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0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1分)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 B.黄瓜榨汁 C.菜刀生锈 D.玻璃破碎 ‎2.(1分)常见的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Ag B.Zn C.Al D.Cu ‎3.(1分)“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4.(1分)氯化钴(CoCl2)试纸常用来检验水是否存在,其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2 D.﹣1‎ ‎5.(1分)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NaCl B.Al(OH)3 C.CaO D.NaOH ‎6.(1分)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A.Mg B.CO2 C.MgO D.C ‎7.(1分)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代表氧原子。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 A. B. C. D.‎ ‎8.(1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胆铜法冶炼铜的国家,冶炼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主要反应是: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1分)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均书写正确的是(  )‎ A.Fe(OH)2:氢氧化铁 B.Hg:氦 C.K2CO3:碳酸钾 D.NH4Cl:氯化氨 ‎10.(1分)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11.(1分)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变化是(  )‎ A.4P+5O22P2O5 B.H2+CuOCu+H2O C.Fe2O3+6HCl═2FeCl3+3H2O D.2KClO32KCl+3O2↑‎ ‎12.(1分)最近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价值的N4分子.有关N4说法正确的是(  )‎ A.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 B.N4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C.1个N4分子由2个N2分子构成 D.1molN4约含6.02×1023个氮原子 ‎13.(1分)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 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通入量 ‎14.(1分)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Mg+O2MgO2‎ B.2NaOH+CuSO4═Na2SO4+Cu(OH)2↓‎ C.4Fe+3O22Fe2O3‎ D.Mg+HCl═MgCl2+H2↑‎ ‎15.(1分)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向30mL试管中倒入约8mL蒸馏水 D.用50mL烧杯量取28.3mL蒸馏水 ‎16.(1分)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17.(1分)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 A.NH3的密度 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NH3的质量 ‎18.(1分)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2,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A. B. C. D.‎ ‎19.(1分)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FeCl3 NaOH HCl H2SO4 B.HCl KNO3 Na2CO3 Na2SO4‎ C.AgNO3 HCl NaCl HNO3 D.BaCl2 Na2SO4 Na2CO3 HCl ‎20.(1分)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 A.‎ 大理石投入足量盐酸中 B.‎ 稀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 C.‎ 稀释NaCl溶液 D.‎ 稀H2SO4中滴入BaCl2溶液 ‎ ‎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9分)‎ ‎21.(6分)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①在世博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上海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一次焰火表演,光彩夺目的焰火离不开多种元素的焰色反应,其中钠元素的焰色呈   色.‎ ‎②世博园区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会造成酸雨的是   ,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   .‎ ‎③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   作用;用紫外线代替氯气对水进行处理,其作用是   .‎ ‎④世博会上所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3H6O3).乳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2.(6分)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b、c、d为图象中的四个点.‎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②t2℃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   g.‎ ‎③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④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a、b、c、d四个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选填下列编号).‎ Ⅰ.c>d=b>aⅡ.c=d>a=bⅢ.c>a>b=dⅣ.c>a=b>d.‎ ‎23.(7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 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过量.‎ ‎(2)方案二:观察   .(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   次.‎ ‎ ‎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1分)‎ ‎24.(7分)①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把水注入水电解装置中,接通直流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②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填“I”或“Ⅱ”或“Ⅲ”).‎ Ⅰ、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Ⅱ、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Ⅲ、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③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 ‎25.(7分)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加快电解的速度,可先向水里加入少量H2SO4,混匀后注入水电解装置.‎ ‎(1)H2SO4的摩尔质量是   .‎ ‎(2)若水电解装置中盛有4.82%的H2SO4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水的质量减少了3.6g.(已知通电时H2SO4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 Ⅰ.计算生成O2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Ⅱ.此时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分数为   .‎ ‎26.(7分)下图是利用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CuO的实验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乙装置中应该用酒精灯的   焰加热。