO= 9
4
∴P1(- 9
4
,0)
情形二:当∠PMB=90°时,则∠PMA=90°
∴∠PAM+∠MPA=90°
∵∠BPM=∠BAC,∴∠BPM+∠APM=90°
即 BP⊥AC
∵过点 B 只有一条直线与 AC 垂直
∴此时点 P 与点 O 重合,即符合条件的点 P2 的坐标为:P2(0,0)
∴使△PBM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 P 有两个:P1(- 9
4
,0)、P2(0,0)
56.(湖南岳阳)
(1)操作发现:如图①,D 是等边△ABC 边 BA 上一动点(点 D 与点 B 不重合),连接 DC,以 DC 为边
在 BC 上方作等边△DCF,连接 AF.你能发现线段 AF 与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2)类比猜想:如图②,当动点 D 运动至等边△ABC 边 BA 的延长线上时,其它作法与(1)相同,猜想
AF 与 BD 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深入探究:
Ⅰ.如图③,当动点 D 在等边△ABC 边 BA 上运动时(点 D 与点 B 不重合),连接 DC,以 DC 为边在其
上方、下方分别作等边△DCF 和等边△DCF′,连接 AF、BF′,探究 AF、BF′ 与 AB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
你探究的结论.
Ⅱ.如图④,当动点 D 在等边△ABC 边 BA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其它作法与图③相同,Ⅰ中的结论是否成
立?若不成立,是否有新的结论?并证明你得出的结论.
B C
图①
A
D
F
B C
图②
A
D
F
B C
图③
A
D
F
F′ B C
图④
A
D
F
F′
解:(1)AF=BD
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C,∠ACB=60°
∵△DCF 是等边三角形,FC=DC,∠DCF=60°
∴∠ACB-∠ACD=∠DCF-∠ACD,即∠ACF=∠BCD
在△ACF 和△BCD 中
AC=BC
∠ACF=∠BCD
FC=DC
∴△ACF≌△BCD
∴AF=BD
(2)仍然成立
(3)Ⅰ.AF+BF′=AB
证明:由(1)知,△ACF≌△BCD,AF=BD
同理△ACD≌△BCF′,AD=BF′
∴AF+BF′=BD+AD=AB
Ⅱ.Ⅰ中的结论不成立.此时 AF-BF′=AB
证明:在△ACD 和△BCF′ 中
AC=BC
∠ACD=∠BCF′=60°-∠ACF′
DC=F′C
∴△ACD≌△BCF′
∴AD=BF′
又由(2)知,AF=BD
AF-BF′=BD-AD=AB
57.(湖北武汉)在锐角三角形 ABC 中,BC=5,sinA= 4
5
.
(1)如图 1,求△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
(2)如图 2,点 I 为△ABC 的内心,若 BA=BC,求 AI 的长.
解:(1)作△ABC 的外接圆直径 CD,连接 BD
则∠CBD=90°,∠D=∠A
∴ BC
CD
=sin∠D=sin∠A= 4
5
∵BC=5,∴CD=25
4
,即△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为 25
4
(2)连接 BI 并延长交 AC 于 H,作 IE⊥AB 于 E
B C
A
图 1
B
C
A
图 2
I
B C
A
D
∵I 为△ABC 的内心,∴BI 平分∠ABC
∵BA=BC,∴BH⊥AC,∴IH=IE
在 Rt△ABH 中,BH=AB·sin∠BAH=4,AH= AB 2-BH 2 =3
∵ S△ABI + S△AHI = S△ABH
∴IE·AB
2
+ IH·AH
2
=AH·BH
2
,即:5IE
2
+ 3IH
2
=3×4
2
∵IH=IE,∴IH= 3
2
在 Rt△AIH 中,由勾股定理得:AI= AH 2+IH 2 = 3
2 5
58.(湖北武汉)已知△ABC 中,AB=2 5,AC=4 5,BC=6.
(1)如图 1,点 M 为 AB 的中点,在线段 AC 上取点 N,使△AMN 与△ABC 相似,求线段 MN 的长;
(2)如图 2,是由 100 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10×10 正方形网格,设顶点在这些小正方形顶点的
三角形为格点三角形.
①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格点△A1B1C1,使得△A1B1C1 与△ABC 全等(画出一个即可,不需证明)
②试直接写出所给的网格中与△ABC 相似且面积最大的格点三角形的个数,并画出其中一个(不需证明).
解:(1)①当△AMN∽△ABC 时,有 AM
AB
= MN
BC
∵M 为 AB 的中点,AB=2 5,∴AM= 5
∵BC=6,∴MN=3
②当△ANM∽△ABC 时,有 AM
AC
= MN
BC
∵M 为 AB 的中点,AB=2 5,∴AM= 5
∵BC=6,AC=4 5,∴MN= 3
2
(2)①画出一个正确的图形即可
②8 个(提示:每条对角线处可作 4 个与△ABC 相似且面积最大的格点三角形,所以共有 8 个)
画出的一个格点三角形如图所示
59.(湖北黄石)如图(1)所示:等边△ABC 中,线段 AD 为其内角角平分线,过 D 点的直线 B1C1⊥AC
于 C1 交 AB 的延长线于 B1.
(1)请你探究: AC
AB
= CD
DB
, AC1
AB1
= C1D
DB1
是否都成立?
B
C A
M
图 1 图 2
B
C
A
I
E H
A1
B1C1
P
M
N
(2)请你继续探究:若△ABC 为任意三角形,线段 AD 为其内角角平分线,请问 AC
AB
= CD
DB
一定成立吗?
并证明你的判断.
(3)如图(2)所示:Rt△ABC 中,∠ACB=90°,AC=8,AB=40
3
,E 为 AB 上一点且 AE=5,CE 交其
内角角平分线 AD 于 F,试求 DF
FA
的值.
解:(1)易验证 AC
AB
=1= CD
DB
, AC1
AB1
= 1
2
= C1D
DB1
这两个等式都成立
(2)仍然成立,证明如下:
如图(1)所示,△ABC 为任意三角形,过 B 点作 BE∥AC 交 AD 的延长线于 E 点
∵∠E=∠CAD=∠BAD,∴BE=AB
又∵△EBD∽△ACD,∴ AC
BE
= CD
DB
又∵BE=AB,∴ AC
AB
= CD
DB
即对任意三角形结论仍然成立
﹙3﹚如图(2)所示,连接 ED
∵AD 为△ABC 的内角角平分线
∴ CD
DB
= AC
AB
= 8
40
3
= 3
5
而 AE
EB
= 5
40
3
-5
= 3
5
,∴ CD
DB
= AE
EB
∴DE∥AC,∴△DEF∽△ACF
∴ DF
FA
= EF
FC
= AE
AC
= 5
8
60.(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ABC 中,AB=AC,D 为 BC 边中点,以 D 为顶点作∠MDN=∠B.
(1)如图(1),当射线 DN 经过点 A 时,DM 交 AC 边于点 E,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与△ADE 相
似的三角形;
(2)如图(2),将∠MDN 绕点 D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M,DN 分别交线段 AC,AB 于 E,F 点(点 E 与
点 A 不重合),不添加辅助线,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图(2)中,若 AB=AC=10,BC=12,当△DEF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 1
4
时,求线段 EF 的长.
C
C1
D
BA B1
图(1)
C
D
EA B
图(2)
F
C
D
EA B
图(2)
F
N
A
E
M
F
N
A
E
M
N
A
E
M
F
图(1)
D
E
BA
C
解:(1)图(1)中与△ADE 相似的有△ABD,△ACD,△DCE
(2)△BDF∽△CED∽△DEF
证明:∵∠B+∠BDF+∠BFD=180°
∠EDF+∠BDF+∠CDE=180°
又∵∠EDF=∠B,∴∠BFD=∠CDE
由 AB=AC,得∠B=∠C
∴△BDF∽△CED,∴ BD
DF
= EC
DE
∵BD=CD,∴ CD
DF
= EC
DE
又∵∠C=∠EDF,∴△CED∽△DEF
∴△BDF∽△CED∽△DEF
(3)连接 AD,过 D 点作 DG⊥EF,DH⊥BF,垂足分别为 G,H
∵AB=AC,D 是 BC 的中点,∴AD⊥BC,BD= 1
2 BC=6
在 Rt△ABD 中,AD 2=AB 2-BD 2,∴AD=8
∴S△ABC = 1
2 BC·AD= 1
2
×12×8=48,S△DEF = 1
4 S△ABC = 1
4
×48=12
又∵ 1
2 AD·BD= 1
2 AB·DH,∴DH=AD·BD
AB
=8×6
10
=24
5
∵△BDF∽△DEF,∴∠DFB=∠EFD
∵DG⊥EF,DH⊥BF,∴DH=DG=24
5
∵S△DEF = 1
2 EF·DG=12,∴EF= 12
1
2 DG
=5
61.(湖北某校自主招生)在 Rt△ABC 中,∠ACB=90°,AC=5,以斜边 AB 为底边向外作等腰三角形 PAB,
连接 PC.
(1)如图 1,当∠APB=90°时,
①求证:PC 平分∠ACB;②若 PC=6 2,求 BC 的长;
(2)如图 2,当∠APB=60°,PC=5 2 时,求 BC 的长.
A
C B
P
图 2
A
C B
P
图 1
N
A
D CB
E
M
F
G
H
(1)①证明:过点 P 分别作 AC、BC 的垂线,垂足为 E、F
则四边形 ECFP 是矩形,∠EPF=90°
∵∠APB=90°,∴∠EPA=∠FPB=90°-∠APF
又 PA=PB,∠PEA=∠PFB=90°,∴△PEA≌△PFB
∴PE=PF,∴矩形 ECFP 是正方形
∴PC 平分∠ACB
②解:延长 CB 至 D,使 BD=AC=5,连接 PD
∵在四边形 ACBP 中,∠ACB=∠APB=90°
∴∠PAC+∠PBC=180°
∵∠PBD+∠PBC=180°,∴∠PAC=∠PBD
又 PA=PB,AC=BD,∴△PAC≌△PBD
∴PC=PD,∠APC=∠BPD
∵∠APC+∠BPC=90°,∴∠BPD+∠BPC=90°
即∠CPD=90°,∴△P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D= 2PC=12
∴BC=CD-BD=12-5=7
(2)以 AC 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 ACD,作 DE⊥BC 于 E,连接 DB
则 DE= 1
2 AC= 5
2
,CE= 3
2 AC= 5
2 3
∵PA=PB,∠APB=60°,∴△PAB 是等边三角形
∴AB=AP,∠BAP=60°=∠DAC,∴∠DAB=∠CAP
又 AD=AC,∴△ADB≌△ACP
∴BD=PC=5 2
在 Rt△BDE 中,由勾股定理得:
( 5
2
)2+( 5
2 3+BC)2=(5 2)2,解得 BC= 5
2
( 7- 3)
62.(湖北某校自主招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5,0),点 B 在第一象限,且 AB 与直线 l:y
= 3
4 x 平行,AB 长为 8,若点 P 是直线 l 上的动点,求△PAB 的内切圆面积的最大值.
解:∵AB∥直线 l,点 P 在直线 l 上
∴△PAB 的面积 S△PAB 是定值
A
C B
P
图 1
D
E
F
A
C B
P
图 2
E
D
E
A
B
O
y
x
l
设△PAB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r,则 S= 1
2 PA·r+ 1
2 PB·r+ 1
2 AB·r
∴r= 2S△PAB
PA+PB+AB
∵AB 长为 8,是定值,∴当 PA+PB 最小时,r 最大,从而内切圆面积最大
作点 B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B′,连接 AB′ 交直线 l 于点 P,连接 PB,则 PA+PB 最小
此时 PA+PB=PA+PB′=AB′
∵点 B 和点 B′ 关于直线 l 对称
∴直线 l 垂直平分线段 BB′
∵AB∥直线 l,∴AB⊥BB′
∴△ABB′ 是直角三角形且∠ABB′=90°
作 AM⊥直线 l 于 M,作 MN⊥OA 于 N,设 M(m, 3
4 m)
则 ON=m,MN= 3
4 m,OM= 5
4 m
由△OAM∽△OMN,得 AM
OA
= MN
OM
= 3
5
∴AM= 3
5 OA= 3
5
×5=3,∴BB′=2AM=6
又 AB=8,∴AB′=10
∴r= 2S△PAB
AB+AB′
= AB·AM
AB+AB′
= 8×3
8+10
= 4
3
∴△PAB 的内切圆面积的最大值是:π×( 4
3
)2=16
9 π
63.(湖北某校自主招生)已知△ABC 中,∠BAC=120°,AB=AC=4.过点 C 作直线 l∥AB.点 D 在线
段 BC 上,点 E 在直线 l 上.若∠ADE=120°,CE=1,求 DC 的长.
解:①当点 E 在点 C 上方时,如图 1
在 AC 上取点 F,使 DF=DC,连接 DF
∵∠BAC=120°,AB=AC,∴∠ACB=∠B=30°
∴∠DFC=∠DCF=30°
∴∠FDC=120°,∠DFA=150°
∵CE∥AB,∴∠ACE=∠BAC=120°
∴∠DCE=150°,∴∠DFA=∠DCE
∵∠ADE=∠FDC=120°
∴∠ADF=∠EDC=120°-∠FDE
在△ADF 和△EDC 中
∠ADF=∠EDC,DF=DC,∠DFA=∠DCE
∴△ADF≌△EDC,∴AF=CE=1
∴FC=AC-AF=4-1=3
过 D 作 DG⊥AC 于 G,则 GC= 1
2 FC= 3
2
∴DC= GC
cos30°
= 3
②当点 E 在点 C 下方时
i)情形 1,如图 2
A
B D C
E
l
F
图 1
G
A
B D C
E
l
F
图 2
A
B
O
y
x
lB′
P
M
N
在 CA 延长线上取点 F,使 DF=DC,连接 DF
则∠F=∠DCF=∠DCE=30°,∴∠FDC=120°
又∵∠ADE=120°,∴∠ADF=∠EDC=120°-∠ADC
∴△ADF≌△EDC,∴AF=CE=1
∴FC=AC+AF=4+1=5 ,∴DC= 5
3 3
ii)情形 2,如图 3
过 D 作 DF⊥AC 于 F,过 E 作 EG⊥BC 于 G
则∠BDF=90°+30°=120°
又∵∠ADE=120°,∴∠ADF=∠EDG=120°-∠ADB
∴△ADF≌△EDG,∴ AF
DF
= EG
DG
设 DC=x,则 DG= 3
2
-x
∴
4- 3
2 x
1
2 x
=
1
2
3
2
-x
解得 x1=5 3+ 39
3
>4 3(舍去),x2=5 3- 39
3
综上所述,DC 的长为 3 或 5
3 3 或 5 3- 39
3
64.(湖北模拟)如图 1 是边长分别为 4 3 和 3 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 ABC 和 C′D′E′ 叠放在一起(C 与 C′
重合),固定△ABC,将△C′D′E′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30°得到△CDE,连接 AD、BE,CE 的延长线交 AB 于
F(如图 2).
(1)探究线段 BE 与 AD 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 2 中的△CDE 沿射线 CF 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平移,平移后的△CDE 记为△PQR(如图
3),当点 Q 与点 F 重合时停止平移.设△PQR 移动的时间为 t 秒,△PQR 与△AF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
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如果对于同一个 S 的值,对应的 t 值恰好有两个,直接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解:(1)BE=AD
证明:∵△ABC,△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C=BC,DC=EC,∠DCE=∠ACB=60°
∵∠BCE=30°,∴∠ACE=30°
∴∠ACD=30°,∴∠ACD=∠BCE
C
A
E′B
D′
(C′)
图 1
C
A
E
B (C′)
图 2
DF
C
A
QB
图 3
F
P
R
F
CB
A
图 3
l
E
DG
C
A
Q
B
图 1
F
R
(P)
∴△ACD≌△BCE,BE=AD
(2)当点 R 恰好落在 AC 上时(如图 1)
∵∠ACF=30°,∠RPQ=60°,∴∠PRC=90°
∴PC=2PR=6,QC=6-3=3
又∵CF=BC·cos30°=4 3× 3
2
=6
∴PC=CF,此时点 P 与点 F 重合
所需时间 t1=3÷1=3(秒)
当点 R 恰好落在 AB 上时(如图 2)
所需时间 t2=(6- 3
2
)÷1= 9
2
(秒)
当点 Q 与点 F 重合时,所需时间 t3=6÷1=6(秒)
此时点 P 与点 F 重合,所需时间为 3 秒
①当 0≤t≤3 时(如图 3)
设 PR、RQ 分别交 AC 于 M、N
∵∠ACF=30°,∠PQR=60°,∴∠QNC=30°
∴QN=QC,∠RNM=∠QNC=30°
∴∠RMN=90°,RN=RQ-NQ=RQ-QC=3-t
∴∠RM= 1
2
(3-t),MN= 3
2
(3-t)
∴S△RMN = 1
2 MN·RM= 3
8
(3-t)2
而 S△PQR = 1
2
×3×3× 3
2
=9 3
4
∴S =S△PQR - S△RMN =9 3
4
- 3
8
(3-t)2
即 y =- 3
8 t 2+ 3 3
4 t+ 9 3
8
②当 3<t≤ 9
2
时(如图 4)
设 PR 交 AB 于 G,则 PF=t-3,GF= 3(t-3)
∴S =S△PQR - S△PFG =9 3
4
- 3
2
(t-3)2
即 y =- 3
2 t 2+3 3t- 9 3
4
③当 9
2
<t≤6 时(如图 5)
设 RQ 交 AB 于 H,则 FQ=6-t,HQ= 3(6-t)
∴S =S△FQH = 3
2
(6-t)2
(3)0≤t≤ 9
2
且 t ≠3
65.(湖北模拟)在等腰△ABC 中,AB=AC,边 AB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角度 m 得到线段 AD.
