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
类型一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1.(2019·安徽)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第1题图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咸宁)咸宁市某校2019年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进行实验】
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c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2CO3和NaOH;
猜想二:NaOH;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Ca(OH)2微溶于水。
【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写出上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还对a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pH试纸测定其pH:
【反思与交流】a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应向废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后再排放。
3.(2019·亳州利辛实验中学二模)在探究稀硝酸(HNO3)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忘记滴加酚酞溶液,无法判断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同学们决定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写出稀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NaNO3溶液显中性;
②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③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含氮物质
NH3
N2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极易
溶于水
不溶
于水
不溶
于水
可溶于
水或硝酸
④NH3常温下不易与O2反应,不易被氧化成NO2。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NaNO3
猜想三:HNO3和NaNO3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猜想一
错误
②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钙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猜想三
正确
【拓展延伸】小明同学将
Zn片投入反应后的溶液,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呢?大家一致认为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1)小丽同学认为气体A是NH3,但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同学认为气体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讨论,最终大家确定了气体A是NO。
4.(2019·安徽节选)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时,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含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N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写出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临沂)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四:Na2SO4、CuSO4和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
无色
猜想______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______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6.(2019·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2H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第6题图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2;猜想二:CO2;猜想三:醋酸(C2H4O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9·聊城)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第7题图
【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猜想三:Ca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1 g样品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
CaCO3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样品中含有
Ca(OH)2
【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______也可能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____________,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__________。
8.(2019·山西)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第8题图1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活动二】
第8题图2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2),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1)小明同学对方案一提出质疑,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类型二 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
9.(2019·安徽)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图1)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______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表: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表中a=____________;V1______V2(填“>”“<”或“=”)。
【分析并得出结论】
(5)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9·重庆)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
(ⅱ)20 ℃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 g,2.1 g。
第10题图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_,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
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
猜想3:既有CO又有CH4
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变化1: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变化2:B瓶增重
变化3:C中出现浑浊
根据变化________(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
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________(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
b.B瓶增重的质量
c.C瓶增重的质量
(3)讨论和反思
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9·岳阳)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 Na2SiO3+H2O。
(3)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 2NaCl+H2SiO3↓(白色);
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SiO3+CaCl2=== 2NaCl+CaSiO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Ⅰ.硅酸钠;
Ⅱ.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反思交流】
(1)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
12.(2019·宿州埇桥二模)某研究小组将打印机墨盒中的墨粉倒出,发现全部是黑色粉末,于是对墨粉的成分进行下列探究:
【提出猜想】该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1)小明认为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②金属氧化物能溶于稀酸。
【进行实验】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9·亳州利辛一模)有一种标签破损的片状胃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对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已知该胃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其主要成分是MgCO3、Al(OH)3中的一种或二种。
【查阅资料】①MgCO3受热能分解,且MgCO3的化学性质与CaCO3相似;
②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和H2O;
③药品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该胃药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胃药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和丙二位同学运用如图提供的装置,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认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虚线方框中的装置从如图B、C中选择组装。(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中空气的影响忽略不计)
【交流反思】实验小组经过交流与反思,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错误,请你指出该错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9·烟台)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确定该品牌膨松剂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②浓硫酸和碱石灰都可做气体吸收剂;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依次连接A、C、D装置,点燃A处的酒精灯,将试管中的该膨松剂样品充分加热至完全反应后,通过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现象可以证明该膨松剂中含有NaHCO3和NH4HCO3两种物质。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该品牌膨松剂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同学们取两份等质量的该品牌膨松剂样品,利用图提供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测得数据
实验
装置C增重1.98 g
1
将其中的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B、C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实验
2
将另一份膨松剂样品加入A装置试管中,将A装置依次连接C、B装置,充分加热至膨松剂完全反应
装置B增重0.34 g
基于以上实验数据分析,该品牌膨松剂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以上拓展探究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类型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
15.(2019·宿州埇桥二模)下列是化学兴趣小组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常温”通常是指20 ℃;“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1)表格中②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mL,通过以上实验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最适合的条件是______(填序号)。
(3)定量比较反应快慢,除了表格中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可用什么实验方法?请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正确回答第(5)小问,可获得4分的加分,但化学试卷不超过60分。
