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 MB
  • 2021-05-10 发布

2018中考化学最全经典复习笔记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中考化学最全经典复习笔记 超级化学复习笔记-记忆篇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气体类:‎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O2‎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液化和固化。‎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1)供呼吸。如高空飞行、潜水、登山等缺氧的场所,其工作人员都需要供氧;病人的急救。(2)利用氧气支持燃烧并放热的性质,用于冶炼金属(吹氧炼钢)、金属的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空气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 ‎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3、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 氢气H2‎ 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氢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1)氢气的可燃性      注意: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2)氢气的还原性 ‎(1)充灌探空气球。(2)做合成盐酸、合成氨的原料。(3)做燃料有三个优点:资源丰富,燃烧后发热量高,产物无污染。(4)冶炼金属,用氢气做还原剂。‎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易液化,固化。(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 ‎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不供给呼吸3、与水反应 ‎4、与石灰水反应 可用于灭火,植物的气肥,制饮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保鲜剂等。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⑴可燃性⑵还原性 ‎⑶毒性: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不易分离,使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还可用于冶金工业。‎ 甲烷CH4‎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可燃性 动植物的残体可分解出甲烷,可用作燃料。‎ 检验CO、CH4、H2‎ 点燃这三种气体,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无水珠的原气体是CO;将烧杯内壁有水珠的另两个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气体是CH4、如果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原气体是H2‎ 固体类:‎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CO。3、还原性 用于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等用途。‎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石墨炸弹等 活性碳 吸附性 常用木炭与活性炭做吸附剂。‎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举一反三:红磷与白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磷原子的排列不同 铁Fe 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质软,是电和热的导体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2%-4.3%,钢含碳量0.03%-2%。‎ ‎1铁跟氧气反应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既有H2O又有O2时)易生锈,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铁不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铁在氧气里燃烧生成Fe3O4‎ ‎2铁可跟酸和排在铁后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 防锈方法:在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涂漆或油);镀锌等金属或烤蓝 铁有两种离子:铁离子Fe3+ 亚铁离子Fe2+‎ 铁元素有三种氧化物: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 氢氧化钠 俗名叫火碱、烧碱、苛性钠。纯净的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湿而潮解。极易溶于水且放热。有强烈的腐蚀性。‎ ‎1跟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变蓝色 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盐 + 水 ‎3酸+碱→‎ 可用作干燥剂,广泛用于制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 盐+水(“中和反应”)‎ ‎4盐+碱→新盐+新碱 氢氧化钙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放热,其澄清水溶液叫石灰水,有腐蚀性。‎ 用于建筑业、农业上的改良酸性土壤等 氮肥 常见的氮肥有铵盐NH4Cl、NH4HCO3硝酸盐如NH4NO3和NaNO3,还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等 NH4+的检验:‎ ‎1、往待测物质中加入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如果石蕊试纸变蓝,则此物质含NH4+(氨态氮肥)。2、往待测物质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则此物质含NH4+(氨态氮肥)。‎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磷肥 磷肥有Ca3(PO4)2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Ca (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 磷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 常用的钾肥有K2SO4和KCl等。KNO3属于复合肥料。‎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氯化钠 它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白色有咸味的固体,易溶于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⑴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⑵酸+盐→酸+盐 ‎⑶盐+碱→新盐+新碱(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⑷盐1+盐2→新盐1+新盐2(‎ 对维持人体体液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烧碱、氯气、盐酸、漂白粉、纯碱等,医疗上的生理盐水、农业上的选种等用途。‎ 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碳酸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 它是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可作人体补钙剂。‎ 碳酸氢钠 俗名小苏打,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用作发酵粉,可治疗胃酸过多等。‎ 硫酸铜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俗名蓝矾或胆矾,是蓝色晶体,加热时能失去结晶水。而硫酸铜是白色固体,能溶于水,水溶液是蓝色,具有毒性。‎ ‎1、制波尔多农药(含硫酸铜和氢氧化钙)。‎ ‎2、用白色的硫酸铜来检验水的存在。‎ ‎3、不能用铁桶盛装波尔多液 有机物类:‎ 营 养 素 蛋白质 ‎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②调节身体功能 ③ 供给能量 ‎ 来源:蛋类、豆制品、肉类、乳制品等 糖类 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来源:谷物、面食、糖等。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 油脂 ① 重要的供能物质;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来源:动、植物油、花生葵花子等 维生素 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乏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来源:水果、蔬菜。‎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缺钙:幼儿会得佝偻病、老人会得骨质疏松症;缺碘:甲状腺肿大;缺铁:缺铁性贫血;措施:牛奶中加钙、酱油中加铁、食盐中加碘、茶叶中富硒。‎ 有机高分子 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橡胶。‎ 三大合成材料:塑料(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酚醛塑料)、合成纤维(涤沦(的确良)、锦沦(尼龙)、腈沦)、合成橡胶。‎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甲烷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乙醇 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与水互溶,具有挥发性,可以用作乙醇汽油。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酸 俗称:醋酸,化学式:CH3COOH,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PH<7,具有腐蚀性,在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剂,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普通的醋约含6%~8%的乙酸)。‎ 液体类:‎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盐酸 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化学上也叫氢氯酸,化学式HCl,纯净的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pH<7‎ ‎②氢前的金属+酸→盐+H2↑‎ ‎(注意: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⑤酸+盐→新酸+新盐:‎ 常用于制药、试剂、金属除锈及制造其他化工产品,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帮助消化。‎ 硫酸 硫酸H2SO4,纯净的浓硫酸为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有吸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有强烈的腐蚀性。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可用作一些气体的干燥剂,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金属除锈、蓄电池等。‎ 水H2O 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凝固点0℃,沸点100℃,4℃是密度最大为1.0g/cm3‎ 净化水的方法:吸附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蒸馏,吸附沉淀,过滤,静置沉淀。‎ a.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 + CaO == Ca(OH)2‎ b.与某些盐反应:CuSO4 + 5H2O == CuSO4•5H2O 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c.分解反应:2H2O 2H2↑+O2↑;置换反应:C + H2O CO + H2‎ 造成水污染的途径: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或向地下渗透等。‎ 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工业上的“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用水用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燃料类:‎ 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 煤:“工业的粮食”‎ 煤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石油:“工业的血液”‎ 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石油的炼制属于物理变化(根据沸点的不同),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 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缺点:①制取成本高 ②运输、贮存氢气困难 新能源 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 O2氧气 N2氮气 C碳 P磷 S硫 Fe铁 Cu铜 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2O水 CO2二氧化碳 CO一氧化碳 SO2二氧化硫 SO3三氧化硫 ‎ P2O5五氧化二磷 Fe2O3氧化铁 Fe3O4四氧化三铁 CaO氧化钙 MgO氧化镁 ‎ CuO氧化铜 ZnO氧化锌 FeO氧化亚铁 MnO2二氧化锰  Na2O氧化钠 (2)酸:HCl盐酸 H2SO4硫酸 HNO3硝酸 H3PO4磷酸 H2CO3碳酸 H2SO3亚硫酸 (3)碱:NaOH氢氧化钠 KOH氢氧化钾 Ca(OH)2氢氧化钙 Ba(OH)2氢氧化钡 Cu(OH)2氢氧化铜 Fe(OH)3氢氧化铁 Fe(OH)2氢氧化亚铁 Al(OH)3氢氧化铝 Mg(OH)2氢氧化镁 (4)盐:NaCl氯化钠 Na2CO3碳酸钠 ZnCl2氯化锌 CaCl2氯化钙 KCl氯化钾Na2SO4硫酸钠 ‎ CuSO4硫酸铜 AgCl氯化银 FeCl3氯化铁 FeCl2氯化亚铁 AlCl3氯化铝 FeSO4硫酸亚铁 ‎ Fe2(SO4)3硫酸铁 ZnSO4硫酸锌 CaCO3碳酸钙 BaCl2氯化钡 BaSO4硫酸钡 KClO3氯酸钾 KMnO4高锰酸钾 K2MnO4锰酸钾 KNO3硝酸钾 Cu(NO3)2硝酸铜 Hg(NO3)2硝酸汞 NH4Cl氯化铵 NH4NO3‎ 硝酸铵 (NH4)2SO4硫酸铵 NH4HCO3碳酸氢铵 NaHCO3碳酸氢钠 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5)有机物:CH4甲烷 C2H5OH乙醇(酒精) CH3OH甲醇 CH3COOH乙酸(醋酸) CO(NH2)2尿素,葡萄糖:C6H12O6 淀粉:(C6H10O5)n 初三化学必需的记忆性知识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2溶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Fe (NO3)2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 (NO3)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不溶性碱为白色。