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苏州中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____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____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____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____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⑴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____ ②描(huì)____
③(màn)长____ ④经天(wěi)____ 地
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 改为____ ②____改为____
【解析】面对今年的字词题,一个词,欣喜。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改错别字都便于上手,且不易失分。①“一脉相chéng”的“chéng”是“传承”的“承”,④“经天wěi地”的“wěi”就是“经纬”的“纬”啦。至于“描绘”、“漫长”、“千姿百态”和“驰骋”就无需再讲了。你别说没认出题目材料中的“弛”是“松弛”的“弛”哦。哼哼!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诗经·蒹葭》)
②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____》)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李煜《相见欢》)
⑥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桃花源记》)
【解析】古诗词考核已谈多次,不再赘述。技巧就是理解、背诵和默写。当然,死记硬背也能解决此类问题。
本题所涉皆为名句,且无明显易错字,怎么说呢?还是记不住、默不出,你简直……唉!上答案:①在水一方②海日生残夜(拟人手法,“生”,非“升”)③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④
却话巴山夜雨时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如人被幽囚,故“锁清冷的秋”)⑥浊酒一杯家万里⑦温故而知新⑧土地平旷、陶渊明。
3. 名著阅读。(6分)
⑴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解析】哈哈,这道题,有意思!“三个情节”?从“乘兴入江楼(江州的江楼应该就是浔阳楼)”“千古恨(因杀外室下狱)”“吟诗”“欲泻百重愁”等词句来看,应该是黑三郎无聊之际,呼酒买醉,“浔阳楼题反诗”这一情节,说什么“敢笑黄巢不丈夫”,呵呵。确定了这一点,后面的迎刃而解:“赝书(伪造的书信)”“失脚(穿帮、露馅、失误、失策)”“成狴犴(bì àn,牢狱的象征)囚(被捕下狱)”应该就是戴宗送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联手炮制的假信,但被黄文炳识破而“成狴犴囚”;“梁山诸义士”“云拥闹江州”,自然就是为了解救宋江、戴宗,梁山好汉“江州劫法场”一事了。其中,让晁天王记忆犹新的是李逵提着两把板斧,一路砍将过去。
⑵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 汤姆· 索亚 B. 保尔· 柯察金
【解析】“英雄气”,“英雄气”,“英雄气”!要结合“小说某个情节”,找出体现人物“英雄气”的地方,当然,最好指出其“英雄气”。
汤姆·索亚的逃学应该没有“英雄气”,他的“英雄气”应该是在洞中遇险并努力自救的过程中,当然,他指认罪犯印第安·乔的情节也很有“英雄气”。保尔·柯察金是一个革命英雄,他的战斗生涯(包括与自己战斗)无一不满溢“英雄气”。从题目“某个情节”的要求来看,你只要写一个情节就ok了。搞定,收工。
参考答案:①汤姆·索亚在山洞中克服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一面安慰、照顾蓓姬,一面用心寻找出路,体现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②保尔·柯察金克服天气恶劣、匪帮袭扰、食物短缺等种种困难,与其他工人一起完成筑路任务,体现出顽强坚韧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4. 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字。(4分)
赵老师:李敏同学,学校把“端午诗会”安排在本周五下午三点开始,你们节目组准备好了吗?
李 敏: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计划明天下午再最后彩排一次。
赵老师:那场地布置得怎么样了?
