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物理考前指导含知识点总结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中考物理考前指导 姓名: ‎ 一、考试策略 ‎1、认真审题:‎ (1) 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设问,问题的性质甚至可以截然不同。‎ (2) 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相关联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心理上首先不要畏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 (3) 审题过程中要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条件及待求的内容以题目的叙述为准。不要仅仅以某些插图为准,有时图中给出的符号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出物理草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物理图景,帮助进行记忆和分析问题。‎ ‎2、对题目的应答要准确:‎ (1) 单项选择题的应答:①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②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择题一定不要缺答。‎ (2) 填空题的应答:由于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符号、单位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3) 作图题的应答:对定性的作图也要认真对待,不要潦草;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比如力的图示法解题、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 (4) 实验题的应答:通常有四类:①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②做过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③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或课内外的小实验④设计性实验。应答时要严格按要求作答。‎ (5) 阅读探究题的应答:在探究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思维顺序,掌握在完成探究要素时所用到的一些具体的常用的方法,如归纳、推断、控制变量等方法。‎ (6) 计算与应用题的应答:在解题过程中必须通过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运算才能较好地解出答案。能画图的一定要作图辅佐解题,数字与单位要统一。‎ ‎3、对题目的书写要清晰、规范:解题要稳、准、快,要写得规范,符合解题的要求。‎ 二、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实验案例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三、物理定律、原理等规律: 因素有关。‎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力和运动的关系 3、物体浮沉条件 ‎ ‎4、阿基米德原理 5、二力平衡的条件   6、杠杆平衡条件 ‎ ‎7、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光的折射规律  ‎ ‎10、凸透镜成像规律 11、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12、分子动理论  ‎ ‎13、串、并联电路的分配规律 14、欧姆定律 15、焦耳定律      ‎ ‎16、安培定则       17、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8、能量守恒定律 四、仪器仪表 仪器名称 主要用途 原理 ‎1、刻度尺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 ‎2、秒表 计时工具  ‎ ‎3、天平 测量质量 杠杆平衡条件 ‎4、量筒量杯 用于测量液体或间接测量固体体积 ‎5、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6、重垂线 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7、液体温度计 测量温度的仪器 液体的热胀冷缩 ‎ ‎8、压强计 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 ‎9、气压计 测量气体压强 (一般用来测量大气压)‎ ‎10、密度计 直接测量液体密度 漂浮时 浮力=重力 ‎ ‎11、热机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利用内能做功 ‎ ‎12、电流表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 ‎13、电压表 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 ‎14、变阻器 改变电压电流,保护电路 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 ‎15、电热器 利用电来加热 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16、电能表 测量电功(即电路消耗的电能)‎ ‎17、测电笔 判断火线与零线  ‎ ‎18、小磁针 检验磁场存在的仪器 ‎ ‎19、电磁继电器 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的通断 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20、发电机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磁感应现象 ‎21、直流电动机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现象 五、物理学中的常量:‎ ‎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       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 (最大)‎ ‎2、速度:‎1m/s=‎3.6km/h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 ‎ 时间差 0.1s以上 、声源与障碍物距离 ‎17m以上 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υ=‎340m/s   ‎ ‎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υ =3×‎108m/s ‎3、密度:ρ水=ρ人=‎103kg/m3     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1m3‎=103dm3=‎106cm3‎ ‎   g=9.8N/kg 水银的密度 13.6×‎103kg/m3‎ ‎4、压强: 单位换算 1Pa=1N/㎡ 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0 ㎜Hg =‎76cm汞柱≈‎10m水柱 ‎5、电学: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 ‎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度=1Kw.h=3.6×106 J ‎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 频率50Hz(1s内50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六、物理学史 ‎1、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恒速前进:意大利 伽利略 ‎ 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法国 笛卡尔 ‎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英国 牛顿 ‎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德国 奥托·格里克 ‎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意大利 托里拆利 ‎3、首先通过实验得到电流跟电压、电阻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 