‎ 二、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化学式 名称 俗称 化学式 名称 俗称 Hg 汞 水银 CaO 氧化钙 生石灰 CO2‎ 二氧化碳 气态:碳酸气 固态:干冰 Ca(OH)2‎ 氢氧化钙 熟石灰、消石灰 NaOH 氢氧化钠 苛性钠、火碱、烧碱 Ca CO3‎ 碳酸钙 石灰石、大理石 Na2CO3‎ 碳酸钠 纯碱、苏打 CuSO4·5H2O 硫酸铜晶体 胆矾、蓝矾 NaHCO3‎ 碳酸氢钠、‎ 酸式碳酸钠 小苏打 NaCl 氯化钠 食盐 C2H5OH 乙醇 酒精 CH3COOH 乙酸 醋酸 HCl 氢氯酸 盐酸 H2O2‎ 过氧化氢 双氧水 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 铜绿、孔雀石 H2O 氧化氢 水 CH4‎ 甲烷 沼气、坑气 Fe2O3‎ 氧化铁 铁红 CO 一氧化碳 煤气 KAl(SO4)2.12H2O 硫酸铝钾晶体 明矾 三、物质的溶解性:‎ ‎1、气体:溶的:CO2、HCl、SO2、NH3等。‎ 不溶(或不易溶):O2、H2、CH4、CO、N2等。‎ ‎2、金属氧化物:除CaO、Na2O、K2O、BaO溶外,大多数不溶 ‎3、酸:大多数溶 ‎4、碱:除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溶外,其他碱不溶于水 ‎5、盐: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盐都溶于水,含Cl-的盐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 的盐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 的盐只有含K+ 、Na+ 、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6、沉淀物中只有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Ag2 CO3 等都溶于酸。在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归类:‎ ‎(一)、初中化学中有毒的物质 1、 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 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 ‎(二)、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1、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2、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或变质的东西应密封保存 ‎*凡在空气中易吸水的物质,可作干燥剂,常用的有NaOH、浓H2SO4、CaO、无水CaCl2。 无水CuSO4检测液体是否含H2O。‎ ‎3、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④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4、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三)、物质放入水中的热效应:‎ ‎1、放入水中放热的有:氧化钙、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2、放入水中吸热的有:铵盐、干冰 ‎(四)、其它 ‎1.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C、H2、CO。‎ ‎2.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有:O2、CO2、浓硫酸、硝酸。‎ ‎3.具有可燃性的物质有:C、H2、CO、CH4、C2H5OH、CH3OH。‎ ‎4.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固体NaOH、CaO、碱石灰、固体CaCl2、固体MgCl2、无水CuSO4、浓硫酸,因此它们都能作干燥剂。但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反应。‎ ‎5.具有挥发性的物质有:盐酸、硝酸、乙醇(酒精)、醋酸、浓氨水。‎ ‎6.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物质有:AgCl、BaSO4。‎ 五、理论中的记忆性知识:‎ ‎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 一价钾钠氢与银,二价钙镁钡与锌,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特别。(正价)‎ ‎*任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   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 3、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 ‎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4、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5、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0  酸     性  7  碱    性   14‎ ‎           中性 ‎6、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度和酸碱性:‎ PH:‎ 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7中性。‎ ‎①显酸性的溶液PH《7:酸溶液和CO2、SO2、SO3、HCl等水溶液 ②显碱性的溶液PH》7:碱溶液和CaO、Na2O、K2O、BaO、NH3等水溶液及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 ③显中性的溶液PH=7: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7.有沉淀生成的反应有:‎ ‎① Ba2++SO42-=BaSO4↓    ②Ag++Cl-=AgCl↓‎ ‎③除K+、Na+外的金属离子+CO3-=难溶性碳酸盐↓‎ ‎④除K+、Na+、Ca+、Ba+外的金属离子+OH-=难溶性碱↓‎ 初三化学方程式按元素归类总结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4P+5O2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同上,‎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 高温 C+2CuO=====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2+C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NaOH+CO2===Na2CO3+H2O(也可为KOH) 现象:不明显 CaCO3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高温 Fe3O4+4CO====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FeO+CO===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Fe2O3+3CO====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以上四个反应,盐酸、硫酸都相似,后面两类就不赘述了,读者只需写出配平即可;硝酸一般具有氧化性,所以产物一般不为H2‎ 跟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NaOH(或KOH)+H2SO4==Na2SO4+2H2O 现象:不明显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2HNO3==Cu(NO3)2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NaOH(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 Mg(OH)2+2HNO3==Mg(NO3)2+2H2O 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跟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或HNO3、H2SO4)==NaCl+H2O 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CaO+H2O==Ca(OH)2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FeCl2(Fe(NO3)2、FeSO4)==Fe(OH)2↓+2NaCl 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括号 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aHCO3+NaOH==Na2CO3+H2O 现象:不明显 此反应的Na换成K是一样的 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把Na换成K是一样的 ‎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此反应的Na换成K是一样的 Ca(OH)2+CO2==CaCO3↓+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2NaOH+SO2==Na2S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跟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 BaCl2+Na2CO3==BaCO3↓+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 跟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跟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铜:‎ CuSO4•5H2O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 H2+CuO====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 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AgNO3+NaCl==AgCl↓+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 ‎2AgNO3+Na2SO4==Ag2SO4↓+2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常见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知识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化学中考常出现与生活有关的知识。‎ ‎1、新电灯泡的玻璃上常有一点暗红物质以除去灯泡内残留的氧,该物质是红磷。‎ 原理:‎ ‎2、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P2O5。原理:‎ ‎3、铜器表面慢慢形成一层铜绿:‎ ‎4、铁匠将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锤打,使生铁转化为钢:(百炼成钢)‎ ‎5、国际上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铁元素:‎ ‎6、少量水滴到煤炉里,能窜出更高的火苗:‎ ‎7、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8、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快点干,常在室内燃一盆炭火,但刚放入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9、鸡蛋放入石灰水可以保鲜。‎ ‎10、酒精是一种理想的液体燃料,为减少污染,可制成乙醇汽油:‎ ‎11、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说明水中溶有铁盐 ‎12、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是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含磷污水排到自然水中,引起藻类增殖(水华现象),使水变质,必须除去。‎ ‎1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只会引起温室效应。‎ ‎14、举重前,运动员把两手伸人盛有白色粉末“镁粉”的盆中,然后互相摩擦掌心。这个助运动员一臂之力的“镁粉”的成份是MgCO3。‎ ‎15、用废旧书报包装食品,会引起食品污染,这是由于印刷书报的油墨中含有铅的有害物质。‎ ‎16、 自来水中的削毒剂是氯气或漂白粉,净水剂是明矾,吸附剂是活性碳。‎ ‎17、煤炉里煤的燃烧:‎ ‎(下层)(中层)(上层)‎ ‎18、人们喝完碳酸饮料(如汽水)后会打嗝. H2CO3=CO2↑+H2O ‎19、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许多食品中常加钙,加钙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鸡蛋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 ‎20、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小苏打片进行治疗:‎ ‎21、稀盐酸或稀硫酸除铁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 ‎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22、明代于谦在《石灰吟》中的化学方程式:“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aCO3CaO+CO2↑)。