(5)查阅资料可知:氧化铜也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给你一根铜丝、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火柴、试管、5%过氧化氢溶液等。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并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9·安徽)“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
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兵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___(填“e”、“f”或“g”)管通入。
第16题图
【收集证据】(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4)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注意:若答对(5)(6)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5)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设计实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9·亳州利辛实验中学二模)等质量的铁粉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如表所示)进行反应,测定在相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已知,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温度、扩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都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17题图1
(1)请写出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温度对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表示第3组实验的曲线是______。
【进一步探究】图2为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三种金属片分别与20 mL 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产生氢气的量由气体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的氢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
(1)你认为实验中还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得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的气体体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室温下,测得足量的镁片与20 mL 10%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原因(至少答两点)。
第17题图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四 有关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18.(2019·安徽)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请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性研究】
(2)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
(3)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
【深入研究】
(4)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
猜想1:铁离子(Fe3+)起催化作用;
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起催化作用;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催化作用;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9·合肥长丰二模)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各小组均可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10 mL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2.5%、5%、10%三种浓度的H2O2溶液、MnO2、CuO、红砖粉末。
第19题图
A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5 mL 10% H2O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0.5 g MnO2、红砖粉末、CuO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试剂
MnO2
红砖粉末
CuO
t/s
10
60
20
由此得出结论:MnO2、CuO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
(1)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补充对比实验,证明红砖粉末有催化作用,则三者的催化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取10 mL 5% H2O2溶液,加入0.5 g 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1。
(3)乙同学:取10 mL 2.5% H2O2溶液,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2。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4)C组:探究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各取10 mL 5% H2O2溶液和0.5 g MnO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50 ℃热水浴,记录时间t3、t4。
(5)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
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三组实验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类型五 教材实验意外现象的探究
20.(2019·安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题图1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图2回答问题。
第20题图2
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
A.小于30 s B.30-90 s
C.90-140 s D.140-180 s
E.180-280 s F.大于280 s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后,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将一块铝片和相同质量的锌片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锌片产生的气体更快。同学们对照金属活动性顺序,铝在锌的前面,应该铝更快,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请你与小组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按题中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比较金属铝、锌的活动性是否合理?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按题(1)中所提到的影响因素改进方案进行实验,发现依然是锌反应产生气体快,铝刚开始时反应还是比锌慢的多,后来才慢慢快起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出问题】影响铝与稀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还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9·合肥包河一模)化学兴趣小组在鲁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实验,他们将剪断的火柴头置于酒精灯灯芯上,点燃酒精灯,意外的发现灯芯上的火柴头居然没被烧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随他们一起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猜想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氧气浓度太低,不支持火柴头的燃烧。
猜想3:两者均是影响因素。
【査阅资料】①火柴头主要由KClO3、MnO2、易燃物及粘合剂等组成,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火柴头的着火点约是303.4 ℃。②火柴头在氧气浓度为12.2%的气体中不能燃烧。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温度(如图1),得到的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温度/℃
236
243
240
(1)小明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由上表可知,灯芯上火柴头未烧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火柴头擦燃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资料提供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火柴燃烧时出现的白烟,小明推测白烟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用注射器抽取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的气体,并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数据如下表。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氧气的浓度/%
5.93
5.29
6.53
5.92
(4)根据实验1、2探究内容,可知猜想______正确。
(5)小红测出的几组氧气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图2是小组同学将火
柴头置于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并用氧气传感器在容器顶端测量整个过程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那么在______(填“A、B、C、D”)点时火柴头熄灭;请你根据所学推理并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9·合肥瑶海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镁条与稀盐酸”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除了有气泡产生外,同时出现灰白色浑浊的异常现象。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有灰白色浑浊物出现?
【设计实验1】(使用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试管
A
B
C
D
镁条长度
1 cm
2 cm
3 cm
4 cm
沉淀量
无沉淀生成
少量沉淀
沉淀较多
沉淀很多
根据上述实验得知,产生灰白色浑浊与镁条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
【猜想假设】甲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甲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丙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实验设计2】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氯化镁固体________(选填“溶解”或“不溶解”),故乙同学猜想错误;
丁同学测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pH的变化情况如表:
根据此表,写出你得出的两个结论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探究得知:生成的灰白色固体为不同化学组成的碱式氯化镁的混合物。
类型六 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
24.(2019·黔南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甲同学向盛有少量K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1)K2SO4;
(2)K2SO4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发散思维】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选项)。
A.Ba(NO3)2 B.锌粒 C.Cu D.盐酸
25.(2019·长沙)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
),过了一个夏天,小英发现这种化肥所持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用。
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消失呢?
