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9.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32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2016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铁矿石 B.酸奶 C.干冰 D.海水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粮食酿酒 C.工业炼铁 D.火箭点火 ‎3.下列说法相互对应的是(  )‎ A.化合价: O B.元素符号:氯﹣Al C.化学式:氧化铁﹣FeO D.俗名:氢氧化钙﹣生石灰 ‎4.下列各名词与现象对应合理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变潮湿﹣氧化 B.用洗洁精洗去油污﹣溶解 C.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出现晶体﹣蒸发 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挥发 ‎5.下列对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常见的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B 糖类物质 淀粉、蔗糖、纤维素 C 金属材料 玻璃钢、生铁、硬铝 D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尘 A.A B.B C.C D.D ‎6.下列是实验室制取CO2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稀盐酸 B.‎ 收集气体 C.‎ 检查气密性 D.‎ 验满 ‎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Mn元素的化合价 ‎ B.溶液的pH C.形成溶液时的温度 ‎ D.金、银、铜金属活动性 ‎8.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蔗糖 B.用浓硫酸干燥NH3‎ C.用KMnO4溶液区分SO2和CO2 D.用活性炭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9.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所以氢氧化铁也会使酚酞变红 B.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不一定有蓝色沉淀生成 D.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一定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10.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反应前后无元素化合价改变 C.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 D.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了 ‎11.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制氯化铁:2Fe+3CuCl2=2FeCl3+3Cu B.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H2SO4=CuSO4+H2O C.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2SO4+Ba(NO3)2=BaSO4↓+2KNO3‎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 ‎1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熟石灰具有碱性,和硫酸铵混合使用防止土壤酸化、板结 B.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锈 C.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反应,切割钢板时用于划线 D.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13.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 KCl固体(KClO3)‎ MnO2‎ 加热 B H2(HCl)‎ Na2CO3溶液、浓H2SO4‎ 吸收、干燥 C KNO3固体(KOH)‎ H2O、CuSO4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aCl2溶液(HCl)‎ 过量的CaCO3‎ 过滤 A.A B.B C.C D.D ‎14.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 A.CaO Ca(OH)2 CaCO3 B.CuO CuSO4 FeSO4‎ C.H2O H2 Cu D.C CO CO2‎ ‎15.一包不纯的Na2CO3固体,杂质可能是CaCl2、NaCl、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g,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加水得澄清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CaCl2‎ B.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NaHCO3‎ C.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可能含有NaCl D.所加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3%‎ ‎ ‎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若有二个正确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净化中,明矾与活性炭的作用完全相同 B.汽油和洗洁精都可除油污,其原理完全相同 C.用KClO3及H2O2制O2时,加入MnO2作用相同 D.高炉炼铁所需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17.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甲、乙烧杯中出现图1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图2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t1℃时烧杯中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5g D.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8.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C.cd段的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变蓝 D.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19.下列四组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KNO3 FeCl3 KOH H2SO4‎ B.NH4HCO3 Ba(OH)2 H2SO4 NaNO3‎ C.NaCl MgCl2 K2SO4 CuSO4‎ D.K2CO3 Na2SO4 BaCl2 NaOH ‎20.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由Ca(OH)2为原料制得,制备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料中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B.搅拌中的化学方程式:CaC12+H2O2+2NH3+8X═CaO2•8H2O↓+2NH4Cl,其中X的化学式为H2O C.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4C1‎ D.这种制法要求低温下进行,只是避免造成氨水挥发 ‎ ‎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9分)‎ ‎21.用化学用语表示:‎ ‎(1)2 个氮气分子      ‎ ‎(2)2个硝酸根离子      ‎ ‎(3)最简单的有机物      ‎ ‎(4)缺少       元素会得佝偻病.‎ ‎22.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硫酸铜 B.熟石灰 C.聚乙烯  D.碳酸氢钠  E.干冰  F.肥皂水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可用于生产食品包装袋的是      ;‎ ‎(3)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波尔多液的成分中的盐是      ;‎ ‎(5)常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      ;‎ ‎(6)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 ‎23.如图所示简易净水器.其中放置物质的顺序有错误,为使净水效果最佳,请仿照自来水生产流程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      (填字母),其中活性炭具有      性.‎ ‎24.海水中蕴含的元素多达80多种,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除氯化钠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图(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 ‎(2)操作不能改用硝酸钡溶液,原因是      ;‎ ‎(3)进行操作后,判断BaCl2过量的方法是      ;‎ ‎(4)滤液的主要成分有(填写化学式):NaCl和      ;‎ ‎(5)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的具体步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以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5.