粉骨碎身全不怕(CaO + H2O === Ca(OH)2),要留青白在人间。(CO2 +Ca(OH)2 ==CaCO3↓+ H20)‎ ‎23、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空气的气体,它是SO2。‎ ‎24、铜、汞、铅等重金属盐能使人中毒,如误入口应采取急救措施是喝大量鸡蛋清。‎ ‎25、家庭中洗涤热水瓶内少量的水垢(主要成份是CaCO3和Mg(OH)2),实际可行的方法是用食用白醋洗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 + 2CH3COOH ═══(CH3COO)2Ca + H2O + CO2 ↑, Mg(OH)2 +2CH3COOH ═══(CH3COO)2Mg + 2H2O .‎ ‎26、工业酒精不可当饮料,原因是其中甲醇含量超标,甲醇具有毒性。‎ ‎27、火灾中的自救和逃生:①拨打119电话 ②湿毛巾捂住鼻口,沿墙根贴地面爬行③用湿的棉被披在身上④关好门窗⑤自结绳带⑥敲打实物或用鲜艳的物品呼救⑦野外应逆风逃生 ‎28、CO泄露时,禁开所有电器包括电话,应开门窗通风,关阀门。家中的CO报警器应安装在厨房的中上部。‎ ‎29、电器着火时,应关开关再灭火,不能用水来灭火。‎ ‎30、冰箱的去味剂是活性碳,也可用茶叶或木炭,因为它们都有吸附性。房间里有烟味时,可点燃蜡烛来去味,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黑炭,黑炭具有吸附性。‎ ‎31、使用加碘食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加碘”指的是补充碘元素,实际加的是碘酸钾(KIO3)。‎ ‎32、冬天不能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用煤炉取暖,因为碳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CO具有毒性。‎ ‎3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铅制是石墨。白金不是金是铂。‎ ‎34、为保证人身体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枯的井前,须做到灯火试验。‎ ‎35、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有些食品袋内放有一包“双吸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这里“双吸剂”所吸收的物质指的是:氧气和水。‎ ‎36、铝抗腐蚀的原因:4Al + 3O2 点燃 2Al2O3‎ 点燃 ‎37、火柴是生活必须品,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KClO3、MnO2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 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发生的反应为;2KClO3 MnO2 2KCl + 3O2↑ , 4P+5O2═══2P2O5 ,‎ ‎2 Sb2S3+9O2 ═══2 Sb2O3 +6SO2.‎ ‎38、鬼火的形成: 天火的形成:缓慢氧化释放的热量积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引起的。‎ ‎39、水滴石穿:‎ 水滴石“长”:‎ ‎40、堆放在空气里的块状生石灰会逐渐变成粉末(虎门消烟):‎ ‎41、雷雨过后,空气非常清新:‎ ‎42、绿色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 ‎6CO2+6H2O ═══ C6H12O6+6O2 .‎ ‎43、牙膏中常加入轻质碳酸钙以增大摩擦。轻质碳酸钙的生产过程是:①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生成生石灰;②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③向熟石灰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 酸钙。发生的反应为:①CaCO3 ═══ CaO + CO2↑;②CaO+H2O═══Ca(OH)2;‎ ‎③CO2+ Ca(OH)2═══CaCO3↓+ H2O .‎ ‎44、燃放鞭炮时,黑火药爆炸发生的化学反应:S + 2KNO3 +3C ═══ K2S + 3CO2↑+ N2↑ . ‎ ‎45、科学家解剖信鸽时,在信鸽的头部找到了许多某种物质的颗粒,该物质是四氧化三铁。‎ ‎46、有人患咽喉炎,医生常用“冷冻法”治疗,其冷冻剂是液氮。‎ ‎47、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因为它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用途气体肥料。‎ ‎48、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 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减小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49、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 SO2+6H2O ‎50、图书馆或档案馆图书文件发生火灾时,应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51、作航行指示灯的灯泡中可发出红色的光,是在灯泡中加入了氖气。‎ 超级化学复习笔记-理论篇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子:潮解、结晶、干冰的升华、石油的炼制、分离液态空气等属于物理变化;‎ 光合作用、呼吸、食物的腐败、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风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物质的分类 ‎                      金属单质 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氧化物 ‎ 质    纯净物 元素种类            酸  碱性氧化物 ‎ ‎      化合物 无机物 碱 ‎       有机物  盐 ‎ ‎①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分:物质的种类。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例如:水、 水银、 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 矿物(煤、石 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是混合物。‎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硫酸是纯净物,盐酸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②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分:元素的种类。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③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是否含有碳元素。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注意: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④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SO3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⑤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 ”,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 )、‎ ‎ 二元酸(H2 SO4 、H2 S、H2 CO3 )和三元酸(H3 PO4 )‎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称为:某酸)‎ 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 )‎ ‎ 鉴定酸(鉴定H+ )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⑥.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NaOH、Ba(OH)2、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⑦.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含氧酸盐叫“某酸某”‎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4.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 ‎ ①化合反应:A+B+...=C  多变一的反应 (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 ②分解反应:A=B+C+...   一变多的反应 ‎**分解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③置换反应:A+BC=AC+B 一单换一单的反应 ‎**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1、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Al(9)>Mg(12)>>Fe(28)>Zn(32.5)‎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中不能有难溶于水的物质。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和碱溶液与铵盐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5.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原子(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 分子的基本性质:小、轻、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基本性质的运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溶解、升华、挥发、液化、气味等。注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速。“分子之间有间隔”解释:体积变化、三态变化、溶解、热胀冷缩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 对于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对于任何粒子(原子、分子、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得电子带负电(粒子失电子后不一定带正电,得电子后不一定带负电)‎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③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Na+ Mg2+ Al3+ 、H+ NH4+、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Ca2+‎ ‎*阴离子:O2- 、OH- S2-、Cl- SO4 2- CO32- NO3-、PO43-、ClO3- ‎ 总结:(1)分子既能构成非金属单质(如:H2、O2、N2、等),又能构成非金属化合物(如HCl、CO2、H2O、NH3、等)。(2)原子只能构成单质(如所有金属、稀有气体、碳、金刚石、石墨、硅等)(3)离子只能构成离子化合物(常见盐、碱、碱性氧化物都属离子化合物)判断离子化合物的方法:凡含金属元素或NH4+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4)不带电的粒子:原子、分子、中子;带正电的粒子:阳离子、质子;带负电的粒子:阴离子、电子。‎ ‎6、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少数表示)一种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都可以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 ‎*“某物质”由“某某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7、结构示意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①区分:质子数-核外电子数=0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0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0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看最外层)‎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只有一层电子层为2)时,不得失电子为稳定结构(通常是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失多少为正多少价,得多少为负多少价。‎ ‎*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数 ‎③不管是什么结构示意图,只要:1、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3、最外层电子为8时稳定结构。‎ ‎8、化学用语:‎ ‎①元素符号(熟记下列元素名称、符号)‎ 核电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元素名称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核电荷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元素名称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元素名称 锰 铁 铜 锌 钡 银 碘 金 汞 铂 元素符号 Mn Fe Cu Zn Ba Ag I Au Hg Pt 书写原则:一大二小 符号涵义: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少数表示)一种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常温下固态非金属单质都可以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前的系数表示原子个数。‎ ‎②离子符号 书写:元素符号电荷数+或-(电荷数=1时,1省略)‎ 例:2Mg2+ 前面的“2”表示二个镁离子,后面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离子符号前的系数表示离子个数。