李 敏:已经布置好了。 就是学校报告厅有点小,要安排初三两个班级的同学自己带凳子。
赵老师:星期五下午初三学生要完成中考志愿网上填报工作,所以这次活动他们不参加了。
李敏:那就没问题了。
赵老师:好的。 请你以学校团委名义写个通知吧,让初一、初二师生准时参加活动。
【解析】理论上,本题是一道“应用题”,写一则“通知”嘛。应用文写作考查一是“格式”(含标题、通知对象、发送单位、日期等),二是“内容”(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以,题目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当然,本题还要求“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字”
。从对话来看,应该是:学校团委通知初一、初二师生准时参加本周五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的“端午诗会”。好了吧。参考答案略。
通知示例: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8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①,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②,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③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①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②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③癯(qú)):瘦。
5.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 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 B. 与里人唐寅善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 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D. 与李梦阳、何景明游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E. 为吴中诗人之冠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在很多时候,词性判断法是判断文言文字词含义、用法是否相同的重要方法。如,A项上句中的“名”是“问”的宾语,是名词,而下句中的“名”带宾语“之”,是动词,两个“名”的意义或用法必定不同。E项中的“冠”虽都是名词,但上句中的“冠”应读“guàn”(居第一位的),下句中的“冠”应读“guān”(帽子),两个“冠”的意义或用法自然也不同。同理,B项中两个“善”虽都是动词,但上句中的“善”指人际关系,可解释为“亲爱(亲善)、友好”,下句中的“善”+ 技艺,可解释为“擅长、善于”,其意义或用法也不同。C项中的“以”都可解释为表原因的“因为”,D项的结构完全一样,“与xx游”和“与游”,句中的“游”都可解释为动词,“交游”。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②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解析】文言文的翻译原则我已讲多次,请查阅以前的中考解析。①(主语,徐祯卿)资(天资)颖(聪颖)特(杰出的、非常优秀的),家(中)不(没有)蓄(收藏)一(本)书,而(然而)无所不通(通晓)。②寅(唐寅)言(说、介绍、推荐)之(他,徐祯卿)(向、给)沈周、杨循吉,(徐祯卿)由(由于)是(这)知名(出名,著名)。
参考答案:①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②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
7. 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3分)
【解析】从选文来看,徐祯卿成才的内因是“资颖特”,“其为读,……”;外因是“与里人唐寅善”、“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因此参考答案为“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
8. 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⑴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解析】“熔炼精警”是什么意思?大概是词句凝练蕴藉,精妙警辟。从“第一联或第二联”来看,其中的“欲”和“独”较为突出:“欲”是“秋”季未到,但在诗人眼里、心中秋意已生(愁乃心上秋啊);“独”应该就是远离故土(吴县人、重以桑梓念)的孤独、寂寞,可以联想“独怆然而涕下”中的“独”,所以,参考答案云:①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②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
⑵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3分)
【解析】噫,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
大雁因为什么乐于远征呢?诗人应该不是想要给大家科普一下,而是巧妙衬托,以雁写人,借以自问:“我何事乐长征”?诗人“独卧”而“重以桑梓念”,于是借大雁来抒发自己远离故土、羁旅异乡(武昌)的孤独、愁苦之情。仔细推敲的话,应该还有一种自己“何事乐长征”(“俺缘何事‘乐于’长征,而不归家?”)的深层感慨。
参考答案: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9. 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2分)
【解析】“彩虹似的梦”,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梦”,只是也只剩下“梦”了;而“梦”如“彩虹”,曾几何时,对生活、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也是那般绚烂瑰丽;“梦”如“彩虹”,却又是那般的美丽而虚幻,不可捉摸、可望而不可即。新娘夕阳中,只有桥如故!诗人一别之,再别之;除了“彩虹似的梦”,带不走一点云彩,于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上课时老师也许解释过其中的情节了,你懂的。
参考答案:“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虚实结合,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10. 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解析】度娘说,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会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题目中的三组句子中,“前后呼应地重叠”的是“梦/寻梦”、“放歌”和“沉默”,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的,是诗人情感从流淌、奔涌到静息,从慷慨飞扬而转瞬急转直下的跌宕过程,其中有诗人彩虹般的憧憬、狂热的爱恋与依依的呵护,其中有“新月派”诗歌的节奏与音韵之美。
参考答案:用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放歌”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3题。
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
莫砺锋
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配。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每岁春光九十日。”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据气象部门统计,2017年南京的春季只有54天,还不足两个月。今年的春姑娘也姗姗来迟,气象部门宣布,南京从3月23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比历法上的“立春”(2月4日)晚了47天!但昨天(3月27日)南京的气温迅速升至27度,夏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看来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红楼梦》里贾府的四位姑娘,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迎之,又探之,可见春尚未至,然而紧接着就来了惜之!难道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是如此短促,所以“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贾姓姑娘如此取名?
