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复习15 11页

  • 46.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15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诗词鉴赏知识 ‎001.诗歌常见意象 1、 树木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 梧桐:凄苦 ‎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 杨花:流散(漂泊) ‎ 菊:隐逸、高洁、脱俗 ‎ 兰:高洁 ‎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 牡丹:富贵、美好 ‎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 猿猴:哀伤、凄厉 ‎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 海浪:人生的起伏 ‎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 天晴:欢愉、光明 ‎ 云:游子、飘泊 ‎5、其它类:‎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 纯朴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忘尘厌俗 ‎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002.古典诗词的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 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白居易《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003.诗歌常见类型 ‎0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02.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0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0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05.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1998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06.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07.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 ‎08.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00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 ‎1、概括全诗主旨。‎ ‎“主旨”,或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 ‎2、评价诗歌意义。‎ 或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对认识诗人所处的社会有何意义,对认识某个历史事件有何价值),或指出该诗的局限性(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历史唯物主义)。‎ ‎3、分析作者的态度。 ‎ 作者态度包括:对某个人物的态度、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历史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它或者用某句话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 ‎005.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唐朝的诗歌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近体诗份律诗和绝句。古体诗不受格律的束缚,而近体诗十分讲究格律。五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四韵。一、二两句叫首联或起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结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中间两联应当对仗,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 ‎006.捕捉感情体会意境 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 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夕阳、断肠人。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廋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 ‎007.艺术形式的把握 ‎1、有关表情达意的方法方面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散而神不散、欲抑先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细节中见真情、巧用修辞、虚实结合、由虚入实、对比鲜明、以小见大、巧用(妙用、化用、活用)典故(诗句)、虚构想象、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2、有关语言方面的:用字精练、语言清鲜自然(质朴自然、清闲淡雅)、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含蓄有韵味、委婉含蓄、细腻传神、华美、实无华、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性。‎ ‎3、其他方面的:言近旨远、沉郁中见豪放、形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平淡纯朴、深邃)、别具匠心、联想丰富、见解独到、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清新隽永、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引起共鸣、情调旷达洒脱。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心情不舒畅常用的术语有:沉郁、忧愁、怨恨、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徘徊、惆怅、记分、壮志难酬、感伤、悲愤、痛心等等。‎ ‎4、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等。‎ ‎5、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快、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6、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7、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8、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 ‎008.诗词鉴赏需知的术语 及运用 一、表达方式 ‎ ‎ 0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 ‎0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 ‎0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 ‎0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 二.修辞手法 ‎ ‎ 0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 ‎ 0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 ‎0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 ‎04、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 ‎0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 ‎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 ‎0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 ‎0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 ‎0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 ‎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 ‎0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 三、表现手法 ‎ ‎ 0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02、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 ‎03、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 ‎04、衬托 或 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 ‎05、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 ‎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 ‎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 ‎06、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 ‎ 07、抑扬 ‎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 ‎08、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 ‎09、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 ‎10、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 ‎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 ‎ 11、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 ‎12、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 ‎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 ‎13、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 ‎14、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15、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 ‎16、意境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与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 ‎《诗词鉴赏需知的术语及运用》自测题答案 ‎1、下列四首诗中,没有用到反衬手法的一首是( ) ‎ A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 B、《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 C、《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D、《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设问) ‎ ‎2、下列四首诗中,用到借代的一首是( ) ‎ A、《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衬托 ‎ B、《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借代) ‎ C、《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反衬 ‎ D、《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映衬 ‎ ‎3、下列四首诗中,用到比喻的一首是( ) ‎ A、《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反衬 ‎ B、《春宫怨》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反衬 比兴 ‎ C、《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D、《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比喻) ‎ ‎4、下列四首诗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景物烘托的一首( ) ‎ A、《下江陵》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对比 ‎ B、《春怨》 [刘方平]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景物烘托 ‎ C、《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秋河。反衬 ‎ D、《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比兴 ‎ ‎5、下列四首诗中,运用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一首是( ) ‎ A、《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衬托 ‎ B、《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虚实结合 ‎ C、感遇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托物言志 ‎ D、《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映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