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50 KB
  • 2021-05-10 发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19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B.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D.开启倒车雷达,可以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分析】①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 ‎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③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④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解答】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时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越低,不影响响度,故A错误。‎ B、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B正确;‎ C、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利用回声定位工作的,不是电磁波回声定位,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防止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以及声的利用,具有一定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灯光下的手影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引起的 B.手电筒灯罩要想射出的是平行光线,小灯泡应该放到凹面镜焦点处 C.有经验的渔夫叉鱼时往看到鱼的上方才能叉到鱼 D.一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其中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 ‎【分析】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要使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凹面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可以从平行光经过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一点,利用光路可逆来考虑解决;‎ ‎③斜看水面下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一些;‎ ‎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解:‎ A、灯光下的“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手电筒灯罩(凹面镜)要想射出的是平行光线,小灯泡应置于该凹面镜的焦点处,故B正确;‎ C、斜看水面下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到的物体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一些,因此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去才能叉到鱼,故C错误;‎ D、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在白色光屏上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形成一条七彩光带,所以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综合,属于中等题。‎ ‎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刚游泳上岸会比在水里还冷,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早晨深山里的雾是水蒸气,是水汽化而来的 C.冬天,玻璃上的“窗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来的,附着在室外的玻璃上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发生了汽化现象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 ‎【解答】解:‎ A、炎热的夏天,在水中游泳的人上岸后会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汽化)时要从人体吸热,故A正确;‎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 C、冬天,室内温度较高,当室外温度特别低时,室内水蒸气会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冰花”,附着在室内的玻璃上,发生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冰吸热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匀速滑行,在横杆前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后分别从杆的上、下方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 A.起跳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匀速滑行时,人的重力与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始终是静止的 D.由于惯性,人越过杆后仍将落在滑板上 ‎【分析】(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共线,等值,反向。‎ ‎(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且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 解:A、起跳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错误;‎ B、在匀速运动时,运动员和滑板的总重力与地面对它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不是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滑板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故错误;‎ C、起跳的时候,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相对于滑板在竖直方向上位置发生了变化,此时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说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始终是静止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错误;‎ D、由于惯性,人继续向前运动,越过杆后仍将落在滑板上,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二力平衡的判断、惯性和参照物的有关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充分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明了物理来自于生活。‎ ‎5.如图甲是建筑工地上常见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某塔式起重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竖直起吊物料的。当起吊重为3×104N的物料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60kW,作用在滑轮组绳端的水平拉力为2×104N时物料刚好匀速上升30m,又水平移动5m,将物料准确送入指定平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塔式起重机的起吊幅度越大,起吊重量越大 B.物料上升的速度为3m/s C.全过程吊臂对物料做功1.05×106J D.这次起吊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分析】(1)因动力臂及动力的乘积不变,则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起吊辐度与起重量的关系;‎ ‎(2)由P=Fv求出绳子的移动速度,根据v物=v求物料上升的速度;‎ ‎(3)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由W=Gh求出全过程中对物料所做的功;‎ ‎(4):(4)知道物料的重力和水平拉力的大小,可利用公式η=×100%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A、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可知,当动力与动力臂不变时,阻力与阻力臂成反比;即阻力臂越大,阻力越小;阻力臂越小,阻力越大。