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议论文阅读篇
01东城 阅读《匠人与大师》,完成第21—23题。(共7分)
匠人与大师
梁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称呼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而大师则在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重构等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只作为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更重要的还因为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了。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追求大师的思路。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有删节)
2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2.第③段中“瓜地”“一个一个去摘瓜”“提起一根瓜藤”分别指什么?(3分)
23.第⑤段中,作者举鲁班的事例意在证明什么?(2分)
答案(共7分)
21.答案: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追求大师的思路。(共2分)
22.答案:“瓜地”指所要做的事;“一个一个去摘瓜”指在实践层面做事;“提起一根瓜藤”指把握事物规律,在理论层面做事。(共3分)
23.答案:尽管只有少数人能成为大师,但我们需要有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共2分。共2点,每点1分)
02西城 阅读《诚信:做人的自我诠释》,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诚信:做人的自我诠释①
①历代中国人一直把诚实守信看作是做人的根本,将诚信称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古人说“不诚无物”,认为不讲诚信,什么事都做不成。由此可见,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自我诠释。
②诚信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做人的一种态度,是对自己做人的尊严的一种肯定。不讲诚信的人常常以为吃亏的是别人,得到好处的是自己,其实大谬。明代思想家李贽说:“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假人者,说白了就是人不成其为人,这是对自己的真实存在和做人的尊严否定。当然,这种人也就无法得到他人的信任、相信与信奉。自古以来人们是不耻于与这种人打交道的,也就是说,人们不会把他看作自己的同类。
③诚信是人对自己的道德人格的确证,是对自己做人的社会责任的担当。一个人的道德人格的高下与否,最根本的就要看他对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的态度及其行为上的实际担当。这种态度与实际担当,首先就表现在诚信上。 实际上,一个人的任何一个约定和承诺,不论是语言上的还是见诸文字和契约的,其中都包含着对一定责任的认定,对一份人格的担保。如果你能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这正是表现你对这种责任的担当,对自身人格的确证。反之,如果你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则使你的道德人格蒙羞。
④诚信也是使人实现自身的价值,成就自己事业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英国大学者斯迈尔斯也说:“诚实本身尚不足以塑造一个伟人,但它是伟大品格中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呢?因为诚信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对自身的信任、相信、信奉。一个讲诚信的人总是以对自身的信任、相信、信奉为前提的。有了这种信任、相信、信奉,就可以产生对自己的无穷信心,激发出自己的内在潜能,形成排除万难,去实现承诺的精神力量。这正是一个人能成就自身、开拓事业、造福社会的道德前提与精神基础。
⑤人是船,诚信就是帆,只有扬起诚信的帆,人这只船才能走得更远。当今,还有一些人对“诚信”还存在着误读,认为“诚信吃亏”。深入地思考诚信的本质与重要性,明晰诚信与做人的关系,应该说,是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迪的。
【注】 ①诠释:说明,解释。
20.阅读全文,说说诚信与做人的关系是怎样的?(3分)
21.根据文意,下面的三句话填入文中第③段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乙】爱国将军冯玉祥说:“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丙】圣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意是“一个人不讲信用,可以干嘛呢?”)
22.分析文章结尾划线语句的作用。(3分)
答案(共8分)
20.答案要点:①诚信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做人的一种态度,是对自己做人的尊严的一种肯定。②诚信是人对自己的道德人格的确证,是对自己做人的社会责任的担当。③诚信也是使人实现自身的价值,成就自己事业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评分标准:共3分。共3点,每点1分。
21.答案:丙评分标准:2分。
22.答案示例:运用比喻论证,将人与诚信的抽象关系形象地比作船与帆的关系,更为生动具体地强调了坚守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评分标准:共3分。比喻关系1分,生动具体1分,重要意义1分。
03朝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2-24题。(共8分)
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重要的当属文字。
②然而,对文字的滥用和扭曲,现在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社会现象。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笔一画的手写汉字逐渐为电脑键盘的敲击所代替,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一些喜欢求新逐异的年轻人,把自造“火星文”为时尚,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比如把“请不要使用错别字”转换成“埥芣婹使鼡措莂牸”,每一个字都用的是汉字的偏旁部首,可是却古怪离奇,难以理解。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精品装璜(潢)、补胎冲(充)气、欢渡(度)春节等等,不胜枚举。由此看来,语言文字的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③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形、音、义系统,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