(1)【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猜想】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一些氧化物。
(3)【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铵属于氨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______(填序号)不成立。②氨气(化学式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NO2为红棕色气体。NO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易发生反应:2NO+O2=== 2NO2。
(4)【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热,如图1所示,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_
___,没有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__
②按如图2所示装置继续实验,直到反应完全
(5)【应用】①利用氨气的化学性质,请写出实验室检验氨气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家里有碳酸氢铵化肥,你应该如何保存__________________。
26.(2019·泰州)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Ⅰ.20 ℃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Na2CO3
NaHCO3
Ca(OH)2
Ba(OH)2
溶解度/g
21.5
9.6
0.165
3.89
Ⅱ.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______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感悟】
(5)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________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类型七 其他类探究
27.(2019·济宁)(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认真查阅资料并做出以下准备。
资料准备
Ⅰ.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Ⅱ.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原理:2NH3+3CuO 3Cu+N2+3H2O
实验准备:
请回答:
①为达成“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目的,装置A、B、D、E的正确连接顺序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B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C中,石蕊溶液浸泡的纸花变蓝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凡同学利用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两种试剂,从硫酸钠、硫酸镁和氯化镁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中鉴别出硫酸镁溶液,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齐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三支洁净试管,分别倒入三种无色溶液,然后滴加氯化钡振荡,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19·河北)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是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产品说明书】小组同学根据图1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____________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探究Ⅰ】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图2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用pH试纸测得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探究Ⅱ】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2:25 ℃时,将30 g硫酸铵加入50 g水中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3中______(选填序号)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组同学进行了图4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气球变大。
小明依据现象①和②,小红只依据③,都得出了“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小组同学认为小红的依据不合理,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继续进行观察,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4: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拓展应用】
(1)为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类型一
1.(1)提供水蒸气 (2)H2 【猜想与假设】Fe3O4 【实验探究】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3O4 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 【实验结论】3Fe+4H2O(气) Fe3O4+4H2 【反思与交流】Fe2O3是红棕色粉末(或Fe2O3不能被磁铁吸引)
2.【进行实验】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 Na2CO3+2HCl=== 2NaCl+H2O+CO2↑ 【提出问题】Ca(OH)2和NaOH 【实验过程】BaCl2[或Ba(NO3)2] Na2CO3+BaCl2=== BaCO3↓+2NaCl[或Na2CO3+Ba(NO3)2=== BaCO3↓+2NaNO3] a试管中反应后的废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反思与交流】Ca(OH)2[或CaCO3或CaO]
3.HNO3+NaOH=== NaNO3+H2O 【作出猜想】NaOH和NaNO3 【设计方案】溶液不变色 产生气泡 【拓展延伸】(1)NH3极易溶于水,大多数氨气会溶解在稀HNO3中,且在常温下NH3不易被氧化成NO2 (2)N2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N2在空气中不能被氧化成NO2
4.【猜想与假设】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不含N2 有毒 【得出结论】(1)CO2 Ca(OH)2+CO2=== CaCO3↓+H2O (2)不能 当氧气含量较低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能复燃
5.【猜想与假设】Na2SO4、CuSO4 四 2NaOH+CuSO4=== Cu(OH)2↓+Na2SO4 【实验与验证】三 溶液为无色 一
【拓展延伸】不能
6.【探究活动一】氧化铜(或CuO) 氧化(提供氧) 【讨论与结论】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改变,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
CO2是无气味的气体,与生成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不相符
【探究活动二】加入适量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变红 【讨论与结论】C2H4O 【拓展活动】(1)水(或H2O) (2)C2H5OH+O2 C2H4O2+H2O
7.【猜想假设】Ca(OH)2 CaCO3 【实验验证】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反思交流】(1)一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固体可能只含氢氧化钙 (2)气泡产生 【拓展提升】有剩余
8.【活动一】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CaCl2+Na2CO3=== CaCO3↓+2NaCl) 【活动二】H+(或氢离子) 【进行实验】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CuSO4溶液[或滴加过量的Ca(NO3)2溶液,静置,继续滴加FeCl3
溶液,合理即可]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或产生红褐色沉淀,与试剂对应即可) 【反思与评价】(1)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也会使酚酞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OH-[或溶液中有CO32-(或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法判断是否含OH-,合理即可] (2)Na+、Cl-、OH-、CO32-(或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3)稀硫酸(或稀盐酸,合理即可)
类型二
9.【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溶液 (2)酸 【设计并进行实验】(3)不正确 (4)NaHCO3+HCl===NaCl+H2O+CO2↑