‎ ‎*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ClO3-、PO43-、NH4+‎ ‎③化合价   +或-化合价数值     +2‎ 书写:    元 素 符 号   例:Mg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离子和化合价书写的区分:肩担离子头顶价,数前离子数后价。‎ ‎④化学式 书写(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正价左负价右,十字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单质的书写:①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2‎ ‎②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 氧化物的书写:氧元素写在右边。 酸的书写:H+酸根 碱的书写:金属元素+OH(氨水除外)‎ 盐的书写:金属元素或氨根+酸根 化学式的涵义:表示一种物质、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构成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系数表示构成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化学式前系数表示分子个数。‎ ‎⑤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写好化学式,分清反应、生成物,条件要居中、状态要写清,系数要配平,不要忘等号。‎ 涵义:①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状态。‎ ②表示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量数之比 ‎③表示反应中的粒子数之比=计量数之比 必记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CO2 +Ca(OH)2 ==CaCO3↓+ H20‎ Zn+H2SO4==ZnSO4+H2↑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 Fe+2HCl==FeCl2+H2       Fe+CuSO4==FeSO4+Cu ‎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 CuO+H2SO4==CuSO4+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dRab c 化合价数值 电荷数值 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原子或离子或分子个数 符号总结:‎ ‎9、常见试剂:‎ ‎①催化剂(触媒):一变(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②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H2 、CO、C等具有还原性。‎ ‎③氧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常用的氧化剂有O2等具有还原性。‎ ‎④干燥剂:易吸收或与水反应的物质。常用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氧化钙(但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等)、浓硫酸(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等)‎ ‎10、溶液:‎ ‎①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而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②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例:20℃时,5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K2O、CaO、Na2O、BaO、CO2、SO2、SO3、P2O5溶于水后溶质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溶质是没有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4•5H2O溶于水后溶质是CuSO4。‎ ‎③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由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组成的溶液中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由液体与液体组成的溶液中,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如果有水存在,水一定是溶剂。‎ ‎④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加溶质②降低升高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Ca(OH)2不饱和溶液           Ca(OH)2饱和溶液 加溶剂②溶液温度 ‎⑤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一定的温度 100克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 ‎⑥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A物质),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B物质),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如C物质)。‎ ‎ S         点:a点表示在t1℃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m克。‎ ‎            b点表示t2℃时A物质各B物质的溶解度都是p克。‎ m          线:*A、B、C三种饱和溶液由t4℃降温到t1℃时,AB n a A   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体析出,‎ p c B  溶液变成不饱和。‎ ‎ b d C   *温度在低于t3℃时,C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 ‎ T 溶解度;温度在高于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C物质 ‎ t1 t2 t3 t4 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⑦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 ‎>10‎ ‎1~10‎ ‎0.01~1‎ ‎<0.01‎ 常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大部分金属、金属氧化物、BaSO4、AgCl、CaCO3等碳酸盐 ‎⑧溶液的酸碱性(度):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测量,酸碱性度(PH值)用PH试纸测量。‎ 酸性 中性 碱性 PH值 ‎《7‎ ‎=7‎ ‎》7‎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紫色 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PH试纸 红色 黄色 蓝色 ‎⑨溶液的导电性:所有的酸、碱、盐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所有的溶液不带电。‎ ‎⑩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阳离子与阴离子结合,产生气体或水或沉淀时,离子不能共存。‎ ‎11、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过滤:分离一种溶另一种不溶的混合物。‎ ‎*结晶: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 结晶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Cl)‎ ‎ 从盐水中得NaC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12、环保与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①、空气污染:(1)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主要有害气体是(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使用新能源;使用脱硫煤;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②、水质污染:(1)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③、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④、“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⑤、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1)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 ‎(2)防治:植树造林、使用新能源或减少使用矿物燃料的燃烧、节约纸或使用电子卡片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超级化学复习笔记-规律篇 ‎1、金属活动性顺序:‎ ‎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2、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③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4、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5、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6、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7、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8、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9、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 宏观 元素种类不变 ‎ 物质总质量不变 ‎ 五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 化学反应过程 原子的质量不变 ‎ 两个一定变 宏观:物质种类一定变 ‎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变 ‎10、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有水生成或气体生成或沉淀生成;‎ ‎(2)、酸与其他物质反应,其他物质可溶也可不溶;碱和盐、盐和盐反应两者都必须可溶;‎ ‎(3)、复分解反应中化合价不变 ‎11、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温度②反应物的浓度③反应物的接触面积④催化剂 ‎12、物质提纯(除杂)的方法(化学方法)‎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或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13、池塘增氧的方法 ‎①往池塘中泵入空气②将池塘水喷向空中③在池塘中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 ‎14、与生物、物理有关的化学知识考点 ‎1、生物中的化学知识 A、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注意条件)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B、呼吸作用:C6H12O6+6O2=6CO2+6H2O(注意条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胃酸问题:人体的胃会产生一定量的酸,主要成份是盐酸,有助于人体内食物的消化,但若产生的盐酸过量会造成胃病,甚至胃溃疡 一般胃病:降低胃中溶液酸性 盐:碳酸盐(不宜治疗胃溃疡因为有气体产生可能会造成胃穿孔)‎ 碱:氢氧化铝 D、胃镜中的钡餐:(检查胃病的方法)‎ BaSO4,不能误食BaCO3,因为后都与胃中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钡盐从而使人发生重金属中毒BaCO3+2HCl=BaCl2+H2O+CO2↑)‎ E、加碘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碘元素存在KIO3)为防止甲状腺肿大病 ‎2、物理中的化学知识 A、ρ=m/v的应用 m可以是溶液也可以是纯净物,化学反应前后溶液密度的变化:固态物质溶于溶液中溶液的密度增大,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液的密度变小;固态物质不溶于溶液中时溶液的密度不变。‎ B、压强、温度与气体压强的关系:‎ 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升高,温度降低瓶内压强降低。‎ C、化学变化后气体压强的变化:‎ 反应后溶液如吸收气体则瓶内压强降低。反应放出气体瓶内压强升高 ‎15、反应规律:    ‎ ‎(一)、初中的置换反应有:‎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二)、初中的分解反应有:‎ ‎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 ‎2、过氧化氢分解氧气:2H2O2 MnO2 2H2O+O2↑‎ ‎3、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4、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5、锻烧石灰石:CaCO3CaO+CO2↑‎ ‎6、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7、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 2KCl + 3O2 ↑‎ ‎8、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三)、初中的复分解反应有:‎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四)、有沉淀生成的反应有:‎ ‎① Ba2++SO42-=BaSO4↓     ②Ag++Cl-=AgCl↓‎ ‎③除K+、Na+外的金属离子+CO3-=难溶性碳酸盐↓‎ ‎④除K+、Na+、Ca+、Ba+外的金属离子+OH-=难溶性碱↓‎ ‎16、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 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7、氧气的量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例如: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 氧气的量不同,生成物也不同。