④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它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萧索意绪。“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人周邦彦妙写荷花神理,尽显一派绝佳风致。
⑤国学大 师饶宗颐先生说:“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汉字的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⑥任何文字都是文化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上古的结绳记事,伏羲氏的一画开天,甲骨文、钟鼎文、行楷隶篆,汉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如果中华文明史的建构,需要无数国人的不断努力,那么文字的规范、语言的纯洁将是其牢不可破的基石。
⑦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我们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而应当敬重汉字,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书写、传承下去,为五千年的文明史续写新篇章。
2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3.结合文章,说出作者在第②段列举目前滥用和扭曲文字的社会现象有什么作用?(2分)
24.第④⑤两段所列举的事例能否调换顺序?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共8分)
22.答案示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我们应当敬重汉字。(2分)
23. 答案:表明目前语言文字的规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出下文对文字重要意义的论述。(共2分。“表明”1分,“引出”1分)
24.答案要点:不可调换。第④段列举讲古代诗人妙用汉字营造意境的事例,不能证明第⑤段中“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的观点;第⑤段列举日本在东北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的事例不能证明第④段所说的“汉字具有神奇魅力”的观点,所以不能调换。(共4分。若写为“列举古人事例不能证明第⑤段的观点,日本人的事例不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扣2分)
04 海淀 阅读《沉住气,成大器》,完成第20—22题。(共8分)
沉住气,成大器
①所谓“沉住气”,就是能够冷静地面对现实;所谓“成大器”,就是成为能担当重任的人。心理学家认为,普通人与成大器之人,除了在勤奋、天资、机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之外,面对人生种种际遇,能否沉住气,宠辱不惊,也是二者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别是一些所谓大器晚成者,在他们走向人生辉煌之前,都有沉着面对现实、长期奋斗的经历。如此看来,沉住气者,方能成大器。
②人生犹如连绵的山脉,有峰峦也有沟谷。“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苹果公司原总裁史蒂夫·乔布斯的人生信念,他凭着iphone、ipad产品的畅销实现了自己 “改变世界”的梦想。但正是这样一位影响全球的天才,也曾陷入长达近11年的人生逆境。在这段人生逆境中,他遭遇了三次重大的挫折。先因决策失误而被董事会赶出自己创立的公司,接着因开发NEXT电脑没有销量而被人嘲笑,后来又因他对皮克斯公司产业定位不准而成为市场的笑料。但在逆境与挫折面前,乔布斯能够沉住气,坚守人生信念,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终于使得皮克斯的电脑动画大获成功,最终以丰厚的资产与超人的智慧,重新回归苹果公司,引领苹果实现了“改变世界”的梦想。
③当然,人生不都是困境,也有坦途。身处坦途,只有保持冷静和低调,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走向最终的成功。在2011至2012赛季的CBA联赛上,北京金隅男篮以创队史的13连胜开局!但主教练闵鹿蕾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要求队员戒骄戒躁。一次训练课上,他把发挥出色的新人朱彦西叫到身边问:“还知道自己姓什么吗?”小朱老实地回答:“姓朱。”这时闵鹿蕾告诫弟子:“别以为赢了几场球就觉得自己不姓朱,姓‘牛’了。”正是这种冷静低调,使他带领这支“没有国手,没有NBA强援、没有顶尖主教练”的“三无球队”,顽强拼搏,最终首夺CBA总冠军。闵鹿蕾之所以能将一支“三无球队”打造成为冠军球队,就是因为他能正视自己,放平心态,持之以恒地拼下去。所以说,面对成绩沉住气,才能认清自我,产生持续奋斗的动力,最终成大器。
④生活中,有时诱惑会不期而至。面对诱惑沉住气,才能坚持原则,葆有一份美德,最终成大器。当红明星孙红雷在没有出名之前,曾婉言谢绝了著名导演姜伟请他出演一部大片角色的邀请,原因只是他此前已经接下另一个导演的角色。姜伟导演虽有些失望,但却不由地赞叹:“此人懂得舍利取义,演技又好,将来想不红都难!”后来孙红雷果真凭借高超的演技成为了中国最有魅力的男明星。孙红雷面对诱惑时能够沉住气,舍弃了唾手可得的利益,守住了做人的信誉,虽有小“失”,而终获大“得”!
⑤一个人,不管在低谷还是在山脊,要想始终如一地做到沉住气,就要不断加强修养,锤炼意志,做到身处逆境不气馁,取得成绩不自满,面对诱惑不心动,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作为,成大器。
20.阅读第②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2分)
21.阅读第③段,简要说明本段是如何得出“面对成绩沉住气,才能认清自我,产生持续奋斗的动力,最终成大器”这个结论的。(3分)
22.下面材料,能够证明文中哪一个分论点,简要说明理由。(3分)
【材料】
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昌邑县令王密为报答杨震的提携之情,想赠送十斤白银给杨震,并且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完后,惭愧地离开。后来,为官清明的杨震,官至宰相,成为东汉名臣。
答案(共8分)
20.答案示例:面对人生逆境和挫折沉住气,才能坚守信念,努力拼搏,最终成大器。(2分)
21.答案示例一:首先指出面对坦途沉住气的重要意义;然后举出闵鹿蕾面对连胜保持低调,认清自我,顽强拼搏,最终带领球队获得总冠军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进行了论证;接着进一步分析了闵鹿蕾成功的原因在于正视自己,放平心态并持续拼搏,从而得出“面对成绩沉住气,才能认清自我,产生持续奋斗的动力,最终成大器”的结论。
答案示例二:首先指出面对坦途沉住气的重要意义;然后举出闵鹿蕾带领球队获得总冠军的事例进行分析论证;接着进一步分析闵鹿蕾成功的原因在于正视自己,放平心态并持续拼搏;最后得出“面对成绩沉住气,才能认清自我,产生持续奋斗的动力,最终成大器”的结论。(共3分。说明 “指出意义”1分;概括事例1分;说明对事例的分析1分)22.答案示例:能够证明“面对诱惑沉住气,才能坚持原则,葆有一份美德,最终成大器” 这一分论点。因为杨震面对诱惑能够沉住气,拒绝贿赂,保持住为官的操守,坚守住做人的原则,最终担当了大任,成为东汉的名臣。(共3分。说明能够证明“面对诱惑沉住气,才能坚持原则,葆有一份美德,最终成大器” 这一分论点1分;具体分析2分)
05 丰台 阅读《学会盘活自己》,完成第20—22题。(共8分)
