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地理复习达标检测: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选择题
1.读下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山脉①是( )
A. 大兴安岭 B. 天山 C. 昆仑山 D. 祁连山
(2)确定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植被 C. 河流 D. 降水
2.上海某中学的陶陶与豆豆是同班同学,他们有一段关于家乡的对话(如图)。请你阅读对话,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文材料可以判断,他们各自的家乡最有可能位于( )
A. 陶陶→西北地区;豆豆→北方地区 B. 陶陶→北方地区;豆豆→南方地区
C. 陶陶→青藏地区;豆豆→西北地区 D. 陶陶→南方地区;豆豆→青藏地区
(2)下列对豆豆家乡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
A. 山清水秀,树木常绿 B. 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
C. 森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民居特点多厚墙加小窗
3.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是( )
A. 工业 B. 种植业 C. 畜牧业 D. 林业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没有穿过该线的是
A. 1月份平均气温0℃的等温线 B. 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 800mm等降水量线
5. 读图,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哪两大地区的分界线( )
A.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C. 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D.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6.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接近( )
A. 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局部) B. 1月份0℃等温线(局部)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D. 800mm等降水量线
7.下列地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吻合的是( )
A. 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 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我国7月20℃等温线 D. 我国1月0℃等温线
8.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因素 B. 地形因素 C. 行政因素 D. 经济因素
9.下列关于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北方民居建筑注意防寒保暖 B. 南方民居建筑注意通风散热
C.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D.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高
10.我国东部耕地有“水田”和“旱地”之分,分界线是
A. 黑河——腾冲线 B. 秦岭——淮河线 C. 400mm降水量线 D. 陇海——兰新线
11. 关于“秦岭—淮河”地理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4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
③亚热带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
④水稻区和小麦区的分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秦岭地区剖面图中①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3.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 )
A. 各地积温的多少 B. 行政区划的不同
C. 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D. 各地地形的差异
14.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要依据是( )
A. 气候差异 B. 地形差异 C. 河流差异 D. 植被差异
15.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 )
A.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B. 秦岭---淮河
C.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6.四大地理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
A. 汉族 B. 壮族 C. 藏族 D. 维吾尔族
18. 我国幅员辽阔,即使信步穿越,亦能感受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穿越之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自西向东,人口越来越稀疏 B.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递减
C. 自北向南,气温越来越高 D. 自南向北,地势逐渐低平
(2)如果你想过一个最温暖的春节,最好去下列哪个城市( )
A. 哈尔滨 B. 昆明 C. 海口 D. 武汉
19.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被称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很多大江大河发源于此,该地区是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图中数字代号所代表的山脉,正确的是( )
A. ①﹣﹣太行山 B. ②﹣﹣秦岭 C. ③﹣﹣大兴安岭 D. ④﹣﹣祁连山
(3)甲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 B. 小麦 C. 玉米 D. 青稞
(4)乙区域无污染的新能源是( )
A. 太阳能、油气、地热 B. 太阳能、水能、煤炭 C. 太阳能、水能、地热 D. 地热、水能、石油
(5)丁区域自东向西减少的资源是( )
A. 石油资源 B. 水能资源 C. 水资源 D. 煤炭资源
二、综合题
20.读“我国地理分区图”填空,注意:填写地区全部用甲乙丙丁代替.
城市代号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①
4.0
24.6
1500
(1)根据数据判断,上表格中的城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地区.
(2)甲地区与乙地区分界线附近的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河流.
(3)丁地区农业从以畜牧业为主,向东因降水量逐渐增加,跨过人为的古建筑进入甲地区,甲地区农业以________业为主.
(4)人口密度最低的是________地区.
(5)靖江位于________地区,我们刚刚经过了春暖花开的春季,路边、田叶旁、河流一侧,经常看见的油料作物开出了金黄的花朵,两个多月过后,进入夏季,降水量较________,农田粮食作物为________.
21.读“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我国四大区域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北方地区的是图________,其地形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典型气候是________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代表南方地区的是图________,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很多,水源充足,主要种植________。
(3)代表西北地区的是图________,这里是以________为主要自然资源特征的地区。
(4)代表青藏地区的是图________,这里平均海拔为________以上,有“________”之称,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5)图中三条河流中,水量是最丰富的是________,冰期最长的是________。
(6)“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中的主要运输工具是________,是________ (南方、北方)地区的传统运输方式。荔枝是________ (南方、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果之一。
22. 暑假期间,家住山西太原的明明打算来湖南张家界旅游,读我国部分省区图,回答
(1)明明打算乘火车出游,最近的路线是太焦﹣________线.
(2)明明平时喜欢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他注意到旅途中越过一条山脉后,许多地理事物逐渐发生变化,这条山脉是________.你能说说山脉两侧有什么差异吗?(试从耕地类型、;粮食作物、传统民居方面选择一个描述)
山脉以北:________;
山脉以南:________.
(3)到达张家界后,明明兴致勃勃地浏览了当地著名的________风景区.
(4)在游玩过程中,明明发现湖南的河流比家乡的河流清澈得多,主要是因为他家乡河流含沙量________ (大或小),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有什么治理措施?________.
(5)回家时,明明为家人带了一些札品,你认为下列不属于湖南特产的是
A. 柑橘、湘莲 B. 糍粑、米粉 C. 猕猴桃、酱板鸭 D. 椰子、甘蔗.
23.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图片甲“青山碧水,鱼米之乡”所指的区域是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图片乙“牛羊好似珍珠撒”所处的区域是图中________(填字母)。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致以①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流)为界,该线与我国1月份________℃等温线及我国年降水量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大致接近。
24.读“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上A,B代表的区域中,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__ , 图上箭头甲、乙中,表示夏季风的是________ .
(2)风是帆船的主要动力,明朝我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率舰队下西洋应该选择在________(冬季、夏季)出海,原因是________ .
(3)A区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________(种植业、畜牧业),B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
(4)下表中气温和降水资料反映的是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________地的,其气候类型为________ .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5.5
7.5
12.1
17.0
20.9
23.7
5.6
25.1
21.2
16.8
11.9
7.3
降水(mm)
23
50
63
70
88
112
235
230
118
50
2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