(1)如图 1,若∠BAC=30°,30°<m <180°,连接 BD,请用含 m 的式子表示∠DBC 的度数;
(2)如图 2,若∠BAC=60°,0°<m <360°,连接 BD、DC,直接写出△BDC 为等腰三角形时 m 所有可
C
A
Q
B
图 4
FP
RG
C
A
Q
B
图 5
F
P
R
H
C
A
QB
图 3
F
P
RM
N
C
A
Q
B
图 2
F
P
R
能的取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 3,若∠BAC=90°,射线 AD 与直线 BC 相交于点 E,是否存在旋转角度 m,使 AE
BE
= 2,若存
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 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AB=AD,∠BAD=m
∴∠ABD=∠ADB=90°- 1
2 m
∵AB=AC,∠BAC=30°,∴∠ABC=∠ACB=75°
∴∠DBC=∠ABC-∠ABD=75°-(90°- 1
2 m)
即∠DBC= 1
2 m-15°
(2)30°、120°、210°、300°
分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3)存在两个符合条件的 m 的值,m=30° 或 m=330°
如图 1,当点 E 在线段 BC 上时,作 EF⊥AB 于 F
在△ABC 中,∵∠BAC=90°,AB=AC,∴∠ABC=45°
在 Rt△BEF 中,∵∠FBE=45°,∴BE= 2EF
在 Rt△AEF 中,∵ AE
BE
= 2,∴AE= 2BE=2EF
∴sinm= EF
AE
= 1
2
,∴m=30°
如图 2,当点 E 在 CB 延长线上时,作 EF⊥AB 于 F
则 BE= 2EF
∵ AE
BE
= 2,∴AE= 2BE=2EF
∴sin∠EAF= EF
AE
= 1
2
,∴∠EAF=30°
∴m=330°
66.(广西桂林)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6,D 为 BC 的中点.
A
B
D
C
图 1
A
B
D
C
图 2
A
B
D
C
图 3
E
A
B
D
CE
图 1
F
A
B
D
CE
图 2
F
C
A
E
B D C
A
B
D
C
A
B
D
C
A
B
D
(1)若 E、F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且 AE=CF,求证:△AED≌△CFD;
(2)当点 F、E 分别从 C、A 两点同时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CA、AB 运动,到点 A、B 时
停止;设△FED 的面积为 y,F 点运动的时间为 x,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点 F、E 分别沿 CA、AB 的延长线继续运动,求此时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1)证明:∵∠BAC=90°,AB=AC=6,D 为 BC 的中点
∴∠BAD=∠DAC=∠B=∠C=45°
∴AD=BD=DC
∵AE=CF,∴△AED≌△CFD
(2)解:依题意有:FC=AE=x
∵△AED≌△CFD
∴S 四边形 AEDF =S△AED + S△ADF =S△CFD + S△ADF =S△ADC =9
∴S△EDF =S 四边形 AEDF - S△AEF =9- 1
2
(6-x)x= 1
2 x2-3x+9
∴y= 1
2 x2-3x+9
(3)依题意有:AF=BE=x-6,AD=DB,∠ABD=∠DAC=45°
∴∠DAF=∠DBE=135°
∴△ADF≌△BDE,∴S△ADF =S△BDE
∴S△EDF =S△EAF + S△ADB = 1
2
(x-6)x+9= 1
2 x2-3x+9
∴y= 1
2 x2-3x+9
67.(福建龙岩)如图 1,过△ABC 的顶点 A 作高 AD,将点 A 折叠到点 D(如图 2),这时 EF 为折痕,
且△BED 和△CFD 都是等腰三角形,再将△BED 和△CFD 沿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EH、FG 折叠,使 B、C
两点都与点 D 重合,得到一个矩形 EFGH(如图 3),我们称矩形 EFGH 为△ABC 的边 BC 上的折合矩形.
(1)若△ABC 的面积为 6,则折合矩形 EFGH 的面积为__________;
(2)如图 4,已知△ABC,在图 4 中画出△ABC 的边 BC 上的折合矩形 EFGH;
(3)如果△ABC 的边 BC 上的折合矩形 EFGH 是正方形,且 BC=2a,那么,BC 边上的高 AD=_________,
正方形 EFGH 的对角线长为__________.
A
B CD
E
F
图 1
A
B CDE
F
图 2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A
B D C B D(A)
E F
C
E F
H D G
A
B C
(1)3
(2)作出的折合矩形 EFGH 为网格正方形
(3)2a, 2a
68.(福建南平)如图,在△ABC 中,点 D、E 分别在边 BC、AC 上,连接 AD、DE,且∠1=∠B=∠C.
(1)由题设条件,请写出三个正确....结论;(要求:不再添加其它字母和辅助线,找结论过程中添加的字母
或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不必证明)
答: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45°,BC=2,当点 D 在 BC 上运动时(点 D 不与点
B、C 重合),
①求 CE 的最大值;
②若△ADE 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时 BD 的长.
(注意:在第(2)小题求解过程中,若有运用(1)中得出的结
论,须加以证明)
(1)如:AB=AC;∠BAD=∠CDE;∠ADB=∠DEC;∠ADC=∠AED;
△ABD∽△DCE;△ADE≌△ACD; AB
DC
= AD
DE
= BD
CE
; AE
AD
= AD
AC
= DE
CD
;等
(2)①∵∠B=∠C=45°,∴AB=AC,∠BAC=90°
∵BC=2,∴AB=AC= 2
解法一:∵∠1+∠EDC=∠B+∠DAB,∠1=∠B
∴∠EDC=∠DAB,∴△ABD∽△DCE
∴ BD
CE
= AB
DC
,即 BD·DC=CE·AB
设 BD=x,CE=y,则 DC=2-x
有 x(2-x)= 2y,即 y=- 2
2 x2+ 2x=- 2
2
(x-1)2+ 2
2
∵ 2
2
<0,∴当 x=1 时,y 最大值= 2
2
∴CE 的最大值为 2
2
解法二:∵∠1=∠C,∠DAE=∠CAD,∴△ADE∽△ACD
∴ AD
AE
= AC
AD
,∴AD 2=AE·AC=(AC-CE)·AC=2- 2CE
A
B C
(备用图)
A
B CD
E
1
A
B C
E F
H G
A
B CD
E
1
∴CE= 2- 2
2 AD 2
∴当 AD 最小时,CE 最大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 AD⊥BC
∵AB=AC,∴D 为 BC 的中点
∵∠BAC=90°,∴AD= 1
2 BC= 1
2
×2=1
∴CE= 2- 2
2
×1= 2
2
即 CE 的最大值为 2
2
②分三种情形加以讨论:
1)当 AE=DE 时,则∠DAE=∠1=45°
∵∠BAC=90°,∴AD 平分∠BAC
∵AB=AC,∴D 为 BC 的中点
∴BD= 1
2 BC=1
2)当 AD=DE 时
解法一:∵∠1+∠EDC=∠B+∠DAB,∴∠EDC=∠DAB
又∵∠B=∠C,∴△ABD≌△DCE
∴AB=DC= 2,∴BD=BC-DC=2- 2
解法二:∵∠1=∠C,∠DAE=∠CAD∴△ADE∽△ACD
∴当 AD=DE 时,DC=AC= 2
∴BD=BC-DC=2- 2
2)当 AD=AE 时,则∠AED=∠1=45°,∠DAE=90°
∴此时点 D 与 B 重合,与题意不符,应舍去
综上所述,若△ADE 是等腰三角形,则 BD 的长为 1 或 2- 2
69.(福建莆田)
(1)如图①,在 Rt△ABC 中,∠ABC=90°,BD⊥AC 于点 D.求证:AB 2=AD·AC;
(2)如图②,在 Rt△ABC 中,∠ABC=90°,点 D 为 BC 边上的点,BE⊥AD 于点 E,延长 BE 交 AC 于点
F.若 AB
BC
= BD
DC
=1,求 AF
FC
的值;
(3)在 Rt△ABC 中,∠ABC=90°,点 D 为直线 BC 上的动点..(点 D 不与 B、C 重合),直线 BE⊥AD 于
点 E,交直线 AC 于点 F.若 AB
BC
= BD
DC
=n,请探究并直接写出 AF
FC
的所有可能的值(用含 n 的式子表示),
不必证明.
(1)证明:如图①,∵BD⊥AC,∠ABC=90°,∴∠ADB=∠ABC
又∵∠A=∠A,∴△ADB∽△ABC
∴ AB
AC
= AD
AB
,∴AB 2=AD·AC
B
FA C
E
D
B
A C
D
图① 图②
B
A CD
图①
(2)解:方法一:如图②,过点 C 作 CG⊥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G
∵BE⊥AD,∴∠CGD=∠BED=90°,∴CG∥BF
又∵ AB
BC
= BD
DC
=1,∴AB=BC=2BD=2DC,BD=DC
又∵∠BDE=∠CDG,∴△BDE≌△CDG
∴ED=GD= 1
2 EG
由(1)可知:AB 2=AE·AD,BD 2=DE·AD
∴ AE
DE
= AB 2
BD 2 = (2BD)2
BD 2 =4,∴AE=4DE
∴ AE
EG
= 4DE
2DE
=2
又∵CG∥BF,∴ AF
FC
= AE
EG
=2
方法二:如图③,过点 D 作 DG∥BF 交 AC 于点 G
∵ AB
BC
= BD
DC
=1,AB=BC,BD=DC= 1
2 BC
∵DG∥BF,∴ FC
FG
= BC
BD
=2,∴FC=2FG
由(1)可知:AB 2=AE·AD,BD 2=DE·AD
∴ AE
ED
= AB 2
BD 2 = BC 2
BD 2 =4
又∵DG∥BF,∴ AF
FG
= AE
ED
=4
∴ AF
FC
= AF
2FG
=2
(3)①当点 D 在 BC 边上时, AF
FC
的值为 n 2+n
②当点 D 在 BC 延长线上时, AF
FC
的值为 n 2-n
③当点 D 在 CB 延长线上时, AF
FC
的值为 n-n 2
70.(福建宁德)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
如图 1,在等腰直角△ABC 中,AB=AC,∠BAC=90°,小敏将一块三角板中含 45°角的顶点放在点 A 上,
从 AB 边开始绕点 A 逆时针旋转一个角α,其中三角板斜边所在的直线交直线 BC 于点 D,直角边所在的直
线交直线 BC 于点 E.
(1)小敏在线段 BC 上取一点 M,连接 AM,旋转中发现:若 AD 平分∠BAM,则 AE 也平分∠MAC.请
你证明小敏发现的结论;
(2)当 0°<α ≤45°时,小敏在旋转中还发现线段 BD、CE、DE 之间存在如下等量关系:BD 2+CE 2=DE 2.
同组的小颖和小亮随后想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小颖的方法:将△ABD 沿 AD 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ADF,连接 EF(如图 2);
小亮的方法:将△ABD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ACG,连接 EG(如图 3).
请你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证明;
(3)小敏继续旋转三角板,在探究中得出:当 45°<α <135°且α≠90°时,等量关系 BD 2+CE 2=DE 2 仍然
成立.现请你继续探究:当 135°<α <180°时(如图 4),等量关系 BD 2+CE 2=DE 2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
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A
B CD EM
图 1
A
B CD E
F
图 2
A
B CD E
G
图 3
F
E
B
A C
D
图③
G
F
E
B
A C
D
图②
G
证明:(1)∵∠BAC=90°,∠DAE=45°
∴∠BAD+∠EAC=90°-45°=45°,∠DAM+∠MAE=45°
∵AD 平分∠BAM,∴∠BAD=∠DAM
∴∠MAE=∠EAC,∴AE 平分∠MAC
(2)(法一)小颖的方法:将△ABD 沿 AD 对折得到△AFD,连接 EF(如图 2)
由对折可得:∠BAD=∠FAD,∠DFA=∠B=45°,DF=DB
由(1)的结论可得:∠FAE=∠CAE
∵AF=AB,AB=AC,∴AF=AC
∵AE=AE,∴△AEF≌△AEC
∴∠AFE=∠C=45°,EF=EC
∴∠DFE=45°+45°=90°
∴在 Rt△DEF 中,DF 2+EF 2=DE 2
即 BD 2+CE 2=DE 2
(法二)小亮的方法:将△ABD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ACG,连接 EG(如图 3)
由旋转可得:∠GAC=∠DAB,∠ACG=∠B=45°,CG=BD,AG=AD
∵∠BAD+∠EAC=45°,∴∠GAC+∠EAC=45°
∴∠GAE=∠DAE=45°
∵AE=AE,∴△AGE≌△ADE
∴GE=DE,∠ECG=45°+45°=90°
∴在 Rt△ECG 中,CG 2+CE 2=GE 2
即 BD 2+CE 2=DE 2
(3)等量关系 BD 2+CE 2=DE 2 仍然成立
法一:将△ABD 沿 AD 对折得到△AFD,连接 EF(如图 4-1)
则 BD=FD,AF=AB=AC,∠AFD=∠ABD=180°-45°=135°
∠FAD=∠BAD,∠DAE=45°
∵∠EAF=∠FAD+45°,∠EAC=90°+∠BAD-45°=∠BAD+45°
∴∠EAF=∠EAC
∵AE=AE,∴△AFE≌△ACE
∴EF=EC,∠AFE=∠C=45°
∴∠DFE=135°-45°=90°
∴在 Rt△DEF 中,DF 2+EF 2=DE 2
即 BD 2+CE 2=DE 2
A
B C
图 4
A
B CD EM
图 1
A
B CD E
F
图 2
A
B CD E
G
图 3
A
B C
图 4-1
45°
F
ED
法二:将△ABD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ACG,连接 EG(如图 4-2)
则 BD=CG,AD=AG,∠ACG=∠ABD=180°-45°=135°
∠DAG=90°,∠DAE=45°
∵∠DAE=45°,∴∠GAE=90°-45°
∴∠DAE=∠GAE
∵AE=AE,∴△ADE≌△AGE,∴GE=DE
∵∠ECG=135°-45°=90°
∴在 Rt△ECG 中,CG 2+CE 2=GE 2
即 BD 2+CE 2=DE 2
71.(福建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5,BC=6,点 D 为 AB 边上的一动点(不与 A、B 重合),
过 D 作 DE∥BC,交 AC 于点 E.把△ADE 沿直线 DE 折叠,点 A 落在点 A′ 处,连接 BA′ .设 AD=x,△
ADE 的边 DE 上的高为 y.
(1)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2)当 x 取何值时,以点 A′、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3)当 x 取何值时,△A′DB 是直角三角形?
(4)当 x 取何值时,△A′DB 是等腰三角形?
解:(1)过 A 作 AM⊥BC 于 M,交 DE 于 N,则 BM= 1
2 BC=6
∵DE∥BC,∴AN⊥DE,即 y=AN
在 Rt△ABM 中,AM= 52-32 =4
∵DE∥BC,∴△ADE∽△ABC
∴ AD
AB
= AN
AM
,∴ x
5
= y
4
∴y= 4
5 x(0<x<5)
(2)∵△A′DE 由△ADE 折叠得到,∴A′D=AD,A′E=AE
由(1)可得△ADE 是等腰三角形,即 AD=AE
∴AD=A′D=AE=A′E,∴四边形 ADA′E 是菱形
∴DA′∥AC,∴∠BDA′=∠BAC
∵AB=AC=5,BC=6,∴∠BAC≠∠ABC,∠BAC≠∠C
∴∠BDA′≠∠ABC,∠BDA′≠∠C
∴有且只有当 BD=A′D 时,△DBA′∽△ABC
∴5-x=x,∴x= 5
2
(3)①∵∠BDA′=∠A≠90°,∴D 不可能为直角顶点
A
CB
ED
A′
A
CB
备用图
A
CB
ED
A′
N
M
A
B C
图 4-2
45°
G
ED
②若∠BA′D=90°
∵四边形 ADA′E 是菱形,∴点 A′ 必在 DE 垂直平分线上,即直线 AM 上
∵A′N=AN=y= 4
5 x,AM=4,∴A′M=|4- 8
5 x|
在 Rt△A′BM 中,A′B 2=A′M 2+BM 2=(4- 8
5 x)2+3 2
在 Rt△A′BD 中,A′B 2=A′D 2+BD 2=x 2+(5-x)2
∴(4- 8
5 x)2+3 2=x 2+(5-x)2,解得 x=0(舍去)或 x= 35
32
③若∠A′BD=90°
解法一:∵∠AMB=90°,∴△BA′M∽△ABM
∴ BA′
AB
= BM
AM
,∴ BA′
5
= 3
4
,∴BA′=15
4
在 Rt△A′BD 中,A′D 2=A′B 2+BD 2
∴x 2=(15
4
)2+(5-x)2,解得 x=125
32
解法二:由②知,A′M=|4- 8
5 x|
在 Rt△A′BM 中,A′B 2=A′M 2+BM 2=(4- 8
5 x)2+3 2
在 Rt△A′BD 中,A′B 2=A′D 2-BD 2=x 2-(5-x)2
∴(4- 8
5 x)2+3 2=x 2-(5-x)2,解得 x=5(舍去)或 x=125
32
综上,当 x= 35
32
或 x=125
32
时,△A′DB 是直角三角形
(4)①若 BD=A′D,由(2)知,x= 5
2
②若 BD=BA′,则 BD 2=A′B 2
∴(5-x)2=(4- 8
5 x)2+3 2,解得 x=0(舍去)或 x= 70
39
③若 A′D=A′B,则 A′D 2=A′B 2
∴x 2=(4- 8
5 x)2+3 2,解得 x=5(舍去)或 x=125
39
72.(福建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ACB=90°,AC=8,BC=6,点 D 是射线 CA 上的一个动点(不
与 C、A 重合),DE⊥直线 AB 于 E 点,点 F 是 BD 的中点,过点 F 作 FG⊥直线 AB 于 G 点,连接 EF,
设 AD=x.