本题中动力与动力臂不变,则起吊幅度越大,起吊重力越小;故A不正确;‎ B、由题可知,绳子移动的速度为:v===3m/s,由图可知,n=2,可得物料上升的速度:v物=v=×3m/s=1.5m/s,故B不正确;‎ C、由题可知,物体在平移过程中,拉力并没有对物料做功,可得全过程中对物料所做的功为:‎ W=Gh=3×104N×30m=9×105J;故C不正确;‎ D、由题可知,起吊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100%=×100%=75%,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机械功有两种表达式即W=FS和W=Pt,注意在题目中的灵活应用。此题应用到的公式较多,在计算时要注意公式的化简。‎ ‎6.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动力臂为0.08m B.此时为省力杠杆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D.钩码总重为2N ‎【分析】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动力臂是OA,比较力臂大小判断杠杆是否省力;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钩码重力。‎ ‎【解答】解:A、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此时动力臂等于OA=×4×2cm=4cm,故A错误;‎ B、阻力臂的大小:L2=3×2cm=6cm>L1,杠杆为费力杠杆,故B错误;‎ C、由图中弹簧测力计指针在3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故C错误;‎ 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GL2得G===2N,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都是杠杆平衡条件中的常见知识。‎ ‎7.小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时“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B.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C.“浮沉子”上浮时,小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 ‎【分析】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解: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松开手,小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都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沉浮的。‎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大气压和浮力的一个综合考查,出错原因是很多同学不认识浮沉子。‎ ‎8.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分析】(1)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2)当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 由图知,物距为20cm,已知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倒立、缩小的像,说明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即20cm>2f,所以f<10cm,故C正确、D错误;‎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而f<10cm,所以折射光线不可能过凸透镜右侧的“20cm”处,故A错误;‎ 凸透镜所成虚像是正立的,已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是实像,故B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对特殊光线折射特点的掌握和应用,根据题意确定凸透镜焦距范围,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 ‎9.电热水器金属内胆出水口加接一段曲长管道,在电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能形成“防电墙”,保障人的安全,如图所示,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其金属内胆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由于曲长管道中水具有电阻(简称“隔电电阻”),因而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电电阻”大于“人体电阻”‎ B.曲长管道应选用导电性能好、管壁较厚的铜管 C.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防电墙”使人体内无电流通过 D.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隔电电阻”与“人体电阻”并联 ‎【分析】①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 ‎②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③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④串联电路用电器工作过程中相互影响,并联电路用电器互不影响。‎ ‎【解答】解:‎ D、由图可知,“隔电电阻”与“人体电阻”是串联的,且隔电电阻能够起到分压作用,故D错误。‎ A、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其金属内胆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也就是隔电电阻与人体的总电压为220V,且两者是串联的;‎ 已知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说明隔电电阻两端电压大于220V﹣12V=208V;‎ 由串联电路用电器两端电压与其阻值成正比可知,隔电电阻的阻值远大于人体电阻。故A正确;‎ B、漏电电流通过曲长管道、人体流入大地,为保证人身安全,通过人体的电流需要非常小,所以曲长管道不能采用导体材料,而应该使用绝缘材料。故B错误;‎ C、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由题知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说明此时有电流通过人体流向大地,只不过电流非常小。故C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读懂题意,明确隔电电阻与人体的连接关系,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0.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可通过观察玻璃管中煤油柱的高度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如图).以下研究中所采用方法与此相同的(  )‎ A.用水流类比电流来建立电流的概念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保持材料和长度不变 C.用图象描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D.根据小磁针的偏转情况判定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分析】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解: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 A、用水流类比电流来建立电流的概念采用的是类比法;‎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保持材料和长度不变,采用的控制变量法;‎ C、用图象描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的图象法;‎ D、根据小磁针的偏转情况来判定磁场是否存在,采用的是转换法。‎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了探究实验的考查,同时在该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探究方法,是中考物理常见题型。‎ ‎11.