通过实验最先精确确定电流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 ‎4、发现电流的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的(首先发现电和磁有联系) 奥斯特 ‎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电和磁的联系)1831年 英国 法拉第 ‎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希腊 阿基米德 ‎6、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法则(即安培定则):法国 安培 ‎7、电子的发现:英国 汤姆生 8、白炽灯泡的发明:美国 爱迪生 ‎9、小孔成像:最早记载于《墨经》 10、光的色散:牛顿 ‎11、氩气的发现:1894年 英国 瑞利(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 ‎12、超导现象(零电阻效应)的发现:1911年 荷兰 昂尼斯 ‎13、早期电话的发明: 贝尔 ‎14、电报机的发明: 莫尔斯 ‎15、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麦克斯韦 ‎16、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 七、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1、 区别“物理量”和“单位”:如“压强”属物理量,“帕斯卡、牛顿/米‎2”‎属单位;“电功”属物理量,“焦耳、伏.安.秒”属单位。‎ ‎2、区别“像”和“影”:平面镜成像、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倒影、影子、电影。‎ ‎3、区别“保险丝”与“电阻丝”材料特点:电阻率大、熔点低(高)。‎ ‎4、区别“静摩擦”与“滑动摩擦”:前者有相对运动趋势,后者有相对运动。‎ ‎5、区别:“热”的含义:摩擦生热(内能)、吸放热(热量)、水很热(温度)。‎ ‎6、题设中“变化”的物理量:如吸放热计算注意“升高”与“升高到”、“降低”与“降低到”的区别;“加3V电压”与“增加3V电压”不同;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2A。‎ ‎7、电路“识别”:对“电表”进行“处理”;注意“短路”现象的确认。‎ ‎8、注意可能存在的“空实”问题;重视物体“浮沉”的判断。‎ ‎9、压力、压强问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固体:先找压力F,再用p=F/S求压强;液体:先用p=ρgh求压强,再用F=pS求压力。(特殊情况用特殊思路帮助分析)‎ ‎10、液面升降问题:定性题如冰块熔化、抛物于水;定量题(△h的确定)如柱形容器中水量一定:△h=V排/S容或△h=△V排/S容;柱形容器中柱形物体位置不动加水(或放水):△h=△V排/S物或△h=V加水/(S容-S物)等。‎ ‎11、基本电路故障分析:用电器开路、短路;“两表一器”的接法等。‎ ‎12、电表、电灯、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等的安全问题。‎ ‎13、电磁继电器的“两部分”电路(彼此绝缘):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 ‎14、机械类问题:杠杆平衡的判定;“最省力”问题;“变形”杠杆;力“变大变小”与“省力费力”问题;不同形式的动滑轮;用“功的原理”或“机械效率”‎ 解题看题设是否考虑机械重力、机械摩擦与绳重等。‎ ‎15、可能存在的“两解”问题;注意数据的处理:“进一法”与“去尾法”等。‎ ‎16、区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平衡力”与“非平衡力”;“高压输电”与“高压触电”;“磁场”与“磁感应线”;“发电机”与“电动机”原理与能量转化;“电流的磁效应”与“电磁感应”;影响“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因素与影响 “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R一定,P实/P额=(U实/U额)2。等。‎ 八、生活中的物理:‎ 一)关于白炽灯 ‎1、构造:‎ (1) 为什么用钨做灯丝?因为钨的电阻率大、熔点高。‎ (2) 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 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灯丝温度。‎ (3) 外形为什么要做成梨形的?当灯泡做成梨形后,高温下的金属钨升华产生的钨蒸气随气流上升,遇到颈部温度较低的玻璃时,钨蒸气凝华而沉积下来,灯泡的下部就不易因变黑而影响照明了。‎ (4) 为什么灯泡内要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为了防止灯丝氧化,阻碍钨的升华;提高灯丝的使用寿命。‎ (5) 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粗细不同?‎ 因为相同长度的灯丝,越粗电阻越小,反之越大,根据P=U2/R可判断,灯丝越粗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大,灯丝越细的灯泡,其额定功率越小。‎ ‎2、原理:‎ (1) 白炽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根据电流的热效应。‎ (2) 白炽灯的亮度有什么决定?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越亮,反之越暗。‎ (3) 白炽灯发光时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3、使用:‎ (1) 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为什么会发黑?构成灯丝的金属钨先升华后凝华附着在灯泡的内壁上。‎ (2) 用久的白炽灯为什么没有新买时的亮?因为灯丝升华后变细,电阻变大,在实际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灯的实际功率变小,从而亮度变暗。‎ (3) 白炽灯灯丝烧断后重新搭上,为什么会变亮?因为灯丝长度变短,导致电阻变小,根据P=U2/R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所以电灯变亮。‎ (4) 晚上用电高峰时,教室内电灯较暗,深夜时,电灯较亮,这是为什么?因为用电高峰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多,干路电流较大,分去的电压较多,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小,从而实际功率小,所以发光较暗。而深夜时,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较少,干路电流较小,分去的电压较少,电灯上得到的电压大,从而实际功率大,所以发光较亮。‎ (5) 在连接白炽等的灯头线时,通常在灯头内用电线打一个保险扣,为什么?防止灯头脱落。‎ (6) 安装螺丝扣电灯应注意什么?应把与螺旋套相连的接线柱接到零线上,火线进开关后,另一个接线柱接在灯头有金属弹簧片的接线柱上。‎ (7) 某灯不亮,用测电笔接触灯头两接线柱,氖管都亮,为什么?进户的零线断了或与零线相连的导线断了。‎ (8) 甲灯标有“220V 45W”,乙灯标有“220V 100W”,两灯并联哪个灯更亮?串联呢?因为甲灯电阻比乙灯大,所以并联乙灯更亮,串联甲灯更亮。‎ 二)关于自行车 ‎1、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 ‎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3.压强知识的应用 ‎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 ‎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6.