(1)①若点 D 在 AC 边上,求 FG 的长(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②若点 D 在射线 CA 上,△BEF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2)若点 D 在 AC 边上,点 P 是 AB 边上的一个动点,DP 与 EF 相交于 O 点,当 DP+FP 的值最小时,
猜想 DO 与 PO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A
CB
ED
A′
N
M
A B
C
备用图
A G
F
BE
D
C
解:(1)①∵∠ACB=90°,AC=8,BC=6,
∴AB= AC 2+BC 2 = 82+62 =10
∴sinA= BC
AB
= 6
10
= 3
5
,cosA= AC
AB
= 8
10
= 4
5
∵∠AED=90°,AD=x,∴DE=AD·sinA= 3
5 x
∵DE⊥AB,FG⊥AB,∴FG∥DE
又∵F 是 BD 的中点,∴FG= 1
2 DE= 3
10 x
②在 Rt△ADE 中,DE= 3
5 x,AE=AD·cosA= 4
5 x
i)当点 D 在 AC 边上时,如图 1
BE=AB-AE=10- 4
5 x
∴S= 1
2 BE·FG= 1
2
(10- 4
5 x)· 3
10 x= 3
25 x2- 3
2 x(0<x<8)
ii)当点 D 在 CA 延长线上时,如图 2
BE=AB+AE=10+ 4
5 x
∴S= 1
2 BE·FG= 1
2
(10+ 4
5 x)· 3
10 x= 3
25 x2+ 3
2 x(x>0)
(2)猜想:DO=3PO
证明:作点 D 关于 AB 的对称点 D′,连接 D′F 交 AB 于点 P,如图 3
则 DP+FP 的值最小
由(1)知 FG= 1
2 DE= 1
2 D′E,即 D′E=2FG
由△D′PE∽△FPG,得 EP=2PG= 2
3 EG
过 P 作 PH⊥AB 交 EF 于 H,则 PH= 2
3 FG= 1
3 DE
由△DOE∽△POH,得 DO=3PO
73.(福建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A=90°,AB=6,AC=8,点 D、E 分别是边 AB、AC 上的动点.将
△ABC 沿 DE 折叠,使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点 F 处.
(1)当 DE∥BC 时,判断以 DE 为直径的圆与 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DEF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AD 的长;
(3)若以 D、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求 AD 的长;
(4)随着点 D、E 的移动,点 F 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当点 D 从点 B 开始移动,至点 E 与点 C 重合,直接
写出这一过程中点 F 移动的路径的长.
A G
F
BE
D
C
O
P
D′
H
图 3
ED
A
B CF
A
B C
备用图
A G
F B
E
D
C
图 2
A G
F
BE
D
C
图 1
解:(1)连接 AF 交 DE 于 G,则 AF⊥DE,AG=FG= 1
2 AF
∵在 Rt△ABC 中,∠A=90°,AB=6,AC=8,∴BC=10
∵DE∥BC,∴AF⊥BC,△ADE∽△ABC
得 DE= 1
2 BC=5,∴GF= 5
2
∵S△ABC = 1
2 BC·AF= 1
2 AB·AC
∴AF=AB·AC
BC
=6×8
10
=24
5
,∴GF= 1
2 AF=12
5
< 5
2
∴以 DE 为直径的圆与 BC 相交
(2)∵∠DFE=∠DAE=90°,
∴当△DEF 为等腰三角形时,只能 DF=EF
此时△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45°
∴∠2=∠1=45°,∴∠ADF=90°
∴DF∥AC,∴△BDF∽△BAC,∴ BD
DF
= BA
AC
设 AD=x,则 DF=x,BD=6-x
∴ 6-x
x
= 6
8
,解得 x=24
7
即 AD 的长为 24
7
(3)①当∠FDE=∠ABC 时,△FDE∽△ABC
∵∠ADE=∠FDE,∴∠ADE=∠ABC,∴DE∥BC
由(1)知,此时 AD= 1
2 AB=3
②当∠FDE=∠ACB 时,△FED∽△ABC
连接 AF 交 DE 于 G
则 AF⊥DE,AG=FG= 1
2 AF,∴∠DAG+∠ADE=90°
又∠ADE=∠FDE,∠B+∠ACB=90°
∴∠DAG=∠B,∴AF=BF
同理 AF=CF,∴AF=BF=CF= 1
2 BC=5
∴AG= 1
2 AF= 5
2
由△ADG∽△BCA,得 AD
AG
= BC
BA
得 AD
5
2
= 10
6
,∴AD=25
6
(4)4
提示:当点 D 与点 B 重合时,BF1=BA=6
ED
A
B CF1F2
ED
A
B CF
G
E
D
A
B CF
2
1
E
D
A
B CF
G
∴CF1=10-6=4
当点 E 与点 C 重合时,CF2=CA=8
∴点 F 移动的路径的长为 F1F2=CF2-CF1=8-4=4
74.(上海模拟)如图,△ABC 中,AB=AC=10,BC=12,P 是边 A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 PD⊥AB
交 BC 相于点 D,以点 D 为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在△ABC 内作正方形 DEFG,其中 D、E 在边 BC 上,F
在边 AC 上.
(1)设 BP 的长为 x,正方形 DEFG 的边长为 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当 P、G、F 三点共线时,求 BP 的长;
(3)P、D、G 三点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 B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ABC 中,AB=AC=10,BC=12
∴BH=HC=6,AH= AB 2-BH 2 =8
过 A 作 AH⊥BC 于 H,则△DBP∽△ABH
∴ BD
AB
= PD
AH
= BP
BH
,即 BD
10
= PD
8
= x
6
∴BD= 5
3 x,PD= 4
3 x
又∵四边形 DEFG 是正方形,∴EF⊥BC,EF=DE=y
由△FCE∽△ABH,得 EC= 3
4 y
∴ 5
3 x+y+ 3
4 y=12
∴y=- 20
21 x+ 48
7
当点 G 落在边 AB 上,易知△AGF∽△ABC
得 y
12
= 8-y
8
,即 y= 24
5
∴- 20
21 x+ 48
7
= 24
5
,解得 x= 54
25
过 C 作 CM⊥AB 于 M
由△CBM∽△ABC,得 BM= 36
5
∴ 54
25
≤x < 36
5
(2)当 P、G、F 三点共线时,连接 PG
则 PG∥BD,∠PGD=90°=∠AHB
∴∠DPG=∠BDP=90°-∠BAH
B C
A
备用图
E
P
DB C
A
FG
B C
A
备用图
E
P
DB C
A
FG
H
E
P
DB C
A
FG
H
B C
A
H
M
E
P
DB C
A
FG
H
∴△PDG∽△ABH,得 PG= 4
3 y
由△APF∽△ABC,得
4
3 y+y
12
= 8-y
8
,即 y= 72
23
∴- 20
21 x+ 48
7
= 72
23
,解得 x= 90
23
即 BP 的长为 90
23
(3)①若 PD=GD
则 4
3 x=- 20
21 x+ 48
7
,解得 x=3
②若 PD=PG,则∠PDG=∠PGD
∵∠PDG+∠PDB=90°,∠B+∠PDB=90°,∠B=∠C
∴∠PDG=∠PGD=∠B=∠C
∴△PDG∽△ABC,得 PD= 5
6 y
∴ 4
3 x= 5
6
(- 20
21 x+ 48
7
),解得 x= 180
67
③若 PG=DG
同理可得△GPD∽△ABC,GD= 5
6 PD= 10
9 x
∴- 20
21 x+ 48
7
= 10
9 x,解得 x= 216
65
75.(浙江模拟)如图,已知直线 l:y=3x+6 与 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 A、B 两点,点 C 的坐标为(8,0).直
线 l 沿 x 轴正方向平移 m 个单位(0<m<10)得到直线 l′,直线 l′ 与 x 轴、直线 BC 分别相交于点 D、E.
(1)求 sin∠ACB 的值;
(2)当△CDE 的面积为 15
2
时,求直线 l′ 的解析式;
(3)将△CDE 沿直线 l′ 对折得到△C′DE,记△C′DE 与四边形 ADE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 S 最大时四边形 DCEC′ 的周长.
解:(1)∵y=3x+6,当 x=0 时,y=6
∴B(0,6),∴OB=6
∵C(8,0),∴OC=8
∴BC= 62+82 =10
E
P
DB C
A
FG
E
P
DB C
A
FG
E
P
DB C
A
FG
E
A
B
D xO
y
l l′
C
E
A
B
D xO
y
l l′
C
∴sin∠ACB= OB
BC
= 6
10
= 3
5
(2)∵y=3x+6,当 y=0 时,x=-2
∴A(-2,0),∴AC=BC=10
∴S△ABC = 1
2 AC·OB= 1
2
×10×6=30
由题意知 l′∥l,∴△CDEN∽△CAB
∴ S△CDE
S△ABC
=( CD
CA
)2,∴
15
2
30
=(CD
10
)2
∴CD=5,∴D(3,0)
设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3x+b,把 D(3,0)代入,得 b=-9
∴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3x-9
(3)由(2)可知,当 m=5 时,点 C′ 正好落在 AB 上
∴当 5≤m <10 时,点 C′ 在△ABC 内
∴S=S△C′DE =S△CDE =( CD
CA
)2·S△ABC =(10-m
10
)2×30= 3
10
(10-m)2
当 0<m <5 时,点 C′ 在△ABC 外,设 C′D、C′E 分别交 AB 于点 F、G
∵AC=BC=10,∴△ABC 是等腰三角形
易知△DAF、△EBG、△CDE 都是与△CAB 相似的等腰三角形
∴S△DAF =S△EBG =( m
10
)2·S△ABC = 3
10 m2
∴S=30-2× 3
10 m2- 3
10
(10-m)2=6m- 9
10 m2
综上可知,S 关于 m 的函数关系式如下:
S=
6m- 9
10 m2 (0<m <5)
3
10
(10-m)2(5≤m <10)
显然,在 5≤m <10 范围内,当 m=5 时,S 最大=15
2
在 0<m <5 范围内,S=6m- 9
10 m2=- 9
10
(m-10
3
)2+10,当 m=10
3
时,S 最大=10
∴当 m=10
3
时,S 最大=10
易知四边形 DCEC′ 是菱形,所以当 S 最大时
四边形 DCEC′ 的周长=4×(10-m)=4×(10-10
3
)=80
3
76.(江苏模拟)车辆转弯时,能否顺利通过直角弯道的标准是:车辆是否可以行驶到和路的边界夹角是
45°的位置(如图 1 中②的位置).例如,图 2 是某巷子的俯视图,巷子路面宽 4m,转弯处为直角,车辆
的车身为矩形 ABCD,CD 与 DE、CE 的夹角都是 45°时,连接 EF,交 CD 于点 G,若 GF 的长度至少能
达到车身宽度,则车辆就能通过.
(1)试说明长 8m,宽 3m 的消防车不能通过该直角转弯;
(2)为了能使长 8m,宽 3m 的 消防车通过该弯道,可以将转弯处改为圆弧(MM′
︵
和NN′
︵
分别是以 O 为
圆心,以 OM 和 ON 为半径的弧),具体方案如图 3,其中 OM⊥OM′,请你求出 ON 的最小值.
E
A
B
D
C′
xO
y
l l′
C
E
A
B
D
C′ G
xO
y
l l′
C
F
解:(1)作 FH⊥EC 于 H,则 FH=EH=4
∴EF=4 2.且∠GEC=45°
∵GC= 1
2 DC=4,∴GE=GC=4
∴GF=4 2-4<3,即 GF 的长度未达到车身宽度
∴消防车不能通过该直角转弯
(2)若 C、D 分别与 M′ 、M 重合,则△OG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G=4,OM=4 2
∴OF=ON=OM-MN=4 2-4
∴FG=8-4 2<3.∴C、D 在MM′
︵
上
连接 OC,设 ON=x
在 Rt△OCG 中,OG=x+3,OC=x+4,CG=4
由勾股定理得(x+3)2+4 2=(x+4)2
解得 x=4.5
即 ON 的最小值为 4.5 米
77.(上海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C=90°,点 O 为 AB 中点,以 O 为坐标原点,x 轴与 AC 平行,
y 轴与 CB 平行,建立直角坐标系,AC 与 y 轴交于点 M,BC 与 x 轴交于点 N.将一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
放在坐标原点 O 处,绕点 O 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 CA、射线 BC 于点 P、Q.
(1)证明:△OMP∽△ONQ;
(2)若∠A=60°,AB=4,设点 P 的横坐标为 x,PQ 长为 y.当点 P 在边 AC 上运动时,求 y 关于 x 的函
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3)若∠A=60°,AB=4,当△PQC 的面积为 3
2
时,求 CP 的长.
(1)证明:由题意知∠POQ=∠MON=90°
∴∠PON+∠QON=90°,∠POM+∠PON=90°
∴∠QON=∠POM
∵ON∥AC,OM∥BC,且∠C=90°,∴∠OMP=∠ONQ=90°
∴△OMP∽△ONQ
(2)解:在 Rt△ABC 中,∠C=90°,∠A=60°,AB=4
图 2
D
B
A G
C
E
F
图 3
N
O
M
M′N′①
②③
图 1
D
B
A G
C
E
F H
D
B
A E
CN
O
M
M′N′
G
F
A
B
P C
xO
M
y
Q
N
B
xO
y
Q
N
∴AC=2,BC=2 3
∵O 是 AB 的中点,且 ON∥AC,OM∥BC
∴OM= 3,ON=1
则 P(x,- 3),CP=1-x
由△OMP∽△ONQ,得 OM
ON
= MP
NQ
∴NQ= MP·ON
OM
= |x|
3
,CQ= x
3
+ 3
在 Rt△CPQ 中,
y=PQ= CP 2+CQ 2 = (1-x)2+( x
3
+ 3)2 = 2
3 3x2+9 2
即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为 y= 2
3 3x2+9 2 (-1≤x ≤1)
(3)①当点 Q 在边 BC 上时
由(2)知,CP=1-x,CQ= x
3
+ 3
∴S△PQC = 1
2 CP·CQ= 1
2
(1-x)( x
3
+ 3)= 3
2
解得 x1=0,x2=-2
∴CP=1 或 3
②当点 Q 在 BC 延长线上时
易知,CP=1-x,CQ=- x
3
- 3
∴S△PQC = 1
2 CP·CQ= 1
2
(1-x)(- x
3
- 3)= 3
2
解得 x1=-1- 7,x2=-1+ 7
∵- x
3
- 3>0,∴x <-3
∴x=-1+ 7 不合题意,应舍去,∴x=-1- 7
∴CP=2+ 7
综上所述,当△PQC 的面积为 3
2
时,CP 的长为 1 或 3 或 2+ 7
78.(江苏模拟)如图,已知线段 AB 长为 12,点 C、D 在线段 AB 上,且 AC=DB=2.动点 P 从点 C 出
发沿线段 CD 向点 D 移动(移动到点 D 停止),分别以 AP、BP 为斜边在线段 AB 同侧作等腰 Rt△AEP 和
等腰 Rt△BFP,连接 EF,设 AP=x.
(1)求线段 EF 长的最小值;
(2)当 x 为何值时,△EPF 的外接圆与 AB 相切;
(3)求四边形 AEFB 的面积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4)设 EF 的中点为 G,直接写出整个运动过程中点 G 移动
的路径的长.
解:(1)作 EH⊥AB 于 H,FK⊥AB 于 K,EL⊥FK 于 L
∵AP=x,∴PB=12-x(2≤x ≤10)
EH= 1
2 AP= 1
2 x,FK= 1
2 PB= 1
2
(12-x)=6- 1
2 x
A
B
P C
x
O
M
y
Q
N
E
A BC
F
P D
G
E
A BC
F
P D
G
H K
L
M
N
EL=HK=HP+PK= 1
2 AP+ 1
2 PB=6
∴FL=FK-LK=FK-EH=6- 1
2 x- 1
2 x=6-x
∴EF 2=EL2+FL2=62+(6-x)2
当 x=6 时,EF 2 有最小值 36
∴线段 EF 长的最小值是 6
(2)作 GM⊥AB 于 M,则 GM= 1
2
(EH+FK)=3
可见在点 P 由点 C 向点 D 移动过程中,点 G 到 AB 的距离始终为 3,而由(1)知线段 EF 的长随 x 的变化
而变化,当 x=6,即点 P 运动到 AB 中点时,EF=6=2GM,而由题意可得∠EPF=90°,△EPF 是直角三
角形,所以点 G 是△EPF 外接圆的圆心,只有此时△EPF 的外接圆才与 AB 相切
∴当 x=6 时,△EPF 的外接圆与 AB 相切
(3)延长 AE、BF 交于点 H
易知△AN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 PENF 是矩形
∴S 四边形 AEFB =S△ANB - S△ENF =S△ANB - S△EPF
= 1
2
×12×6- 1
2
· 2
2 x· 2
2
(12-x)
= 1
4 x2-3x+36
即 y= 1
4 x2-3x+36
(4)由(2)知点 G 到 AB 的距离始终为 3,所以随着点 P 的移动,点 G 的移动路径是一条平行于 AB 的
线段
∵AB=12,AC=DB=2,∴AD=10
∵点 P 在线段 CD 上,∴2≤x ≤10
∵AM=AH+HM= 1
2 AP+ 1
2 HK= 1
2 x+3
∴当 x=2 时,AM=4;当 x=10 时,AM=8
∴点 G 移动的路径长为 8-4=4
79.(北京模拟)在 Rt△ABC 中,∠C=90°,D、E 分别为 CB、CA 延长线上的点,BE 与 AD 的交点为 P.