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一个判断电梯运动状态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平压在压敏电阻上,其装置平放在电梯里,如图所示,当电梯以速度v匀速上升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当电梯以2v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电压表示数为 B.当电梯以2v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电压表示数为 C.当电梯加速上升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 D.当电梯加速下降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 ‎【分析】(1)(2)电梯匀速运动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不变,电阻不变,根据电阻大小判定电压表的示数;‎ ‎(3)电梯向上加速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大,根据压敏电阻的变化特点判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4)电梯加速下降时,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小,根据压敏电阻的变化特点判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由图可知,压敏电阻和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的是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AB、电梯匀速运动时(无论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不变,其电阻不变,电路中电流不变,所以由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的示数仍然为U0,故AB错误;‎ C、当电梯加速上升时,物体也加速上升,支持力大于物重,因压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即压力等于支持力),所以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大,则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U=IR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正确;‎ D、当电梯加速下降时,物体也加速下降,支持力小于物重,且压力等于支持力,所以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变小,则压敏电阻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U=IR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信息题,首先要抓住题中信息: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根据运动状态判定压敏电阻阻值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12.“计步器”激发了锻炼者的竞争热情!其构造是在一段塑料管中密封一小块磁铁,管外缠绕着线圈,当塑料管运动时,磁铁在管中反向运动,切割线圈而产生电流。携带者运动时,线圈的输出电流随之不停地变化,显示出运动的步数。计步器的基本原理与下列那幅图相同)(  )‎ A. B. ‎ C. D.‎ ‎【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这一过程中,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 根据“计步器”的特点可知,当塑料管运动时,磁铁在管中反向运动,切割线圈而产生电流。因此,计步器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产生电流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A、图中没有电源,开关闭合后,导体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图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有电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图,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实验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明确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5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灯泡标有“3V 1.8W”字样。闭合开关,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0~20Ω B.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1~0.6A C.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V~3V D.灯泡的最小功率是1W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阻,然后结合电压表的量程,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和电路中的最小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灯泡的功率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U=IR求出灯泡两端的最小电压,利用P=I2R求出灯泡的最小功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P=UI可得,灯的额定电流:‎ IL额===0.6A,‎ 由I=得:灯泡的电阻RL===5Ω,‎ 由于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则灯泡两端的最大电压为3V,则通过灯泡的最大电流I最大=IL额=0.6A;‎ 由I=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R最小==≈8.3Ω,‎ 由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知:‎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滑最小=R最小﹣RL=8.3Ω﹣5Ω=3.3Ω,‎ 因为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lA”,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3.3Ω~20Ω,故A错误;‎ 电路中的最大总电阻R最大=RL+R=20Ω+5Ω=25Ω;‎ 则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最小===0.2A,‎ 所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2~0.6A,故B错误;‎ 灯泡两端的最小电压为UL最小=I最小RL=0.2A×5Ω=1V;‎ 所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V~3V,故C正确;‎ 此时灯泡的功率最小为:PL最小=I最小2RL=(0.2A)2×5Ω=0.2W,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对于选择题并不一定完全解答选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1分,共8分.)‎ ‎14.2019年8月16日1时40分,我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其中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氢气,氢气为 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量子通讯是以光信号为载体,它的传播 不需要 介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分析】(1)能够短时间内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2)光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1)自然界含有丰富的氢,氢大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特别是水含有质量的氢,人们通过电解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可见氢气可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2)光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量子通讯使用的光信号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可再生;不需要。