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5年3月3日,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反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各大网站发布,并引发热议.﹣﹣让我们居安思危,珍惜当下的碧水、蓝天、阳光、空气,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要等到失去,才如梦初醒.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工业粉尘 B.露天焚烧秸秆
C.汽车尾气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2.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元素 B.氧化物 C.氧气 D.水
3.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纸质电池,这种“软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在一边附着锌,在另一边附着二氧化锰.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X═ZnO+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H2O
B.该反应中MnO2为催化剂
C.该反应中共有3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锌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4.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是( )
A.Ag、FeSO4、CuSO4 B.Fe、Cu、H2SO4
C.Fe、Cu、ZnSO4 D.Fe、Cu、KOH
5.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NaNO3溶液
Na2CO3
适量BaCl2溶液
B
CaCl2溶液
稀盐酸
足量CaCO3固体
C
ZnSO4溶液
CuSO4
足量铁粉
D
CO2气体
HCl
足量NaOH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6.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所标元件中,由金属单质制成的是______.
(2)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______作用.
7.请根据如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 t2℃时,100g水中溶解______克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___克.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物质.
8.现有盐酸、稀硝酸、氢氧化钙三瓶标签遗失的溶液,为了鉴别他们,小刚先将它们贴上标签,分别为A、B、C,并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
(1)写出试剂的名称:①是______、②是______溶液.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24-27题,每空3分,28、29题,每空2分,共40分.)
9.2013年吉林省德惠市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人体吸入过量氨气会危害健康.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
(2)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
(3)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______.
10.王刚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联系生活中重金属中毒事件,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重金属中毒”是不是由于重金属影响酶的催化作用所导致.为了证实猜想,王刚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属于重金属,钠不属于重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上号1、2、3、4,按下表分别在各试管中加入各种试剂(表格中“﹣”表示不加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
0.25%淀粉溶液(ml)
蒸馏水(ml)
0.9%Na2SO4溶液(ml)
0.9%CuSO4溶液(ml)
唾液溶液(ml)
加入碘液
3滴后现象
1
3
2
﹣
﹣
﹣
变蓝
2
3
1
﹣
﹣
1
不变蓝
3
3
﹣
1
﹣
1
不变蓝
4
3
﹣
﹣
1
1
变蓝
【分析与交流】
(1)由1、2号试管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由上表实验结果可知:重金属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3)王刚在试管3中滴加0.9%Na2SO4的目的是______.
11.叠氮化钠(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工业上用到的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林轩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①精确称量样品质量,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打开阀门b,从导管a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B的质量;
③关闭阀门b,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④当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后,打开阀门b,从导管a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⑤再次称量装置B的质量.
(1)D装置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
(2)林轩第二次通过导管a往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30、32、36题,每题6分;33题7分;31、35每题8分;34题9分,共50分.)
12.目前,中国97%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只能填埋或露天堆放﹣﹣臭气熏天,甚至污染土地及地下水,严重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垃圾焚烧发电是利用垃圾、减少垃圾的重要途径.请观察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将垃圾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填写完整:
(2)垃圾焚烧后的尾气含有毒的二恶英,必须处理后排放.下列关于二恶英(C12H42Cl4O2)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由C、H、Cl、O四种元素组成
②它的1个分子中含有1个O2分子
③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克
④它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化合物
(3)若该发电厂每天处理生活垃圾450吨,由表中数据可知,能发电______焦耳.
(4)为了减少垃圾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至少写两点)______
每千克生活垃圾可产生热量(焦耳)
5000
每千焦热量可产生蒸气质量(千克)
0.3
每千克蒸气能发电(焦耳)
7×105
13.一天,小颖发现桌上一盆景的叶子发黄了,该怎么办呢?﹣﹣“哈,对啦!”小颖来到她的家庭实验室,她的药品柜中有Ca(OH)2、Ca(NO3)2、NH4NO3、Na3PO4、NaH2PO4,则她应选用的药品有______.
1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整个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
(2)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6年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5年3月3日,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反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各大网站发布,并引发热议.﹣﹣让我们居安思危,珍惜当下的碧水、蓝天、阳光、空气,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要等到失去,才如梦初醒.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工业粉尘 B.露天焚烧秸秆
C.汽车尾气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污染的途径及有关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可吸入颗粒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所以工业粉尘与形成雾霾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所以与形成雾霾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尾气含有有害气体和粉尘,所以与形成雾霾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不会造成雾霾天气,与形成雾霾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一主题是人类社会热点问题,也是中考的热点,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生活.