例如: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生成一氧化碳。‎ ‎17、有关条件:‎ ‎①燃烧的条件:A、可燃物B、与空气(氧气)接触C、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或着火点以上。‎ 知识迁移:灭火的原理:A、移走可燃物B、隔绝空气(氧气)C、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②铁生锈的条件: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知识迁移:防止铁生锈的原理:防水、隔氧。‎ 超级化学复习笔记-实验篇 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 挨紧。‎ ‎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去添加酒精。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 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①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②将导管连接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往长颈漏斗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数分钟后,水柱不会下降,则装置不漏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 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 涂上硼酸溶液。‎ ‎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 眼睛。‎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二、常见的化学实验 ‎1.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 ‎ ①加热固体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木炭还原氧化铜 ‎ 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收集气体的方法:‎ ‎ 排水法:收集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O2 H2 CH4 CO等。‎ ‎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 向上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如CO2 ,O2 ,HCl ‎ 向下排气法: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气体,如H2 ,CH4 ,NH3‎ ‎2.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3. 加热铜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 ‎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停止加热(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 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4.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复燃 ‎5. 鉴别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气体里,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6.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8.做可燃性气体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和CO等)前, ‎ ‎ 都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 ‎9.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 ‎ ‎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 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 ‎ ‎ 瓶内气体。‎ ‎10.干燥剂:除去含水物质中的水份(特别是除去气体里的水蒸气)的物质。‎ ‎ 常用的干燥剂有:呈酸性浓硫酸;呈碱性的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碱石灰。 ‎ ‎ 注意:干燥剂不能跟待干燥的物质反应。‎ 氢氧化钠、生石灰和碱石灰都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 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的氨气(NH3 ),能干燥其他气体。‎ 氢气的干燥和除杂质:实验室制得的氢气里常含有水蒸气和酸雾,可选用碱石灰、氢氧化钠 ‎ 把水和酸雾同时除去。‎ 除水的装置接在其他除杂质的装置之后;证明有水的装置则要在证明有其他物质的前面。‎ ‎ 气体进出要求:长管进短管出 大头进小头出 ‎11.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各气体的性质:‎ ‎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五种气体的步骤:‎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 方法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CO3 2- ) 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 O+CO2 ↑ ‎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 2- ) 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 生成。‎ ‎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 (或Ba(NO3 )2 、Ba(OH)2 )→BaSO4 ↓+...‎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 ‎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 反应原理:MClx +xAgNO3 =M(NO3 )x +xAgCl↓‎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 ‎ Fe + CuSO4 =FeSO4 + Cu Zn+ CuCl2 =ZnCl2 + Cu ‎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 ‎ CuSO4 +2NaOH = Cu(OH)2 ↓+Na2 SO4 ‎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 ‎ Fe2 (SO4 )3 +6NaOH =2Fe(OH)3 ↓+3Na2 SO4 ‎ 三、化学实验安全常识归类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 ‎3.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可防止烧坏受热不均炸裂。‎ ‎5.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可避免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 ‎7.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8.用KMnO4和KClO3制O2时,要注意药品中不要混有可燃物,否则有引起试管爆炸的危险。‎ ‎9.用KMnO4制O2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KMnO4粉末会溅入导管内堵塞导管,从而使试管炸裂。‎ ‎10.加热某些固体药品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11.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 ‎12.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白磷的燃烧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14.蒸馏时,可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这样可防止液体暴沸。‎ ‎15.酸或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服上 ‎(1)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来冲洗。‎ ‎(2)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6.酸或碱溶液流到实验桌上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冲洗,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如果酸、碱溶液量少,则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17.火灾 ‎(1)关上门和窗,防止火势蔓延。(2)火势小,如洒在桌面的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3)火势稍大,应选用灭火器灭火,若有必要,拨打119火警电话求救。‎ ‎(4)与水易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不能用水灭火。‎ ‎(5)由电引起的火灾,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 ‎(6)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7)野外火灾时应逆风逃生。‎ ‎18.温度计破裂 使用水银温度计时,不慎使水银球破裂,水银渗出,可用硫粉覆盖吸收,再进行处理。‎ 四、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2/3 ‎ ‎2、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  450  角。‎ ‎3、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 1/3 处。‎ ‎4、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0.1  克。‎ ‎5、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 。‎ ‎6、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3-5% 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7、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8、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 1/3 处 五、重要实验的点评:‎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冒白烟,水流入集气瓶约占1/5。‎ 原因:P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降低。‎ 集气瓶先装少量水的目的:防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破裂 燃烧匙中P必须过量的原因:P过量才能把空气中氧气耗掉使得氧气的耗掉的体积更接近于空气中氧气实际体积,与氧气充分反应。‎ 体积小于1/5的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把氧气耗尽;红磷燃烧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也是实验成功的注意事项)‎ 不能用硫或木炭的原因:硫或木炭燃烧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不变。类似装置:(试写写实验现象)‎ ‎ ‎ ‎2、电解水实验:‎ 实验现象:两极都有气泡产生,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口诀: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实验结论:①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 B 浓氨水 酚酞 溶液 A 图(1)‎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加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加水的导电性 ‎3、分子基本性质的探究实验: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 实验现象:A烧杯的酚酞溶液变为红色,B烧杯的酚酞溶液不变色。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与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类似装置:(试写写实验现象)   ‎ 棉花滴10滴浓氨水 ‎4、活性碳或木炭的吸附性的探究:‎ 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现在盛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圆底烧瓶 投入少许木炭,按右图装置好。‎ 实验现象:红棕色消失,水进入烧瓶。‎ 原因:因为木炭有吸附性,烧瓶中红棕色NO2气体被木炭吸附,‎ 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所以红棕色消失,在大气压作用下,水就从 导管上升进入烧瓶。‎ ‎5、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冒白烟。‎ 锥形瓶装沙的原因:防止燐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破裂。‎ 玻璃导管上套一个气球的原因:防止磷燃烧放出热量,瓶内气体受热体积鼓胀,压强增大,瓶塞突然“冲出”瓶口。‎ ‎6、气体的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         左图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如用高锰酸钾、‎ ‎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都选用该装置。