(1)若 BD=AC,AE=CD,在图 1 中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直接写出∠APE 的度数;
(2)若 AC= 3BD,CD= 3AE,求∠APE 的度数(利用图 2 作答).
解:(1)如图 1,∠APE=45°
(2)解法一:如图 2,将 AE 平移到 DF,连接 BF,EF
则四边形 AEFD 是平行四边形,∴AD∥EF,AD=EF
∵AC= 3BD,CD= 3AE
∴ AC
BD
= 3, CD
AE
= CD
DF
= 3,∴ AC
BD
= CD
DF
A B
C
图 1
A B
C
图 2
A
P D
C
B
E 图 1
∵∠C=90°,∴∠BDF=180°-∠C=90°
∴∠C=∠BDF,∴△ACD∽△BDF
∴ AD
BF
= AC
BD
= 3,∠1=∠2,∴ EF
BF
= AD
BF
= 3
∵∠1+∠3=90°,∴∠2+∠3=90°
∴BF⊥AD,∴BF⊥EF
∴在 Rt△BEF 中,tan∠BEF= BF
EF
= 3
3
∴∠APE=∠BEF=30°
解法二:如图 3,将 CA 平移到 DF,连接 AF,BF,EF
则四边形 ACDF 是平行四边形
∵∠C=90°,∴四边形 ACDF 是矩形
∴∠AFD=∠CAF=90°,∠1+∠2=90°
∵在 Rt△AEF 中,tan∠3= AE
AF
= AE
CD
= 3
3
在 Rt△BDF 中,tan∠1= BD
DF
= BD
AC
= 3
3
∴∠3=∠1=30°
∴∠3+∠2=∠1+∠2=90°,即∠EFB=90°
∴∠AFD=∠EFB
又∵ DF
BF
= AF
EF
=cos30°= 3
2
,∴△ADF∽△EBF
∴∠4=∠5
∵∠APE+∠4=∠3+∠5,∴∠APE=∠3=30°
80.(上海模拟)如图 1,△ABC 和△DEF 是两张全等的三角形纸片,∠A=∠D=90°,∠B=∠E=30°,
BC=EF,点 F 与 BC 边的中点 O 重合,且点 E、B、F、C 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 2,将△DEF 绕点 O 顺
时针旋转,旋转过程中边 DF、EF 分别交边 AB 于点 G、H,设旋转角∠BOH=α.
(1)当α=________°时,AG=BH;
(2)当线段 AG、GH、BH 之间满足 AG 2+GH 2=BH 2 关系时,求α的大小;
(3)若 BC=EF=4,BH=x,AG=y,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解:(1)30
(2)作点 A 关于 OD 的对称点 K,连接 KG、KH、KO、AO
则 KO=AO,KG=AG,∠KOG=∠AOG
∵O 是 Rt△ABC 斜边 BC 的中点,∴BO=AO=KO
∴∠BAO=∠B=30°,∴∠AOB=120°
∵∠EOD=60°,∴∠KOG=60°-∠KOH
A
P D
C
F
B
E
3
1
2
图 2
C
A
OB
D
(F)
图 1
E C
A
OB
D
(F)
图 2
E
G
H
C
A
OB
D
(F)
E
G
H
K
A
P D
C
F
B
E 3
12
图 3
4
5
∠AOG=120°-(∠BOH+60°)=60°-∠BOH
∴∠KOH=∠BOH
又 KO=BO,OH=OH,∴△KOH≌△BOH
∴KH=BH
∵AG 2+GH 2=BH 2,∴KG 2+GH 2=KH 2
∴∠KGH=90°,∴∠AGK=90°,∴∠KGD=∠AGD=45°
∴∠BGO=45°,∴∠BOG=105°
∴∠BOH=45°,即α=45°
(3)过 O 作 OM⊥AB 于 M,过 H 作 HN⊥OD 于 N,交 OM 于 P
则 OM∥AC
∵O 是 BC 的中点,∴AM=BM= 1
2 AB,OM= 1
2 AC
在 Rt△ABC 中,∠B=30°,BC=4,∴AB=2 3,AC=2
∴BM= 3,OM=1
∵BH=x,∴HM= 3-x
∵∠EOD=60°,∴HN= 3ON
∵∠HNG=∠ONP=90°,∠GHN=∠PON=90°-∠HGN
∴△HNG∽△ONP,∴HG
OP
= HN
ON
= 3
∴HG= 3OP,即( 3-x+MG)= 3OP,∴OP= 3
3
( 3-x+MG)
∵∠HMP=∠OMG=90°,∠MHP=∠MOG=90°-∠HGN
∴△HMP∽△OMG,∴ HM
OM
= MP
MG
即 3-x
1
= MP
MG
,∴MP=( 3-x)MG
∵MP+OP=OM,∴( 3-x)MG+ 3
3
( 3-x+MG)=1
∴MG= x
4- 3x
∵AM=AG+MG= 1
2 AB,∴y+ x
4- 3x
= 3
∴y= 4 3-4x
4- 3x
(0≤x ≤ 3)
81.(上海模拟)已知△ABC 中,∠BCA=90°,BC=AC,D 是 AB 边上一点,以 CD 为斜边向右作等腰直
角三角形 CDE,M 是 CA 中点,连接 ME 交 AB 于点 N.
(1)猜想线段 MN 与 BC 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 BC=AC=4,BD=x,△CDE 与△ABC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y,
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3)若 BC=AC=4,当△DN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BD 的长.
解:(1)MN∥BC,MN= 1
2 BC
C
A
OB
D
(F)
E
G
H
M
N
P
B D
C
AN
M
E
方法一:延长线 DE 到 F,使 EF=DE,连接 CF、EA
则△C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CAB=45°
∴C、D、A、F 四点在以 DF 为直径的圆是,∴EC=EA
∵M 是 CA 中点,∴EM⊥AC
∵∠BCA=90°,∴MN∥BC
∴MN= 1
2 BC
方法二:延长线 DE 到 F,使 EF=DE,连接 CF、AE、AF
则△C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F=90°,CD=CF
∵∠BCA=90°,∴∠BCD=∠ACF=90°-∠DCA
又 CB=CA,∴△BCD≌△ACF
∴∠CAF=∠B=45°,∴∠DAF=90°
∴AE=DE=CE
∵M 是 CA 中点,∴EM⊥AC
∵∠BCA=90°,∴MN∥BC
∴MN= 1
2 BC
(2)在 Rt△ABC 中,BC=AC=4,∴AB=4 2
①当 0≤x≤2 2 时,D 在 B、N 之间,连接 CN
由(1)知 CN 是 AB 边上的中线
∴CN⊥AB,BN=CN= 1
2 AB=2 2
∴DN=2 2-x
在 Rt△CDN 中,CD 2=CN 2+DN 2=8+(2 2-x)2=x2-4 2x+16
∴y=S△CDE = 1
4 CD 2= 1
4 x2- 2x+4
②当 2 2≤x≤4 2 时,D 在 A、N 之间
连接 CN、EM,则 DN=x-2 2
在 Rt△CDN 中,CD 2=CN 2+DN 2=8+(x-2 2)2=x2-4 2x+16
∴CE 2= 1
2 CD 2= 1
2 x2-2 2x+8
S△CDE = 1
4 CD 2= 1
4 x2- 2x+4
S△CDN = 1
2 CN·DN= 1
2
·2 2·(x-2 2)= 2x-4
设 DE 与 AC 交于点 F
∵∠E=∠CND=90°,∠ECF=∠NCD=45°-∠DCF
∴△CFE∽△CDN,∴ S△CEF
S△CND
= CE 2
CN 2
∴S△CEF = CE 2
CN 2 ·S△CND =
1
2 x2-2 2x+8
8
·( 2x-4)=( 1
4 x2- 2x+4)( 2
4 x-1)
∴y=S△CDE -S△CEF =( 1
4 x2- 2x+4)-( 1
4 x2- 2x+4)( 2
4 x-1)=- 2
16 x3+x2-3 2x+8
综上得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B D
C
AN
M
E
F
B D
C
AN
M
E
F
B D
C
AN
M
E
B D
C
AN
M
E
F
y=
1
4 x2- 2x+4(0≤x≤2 2)
- 2
16 x3+x2-3 2x+8(2 2≤x≤4 2)
(3)①当 D 在 B、N 之间时,由于∠DNE=135°
所以要使△DNE 是等腰三角形,只能 DN=EN
过 D 作 DF⊥BC 于 F,过 E 作 EG⊥AB 于 G
则∠BDF=∠CDE=45°,∴∠CDF+∠EDG=90°
∵∠CDF+∠DCF=90°,∴∠EDG=∠DCF
又∠DGE=∠CFD=90°,∴△DEG∽△CDF
∴ DF
EG
= CD
DE
= 2,∴DF= 2EG
又 EN= 2EG,∴DF=EN=DN
∴BD= 2DF= 2DN,即 DN= 2
2 BD= 2
2 x
∴x+ 2
2 x=2 2,解得 x=4 2-4
②当 D 在 A、N 之间时
∵∠EDN=∠CDE+∠CDN=45°+∠CDN ≥90°
∴要使△DNE 是等腰三角形,只能 DN=DE
由(2)得 DE 2= 1
2 x2-2 2x+8,DN 2=(x-2 2)2
∴ 1
2 x2-2 2x+8=(x-2 2)2,解得 x1=0,x2=4 2
∴当△DNE 是等腰三角形时,BD 的长为 4 2-4 或 4 2
82.(湖北模拟)已知△ABC 中,BC=a,AC=b,∠C 是大小可变的角.
(1)如图 1,以 AB 为边向△ABC 外作等边△ABD,当 C、D 两点间的距离最大时,求∠C 的度数及 C、
D 两点的距离的最大值;
(2)如图 2,以 AB 为边向△ABC 外作正方形 ABDE,当点 C 到正方形 ABDE 的中心 O 的距离最大时,求
∠C 的度数及 C、O 两点的距离的最大值.
解:(1)如图 1,连接 DC,将△DBC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 60°,得△DAE
连接 CE,则△DCE 是等边三角形
∴CD=CE,∠DCE=∠DEC=60°
当 C、A、E 三点共线时,CE 的值最大,即 CD 的值最大
此时∠ACB=∠DCA+∠DCB=∠DCA+∠DEA=60°+60°=120°
B D
C
AN
M
EF
G
D
B C
图 1
A
D
B C
图 2
A
E
O
D
A
B
E
C
图 1
CD 的最大值为 a+b
(2)如图 2,连接 OC,将△OBC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 90°,得△OAF
连接 CF,则△O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C=OF= 2
2 CF,∠OCF=∠OFC=45°
当 C、A、F 三点共线时,CF 的值最大,OC 的值也最大
此时∠ACB=∠OCA+∠OCB=∠OCA+∠OFA=45°+45°=90°
OC 的最大值为 2
2
(a+b)
83.(江苏模拟)(1)在一个矩形纸片上按照图 1 的方式剪下△ABC,其中 BA=BC,将△ABC 沿着直线
AC 的方向依次进行平移变换,每次均移动 AC 的长度,得到了△CDE、△EFG 和△GHI(如图 2),已知
AH=AI,AC 长为 a.现以 AD、AF 和 AH 为三边构成一个新三角形,已知这个新三角形面积小于 15 15,
求 a 可能的最大整数值;
(2)如图 3,已知 AA′=BB′=CC′=2,∠AOB′=∠BOC′=∠COA′=60°,请利用图形变换探究 S△AOB′ +S△
BOC′ +S△COA′ 与 3 的大小关系.
解:(1)分别取 CE、EG、GI 的中点 P、Q、R,连接 DP、FQ、HR、AD、AF、AH
∵△ABC 中,BA=BC,由平移变换的性质知△CDE、△EFG 和△GHI 都是等腰三角形
∴DP⊥CE,FQ⊥EG,HR⊥GI
在 Rt△AHR 中,AH=AI=4a,AR= 7
2 a
∴HR 2=AH 2-AR 2=(4a)2-( 7
2 a)2=15
4 a 2
∴DP 2=FQ 2=HR 2=15
4 a 2
∴AD 2=AP 2+DP 2=( 3
2 a)2+15
4 a 2=6a 2
AF 2=AQ 2+FQ 2=( 5
2 a)2+15
4 a 2=10a 2
∴新三角形三边长为 6a、 10a、4a
∵AH 2=AD 2+AF 2,∴新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其面积为 1
2
× 6a× 10a= 15a 2
∵ 15a 2<15 15,∴a 2<15
(或通过转换得新三角形三边就是 AD、DI、AI,即求△DAI 的面积,或利用△HAI 与△HGI 相似,求△
B
A C A
B
C IE
D
G
F H
a
图 1 图 2
D
B C
图 2
A
E
O
F
A
C′
OB B′
C
A′ 图 3
A
C′ E
F
A
B
C IE
D
G
F H
a P Q R
HAI 的面积也可)
∴a 的最大整数值为 3
(2)将△BOC′ 沿 BB′ 方向平移 2 个单位,得到△B′DE
将△COA′ 沿 A′A 方向平移 2 个单位,得到△EFA
∵OD=OB′+B′D=OB′+OB=BB′=2,OF=OA+AF=OA+OA′=AA′=2
又∠DOF=60°,∴△DOF 是等边三角形
∴DF=OD=OF=2
∵DE+EF=OC′+OC,∴D、E、F 三点共线
∴S△AOB′ +S△BOC′ +S△COA′ =S△AOB′ +S△B′DE +S△AEF <S△DOF
∵S△DOF = 1
2
×2×2×sin60°= 3
∴S△AOB′ +S△BOC′ +S△COA′ < 3
84.(浙江模拟)如图,在△ABC 中,∠C=90°,AC=4,BC=3,D 是 AC 的中点,P 是线段 AB 上一动
点,连接 DP 并延长至点 E,使 EP=DP,过 P 作 PF⊥AC,垂足为 F.设 AP=m(0≤m≤5).
(1)求 DF 的长(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
(2)当 AE∥BC 时,求 m 的值;
(3)四边形 AEBC 的面积 S 会随 m 的变化而变
化吗?若不变,求出 S 的值;若变化,求出 S 与
m 的函数关系式 ;
(4)作点 E 关于直线 AB 的对称点 E′,当△DE′F
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 m 的值.
解:(1)在△ABC 中,∠C=90°,AC=4,BC=3,∴AB=5
∴cos∠BAC= AC
AB
= AF
AP
= 4
5
,∴AF= 4
5 m
∴当 0≤m≤2.5 时,DF=2- 4
5 m
当 2.5<m≤5 时,DF= 4
5 m-2
(2)∵PF⊥AC,∠C=90°,∴PF∥BC
当 AE∥BC 时,则 PF∥BC∥AE
∴△DPF∽△DEA,∴ DP
DE
= DF
DA
∵EP=DP,∴ DF
DA
= 1
2
,即 DF= 1
2 DA=1
∴2- 4
5 m=11,解得 m= 5
4
(3)四边形 AEBC 的面积 S 不变,且 S=9
理由如下:
分别过 D、E 作 DG⊥AB 于 G,EH⊥AB 于 H
∴∠DGP=∠EHP=90°
又∵∠GPD=∠HPE,DP=EP
∴△DGP≌△EHP,∴DG=EH
∵sin∠BAC= BC
AB
= DG
AD
= 3
5
,∴EH=DG= 3
5
×2= 6
5
B
A
E
D
P
C
F
B
A
D
C
备用图
B
A
E
D
P
C
F
H
G
A
E
D
E′
(P) (F)
m1=0 I
O
M
∴S=S△ABC + S△ABE = 1
2
×3×4+ 1
2
×5× 6
5
=9
(4)m1=0,m2=1,m3= 13
10
,m4=13
7
提示:过 D 作 DI⊥AB 于 I,则 DI= 6
5
,AI= 8
5
∵AP=m,∴PI=|AI-AP|=| 8
5
-m|
设 EE′ 与 AB 交于点 O,则 EE′⊥AB,EO=OE′
又∵EP=PD,∴DE′∥OP,DE′=2OP
∴∠DE′E=90°,∴四边形 DE′OI 是矩形
∴DE′=OI=2OP=2PI=|16
5
-2m|
由(1)知 DF=| 4
5 m-2|
①若 DF=E′F
过 F 作 FM⊥DE′ 于 M,则 DM= 1
2 DE′=PI=| 8
5
-m|
∵DE′∥AB,∴∠ADM=∠BAC
∴cos∠FDM=cos∠BAC= 4
5
,∴DM
DF
= 4
5
∴
| 8
5
-m|
| 4
5 m-2|
= 4
5
,解得 m1=0
②若 DE′=DF
则|16
5
-2m|=| 4
5 m-2|,解得 m2=1,m3=13
7
③若 DE′=FE′
过 E′ 作 E′N⊥DF 于 N,则 DN= 1
2 DF=| 2
5 m-1|
∴cos∠NDE′=cos∠BAC= 4
5
,∴ DN
DE′
= 4
5
∴
| 2
5 m-1|
|16
5
-2m|
= 4
5
,解得 m4= 13
10
综上所述,当△DE′F 是等腰三角形时,m1=0,m2=1,m3= 13
10
,m4=13
7
85.(哈尔滨模拟)如图,在锐角△ABC 中,∠BAC=45°,高线 CD 与 AE 相交于点 H,连接 DE.∠AEC
的平分线交 AC 于点 F,连接 DF 交 AE 于点 G.