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将空气吹入K2CO3溶液生成KHCO3,然后加热使KHCO3分解出CO2,再转化为有机物实施碳循环.根据以下流程回答.‎ ‎(1)吸收池中发生K2CO3+H2O+CO2=2KHCO3,则分解池分解生成的可循环使用的溶液是      溶液;‎ ‎(2)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方程式      .‎ ‎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6.根据如图1的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利用图1中A和D或      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用D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 ‎(3)实验室通常利用图中装置B与      (选填字母)的组合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C装置代替B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为      .‎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 气体,除杂装置(如图2)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选填字母). A.a→b→d→c B.b→a→c→d C.d→c→a→b D.c→d→b→a.‎ ‎27.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氧化铁粉末(含少量铁粉)样品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回答:‎ ‎(1)小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加热前先通一会儿氢气,目的是      .‎ ‎(2)请完成表格.(H2的化学性质与CO相似):‎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A中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A中:Zn+H2SO4═ZnSO4+H2↑.‎ B中      粉末逐渐变黑色;‎ B中:      .‎ ‎(3)数据记录和处理:经规范的操作和正确称量,得到如下两组数据(B中反应完全,C中吸收完全):‎ 反应前 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①组 B:玻璃管质量32.4g,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g B:玻璃管和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40.0g ‎②组 C:干燥管和生石灰质量40.Og C:干燥管和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43.0g 通过计算发现,用得到的两组数据求出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不同.你觉得应选      组数据,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 ‎(4)问题和讨论:经讨论,同学们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在      (填2个装置代号)之间增加了如图所示的D装置,再次实验后,用得到的两组数据求出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基本相同.‎ 图D装置里的液体是      .‎ ‎ ‎ 五、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8.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已知其中一定含Na2CO3,可能含有:BaCl2、CuSO4、CaCO3、NaOH、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①‎ ‎(2)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3)向无色滤液①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产生 试回答:‎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则原白色混合物中除碳酸钠外一定还含有      ; 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      .‎ ‎(2)步骤2中一定发生反应而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2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X为硫酸,A、B、G、H都含有同一种元素,Y、F、H均为单质,其中Y、H是常见的金属,H为红色固体.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试推断:‎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H:      .‎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A→B+C+D:      ;‎ ‎‚C+D→E+F:      ;‎ ‎(3)G→H的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称为:      .‎ ‎ ‎ 六、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30.(14分)(2016•丹阳市校级二模)过碳酸钠(aNa2CO3•bH2O2)广泛用于洗涤、纺织、医疗、造纸等.某小组展开了深入的学习:‎ ‎【制备研究】:如图是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此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      ;‎ ‎(2)洗涤过碳酸钠晶体最好选用      .‎ A.蒸馏水 B.无水酒精 C.饱和NaCl溶液 ‎(3)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其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      和      ;‎ ‎【性质研究】:为探究过碳酸钠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实验.‎ ‎(1)步骤及现象:取少量过碳酸钠于温水中,发现有气泡缓缓冒出,得到无色溶液X;取少量X加入MnO2,迅速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4)查找资料: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5)实验过程:该同学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出结论溶液中含有Na2CO3.其他同学提出异议,理由是      .更改方案后,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可能存在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样,滴加足量溶液 ‎      ‎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溶液 ‎ 无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③另取样,      ‎ ‎      ‎ 证明溶液中无NaOH 实验反思: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想:NaHCO3与NaOH也应该可以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 ‎【组成确定】:‎ 取31.4g过碳酸钠(aNa2CO3•bH2O2)溶于水加入二氧化锰,产生4.8g气体,则过碳酸钠中a:b=      .‎ ‎ ‎ ‎2016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铁矿石 B.酸奶 C.干冰 D.海水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铁矿石的主要成份是铁,还含有其他的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酸奶中含有水、蛋白质、有机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干冰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D、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 ‎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粮食酿酒 C.工业炼铁 D.火箭点火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火箭点火时,燃料燃烧能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 ‎ ‎3.下列说法相互对应的是(  )‎ A.化合价: O B.元素符号:氯﹣Al C.化学式:氧化铁﹣FeO D.