‎ ‎         它的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稍微向下(原因:防止      选用发生 ‎         冷凝的水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②玻璃导管应     装置的因 ‎         稍露出橡皮塞(原因:便于将气体导出)③铁夹应夹    素:‎ ‎         在距管口1/3处④酒精灯应用外焰加热。         ①反应物 ‎         左图是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   的状态 化锰制取氧气、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锌和稀硫酸 ②反应条 制取氢气都选用该装置。                件 它的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下(原因:‎ 防止生成的气体沿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逸出)②玻璃导管应稍 露出橡皮塞(原因:便于将气体导出)‎ 弹簧夹 其它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比比优缺点)‎ ‎(注意:①当使用分液漏斗时,主要能控制反应速率②当使用弹簧夹时,主要能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收集装置:‎ 上图是排水法        上图是向上排空气法     上图是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用此法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此法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用此法 如:氧气、氢气、一氧化碳   如:氧气、二氧化碳       如:氢气 选用收集装置的因素:①气体的溶解性②气体的密度 其它气体收集装置:        此法叫排空气法,‎ ‎     此法也叫排水法,    收集时密度比空气小        此装置专用 ‎     收集时气体应从    的气体应从短管进长         来测量产生 ‎     短管进长管出。    管出,密度比空气大         气体的体积 ‎                的气体应从长管进短管出 ‎7、氢气、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 ‎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           实验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           实验步骤:“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           先通氢气的原因:除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气混有空气炸裂装置。三灭、四停不能颠倒的原因:防止空气进入使炽热的铜再度氧化。‎ ‎ CO还原氧化铜实验:‎ ‎                 实验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步骤:“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                 先通CO的原因:除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CO混 ‎                 有空气炸裂装置。三灭、四停不能颠倒的原因:‎ ‎                 防止空气进入使炽热的铜再度氧化。处理尾气的原因:防止CO污染空气。‎ C+CuO 澄清的 石灰水 C还原氧化铜实验:‎ ‎              ‎ 实验现象: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     往水中通往氧气后,白磷在水中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类似实验:‎ ‎9、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准备:①、水要用新制的蒸馏水(原因:新制的蒸馏水中几乎没 有氧气)②、III试管要用酒精灯烘干(原因:烘干试管中的水蒸气)‎ 实验现象:I试管中的铁钉生锈。‎ ‎10、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①、与酸反应:会反应比不会反应的活泼;都会反应时,产生气泡快比慢的活泼。‎ ‎②、与盐溶液反应:会反应时,金属单质比盐中金属活泼;不会反应时,盐中金属比金属单质活泼。‎ ‎10、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探究(可以设计成如下图的装置)‎ NaOH浓溶液 CO2‎ ‎。‎ 小气球 ‎   图F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所选 装置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A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 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 B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试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 C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 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烧瓶中 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 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内的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E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 烧瓶内形成喷泉 F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 小气球膨胀 ‎*为什么要做图A实验?(为了验证这些实验现象不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造成的)‎ 超级化学复习笔记-计算篇 一、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点拨:①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是相乘的关系,不同种元素相对质量是相加的关系。‎ ②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③化学式中原子团(或根)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团(或根)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或根的总相对原子质量,再乘以原子团(或根)的个数,即得出几个原子团的总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即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点拨:①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②计算时的结果约成最简整数比。‎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4、已知某化合物的质量,求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里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已知元素的质量分数 ‎5、求化学式 点拨:求物质化学式的主要类型:‎ ①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②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③已知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和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化学式。‎ 原子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 ‎6、计算不纯物中某元素(或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①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100%‎ ②不纯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纯物中纯净物的质量分数×该纯净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③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实际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其计算步骤和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①设未知量,未知量不带单位,常用X表示.‎ ‎②根据题意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写出并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在有关物质化学式下面写出相对分子质量并代入已知量和所设未知量.‎ ‎④列比例式求解,写出答案.‎ 在初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就是各反应物、生成物相对分子质量×计量数之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一般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来求算的,对某些反应,可直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有一定且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其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含有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必须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进行计算.纯物质质量=含有一定量杂质的物质质量×该物质质量分数 三、有要溶液组成的计算 ‎1.用溶质所占溶液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其关系如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 100%‎ 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2、有关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在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随溶液的稀释而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加水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根据的就是这个道理.‎ M浓溶液×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M稀溶液×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M浓溶液+M水)×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物的总质量(包含溶液的质量)-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四、综合计算题分类解析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来看,化学计算已经走出了“为计算而计算”的考查误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更加注重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的联系;更加注重对同学们图表、数据、信息、实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为帮助同学们复习好该类考题,现举例分析如下:‎ ‎1. 评价型计算题 例1. 景色秀丽的洪泽湖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本地所产优质元明粉供不应求。元明粉的主要成分是Na2SO4,广泛用于洗涤、玻璃、造纸等行业,下表为元明粉的主要质量标准:‎ 质检人员为确定某批产品的质量等级,进行了下列实验:称取元明粉样品28.6g(杂质为可溶性氯化物),加适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20%的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46.6g。‎ ‎(1)通过计算确定该产品的质量等级最高可定为哪一级?‎ ‎(2)反应中共消耗20%的BaCl2溶液多少克?‎ 解析:本题是一道有关产品等级评价的考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得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分数,再与所给标准比较,便可得出答案。‎ 解:设样品中所含Na2SO4的质量为x,反应中共消耗20%的BaCl2溶液的质量为y。‎ 根据题意得:‎ ‎142 208 233‎ x 46.6g ‎   ‎ ‎ 样品中Na2SO4的质量分数为:,因此该产品属于特等品。‎ 答:(1)该产品属于特等品。(2)反应中共消耗20%的BaCl2溶液的质量为208g。‎ ‎2. 表格数据分析型计算题 例2. 某同学去我市的道场山风景区游玩时,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它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求:‎ ‎(1)6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 ‎(2)m=____________;(3)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4)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所给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正确的判断。