①古人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甚至是先天性缺陷,但我们也应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和长处,全方位地盘活自己。
②盘活自己实际上是要清醒地发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正确运用优势和强项。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努力去补齐短板更为重要。我们耳熟能详的田忌赛马,就是一个扬长避短的典型案例。齐国将军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孙膑发现对手的每一匹马都有相对的绝对优势,于是采取了以长击短的策略,果断调整了赛马顺序: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下等马对上等马,最终帮田忌赢得了赛马。可见,当自身固有资源难以改变时,只有盘活自己,盘活自己才能形成优势,形成优势必须扬长避短。扬长避短首先要知长察短,切实梳理自身的相对优势和强项;扬长避短关键是固长缩短,注重巩固自己的相对强项,努力形成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最终要取长补短,借助自身形成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③扬长避短固然重要,但当我们无长可扬呢?海伦·凯勒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盲聋哑等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不仅学会了读书说话,而且最终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21个聋哑演员经过艰苦漫长的训练,使舞蹈《千手观音》在央视春晚上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视觉的享受。可见,面对只有短的困境,我们只有劣中生优,才能盘活自己。劣中生优,就不能怨天尤人,自我矮化,要树立【甲】的自信,具有【乙】的决心,激发【丙】的斗志;劣中生优,就应该艰苦奋斗,勤学苦练;劣中生优,就必须无中生有,敢于创新。
④苏东坡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句话包含了催人奋进的励志情怀和人生哲理。它要求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不断地凝智慧、积跬步、筑根基。我们也许惊叹达·芬奇绘画的独特神韵,仰慕王羲之书法的精湛传奇,但更应知道达·芬奇是从学画鸡蛋入门的,王羲之洗砚的池塘被染成了黑色,可见卓越的成就必定是从基础做起。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有立足之地,才能盘活自己。那些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⑤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难免会有劣势和短处,唯有盘活自己,才能书写精彩人生!
20.第①段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21.结合田忌赛马的事例,分析怎样扬长避短,才能盘活自己?(3分)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答案(共8分)
20.答案:表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缺陷,交代盘活自己的原因。(2分)
21.答案示例:孙膑首先知长察短,发现对手的马匹有相对的绝对优势;然后固长缩短,调整赛马顺序;最后取长补短,帮田忌赢得了赛马。所以只有知长察短、固长缩短、取长补短才能做到扬长避短、盘活自己(共3分,每点1分)
22.答案:【甲】③ 【乙】① 【丙】②(共3空,每空l分)
06 石景山 阅读《资讯爆炸时代》,完成 20-22小题。(共8分)
资讯爆炸时代
①这无疑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今天一份《纽约时代》上的内容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经历的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种资料、信息、画面正排山倒海般涌现,人们已经被迫经年累月沉浸其中。我们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加码的信息,在自以为更加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被塑造。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②我们总读不完堆积如山的书刊,我们总对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为了在竞争中生存,甚至在社会中立足,我们被迫追赶每分钟都在膨胀的知识,但我们的脚步总追不上周围的变化。
③在浩瀚的资讯面前,我们感到极度的恐慌和精神焦虑,我们感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害怕在如潮的资讯中灭顶,害怕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④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
⑤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准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⑥我们摄取新的资讯,是为了将其组合到旧有的经验中去,获得更佳的知识结构,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甚至全面否定对自我的认识。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资讯,如果不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进行选择,如果不加分析、理解、取舍而“照单全收”,必将造成资讯对你的严重伤害。富兰克林说:“一个饱读诗书的蠢材,往往比一个无知的蠢材更蠢。”
⑦我们完全可以从资讯焦虑中解放出来,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我们没有必要附庸风雅,也没有必要贪多求全。在资讯的大海里,如果你想做海绵,企图吸干所有的海水,无异于痴人说梦;不如做快乐的游鱼好了,自由地吞吐海水,汲取所需,摒弃所废。
⑧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
20.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2分)
21.分析文章①-③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2.说说第⑦段中提到的“自己的方式”具体指什么。(3分)
答案 共8分
20.①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②我们怎样跳出资讯的泥潭。评分:共2分。每点1分。
21.①引出“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的观点,②同时以(“资讯爆炸使人们感到恐慌和焦虑”的)事实强调跳出资讯的泥潭的必要性。评分:共3分。要点①2分,要点②1分。
22.①将新资讯组合到旧有的经验中去。②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选择资讯。③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对资讯进行取舍。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07 门头沟 阅读《成功是成功之母》,完成第20-22题。(共8分)