俗名:氢氧化钙﹣生石灰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A、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B、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D、根据氢氧化钙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 O,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l,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常见物质的俗称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4.下列各名词与现象对应合理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变潮湿﹣氧化 B.用洗洁精洗去油污﹣溶解 C.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出现晶体﹣蒸发 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挥发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氧化是指物质与氧发生反应形成氧化物的过程;‎ B、溶解是指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稳定的混合物的过程;‎ C、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液体的分子运动加快而扩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D、挥发是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解答】解:‎ A、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变潮湿,是由于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而在表面形成溶液;不属于氧化;故不正确;‎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使油污与水形成相对稳定但不均一的混合物;不属于溶解;故不正确;‎ C、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出现晶体,是由于降低温度而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结晶析出硝酸钾晶体;不属于蒸发;故不正确;‎ D、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白雾,是由于浓盐酸中HCl气体挥发到空气中的结果;属于挥发;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对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是正确理解一些常用的名词或概念的有效方法,避免因概念的混淆而产生认识上的混乱.‎ ‎ ‎ ‎5.下列对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常见的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B 糖类物质 淀粉、蔗糖、纤维素 C 金属材料 玻璃钢、生铁、硬铝 D 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粉尘 A.A B.B C.C D.D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A、纯碱不是碱,是盐;‎ B、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常见的糖类物质;‎ C、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D、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解答】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不正确;‎ B、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常见的糖类物质,故正确;‎ C、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合金,故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及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 ‎ ‎6.下列是实验室制取CO2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稀盐酸 B.‎ 收集气体 C.‎ 检查气密性 D.‎ 验满 ‎【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分析】A、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解答;‎ B、根据实验室用排空气法收集CO2的正确装置分析解答;‎ C、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解答;‎ D、根据验满时不能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解答.‎ ‎【解答】解:‎ 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两口紧挨,故对;‎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故对;‎ C、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对;‎ D、验满时不能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故错;‎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与检验的操作,难度不大.对于实验中的操作应明确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 ‎ ‎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Mn元素的化合价 ‎ B.溶液的pH C.形成溶液时的温度 ‎ D.金、银、铜金属活动性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化学式进行解答.‎ B、根据常见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锰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6、+7、+4,不是按由低到高排列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显中性,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显碱性,但饱和的氢氧化钠的碱性比碳酸钠强,则它们饱和溶液的pH由小到大为NaCl、Na2CO3、NaOH,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形成溶液时的温度由高到低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的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金、银、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铜、银、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8.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蔗糖 B.用浓硫酸干燥NH3‎ C.用KMnO4溶液区分SO2和CO2 D.用活性炭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分析;‎ B、根据浓硫酸能够和氨气反应分析;‎ C、根据高锰酸钾能够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而褪色分析;‎ D、根据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食盐,故选项实验设计错误;‎ B、浓硫酸能够和氨气反应,起不到干燥的作用,故选项实验设计错误;‎ C、高锰酸钾能够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和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故选项实验设计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而硬水转化为软水通过煮沸或蒸馏,故选项实验设计错误;‎ 故选项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 ‎ ‎9.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所以氢氧化铁也会使酚酞变红 B.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不一定有蓝色沉淀生成 D.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一定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分析】A、根据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分析;‎ B、根据鸡蛋清中加入硫酸铵会发生盐析分析;‎ C、根据反应物的量分析;‎ D、根据氮肥的种类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不会使酚酞变红,故A错误;‎ B、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发生盐析,析出白色固体,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故B错误;‎ C、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当硫酸过量时,没有蓝色沉淀生成,故C正确;‎ D、氮肥中只有铵盐加熟石灰研磨,一定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尿素加熟石灰研磨,一定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0.