(1)求证:AE-CE= 2DE;
(2)若 BD= 2CF,AE=6,求 GH 的长.
B
A
E
D
C
F
G
H
B
AE
D
P
C
F E′m2=1 I
O
B
AE
D
P
C
F
m4= 13
10 E′I
O
N
B
A
E
D
P
C
Fm3=13
7
E′
I
O
(1)证明:过点 D 作 DN⊥CD 交 AE 于点 N
∵CD⊥AD,∠BAC=45°,∴∠ACD=45°,∴AD=CD
∵∠ADN+∠NDC=∠ADC=90°=∠NDC+∠CDE
∴∠ADN=∠CDE
∵∠DAH+∠B=90°,∠DCB+∠B=90°,∴∠DAH=∠DCB
∴△ADN≌△CDE,∴AN=CE,DN=DE
∴∠DEN=45°,EN= 2DE
∴AE-CE=AE-AN=EN= 2DE
即 AE-CE= 2DE
(2)解:∵∠DEN=45°,∴∠BED=45°
∵AE⊥BC,∴∠AEC=90°
∵EF 平分∠AEC,∴∠CEF=45°
∵∠BAC=45°,∴∠B=∠CFE
∴△DBE∽△CFE,∴ BD
CF
= DE
CE
∵BD= 2CF,∴DE= 2CE
设 CE=x,则 DE= 2x
∵AE-CE= 2DE,AE=6
∴6-x=2x,∴x=2,∴DE=2 2
过 D 作 DK⊥BC 于 K
∵∠DEB=45°,∴DK=EK= 2
2 DE=2
∴CE=EK=2,∴CK=4
∴AC= AE 2+CE 2 =2 10,CD= CK 2+DK 2 =2 5
EH=1,tan∠DCK= DK
CK
= 2
4
= 1
2
∴AH=5,CH=DH= 5,BD=CD·tan∠DCK= 5
∴CF= 2
2 BD= 10
2
∵∠DAH=∠DCB(已证),AD=CD,∠ADH=∠CDB=90°
∴△ADH≌△CDB,∴DH=BD= 5
过 F 作 FM∥AE 交 CD 于点 M,则△FMC∽△AHC
∴ FM
AH
= MC
HC
= FC
AC
,即 FM
5
= MC
5
=
10
2
2 10
∴FM= 5
4
,CM= 5
4
,∴MH=CH-CM= 5- 5
4
= 3 5
4
∴DM=DH+MH= 5+ 3 5
4
=7 5
4
∵GH∥FM,∴△DHG∽△DMF
B
A
E
D
C
F
G
H
M
K
B
A
E
D
C
F
G
H
N
∴ GH
FM
= DH
DM
,即 GH
5
4
= 5
7 5
4
∴GH= 5
7
86.(上海模拟)如图 1,等腰三角形纸片 ABC 中,AB=AC=5,BC=8,D 是 BC 中点,用剪刀沿 AD 剪
开.
(1)将三角形纸片 ADC 沿 DB 平移,当 C′ 与 D 重合时(如图 2),则两纸片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
(2)在(1)的条件下,让纸片 A′D′C′ 绕点 D 顺时针旋转α度(0°<α <90°)(如图 3),边 D′C′ 与边 AB
交于点 E,若两纸片公共部分的面积为 y,BE=x,求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当△BED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公共部分的面积 y 的值;
(4)在纸片 A′D′C′ 旋转过程中,当边 A′C′ 与边 AB 交于点 F 时,求线段 EF 长度的最小值.
解:(1)3
(2)过 E 作 EH⊥BD 于 H
由题意,BD= 1
2 BC=4
∵BE=x,∴EH=BE·sinB= 3
5 x,BH=BE·cosB= 4
5 x
∴DE 2=DH 2+EH 2=(4- 4
5 x)2+( 3
5 x)2=x2-32
5 x+16
S△BED = 1
2 BD·EH= 1
2
×4× 3
5 x= 6
5 x
①当 0<x ≤16
5
时
∵∠EDF=∠DBF,∠DFE=∠BFD
∴△DEF∽△BDF,∴ S△DEF
S△BDF
= DE 2
BD 2
即 y
6
5 x+y
=
x2-32
5 x+16
16
A
B D C
图 1
A′
B D
图 2
A
(D′) (C′) B D
图 3
A
(C′)
A′
D′
E
F
B D
A
(C′)
A′
D′
E
F
H
B D
A
(C′)
A′
D′
E
∴y=
6
5
(x2-32
5 x+16)
32
5
- x
=30x2-192x+480
160-25x
②当 16
5
<x <5 时
y=S△ABD -S△BED = 1
2
×4×3- 6
5 x=6- 6
5 x
(3)∵∠BED>∠A>∠B,∴BD>DE
①若 BE=DE,则∠EBD=∠EDB
∴∠EDA=∠A,∴AE=DE
∴BE=AE= 1
2 AB= 5
2
把 x= 5
2
代入 y=
6
5
(x2-32
5 x+16)
32
5
- x
,得 y= 25
13
②若 BE=BD=4
把 x=4 代入 y=6- 6
5 x,得 y= 6
5
∴当△BED 为等腰三角形时,公共部分的面积 y 的值为 25
13
或 6
5
(4)过 D 作 DG⊥EF 于 G,则 DG=BD·sinB=4× 3
5
=12
5
令 EF=t,则 S△DEF = 1
2 DG·t=y
∴ 1
2
×12
5 t=30x2-192x+480
160-25x
化简得 5x2+(5t-32)x+80-32t=0
∵x 为实数,∴△=(5t-32)2-4×5×(80-32t)≥0
即 25t 2+320t-576≥0,(5t-8)(5t+72)≥0
解得 t≤-72
5
(舍去)或 t≥ 8
5
∴线段 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8
5
87.(江苏模拟)如图,在△ABC 中,∠C=90°,∠A=30°,BC=2,D 是 AB 中点,等腰直角三角板 DMN
的直角顶点落在点 D 上,使三角板绕点 D 旋转.
(1)如图 1,当三角板两边分别交边 AC、BC 于 F、E 时,线段 EF 与 AF、BE 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
由;
(2)在(1)中,设 AF=x,四边形 CEDF 的面积为 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
值范围.
(3)在旋转过程中,当三角板一边 DM 经过点 C 时,另一边 DN 交 CB 延长线于点 E,连接 AE 与 CD 延
长线交于点 G(如图 2),求 DG 的长.
B D
A
(C′)
A′
D′
E
F
G
A BD
M
C(F)
(1)EF 2=AF 2+BE 2
理由如下:
延长 ED 到 G,使 DG=DE,连接 AG、FG(如图 1-1)
∵FD⊥GN,∴EF=FG
∵D 是 AB 中点,∴AD=BD
∵∠ADG=∠BDE,∴△ADG≌△BDE
∴AG=BE,∠GAD=∠B
∴AG∥BC,∴∠GAF=∠C=90°
∴在 Rt△AGF 中,FG 2=AF 2+AG 2
∴EF 2=AF 2+BE 2
(2)作 FG⊥AB 于 G,EH⊥AB 于 H(如图 1-2)
在△ABC 中,∠C=90°,∠A=30°,∴∠B=60°
∴EH= 3
2 BE
在 Rt△CFE 中,EF 2=CF 2+CE 2
由(1)知 EF 2=AF 2+BE 2,∴CF 2+CE 2=AF 2+BE 2
∵∠A=30°,BC=2,∴AB=4,AC=2 3,AD=BD=2
∴CE=2-BE
∵AF=x,∴FG= 1
2 x,CF=2 3-x
∴(2 3-x)2+(2-BE)2=x 2+BE 2
∴BE=4- 3x,∴EH=2 3- 3
2 x
∴y=S△ABC - S△ADF - S△BDE = 1
2
·2·2 3- 1
2
·2· 1
2 x- 1
2
·2·(2 3- 3
2 x)
即 y=x
当点 E 与点 C 重合时,BE=BC=2
∴4- 3x=2,∴x=2 3
3
当点 E 与点 B 重合时,BE=0
∴4- 3x=0,∴x=4 3
3
∴x 的取值范围是 2 3
3
≤x≤4 3
3
(3)过点 A 作 AH⊥MG(如图 2)
∵∠CAD=30°,AD=CD,∴∠ACD=30°,∠DCE=60°
A
N
E
BD
F
M
C
图 1
A
N
E
BD
G
M
C
图 2
(F)
H
A
N
E
BD
F
M
C
图 1-1G
A
N
E
BD
F
M
C
图 1-2
G H
∴AH= 1
2 AC= 3,DE= 3CD=2 3,CE=2CD=4
∵S△ACE = S△ACG + S△ECG
∴ 1
2
·2 3·4= 1
2
·CG· 3+ 1
2
·CG·2 3,∴CG= 8
3
∴DG=CG-CD= 8
3
-2= 2
3
88.(江苏模拟)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是 2,边 BC 在 x 轴上,边 AB 在 y 轴上,将一把三角尺如图 1
放置,其中 M 为 AD 的中点,逆时针旋转三角尺.
(1)当三角尺的一边经过 C 点时,此时三角尺的另一边与 AB 边交于点 E1(如图 2),求此时直线 PM 的
解析式;
(2)继续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一边与 x 轴交于点 G,三角尺的另一边与 AB 交于点 E2(如图 3),PM 的
延长线与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 F.若△E2FG 的面积为 4,求此时直线 PM 的解析式;
(3)当旋转到三角尺的一边经过点 B,另一直角边的延长线与 x 轴交于点 G(如图 4),求此时△OFG 的
面积.
解:(1)∵正方形 ABCD 的边长是 2,M 为 AD 的中点
∴AB=BC=CD=DA=2,AM=DM=1
∴M(1,2)
A
O
D
N
E1
M
C
y
(B)P
图 1
x
N
P
A
O
D
F
N
E2
G
M
C
y
(B)
P 图 3
x
A
O
D
N
M
C
y
(B)
P
图 4
xG
F
A
O
D
N
E1
M
C
y
(B)P
图 2
x
A
O
D
E1
M
y
(B) x
∵∠PMN=90°,∴∠AME1+∠DMC=90°
∵∠AME1+∠AE1M=90°,∴∠AE1M=∠DMC
又∵∠E1AM=∠D=90°,∴△AE1M∽△DMC
∴ AE1
AM
= DM
DC
,即 AE1
1
= 1
2
,∴AE1= 1
2
∴OE1= 3
2
,∴E1(0,3
2
)
设直线 PM 的解析式为 y=kx+b,把 M、E1 两点的坐标代入,得
k+b=2
b= 3
2
解得
k= 1
2
b= 3
2
∴直线 PM 的解析式为 y= 1
2 x+ 3
2
(2)作 FH⊥AB 于 Q,MK⊥BC 于 K(如图 3)
则 FH=MK
∵∠PMN=90°,∴∠AME2+∠DMG=90°
∵∠KMG+∠DMG=90°,∴∠AME2=∠KMG
∵HF∥AD,∴∠HFE2=∠AME2
∴∠KMG=∠HFE2
又∵∠MKG=∠FHE2=90°,∴△MKG≌△FHE2
∴MG=E2F
∵S△E2FG =4,∴ 1
2 E2F·MG=4,即 MG 2=8
∴MG=2 2,∴∠KMG=45°,∴∠AME2=45°
∴AE2=AM=1,∴OE2=1,∴E2(0,1)
设直线 PM 的解析式为 y=mx+n,把 M、E2 两点的坐标代入,得
m+n=2
n=1
解得 m=1
n=1
∴直线 PM 的解析式为 y=x+1
(3)易证△AOM≌△DFM,∴DF=AO=2
∴CF=4,OF 2=OC 2+CF 2=22+42=20
由(2)知 S△OFG = 1
2 OF 2=10
89.(哈尔滨模拟)已知点 C 是∠MAN 平分线上一点,∠BCD 的两边 CB、CD 分别与射线 AM、AN 相交
于 B、D 两点,且∠BCD+∠MAN=180°.过点 C 作 CE⊥AB,垂足为 E.
(1)当点 E 在线段 AB 上时(如图 1),求证:AB-AD=2BE;
(2)当点 E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2),请直接写出线段 AB、AD 与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
(3)如图 3,在(2)的条件下,若∠MAN=60°,连接 BD,作∠ABD 的平分线 BF 交 AD 于点 F,交 AC
于点 O,连接 DO 并延长交 AB 于点 G.若 BG=1,DF=2,求线段 AC 的长.
A
N
E
C
D
MB A B
O
D
G E
C
F
N
MA
N
E
CD
MB
A
O
D
F
N
E2
G
M
C
y
(B)
P 图 3
x
H
K
(1)证明:过点 C 作 CF⊥AD,垂足为 F(如图 1)
∵AC 平分∠MAN,CE⊥AB,CF⊥AD
∴CE=CF,AE=AF,∠ECF+∠MAN=180°
∵∠BCD+∠MAN=180°,∴∠ECF=∠BCD
∵∠BCE=∠BCD-∠DCE,∠DCF=∠ECF-∠DCE
∴∠BCE=∠DCF
又∵∠BEC=∠DFC=90°,∴△BCE≌△DCF
∴BC=DC,BE=DF
∴AB-AD=(AE+BE)-(AF-DF)=(AF+BE)-(AF-BE)=2BE
即 AB-AD=2BE
(2)AD-AB=2BE
提示:方法同(1)
(3)在 BD 上截取 BH=BG,连接 OH(如图 3)
由题意知 O 是△ADB 的内心
∵BH=BG,∠OBH=∠OBG,OB=OB
∴△OBH≌△OBG,∴∠OHB=∠OGB
∵∠OHB=∠ODH+∠DOH,∠OGB=∠ODF+∠DAB
又∵∠ODH=∠ODF,∴∠DOH=∠DAB=60°
∴∠GOH=120°,∴∠BOG=∠BOH=60°
∴∠DOF=∠BOG=60°,∴∠DOH=∠DOF
又∵OD=OD,∠ODH=∠ODF,∴△ODH≌△ODF
∴DH=DF,∴DB=DH+BH=DF+BG=2+1=3
过点 G 作 GI⊥AD 于 I,GK⊥AD 于 K
则 GI=GK
∵S△ADG = 1
2 AD·GI,S△BDG = 1
2 BD·GK,∴ S△ADG
S△BDG
= AD
BD
又∵ S△ADG
S△BDG
= AG
BG
,∴ AD
BD
= AG
BG
即 AF+2
3
= AG
1
①
同理 AB
BD
= AF
DF
即 AG+1
3
= AF
2
②
由①、②解得 AF=10
7
,AG= 8
7
于是 AD=10
7
+2=24
7
,AB= 8
7
+1=15
7
A
N
E
CD
图 1
MB
F
图 3
A B
O
D
G E
C
F
N
M
H
I
K
P
由(2)知 AD-AB=2BE,∴BE= 1
2
(AD-AB)= 1
2
(24
7
-15
7
)= 9
14
过点 C 作 CP⊥BD 于 P
由(2)知 BC=DC
∵∠MAN=60°,∠BCD+∠MAN=180°,∴∠BCD=120°
∴∠PBC=∠PDC=30°,PB=PD= 1
2 BD= 3
2
∴BC= PB
cos30°
= 3,∴CE= BC 2-BE 2 = 13
14 3
∴BC=2CE=13
7 3
90.(江苏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C=90°,AC=6,BC=8.在 Rt△ABC 内并排(不重叠)放入
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纸片,第一层小纸片的一条边都在 AB 上,首尾两个正方形各有一个顶点分别在 AC、
BC 上,依次这样摆放上去
(1)求第一层最多能摆放多少个小正方形纸片;
(2)求△ABC 内最多能摆放多少个小正方形纸片.
解:(1)∵∠C=90°,AC=6,BC=8,∴AB=10
由△ADF∽△ABC,△BEG∽△BAC
得 AF= 3
4
,BG= 4
3
∴FG=10-( 3
4
+ 4
3
)= 95
12
=7 11
12
∴第一层最多能摆放 7 个小正方形纸片
(2)同理,第二层: 95
12
-( 3
4
+ 4
3
)=35
6
=5 5
6
∴第二层最多能摆放 5 个小正方形纸片
第三层: 70
12
-( 3
4
+ 4
3
)=15
4
=3 3
4
∴第三层最多能摆放 3 个小正方形纸片
第四层:15
4
-( 3
4
+ 4
3
)= 5
3
=1 2
3
∴第四层最多能摆放 1 个小正方形纸片
第五层: 5
3
-( 3
4
+ 4
3
)<0
∴第五层不能再摆放小正方形纸片
故△ABC 内最多能摆放 1+3+5+7=16 个小正方形纸片
91.(湖北模拟)已知△ABC,以 AC 为边在△ABC 外作等腰△ACD,其中 AC=AD.