(1)通过表中次序3和次序4的数据比较,可判断此时的石灰石中CaCO3已完全反应,且其中所含杂质的质量为0.6g,所含CaCO3的质量为:6g-0.6g=5.4g;(2)第一次加入10g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说明10g盐酸消耗了2g CaCO3,因此第二次加入10g盐酸后所消耗CaCO3的质量共为4g,;(3)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4g/6g×100%=90%。‎ ‎(4)设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100 73‎ ‎2g 10g·x ‎   ‎ ‎(提示: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时,只能用前两次所用盐酸中的任一次,不能根据第三次或第四次盐酸的质量计算,因为这两次盐酸有剩余。)‎ 答:(1)6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为0.6g;(2)m=2g;(3)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0%;(4)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 ‎3. 图像型计算题 例3. 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实验室中久置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 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制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填写下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继续探究:计算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 发现问题:根据求得的与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对照图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解析:此题为一道研究型考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的涵义。‎ 解:13.3g NaOH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最多可生成2.2g CO2,设其中所含Na2CO3的质量为x。‎ ‎106 44‎ x 2.2g ‎    ‎ 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 设生成5.3g Na2CO3需NaOH的质量为y。‎ ‎80 106‎ y 5.3g ‎  y=4g  未发生变质时NaOH的总质量为:8g+4g=12g 所以NaOH的变质程度为:‎ 继续探究:设与8g NaOH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为z。‎ ‎40 36.5‎ ‎8g ‎ ‎   ‎ 比较图像中的横轴数据便会发现问题:NaOH被盐酸中和后,继续滴加盐酸,为什么没有立即产生CO2气体等。‎ ‎4. 信息型计算题 例4. 为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NaHCO3)固体的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13.6g该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9.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记录如下:‎ 求:(1)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计算步骤为____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步骤为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信息型计算考题,其信息为碳酸氢钠(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完全反应后产生CO2的质量为:‎ ‎(1)设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为x,该NaHCO3与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的质量为y。‎ ‎84 58.5 44‎ x y 6.6g ‎   ‎ 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 ‎   ‎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实验型计算题 例5.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研究“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影响”时,需要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1)下列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几种制取氧气的装置及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2)他们在实验中需要制取氧气的质量为0.96g,若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上图中的哪种实验方法?所需试剂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1)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 ‎(2)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方案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案一:选择高锰酸钾作为制取氧气的试剂 解:设需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316 32‎ x 0.96g ‎   ‎ 方案二:选择15%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制取氧气的试剂 解:设需要1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68 32‎ ‎ 0.96g ‎  ‎ 答:需要15%的过氧化氢溶液13.6g。‎ 方案三:选择5%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制取氧气的试剂(解法与方案二相似,答案为40.8g,解题过程略)‎ 综上所述,综合计算题情境较复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把定性思考和定量计算结合起来,要善于透过现象来抓反应的本质,对于信息题及联系实际的计算题,解题关键在于审题,从题目所给信息分析利用哪部分知识可以解决问题。图像型和表格型的计算题中已知数据大部分以图像或表格数据的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图像涵义以及对表格中的数据做横向、纵向比较等方法,挖掘出隐含在图像或表格中的已知条件,再进行解答。另外,要注意解题过程的完整性。‎ 超级化学复习笔记-简答篇 ‎1.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 ‎① 少使用塑料 ② 回收利用 ③ 研制可分解塑料 ‎2、一般不用蒸馏水作为饮用水的理由是什么?‎ 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元素,长期饮用会影响健康 ‎3.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尾气污染,促进农业生产 缺点:浪费粮食 ‎4.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怎样鉴别?‎ 分别取一块点燃,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无刺激性气味是聚乙烯塑料。‎ ‎5.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这是为什么?‎ ‎ 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6.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②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 ‎7.写出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无泡沫、产生沉淀的是硬水,无沉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8.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纯碱,夏天晒盐.试用所学知识说明:‎ ‎(1)冬天捞纯碱的道理.‎ 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盐湖中析出来。‎ ‎(2)夏天晒盐的道理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夏天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将析出来。‎ ※ 该题必须把碳酸钠、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答出来,然后再加以分析。‎ ‎9.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经验,举出二例受限制的应用。‎ ‎ ①少使用铝薄包装糖果、香烟 ②不使用铝制餐具 ③少吃油炸食品 ④少用氢氧化铝制的胃药 ……‎ ‎10.燃料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请你举出三方面酸雨危害实例及防止酸雨产生的措施。‎ ‎ 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②腐蚀建筑物 ③影响人类健康 措施:①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②使用脱硫煤 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11.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 ‎ (抄菜时铁锅中少量铁单质进入人体与人体胃液作用转化为易吸收铁元素。)‎ 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 ‎(醋酸与少量铁单质反应,生成可吸收的含铁物质。)‎ ‎12.请写出在城市产生气体污染物的三个主要原因;‎ ①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工厂排放废气 ③汽车等排放尾气 ‎13.为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① 减少建筑工地粉尘 ②多植树造林 ③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14.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防止措施是什么?‎ ① 绿色植被被破坏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过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防止措施:①多植树造林 ②禁止乱砍滥伐 ③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15.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什么?‎ 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 ‎ 措施是:①多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16.双面使用纸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关系是什么?‎ 节约纸张就可以少砍树木,从而多吸收二氧化碳。‎ ‎17.请你说说:“女娲补天”的传说中“补天”是指什么?‎ 防止臭氧层被破坏。‎ ‎18.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超音速飞机排放尾气,以及“氟里昂”的使用。‎ ‎19.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① 严谨使用“氟里昂”做致冷剂 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或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20.今天,反污染的前线已不单单是在工厂,室内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请写出主要室内化学污染源有哪些?‎ ① 建筑、装潢、装饰材料污染 ②厨卫污染 ③化汝品污染 ④日用化学用品污染。‎ ‎21.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三大优点是什么?‎ ① 来源广泛 ②燃烧热值高 ③产物无污染 目前,氢气作为能源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什么?‎ ‎①没有找到廉价的方法制取大量氢气 ②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 ‎22.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镁带并没有燃烧,后来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 ‎ 要点:①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存在的同时,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②火柴温度低达不到镁带燃烧时的着火点,所以镁带不能燃烧。 ③酒精燃烧的温度能够达到镁带的着火点,并且周围有氧气,所以镁带能够燃烧。‎ ‎23.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的小纸袋,请问干燥剂主要成分是什么?写出它干燥时化学原理的方程式。是CaO CaO + H2O ===Ca(OH)2‎ 在空气中小纸袋内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这是为什么?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 ‎ CaO +H2O === Ca(OH)2   Ca(OH)2 + CO2 ===CaCO3 ↓ + H2O ‎24.请你谈谈怎样才能爱护水资源?‎ ‎ ①节约用水 (一水多用,不开桑拿浴) ②防止水污染 (工业“三废”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③开发水源 (如海水淡化)‎ ‎25.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水华”或“赤潮”现象?