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4.5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物理复习笔记完美版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4、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 ‎5、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 ‎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 ;其它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纳秒(ns)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 ‎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可以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波形图。声音可以用磁带或光盘保存下来。‎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且空气能传声。‎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的最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填早或晚)0.29秒(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 ‎ ‎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6、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等,测量方法是:测出从发出声音至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所测距离S=vt/2。‎ ‎7、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8、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由此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长空气柱产生的音调低。‎ ‎2、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5、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 ‎ ‎6、使人愉悦,利于健康的声音叫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它们是人听不见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3、使人感到厌烦,有害健康的声音叫噪声。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在声源处减弱)、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声(在人耳处减弱)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4、可以利用声音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可用于定位、勘察探测、诊断及超声盲人探路器等。超声波作为一种能量,可用于加工、碎石、清洗精密仪器等。‎ 第三章 《光和眼睛》‎ 一、色彩的奥秘 ‎1、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如图4,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图4,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红 太阳光 绿 图4‎ 太阳光 红玻璃 白屏 绿纸 ‎4、光是一种电磁波,除可见光外,还有红外线、紫外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二、光的直线传播 ‎ ‎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 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的物理模型,运用了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3、应用及现象举例:‎ ‎① 激光准直。‎ ‎1‎ ‎2‎ ‎3‎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⑤排队时看前方同学的后脑勺,看不见更前方的同学,这样才能排直。⑥打枪时三点一线。⑦夏天从树叶间透出的光影是圆的。‎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比玻璃中快,都比空气中的慢。‎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 ‎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在平滑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 特点: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5、平面镜的作用有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用于汽车的观后镜,增大观察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用于制作太阳灶等。‎ ‎6、面镜:‎ ‎⑴平面镜: ‎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 ‎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 凸面镜 ‎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 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 ‎ ‎ 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7、平面镜的作图:‎ 方法一: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法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A向平面镜引一条垂线AO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A′O=OA,则A′就是发光点A的像。‎ ‎ ‎ 方法二: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法如图乙所示,从发光点A分别向平面镜任意引两条入射光线AO1和AO2,再分别作出法线,然后利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它们的反射光线O1B和O2C,再将它们分别反向延长后交于一点A′,就是A点的像。‎ 三、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靠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远离法线折射。(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3、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光沿直线进入,不会折射,此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是零度。‎ ‎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高 ;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四、透镜 ‎1、几个名词: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 ‎ 2、 典型光路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与入射光线异侧的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 ‎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与入射光线同侧的焦点。(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如果过另一侧的焦点,经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先点燃蜡烛,后调整即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焰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焦距f 焦距f 与物的位置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f2f 异侧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电影机 U=f 不成像 无 U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钳子、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筷子、镊子、铁锹、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和裁衣的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五、滑轮 ‎1.滑轮其实就是可旋转的杠杆,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处理滑轮组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的段数n(只要与动滑轮牵连的绳子都算),在不考虑各种摩擦和绳重时,绳端的拉力;如果也不考虑动滑轮的重,则绳端的拉力。