‎ ‎(2)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乙装置的仪器b中黑色粉末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过程中,丙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5)实验结束后,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NaOH固体。‎ 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64‎ ‎85‎ ‎138‎ ‎203‎ ‎285‎ ‎376‎ 利用实验室的试剂和条件,实验步骤如下(其中Ⅰ、Ⅱ、Ⅲ为实验操作):‎ 请具体填写试剂A的化学式以及实验操作Ⅰ、Ⅱ、Ⅲ的名称。‎ 化学式:A   ;‎ 操作名称:Ⅰ   Ⅱ   Ⅲ   。‎ ‎ ‎ ‎2010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1分)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 B.黄瓜榨汁 C.菜刀生锈 D.玻璃破碎 ‎【解答】解:A、冰块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黄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 ‎ ‎2.(1分)常见的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 A.Ag B.Zn C.Al D.Cu ‎【解答】解: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Ag、Zn、Al、Cu四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顺序为Al>Zn>Cu>Ag,因此,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Al;‎ 故选:C。‎ ‎ ‎ ‎3.(1分)“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解答】解:“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故选:D。‎ ‎ ‎ ‎4.(1分)氯化钴(CoCl2)试纸常用来检验水是否存在,其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1 C.﹣2 D.﹣1‎ ‎【解答】‎ 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钴中钴(Co)元素的化合价为:x+(﹣1)×2=0,则x=+2,‎ 故选:A。‎ ‎ ‎ ‎5.(1分)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  )‎ A.NaCl B.Al(OH)3 C.CaO D.NaOH ‎【解答】解:能够和胃酸即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有:Al(OH)3、CaO和NaOH,但由于CaO和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不适合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故选:B。‎ ‎ ‎ ‎6.(1分)镁带能在CO2气体中燃烧:2Mg+CO22MgO+C,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A.Mg B.CO2 C.MgO D.C ‎【解答】解:在2Mg+CO22MgO+C中,镁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故选:A。‎ ‎ ‎ ‎7.(1分)用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代表氧原子。表示氧化物分子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只有一种黑球,则A为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有三种不同的球,则有三种不同的元素,属于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含有黑球,则有氧元素,且有两种球,则表示有两种元素,即C为氧化物,故C正确。‎ D、没有黑球,则不含有氧元素,只有一种球,则D为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 ‎ ‎8.(1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胆铜法冶炼铜的国家,冶炼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主要反应是:Fe+CuSO4→Cu+FeSO4.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铁和铜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 ‎ ‎9.(1分)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均书写正确的是(  )‎ A.Fe(OH)2:氢氧化铁 B.Hg:氦 C.K2CO3:碳酸钾 D.NH4Cl:氯化氨 ‎【解答】解:A、Fe(OH)2的名称书写错误,应为氢氧化亚铁,故A错误;‎ B、Hg的名称为汞,水银,而不是氦,故B错误;‎ C、K2CO3:碳酸钾的化学式和相应名称均书写正确,故C正确;‎ D、NH4Cl的名称为“氯化铵”,而不是氯化氨,故D错误。‎ 故选:C。‎ ‎ ‎ ‎10.(1分)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解答】解:A、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例如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A错误;‎ ‎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在分成原子,B正确;‎ ‎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错误;‎ ‎ D、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体积缩小就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D错误。‎ ‎ 故选:B。‎ ‎ ‎ ‎11.(1分)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变化是(  )‎ A.4P+5O22P2O5 B.H2+CuOCu+H2O C.Fe2O3+6HCl═2FeCl3+3H2O D.2KClO32KCl+3O2↑‎ ‎【解答】解:A、反应中的氧元素由游离态转化成了化合态;‎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氧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氧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D、反应中的氧元素由化合态转化成了游离态。‎ 故选:D。‎ ‎ ‎ ‎12.(1分)最近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价值的N4分子.有关N4说法正确的是(  )‎ A.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 B.N4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C.1个N4分子由2个N2分子构成 D.1molN4约含6.02×1023个氮原子 ‎【解答】解:A、N4和N2都是由氮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是正确;‎ ‎ B、N4是一种单质,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 ‎ C、1个N4分子由4个氮原子构成的,C错误 ‎ D、1个N4分子含有4个氮原子,1molN4约含6.02×1023×4=2.408×1024个氮原子,D错误。‎ ‎ 故选A。‎ ‎ ‎ ‎13.(1分)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的用量 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通入量 ‎【解答】解:A、增加煤的用量并不能使煤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B、煤块粉碎后增加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其充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与煤充分燃烧没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D、减少空气通入量,会使煤不能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 ‎ ‎14.