2.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元素 B.氧化物 C.氧气 D.水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氧气的组成和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氧气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制氧气的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可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制氧气可以用物理方法,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故选项错误.
D、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元素及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分析解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纸质电池,这种“软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在一边附着锌,在另一边附着二氧化锰.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X═ZnO+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H2O
B.该反应中MnO2为催化剂
C.该反应中共有3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锌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Zn+2MnO2+X═ZnO+2MnOOH.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法来解答X的化学式;
B、根据反应过程来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D、单质的化合价为0.
【解答】解:A、由化学反应方程式为Zn+2MnO2+X═ZnO+2MnOOH.Zn、Mn元素的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相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H、O元素的原子个数前后也应相等,
反应后共有2个H原子,5个O原子,而反应前共有4个O原子,
则X中共有2个H原子,1个O原子,
则X的化学式为H2O,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而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质量减少,故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MnO2、H2O、ZnO是氧化物,故正确;
D、反应前后锌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反应后锌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不为0,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题干,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4.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是( )
A.Ag、FeSO4、CuSO4 B.Fe、Cu、H2SO4
C.Fe、Cu、ZnSO4 D.Fe、Cu、KOH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据此解答.
【解答】解:A、将银加入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溶液中,均没有现象,说明银位于铁和铜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A不能达到目的;
B、将铁、铜加入硫酸溶液中,铁反应有气泡冒出,铜不反应,无现象,说明铜位于氢的后面,铁位于氢的前面,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B能达到目的;
C、将铁和铜加入硫酸锌溶液中,均没有现象,说明铜、铁位于锌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C不能达到目的;
D、将铁和铜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均没有现象,也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5.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A
NaNO3溶液
Na2CO3
适量BaCl2溶液
B
CaCl2溶液
稀盐酸
足量CaCO3固体
C
ZnSO4溶液
CuSO4
足量铁粉
D
CO2气体
HCl
足量NaOH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CO3能与适量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粉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6.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所标元件中,由金属单质制成的是 铜螺丝 .
(2)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类型属于 分解 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起 催化 作用.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以及溴单质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能够重新生成溴化银,说明氧化铜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解答】解:(1)铜螺丝属于金属单质,故填:铜螺丝;
(2)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单质和银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2Ag+Br2;此反应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单质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又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该反应中本身没有变化,起催化作用.故填:分解;催化.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催化剂的作用等,难度不大,基础性较强.
7.请根据如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 t2℃时,100g水中溶解 25 克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125 克.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B 物质.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解答;
(3)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解答.
【解答】解:(1)t2℃时A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的A恰好饱和;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设应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x+125g)×10%=125g×20%,解得x=125g;
(2)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25;125;(2)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溶解度概念的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现有盐酸、稀硝酸、氢氧化钙三瓶标签遗失的溶液,为了鉴别他们,小刚先将它们贴上标签,分别为A、B、C,并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记录相应的实验现象:
(1)写出试剂的名称:①是 无色酚酞溶液 、②是 硝酸银 溶液.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1)根据如图步骤可知,滴加试剂①后,出现了红色,说明滴加的是酸碱指示剂,结合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2)A与B反应,即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由如图步骤可知,滴加试剂①后,只有B溶液变红色,说明滴加的是酸碱指示剂,盐酸、稀硝酸、氢氧化钙三瓶溶液分别显酸性、酸性、碱性,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则滴加的指示剂应为无色酚酞溶液,则B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
A、C为稀盐酸、稀硝酸中的一种,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稀硝酸不能,故试剂②是硝酸银溶液,则A为稀盐酸,C为稀硝酸.
(2)A与B反应,即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故答案为:(1)无色酚酞溶液;硝酸银;(2)Ca(OH)2+2HCl═CaCl2+2H2O.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24-27题,每空3分,28、29题,每空2分,共40分.)
9.2013年吉林省德惠市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人体吸入过量氨气会危害健康.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 集气瓶 ;
(2)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 AC ;
(3)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营仪器解答;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棉花,所以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3)据氨气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营仪器可知:a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所以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
(1)集气瓶;
(2)AC;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安全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0.王刚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联系生活中重金属中毒事件,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重金属中毒”是不是由于重金属影响酶的催化作用所导致.为了证实猜想,王刚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铜属于重金属,钠不属于重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上号1、2、3、4,按下表分别在各试管中加入各种试剂(表格中“﹣”表示不加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
0.25%淀粉溶液(ml)
蒸馏水(ml)
0.9%Na2SO4溶液(ml)
0.9%CuSO4溶液(ml)
唾液溶液(ml)
加入碘液
3滴后现象
1
3
2
﹣
﹣
﹣
变蓝
2
3
1
﹣
﹣
1
不变蓝
3
3
﹣
1
﹣
1
不变蓝
4
3
﹣
﹣
1
1
变蓝
【分析与交流】
(1)由1、2号试管对照可得出的结论是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起到促进作用 .
