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89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405—1433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这些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驱逐荷夷 C.哥伦布远洋航行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明清时期,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下列属于清朝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是 (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设立军机处 ‎3.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悟空”这一形象出自(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4.1840年爆发的这场战争“揭开了侵略与对抗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这场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诗经》中的诗篇《甘棠》描写了召伯施惠政于民的故事。后人曾用“甘棠”比喻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并沿途栽树,造福百姓的左宗棠。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是指 (  )‎ A.平息倭患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收复新疆 D.抗击洋枪队 ‎6.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1921年7月,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通过了党的纲领。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8.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这源于90年前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斗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次斗争是 (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9.宣传画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右图的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三大改造时期 画左上角的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B.“大跃进”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0.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1.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蒙娜丽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 (  )‎ A.莎士比亚 B.毕加索 C.达·芬奇 D.但丁 ‎12.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下列属于这次改革内容的是 (  )‎ A.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B.“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D.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13.“到1916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欧洲开始奔向毁灭,并且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巴黎和会 C.“慕尼黑阴谋” D.希特勒上台 ‎14.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我准备为我们千疮百孔的国家,定出一些必要的措施。”随后,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其中心措施是 (  )‎ A.大力整顿银行 B.对工业的调整 C.兴建公共工程 D.对农业的调整 ‎15.1944年6月6日凌晨,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两栖作战行动拉开了序幕,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并突破德军防线,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这一“作战行动”是 (  )‎ A.莫斯科保卫战 B.柏林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16.(10分)报刊是历史的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如主张派遣留学,每年由国家从学有所成之士中选100人,资派出洋。又如,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摘编自黄新宪《<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东北自沦陷后,《申报》报道了大量东北义勇军的战斗情况,对他们的战斗成果热情宣扬。1936年底,《申报》对傅作义及其所部在红格尔图和百灵庙战役击溃日伪军的行动进行了连续报道,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随着卢沟桥的枪声响起,《申报》对抗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报道。‎ ‎——摘编自盘霄远《抗战全面爆发前后<申报>对时局报道态度的研究》‎ 材料三 图一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4日刊登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图二 《中国档案报》2008年4月21日刊登的《小岗 小平 小康——本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报道”安徽行纪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万国公报》对教育的关注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哪场变革相呼应?(1分)这场变革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报道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的沦陷始于1931年日军发动的什么事变?(1分)“卢沟桥的枪声响起”是在哪一年?(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的“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1分)图二以“小岗”(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改革措施?(1分)在带领人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小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1分)‎ ‎17.(10分)三次科技革命中涌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右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二 1891年,白宫装上电灯时,哈里森总统一家因担心触电而不敢触摸开关,芝加哥也曾因电线绝缘较差引起过几次火警。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 ‎——摘编自[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材料三 1960年,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计划实施中,通过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到1970年,日本人均收入年增长率实现了翻番。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机器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什么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良?(1分)‎ ‎(2)根据材料二,“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的原因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电灯的发明者是谁。(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1分)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电脑”与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国际互联网,从而推动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 ‎(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科技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2分)‎ ‎18.(10分)在政治近代化发展的历程中,法律成为公民自由、平等、民主等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颁布的一部法律文件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这部法律文件的名称是什么?(1分)之后颁布《法典》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是谁?(1分)‎ ‎(2)1862年,为扭转北方在战场上的失利局面,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叛乱各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以参加北方军队。此后,北方扭转了战局,取得战争的胜利。请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1分)北方的胜利对美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2分)‎ ‎(3)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享有人身、财产等自由。中华民国是在哪次革命中建立的?(1分)这次革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分)‎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1分)它是我国第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1分)‎ ‎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 历史答案解析 第Ⅰ卷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因此答案为D项。‎ ‎3.【答案】B ‎【解析】孙悟空这一形象出自吴承恩创作的小说《西游记》,答案为B项。‎ ‎4.【答案】A ‎【解析】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答案为A项。‎ ‎5.【答案】C ‎【解析】1865年,中亚地区的浩罕国派阿古柏侵入新疆。民族英语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打败阿古柏。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为缓解湖湘弟子的思乡之情,左宗棠在进军新疆的途中,种植了大量的柳树,史称“左公柳”,因此答案为C项。‎ ‎6.【答案】D ‎【解析】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并于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答案为D项。A项《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北京条约》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均与题干表述不符。‎ ‎7.【答案】A ‎【解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这次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因此答案为A项。B项召开于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C项召开与1956年,正确分析了中国的主要矛盾,制定了主要任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D项召开与1982年,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答案】B ‎【解析】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共产党人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要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因此,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A项发生在1927年9月。C项发生在1937年,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项发生于1938年春,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故B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这张宣传画明显超出常理,存在着浮夸现象,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具体体现,因此选B项。‎ ‎10.【答案】D ‎【解析】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因此答案选D项。‎ ‎11.【答案】C ‎【解析】14世纪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发起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涌现出大批文学艺术大师,达·芬奇属于其中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因此答案为C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危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高价赎买这块份地。答案为C项。A项属于中国洋务运动的内容,B、D两项均属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时间1916年、两年的厮杀等信息可知,这场灾难性的战争是爆发于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是以英法俄为主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意奥为主的同盟国集团,因此答案为A项。‎ ‎14.【答案】B ‎【解析】为了应对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新政从整顿金融开始,同时调整农业、工业,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因此答案为B项。‎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信息“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等可知,该“作战行动”为诺曼底登陆。为了彻底打败德国,同时为了减轻苏联的压力,1944年6月,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发动了大规模的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军陷于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A项莫斯科保卫战爆发于1941年,B项柏林战役爆发于1945年,C项斯大林格勒战役于1943年结束,A、B、C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第Ⅱ卷 ‎16.【答案】(1)主张:派遣留学生;在地方开办新式学堂。变革: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作用: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士气。事变:九一八事变。时间:1937年。‎ ‎(3)工作重心:经济建设(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主张派遣留学生”“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学院”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国公报》时康有为、梁启超为了宣传维新变法而创立的报刊。第三小问,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第一小问,通过阅读材料二可知,《申报》对东北以及华北战事的报道,“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东北三省逐渐沦陷。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3)第一小问,根据图一的提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当前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第二小问,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首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三小问,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带领人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17.【答案】(1)特点:女工人数所占比例超过男工。动力机械:蒸汽机。‎ ‎(2)原因:工业产品确实像广告说的那么好使;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再推动。发明者:爱迪生。‎ ‎(3)原因: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功(或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表现: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时代:信息时代。‎ ‎(4)妇女经济地位独立;更加便利的生活;思想观念的改变;个人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通过示意图可以看出,在这四个行业中,女性工人的数量(比例)都超过了男性工人。第二小问,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程师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使用,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回答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9年,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经过长期实验,终于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3)阅读材料三可知,1960年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计划实施中,广泛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成功,从而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日本人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时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核心,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4)结合三则材料信息概括变化。‎ ‎18.【答案】(1)名称:《人权宣言》。人物:拿破仑。‎ ‎(2‎ ‎)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革命: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类型:社会主义类型。‎ ‎【解析】(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不久,资产阶级颁布了《人权宣言》。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典》。‎ ‎(2)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时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辛亥革命中,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