就自然景观而言,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然而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春秋时代的某个严冬,齐景公身穿狐白之裘,对大臣晏婴说:“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唐的某个酷夏,唐文宗坐在凉爽的殿阁中与诸学士联句,文宗得句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对严寒、酷暑有切肤之痛,显然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所以普通人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总是在盛夏酷暑时盼望着凉爽的秋天,在寒冬腊月时盼望着温暖的春天。可惜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自然界中的百草千卉当然也就“春江水暖鸭先知”。至少在南京,春天的花卉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先后有序,而变成扎堆开放。紫金山下的梅花刚谢,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便争先恐后地纷纷开花。这几天到城东来赏花的人熙熙攘攘,大家都明白“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我曾经十分喜爱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
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但如今的我更想把句中的“春天”改成“夏天”,不知其他地方的读者朋友同意这样改吗?
(选自2018 年4月4日《中华读书报》)
1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2分)
A. 历法上“立春”的日期一般是固定的,而从气象学意义看,春季开始的时间是变化的。
B. 从气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今后南京的春天一定会来得更晚,变得更短。
C.《红楼梦》里贾府四位姑娘的名字证实了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很短促。
D. 紫金山下的梅花、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等扎堆开放,是为了满足人们赏花的需求。
【解析】选“符合文意”的哦,别看错了!D项中“扎堆开放,是为了满足人们赏花的需求”一说最离谱,应是“春季越来越短”之类的。B项呢?“今后南京的春天一定会来得更晚,变得更短”缺乏文本支撑和科学依据,只是“看来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是“今年”而非“今后”,且“一定”太过于武断。你提炼的“一年比一年短”的规律,哈哈哈,不对!至于C项中“贾府四位姑娘的名字证实了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很短促”一说,哈哈,也不对。文中的引用只是作者很文艺、特创新的联想(而非例证),“难道(莫不是)……?”同志们圈点勾画时,细心一点!
12. 文中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
【解析】信息量好大啊。赶快把这些地方勾画出来。
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文中注:“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杜荀鹤的诗句:每岁春光九十日。(文中注: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
齐景公的感受:“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唐文宗的感受: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文中一并提示: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
好了,“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引用两位诗人的诗句主要强调春季的时间——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而引用两位不知人民疾苦的帝王的话,主要是突出“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帝王如此,普通人民呢?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
参考答案:引用孟郊和杜荀鹤的诗句表明在古代历法中,春天的法定长度是三个月。引述齐景公和唐文宗对季节的感受,表明由千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突出了普通人对春、秋两季的喜爱。
13. 作者想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中的“春天”改成“ 夏天”,有怎样的用意?(2分)
【解析】从上下文来看,作者想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中的“春天”改成“夏天”,主要是因为春脖子短,“进一步强调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惋惜之情。”(引号内的内容为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8题。
饺子记盛
谢冕
①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活动是“包饺子”。
②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件奢华之举。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有情,有趣,有气势。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
③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折,图好看,玩花的。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的好,无需借助“外援”。
④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游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
⑤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那跑堂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
⑥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
2018年1月24日
此日丁酉腊八
(选自2018 年2 月23 日《文汇报》,有删节)
14. 标题“饺子记盛”的“盛”有哪些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4分)
【解析】选文中,与“盛”照应的词语有“最常见、也最隆重”、“愉悦欢乐”、“最富亲情”、“有情,有趣,有气势”、“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有大学问”、“享受家的温暖”、“饺子就是乡愁”、“纯粹的中国味道”等。基本上可以从场景、情感、学问等方面解释:场景之“盛”,常见、隆重、有情趣、有气势;情感之“盛”,最富亲情、寄寓着家的温暖和乡愁;学问之“盛”,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有大学问。如此等等。写了“哪些内容”?再把其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事件)概述一遍吧。
参考答案:“盛”有隆重、丰富、深厚、广泛的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包饺子、吃饺子的隆重与热闹;饺子的调馅功夫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饺子里满含着亲情,寄托了乡愁;在维也纳小店参加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
15. 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解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停妥,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
描写方法?
