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2015•嘉兴)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标志的含义结合需要张贴的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解: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产生静电,会产生电火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所给标志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张贴环境进行分析.
2.(3分)(2015•嘉兴)学校常用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来浸制标本,已知甲醛的化学式是CH2O,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有机物 B.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D.相对分子质量为30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甲醛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醛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醛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1×2):(16×1)≠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6=3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分)(2015•嘉兴)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微观过程图,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的原因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
解答:解:A、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分成氧原子和碳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因此二氧化碳经过反应产生了氧气和碳,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和碳原子,故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
D、通过信息可知,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B.
点评:此类题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是对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3分)(2015•嘉兴)规范的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叶片脱色 C.振荡试管 D.测液体体积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于加热的仪器;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叶片脱色加热的方法分析;
C、根据振荡试管的操作分析;
10
D、根据用量筒测液的读数方法分析.
解答:A、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水,在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若高度不变,则装置不漏气,否则则装置漏气,故选项正确;
B、叶片脱色时是通过水给酒精加热,不是直接加热,故选项错误;
C、振荡试管时是利用手腕进行甩动,不是上下移动,故选项错误;
D、测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又考查了装置的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基础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
5.(3分)(2015•嘉兴)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是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A.甲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丁
考点: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转化成③后析出晶体,③④都是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但是由图象可知,丙和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二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选D.
点评:本题涉及海水晒盐的原理、溶解度应用等理论内容,要通过该题认真总结.
6.(3分)(2015•嘉兴)为了获取“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证据,可以采用( )
A.比较铁的利用范围是否比铜广 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 D.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铁、铜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10
解答:A、金属的利用范围是否广,与地壳中的含量等元素有关,比较铁的利用范围是否比铜广,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B、观察铁是否能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根据两者能反应,可以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C、观察铁表面的锈迹是否比铜多,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因为活动性强的金属未必锈蚀就严重,如铝,故选项错误.
D、金属活动性强弱与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无关,比较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比铜小,不能获得“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7.(3分)(2015•嘉兴)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如图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He
①
N
②
Ne
③
Ar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②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 N2O (用化学式表示);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质子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由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可知,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分别是锂、氟、镁元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氮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即可.
(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分别是锂、氟、镁元素,锂、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氟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
(2)氮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10
(3)由题意,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7,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吗,则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故答案为:(1)②;(2)N2O;(3)质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3分)(2015•嘉兴)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应”所做的改进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应,玻璃棒移开始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应是一个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 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将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和促进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题中描述“玻璃棒移开后反应继续进行直至底部”,可以判断反应放出热量.反应后的物质不被磁铁吸引就是说铁粉已经完全参与反应,因此硫汾必须是过量.
故答:放热;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应.
点评:根据题中信息对反应进行简单判断,信息的处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9.(3分)(2015•嘉兴)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发生的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 锌等 (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即可)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锌、铁等金属.
10
(2)由题意,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属于碱,X为金属,则Y应为盐,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锌等;(2)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0分)
10.(2015•嘉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会严重污染水和土壤,某种新型催化剂可有效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探究该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度都受那些因素影响,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四份等质量的某有机物,控制条件如图,然后进入等量的新型催化剂,取得该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组别
时间(分)
0
5
10
15
A
有机物被降解百分比(%)
0
10
40
60
B
0
40
80
100
C
0
30
60
90
D
0
0
0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 pH 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2)实验A,B,C三组结果表明,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 先增大后减小 (选填“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3)部分同学认为pH=3时,40℃是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但有同学并不认同,为寻找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他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在40℃附近多设置几组进行实验 ;
(4)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反应立即停止 .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A和D组中温度相同,pH值不同进行分析;
(2)根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3)根据题中在40℃时的降解速率最快,也可能将解速率最快的温度比40℃略高或略低进行分析;
(4)根据题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增大pH值可以使反应速率减慢进行分析.
解答:(1)通过分析可知,A和D组中温度相同,pH值不同,所以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pH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2)A组实验在0﹣5分,降解了10%,5﹣10分,降解了30%,在10﹣15分,降解了20%,
10
B组实验在0﹣5分,降解了40%,5﹣10分,降解了40%,在10﹣15分,降解了20%,
C组实验在0﹣5分,降解了30%,5﹣10分,降解了30%,在10﹣15分,降解了30%,
所以实验A,B,C三组结果表明,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3)题中在40℃时的降解速率最快,也可能将解速率最快的温度比40℃略高或略低,所以应该采取的做法是在40℃附近多设置几组进行实验;
(4)增大pH值可以使反应速率减慢,所以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反应立即停止.
故答案为:(1)pH; (2)先增大后减小;(3)在40℃附近多设置几组进行实验;(4)使反应立即停止.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知识进行解答.
11.(2015•嘉兴)自然界的水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生产生活中需要的纯净水可以通过蒸馏得到.
(1)将刚刚蒸馏出来的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净容器里,一段时间后,蒸馏水的pH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分析说明引起蒸馏水pH改变的原因.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某次实验时,在一定量的蒸馏水中加入50克15%的稀硫酸进行电解,结束后测得剩余溶液的质量为100克,则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水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蒸馏水显中性,pH等于7;将刚刚蒸馏出来的水盛放在敞口的干净容器里,一段时间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蒸馏水的pH将由7逐渐减小.
(2)水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7.5%.
故答案为:(1)由7逐渐减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2)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电解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选考题(共2小题,满分0分)
12.(2015•嘉兴)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10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80 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 25 克;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 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氢氧化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硫酸的质量进而就算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4)根据pH值可知其用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计算出的结果要偏大;
解答:解: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0g×16%=80g;
(2)反应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80.5g﹣55.5g=25g;
(3)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25g×16%=4g
NaOH+HCl=NaCl+2H2O
40 36.5
4g x
解得:x=3.65g
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5%
根据pH值可知其用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故计算出的结果要偏大;
答案:(1)80 (2)25 (3)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g
(4)偏大 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13.(2015•嘉兴)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质量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 还原 性,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克,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克,请你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 氧元素 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CO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 将尾气点燃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是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依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氧化铜的质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是二氧化碳,所以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4.4g﹣50g=4.4g,
设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10
CuO+COCO2+Cu
80 44
x 4.4g
= x=8g
×100%=80%;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先称量出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的值是指氧元素的质量;
(4)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以将一氧化碳进行点燃处理.
故答案为:(1)还原性,黑色粉末变成红色;(2)80%;(3)氧元素;(4)将尾气点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