(1)如图 1,若 AB=AE,∠DAC=∠EAB=60°,则∠BFC=_________;
(2)如图 2,若∠ABC=30°,△ACD 是等边三角形,AB=3,BC=4.求 BD 的长;
B
C
A
…
B
C
A
D E
F G
(3)如图 3,若∠ABC 为锐角,作 AH⊥BC 于 H,当 BD 2=4AH 2+BC 2 时,试判断∠DAC 与∠ABC 的数
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120°
提示:∵∠DAC=∠EAB,∴∠BAD=∠EAC
又∵AB=AE,AD=AC,△ABD≌△AEC
∴∠ABD=∠AEC
∴∠BFC=∠BEF+∠EBF=∠AEB-∠AEC+∠ABE+∠ABD=∠AEB+∠ABE
∵∠EAB=60°,∴∠AEB+∠ABE=120°
∴∠BFC=120°
(2)将△ABD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60°得△AEC,连接 BE
由(1)知△ABD≌△AEC,∴BD=EC
∵AB=AE=3,∠EAB=∠DAC=60°,∴△ABE 是等边三角形
∴EB=AB=3,∠ABE=60°
∵∠ABC=30°,∴∠EBC=90°
在 Rt△EBC 中,EC= EB 2+BC 2 = 32+42 =5
∴BD=5
(3)∠DAC=2∠ABC
证明:过点 B 作 EB⊥BC 于 B,使 EB=2AH,连接 EA,EC
则 EC 2=EB 2+BC 2=4AH 2+BC 2
∵BD 2=4AH 2+BC 2,∴BD=EC
过点 A 作 AG⊥EB 于 G,则四边形 AGBH 为矩形
∴GB=AH
∵EB=2AH,∴EB=2GB,∴EG=GB
∴AG 是 BE 的垂直平分线,∴AB=AE
在△ABD 和△AEC 中
AB=AE,AD=AC,BD=EC,∴△ABD≌△AEC
∴∠BAD=∠EAC,∴∠BAD-∠EAD=∠EAC-∠EAD
即∠EAB=∠DAC
∵∠EBC=90°,∠ABC 为锐角,∴∠ABC=90°-∠EBA
∵AB=AE,∴∠EBA=∠BEA
∴∠EAB=180°-2∠EBA,∴∠EAB=2∠ABC
∴∠DAC=2∠ABC
92.(辽宁辽阳)已知:在△PAB 的边 PA、PB 上分别取点 C、D,连接 CD 使 CD∥AB.将△PCD 绕点 P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PC′D′(∠APC′<∠APB),连接 AC′、BD′.
(1)如图 1,若∠APB=90°,PA=PB,求证:AC′=BD′;AC′⊥BD′.
(2)在图 1 中,连接 AD′、BC′,分别取 AB、AD′、C′D′、BC′ 的中点 E、F、G、H,顺次连接 E、F、G、
H 得到四边形 EFGH.请判断四边形 EFG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A
B
D
C
图 2
A
B
D
C
E
F
图 1
A
B
D
C
图 3
H
A
B
D
C
E
A
B
D
CH
E
G
(3)①如图 2,若改变(1)∠APB 中的大小,使 0°<∠APB<90°,其他条件不变,重复(2)中操作,
请你直接判断四边形 EFGH 的形状.
②如图 3,若改变(1)中 PA、PB 的大小关系,使 PA<PB,其他条件不变,重复(2)中操作,请
你直接判断四边形 EFGH 的形状.
(1)证明:延长 AC′ 交 BD′ 于点 M,交 PB 于点 N
∵PA=PB,∴∠PAB=∠PBA
∵CD∥AB,∴∠PCD=∠PAB,∠PDC=∠PBA
∴∠PCD=∠PDC,∴PC=PD
由旋转可知:PC′=PC,PD′=PD,∠C′PD′=∠BPA
∴PC′=PD′
∵∠APC′=∠APB-∠C′PD,∠BPD′=∠C′PD′-∠C′PD
∴∠APC′=∠BPD′,∴△PAC′≌PBD′
∴AC′=BD′,∠PAC′=∠PBD′ 即∠PAN=∠MBN
∵在△PAN 中,∠PAN+∠ANP+∠APN=180°
在△BMN 中,∠MBN+∠MNB+∠BMN=180°
又∠ANP=∠MNB
∴∠BMN=∠APN=90°,∴AC′⊥BD′
(2)正方形
证明:由(1)可知:AC′=BD′
∵E、F、G、H 分别是 AB、AD′、C′D′、BC′ 的中点
∴EF、FG、GH、HE 分别是△ABD′、△AC′D′、△BC′D′、△ABC′ 的中位线
∴EF= 1
2 BD′,FG= 1
2 AC′,GH= 1
2 BD′,HE= 1
2 AC′
∴EF=FG=GH=HE,∴四边形 EFGH 是菱形
∵EF∥BD′,HE∥AC′,AC′⊥BD′,∴EF⊥HE
∴四边形 EFGH 是正方形
(3)①菱形,②矩形(不画图不扣分)
93.(江苏模拟)已知△ABC 中,∠ACB=90°,AC=2,BC=1,将△ABC 绕点 C 旋转得到△A′B′C.
(1)如图 1,当点 B 落在线段 A′B′ 上时,求 sin∠A′CA 的值;
(2)如图 2,当点 A 落在直线 A′B′ 上时,求 AB′ 的长.
A B
DC
P
D′
C′
图 1
A B
DC
P
D′
C′
图 2
A B
DC
P
D′
C′
图 3
A B
DC
P
D′
C′
M
N
A
B C
B′
A
B C
A′
B′
解:(1)∵∠ACB=90°,AC=2,BC=1,∴AB= 5
作 BD⊥B′C 于 D,CE⊥BB′ 于 E
则△CB′E∽△A′B′C,得 BE= 5
5
,CE= 2
5 5
∵S△A′B′C = 1
2 B′C·B′C·sin∠BCB′= 1
2 BB′·CE
∴sin∠A′CA=sin∠BCB′=BB′·CE
B′C 2 =
2
5 5× 2
5 5
12
= 4
5
(2)作 CF⊥A′B′ 于 F
则 AF=A′F= 4
5 5,B′F= 5
5
∴AB′=AF-B′F= 3
5 5
94.(江苏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BAC=90°,AB=AC,D 是△ABC 内一点,AD=6,BD=7,
CD=11.
(1)求∠ADB 的度数;
(2)求 AB 2 的值.
解:(1)将△ABD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得△ACE,连接 DE,作 CF⊥AE 交 AE 延长线于 F
则∠DAE=90°,AD=AE=6,BD=CE=7,∠ADB=∠AEC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6 2,∠ADE=∠AED=45°
∴DE 2+CE 2=(6 2)2+72=121
∵CD 2=112=121,∴DE 2+CE 2=CD 2
∴△DEC 是直角三角形,且∠DEC=90°
∴∠AEC=135°,∴∠ADB=135°
(2)∵∠AED=45°,∠DEC=90°,∴∠CEF=45°
∴△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CF=7 2
2
在 Rt△ACF 中,AF=6+ 7 2
2
,CF=7 2
2
∴AC 2=(6+ 7 2
2
)2+(7 2
2
)2=85+42 2
95.(安徽某校自主招生)在 Rt△ABC 中,∠C=90°,∠B=60°,AB=2,分别以 AB、BC、CA 为边长向
B
D
A
B C
A′
B′
F
A
B C
A′
B′
E D
A
B
D
C
6
7 11
A
B
D
C
E
F6
7 11
6
7
△ABC 外作等边△ABD、等边△BCE、等边△CAF,连接 DF 交 AB 于 G.
(1)求证:G 是 DF 的中点;
(2)求△DEG 的面积.
(1)证明:连接 EF
∵在 Rt△ABC 中,∠C=90°,∠B=60°,AB=2
∴BC=1,AC= 3,∠BAC=30°
∵△ABD、△CAF 是等边三角形
∴∠DAB=∠DBA=∠EBC=∠ECB=∠CAF=∠ACF=60°
∴∠GAF=90°,∠DAF=∠ECF=150°,D、B、E 三点共线
∴S△AFG = 1
2 AF·AG= 1
2 AC·AG= 3
2 AG
而 S△ADG
S△ADB
= AG
AB
,∴S△ADG =AG
2
· 3
4
·22= 3
2 AG=S△AFG
∴DG=FG,即 G 是 DF 的中点
(2)解:∵DG=FG
∴S△DEG = 1
2 S△DEF = 1
2
(S△ABC+S△ABD+S△BCE+S△CAF+S△CEF-S△ADF)
= 1
2
( 1
2
× 3×1+ 3
4
×22+ 3
4
×12+ 3
4
×3+ 1
2
×1× 3×sin30°- 1
2
×2× 3×sin30°)
=9 3
8
96.(辽宁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的顶点 O 在坐标原点,边 OB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
OA=5,OB=4,AB= 17,AC⊥OB,垂足为 C,点 D 在 AC 上,OC
=2DC,点 P 为 OB 边上的动点,连接 OD、PD.
(1)求证:OD 平分∠AOB;
(2)当△PDB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 P 的坐标.
(3)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Q,使得以 A、B、D、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
梯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直线 DQ 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AC⊥OB,∴AC 2=OA 2-OC 2=AB 2-CB 2
∴OC 2-CB 2=OA 2-AB 2=5 2-( 17)2=8
∴(OC+CB)(OC-CB)=8
∵OC+CB=OB=4,∴OC-CB=2
∴OC=3,CB=1,∴AC= AB 2-CB 2 = 17-1 =4
O C
A
B x
y
P
D
B
C
F
D
A
E G
∵OC=2DC,∴DC= 3
2
∴AD=AC-DC=4- 3
2
= 5
2
过 D 作 DE⊥OA 于 E,则 S△AOD = 1
2 OA·DE= 1
2 AD·OC
∴DE= AD·OC
OA
=
5
2
×3
5
= 3
2
,∴DE=DC
∴OD 平分∠AOB
(2)解:若 DP=DB,则 PC=CB=1
∴OP=2,∴P1(2,0)
若 PB=DB
∵DC= 3
2
,CB=1,∴PB=DB= DC 2+CB 2 = 13
2
∴OP=4- 13
2
,∴P2(4- 13
2
,0)
若 PB=PD,过 P 作 PF⊥DB 于 F,则 BF= 1
2 DB= 13
4
由△PBF∽△DBC 得: PB
BF
= DB
BC
∴ PB
13
4
=
13
2
1
,∴PB= 13
8
∴OP=4- 13
8
=19
8
,∴P3( 19
8
,0)
(3)存在.直线 DQ 的解析式为:y=-4x+ 27
2
或 y=- 9
16 x+ 51
16
提示:如图
97.(湖北模拟)过△ABC 的顶点 A、B、C 作三条平行线,与过△ABC 的重心 O 的直线交于点 P、Q、R.
(1)如图 1,当点 P、Q、R 在 BC 的同侧时,请你探索 AP、BQ、CR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 2,当点 Q 与点 P、R 在 BC 的异侧时,你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
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新的结论并证明;
(3)如图 3,若△ABC 是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请你直接写出 AP+BQ+CR 的最小值.(用含 a 的式子
表示)
O C
A
B x
y
P
D
Q1 Q2
O C
A
B x
y
P
D
F
O C
A
B x
y
P
D
E
R
B
A
P
C
Q
D
G
图 1
R
B
A
P
C
Q
D
G
图 2
B
A
C
Q
G
图 3
(1)AP=BQ+CR
理由:连接 AG 并延长交 BC 于 D,过 D 作 DE∥AP 交 QR 于 E
则 DE 是梯形 BCRQ 的中位线,∴BQ+CR=2DE
∵DE∥AP,∴△APG∽△DEG,∴ AP
DE
= AG
DG
∵G 是△ABC 的重心,∴AG=2DG
∴AP=2DE,∴AP=BQ+CR
(2)不成立,新的结论是:AP=CR-BQ
证明:连接 AG 并延长交 BC 于 D,过 D 作 DE∥AP 交 QR 于 E
则△APG∽△DEG,∴ AP
DE
= AG
DG
∵G 是△ABC 的重心,∴AG=2DG
∴AP=2DE
连接 QD 并延长交 CR 于 F
∵G 是△ABC 的重心,∴BD=CD
∵BQ∥CR,∴∠DBQ=∠DCF
又∵∠BDQ=∠CDF,∴△BDQ≌△CDF
∴QD=DF,BQ=CF
∴FR=CR-CF=CR-BQ
∵DE∥AP∥CR,∴DE 是△QFR 的中位线
∴FR=2DE,即 CR-BQ=2DE
∴AP=CR-BQ
(3)a
98.(天津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1,-4),点 B(1,-3),E、F 是直线 y=x 上的两
动点,且 EF= 2,当四边形 ABEF 的周长最小时,求 E、F 两点坐标.
解:作点 A(-1,-4)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 A′,过点 A′ 作直线 y=x 的平行线 A′C,使点 C 在点 A′ 上
方,且 A′C=EF= 2,连接 BC 交直线 y=x 于点 E,在直线 y=x 上、点 E 下方取点 F,使 EF= 2,连接
AF、BE,此时四边形 ABEF 的周长最小
(∵AB、EF 的长为定值,∴当 AF+BE 最小时,四边形 ABEF 的周长最小
∵A′C∥EF,A′C=EF,∴四边形 A′CEF 是平行四边形
∴CE∥A′F,CE=A′F
∵点 A 和点 A′ 关于直线 y=x 对称,∴AF=A′F
∴AF=CE
∴AF+BE=CE+BE
∵此时 B、E、C 三点共线,∴CE+BE 最小
∴此时四边形 ABEF 的周长最小)
∵点 A′ 是点 A(-1,-4)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
∴A′(-4,-1)
∵A′C 是直线 y=x 的平行线,点 C 在点 A′ 上方,且 A′C= 2
∴C(-3,0)
设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kx+b,把 B(1,-3),C(-3,0)代入
R
B
A
P
C
Q
D
G E
图 1
R
B
A
P
C
Q
D
G E
图 2
F
A
B
y
O
xE
F
A′
C
得 k+b=-3
-3k+b=0
解得
k=- 3
4
b=- 9
4
∴y=- 3
4 x- 9
4
联立
y=- 3
4 x- 9
4
y=x
解得
x=- 9
7
b=- 9
7
∴E(- 9
7
,- 9
7
)
∵点 F 在直线 y=x 上、且在点 E 下方,EF= 2
∴F(-16
7
,-16
7
)
99.(北京模拟)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ADE 如图①摆放(点 E 在 AB 上),连接 BD,取 BD 的中点 P,
连接 PC、PE,则有 PC=PE,PC⊥PE.
(1)将△ADE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使 E 点落在 AC 上(如图②),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请证明你的判断;
(2)如图③,当△ADE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30° 时,连接 DC,若 DC∥AB,求 AC
AE
的值.
(1)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证法一:连接 AP,延长 PE 交 AD 于点 M
∵△ABC、△A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DAE=45°,∴∠DAB=90°
∵P 为 BD 中点,∴PA=PB=PD
又∵AC=BC,PC=PC,∴△APC≌△BPC
∴∠ACP=∠BCP= 1
2
∠ACB=45°
同理,△APE≌△DPE
∴∠APE=∠DPE,∠PAE=∠PDE
∴∠APE+∠PAE=∠DPE+∠PDE
即∠AEM=∠DEM= 1
2
∠AED=45°
∴∠CEP=∠AEM=45°,∴∠CPE=90°
∴△CP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C=PE,PC⊥PE
证法二:延长 DE 交 AB 于 F,易知 E 为 DF 中点
∵P 是 DB 的中点,∴EP∥FB,EP= 1
2 FB
∴∠CEP=∠CAB=45°
图①
P
C
A BE
D
图②
P
C
A B
E
D
图③
C
A B
E
D
P
C
A B
E
D
M
P
C
A B
E
D
G
F
分别延长 AD、BC 交于点 G,易知 C 为 BG 中点
可证得 PC∥DG,PC= 1
2 DG,∠PCE=∠CAD=45°
∴∠CPE=90°,即 CP⊥PE
∵△ADF、△AGB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FB=DG,∴PC=PE
(2)过点 D 作 DH⊥AC 于 H
∵DC∥AB,∴∠DCH=∠CAB=45°,∴DH=CH
在 Rt△ADH 中,∠DAH=30°
设 DH=k,则 AD=2k,AE= 2k,AH= 3k
∴AC=AH+CH= 3k+k=( 3+1)k
∴ AC
AE
=( 3+1)k
2k
= 6+ 2
2
100.(湖北模拟)如图,已知 AB=2 3,∠B=60°,D 是线段 AB 上的动点,过 D 作 DE⊥BC,垂足为 E,
四边形 DEFG 是正方形,点 F 在射线 BC 上,连接 AG 并延长交 BC 于点 H.
(1)求 DE 的取值范围;
(2)当 DE 在什么范围取值时,△ABH 为钝角三角形;
(3)过 B、A、G 三点的圆与 BC 相交于点 K,过 K 作该圆的切线 KL 与 DG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L.当点 K
与点 F 重合时,求 GL 的长.