‎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和对量子通讯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5.(3分)如图是小华家装的电能表,在保证电表安全的情况下,他家最多可同时使用总功率为 2200 W的用电器。若家中只有一台电热水器在工作,电能表的转盘在4min内转动250圈,该热水器的实际功率是 1500 W.小华的书房有一盏节能台灯,经调节后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总电压为27V,台灯内部电路图和灯泡L的I﹣U关系如图甲、乙所示,当灯泡的实际功率是3.6W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 50 Ω.‎ ‎【分析】(1)已知电能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根据公式P=UI可求电路的最大功率;‎ ‎(2)已知电能表每消耗1kW•h的电能,转盘就转过2500R,可计算出转动250R消耗的电能,又知道工作时间,根据公式P=求出灯泡的电功率;‎ ‎(3)由电路图可知,R与L串联,根据P=UI由图象读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阻值。‎ ‎【解答】解:‎ ‎(1)由电能表的铭牌可知工作电压U=220V,最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10A,‎ 家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 P最大=UI=220V×10A=2200W;‎ ‎(2)“2500R/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2500R,‎ 电能表的转盘转250R消耗的电能为:‎ W=kW•h=0.1kW•h,‎ 而t=4min=h,‎ 电热水器的电功率为:‎ P===1.5kW=1500W。‎ ‎(3)由电路图可知,R与L串联,由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是12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0.3A,‎ 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PL=ULI=12V×0.3A=3.6W,‎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L=27V﹣12V=15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阻值:‎ R滑===50Ω。‎ 故答案为:2200;1500;50。‎ ‎【点评】本题考查了消耗电能、电功率的计算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本题难点在第三问,能从图中得出灯的功率为3.6W时的电流和电压是关键。‎ ‎16.(3分)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箱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在第2s时刻,木箱受到的摩擦力f= 20 N,在0~1s内,推力对木箱所做的功 0 J,在3~5s内,推力对木箱所做功的功率为 20 W。‎ ‎【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大小相等;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即使再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变;‎ ‎(2)根据做功的两个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判断在0~1s内推力是否做功;‎ ‎(3)功等于力和距离的乘积,根据乙图算出3~5s通过的距离,根据甲图找出此时的推力,根据W=Fs计算出推力做的功,然后根据功率为P=求出功率。‎ ‎【解答】解:‎ ‎(1)由乙图可知,在3~5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由甲图可知,在3~5s内推力F=20N,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20N;由图甲可知,木箱在1~3s内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物体间接触面与物体间压力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1s~3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N;‎ ‎(2)木箱在0~1s内没有动,因此在0~1s内,推力对木箱所做的功为0J;‎ ‎(3)由乙图知,箱子3~5s内通过的距离s=vt=1m/s×‎ ‎2s=2m,由甲图指此时受到的推力F=20N,因此推力做功W=Fs=20N×2m=40J,‎ 在3~5s内,推力对木箱所做功的功率为P===20W。‎ 故答案为:20;0;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学图象的分析能力,能从图象上得到有用的物理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好题。‎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题,17题2分,18题4分,19题4分,20题6分,21题6分,共22分)‎ ‎17.(1分)图甲所示是家庭中常用的一种插线板。小宇同学在使用中发现:开关断开时指示灯不亮,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亮,插孔能提供工作电压;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根据以上描述,请在图乙中画出开关、指示灯和插孔的连接方式,并把接线板与电源线接通。‎ ‎【分析】根据题意判断出指示灯与插孔为并联,且都有开关来控制,再结合连接要求对接线板进行连接。‎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开关断开时指示灯不亮,插孔不能提供工作电压;开关闭合时指示灯亮,插孔能提供工作电压;如果指示灯损坏,开关闭合时插孔也能提供工作电压。说明两者是并联,且都有开关来控制。故其连接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接线板的连接,能正确判断指示灯与插孔的连接特点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8.(1分)如图所示,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图中已标出)。‎ ‎【分析】先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小车在拉力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A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再按力示意图要求画出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示意图。‎ ‎【解答】解:‎ 以A为研究对象,受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才会保持静止;A受到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过物体的重心,分别沿支持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分别用N和f表示,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是要画力的示意图,主要考查了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关键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9.(4分)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A蜡烛的烛焰像高 4 cm;‎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B蜡烛被点燃了 ‎ ‎(3)纠正了错误之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他最好在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4)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60 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据此回答;‎ ‎(2)当拿着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蜡烛的烛焰会晃动,很难与平面镜前面的蜡烛的烛焰重合,因此后面那个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 ‎(3)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4)利用公式s=vt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 ‎【解答】解:(1)因为蜡烛A的烛焰高4cm,根据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可知,B蜡烛的烛焰高也为4cm;‎ ‎(2)当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面,然后再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两蜡烛的烛焰会晃动,很难重合,因此B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故实验中的错误之处:B蜡烛被点燃了;‎ ‎(3)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4)由v=,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5cm/s×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10cm+20cm=30cm,‎ 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30cm+‎ ‎30cm=6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4;(2)B蜡烛被点燃了; (3)较暗;(4)6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值得我们关注。