(1分)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Mg+O2MgO2‎ B.2NaOH+CuSO4═Na2SO4+Cu(OH)2↓‎ C.4Fe+3O22Fe2O3‎ D.Mg+HCl═MgCl2+H2↑‎ ‎【解答】解:A、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改正为Mg+O22MgO,故A错误;‎ B、2NaOH+CuSO4═Na2SO4+Cu(OH)2↓,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故B正确;‎ C、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改正为3Fe+2O2Fe3O4,故C错误;‎ D、没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改正为Mg+2HCl═MgCl2+H2↑,故D错误。‎ 故选:B。‎ ‎ ‎ ‎15.(1分)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 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 C.向30mL试管中倒入约8mL蒸馏水 D.用50mL烧杯量取28.3mL蒸馏水 ‎【解答】解:A、由于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故A正确;‎ B、10mL量筒能精确到0.1mL,所以10mL量筒可以量取8.3mL蒸馏水,故B正确;‎ C、如果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所以可以向30mL试管中倒入约8mL蒸馏水,故C正确 D、烧杯是盛放容器,而非量取用的容器,所以不能用用50mL烧杯量取28.3mL蒸馏,故D错误。‎ 故选:D。‎ ‎ ‎ ‎16.(1分)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解答】解:A、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向上组装,酒精灯在铁圈和蒸发皿的下方,通过先放酒精灯,才能确定铁圈的位置和高度。故A正确,‎ B、只有先放好酒精灯的位置,才能确定铁圈的位置,不然的话酒精灯的火焰得不到最佳位置,故B错误,‎ C、先点燃酒精灯,再放铁圈和蒸发皿,会造成酒精的浪费,故C错误,‎ D、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在调整铁圈的位置时,会比较麻烦,也会造成蒸发皿的损坏,故D错误,‎ 故选:A。‎ ‎ ‎ ‎17.(1分)常温常压下在实验室收集NH3(气体),与选择收集方法无关的信息是(  )‎ A.NH3的密度 B.NH3在水中的溶解性 C.空气的密度 D.NH3的质量 ‎【解答】解: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D。‎ ‎ ‎ ‎18.(1分)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2,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A. B. C. D.‎ ‎【解答】解:A、反应一旦开始,就不能随意停止,故A错误;‎ B、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2,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可以随时增加稀硫酸,具体操作是:关上止水夹,氢气将液体压出干燥管,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液体淹没固体,反应发生,产生氢气故B正确;‎ C、没有带孔塑料板,反应不能随时停止,故C错误;‎ D、也没有带孔塑料板,漏斗伸入试管内也太短,反应不能随时停止,故D错误;‎ 故选:B。‎ ‎ ‎ ‎19.(1分)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FeCl3 NaOH HCl H2SO4 B.HCl KNO3 Na2CO3 Na2SO4‎ C.AgNO3 HCl NaCl HNO3 D.BaCl2 Na2SO4 Na2CO3 HCl ‎【解答】解:‎ A、FeCl3、NaOH、HCl、H2SO4.先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找出棕黄色的FeCl3,之后将FeCl3滴加到其他三种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原物质是NaOH,对于HCl和H2SO4无法继续推断。错误。‎ B、HCl、KNO3、Na2CO3、Na2SO4.即使用两两混合法也只能找到HCl和Na2CO3,但是还不清楚到底那一份是HCl那一份是Na2CO3.错误。‎ C、AgNO3、HCl、NaCl、HNO3.通过两两混合,能够与另外两种溶液产生沉淀的是AgNO3,但是另外相应的两份溶液是无法区别的(HCl NaCl),而和AgNO3 混合无明显现象的是HNO3;.错误。‎ D、BaCl2、Na2SO4、Na2CO3、HCl.两两混合后,与另外两种溶液产生沉淀的是BaCl2;而与BaCl2 无明显现象的是HCl.然后将HCl滴加到能够和BaCl2产生沉淀的溶液中,生成气体的是Na2CO3;C,剩余的为Na2SO4.正确。‎ 故选:D。‎ ‎ ‎ ‎20.(1分)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 A.‎ 大理石投入足量盐酸中 B.‎ 稀盐酸滴入Na2CO3溶液中 C.‎ 稀释NaCl溶液 D.‎ 稀H2SO4中滴入BaCl2溶液 ‎【解答】解:A、CaCO3+2HCl=CaCl2+H2O+CO2↑,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碳酸钙会越来越少,即固体减少的质量会越来越大,故A正确;‎ B、向呈碱性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随着滴入的稀盐酸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值会越来越小,故B错误;‎ C、稀释氯化钠溶液,随着水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密度应会变小,故C错误;‎ D、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稀硫酸,随着稀硫酸质量的增多,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应越来越多,直至不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 ‎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9分)‎ ‎21.(6分)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①在世博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上海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一次焰火表演,光彩夺目的焰火离不开多种元素的焰色反应,其中钠元素的焰色呈 黄 色.‎ ‎②世博园区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CO2 ,会造成酸雨的是 SO2 ,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 CO .‎ ‎③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 吸附 作用;用紫外线代替氯气对水进行处理,其作用是 杀菌消毒 .‎ ‎④世博会上所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3H6O3).乳酸由 三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 ‎【解答】解:①焰色反应中,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的;‎ ‎②三种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CO2,会造成酸雨的是SO2,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CO;‎ ‎③净水过程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紫外线和氯气一样,同样起着杀菌消毒的作用;‎ ‎④乳酸含有C、H、O三种元素,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40%‎ 故答案是:①黄色;‎ ‎②CO2;SO2;CO ‎ ‎③吸附;杀菌消毒;‎ ‎④三;40%‎ ‎ ‎ ‎22.(6分)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b、c、d为图象中的四个点.‎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0 g/100g水.‎ ‎②t2℃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 15 g.‎ ‎③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升温 .‎ ‎④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a、b、c、d四个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Ⅲ (选填下列编号).‎ Ⅰ.c>d=b>aⅡ.c=d>a=bⅢ.c>a>b=dⅣ.c>a=b>d.