还要知道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 ‎5.在绕滑轮组时,先要确定n的大小,一是根据 (当计算值是小数时,n取大于此小数的最小整数)确定n;二是根据n=s/h确定n;再根据“奇动(n为奇数先从动滑轮上结线)偶定(n为偶数先从定滑轮上结线)”的原则绕线。‎ 注: s表示拉力(或绳端)移动的距离,h表示重物移动的距离。‎ ‎ ‎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方便而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如果那样,则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_和_山_.‎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可能是:①没动 ②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向西运动.‎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比时间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分类:按路径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快慢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速度的定义运用了比值定义法.‎ ‎(3)速度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速度计算公式: , 变形公式:,,这三个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有两种选用方法:①速度用m/s 路程用m 时间用s ②速度用km/h 路程用km 时间用h ‎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_生活中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大.换算:1m/s=3.6km/h . ‎ ‎ ‎ ‎ (6)识别图象:图甲是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乙是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请你分析其中四个图像,分别表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d:变速(加速)运动.‎ ‎ ‎ ‎5、变速运动:‎ ‎(1)变速运动也用v=s/t来求速度,这个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由于物体在不同时刻、不同位置运动的快慢并不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与所选的路程和时间有关,因此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那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应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2)填填下面的速度:人步行1.1m/s_,自行车5m/s ,小汽车108km/h 光速和电磁波 3×108m/s 三、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揭示了“力”的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四、二力平衡:‎ ‎ ‎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6、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则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方向与支持面垂直。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F F F F F ‎2、压力和重力的关系:重为G的物体在支持面上静止不动。在横线上填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支持面所受压力的大小。‎ ‎ G G F+G G – F F-G F 可见压力有时小于重力,有时大于重力,最后哪个图中压力与重力无关。因此,不要认为压力就是重力,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压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3、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实验中可以用海绵或细沙的凹陷程度间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 ‎ ‎4、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②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注意受力面积S是指两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 ③由公式可知,压强的大小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同时决定,在探讨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时,一定要有受力面积不变的条件。在探讨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一定要有压力不变的条件,所以“压力越大,压强越大”或者“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④对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可用公式P=ρgh计算。‎ ⑤压强单位Pa的认识:1Pa表示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脚下1m2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⑥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者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如钢轨铺在枕木上,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汽车严禁超载是防止因增大压力而增大对路面的压强。‎ ‎7、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测量液体压强用压强计。简易压强计主要由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橡皮管、U形管等组成,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越大,U形管的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越大。‎ ‎2、 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其中h表示液体的深度,指从液面开始,到指定的“研究位置”之间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公式中各量的单位:P:Pa;g:N/kg;h:m ;‎ ‎ ‎ ‎4、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5、如右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和液体重力G的关系:粗细均匀的容器F=G;底小口大的容器FG。‎ ‎6、计算液体对固体的压力和压强:一般是先用P=ρgh求压强;再用F=PS求压力。‎ ‎7、计算装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一般先用F=G容+G液求压力,后用P= F/S求压强。‎ ‎8、连通器是指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其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应用举例: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过路涵洞、船闸等 三、大气压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大气压产生原因: 空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锅内部分气体的压强称为气压,高压锅锅外大气的压强称大气压。‎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2、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定大气压的实验是指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食指将管口堵住,然 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 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产生的压强就是当时当地的大气压。‎ 说明:A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的目的: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 灌满,水银上方有空气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B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 管的长度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 度不变,但长度会变长。