解:(1)当点 D 与点 A 重合时
在 Rt△ABE 中,∠AEB=90°,∠B=60°,AB=2 3
∴AE=AB·sin60°=2 3× 3
2
=3
当点 D 与点 B 重合时,DE=0
∴DE 的取值范围是:0<DE<3
(2)设 BE=x
在 Rt△BDE 中,∠B=60°,则 BD=2x,DE= 3x
①若∠A=90°
在 Rt△ADG 中,∠ADG=∠B=60°,DG=DE= 3x
∴AD= 3
2 x,又 AB=AD+BD=2 3
∴2x+ 3
2 x=2 3,∴x=16 3-12
13
∴DE= 3x=48-12 3
13
∴当 48-12 3
13
<DE<3 时,△ABH 为钝角三角形
②若∠AHB=90°,则点 F 与点 H 重合
在 Rt△ADG 中,∠ADG=∠B=60°,DG=DE= 3x
C
A B
E
D
H
A
B C
D
HE F
G
A
B H
D
CE F
G
A
D G
∴AD=2 3x,又 AB=AD+BD=2 3
∴2x+2 3x=2 3,x= 3- 3
2
∴DE= 3x= 3 3-3
2
∴当 0<DE< 3 3-3
2
时,△ABH 为钝角三角形
综上,当 48-12 3
13
<DE<3 或 0<DE< 3 3-3
2
时,△ABH 为钝角三角形
(3)当点 K 与点 F 重合时
∵四边形 ABKG 内接于圆,∴∠A+∠BKG=180°
∵BKG=90°,∴A=90°
∴此时即为(2)中①的情形,仍然设 BE=x
则 DE=GK=EK= 3x,∴BK=BE+EK=( 3+1)x
在(2)①中已求得 x=16 3-12
13
连接 BG,∵KL 切圆于点 K,∴∠1=∠2
又∵∠KGL=∠BKG=90°,∴△GKL∽△KBG
∴ GL
GK
= GK
BK
∴GL= GK 2
BK
= ( 3x)2
( 3+1)x
=3 3-3
2 x=3 3-3
2
·16 3-12
13
=90-42 3
13
101.(上海模拟)如图,在△ABC 中,D 是 BC 上一点,E 是 AD 上一点,且 AB
AC
= AD
CE
,∠BAD=∠ACE.
(1)求证:AC 2=BC·CD;
(2)若 E 是△ABC 的重心,求 AC 2
AD 2 的值.
(1)证明:∵ AB
AC
= AD
CE
,∠BAD=∠ACE
∴△ABD∽△CAE,∴∠B=∠EAC
∵∠BAC=∠BAD+∠EAC,∠ADC=∠BAD+∠B
∴∠BAC=∠ADC,∴△ABC∽△DAC
∴ AC
BC
= DC
AC
,即 AC 2=BC·CD
(2)解:∵E 是△ABC 的重心,∴BD=CD,AE=2DE
∴S△ABD =S△ADC ,S△CAE =2S△CDE
∴S△CAE = 2
3 S△ADC = 2
3 S△ABD ,即 S△CAE
S△ABD
= 2
3
∵△ABD∽△CAE,∴ S△CAE
S△ABD
= AE 2
BD 2 = 2
3
A
B H
D
CE F
G
1
2
L
(K)
A
B CD
E
∴AE 2= 2
3 BD 2= 2
3 CD 2,即( 2
3 AD)2= 2
3 CD 2,∴AD 2= 3
2 CD 2
∵AC 2=BC·CD,BD=CD,∴AC 2=2CD 2
∴ AC 2
AD 2 = 4
3
102.(上海模拟)如图,在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是 BC 中点,E 是 BA 延长线上一动点,
连接 ED、EC,ED 交 AC 于点 F.
(1)当 ED=EC 时,求 AE 的长;
(2)如果以 A 为圆心、AE 为半径的圆与以 C 为圆心、CF 为半径的圆相切,求 tan∠AEC 的值;
(3)以 A、E、F 为顶点的三角形能否与△ACE 相似?如果能,求 AE 的长;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解:(1)延长 BC 到 G,使 CG=BD,连接 EG
∵ED=EC,∴∠EDC=∠ECD
∴∠EDB=∠ECG
在△BED 和△GEC 中
ED=EC,∠EDB=∠ECG,BD=CG
∴△BED≌△GEC,∴∠B=∠F
∵△ABC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
∴AB=BC=2,∠B=60°
∴∠G=60°,∴△BEG 是等边三角形
∴BE=BG,∴AE=CG,∴AE=BD
∵D 是 BC 中点,∴BD=1,∴AE=1
(2)过 D 作 DG∥AC 交 AB 于 G
∵D 是 BC 中点,∴AG=BG= 1
2 AB=1
∵DG∥AC,△EAF∽△EGD,∴ EA
EG
= AF
GD
设 EA=x,则 x
x+1
= AF
1
,∴AF= x
x+1
∴CF=2- x
x+1
= x+2
x+1
若两圆外切,则 AE+CF=AC
即 x+ x+2
x+1
=2,解得 x=0(舍去)
若两圆内切,则 AE-CF=AC
C
A
DB
F
E
C
A
DB
F
E
G
A
FG
CDB
E
即 x- x+2
x+1
=2,解得 x=1- 5(舍去)或 x=1+ 5
连接 CG,则 CG⊥AB,CG=AG·tan60°= 3
EG=EA+AG=1+ 5+1=2+ 5
∴tan∠AEC= CG
EG
= 3
2+ 5
= 15-2 3
(3)∵∠AEC>∠AEF
∴若以 A、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E 相似,只能∠AEF=∠ACE
此时 AE
AF
= AC
AE
,即 AE 2=AC·AF
∴x 2= 2x
x+1
,解得 x=-2(舍去)或 x=1
∴以 A、E、F 为顶点的三角形能与△ACE 相似,此时 AE 的长为 1
103.(上海模拟)如图,在△ABC 中,∠ACB=90°,AC=6,BC=8,CD 是 AB 上的中线,点 E 是边 BC
上一动点(不与 B、C 重合),直线 DE 交直线 AC 于点 F.
(1)当△CEF 是等腰三角形时,BE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
(2)当 BE 为何值时,以 C、E、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3)若 S△BED = 1
4 S△AFD ,求直线 DE 与 AB 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4)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E,使得以 A 为圆心、AF 为半径的圆与以 B 为圆心、BE 为半径的圆相切?若存
在,求出 B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1 或 7
过 D 作 DG⊥BC 于 G
①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
∵∠ACB=90°,∴DG∥AC
∵CD 是 AB 上的中线,∴AD=BD
∴DG 是△ABC 的中位线,∴DG= 1
2 AC=3,BG= 1
2 BC=4
∵∠ACB=90°,∴∠ECF=90°
∵△CEF 是等腰三角形,∴∠CEF=45°
∴∠DEG=45°,∴△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G=DG=3
∴BE=BG+EG=4+3=7
②当点 F 在 CA 延长线上时
∵∠ACB=90°,△CEF 是等腰三角形,∴∠CEF=45°
∴EG=DG=3
∴BE=BG-EG=4-3=1
∴BE 的长为 1 或 7
(2)∵∠ACB=90°,AC=6,BC=8,∴AB=10
∵CD 是 AB 上的中线,∴AD=BD=5
①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
A B
C
D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C
A
DB
F
E
若∠CEF=∠B,则∠BED=∠CEF=∠B,
∵CD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BCD=∠B
∴点 E 与点 C 重合,此时△CEF 不存在
若∠F=∠B,∵∠ECF=∠ACB=90°
∴△EFC∽△ABC
在△AFD 和△ABC 中,∵∠F=∠B,∠A=∠A
∴∠ADF=∠ACB=90°
∴BE= BD
cosB
= 5
8
10
=25
4
②当点 F 在 CA 延长线上时
∵∠CAB>∠F,∴当∠F=∠B 时,△EFC∽△ABC
过 D 作 DH⊥AC 于 H
则 AH=CH= 1
2 AC=3,DH= 1
2 BC=4
∴HF=DH·cotF=DH·cotB=4× 8
6
=16
3
∴CF=CH+HF=3+16
3
=25
3
∴CE=CF·tanF=CF·tanB=25
3
× 6
8
=25
4
∴BE=BC-CE=8- 25
4
= 7
4
(3)分别过 E、F 作 AB 的垂线,垂足为 M、N
①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
∵AD=BD,∴ S△BED
S△AFD
= EM
FN
∵S△BED = 1
4 S△AFD ,∴ EM
FN
= 1
4
,∴ DE
DF
= 1
4
,∴ DE
EF
= 1
3
过 D 作 DG⊥BC 于 G,则△EDG∽△EFC
∴ EG
CE
= DE
EF
= 1
3
,∴EG= 1
3 CE= 1
4 CG= 1
4
×4=1
∴BE=BG+EG=4+1=5,∴EM=BE·sinB=5× 6
10
=3
BM=BE·cosB=5× 8
10
=4,DM=BD-BM=5-4=1
∴tan∠EDB= EM
DM
=3
②当点 F 在 CA 延长线上时
∵AD=BD,∴ S△BED
S△AFD
= EM
FN
= 1
4
,∴ DE
DF
= 1
4
,∴ DF
EF
= 4
5
过 D 作 DH⊥AC 于 H,则△DFH∽△EFC
∴ DH
CE
= DF
EF
= 4
5
,∴CE= 5
4 DH= 5
4
×4=5
∴BE=BC-CE=8-5=3 ,∴EM=BE·sinB=3× 6
10
= 9
5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H
M
N
A B
C
D
E
F
H
A B
C
D
E
F
G
M N
BM=BE·cosB=3× 8
10
=12
5
,DM=BD-BM=5- 12
5
=13
5
∴tan∠EDB= EM
DM
= 9
13
(4)①当点 F 在 AC 延长线上时
过 D 作 DG⊥BC 于 G,则△EDG∽△EFC
∴ DG
CF
= EG
CE
,∴ 3
CF
= x-4
8-x
,∴CF= 24-3x
x-4
∴AF=AC+CF=6+ 24-3x
x-4
= 3x
x-4
若两圆内切,则 3x
x-4
-x=10,解得 x1=-8(舍去),x2=5
若两圆外切,则 3x
x-4
+x=10,方程无实数解
②当点 F 在 CA 延长线上时
过 D 作 DH⊥AC 于 H,则△DFH∽△EFC
∴ HF
CF
= DH
CE
,∴ 3+AF
6+AF
= 4
8-x
,∴AF= 3x
4-x
若两圆内切,则 3x
4-x
-x=10,解得 x1=-9- 241
2
(舍去),x1=-9+ 241
2
若两圆外切,则 3x
4-x
+x=10,解得 x1=17+ 129
2
(舍去),x2=17- 129
2
综上所述,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E,BE 的长为 5 或 241-9
2
或 17- 129
2
104.(上海模拟)如图,已知△ABC 中,∠ACB=90°,sinB= 1
3
,D 为 BC 边上一点.将△ADC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α角,α=∠CAB,点 C 落在点 E 处,点 D 落在点 F 处,BE=6.DF 与 AB 交于点 G,直线 CE
与 DF 交于点 H.
(1)当点 D 在什么位置时,∠CHD=60°?
(2)当 D、E、F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 CD 的长;
(3)如果 DF⊥BC,①证明四边形 ACHF 是平行四边形;②求 CD 的长;
(4)是否存在点 D 使△AFG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 CD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G
A B
C
D
EH
F
A B
C
D
E
F
H
A
C D
E
B
F
G
H
解;(1)如图 1,∵α=∠CAB,∴点 E 落在 AB 上
∵∠ACB=90°,sinB= 1
3
,AC=AE,BE=6
∴ AC
AC+6
= 1
3
,解得 AC=3
∴AE=3,AB=9,BC= 92-32 =6 2
∵∠CAD=∠EAF,∴∠CAE=∠DAF
又∵AC=AE,AD=AF
∴∠ACE=∠AEC=∠ADF=∠AFD
∵∠1=∠2,∴∠CAD=∠CHD=60°
∴CD=AC·cot60°=3 3
(2)如图 2,∵∠AEF=∠ACD=90°
∴当 D、E、F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AE⊥DF
又∵AD=AF,∴DE=EF
∵CD=EF,∴DE=CD
∵S△ABC = 1
2 AC·CD+ 1
2 AB·DE= 1
2 AC·BC
∴3CD+9CD=3×6 2,∴CD= 3
2 2
(3)①如图 3,∵DF⊥BC,AC⊥BC,∴DF∥AC
∴∠CAH=∠FHA
又∵∠ACH=∠AFH,∴△ACH≌△AFH
∴AC=FH,∴四边形 ACHF 是平行四边形
②∵四边形 ACHF 是平行四边形
∴AF=CH,∴AD=CH
由(1)知∠CAD=∠CHD,又∠ACD=∠HDC=90°
∴△ACD≌△HDC,∴AC=HD
∴FH=HD=AC=3,∴AH⊥DF
∴四边形 ACDH 是矩形,∴AH∥BC,AH=CD
∵∠FEG=∠BDG=90°,∠FGE=∠BGD
∴△FEG∽△BDG,∴∠EFG=∠B
∴sin∠EFG=sinB,∴ EG
FG
= 1
3
,∴FG=3EG
∵DF∥AC,△GHE∽△ACE
∵AC=AE,∴GH=GE
∴FG=3GH,∴FH=2GH
∴DH=2GH,∴GH=GD
易证△AGH≌△BGD,∴BD=AH
∴CD=BD,∴CD= 1
2 BC=3 2
A
C D
E
B
F
图 3
G
H
A
C D
E
B
F
图 2
A
C D
E
B
F
G
H
图 1
1 2
(4)存在.CD=3 2 或 3
2
( 6+ 2)
提示:∵∠AGF>∠ADF=∠AFG,∴AF≠AG
①若 AG=FG,则∠AFG=∠FAG,∴∠CAD=∠ACE
由(3)知,此时 CD=3 2
②若 AF=FG,如图 4,设 AD 与 CH 交于点 O
则由△ACO∽△AFG,得 AC=OC=3
分别过 O、E 作 BC 的垂线,垂足为 M、N
∵BE=6,AB=6,∴由△BEN∽△BAG
得 BN= 2
3 BC=4 2,EN= 2
3 AC=2,∴CN=2 2
∴CE= CN 2+EN 2 =2 3
∵△COM∽△CEN,∴OM
EN
= CM
CN
= CO
CE
∴ OM
2
= CM
2 2
= 3
2 3
,∴OM= 3,CM= 6
∵△DOM∽△DAC,∴ DM
CD
= OM
AC
∴ CD- 6
CD
= 3
3
,∴CD= 3
2
( 6+ 2)
105.(上海模拟)已知△ABC 中,AB=AC=5,BC=8,点 D 在 BC 边上移动,连接 AD,将△ADC 沿直
线 AD 翻折,点 C 的对应点为 C1.
(1)当 AC1⊥BC 时,CD 的长是多少?
(2)设 CD=x,△AC1D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在点 D 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BC1D 为直角三角形的情形?若存在,直接写出 CD 的长;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解:(1)当 AC1⊥BC 时,如图 1
设 AC1 与 BC 交于点 E
∵△ABC 中,AB=AC=5,BC=8
∴∠B=∠C,BE=CE=4,AE= 52-42 =3
∴EC1=AC1-AE=AC-AE=5-3=2
∵∠DEC1=∠AEC=90°,∠C1=∠C
∴△DEC1∽△AEC,∴ C1D
AC
= C1E
CE
∴ C1D
5
= 2
4
,∴C1D= 5
2
,∴CD=C1D= 5
2
(2)①当 0<x ≤4 时,如图 2
∵∠B=∠C,∠C1=∠C,∴∠B=∠C1
A
C D
E
B
F
图 4
G
H
O
M N
A
B CD
C1
A
B C
备用图
A
B CD
C1
E
图 1
又∵∠AEB=∠DEC1,∴△ABE∽△DC1E
∴ AB
C1D
= BE
C1E
= AE
DE
,∴ 5
x
= BE
C1E
= 5-C1E
8-BE-x
∴C1E= x
5 BE,代入 5
x
= 5-C1E
8-BE-x
,得 BE= 50x-200
x2-25
∴DE=8- 50x-200
x2-25
-x = -x3+8x2-25x
x2-25
∴y=S△ADE = 1
2
·
-x3+8x2-25x
x2-25
·3
即 y= -3x3+24x2-75x
2x2-50
(0<x ≤4)
②当 4<x ≤8 时,如图 3
设 C1D 与 AB 交于点 F
∵∠C1=∠B,∠AFC1=∠DFB,∴△AFC1∽△DFB
∴ AC1
BD
= AF
DF
= C1F
BF
,∴ 5
8-x
= AF
DF
= x-DF
5-AF
∴DF= 8-x
5 AF,代入 5
8-x
= x-DF
5-AF
,得 AF= 5x2-40x+125
-x2+16x-39
∴y=S△ADF = 1
2
·5x2-40x+125
-x2+16x-39
· 3
5
(8-x)
即 y= 3x3-48x2+267x-600
2x2-32x+78
(4<x ≤8)
(3)存在.CD=1 或 7
4
或 25
4
或 7
提示:①当 0<x ≤4 时
由(2)知△ABE∽△DC1E,∴ AE
DE
= BE
C1E
又∵∠AED=∠BEC1,∴△ADE∽△BC1E
∴∠C1BD=∠DAC1=∠DAC<90°
∴若△BC1D 为直角三角形,只能∠BDC1=90°或∠BC1D=90°
若∠BDC1=90°,如图 4,作 AG⊥BC 于 G
则∠CDC1=90°,∴∠ADC1=∠ADC=135°
∴∠ADG=45°,∴DG=AG=3
∴CD=CG-DG=4-3=1
若∠BC1D=90°,如图 5,作 DH⊥AC 于 H
则△ADH∽△BDC1,∴ AH
DH
= BC1
DC1
∵AH=5- 4
5 x,DH= 3
5 x,DC1=x
BC1= BD 2-C1D 2 = (8-x)2-x2 = 64-16x
∴
5- 4
5 x
3
5 x
= 64-16x
x
,整理得 16x2-56x+49=0
即(4x-7)2=0,∴x= 7
4
,即 CD= 7
4
A
B CD
C1
E
图 2
A
B CD
C1
F
图 3
A
B C
D
C1
图 4
EG
A
B C
C1图 5
DE
H
A
C1
F
②当 4<x ≤8 时
由(2)知△AFC1∽△DFB,∴ AF
DF
= C1F
BF
又∵∠AFD=∠C1FB,∴△ADF∽△C1BF
∴∠BC1D=∠BAD<90°
∴若△BC1D 为直角三角形,只能∠C1BD=90°或∠BDC1=90°
若∠C1BD=90°,如图 6
∵∠ADC=∠ABC+∠BAD=∠AC1D+∠BC1D=∠AC1B
∠ADB+∠ADC=180°
∴∠ADB+∠AC1B=180°,∠C1AD+∠C1BD=180°
∴∠C1AD=90°,∴∠CAD=∠C1AD=90°
∴C、A、C1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又 CA=C1A,AG∥C1B,∴AG 是△CC1B 的中位线
∴C1B=2AG=6
在 Rt△C1BD 中,BD 2+C1B 2=C1D 2
∴(8-x)2+62=x2,解得 x=25
4
,即 CD=25
4
若∠BDC1=90°,如图 7,则∠CDC1=90°
∴∠ADC=∠ADC1=45°,∴DG=AG=3
∴CD=CG+DG=4+3=7
106.(上海模拟)已知△ABC 中,AB=AC=6,cosB= 1
3
,点 D 在 AB 边上(点 D 与点 A、B 不重合),
过点 D 作 DE∥AC,交 BC 边于点 E,过点 E 作 EF⊥AC,垂足为 F,连接 DF.