成功是成功之母
高永华
①只有成功了才可能赢得下一次更大的成功。他大学毕业后,被分到电视台工作。他接到的本子都是名导演挑剩下的,是二流的本子。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当他接到第一个本子时,他就意识到自己失败不起,如果真的失败了,就永无出头之日;只有一鸣惊人,才能叫人刮目相看。于是,他面对二流本子,给自己提出目标:“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他下苦功夫去改写,去创造,拍摄中倾尽全力。就这样他硬是把二流本子拍出一流的水平,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再拍第二部又获成功。于是,机会接踵而来。他先后拍出《孔繁森》《天路》《成吉思汗》《大染坊》等有影响的片子,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他就是著名导演王文杰。他深有体会地说:“对于青年人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②【甲】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客观上不允许你失败,一旦失败了你就会失去发展机会,失去在这一领域存在的资格,只有成功了才可能赢得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③【乙】王文杰能很快脱颖而出获得成功就得益于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念。人们一旦接受了这种理念,心态就不同了,要求自己的标准也就高了,就会给自己加压,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使自己有超水平的表现,结果必定是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早日收获成功。
④对于青年人来说,谁认识这个问题早,谁就会走出“从成功到成功”的路子。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的主持生涯是从与明星同台主持开始的。当时她应邀在“人与人”系列片中担任第三主持人,其他两个是当时的大明星:一个是李小玢,一个是方舒。面对大明星,她感到压力很大。而且每一集都由李小玢与方舒先选剧本,剩下的才轮到她。这就更增加了主持的难度。但是,她没有气馁,她意识到自己失败不起,第一次当主持如果失败了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永远失去在这个领域发展的机会。她暗暗为自己鼓劲,竭尽全力,试图把每一集都做得精益求精,显出风采。结果系列录像非常成功,她表现出过人之处,从而使她崭露头角。不久,被中央电视台选中,很快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⑤此例再次佐证了“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切有抱负的青年人,当你投身新的工作环境的时候,就要坚守“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念,把成功当成惟一的目标,顶住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压力,把工作做到极致,做到最佳,做到出类拔萃,从而为自己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⑥【丙】也许不能保证你的工作获得绝对成功,但是这种理念起码可以给你多一些成功的心理暗示,多几分成功几率。即使经过努力还是失败了,那也不妨碍你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从失败再到成功。
20.文章开头讲述王文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2分)
21.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A.从某种意义上说 B.当然,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 C.此言很有几分道理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2.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成功是成功之母”。(3分)
答案(8分)
20.引出对青年人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的观点。(2分)(只答出“引出作者的观点”给1分。)
21. 甲.C 乙.A 丙.B (共3分。每空1分)
22.
第四段写的是倪萍与明星同台主持,面对压力不气馁。主观上认为自己失败不起,必须成功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于是自己给自己鼓劲,竭尽全力,精益求情,结果主持非常成功。从而被中央电视台选中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的事例。这一事例充分证明了青年人要想成功,就要坚守“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念,为自己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共3分。事例概括分析2分,表述1分。 )
08 昌平 阅读《将逆境踩在脚下》,完成20—22题。(共8分)
将逆境踩在脚下
①人的一生不可能处处有彩虹,事事皆如意,到处都有鲜花与掌声,那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期待。正如地上的路,有时候平坦如砥,风光无限好;有时候又荆棘密布,坎坷丛生。又仿佛广阔无垠的大海,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涌动,一艘行船好像劈波斩浪,惬意从容;很可能转眼就会险象丛生,起伏跌宕。
②当厄运来临之际,有人责怪上天的不公,愤懑抱怨;而有的人面对逆境,则坦然一笑,勇敢地昂起自己的头——将逆境踩在脚下。
③将逆境踩在脚下是一种胆魄,一种毅力,一种执著。越王勾践的故事家喻户晓,亡国之痛是他面对的最大逆境,成为囚徒是他人生遭受的莫大耻辱,而他并没有沉沦堕落,“卧薪尝胆”是锻炼他毅力、执着的最好方式。靠着执着的信念励精图治,他寻找时机,在逆境面前勇敢地挺起自己的脊梁,最终实现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迈。
④将逆境踩在脚下是一种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张悉妮——90后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青年一代阳光文学掌门人。9岁开始发表作品,14岁出版了风靡网络的长篇小说《童言无忌三国志》,15岁以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写出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在人们对她称赞有加的时候,有几个人知道,张悉妮3岁时被确诊为双耳重度耳聋,属于药物性的永久失聪。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身体残障和生活的艰辛激发了她自立自强、乐观向上、顽强地和逆境抗争的斗志。在无声的世界中,她用写作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用写作诠释生活的内涵,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和“文学千手观音”。
⑤【甲】没有逆境的磨砺怎会成就人生的辉煌?