(2)由上表实验结果可知:重金属 会 (填“会”或“不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3)王刚在试管3中滴加0.9%Na2SO4的目的是 验证钠离子能否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淀粉遇碘变蓝色;
唾液淀粉酶能够加快淀粉的分解;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1)由1、2号试管对照可知,1中淀粉没有分解或没有完全分解,2中淀粉完全分解,因此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起到促进作用.
故填: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起到促进作用.
(2)由上表4中实验结果可知,淀粉没有分解或没有完全分解,说明重金属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故填:会.
(3)王刚在试管3中滴加0.9%Na2SO4的目的是验证钠离子能否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故填:验证钠离子能否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1.叠氮化钠(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工业上用到的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林轩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①精确称量样品质量,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打开阀门b,从导管a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B的质量;
③关闭阀门b,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④当装置A中不再产生气泡后,打开阀门b,从导管a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⑤再次称量装置B的质量.
(1)D装置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被B装置吸收 ;
(2)林轩第二次通过导管a往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将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赶往B中 .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被B装置吸收解答;
(2)根据再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能将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赶往B中解答.
【解答】解:
(1)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被B装置吸收;
(2)再打开弹簧夹,第二次通过导管a往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赶往B中.
故答案为:
(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被B装置吸收;
(2)将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赶往B中.
【点评】综合实验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既考查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运用,又考查分析、对比、归纳等思维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中考方向,对这类题目要重点训练.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30、32、36题,每题6分;33题7分;31、35每题8分;34题9分,共50分.)
12.目前,中国97%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只能填埋或露天堆放﹣﹣臭气熏天,甚至污染土地及地下水,严重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垃圾焚烧发电是利用垃圾、减少垃圾的重要途径.请观察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将垃圾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填写完整:
(2)垃圾焚烧后的尾气含有毒的二恶英,必须处理后排放.下列关于二恶英(C12H42Cl4O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④ (填序号);
①由C、H、Cl、O四种元素组成
②它的1个分子中含有1个O2分子
③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克
④它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化合物
(3)若该发电厂每天处理生活垃圾450吨,由表中数据可知,能发电 4.725×1011 焦耳.
(4)为了减少垃圾对我们生存环境的影响,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至少写两点) 分类回收垃圾;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每千克生活垃圾可产生热量(焦耳)
5000
每千焦热量可产生蒸气质量(千克)
0.3
每千克蒸气能发电(焦耳)
7×105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1)热机工作时靠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机器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合带动发电机发电,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根据二恶英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即可;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求算发电量;
(4)分类回收垃圾可变废为宝.
【解答】解:(1)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机器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内能.
(2)根据二恶英的化学式可知,二恶英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它的分子中不含有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一,不是克,它的毒性很大.
故答案为:①④.
(3)450吨垃圾能产生的电能为:4.5×105kg×5000J/kg×0.28kg/kJ×7.2×105J/kg=4.725×1011焦耳.
故答案为:4.725×1011.
(4)鼓励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垃圾可变废为宝,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所以分类回收垃圾可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分类回收垃圾;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点评】本题考查了废弃垃圾的综合利用以及处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13.一天,小颖发现桌上一盆景的叶子发黄了,该怎么办呢?﹣﹣“哈,对啦!”小颖来到她的家庭实验室,她的药品柜中有Ca(OH)2、Ca(NO3)2、NH4NO3、Na3PO4、NaH2PO4,则她应选用的药品有 NH4NO3 .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化学肥料与植物生长的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解:叶子发黄,说明植物生长中缺少氮元素,故应该使用氮肥,硝酸铵属于氮肥,故填:NH4NO3.
【点评】掌握化学肥料与植物生长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整个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2.2g ;
(2)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物质的总质量减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可以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即可求出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图中的质量关系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9.3g+50g+50g)﹣107.1g=2.2g
(2)设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2.2g
==
x=5.3g,y=3.65g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2.17%;
答:(1)2.2克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5.3g;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2.17%
【点评】利用质量守恒计算反应后溶液质量比较直观:反应既不产生气体又无沉淀,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即为反应前两溶液的质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