吼吼。
度娘说:描写,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按叙述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如此等等。
划线句?按内容应该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按叙述,应该是正面描写、场面描写。哎哟,你这个同志有套答案的嫌疑哦。尴尬啊!
表达效果:准确传神地 + 描绘了人们包饺子、吃饺子时有序、忙碌、热闹的,“有情,有趣,有气势”的的场景。+ 抒写了大家包饺子时的“愉悦欢乐”,吃饺子时的欣喜和豪爽。+ 营造了“最富亲情”的、温暖温馨的“家”的氛围。不管了,想到多少就写多少。
还是不要继续胡扯了,上参考答案:采用场面描写。点面结合、条理清楚地描写了包饺子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的精彩场面,有情,有趣,有气势,渲染出包饺子时欢快热闹的气氛,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6. 第③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的“调馅”,有什么用意?(3分)
【解析】回答本题,我们应该画出来的重要句子有:“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这里有大学问”……好吧,……还富有哲理。
参考答案:突出饺子是否好吃,关键是调馅。作者借凋馅的功夫表达了中国烹调的文化含义:把握好主客关系,处理好搭配关系,这样就超越了饮食的范畴,富有哲理。
17. 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3分)
【解析】回答本题,我们应该画出来的重要句子有:“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心裁”、“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等句子,注意,“感动”的前半句有修正提示——“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咱们就不要再什么答“怀乡情切”、“乡愁”了。
参考答案:在异国他乡看到了带有地道中国味的饺子店,吃到了纯粹中国味道的饺子;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道;看到了外国人对中国饺子的喜爱,感受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18. 落款处为什么要在日期之后加上“此日丁酉腊八"?请联系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解析】对呀,日期后为什么还要“附注”一下,换个写法写日期?
关键要看清“丁酉腊八”,要马上意识到这是我们农历的干支纪年法,这里的“丁酉”是“2017年”,“腊八”就是“腊月初八”。阳历的“2018年1月24日”就是农历的“2017
年腊月初八”。当然,作者肯定不是要换算一下,借此说明自己数学比体育、英语都好,应该是“饺子记盛”后,尤其是吃了“令我大为感动”的“饺子宴”后对“纯粹的中国味道”、对中国(美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参考答案:文中包饺子、吃饺子,以及奥地利教授的“饺子宴”,都带有浓重的中国文化特色,最后的落款特地加上农历的日子,突出这一特色,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60分)
19. 作文。(60分)
好,是壮丽的山川,是秀美的田园;好,是朋友的信任,是对手的挑战;好,是美丽的邂逅,是无悔的错过;好,是宁静的港湾,是崎岖的征途……
请以“什么是个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 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解析】
什么是个好?
这还真是见仁见智。
好,是壮丽的山川,是秀美的田园;
好,是朋友的信任,是对手的挑战;
好,是美丽的邂逅,是无悔的错过;
好,是宁静的港湾,是崎岖的征途……
试题的提示文字,充分发挥了引导写作的功能,将作文试题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开阔了考生的写作思路,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学生借此可以很快地进入构思过程。
什么是个好?
还真未必是见仁见智,是“朋友的信任、对手的挑战、宁静的港湾、崎岖的征途……”作文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成长,用诗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发掘生活中的正能量。试题在为考生搭建了抒写真情实感的诗意平台的同时,引导考生领会题目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写出有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主题深刻的文章。
什么是个好?
就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