⑥将逆境踩在脚下就不会迷茫,不会绝望。法国画家让·佛朗索瓦·米勒年轻时穷困潦倒,妻子的去世和艺术的徘徊令他异常苦闷,为了生存,他曾经像在森林中迷失了路径的猎人一样绝望挣扎。一次,他听见人们讥讽地议论:“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米勒听后如梦初醒,决心摒弃以前的庸俗,走艺术之路。他举家迁居到巴黎郊区,边劳动边作画,怀着对艺术的酷爱与追求,即使异常困苦的生活都不能使他放弃。《播种》《拾穗者》《晚钟》等作品诞生了,成为世界美术花园的朵朵奇葩。【乙】假若没有当初面对逆境的不怕不弃、奋勇自新,就不会诞生出一系列的不朽之作。
⑦将逆境踩在脚下,就不会畏惧死亡,因为他相信逆境也是通向真理的必经之路。塞尔维特,因发现肺循环而闻名天下。他出了一本书《基督教的复兴》,阐述了有关肺循环的看法,但在黑暗的中世纪,这些说法无异于异端邪说。在火刑现场,有人对他劝告说:“只要承认错误,还为时未晚。”他断然拒绝:“我的言行是正确的,我不怕死。你们诽谤我的学说,但是举不出有分量的证据。我将勇敢地为自己的学说、为真理而死去!”最终,面对逆境,他毫不妥协,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真理的永恒。
⑧【丙】列别捷夫形容道:“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⑨不要惧怕逆境,将逆境踩在脚下,你的人生注定精彩无限。
20.文章第①段的两个比喻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21.请你在下面材料的横线处补充文字,使这个材料能够证明第④段的观点。(3分)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晚年创作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2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②拜伦说:“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
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答案 共8分
20.答案示例:(1)人的一生,有很多时候会遇到逆境。(2)用生动的比喻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引出下文两种人面对逆境的不同做法。(共2分。每问1分)
21.答案示例:他出生于平民家庭,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依然积极乐观面对逆境,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共3分。每个要点1分,表达1分)
22.答案:【甲】③ 【乙】① 【丙】②(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09 顺义 阅读《当美德成为智慧》,完成第21—23题。(共7分)
当美德成为智慧
焦国成
①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铭文: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②这是从血的教训中悟出的箴言。在那个法西斯主义处于强势、毫无正义可言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独善其身。所谓的“智者”可能会为了眼前的利益选择去做法西斯的帮凶和奴才,虽然可以苟安一时,但总归是法西斯主义者的俎上之肉。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
③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
④其一,美德是对利己欲望的一种超越。在有德之人看来,有损美德的利益不是一种利,反而是一种害。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爱好美德的人,善于约束自己,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心里坦坦荡荡,安宁舒畅。能使自己愉悦幸福一生的,莫过于美德。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
⑤其二,美德就是坚持道义,为他人着想。有美德的人尊道而贵德,一事当前,先问是否合于道义,而不以一己之好恶对待人和事。有美德的人讲仁讲义,乐于助人,乐于成人之美,这有助于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对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与邻为壑与互助合作之间,哪个更为智慧,是不言自明的。
⑥其三,美德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有美德的人,是在爱人中爱己,在利人中利己,在使众人快乐中获得快乐。因为他行事以德,故服人不靠威势武力;因为他爱人利人,故能把自己与大众连为一体。因此,孟子才说“仁者无敌”。
⑦其四,美德是可以惠及整个社会和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孔子曾提出“惠而不 费的君子智慧(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在他看来,“因民所利而利之”的德政是惠而不费的。如果我们能把孔子思想发挥一下,使美德成为每个人的操守,社会将更加美好。做父母的有慈的美德,天下儿童就都幸福了;做子女的有孝的美德,天下老人就都幸福了。同样,每个社会位置上的人都有美德,天下就会是一个大道流行、人人幸福的世界,我们这一代能够讲美德,下代人潜移默化,也会崇尚正义和美德。如此善善相因,“富二代”和“富三代”的问题就不会出现。美德泽后长远,如果真想让社会更美好,那就把美德看成永恒的智慧来追求吧!
(2011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21.文章第①段引用铭文有什么作用?(3分)
22.第④段中,与本段结尾处“爱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爱智慧的人”在内容上相照应的是那句话?(2分)
23.根据第⑥段的内容说说孟子的“仁者无敌”这句话中“仁”具体指什么。(2分)
答案(共7分)
21.①让读者认识到:利己主义者的智慧是一种小聪明,虽然可以暂时得利,但这种利总是有“害”相跟随。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如你不坚持正义,不关怀别人,当你处于危难之时,别人也不会关怀你。②引出本文的观点: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人生的智慧。评分:共3分,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
22.避开了不符合道义的利益,也就避开了它可能导致的害。评分:本题2分
23.爱人、利人、使众人快乐 / 行事以德 评分:本题2分
10 通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20—22题。(共8分)
①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先生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做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
②第一,是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③第二,是写信人和送信人的比喻。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向这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送信的人。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送信人的角色。
④章先生打的这个比方,大意无非是说,学习别人的知识,要经过思考,要消化吸收,使之变成自己的思想养分,并从中滋生出新的见解,以有益于世道人心。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否则,书读得再多,也只不过是【甲】,方法刻板,不知变通;【乙】,读了一些无实际用处的书;【丙】,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学问再渊博,也只不过是贩卖二手货。
⑤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说:“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叔本华的本意,当然并非反对读书,而是反对读书不动脑筋的迂腐之举。读书不动脑筋,难免就会越读越傻。
⑥那些人云亦云炒冷饭,或是炮制一些伪问题,乃至趋炎附势的所谓“学问”
,只会把世界弄得乌烟瘴气,惟有鲜活的、有创见的、有独特价值的学问,才是照亮世界的明灯——退一步来说,即使他们只是星星之火,也会给人带来光明与温暖的希望。
20.①—③段举出章太炎演讲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2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死读书 ②读书死 ③读死书
22.阅读第⑤段,具体阐述叔本华的言论为什么可以证明中心论点?(3分)
答案(共8分)
20.答案要点:①—③段举出章太炎先生关于读书与治学的一段演讲,用本钱与利息、写信人与送信人两个有趣的比方,引出下文对学习知识要经过思考的论述,从而得出“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学问,最为关键的事情,就是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有所创见”的中心论点。(共2分。共2个要点,简要分析1分,中心论点具体内容1分)