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反应前后无元素化合价改变 C.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 D.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了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CO+2NON2+2CO2.‎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说法正确;‎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故C说法正确;‎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每4个反应物的分子,生成了3个分子,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了.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 ‎ ‎11.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是(  )‎ A.制氯化铁:2Fe+3CuCl2=2FeCl3+3Cu B.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H2SO4=CuSO4+H2O C.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2SO4+Ba(NO3)2=BaSO4↓+2KNO3‎ D.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A、根据铁单质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进行解答;‎ B、根据稀硫酸可以和氧化铜反应,但不能与碳粉反应进行解答;‎ C、根据硫酸钡可以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沉淀,但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进行解答;‎ D、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可以中和多余的胃酸进行解答;‎ ‎【解答】解:A、铁单质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故通过这个反应不能达到目的;‎ B、稀硫酸可以和氧化铜反应,但不能与碳粉反应,故可通过稀硫酸除去碳粉中的少量氧化铜,硫酸铜溶于水,碳粉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可分离二者;‎ C、硫酸钡可以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沉淀,但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故可以用硝酸钡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D、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可以中和多余的胃酸,故可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反应的目的和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看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出现不同的现象就可以鉴别.‎ ‎ ‎ ‎12.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熟石灰具有碱性,和硫酸铵混合使用防止土壤酸化、板结 B.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锈 C.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反应,切割钢板时用于划线 D.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 ‎【分析】A、从肥料的使用及有关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 C、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解答;‎ D、根据镁的用途解答.‎ ‎【解答】解:‎ A、熟石灰呈碱性,可以改善酸性土壤,但是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使铵根变为氨气逸出,损失肥效.故错误;‎ B、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除锈,故正确;‎ C、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切割钢板时用于划线,故正确;‎ D、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故正确.‎ 答案: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13.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 KCl固体(KClO3)‎ MnO2‎ 加热 B H2(HCl)‎ Na2CO3溶液、浓H2SO4‎ 吸收、干燥 C KNO3固体(KOH)‎ H2O、CuSO4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aCl2溶液(HCl)‎ 过量的CaCO3‎ 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溶解后,KOH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4.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 A.CaO Ca(OH)2 CaCO3 B.CuO CuSO4 FeSO4‎ C.H2O H2 Cu D.C CO CO2‎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完成物质间转化的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 ‎【解答】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等实现了甲至乙、甲至丙和乙至丙的一步反应的转化;但碳酸钙需要先分解生成氧化钙,然后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即丙到乙需要二步反应才能完成转化;故不正确;‎ B.氧化铜无法转化为硫酸亚铁,故不正确;‎ C.铜无法转为氢气,水也无法转化为铜,故不正确;‎ D.碳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可被碳还原为一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通过列举具体反应,判断物质间是否可以实现一步反应的转化,采用排除法(即发现一步转化不能实现,排除该选项)是解答本题的捷径.‎ ‎ ‎ ‎15.一包不纯的Na2CO3固体,杂质可能是CaCl2、NaCl、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g,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加水得澄清溶液,样品中一定没有CaCl2‎ B.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NaHCO3‎ C.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可能含有NaCl D.所加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3%‎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利用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判断物质的有关反应现象,利用极端假设法计算与100g盐酸反应时如果全部是碳酸钠时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判断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氢钠,进而确定固体的组成.‎ ‎【解答】解:A、由于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够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所以固体中一定不会含有氯化钙;‎ B、由于杂质是碳酸氢钠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且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钠小,所以同质量的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要多,故杂质中不能全部是碳酸氢钠,一定含有氯化钠,故说法正确;‎ C、由于杂质是碳酸氢钠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且碳酸氢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碳酸钠小,所以同质量的碳酸氢钠比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要多,故杂质中不能全部是碳酸氢钠,故还一定含有氯化钠,且杂质可以全部是氯化钠,也可以是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两者都有;故说法错误;‎ D、假设该固体都是碳酸钠,则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是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10.6g y x x=4.4g y=7.3g 如果该固体全部是碳酸钠,此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3%,而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小于4.4g,所以消耗的氯化氢应该比此时要少,所以所加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小于7.3%;故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碳酸盐的性质,学会利用利用极端假设法来解答这类题目:先假设全部是主要的物质,然后根据计算的数据,判断是否含有其他的物质,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若有二个正确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净化中,明矾与活性炭的作用完全相同 B.