‎ ‎【解答】解:①根据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故答案为:30;‎ ‎②由于在t2℃时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60克甲,则在25克水中最多溶解15克甲,故答案为:15;‎ ‎③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若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或是增加溶剂的方法,故答案为:升温;‎ ‎④由于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的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根据图象可知,100克水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c>a>b=d,故答案为:Ⅲ.‎ ‎ ‎ ‎23.(7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大于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 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稀H2SO4 过量.‎ ‎(2)方案二:观察 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放热 (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 三 次.‎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所以本题答案为:大于,稀H2SO4;‎ ‎(2)由图示可以看出,此实验为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根据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所以本题答案为: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 ‎(3)无论是测溶液的PH,还是酚酞颜色的变化,都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有关,所以本题答案为: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4)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来进行确定,反应前测起始温度,反应中测温度是否升高,加入过量的硫酸再测溶液的温度是否降低,所以本题答案为:放热,三.‎ ‎ ‎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1分)‎ ‎24.(7分)①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 把水注入水电解装置中,接通直流电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的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且a管中的气体体积与b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 ‎②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Ⅱ (填“I”或“Ⅱ”或“Ⅲ”).‎ Ⅰ、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Ⅱ、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 Ⅲ、用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尖嘴上方,慢慢打开活塞 ‎③科学家还用点燃氢气,证明燃烧产物的方法,证实了水的组成.如果将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直接缓缓地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盛有冷水的烧杯置于如下图所示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c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 导管d处有淡蓝色火焰 、 烧杯底部附着小水珠 .‎ ‎【解答】解:①水通电生成无色气体氢气和氧气,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约是正极产生的氧气体积的2倍,随气体的增加,管内水进入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的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上方聚集了无色气体,且a管中的气体体积与b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②b管内气体体积小于a管,说明管内气体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Ⅱ;‎ ‎③实验过程为用无水硫酸铜检验并除去气体中少量的水,然后点燃气体,氢气燃烧生成的水遇温度较低烧杯,在杯底凝结成液态水;‎ 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变蓝;导管d处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底部附着小水珠.‎ ‎ ‎ ‎25.(7分)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加快电解的速度,可先向水里加入少量H2SO4,混匀后注入水电解装置.‎ ‎(1)H2SO4的摩尔质量是 98g/mol .‎ ‎(2)若水电解装置中盛有4.82%的H2SO4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水的质量减少了3.6g.(已知通电时H2SO4不发生变化,其他损失忽略不计.)‎ Ⅰ.计算生成O2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Ⅱ.此时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分数为 5.00% .‎ ‎【解答】解:(1)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 H2SO4的摩尔质量=1×2+32+16×4=98g/mol ‎(2)Ⅰ.水的质量减少了3.6g,则有3.6g水,0.2mol水被电解 设电解3.6g水可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 ‎2H2O2H2↑+O2↑‎ ‎2 1‎ ‎0.2mol n 解之得 n=0.1mol 答: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Ⅱ.电解水,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不变 此时溶液中溶质H2SO4的质量分数==5.00%‎ 故答案为:5.00%‎ ‎ ‎ ‎26.(7分)下图是利用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CuO的实验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铁架台 。乙装置中应该用酒精灯的 外 焰加热。‎ ‎(2)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乙装置的仪器b中黑色粉末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COCu+CO2 。‎ ‎(3)反应过程中,丙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5)实验结束后,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NaOH固体。‎ 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1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64‎ ‎85‎ ‎138‎ ‎203‎ ‎285‎ ‎376‎ 利用实验室的试剂和条件,实验步骤如下(其中Ⅰ、Ⅱ、Ⅲ为实验操作):‎ 请具体填写试剂A的化学式以及实验操作Ⅰ、Ⅱ、Ⅲ的名称。‎ 化学式:A Ca(OH)2 ;‎ 操作名称:Ⅰ 过滤 Ⅱ 蒸发 Ⅲ 降温结晶 。‎ ‎【解答】解:(1)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和焰心,而外焰温度最高,故答案为:铁架台;外 ‎ (2)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CuO+COCu+CO2‎ ‎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一氧化碳有毒,不溶于水,可燃,装置中缺少对尾气一氧化碳的处理,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5)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NaOH固体,要先除去其中的Na2CO3杂质,用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出沉淀,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由资料可得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加热后再降温结晶,故答案为:Ca(OH)2;过滤;加热(蒸发);冷却(降温结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