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语文中考模拟题 7页

  • 106.00 KB
  • 2021-05-10 发布

2019语文中考模拟题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语文中考模拟题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1)—(2)题。(5分)‎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作品具有颜体书法丰厚饱满、阔大端正的特点。 ‎ ‎ B.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 C.字略显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 D.雄秀端庄,结字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3分)‎ 心驰神往中国梦,奋发图强学子情。‎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酝酿(liàng) 干涸(kū) 骸骨(hái) 忍俊不禁(jìn) ‎ ‎ B.收敛(liǎn) 炽痛(chì) 污秽(huì) 锲而不舍(qiè)‎ ‎ C.叱咤(chà) 哂笑(shěn) 栖(xī)息 风雪载途(zài)‎ ‎ D.瓦砾(lì) 匀称(chèng) 蝉蜕(tuì) 惟妙惟肖(xià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 A.恻隐 狼藉 娴熟 来势凶凶 B.骊歌 琐屑 吞噬 张惶失措 ‎ ‎ C.谰语 羁绊 绯红 在截难逃 D.慰藉 匿名 憔悴 粗制滥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2019年1月5日第17届亚洲杯足球赛在阿联酋境内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受大气寒流的影响,今年冬天或许是随州近50年来最冷的一年。‎ B. 国家反恐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市区积极配合,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 C. ‎ 教育部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要求,在中小学教材中继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 D.我们不能否认,读那些文字粗糙内容单薄的消遣读物应该有所节制。‎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2019年5月30日,“己亥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将在湖北随州隆重举行。‎ B.《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C. 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吴下阿蒙”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孙权劝学》。‎ D.《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7.名著阅读(4分)‎ A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正要下来,徐宁的娘子觉来,听得响,叫梅香道:“梁上甚么响?”A做老鼠叫。娅道:“娘子不听得是老鼠叫?因厮打,这般响。”A就便学老鼠厮打,溜将下来,悄悄地开了楼门,款款地背着皮匣,下得胡梯,从里面直开到外门,来到班门口,已自有那随班的人出门,四更便开了锁。A得了皮匣,从人队里,趁闹出去了,一口气奔出城外,到客店门前。此时天色未晓,敲开店门,去房里取出行李,拴束做一担儿挑了,计算还了房钱,出离店肆,投东便走。‎ ‎(1)人物A是指______,他的绰号为______。(2分)‎ ‎(2)请概括选文故事情节,并另写一个与A有关的故事情节。(2分)‎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他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一边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④⑤①‎ ‎9.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秧歌、风筝、书法等),为横线处补写两个句子。(2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10.古诗词名句默写。(6分)‎ ‎①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___。 (杨炯《从军行》) ‎ ‎②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③________________,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⑤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1-12题。(5分)‎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本诗前两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对后面的抒情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问说(节选)‎ ‎(清)刘 开 ‎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13.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问焉以求一得 问之人以试其能 B.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C.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 且焉置土石 D.人不知而不愠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文章针对读书人“学而不问”的陋习,围绕“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的中心观点作阐述,倡导“问学相辅”的正确求学态度。‎ ‎ B.作者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就有道而正”“好问则裕”等,来证明“问”的必要, 从中看出“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一环。‎ ‎ C.在作者看来,今人学而不问有“师心自用”“好学不诚’’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学“非古人之学”,而所好“非古人之好”。‎ ‎ D.清代桐城派刘开的《问说》很明显是模仿了韩愈《师说》,语势纵横,说理透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9分)‎ 底 线 冯骥才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万吗?”‎ ‎④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 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 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 ,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买,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 。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正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 ‎⑩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选自《杂文选刊》2017年第7期,有改动)‎ ‎17.选文①-⑤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守住底线”的感 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5分)‎ 青虫之爱 毕淑敏 我有一位闺中好友,从小怕虫子。‎ 早春,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我们都屏气等着那心惊肉跳的一喊,不料什么声响都未曾听到。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作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摘青椒的时候,突然从蒂旁钻出一只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一样扔出老远。待柿子椒停止了滚动,我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个小虫,何必如此慌张。”‎ 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 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来破绽。”‎ ‎“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小时候是不怕虫子的。有一次妈妈听到我在外面哭,急忙跑出去一看,我的手背又红又肿,旁边一条大花毛虫正在缓慢地爬走。我妈知道我叫虫子蜇了,赶紧往我手上抹牙膏,以后,她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出窍。‎ ‎“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 ‎“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我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像以往一样的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智也是从来没有的 清醒。‎ ‎“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 ‎“我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了解了当年我的妈妈,让我一生对虫子这种幼小的物体骇之入骨,一方面保护了我,一方面用一种不恰当的方式,把一种新的恐惧,注入到我的心里。如果我大叫大喊,那么这根恐惧的链条,还会遗传下去……”‎ ‎“我颤颤巍巍伸出手,长大之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虫子的体温,比我的手指要高得多,它的皮肤有鳞片,鳞片中有湿润的滑液一丝丝渗出,头顶的茸毛在向不同的方向摆动着,比针尖还小的眼珠机警怯懦……”‎ 女友说着,我在一旁听得毛骨悚然。只有一个对虫子高度敏感的人,才能有如此令人震惊的描述。‎ 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暇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 ‎“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 ‎ ‎22.联系全文思考: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 ‎ ‎23.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 ‎ ‎ ‎(2)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 ‎ ‎24.文章结尾处写“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你认同文中女友的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 ‎ ‎ ‎ ‎ 三、作文(50分)‎ ‎25.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 消失在风里的身影。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在夜晚,在黎明,在海上,我们总会看见闪亮的星星,或为我们呈现美景,或为我们带来光明,或为我们引导方向……‎ 相信每一个人对“星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请以“那颗最亮的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 要求:(1)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 ‎(3)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