‎ ‎20.图a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图b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在第8~12min的过程中,水的内能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水的初温较低 。‎ ‎(2)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c).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d).由图象可知,在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停止 (选填“继续”或“停止”)。‎ ‎【分析】(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可知此时实验室内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在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根据图象,分析沸腾时的特点并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2)由图象可知第10分钟,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解答】解:(1)水沸腾的特点是:由图象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说明水的沸点为99℃,水沸腾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在第4~8min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 由图象知,小明水的初温为96℃;小红小组水的初温为93℃,所以小红的水的初温较低,则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 ‎(2)由图象可知第8分钟时,海波正处于熔化阶段,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到第10分钟,海波不能继续吸热,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故答案为:(1)小于;增大;水的初温较低;(2)停止。‎ ‎【点评】考查了水的沸腾以及对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从图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熔点、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21.(6分)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 ‎(1)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质量m为 ‎ 27 g。‎ ‎(2)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体积V为 10 cm3。‎ ‎(3)计算出金属块密度ρ= 2.7 g/cm3。‎ ‎(4)实验中所用细线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误差,导致所测密度值 偏小 (偏大/偏小)。‎ ‎(5)在上面实验基础上,利用弹簧测力计和该金属块,只需增加一个操作步骤就能测出图丙内烧杯中盐水的密度,增加的步骤是: 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把金属块浸入水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 。盐水密度表达式ρ盐水=  (选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分析】(1)天平在读取时要将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相加。‎ ‎(2)在用量筒测固体体积时,要用两次的体积之差求出固体的体积。‎ ‎(3)根据密度的公式计算得出金属块的密度。‎ ‎(4)细线会排开一定体积的水;‎ ‎(5)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把金属块浸入水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可以求出浮力的大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1)金属块的质量m=20g+5g+2g=27g;‎ ‎(2)金属块的体积V=30ml﹣20ml=10ml;‎ ‎(3)金属块的密度ρ===2.7g/cm3。‎ ‎(4)细线会排开一定体积的水,导致测量的金属块的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故密度的测量值要偏小;‎ ‎(5)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把金属块浸入水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则浮力的大小为:F浮=G﹣F=mg﹣F;‎ 金属块的体积等于其排开的盐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盐水的密度为:‎ ρ盐水==。‎ 故答案为:(1)27;(2)10;(3)2.7;(4)偏小;(5)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把金属块浸入水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 ‎【点评】天平、量筒的读数是我们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密度的公式始终是测密度实验的基本原理,要能熟练运用才行。‎ ‎22.(6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减小,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继续完成图乙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2)小明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 电阻R处断路 (只需写出一种可能)。‎ ‎(3)小明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 U/V ‎0.5‎ ‎1.0‎ ‎1.5‎ ‎2.0‎ ‎2.5‎ ‎3.0‎ I/V ‎0.1‎ ‎0.2‎ ‎0.3‎ ‎0.4‎ ‎0.5‎ ‎0.6‎ 小明在本次实验中所用电阻R的阻值为 5 Ω;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4)仅通过一个电阻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呢?为了避免偶然性,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更换定值电阻,重复试验 。‎ ‎(5)如果将实验电路中的电阻R更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为10Ω的小灯泡,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则对实验电路还须进行的改动的是 增加一节干电池(换一个电压高于3.8V的学生电源);电压表换接0~15V的量程 。‎ ‎【分析】(1)根据电源的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与电阻并联;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 ‎(2)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说明电压表并联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的电压,据此分析可能的原因。