21.答案:【甲】① 【乙】③ 【丙】②(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2.答案示例:叔本华的言论首先提出假设只阅读不思考,就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接着用总骑马的人最终不会走路的比喻,指出不独立思考的危害,然后用现实中学究将自己读蠢的现象,从反面证明了中心论点。(3分,有层次地分析叔本华言论内容2分,总结出从反面印证中心论点1分)
11 大兴 阅读《包容》,完成第20~22题。(共8分)
包容
①我们常听到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应有包容之心。
②包容是一种修养。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得知家里为建房地基与邻居发生争吵,想借他的权望来解决此事。他便修书一封:“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觉得董笃行的话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于是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其实这就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种精神的凝聚,是一种善良的结晶,也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
③包容是一种智慧。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智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项羽不懂得包容,轻视贫寒,滥杀无辜,致使他失掉民心,兵败之后自刎于乌江。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这种让一般人很难理解的做法使他赢得了千古美名。由此看来,韩信要比项羽更有智慧。这种包容是能够让人钦佩的气概,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是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坚实的基石。
④包容是一种境界。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可见,这些人对他人的包容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是拥有了博大的胸襟,拥有了高贵的品质。
⑤包容是【甲】,包容是【乙】,包容是【丙】。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选文有改动)
20. 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包容是“修养”、“智慧”、“境界”。(3分)
21. 简要分析第③段中举项羽和韩信的例子各有什么意图。(2分)
22.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大智若愚 ②厚德载物 ③淡泊名利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答案(8分)
20. 因为包容是一种精神的凝聚,是一种善良的结晶,也是人性至善至美的沉淀;所以包容是修养。因为包容是能够让人钦佩的气概,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是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坚实的基石;所以包容是智慧。因为包容达到的这种境界,是拥有了博大的胸襟,拥有了高贵的品质;所以包容是境界。(共3分。每点1分)
21. 示例:作者举项羽的例子证明没有做到有智慧的包容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举韩信的例子证明只有做到有智慧的包容才会有好的结果。(共2分。每点1分)
22.【甲】处应填 ③ 【乙】处应填 ① 【丙】处应填 ② (共3分。每空1分)
12房山 阅读《让我们“选定一把椅子”》,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让我们“选定一把椅子”
①朱德庸小时候,父亲曾对他说:“人和动物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天赋。老虎善跑,猫善上树。猫虽比不上老虎威风和霸气,但它能上树,抓老鼠。人们希望成老虎,但有很多却只是猫,久而久之,这些人变成了一批烂老虎。儿子,你对文字迟钝,对图画却非常敏感,宁可当优秀的猫,咱也不当很烂的老虎!”朱德庸记住了父亲的话,专心于绘画,25岁就成为漫画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②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再美味的佳肴洒在衣服上也就成了污渍。了解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椅子”,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③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帕瓦罗蒂,做面包师的父亲,从他小时候就开始教他学习唱歌。当时,他兴趣广泛,想当老师,也想当科学家,还想当歌唱家。他的父亲告诫他说:“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在人生道路上,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经过反复考虑,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作为自己的“椅子”。过了七年,他才获得登台演唱的机会;再过七年,他进入大都会歌剧院成为专业演员;又过七年,他终于成了享誉世界的歌唱家。他的成功诀窍,就是:选定一把椅子。
④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历史上晋升 “第一快”的五星上将,统率美军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当将军是艾森豪威尔最恰当的椅子,其他的椅子未必合适,比如说他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间虽长,竟毫无建树,唯一可圈可点的地方竟只是在校园内的草坪上,为懒于绕道的学生开辟了一条便道。哥伦比亚校长这把椅子就不是艾森豪威尔发挥才能的地方,无异于逼着老虎去爬树,让爱因斯坦去长跑,其结果可想而知。
⑤古今中外,但凡有大成就大建树者,无不如此。【甲】,【乙】,【丙】,他们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各自所在领域的杰出人物。
⑥人生苦短,心无二用,让我们“选定一把椅子”,找准自己的位置,成就自己绚丽的人生。
20.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题目“让我们‘选定一把椅子’”的含义。(2分)
21.根据文章的内容,将下面的三个语句分别填入【甲】【乙】【丙】三处(只填序号)。(3分)
①袁隆平选定的是杂交水稻这把“椅子”
②比尔·盖茨选定的是微软这把“椅子”
③司马迁选定的是撰写《史记》这把“椅子”
【甲】 【乙】 【丙】
22.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人要选定一把椅子”。(3分)
答案(共8分)
20.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准自己的位置。(共2分。每点1分)
21. 【甲】③ 【乙】① 【丙】② (共3分。每空1分。第⑤段首句“古今中外”决定了后面三个事实论据的排列顺序。司马迁是古代中国的例子应在前,袁隆平是当代中国的事例排在乙处,比尔·盖茨是现代外国的例子排在最后)
22. 因为坐对了“当将军”这把椅子,艾森豪威尔获得了诸多成功;由于选择了他并不擅长的当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所以时间虽长,却毫无建树。通过对比,有力地证明了“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准自己的位置”的观点。(共3分。艾森豪威尔当将军获得成功,1分;当校长无建树,1分;对比,1分)
13 平谷 阅读议论文《花开半时偏妍》,回答20——22题(共8分)
花开半时偏妍
李光烈
①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半”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
②你一定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
③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
⑤“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_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⑥“半”,还可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⑦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⑧愿我们 【甲】 , 【乙】 , 【丙】 ,无边受用“半”的恩赐与智慧。
20.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
21.阅读第⑧段,根据上下文,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达到“半”的修养 ②知晓“半”的道理 ③掌握“半”的艺术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是如何论证“‘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的? (3分)
答案(共8分)
20. 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共2分,意思对即可)
21. ② ③ ① (共3分)
22.
