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济南市中考数学【27题 9分 多为综合题(倒数第二题)】训练
2007济南中考
已知:如图,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半径为1的⊙B经过点,且与轴分交于点,
B
A
C
D
y
x
O
点的坐标为,的延长线与⊙B的切线交于点.
(1)求的长和的度数;
(2)求过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008济南中考
如图,直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直线相交于点P.
(1)求点P的坐标.
(2)请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动点E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O→P→A的路线向点A匀速运动
(E不与点O、A重合),过点E分别作EF⊥x轴于F,EB⊥y轴于B.设运动t秒时,
矩形EBOF与△OPA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① 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 当t为何值时,S最大,并求S的最大值.
F
第23题图
y
O
A
x
P
E
B
2009济南中考
1、如图,在梯形中,
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
动点同时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1)求的长.
(2)当时,求的值.
A
D
C
B
M
N
(第1题图)
(3)试探究: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
2010济南中考
2.已知:△ABC是任意三角形.
⑴如图1所示,点M、P、N分别是边AB、BC、CA的中点.求证:∠MPN=∠A.
⑵如图2所示,点M、N分别在边AB、AC上,且,,点P1、P2是边BC的三等分点,
你认为∠MP1N+∠MP2N=∠A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
⑶如图3所示,点M、N分别在边AB、AC上,且,,点P1、P2、……、
P2009是边BC的2010等分点,则∠MP1N+∠MP2N+……+∠MP2009N=____________.
(请直接将该小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A
B
C
N
M
P
A
M
N
P1
C
P2
B
A
C
M
N
P1
P2
P2009
……
……
B
第23题图2
第23题图1
第23题图3
2011济南中考
3.如图,矩形OABC中,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0,8),点C的坐标为(6,0).
抛物线经过A、C两点,与AB边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点P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不与点C重合),点Q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AQ=CP,连接PQ,
设CP=m,△CPQ的面积为S.
①求S关于m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m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
②当S最大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若存在点F,使△FDQ为直角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27题图
l
第27题备用图
2012济南中考
4.如图,双曲线过点D(6,1),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
过C作CA⊥x轴,过D作DB⊥y轴,垂足分别为A,B,连接AB,BC.
(1)求k的值; (2)若△BCD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解析式;
(3)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013济南中考
如图1,在△ABC中,AB=AC=4,∠ABC=67.5°,△ABD和△ABC关于AB所在的直线对称,点M为边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C重合),点M关于AB所在直线的对称点为N,△CMN的面积为S.
(1)求∠CAD的度数;
(2)设CM=x,求S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
C
A
M
N
D
B
第27题图1
C
A
M
N
D
B
第27题图2
E
(3)S的值最大时,过点C作EC⊥AC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EN(如图2).P为线段EN上一点,Q为平面内一点,当以M,N,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时,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NP的长.
2014济南中考
如图1,有一组平行线l1∥l2∥l3∥l4,正方形ABCD的第四个顶点分别在l1,l2,l3,l4上,
EG过点D且垂直l1于点E,分别交l2,l4于点F1,G1,EF=DG=1,DF=2.
(1)AE= ,正方形ABCD的边长= ;
(2)如图2,将∠AEG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E′D′,旋转角为α(0°<α<90°),点D′在直线l3上,以AD′为边在E′D′左侧作菱形AB′C′D′,使B′,C′分别在直线l2,l4上
①写出∠B′AD′与α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②若α=30°,求菱形AB′C′D′的边长.
2015济南中考
27.(9分)(2015•济南)如图1,在△ABC中,∠ACB=90°,AC=BC,∠EAC=90°,
点M为射线AE上任意一点(不与A重合),连接CM,
将线段CM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N,
直线NB分别交直线CM、射线AE于点F、D.
(1)直接写出∠NDE的度数;
(2)如图2、图3,当∠EAC为锐角或钝角时,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不变,选取其中一种情况加以证明;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4,若∠EAC=15°,∠ACM=60°,直线CM与AB交于G,BD= ,
其他条件不变,求线段AM的长.
参考答案
2007济南中考
解:(1)∠AOC=900
是的直径, 1分
又点的坐标为,
2分
, 3分
(2)如图,连接,过点作轴于点 4分
为的切线,
, 5分
,,
,
在中,
6分
在中,
,
点的坐标为 7分
设过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8分
9分
2008济南中考
解:(1) 解得: ∴点P的坐标为(2,)
(2)将代入 ∴ ,即OA=4
做PD⊥OA于D,则OD=2,PD=2
∵ tan∠POA= ∴ ∠POA=60°
F
P
x
O
B
C
E
A
y
∵ OP= ∴△POA是等边三角形.
(3)① 当02,∴当t=时,S最大=
2009济南中考
解:(1)如图①,过、分别作于,于,
则四边形是矩形 ∴-----1分
在中, -----2分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3分
图①)
A
D
C
B
K
H
图②)
A
D
C
B
G
M
N
(2)如图②,过作交于点,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4分
由题意知,当、运动到秒时,
∵ ∴
又 ∴ ∴-----5分
即 解得,------6分
A
D
C
B
M
N
图③)
图④)
A
D
C
B
M
N
H
E
(图⑤)
A
D
C
B
H
N
M
F
(3)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时,如图③,即 ∴-----7分
②当时,如图④,过作于
解法一:
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得
在中,
又在中, ∴ 解得-----8分
解法二:
∵ ∴
∴ 即 ∴------8分
③当时,如图⑤,过作于点.
