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专题复习——一线三等角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 ‎ ————“一线三等角”型 ‎【教学目标】‎ ‎1、会用“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解决相似中的相关问题 ‎2、通过抽象模型,图形变换,变式类比等方法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重点】‎ ‎ 运用“一线三等角”相似型的基本图形解题。‎ ‎【难点】‎ ‎“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的提炼、变式和运用 ‎【教学方法】‎ ‎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三角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类比探究,问题导入:‎ ‎(1)如图,已知∠A=∠BCD=∠E=90°,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BAC∽△CED ‎(2)如图,已知∠A=∠BCD=∠E=60°,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BC∽△ECD ‎(3)如图,已知∠A=∠BCD=∠E=120°,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BAC∽△CED 二、抽象模型,揭示实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7分钟)‎ 情景:(1)师生解读学习目标(1分钟)‎ ‎ (2)三个问题呈现提供了同类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说出每一个问题的证明过程是必要的,使学生的“直观经验”由“量”变产生“质“变。从问题和模型引入本专题,使学生对产生模型有个感性的认识,为下一环节抽象模型打好铺垫。(6分钟)‎ ‎ 追问:三个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引入“一线三等角”的概括性名称)‎ 二、抽象模型,揭示实质(3分钟 ‎ 抽象模型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认识从“特殊“上升到“一般”,这是核心结论的生成阶段,时间上用多一点,要求学生写出证明过程,为例1的学习提供帮助,同时让学生对“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的本质理解,在整节课的设计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面的运用规律和知识有枢纽的效果。‎ 总结规律:‎ 如图,已知∠A=∠BCD=∠E=α°,图中有没有相似三角形,并写出证明过程 结论:图中△ABC∽△ECD 理由:∵∠BCE=∠A+∠B ‎=∠BCD+∠DCE 又∵∠A=∠BCD ‎∴∠B=∠DCE ‎∵∠A=∠E ‎∴△ABC∽△ECD 总结规律:‎ 顺口溜:“一线三等角,两头对应好,互补导等角,相似轻易找”‎ 三.运用新知,看图作答 下列每个图形中,∠1=∠2=∠3,请你快速找出“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所形成的相似三角形(要求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4)‎ ‎(3)‎ D(2)‎ 四、典例解析 综合运用 例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E中,D为EC上一点,沿线段AD翻折,使得点E落在BC上,若BC=10,BE∶EC=4∶1.求CD的长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B点坐标为(5,0),梯形OBCD中,CD∥OB,OD=BC=2,DC=3,∠DOB=60°‎ ‎(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规律,老师应适当给予肯定,然后总结出顺口溜)‎ 顺口溜:“一线三等角,两头对应好,‎ 互补导等角,相似轻易找”‎ 这里通过口诀来总结规律,学生兴趣盎然,形象易记。‎ 教师强调:说理题的格式要先写结论,再说理由即结论得出的证明过程。‎ 三.运用新知,看图作答(3分钟)‎ 通过前面的学习,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设置一组题例让学生跃跃欲试,慧眼识“一线三等角”相似型。‎ 四个图形的设计是从前面三个探究图形向后面例题图形的过渡,别具匠心,浑然一体。‎ 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注意:这里要求学生提炼“一线三等角的基本图形,说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即可,要求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四、典例解析 综合运用(15分钟)‎ ‎. 例1、例2、是前面所学知识开始在具体题目中的实际运用,设计上承接了前面的图形,能结合对折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坐标系、比例线段等知识并运用“一线三等角”相似型解决问题。‎ 学生重点分析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沿袭前面的习惯,对ODE与 ‎,若点E、F分别在线段DC、CB上(点E与点D、C不重合),且∠OEF=120°,设DE=X,CF=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由“一线三等角”基本图 形,易知△ODE∽△ECF 所以:OD·DE=EC·CF ‎∴2x=(3-x)y ‎∴y= ‎ 五、思维开放 展示提高 例3: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C=AB,∠MDN=45°,且∠MDN的顶点D在线段CB或CB的延长线上运动,且角的两边MD、ND与AB、AC边所在直线分别交于E、F点,,请同学们尽你所能,画出满足△DBE与△FCD相似的图形,并交流你的理由 。‎ 变式:若AC=AB=1,使DM边经过点A,顶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N边与AC边相交于点N,设BD长为x,CN长为y,试求y与x的关系式;并求D点在什么位置时,y最大?‎ ‎(先让学生在下面画图纸上画图,然后选择不同的图形上黑板展示)(图例见课件)‎ 六、小结收获 交流归纳 ‎(1)由“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搭建桥梁可以得到相似三角形,熟悉这类题经常是以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矩形为图形背景出现。‎ ‎(2)学习几何最重要是学会归纳一些简单的基本图形,学会从复杂的图形里提炼基本图形,并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3)几何的学习中,要注重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总结和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其规律,帮我们解决繁杂问题。‎ 七、课堂作业 ‎ ‎1、(必做题)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6,D是BC边上一动点,∠EDF=60°。‎ (1) 求证:△BDE∽△CFD;‎ (2) 当BD=1,CF=3时,求BE的长。‎ ‎2、(选做题)如图(2),梯形OBCD为等腰梯形,DO=CB=2,DC∥OB,DM⊥OB,∠DOB=∠DMC =60°,‎ ‎(1)求证:OD2=OM .MB ECF的相似的证明过程容易忽视。‎ 强调:总结的规律只是便于同学们找准相似三角形,不能作为相似的依据直接写结论。‎ 五、思维开放 展示提高(10分钟)‎ 这个环节打破学生对“一线三等角”认识上的封闭性,进一步丰富这种“基本图形”的“外延”,是本节课的亮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散思维,在思考和作图中领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养成探索创新的求知精神。‎ 追问:这些图形中,三等角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似三角形依然成立吗?‎ 归纳:“形”变“质”不变 ‎(学生画图,上黑板展示交流)‎ 六、小结收获 交流归纳(2分钟)‎ 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小结起来很明确,贵在让学生悟到几何学习中的基本图形和相关应用,从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总结。‎ 七、课堂作业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作业设计体现难度梯度,必做题是基础题,重在检查整体学生的掌握情况;选做题是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题型,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重在因材施教。‎ ‎(2)若∠DMC向右平移m(0<m≤3)个单位到如图所示的位置,M落在M’点,此时角的两边分别与DC边和CB边相交于D’和C’点,若BC’=n,求m与n的关系式。(提示:过Dˊ点作DO的平行线与x轴交于N点构造“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 解析:‎ ‎(3)若∠DMC绕点M顺时针旋转20°到∠D〞MC〞的位置,且DD〞=m,BC〞=n,求 m与n的关系式,‎ 解析:方法与(2)同 板书设计:‎ 课题:“一线三等角”相似形专题 规律:一线三等角,相似容易找 例1 例2‎ 例3 例4 ‎ 教后反思:‎ 一线三等角 两头对应好 互补导等角 相似轻易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