汽油和洗洁精都可除油污,其原理完全相同 C.用KClO3及H2O2制O2时,加入MnO2作用相同 D.高炉炼铁所需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考点】水的净化;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铁的冶炼.‎ ‎【分析】A、据明矾和活性炭的作用回答;‎ B、汽油可溶解油污、洗洁精是乳化油污;‎ C、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回答;‎ D、焦炭在高炉中主要是提供能量及得到还原剂.‎ ‎【解答】解:A、在水的净化中,明矾的作用是形成胶状物吸附杂质,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等,由此可知: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同,故错误;‎ B、汽油可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洁精是乳化油污,所以二者的除污原理不同,故错误;‎ C、氯酸钾和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过程中均须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起催化剂的作用,正确;‎ D、焦炭在高炉中主要是提供能量及得到还原剂,高炉内的反应需要热量也是需要焦炭提供,正确;‎ 故选:AB.‎ ‎【点评】了解水的净化中物质的作用,物质的除污原理,氯酸钾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高炉炼铁中物质的作用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 ‎ ‎17.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甲、乙烧杯中出现图1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图2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t1℃时烧杯中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5g D.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出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可以比较出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溶液中量的变化等.‎ ‎【解答】解:A、由于在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因此将20g甲和乙分别加入到100g,甲和乙会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A正确;‎ B、由于甲全部溶解,因此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6.7%,故B正确;‎ C、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至t2℃时,甲的溶解度是15g,甲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析出5g晶体,溶液的质量也就由120g变成115g,故C正确;‎ D、根据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2℃时,甲的溶解度是15g,乙的溶解度是30g,甲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析出5g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而乙的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 ‎ ‎18.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增大 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C.cd段的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变蓝 D.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 A、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对应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说法正确;‎ B、b点时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铜,故说法错误;‎ C、cd段氢氧化钠过量,呈碱性,滴加石蕊试液变蓝,正确;‎ D、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和所代表的反应的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的定量反应关系,难度不大.‎ ‎ ‎ ‎19.下列四组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KNO3 FeCl3 KOH H2SO4‎ B.NH4HCO3 Ba(OH)2 H2SO4 NaNO3‎ C.NaCl MgCl2 K2SO4 CuSO4‎ D.K2CO3 Na2SO4 BaCl2 NaOH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 ‎【解答】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K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H2SO4,无明显变化的是K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H2SO4;与H2SO4产生气体的溶液为NH4HC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OH)2;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 C、CuSO4溶液是蓝色的,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BaCl2与K2CO3、Na2SO4反应生成碳酸钡、硫酸钡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AB.‎ ‎【点评】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 ‎ ‎20.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由Ca(OH)2为原料制得,制备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料中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B.搅拌中的化学方程式:CaC12+H2O2+2NH3+8X═CaO2•8H2O↓+2NH4Cl,其中X的化学式为H2O C.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4C1‎ D.这种制法要求低温下进行,只是避免造成氨水挥发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C.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进行分析;‎ D.根据温度过高过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NH4Cl中氢元素是+1价,氯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化合价是x,则:x+(+1)×4+(﹣1)=0,解得x=﹣3;故错误;‎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Ca原子个数为1个,O原子个数为2个,N原子个数为2个,H原子个数为8个,Cl原子个数为2个;反应后Ca原子个数为1个,O原子个数为10个,N原子个数为2个,H原子个数为24个,Cl原子个数为2个,所以需要补充的物质是水﹣﹣H2O,故CaC1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故正确;‎ C.氯化铵既出现在了反应物中,也出现在了生成物中,所以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4C1,故正确;‎ D.依据题中的知识可知,温度过高过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所以温度过高会造成氨水挥发外,还能使CaO2分解,故错误.‎ 故选B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流程,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 ‎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19分)‎ ‎21.