‎ ‎(3)由图象可知,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由表中数据找出电压与对应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求出导体电阻;‎ ‎(4)多次进行实验更为准确;‎ ‎(5)额定电功率是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实际功率,所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达到它的额定电压。‎ ‎【解答】解:(1)电源的电压为2×1.5V=3V,电压表的量程为0~3A,且与电阻并联;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说明电压表并联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的电压,可能是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即电阻R断路,也可能是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 ‎(3)由图知,当U=0.5V时,I=0.1A,则 定值电阻的阻值R===5Ω;‎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该更换定值电阻,重复试验;‎ ‎(5)测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必须能达到3.8V,因此电源必须增加一节干电池,此时电源电压成了1.5V×3=4.5V,电压表的量程也应选择0~15V。‎ 故答案为:‎ ‎(1)见上图;‎ ‎(2)电阻R处断路;‎ ‎(3)5;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更换定值电阻,重复试验;‎ ‎(5)增加一节干电池(换一个电压高于3.8V的学生电源);电压表换接0~15V的量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连接实物电路图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电压表根据电源电压选量程,电流表根据电路中最大电流选量程;二是理解额定功率的物理意义,会测量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题,22题8分,23题6分,共14分)‎ ‎23.(8分)蛟龙AG600水陆两栖飞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三个大飞机”(运﹣20、AG600和C919)之一,被誉为国之重器。AG600主要用于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可以从地面起飞和降落,也可以从水面起飞和降落,2019年2月13日,实现全部四台发动机试车成功,之后又进行了系列测试。AG600空载时质量为41.5t,最多可储水12t。(取g=10N/kg,ρ水=1.0×103kg/m3)‎ ‎①某次试飞前,AG600蓄满水后静止在某湖面上,求其排开湖水的体积。‎ ‎②在水面滑行测试中,AG600蓄一定质量的水,发动机牵引力的实际总功率为2500kW,飞机在水面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滑行了1min,滑行过程中所受阻力为总重的0.5倍。求所蓄水的质量。‎ ‎③在一次灭火演习测试中,AG600蓄水后以最大巡航速度飞往假象火场并盘悬在火场上方155m处,分次将所蓄水投下,每次投水100kg,投下的水下落过程中由于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匀速运动的速度是10m/s,运动时间是14s,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匀速运动速度的0.25倍。求一次所投的水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分析】①AG600蓄满水后静止在某湖面上时,浮力等于其总重力,根据F浮=ρ水gV排求解其排开湖水的体积。‎ ‎②根据阻力与重力的关系求出阻力,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得牵引力,再根据P=,W=Fs,v=列出等式,求解所蓄水的质量;‎ ‎③求出加速下落的高度,然后利用v=计算下落的时间,再利用W=Gh=mgh求出一次所投的水在下落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除以总时间,即为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解答】解:‎ ‎①AG600蓄满水后的总重力:‎ G总=m1g+m2g=(41.5×103kg+12×103kg)×10N/kg=5.35×105N,‎ 因为AG600蓄满水后静止在某湖面上,‎ 所以有:F浮=G总=5.35×105N,‎ 由ρ水gV排可得,排开湖水的体积:‎ V排===53.5m3;‎ ‎②飞机在水面上的速度v=36km/h=10m/s,‎ 由P===Fv可得,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F===2.5×105N,‎ 因为飞机匀速滑行,所以飞机受到的阻力:f=F=2.5×105N,‎ 由题意可知,f=0.5G总,‎ 则此时飞机的总重力为:G总=2f=2×2.5×105N=5×105N;‎ 此时飞机的总质量为:‎ m总=═=5×104kg=50t;‎ 飞机所蓄水的质量为m3=m总﹣m1=50t﹣41.5t=8.5t;‎ ‎③已知水匀速下落的速度为v1=10m/s,匀速运动的时间t1=14s,‎ 则水匀速下落的高度:h1=v1t1=10m/s×14s=140m,‎ 由题意可知,水加速下落的速度:v2=0.25v1=0.25×10m/s=2.5m/s,‎ 已知水下落的总高度h总=155m,则水加速下落的高度:h2=h总﹣h1=155m﹣140m=15m,‎ 水加速下落时间:t2===6s,‎ 整个过程中水的重力做功:W=m水gh1=100kg×10N/kg×155m=1.55×105J,‎ 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P′===7750W。‎ 答:①其排开湖水的体积为53.5m3。‎ ‎②所蓄水的质量为8.5t。‎ ‎③一次所投的水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7750W。‎ ‎【点评】此题为力学综合题,涉及到重力、速度、功、功率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各种公式的熟练运用,此题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计算过程非常繁杂,稍一疏忽,就可能计算错误。‎ ‎24.(6分)小虹妈妈在国外旅游时买了一台家用智能电热马桶盖(如图甲),小虹从此立志学好物理,长大后创新设计 推进“中国造”。图乙是小洋设计的便座加热电路,R1 和 R2是两个定值电阻(表示两个电热丝),已知图甲 R2 的阻值为1100Ω,单刀双掷开关 S2 可接 a或 b,该电路通过开关 S1 和 S2 的不同接法组合,实现“高温挡、中温挡、低温挡”三种加 热功能(见下表)。 ‎ S1‎ 断开 断开 闭合 ‎ 闭合 ‎ S2 ‎ 接b 接a 接a 接b 功率 P0=0‎ P1=22W P2=44W Px ‎ ‎(1)求 R1 的阻值。‎ ‎(2)求出表中的“Px”。‎ ‎(3)老年人在冬天坐上冰冷的马桶是很难受的,假设小虹想让马桶圈的温度升高5℃,则用“中温挡”加热的方式需要多长时间。(设电热丝发热全部被马桶圈吸收,马桶圈的质量m=500g,马桶圈材料的比热容c=0.44×l03J/(kg•℃))‎ ‎【分析】(1)当断开S1,将S2接a点时,定值电阻R1和R2 串联;开关S1闭合、S2接a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由P=计算R1和R2的阻值;‎ ‎(2)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R1与R2并联,由电路特点和P=计算Px;‎ ‎(3)利用吸热公式求马桶圈吸收的热量,由P=计算用“中温挡”加热的方式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1)由题中表格和电路图可知,当断开S1,将S2接a点时,定值电阻R1和R2 串联,电路功率P1=22W,‎ 由串联电路特点和P=可得,‎ P1===22W,‎ 所以R1+R2=2200Ω,‎ 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功率P2=44W,‎ 由P=可得:R1===1100Ω,‎ 所以R2=2200Ω﹣R1=2200Ω﹣1100Ω=1100Ω;‎ ‎(2)由题中表格和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R1与R2并联,‎ 由并联电路特点和P=可得:‎ Px=+=+=88W;‎ ‎(3)马桶圈吸收的热量:‎ Q=cm△t=0.44×l03J/(kg•℃)×0.5kg×5℃=1100J,‎ 中温档加热功率P中温=P2=44W,‎ 电热丝发热全部被马桶圈吸收,‎ 由P=可得用“中温挡”加热的方式需要的时间:‎ t====25s。‎ 答:(1)R1和R2的阻值都为1100Ω;‎ ‎(2)表中的Px=88W;‎ ‎(3)想让马桶圈的温度升高4℃,用“中温挡”加热的方式需要25s。‎ ‎【点评】本题是一道电学与热学的综合应用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觉得学了物理有用,从表中得到相关信息并结合电路图正确分析电路解答是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