惯性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由于惯性,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2、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3、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三)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㈠、力学方面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4、认识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 ㈡、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㈢、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㈣、电学方面 ‎1、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 ‎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电扇、收录机、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 ‎4、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 ‎5、车灯发光:电能――光能 ㈤、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4、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返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 ‎5、汽车头灯:凹面镜反射原理,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 四)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㈠、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㈡、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㈢、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⑴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⑵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⑶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五)载人飞船工程中的物理知识 ‎1. 声学:‎ ‎(1)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与地面联系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 ‎(2)在返回舱内有空气,空气能传声,宇航员能正常对话,能听到机器工作时的噪音,所以睡觉时要戴专用耳塞,这是通过“在人耳处减弱”的途径减弱噪声的。‎ ‎2. 光学:‎ ‎⑴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是由于地球不是光源,同月亮一样反射太阳光形成的效果。在太空中看太阳,就只能看到黑暗太空中一个地别明亮的光球,周围却一片暗淡,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散射光线。‎ ‎⑵为了在黑暗中拍摄清晰返回地面的过程,采用了红外线拍摄,因为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后温度很高,发出的红外线很明显。‎ ‎3. 热学:‎ ‎(1)能量转换:火箭上升段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和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不断增加;返回舱返回时机械能由于“摩擦生热”不断转化成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在减小;飞船进入椭圆轨道后,在由近地点飞向远地点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不断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增加。‎ ‎(2)火箭发射时,周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的燃气能将附近所有物体熔化,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升温,且水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防止损坏发射台。‎ ‎(3)返回舱返回时,由于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烧坏船体,科学家在设计和制造时,除了选用耐高温的材料外,还在飞船外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发生熔化、汽化和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返回舱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保护了飞船和宇航员的安全。‎ ‎4. 电学:‎ ‎(1)“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会展开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在面向太阳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设备使用,同时储存一部分在蓄电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没有阳光时,蓄电池放电供设备使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天地间的通话是靠电磁波来实现的。我们看到宇航员与家人通话时略有延迟,是由于电磁波在天地间往返的路程较长(通过布置在各地的测控站间传递)引起的。‎ ‎5. 力学:‎ ‎(1)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不能够使用的仪器有:天平、弹簧测力计测动(测拉力可以)、压强计、密度计等,但温度计、刻度尺、放大镜、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仍能使用。在失重状态下浮力、液体压强将消失,在水中吹气泡,气泡将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不能以正常方式喝水,只能通过塑料袋挤进口中……‎ ‎(2)宇航员在太空漫步应穿上专用的宇航服,因为在太空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易受太空垃圾的撞击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 ‎(3)火箭上升段,推力大于阻力和重力,做加速运动。返回舱返回时阻力大于重力,做减速运动。‎ 六)身边的物理现象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添加的主要器材 主要实验过程或方法(文字表述或画图说明均可)‎ 说明或研究的物理问题 ‎1‎ 铁钉、水 用铁钉在空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儿,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 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2‎ 棉线、铁钉 将两个空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 固体是否可以传递声音 ‎3‎ 木板 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比较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条件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4‎ 导线、导线夹、开关、灯泡、电源 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空易拉罐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 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5‎ 黑纸、白纸、水、温度计 用白纸和黑纸分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的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相同条件下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6‎ 厚海绵块 让满罐的易拉罐,分别平放、竖放在厚海绵块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1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常见的易拉罐(满罐、空罐均可)作为主要实验器材,并添加一些其它器材,设计几个物理实验(力、热、声、光、电学均可)‎ ‎13、如图所示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电水壶.