用化学用语表示:‎ ‎(1)2 个氮气分子 2N2 ‎ ‎(2)2个硝酸根离子 2NO3﹣ ‎ ‎(3)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 ‎(4)缺少 Ca  元素会得佝偻病.‎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2N2.故答案为:2N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故2个硝酸根离子符号为:2NO3﹣;故填:2NO3﹣;‎ ‎(3)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故填:CH4;‎ ‎(4)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钙元素的元素符号为Ca;故填:C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22.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A.硫酸铜 B.熟石灰 C.聚乙烯  D.碳酸氢钠  E.干冰  F.肥皂水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E ;‎ ‎(2)可用于生产食品包装袋的是 C ;‎ ‎(3)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B ;‎ ‎(4)波尔多液的成分中的盐是 A ;‎ ‎(5)常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 F ;‎ ‎(6)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D .‎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二氧化碳的用途;硬水与软水;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硫酸铜能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聚乙烯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干冰升华吸热,能用于人工降雨,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浮渣产生,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解答】解:(1)干冰升华吸热,能用于人工降雨,所以本题答案为:E;‎ ‎(2)聚乙烯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所以本题答案为:C;‎ ‎(3)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本题答案为:B;‎ ‎(4)硫酸铜能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所以本题答案为:A;‎ ‎(5)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浮渣产生,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所以本题答案为:F;‎ ‎(6)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所以本题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 ‎ ‎23.如图所示简易净水器.其中放置物质的顺序有错误,为使净水效果最佳,请仿照自来水生产流程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 BADC (填字母),其中活性炭具有 吸附 性.‎ ‎【考点】水的净化;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解答】解: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应该是:用小卵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过滤后的水中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所以过滤后的水仍然属于混合物.故填:B、A、D、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答案:BADC; 吸附.‎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掌握水的净化以及各物质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24.海水中蕴含的元素多达80多种,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除氯化钠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图(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 ‎(2)操作不能改用硝酸钡溶液,原因是 因为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3﹣ ;‎ ‎(3)进行操作后,判断BaCl2过量的方法是 取少量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BaCl2过量;或静置,继续向上层清液中滴加BaCl2溶液,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则BaCl2过量 ;‎ ‎(4)滤液的主要成分有(填写化学式):NaCl和 NaOH、Na2CO3 ;‎ ‎(5)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的具体步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稀盐酸 以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的溶解;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2)根据在除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进行分析;‎ ‎(3)利用硫酸根离子检验钡离子的存在;‎ ‎(4)在②步后,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有:未反应的氯化钡、氯化钙,需要将钡离子和钙离子除去;‎ ‎(5)过滤前的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反应后两者都有剩余,需要加入一种试剂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除去.‎ ‎【解答】解:(1)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是加快溶液速度;‎ ‎(2)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硝酸钡会生成新的杂质硝酸钠;‎ ‎(3)检验钡离子一般用硫酸根离子检验,但是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因此可取少量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并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BaCl2过量;‎ ‎(4)滤液的主要成分有:NaCl、NaOH、Na2CO3;‎ ‎(5)此实验方案尚需完善,具体步骤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以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1)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2)因为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3﹣;‎ ‎(3)取少量操作①后的上层清 液,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BaCl2过量;或静置,继续向上层清液中滴加BaCl2溶液,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则BaCl2过量;‎ ‎(4)NaOH、Na2CO3;‎ ‎(5)稀盐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的除杂原则: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 ‎ ‎25.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将空气吹入K2CO3溶液生成KHCO3,然后加热使KHCO3分解出CO2,再转化为有机物实施碳循环.根据以下流程回答.‎ ‎(1)吸收池中发生K2CO3+H2O+CO2=2KHCO3,则分解池分解生成的可循环使用的溶液是 K2CO3 溶液;‎ ‎(2)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方程式 2CO2+6H22CH3OH+2H2O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解答.‎ ‎(2)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吸收池中发生K2CO3+H2O+CO2=2KHCO3,加热使KHCO3分解出CO2,同时生成碳酸钾和水,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则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K2CO3.‎ ‎(2)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2CH3OH+2H2O.‎ 故答案为:(1)K2CO3;(2)2CO2+6H22CH3OH+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有机物实施碳循环的流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6.