‎ ‎4、通常把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一标准大气压,其大小P0=1.013×105Pa ‎5、大气压的特点: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升高10米,大气压约降低100 Pa。大气压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如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6、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一般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两类。若水银气压计挂斜了,则测量结果会变大。 根据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无液气压计可以改制成登山用的高度计。‎ ‎7、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 ‎ ‎8、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9、估测大气压的方法:①取一个不带针头的注射器,将活塞推到底,封闭注射器的出液空;‎ ②将注射器竖直方向放置且活塞向下,用细线在活塞上不断加挂钩码;‎ ③记下活塞刚好被拉动时钩码的总质量为m;‎ 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上带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并读出注射器的体积为v; ‎ ⑤则大气压P0=mg/s=mgL/v。(提示用P=F/ S计算,其中F=mg,注射器的横截面积S=v/L) ‎ 第九章 《浮力和升力》‎ 一、浮力的概念 ‎1、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其方向是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浮力和重力。‎ G F浮 G F浮 二、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判断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 G F浮 ‎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 ‎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1.比较浮力F浮 和物体的重力G物 ①若F浮 > G物 时,物体会上浮;‎ ②若F浮 < G物 时,物体会下沉;‎ ③若F浮 = G物 时,物体会悬浮或者会漂浮。‎ ‎2.比较液体的密度ρ液和物体的密度为ρ物 ‎ ①若ρ液 >ρ物 时,物体会上浮,静止时会漂浮在液面;‎ ②若ρ液 <ρ物 时,物体会下沉;‎ ③若ρ液 =ρ物 时,物体会悬浮。(注意此时不存在漂浮,与上面比较浮力和重力的情况不同)‎ 3. ‎ ‎ 悬浮和漂浮的区别:相同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其重力即F浮 = G 不同点:悬浮时V排=V物即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漂浮时V排 U额 P实 > P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或用电器烧坏。‎ ‎⑶ 灯L1“220V 100W”, 灯L2“220V 25W”相比较而言,L1灯丝 粗短 ,L2灯丝 细长。‎ 判断灯丝电阻口诀:“大(功率)粗短,小细长”(U额 相同)‎ ‎ 两灯串联时,灯L2亮,两灯并联时,灯L1亮。‎ 判断哪个灯亮的口诀“串小(功率)并大” (U额 相同)‎ ‎6、用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原理是:P=UI ;电路图是:‎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 ‎ ‎ 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 或I额=U额/R 选择量程。‎ Ⅱ 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 秒表 原理:P=W/t 三 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探究实验 ‎1、实验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此乃转化法)。选用煤油的目的:一方面它是绝缘体;另一方面煤油的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 ‎2、实验中为了控制电流相等,可以将两根电阻丝串联,结论:在电流一定时,导体发热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用公式P=I2R表示。实验中为了控制电压相等,可以将两根电阻丝并联,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发热的功率与电阻成反比;用公式P=U2/R表示。‎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是:Q=I2Rt ‎ ‎4、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 ‎5、应用——电热器:‎ ‎①定义: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制成的发热设备。‎ ‎②原理:焦耳定律 ‎③组成: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制成。‎ ‎④优点: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热效率高、方便控制和调节温度。‎ 四 、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插座、电灯:、开关等。‎ ‎2、连接方式: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插座与电灯是并联,开关与其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①家庭电路中的电线分为火线和零线,它们是家庭电路的电源,它们之间有220V 的电压,火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为220V,零线和大地之间电压为 0V ‎ ‎ ②测电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用法: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电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某次检修时,发现火线零线都能使测电笔发光,可能的原因是:零线某处断路。‎ ‎④ ③闸刀(空气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安装在干路上,闸刀的静触点连接电源线。‎ ④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原理是当过大电流通过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 ‎ ‎⑤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的下面的两个孔应按左零右火的方法接入电路,三孔插座的第三个孔应接地。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 ⑥螺丝口火线,灯泡的螺旋套接零线;灯泡尾部的金属柱应该与开关串联后,连接到这样做的原因是当开关断开后,灯座与火线断开,防止维修时触电。‎ ‎4、家庭电路中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 一是短路即火线和零线没有通过用电器直接相连;‎ 二是过载即同时使用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5、家庭用电引起的触电事故都是由于跟地面不绝缘的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 ‎6、低压触电的两种方式:‎ ‎(1)单线触电,即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有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造成触电。‎ ‎(2)双线触电,即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触到两根电线时,造成触电。‎ ‎7.安全用电常识:(1)低压勿摸,高压勿近。(2)发现电器设备、导线的绝缘外壳破损,要及时更换。(3)家庭中一定要安装漏电保护开关,不能用潮湿物品接触电器设备。(4)发现有人触电,应该先切断电源,再救人。(5)千万不要带电泼水救火等。‎ ‎☆某次检修电路时,发现灯泡不亮,火线零线都能使测电笔发光,可能的原因是:火线完好,零线处有断路,被测段零线通过用电器和火线构成通路。‎ 第十九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1.迅速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可以用下面的波形图表示,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每秒种向前传播的波长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 ‎ ‎2.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108m/s。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3.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频率f 三者间的关系是:c=λ•f 注意:①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波速c用m/s;波长λ用m;频率f 用Hz(赫兹);②可变形为λ=c/f 或f=c/λ;③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一般认为传播速度c=3.0×108m/s是不变的,所以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即波长短的电磁波频率高。