0.10 > 【分析并得出结论】(5)通过对比可知,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10.(1)酒精灯 CH4+4CuO 4Cu+CO2+2H2O
(2)①2 ②C (3)①Ca(OH)2溶解度比Ba(OH)2小,可能无法吸收所有的二氧化碳 ②在装置的最后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或系一个气球)
11.【实验探究】①Ⅰ ②Na2CO3+2HCl=== 2NaCl+H2O+CO2↑ ③酚酞溶液不变色 【反思交流】(1)④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
12.【提出猜想】(1)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 【进行实验】Fe、Fe3O4
Fe 过滤 C (2)Ca(OH)2+CO2=== CaCO3↓+H2O
13.【实验探究】(1)MgCO3(或碳酸镁) MgCO3+2HCl=== MgCl2+H2O+CO2↑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 Al(OH)3(或氢氧化铝) 【交流反思】B、C装置连接顺序错误;气体先通过B装置会带出水蒸气,干扰水的检验
14.【设计实验】试管中有剩余固体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拓展探究】210∶79 【实验反思】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吸收剂完全吸收
类型三
15.(1)125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答案合理即可) (2)① (3)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2H2O2 2H2O+O2↑ (4)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得到黑色物质,放入试管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答案合理即可) (5)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两支相同试管中,取一根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黑色,插入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对比两支试管,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若放入铜丝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较快,则说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答案合理即可)
16.(1)Zn+H2SO4=== ZnSO4+H2↑ (2)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即氢气的体积) f (3)①③(或②④) (4)硫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锌片比锌粒反应快(合理即可) (5)第1分钟反应慢,因为锌粒表面有氧化膜或油污等覆盖在锌粒的表面;从第2分钟以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质量分数减小,反应逐渐变慢 (6)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还受温度影响;分别取20%的硫酸20 mL于两支试管中,使一支试管温度为20 ℃,另一支试管的温度为40 ℃,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锌粒,溶液温度为40 ℃的硫酸中反应较快(合理即可)
17.(1)Fe+2HCl=== FeCl2+H2↑ (2)1、3(或2、4) 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 (3)d 【进一步探究】(1)金属的形状和大小 (2)足量的不同金属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拓展提高】(1)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 (2)氢气中混入了氯化氢气体
类型四
18.(1)2H2O2 2H2O+O2↑ (2)两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松开手一会后若活塞又回到原位,则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 时间 (4)氯离子(Cl-) 水分子(H2O)(合理即可)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5%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FeCl3和HCl溶液,观察现象 若加入FeCl3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更快,则猜想1成立;否则,不能证明猜想1成立(需要进一步探究)
19.(1)不正确,无法比较加入红砖粉末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不加红砖粉末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大小(合理即可) (2)MnO2>CuO>红砖粉末 (3)0.5 g MnO2 t1<t2 催化剂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拓展探究】(4)温度 (5)t3>t4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6)催化剂、反应物浓度、温度
类型五
20.【猜想与假设】仪器不干净,附有酸性物质(合理答案即可)
【设计实验】(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除去溶液中的溶解的氧气 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为了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 不正确 (2)2NaOH+CO2===Na2CO3+H2O 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合理即可) (3)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起始色度值越大即起始溶液颜色越浅(或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起始色度值越小即起始溶液颜色越深)(合理即可) ②F
21.(1)否 金属表面积大小、酸的种类和浓度没有控制
(2)2Al+3H2SO4=== Al2(SO4)3+3H2
↑ (3)铝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 (4)【猜想与假设】稀盐酸的浓度 【设计方案】将完全相同的两片铝片,分别放入相同体积、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2.(1)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2)灯芯与焰心交界处的温度低于火柴头的着火点 (3)2KClO3 2KCl+3O2↑
KCl (4)3 (5)注射器抽取的位置不同 【反思评价】B ①氧气的量在减少 ②火柴熄灭后,随着容器冷却,下面的氧气向顶端扩散,所以氧气浓度升高 ③最后氧气又均匀的分散在容器中,所以氧气浓度降低,直到均匀
23.Mg+2HCl===MgCl2+H2↑ 【设计实验1】相同条件下,镁条越长,产生的灰白色沉淀越多 【猜想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反应前没有碳元素 【实验设计2】溶解 ①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在不断增大 ②随着pH的增大,灰白色的沉淀物逐渐增加
24.Ⅰ.红 2KOH+H2SO4=== K2SO4+2H2O Ⅱ.【提出猜想】(2)H2SO4 【设计实验】气泡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pH<7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发散思维】B
25.(3)① (4)①NH3和H2O NO、NO2 ②CO2 (5)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是氨气 ②密封,低温保存
26.(1)矿泉水瓶变瘪,且比装水的矿泉水瓶更瘪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Na2CO3+BaCl2===BaCO3↓+2NaCl 氯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会生成微溶的氢氧化钙 (3)红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Na2CO3+CO2+H2O=== 2NaHCO3 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能量
类型七
27.(1)①ADBE ②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③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除去尾气中的氨气,防止水倒吸 ④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显蓝色 (2)①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的试管中溶液为氯化镁溶液 ②另取两支试管取出现白色沉淀的两种溶液的原溶液,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振荡,观察现象 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的为硫酸镁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溶液
28.【查阅产品说明书】贮存条件 【探究Ⅱ】C 从左到右由无色变为红色 冷却至室温后气球仍然处于膨胀状态 【拓展应用】(1)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2)H2SO4+Ca(OH)2=== CaSO4+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