‎ ‎ ①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②农业上少使用含磷化肥 ‎26.请你说出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应用中的三大实例。‎ ‎ ① 人类生活:合成医药治病 ‎② 生产: 研制高效农药和化肥 ‎③ 社会发展:化学领域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2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镁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28据你所学知识提出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至少写出三条)‎ ① 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 ‎ ②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 通过生物的降解和吸收来净化土壤 ‎29.设计实验测定某地区土壤的酸碱度(写出简要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取土壤少许放入表面皿(或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沾取清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判断土壤的酸碱度。‎ ‎30.为什么说水源不久将成为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 ②地球表面水分布不均一 ③水受到严重污染 ‎31.废干电池必须尽快实施集中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 电池中多种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所以电池要回收处理。‎ ‎32.误服重金属盐会使人中毒,可用于解毒急救的措施是 (喝鸡蛋清)。‎ 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 ‎ ‎(滴加浓硝酸并加热或燃烧, 滴加浓硝酸并加热变黄色为蚕丝;燃烧有烧焦羽毛味的是蚕丝。)‎ ‎33.做馒头的面粉在发酵时会产生一些酸,使蒸出的馒头有酸味,如果在面团中加一些纯碱(或小苏打),可以使馒头蒸熟后蔬松多孔,原因是:‎ 酸与纯碱(或小苏打)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变得蔬松多孔。‎ ‎34.食醋可以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原因是:‎ 食醋中的醋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生成可溶性醋酸盐。‎ ‎35.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36.焊白铁皮壶时,要用到盐酸,在实际操作中常用浓的氯化铵溶液来替代,这说明浓的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予以说明:‎ 往氯化铵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则PH<7,溶液呈酸性。‎ ‎37.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 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有效的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 ‎201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部分。‎ ㈠科学探究 主题 目 标 对科 学探 究的 理解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得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 学 探 究 能 力 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 ‎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制定计划 ‎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2.能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进行实验 ‎1.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 ‎2.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收集证据 ‎1.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2.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解释与结论 ‎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反思与评价 ‎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3.能体验到探究的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基本的实验技能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使用。‎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㈡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 内 容 目标层次 地球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 ‎2.空气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5.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6.自然界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说出 认识 知道 认识 初步学会 了解 水 与 常 见 的 溶 液 ‎1.水的组成 ‎2.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3.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4.溶解现象 ‎5.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6.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7.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9.结晶现象 ‎10.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2.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含义及应用 认识 知道 了解 认识 知道 了解 初步学会 初步学会 了解 说出 了解 解释(初步学会)‎ 金 属 与 金 属 矿 物 ‎1.金属的物理特征 ‎2.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3.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4.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5.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6.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7.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8.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9.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 ‎10.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11.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12.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了解 区分 认识 知道 了解 知道 了解 了解 认识 知道 知道 ‎ 认识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酸碱的腐蚀性 ‎3.稀释常见的酸、碱、盐溶液 ‎4.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5.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6.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7.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8.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 ‎9.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知道 了解 初步学会 初步学会 知道 了解 知道 列举 认识 ㈢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 内 容 目标层次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氧化物的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4.物质的多样性 认识 识别 区分 认识 微粒构成物质 ‎1.物质的微粒性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微粒观点与某些常见的现象 ‎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5.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6.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7.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关系和含义 认识 知道 解释 知道 知道 初步认识 理解 认识化学元素 ‎1.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密切的常见元素 ‎2.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3.元素的简单分类 ‎4.原子序数与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元素 ‎5.“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认识 记住 知道 找到 形成 物质组成的表示 ‎1.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化学式与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某些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说出 表示 初步学会 看懂 ㈣物质的化学变化 主题 内 容 目标层次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4.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5.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6.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认识 理解 知道 认识 认识 初步形成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化学反应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与置换反应 ‎4.置换反应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的一些现象 ‎5.“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的应用 ‎6.复分解反应与碳酸盐、铵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的检验和区分 ‎7.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初步认识 解释 判断 解释 理解 理解 了解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2.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认识 说明 初步学会 初步学会 认识 ㈤化学与社会发展 主题 内 容 目标层次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4.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5.水对生命的重大意义 ‎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7.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8.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9.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0.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12.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 ‎13.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认识 了解 懂得 认识 理解 认识 形成 知道 了解 知道 了解 了解 认识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知道 了解 认识 化学物质与健康 ‎1.某些元素(如钙、锌、铁、氟、碘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 ‎4.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5.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了解 了解 知道 认识 初步认识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2.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正确、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5.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 了解 认识 初步形成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