根据如图1的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 ‎(2)利用图1中A和D或 F 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2KMnO4K2MnO4+MnO2+O2↑ ,用D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 ‎(3)实验室通常利用图中装置B与 D (选填字母)的组合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若用C装置代替B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为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 气体,除杂装置(如图2)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C (选填字母). A.a→b→d→c B.b→a→c→d C.d→c→a→b D.c→d→b→a.‎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氧气不易溶于水,还可用排水法收集,A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棉花,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反应 原理书写方程式,C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 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 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除去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先除杂后干燥,导管长进短出.‎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酒精灯和长颈漏斗;‎ ‎(2)氧气不易溶于水,还可用排水法收集,A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且试管口有棉花,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制取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常温反应,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除去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水蒸气可用浓硫酸,先除杂后干燥,导管长进短出;‎ 故答案为:(1)①酒精灯; ②长颈漏斗;‎ ‎(2)F; 2KMnO4K2MnO4+MnO2+O2↑;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3)D;CaCO3+2HCl=CaCl2+CO2↑+H2O;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常用仪器、验满方法、装置选取、气体的干燥和除杂等知识,在进行除杂和干燥时,通常先除杂后干燥,洗气装置导管长进短出.‎ ‎ ‎ ‎27.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氧化铁粉末(含少量铁粉)样品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回答:‎ ‎(1)小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加热前先通一会儿氢气,目的是 排尽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 ‎(2)请完成表格.(H2的化学性质与CO相似):‎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A中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A中:Zn+H2SO4═ZnSO4+H2↑.‎ B中 红色 粉末逐渐变黑色;‎ B中: Fe2O3+3CO2Fe+3CO2 .‎ ‎(3)数据记录和处理:经规范的操作和正确称量,得到如下两组数据(B中反应完全,C中吸收完全):‎ 反应前 氧化铁完全反应后 ‎①组 B:玻璃管质量32.4g,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g B:玻璃管和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40.0g ‎②组 C:干燥管和生石灰质量40.Og C:干燥管和管内固体物质的质量43.0g 通过计算发现,用得到的两组数据求出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不同.你觉得应选 ① 组数据,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80% .‎ ‎(4)问题和讨论:经讨论,同学们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在 AB (填2个装置代号)之间增加了如图所示的D装置,再次实验后,用得到的两组数据求出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基本相同.‎ 图D装置里的液体是 浓硫酸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1)氢气易燃易爆,实验开始先通氢气;实验结束后,为防止铁被氧化,停止加热后还要通入氢气.‎ ‎(2)由图可知,氢气与氧化铁反应推断现象,则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可知:氧化铜被氢气还原生成铜和水,故质量应该减少,可以据此作答;‎ ‎(4)根据分析第二组实验结果大于氧化铜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带出了部分水,使质量增加,故只要加入一个干燥装置即可.‎ ‎【解答】解:(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氢气,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净后,再给氧化铁加热,以防试管内的混合气体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目的是使还原出来的铁在氢气环境下冷却,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中致使灼热的铁被再度氧化,导致实验失败.‎ ‎(2)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粉,B中红色粉末逐渐变黑色;方程式为:Fe2O3+3H22Fe+3H2O.‎ ‎(3)第二组实验结果大于氧化铜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带出了部分水,使质量增加,使得计算结果不准确;所以选①组 根据氧化铜和氢气的反应可以知道:氧化铁中的氧元素和氢气中氢元素结合生成了水,所以固体的质量应该减少;‎ 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Fe2O3+3H22Fe+3H2O 固体减少 ‎160 112 160﹣112=48‎ x 32.4g+10g﹣40g=2.4g 则,解得x=8.0g 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 ‎(4)根据分析第二组实验结果大于氧化铜的原因可能是反应带出了部分水,使质量增加,所以应该在A和B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装置中加入浓硫酸.‎ 故答案为:(1)排尽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红色;Fe2O3+3CO2Fe+3CO2‎ ‎(3)①;80%‎ ‎(4)AB;浓硫酸.‎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解题的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进行的计算,是一道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综合题.‎ ‎ ‎ 五、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8.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已知其中一定含Na2CO3,可能含有:BaCl2、CuSO4、CaCO3、NaOH、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①‎ ‎(2)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3)向无色滤液①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产生 试回答:‎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则原白色混合物中除碳酸钠外一定还含有 BaCl2、NaOH ; 一定不含 CuSO4、Na2SO4 ;可能含有 CaCO3 .‎ ‎(2)步骤2中一定发生反应而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3)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NaOH+CO2=Na2CO3+H2O ; Na2CO3+BaCl2=BaCO3↓+2NaCl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①,所以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钡、硫酸钠、碳酸钙;‎ 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所以一定不含硫酸钠;‎ 向无色滤液①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可能含有碳酸钙,所以 ‎(1)原白色混合物中除碳酸钠外一定还含有BaCl2、NaOH; 一定不含CuSO4、Na2SO4;可能含有CaCO3;‎ ‎(2)步骤2中一定发生反应而产生气泡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3)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Na2CO3+BaCl2=BaCO3↓+2NaCl.