解法一:(方法同②中解法一)
解得
解法二:
∵ ∴
∴ 即 ∴
综上所述,当、或时,为等腰三角形-----9分
2010济南中考
解: ⑴证明:∵点M、P、N分别是AB、BC、CA的中点,
A
B
C
M
N
P1
第2题图
P2
1
2
∴线段MP、PN是△ABC的中位线,
∴MP∥AN,PN∥AM, 1分
∴四边形AMPN是平行四边形, 2分
∴∠MPN=∠A. 3分
⑵∠MP1N+∠MP2N=∠A正确. 4分
如图所示,连接MN, 5分
∵,∠A=∠A,
∴△AMN∽△ABC, ∴∠AMN=∠B,,
∴MN∥BC,MN=BC, 6分
∵点P1、P2是边BC的三等分点,
∴MN与BP1平行且相等,MN与P1P2平行且相等,MN与P2C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MBP1N、MP1P2N、MP2CN都是平行四边形,
∴MB∥NP1,MP1∥NP2,MP2∥AC,-----7分
∴∠MP1N=∠1,∠MP2N=∠2,∠BMP2=∠A,
∴∠MP1N+∠MP2N=∠1+∠2=∠BMP2=∠A.----8分
⑶∠A. -----9分
2011济南中考
3.解:(1)将A、C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图1
E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①∵OA=8,OC=6 ∴,
过点Q作QE⊥BC与E点,则,
∴, ∴,
∴
∴当m=5时,S取最大值;
②在抛物线对称轴l上存在点F,使△FDQ为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的点F共有四个,
坐标分别为F1(,4),F2(,8),F3(,),F4(,).
2012济南中考
4解:(1)∵双曲线经过点D(6,1), ∴,解得k=6;
(2)设点C到BD的距离为h,
∵点D的坐标为(6,1),DB⊥y轴, ∴BD=6,∴S△BCD=×6•h=12,解得h=4,
∵点C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点D的纵坐标为1, ∴点C的纵坐标为1-4= -3,
∴,解得x= -2, ∴点C的坐标为(-2,-3),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所以,直线CD的解析式为;
(3)AB∥CD.理由如下:
∵CA⊥x轴,DB⊥y轴,点C的坐标为(-2,-3),点D的坐标为(6,1),
∴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0),B(0,1),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则,解得, 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
∵AB、CD的解析式k都等于相等, ∴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AB∥CD.
2013济南中考
解: (1) ∵AB=AC,∠ABC=67.5° ∴∠ABC=∠ACB=67.5°∴∠CAB=45°
∵△ABD和△ABC关于AB所在直线对称∴∠BAD=∠CAB=45°∴∠CAD=90°
(2)由(1)可知AN⊥AM
∵点M,N关于AB所在直线对称 ∴AM=AN
∵CM=x,∴AN =AM=4-x ∴S==
∴S= ∴当x==2时,S有最大值
(3)∵CE⊥AC,∴∠ECA=90°,
∵∠CAB=45°,∴∠CEA=∠EAC=45°,∴CE=AC=4,
在Rt△ECA中,AC=EC=4,由勾股定理得:EA=√42+42=4√2,
∵AM=AN,∠CAB=∠DAB,∴AO⊥MN,MO=NO,
在Rt△MAN中,AM=AN=4-2=2,由勾股定理得:MN=√22+22=2√2,∴MO=NO=√2,
由勾股定理得:AO=√22-(√2)2=√2,∴EO=4√2-√2=3√2,
在Rt△EON中,EO=3√2,MO=√2,由勾股定理得:EM=√(3√2)2+(√2)2=2√5,
分为三种情况:①当以MN为对角线时,此时P在E上,即NP=NE=2√5;
②以MN为一边时,以N为圆心,以MN为半径画弧交NE于P,此时NP=MN=2√2;
③以MN为一边时,过M作MZ⊥NE于Z,则PZ=NZ,
∵AE⊥MN,∴∠EON=∠MZN=90°,
∵∠ENO=∠MNZ,∴△ENO∽△MNZ,
∴
∴;;
2014济南中考
.解:(1)由题意可得:∠1+∠3=90°,∠1+∠2=90°,∴∠2=∠3,
在△AED和△DGC中,,∴△AED≌△DGC(AAS),∴AE=GD=1,
又∵DE=1+2=3,∴正方形ABCD的边长==, 故答案为:1,;
(2)①∠B′AD′=90°﹣α;理由:过点B′作B′M垂直于l1于点M,
在Rt△AED′和Rt△B′MA中,,∴Rt△AED′≌Rt△B′MA(HL),
∴∠D′AE+∠B′AM=90°,∠B′AD′+α=90°, ∴∠B′AD′=90°﹣α;
②过点E作ON垂直于l1分别交l1,l3于点O,N,
若α=30°,则∠ED′N=60°,AE=1, 故EO=,EN=,ED′=,
由勾股定理可知菱形的边长为:==.
点评:
2015济南中考
解:(1)∵∠ACB=90°,∠MCN=90°,∴∠ACM=∠BCN,
在△MAC和△NBC中,,∴△MAC≌△NBC,∴∠NBC=∠MAC=90°,
又∵∠ACB=90°,∠EAC=90°,∴∠NDE=90°;
(2)不变,
在△MAC≌△NBC中,,∴△MAC≌△NBC,∴∠N=∠AMC,
又∵∠MFD=∠NFC,∠MDF=∠FCN=90°,即∠NDE=90°;
(3)作GK⊥BC于K,
∵∠EAC=15°,∴∠BAD=30°,
∵∠ACM=60°,∴∠GCB=30°,
∴∠AGC=∠ABC+∠GCB=75°,
∠AMG=75°,∴AM=AG,
∵△MAC≌△NBC,∴∠MAC=∠NBC,∴∠BDA=∠BCA=90°,
∵BD=,∴AB=+,
AC=BC=+1,
设BK=a,则GK=a,CK=a,
∴a+a=+1,∴a=1,
∴KB=KG=1,BG=,
AG=,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