请你提出它在构造或使用方面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两个问题,并给予简要回答 例如问题: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什么容器?‎ ‎ 回答:它们构成了连通器.‎ 问题1:提手上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回答1: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有益摩擦.‎ 问题2:提手部分为什么要做得稍宽一些?‎ 回答2: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手的压强.‎ 问题3:电源连接线为什么要用三脚插头?‎ 回答3:使电水壶外壳接地,防止漏电时造成触电.‎ 问题4:水被加热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回答4:电能转化为内能.‎ 问题5: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5:从壶嘴里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4、小明同学在语文课上作了一篇关于云南“过桥米线”的说明文,现摘录如下:‎ ‎“过桥米线”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它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热油进碗里,在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进碗里,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都烫熟了.‎ 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要求说出并解释两个物理现象).‎ 解答:⑴“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汤的密度,油浮在汤的表面上形成油膜.‎ ‎⑵“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是因为油膜隔开汤水与空气的接触面,有效地阻止了汤水的蒸发,所以不见冒热气.⑶“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烫熟了”,汤实际上温度很高,发生热传递,肉片吸热升温.内能增加被烫熟.‎ ‎15、如图所示是电工使用的胶把钢丝钳.它的设计和使用中应用了不少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指出这种工具在设计上、结构上或使用中应用物理知识的两处地方,并写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 应用物理知识的地方 依据的物理知识 ‎1‎ 剪口 剪口面积小,可以增大压强 ‎2‎ 胶把 表面有凸凹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3‎ 胶把 胶把是绝缘塑胶,可以绝缘 ‎4‎ 整把钳 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 ‎5‎ 钳口 钳口粗糙并有多条槽,可以增大压强和摩擦 七)水 ‎1、力学研究与水密切相关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1)如果已知水的体积可计算它的质量和重力,这对于计算水所产生的浮力、压强等都很有用。‎ ‎(2)利用水可以计算容器的容积,根据排水法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人的密度跟水差不多,根据人的质量可以计算出人的体积。‎ ‎(4)由于海水中含盐,所以它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轮船在海洋和河流中航行时,船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变化。‎ ‎(5)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6)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浮力的大小为F浮=ρ水gV排。‎ ‎(7)浮在水面的冰必有十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且冰融化后,水面高度不变。‎ ‎2、水是热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1)水的比热容最大,其数值为4.2×103焦/(千克·℃),所有其它物质的比热容都小于它,利用水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热水取暖,自然界中水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也在于此。‎ ‎(2)水的凝固点是‎0℃‎,水凝固成固体叫冰,冰是晶体。‎ ‎(3)水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生活中的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压强的办法来提高水的沸点从而更快的煮熟饭菜的。‎ ‎(4)生活中看到的雾、露、“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霜、雪花、冰花又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3、水与声学 水能传声,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左右,水面也能反射声音。‎ ‎4、水在光学研究中 ‎(1)平静的水面具有平面镜的作用,能成虚像。‎ ‎(2)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且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水下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的树会变高。‎ ‎(3)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也要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所以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变弯,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4)冰遇火会熔化,但做成冰透镜却可以取火,真是出人意料的创造。‎ ‎5、水与电 ‎(1)纯水是不导电的,普通水也是电的不良导体,但潮湿(带水)的物品却能导电!不能用湿手去扳开关,绝缘体要保持干燥。‎ ‎(2)大型水电站要修很高的拦河坝,可以提高水的重力势能,从而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6、与水有关的实验 涉及到水的实验有:(1)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2)观察水的沸腾;(3)研究液体的压强;(4)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八)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1、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 ‎7、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 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31、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2、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3、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4、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35、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常常有同学问我做物理工作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我想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P:Perception, Persistence, and Power。 ‎ Perception——眼光,看准了什么东西,就要抓住不放; ‎ Persistence——坚持,看对了就要坚持; ‎ Power——力量,有了力量能够闯过关,遇到困难你要闯下去。——杨振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