‎ 故答案为:(1)BaCl2、NaOH,CuSO4、Na2SO4,CaCO3;‎ ‎(2)BaCO3+2HCl=BaCl2+H2O+CO2↑;‎ ‎(3)2NaOH+CO2=Na2CO3+H2O,Na2CO3+BaCl2=BaCO3↓+2NaCl.‎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 ‎ ‎29.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X为硫酸,A、B、G、H都含有同一种元素,Y、F、H均为单质,其中Y、H是常见的金属,H为红色固体.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试推断:‎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CuO ,H: Cu .‎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A→B+C+D: Cu2(OH)2CO32CuO+H2O+CO2↑ ;‎ ‎‚C+D→E+F: 6CO2+6H2OC6H12O6+6O2 ;‎ ‎(3)G→H的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称为: 湿法冶金或湿法炼铜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X为硫酸,A、B、G、H都含有同一种元素,Y、F、H均为单质,H为红色固体,因此H是铜,已知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碱式碳酸铜,B是氧化铜,C和D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生成淀粉和氧气,所以F是氧气,因为X为硫酸,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G是硫酸铜,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X为硫酸,A、B、G、H都含有同一种元素,Y、F、H均为单质,H为红色固体,因此H是铜,已知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碱式碳酸铜,B是氧化铜,C和D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内生成淀粉和氧气,所以F是氧气,因为X为硫酸,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G是硫酸铜,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是CuO,H是Cu;‎ ‎(2)A→B+C+D的反应是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C+D→E+F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叶绿素的条件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3)G→H的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称为:湿法冶金或湿法炼铜.‎ 故答案为:(1)CuO,Cu;‎ ‎(2)Cu2(OH)2CO32CuO+H2O+CO2↑;‎ ‎6CO2+6H2OC6H12O6+6O2;‎ ‎(3)湿法冶金或湿法炼铜.‎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 ‎ 六、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30.(14分)(2016•丹阳市校级二模)过碳酸钠(aNa2CO3•bH2O2)广泛用于洗涤、纺织、医疗、造纸等.某小组展开了深入的学习:‎ ‎【制备研究】:如图是制备过碳酸钠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此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 玻璃棒 ;‎ ‎(2)洗涤过碳酸钠晶体最好选用 B .‎ A.蒸馏水 B.无水酒精 C.饱和NaCl溶液 ‎(3)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其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 和 碳酸钠 ;‎ ‎【性质研究】:为探究过碳酸钠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实验.‎ ‎(1)步骤及现象:取少量过碳酸钠于温水中,发现有气泡缓缓冒出,得到无色溶液X;取少量X加入MnO2,迅速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2)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3)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过氧化氢 ;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4)查找资料: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资料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5)实验过程:该同学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出结论溶液中含有Na2CO3.其他同学提出异议,理由是 碳酸氢钠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更改方案后,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可能存在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样,滴加足量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氢氧化钙 溶液 ‎ 无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③另取样, 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静置后,在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 ‎ 证明溶液中无NaOH 实验反思: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于是,同学们想:NaHCO3与NaOH也应该可以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NaHCO3+NaOH═Na2CO3+H2O .‎ ‎【组成确定】:‎ 取31.4g过碳酸钠(aNa2CO3•bH2O2)溶于水加入二氧化锰,产生4.8g气体,则过碳酸钠中a:b= 2:3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制备研究】:‎ ‎(1)过滤能够把不溶于水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过碳酸钠晶体能够溶于水和饱和氯化钠溶液,不溶于无水酒精;‎ ‎(3)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其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性质研究】:‎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制备研究】:‎ ‎(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此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故填:过滤;玻璃棒.‎ ‎(2)洗涤过碳酸钠晶体最好选用无水酒精.‎ 故填:B.‎ ‎(3)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其中主要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故填:氯化钠;碳酸钠.‎ ‎【性质研究】:‎ ‎(3)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过氧化氢;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故填:过氧化氢.‎ ‎(5)实验过程:该同学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出结论溶液中含有Na2CO3,其他同学提出异议,理由是碳酸氢钠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故填:碳酸氢钠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样,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无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溶液中无NaHCO3‎ ‎③另取样,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静置后,在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 证明溶液中无NaOH 实验反思:‎ NaHCO3与NaOH也应该可以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HCO3+NaOH═Na2CO3+H2O.‎ 故填:NaHCO3+NaOH═Na2CO3+H2O.‎ ‎【组成确定】:‎ 设过氧化氢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4.8g ‎=,‎ x=10.2g,‎ 则碳酸钠质量为:31.4g﹣10.2g=21.2g,‎ 根据题意有: =,‎ ‎=,‎ 故填:2:3.‎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