‎ ‎4.电磁波的家族很大,按波长由小到大的排列是: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 ‎ ‎ ‎、红外线、无线电波(包括微波、短波、中波、长波等)。可见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400nm到700nm之间。‎ ‎5.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例如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电磁波还能够传递能量,例如微波炉。下面列举一些电磁波应用的例子:‎ Y射线: 检测金属中的裂纹、帮人治病 X射线: 透视人体内的部的情况 ‎ 紫外线: 消毒、检验人民币的真伪 可见光: 帮人类看见这美丽的世界 红外线: 红外热感照相机 ‎ 微波: 电视、雷达、航天、手机 中波、短波: 电报、无线电广播 长波: 超远程通信;‎ ‎6.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1)话筒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即音频信号--类似于要发出的信件,‎ ‎(2)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形成调制信号——类似于把信绑到信鸽上,‎ ‎(3)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类似于放飞信鸽。‎ 接收:由收音机完成 ‎(1)用天线接收各种电磁波,通过调谐器将载有我们需要音频信号的电磁波取下来,‎ ‎(2)用扬声器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 ‎7.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发射:由电视台完成 ‎(1)用话筒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即音频信号,同时用摄像机将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即视频信号,‎ ‎(2)将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形成调制信号,‎ ‎(3)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接收:由电视机完成 ‎(1)用天线接收各种电磁波,通过调谐器将载有我们需要接收的音频和视频信号的电磁波取下来,‎ ‎(2)用扬声器将音频信号转换成声音,同时用显像管将视频信号转换成图像。‎ ‎ ‎ ‎8.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面站和传输系统组成,通信卫星就像一个无人值班的空中微波中继站,它从一个地面站接收发射来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变频后,再发送回另一个或几个地面站。 用三颗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9.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通过光纤传递信息的,它和有线电视通讯相似工作原理如下:‎ ‎(1)通过话筒和摄像机将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变成电信号,‎ ‎(2)将电信号加载到激光上成为光信号,将光信号传入光纤,通过光纤向外传播,‎ ‎(3)光信号沿着光纤传输到光接收机上,把光信号上的电信号取下来 ‎(4)将电信号通过扬声器和显像管还原成声音和图像。‎ ‎10.光在光纤内通过多次全反射自动向前传播,即使光纤弯曲,照常传播,不受影响。‎ ‎11.光纤通讯的优点是:传输损耗小,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不怕雷击,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12.移动电话既是发射台,也是接收台。它的天线很简单,发射功率不大,因此要靠基地台帮助才能完成通讯。‎ ‎13.“电流信号”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和“声音或图像信号”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一模一样,这样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模拟通信。‎ ‎14.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使用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数字通信。数字通讯的传输快、失真小。‎ ‎15.为什么利用微波通信,因为微波比中波和短波的频率更高,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 ‎16.网络通讯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通讯,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 ‎17.电子邮件是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讯方式,它可以传递包括文字、数据、图像或集声音和画面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特点就是方便、快捷、信息内容丰富多样、节省开支等。‎ 第二十章 《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 ‎1.化石能源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 ‎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 ‎ ‎ ‎3.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能源是二次能源。如电能、酒精、火药、汽油等。‎ ‎4.常规能源:人类已经利用多年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水能等。‎ ‎5.新能源:人类新近才开始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叫做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7.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且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做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8.太阳能来自于太阳内的核聚变,优点是:十分巨大,供应时间长久;无污染。缺点是:存在分散并且不稳定;转换效率低;辐射到地面太阳能的总功率达8.1×1013kW。‎ ‎9.太阳能到达地面后被吸收利用的四个渠道:(1)被植物微生物吸收,(2)被海洋吸收,(3)使大气、水升腾循环,(3)直接利用。‎ ‎10.核能:由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11.释放核能的途径:原子核裂变和原子核聚变。‎ ‎12.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同时还放出中子,中子继续轰击其它铀核就发生链式反应,该反应不加控制,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原子弹爆炸的原理。‎ ‎13.人类利用核反应堆有效控制核裂变中的链式反应,使核能平稳释放,建成了把核能转化成电能的核电站。核电站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我国建成的核电站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具有消耗的燃料少,运输成本低,功率大的特点,但是需要防止核泄漏,避免放射性污染,确保安全。‎ ‎14.核聚变:较轻的核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聚合成较重的核,发生这种热核反应时,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原子核聚变。如在超高温下,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聚变成一个氦核,放出一个中子的同时,释放出核能。‎ ‎15.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更大,氢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但是目前人类还不能有效控制核聚变中的热核反应。‎ ‎16.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创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在转化核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7.“永动机”指不消耗能量就能不停运转的机器,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 ‎ ‎,所以注定不会成功。‎ ‎18.由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有些能量是不能重复利用,因此要节约能源。‎ ‎19.能源与环境:能源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造成了温室效应、酸雨、铅尘增加。‎ ‎20.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一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节约能源;二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开发利用核能和太阳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