(1)设 AD=x,CF=y,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若△DEF 和△CEF 相似,求 AD 长
(3)是否存在点 D,使△ADF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 AD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过点 A 作 AH⊥BC,垂足为 H
∵AB=AC=6,∴BH=CH
∵cosB= 1
3
,∴ BH
AB
= 1
3
,∴BH= 1
3 AB=2
∴BC=2BH=4
∵AB=AC,∴∠B=∠C
∵DE∥AC,∴∠DEB=∠C
∴∠B=∠DEB,∴DE=DB=6-x
∵DE∥AC,∴ DE
AC
= BE
BC
∴ 6-x
6
= BE
4
,∴BE=4- 2
3 x
A
B CD
C1
图 7
G
F
A
B
D
CE
F
A
B
D
CE
F
H
∴CE=4-(4- 2
3 x)= 2
3 x
在 Rt△EFC 中,cosC=cosB= 1
3
,∴ y
2
3 x
= 1
3
∴y= 2
9 x(0<x <6)
(2)∵AC=6,CH=2,∴AH= 62-22 =4 2
∴tanC= AH
CH
= 4 2
2
=2 2
∴EF=CF·tanC= 2
9 x·2 2=4 2
9 x
当∠EDF=∠C 时,△DFE∽△CEF
此时∠DFE=∠CEF,∴DF∥BC
∴BD=CF,∴6-x= 2
9 x,∴x= 54
11
当∠DFE=∠C 时,△FDE∽△CEF
此时 DE
EF
= 1
3
,即 6-x
4 2
9 x
=2 2 ,∴x= 54
25
(3)存在.AD=27
8
或 54
11
107.(上海模拟)如图,等边△ABC 中,D、F 分别是边 BC、AB 上的点,且 CD=BF,以 AD 为边向左
作等边△ADE,连接 CF、EF,设 BD
DC
=k.
(1)求证;四边形 CDEF 是平行四边形;
(2)当∠DEF=45°时,求 k 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 k,使 S□CDEF = 1
2 S△ABC ?若存在,求出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
∴AC=CB,∠ACD=∠B
又 CD=BF,∴△ACD≌△CBF
∴∠ADC=∠CFB,AD=CF
∵△ADE 是等边三角形,∴AD=DE
∴CF=DE
∵△ACD≌△CBF,∴∠DAC=∠FCB
∴∠BAD=∠ACF
∵∠EDB=180°-∠ADE-∠ADC=120°-∠ADC
∠FCB=180°-∠B-∠CFB=120°-∠CFB
∴∠EDB=∠FCB,∴CF∥DE
∴四边形 CDEF 是平行四边形
A
B D C
E F
A
B D C
E F
(2)解:过 F 作 FG⊥BC 于 G
∵四边形 CDEF 是平行四边形,∠DEF=45°
∴∠FCB=∠DEF=45°,∴FG=CG
设 BG=x,则 CG=FG=BG·tan60°= 3x
CD=BF= BG
cos60°
=2x
∴BC=BG+CG=(1+ 3)x
BD=BC-CD=(1+ 3)x-2x=( 3-1)x
∴k= BD
DC
= ( 3-1)x
2x
= 3-1
2
(3)∵ BD
DC
=k,∴BD=kDC,BC=(k+1)DC
∴DC= 1
k+1 BC
作 FG⊥BC 于 G,AH⊥BC 于 H
则△BFG≌△BAH,∴ FG
AH
= BF
BA
∴FG= BF
BA
·AH= CD
BC
·AH= 1
k+1 AH
∵S□CDEF = 1
2 S△ABC ,∴CD·FG= 1
2 BC·AH
∴ 1
k+1 BC· 1
k+1 AH= 1
2 BC·AH,∴ 1
(k+1)2 = 1
2
∴(k+1)2=2,解得 k= 2-1
∴存在实数 k= 2-1,使 S□CDEF = 1
2 S△ABC
108.(上海模拟)已知△ABC 中,∠C=90°,AC=BC=2,点 P 在射线 AC 上,点 Q 在 CB 的延长线上,
且 AP=BQ,连接 PQ 交直线 AB 于 D,过 P 作 PE⊥AB 于 E.
(1)求证:DP=DQ;
(2)设 AP=x,BD=y,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DEP∽△QCP 时,求 AP 的长.
(1)证明:①当点 P 在线段 AC 上时
过 P 作 PF⊥AC,交 AB 于 F
则 PF∥BQ,∴∠DPF=∠DQB
∵∠C=90°,AC=BC,∴∠A=45°
∴△P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FP
∵AP=BQ,∴FP=BQ
又∠FDP=∠BDQ,∴△DPF≌△DQB
∴DP=DQ
②当点 P 在 AC 延长线上时
过 P 作 PF⊥AC,交 AD 延长线于 F
同理可证 DP=DQ
(2)解:①当点 P 在线段 AC 上时
A
B D C
E F
G
A
B D C
E F
G H
A
B
C
备用图
A
B
CP
E
Q
D
A
B
CP
E
Q
D
F
Q
F
∵△DPF≌△DQB,∴DF=BD
∵∠C=90°,AC=BC=2,∴AB=2 2
∵△P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 2AP= 2x
∴BD= 1
2 BF= 1
2
(2 2- 2x)=- 2
2 x+ 2
即 y=- 2
2 x+ 2(0<x <2)
②当点 P 在 AC 延长线上时
∵△PA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F= 2AP= 2x
∴BD= 1
2 BF= 1
2
( 2x-2 2)= 2
2 x- 2
即 y= 2
2 x- 2(x >2)
(3)①当点 P 在线段 AC 上时
∵∠DPE>∠DPF=∠DQB
∴当△DEP∽△QCP 时,只能∠PDE=∠DQB
∵∠PDE=∠QDB,∴∠DQB=∠QDB
∴BD=BQ,∴- 2
2 x+ 2=x
解得 x=2 2-2
②当点 P 在 AC 延长线上时
∵∠PDE>∠PQC
∴当△PED∽△QCP 时,只能∠DPE=∠PQC
∴ PC
DE
= PQ
DP
=2,∴PC=2DE=2(EF-DF)=2(EF-BD)
∴x-2=2[ 2
2 x-( 2
2 x- 2)]
解得 x=2 2+2
综上所述,当△DEP∽△QCP 时,AP 的长为 2 2-2 或 2 2+2
109.(浙江模拟)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和△DEF 都是等边三角形,顶点 B、D 与原点 O
重合,边 BC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边 AB 与 DE 在一条直线上.已知 AB=6,DE=2 3.
(1)将△DEF 绕点 O 逆时针方向旋转 90°(如图 2),连接 CE、CF.试判断四边形 DECF 的形状,并说
明理由;
(2)将△DEF 绕点 O 旋转,连接 AF.在旋转过程中,当△ABF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 F 的坐标;
(3)将△DEF 沿直线 AB 上下平移,连接 AF、BF.在平移过程中,△ABF 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
直接写出点 D 的坐标;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A
y
xC
E F
O
(B)
(D)
图 1
A
y
xC
E
F
O
(B)
(D)
图 2
A
y
xCO
(B)
备用图
(1)四边形 DECF 是菱形
设 DC、EF 交于点 M
由题意知,∠ADE=90°,又∠ABC=60°
∴∠CDE=30°,∴∠CDF=30°
∴∠CDE=∠CDF,∴DC 垂直平分 EF
在 Rt△DME 中,DM=DE·cos30°=2 3× 3
2
=3= 1
2 DC
∴EF 垂直平分 DC,∴四边形 DECF 是菱形
(2)由题意知,A(3,3 3),B(0,0),AB 2=62=36
设 F(a,b),则 AF 2=(a-3)2+(b-3 3)2,BF 2=a2+b 2=(2 3)2=12
∵AB=6>2 3=BF,∴∠BAF≠90°
①若∠ABF=90°,则 AB 2+BF 2=AF 2
即 36+a 2+b2=(a-3)2+(b-3 3)2,得 a=- 3b
代入 a 2+b2=12,得 3b2+b 2=12,解得 b=± 3
∴F1(3,- 3),F2(-3,3)
②若∠AFB=90°,则 AF 2+BF 2=AB 2
即(a-3)2+(b-3 3)2+12=36,又 a2+b 2=12,
得 a=4- 3b,代入 a2+b 2=12
得(4- 3b)2+b2=12,解得 b= 3± 2
∴F3( 3+ 2,1- 6),F4( 3- 2,1+ 6)
(3)能.
D1(3+2 3,6+3 3),D2(3- 3,3 3-3),
D3(2 3,6),D4(- 3,-3),D5(3+ 3
2
,3+3 3
2
)
提示:过 F 作 FH⊥AB 于 H
则 DH=DF·cos60°=2 3× 1
2
= 3
FH=DF·sin60°=2 3× 3
2
=3
①若 AF=AB,则 AF=6
AH= AF 2-FH 2 = 62-32 =3 3
当点 D 在 BA 延长线上时
BD=AB+AH+DH=6+3 3+ 3=6+4 3
∴D1(3+2 3,6+3 3)
当点 D 在线段 AB 上时
BD=AB-AH+DH=6-3 3+ 3=6-2 3
∴D2(3- 3,3 3-3)
②若 BF=BA,则 BF=6,BH=3 3
当点 D 在 BA 延长线上时
BD=BH+DH=3 3+ 3=4 3
∴D3(2 3,6)
当点 D 在 AB 延长线上时
A
y
xC
E
F
O
(B)
(D)
M
A
y
xC
E F
O
(B)
D
H
BF=BA
点 D 在 BA 延长线上
A
y
xC
H
FO
(B)
D
E
AF=AB
点 D 在线段 AB 上
A
xC
E F
O
(B)
D
H
AF=AB
点 D 在 BA 延长线上
y
A
y
xC
E F
O
(B)
D
H
BF=BA
点 D 在 AB 延长线上
BD=BH-DH=3 3- 3=2 3
∴D4(- 3,-3)
③若 AF=BF,则 BH= 1
2 AB=3
BD=BH+DH=3+ 3
∴D5(3+ 3
2
,3+3 3
2
)
110.(上海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D 是 BC 边中点,∠EDF=∠B,DE 与射线 BA 相交于点
E,DF 与边 AC 相交于点 F,连接 EF.
(1)求证:△BDE∽△CFD;
(2)若 DF=EF,求证:DF∥AB
(3)在(2)的条件下,当 DE⊥AC 时,求∠BAC 的度数;
(4)若 AB=AC=5,sinB= 3
5
.设 BE=x,△DEF 的面积为 y.
①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当△AEF 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 x 的值.
(1)证明:∵∠EDF=∠B,∴∠BDE+∠CDF=∠BDE+∠BED
∴∠BED=∠CDF
∵AB=AC,∴∠B=∠C
∴△BDE∽△CFD
(2)∵△BDE∽△CFD,∴ BE
CD
= DE
DF
∵BD=CD,∴ BE
BD
= DE
DF
又∵∠B=∠EDF,∴△BED∽△DEF
∴∠BED=∠DEF
∵DF=EF,∴∠DEF=∠EDF
∴∠BED=∠EDF,∴DF∥AB
(3)设 AF、DE 相交于点 O,连接 AD
∵DF=EF,DE⊥AF,∴OD=OE
∵DF∥AE,∴ OA
OF
= OE
OD
=1,∴OA=OF
∴AF、DE 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 ADFE 是菱形,∴AD=DF
A
y
xC
E F
O
(B)
D
H
AF=BF
A
B
E
CD
F
A
B CD
备用图
A
B CD
备用图
A
B
E
CD
F
A
B
E
CD
F
O
∵BD=CD,DF∥AB,∴DF= 1
2 AB= 1
2 AC
∴AD= 1
2 AC
∵AB=AC,BD=CD,∴AD⊥BC
∴∠C=30°,∴∠B=30°,∴∠BAC=120°
(4)①连接 AD,则 AD⊥BC
在 Rt△ABD 中,AC=5,sinB= 3
5
∴AD=AB·sinB=5× 3
5
=3,BD= 52-32 =4
∴cosB= BD
AB
= 4
5
作 EG⊥BC 于 G
则 BG=BE·cosB= 4
5 x,EG=BE·sinB= 3
5 x
∴DG=|4- 4
5 x|,∴DE 2=DG 2+EG 2=x2-32
5 x+16
S△BED = 1
2 BD·EG= 1
2
·4· 3
5 x= 6
5 x
∵△BED∽△DEF,∴ S△DEF
S△BED
= DE 2
BE 2
∴S△DEF = DE 2
BE 2 ·S△BED =
x2-32
5 x+16
x2
· 6
5 x= 30x2-192x+480
25x
∵△BDE∽△CFD,∴ BE
CD
= BD
CF
∴ x
4
= 4
CF
,∴CF= 16
x
,AF=5- 16
x
当点 F 与 A 重合时,CF=5,即 16
x
=5,∴x=16
5
∴y= 30x2-192x+480
25x
(x≥16
5
)
②x=4 或 x=32
5
或 x=8 或 x=80
7
提示:
i)当点 E 在线段 AB 上时
∵∠BAC 为钝角,∴AE≠EF,AF≠EF
若 AE=AF,则 BE=CF,即 x= 16
x
,∴x=4
ii)当点 E 在 BA 延长线上时
若 AF=EF,则∠AEF=∠EAF
∵∠B=∠C,∴∠EAF=2∠B
∴△BED∽△DEF,∴∠BED=∠DEF
∴∠AEF=2∠BED
∴∠B=∠BED,∴BD=DE
A
B
E
CD
F
G H
A
B
E
CD
F
A
B
E
CD
FG
作 DG⊥BE 于 G,则 BE=2BG
∵BG=BD·cosB=4× 4
5
=16
5
,∴x=32
5
若 AE=AF
则 x-5=5- 16
x
,解得 x1=2(舍去),x2=8
若 AE=EF,设 DE 交 AC 于点 G
∵∠BED=∠DEF,∴DE⊥AF,AG=FG
连接 AD
在 Rt△ADG 中,AG=AD·cos∠DAC=3× 3
5
= 9
5
∴CF=AC-2AG=5-2× 9
5
= 7
5
∵CF= 16
x
,∴ 7
5
= 16
x
,∴x=80
7
综上所述,当 x=4 或 x=32
5
或 x=8 或 x=80
7
时,
△AEF 是等腰三角形
111.(四川某校自主招生)
(1)如图 1,点 C 是线段 BD 上一点,分别以 BC、CD 为斜边在 BC 同侧作等腰 Rt△ABC 和等腰 Rt△ECD,
连接 AD、BE 交于点 O,连接 CO 并延长,交 AE 于点 F,求证:CF⊥AE;
(2)将△ECD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α角(0°<α <90°)(如图 2),(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3)将△ECD 绕点 C 旋转任意角度(如图 3),(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直接写出结论.
(1)证明:如图 1,补全正方形 ABGC、正方形 ECID 和矩形 CGHI
A
B
E
CD
F
G
A
B
E
CD
F
图 2
A
B C
O
D
EF
A
B C
O
D
EF
图 1
A
B C
D
E
O
F
图 3
连接 AH、CH、EH
则 CG=AB=AC,GH=CI=CE,∠CGH=∠ACE=90°
∴△CGH≌△ACE,∴CH=AE,∠GCH=∠CAE
设直线 CH 与 AE 交于点 F′
∵∠ACG=90°,∴∠GCH+∠ACF′=90°
∴∠CAE+∠ACF′=90°,∴∠AF′H=90°
∴HF′⊥AE
∵∠GCH=∠CAE,∠ACG=∠BAC=90°
∴∠ACH=∠BAE
又 CA=AB,CH=AE,∴△ACH≌△BAE
∴∠1=∠2
∵∠2+∠3=90°,∴∠1+∠3=90°
∴BE⊥AH
同理,AD⊥EH
∴O 为△AHE 的垂心,∴F′ 与 F 重合
∴CF⊥AE
(2)仍然成立
理由:如图 2,补全正方形 ABGC、正方形 ECID 和平行四边形 CGHI
连接 AH、CH、EH
同(1)可证
(3)仍然成立
A
B C
O
D
EF
图 1
G
H
I
1
2
3
图 2
A
B C
O
D
EF
G
H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