首先阐述抽象无形之物难以入画;接着举出齐白石留白的经典之作的例子,阐明留白产生的艺术效果;最后得出结论:运用“半”的智慧,可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境界。(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怀柔 阅读《还能干什么》,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还能干什么
蒋子龙
①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了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
②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过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实。年近花甲的托尔斯泰并没有对朋友的嘲讽还嘴,不吭一声地回到家里,就忙起来了。他的“车间”紧挨着他的书房,一张大木台子上摆放着榔头、钳子、钢锯、锉刀等工具,墙上挂着干活儿时围的围裙……他为回应朋友的调侃,亲手制作了一双漂亮而结实的高筒牛皮靴,郑重地送给了大女婿苏霍京。
③苏霍京哪舍得将老岳丈送的这么珍贵的礼物穿在脚上,便将皮靴摆上了书架。当时《托尔斯泰文集》已经出版了12卷,他给这双皮靴贴上标签:“第13卷”。此举在文化圈里立刻传为佳话。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说:“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
④手艺是精神的标记,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面貌。现代年轻人厌恶体力劳动,拒绝学习和掌握一门手艺,不管喜欢不喜欢读书,读得好和读不好书的人,都一窝蜂地往上大学这一条道上挤,正应了契诃夫的话:“大学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
⑤而托尔斯泰,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个作家必读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中的世界性学校”,其精神之丰富、深邃和博大,为世人所叹服。况且他又货真价实的贵族出身,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个令现代人无比羡慕的“精神贵族”,而最让托翁深恶痛绝的也正是这种“贵族意识”。
⑥列宁称“在这位伯爵以前的文学里,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农民”。他比国家废除农奴制早4年就解放了自己庄园里的农奴,还一直想把属于自己的土地转赠给农民,让自己的作品自由地无报酬地任由想出版它们的人去出版,为此不惜跟家人一次次闹僵。到82岁时还离家出走,想去当个农民,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劳动者中间度过残年。
⑦他到临死都信奉:“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才包含着真正的幸福。”
⑧有一次托翁路过码头,被一位贵夫人当做搬运工,叫过去扛箱子。他为贵夫人搬运完箱子还得到了5戈比的奖赏。这时码头上有人认出了托尔斯泰。他的大胡子和身上那件自己设计的“托尔斯泰衫”,太好辨认了。于是许多人围过来向他问好, 那位贵夫人见状无地自容,还想要回让她含羞的那5戈比,却被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很看重这个钱,不在乎有多少。”
⑨伟大的精神导致伟大的劳动,强有力的劳动培养强有力的精神,正如钻石研磨钻石。本是伟大作家的托尔斯泰,却用自己的一生证实: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轻视体力劳动和手艺,只能说明精神贫弱,思想空虚。
(摘自《心灵书》。有删改)
20.文章①至③段所写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21. “那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
22.简要分析文章第⑧段所写事例的用意。(4分)
答案(共8分)
20.(2分)托尔斯泰用亲手制作皮靴的事实证明自己不光会写作;引出下文论证。评分标准:作用1分;引出下文论证1分。
21.(2分)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认可感到自豪。
22.(4分)托尔斯泰很看重自己的体力劳动,并不认为做体力劳动低贱;事例也再次证明了“体力劳动是高贵而有益的”这个中心论点。评分标准:两个要点,每点2分。
15密云 阅读《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完成第21—23题。(共8分)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①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希尔顿钢板价值说。大意是:一块普通的钢板价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价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价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指针,价值就可以攀升到25万美元。
②多数人出生在普通的家庭,或许还资质平平,容貌一般,犹如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然而,只有那些饱受了一次又一次残酷打磨、敲击成为手表指针的普通的“钢板”,才能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提高千百倍,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倍增值,从而成为一个高附加值的人。
③究竟是什么使我们在公正的时间面前有了这么大的差距,有了无法跨越的鸿沟?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自己。是做钢板、马蹄掌、钢针还是手表的指针,完全取决你自己。
④价值越高,所经受的磨难和所需要的付出就越多。很多人都很羡慕那些明星和偶像的一夜成名、一炮走红,但又有几个人想过他们光鲜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些明星和偶像也不能例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功成名就也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辛苦换来的。也有很多人说他们的成功,是众力合促,才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常识——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他们的功成名就也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⑤成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努力。别人只能扶你一程,扶不了你一生。过了这一程,后面的路还得你自己走。清代书画大师郑板桥有句名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⑥生长于参天大树下的树苗,因依赖大树的庇荫而最终只能成为灌木,甚至死去。人亦如此。有些人思想上【甲】,生活上【乙】,学习上【丙】,皆因过分依赖他人。须知,依赖只能滋长惰性、束缚手脚,最终泯灭自立自强的勇气和毅力。
⑦尽管这是一个合谋的时代,但要想成功还得靠自己。所以,不要把前程和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要让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能最终到达成功之巅。
21.作者认为怎样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取得成功?(2分)
22.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不能自强 ②不能自立 ③不能自理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3.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3分)
答案(共8分)
21.答案:人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经受住磨练,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共2分。共2个要点,每点1分)
22.答案:【甲】② 【乙】③ 【丙】①(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3.答案:首先指出价值越高,所经受的磨难和所需要的付出就越多;然后举明星和偶像例子,论证成功需要艰辛的付出;接着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说明功成名就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共3分。共3个要点,每点1分)
16 延庆 阅读《学会转身》,完成第21—22小题。(8分)
学会转身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遍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手表;就像在遇到困难走投无路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崭新的天空。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个思路,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
⑥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你离成功其实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21.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思路,补全表格。(4分)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B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
论证方法:C
得出结论
D
22.文章第④和第⑥两段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4分)
答案(共7分)
21.(4分)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B引用卡耐基的话 C举例论证 D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22.(4分)示例:不能。第④段承上启下,第⑥段总结全文。(思路要对)
17燕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共8分)
①“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八个大字,简明易记,具体可行;既突破时下盛行的繁琐哲学与形式主义,更具备【甲】、【乙】、【丙】。全国首善之区,带头高扬这面精神大旗,意义非凡;推而广之,可强民族之脊梁,能增复兴之动力。
②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尽风雨沧桑,受尽各种磨难,但广大爱国者,总是自强不息,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探索、创新,使国家与民族得以转危为安,能继续生存发展;对于外来文化的传入与民族内部的纷争,总是厚德载物,予以包容、接纳、融合而吸收之,五十多个民族没有分裂,反而融合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印度传来佛教,也未能使中国印度化,反而使佛教中国化了。西方传来科学与民主,也未能使中国“西化”,反而使中国现代化了。俄国传来马克思主义,也未能使中国“布尔什维克化”,反而被中国化成特色社会主义了。 “北京精神”的前四个字“爱国、创新”,正传承了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前半部“自强不息”,它就如永不熄火的引擎,继续推动中国这列东方快车加速前进;“北京精神”的后四个字“包容、厚德”,正传承了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后半部“厚德载物”,它就如一缸巨大的缓冲溶液,使各种文化元素在这里得到缓冲、融合、升华,而形成新的结晶。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就可以保证中华民族的文化薪火,代代相传,益发昌盛。
③ “北京精神”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正在积极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中国,也在努力追赶信息化与国际化的时代步伐,这是一种科学的时代进步观。因此,我们高举“爱国、创新”的大旗,对外我们要维护国家利益,对内要用爱国主义统一思想来克服各种利益矛盾与争端;用创新来发展科技、文化、经济,来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用“包容、厚德”来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对于内部的各种不同观点、意见、倾向、思潮等,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只要不触犯法律,不宜用强力压制的手段,而要宽容、沟通、疏导、协商。唯有“包容、厚德”,才能使中国承担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④ “北京精神”八个字,还贴近群众现实生活,具有可操作性。“爱国”是首都人民不变的情怀。从谭嗣同血洒菜市口到“五四”运动再到“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语),北京一直是爱国主义的发源地。“创新”也是北京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高科技创新,到文化创新,再到各种城市管理、社会管理、治安改革的创新,包括这次“北京精神”的选定,都是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过程。至于“包容、厚德”,本来就是老北京人的传统美德。如今各种国际文化活动与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正是首都群众实践“包容、厚德”精神的载体与形式,应当大力弘扬推广。
⑤因为具有上述三个特性,“北京精神”一定能被首都近两千万人民乃至全国十三亿人民所接纳,并经实践而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动力。
20.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科学的时代性 ②大众的实践性 ③民族的传承性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1.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比喻为什么可以证明本段的观点。(3分)
22.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北京精神”贴近群众现实生活,具有可操作性的。(参照示例的第一个方面,补写出第二、三个方面。)(2分)
示例:首都群众具有不变的爱国情怀。
答: ① ②
答案(共8分)
20. 【甲】 ③ 【乙】① 【丙】②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1.作者把传承了“自强不息”的“爱国、创新”比喻成“永不熄灭的引擎”,把传承了“厚德载物”的“包容、厚德”比喻成“一缸巨大的缓冲溶液”,生动地阐述了北京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中华民族今后的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这个比喻证明了本段观点“北京精神具有民族的传承性”。(共3分。“比喻”2分;“作用”1分)
22. ①首都群众广泛参与改革创新的实践过程。②首都群众积极开展体现“包容、厚德”精神的实践活动。(共2分。共2点,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