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安徽省合肥五十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洁厕精去除锈斑 B.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C.榨汁机榨取果汁 D.活性炭去除冰箱内的异味
2.2016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呼吁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鼓励网上购物、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讲究卫生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D.杜绝随意丢弃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3.2016年5月20日是第27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52110,健康快乐我先行.”其中5是指中小学生每天应吃5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是指煮熟或切碎的生菜叶,约300﹣500克,水果约200﹣400克,水果和蔬菜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4.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的世界禁烟日,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许多强致癌物和其他有害物,如尼古丁(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有机物
B.尼古丁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的
C.尼古丁中各含有N2
D.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5.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r为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中子数是38
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
D.锶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7.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收集O2 B.
稀释浓硫酸
C.
称取食盐 D.
检验溶液酸碱性
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碳酸盐遇稀盐酸会产生气泡,所以遇稀盐酸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HCl(CO2)
适量NaOH溶液
洗气
B
NaCl(Na2CO3)
适量稀硫酸
蒸发、结晶
C
CaO(CaCO3)
足量水
溶解、过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铁粉
过滤
A.A B.B C.C D.D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1℃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0分)
11.电动自行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如图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部件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一种即可),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一种即可)
(2)电动车轮毂是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与铁制材料相比铝合金材料轻便耐用的是因 .
(3)为防止电动车的铁制车篮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
(4)电动自行车行驶时,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与使用汽油燃料为动力的轻便摩托车相比更“环保”,因为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不会产生 (填一种气体即给分)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当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是铅酸蓄电池,报废后回收处理是因为 .
12.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下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装置A和D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备 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装置B代替A的优点是 .
(2)实验装置E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 .
(3)通过E、F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出一点即可) .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旧干电池回收原料中的二氧化硫和氯化氨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的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氯化铵、氯化锌等,其中氯化氨氯化锌可溶于水.兴趣小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灼烧滤渣1的目的是 .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己知滤液1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 氯化锌的溶解度(填“<”、“=”或“>”).
14.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空白:(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猜想(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 (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
(3)猜想(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加热铜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实验时,发现生成了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小明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行,②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③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铜)能与一些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氧化物和铜盐.
探究一:这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
小明说: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
小华说: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原因是 ;不可能是氢气或氧气,因为 .
【实验探究】小明将气体通入 ,观察到 ,该气体为二氧化硫.
探究二:上述蓝色溶液中有无硫酸剩余.
【实验论证】小坤认为可向蓝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经大家讨论后,该方案被否定,你觉得否定该方案的理由是 ,写出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评价】①有同学提出:能否用石蕊试液来检验蓝色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呢?你的回答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理由 .
②同学们发现,将足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置于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会逐渐变慢,最后反应停止,你能说出反应停止的原因吗?
③小东根据化学方程式说,该方法适用与以铜为原料大量制取硫酸铜,小田认为不适用,你能说出小田的一个理由吗? .
16.将8.0g黄铜(Cu和Zn的合金,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放到盛有4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7.92g,请计算该黄铜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
2016年安徽省合肥五十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洁厕精去除锈斑 B.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C.榨汁机榨取果汁 D.活性炭去除冰箱内的异味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洁厕精去除锈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榨汁机榨取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活性炭去除冰箱内的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2016年4月22日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呼吁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鼓励网上购物、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讲究卫生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D.杜绝随意丢弃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绿色简约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鼓励网上购物、视频会议、无纸化办公,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原材料浪费,故A不符合题意;
B、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浪费了资源,故C符合题意;
D、杜绝随意丢弃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重新利用,节约了能源,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6年5月20日是第27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52110,健康快乐我先行.”其中5是指中小学生每天应吃5个成年人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是指煮熟或切碎的生菜叶,约300﹣500克,水果约200﹣400克,水果和蔬菜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解答】解: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
故选D
4.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的世界禁烟日,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经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许多强致癌物和其他有害物,如尼古丁(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有机物
B.尼古丁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的
C.尼古丁中各含有N2
D.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解答】解:A.一氧化碳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仍然看做是无机物,故错误;
B.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尼古丁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不含N2,故错误;
D.一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故正确.
故选D.
5.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r为非金属元素
B.锶原子的中子数是38
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
D.锶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由元素的汉字名称“锶”偏旁“金”字可知,Sr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锶的原子序数为38,即原子核内有38个质子,而不是中子数,故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错误;
D.由锶原子结构可知,锶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故正确.
故选D.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每4个反应物的分子生成了2个生成物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3×1×2)=22:3.故C正确;
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7.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收集O2 B.
稀释浓硫酸
C.
称取食盐 D.
检验溶液酸碱性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的收集方法;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分析】A.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解答;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
C.天平称量方法:左物右码,要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D.根据检验溶液酸碱性方法解答.
【解答】解:A.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故应用图示装置收集氧气时应从短进长出,故不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图示操作正确;
C.天平称量方法:左物右码,要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故错;
D.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不能把紫色石蕊试液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故D错误.
答案:B.
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碳酸盐遇稀盐酸会产生气泡,所以遇稀盐酸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C、根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能与碳酸盐、活泼金属产生气体解答.
【解答】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正确;
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而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还有金属氧化物与酸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故错误,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D、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金属铁,故错误;
故选A.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HCl(CO2)
适量NaOH溶液
洗气
B
NaCl(Na2CO3)
适量稀硫酸
蒸发、结晶
C
CaO(CaCO3)
足量水
溶解、过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铁粉
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1℃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65g的饱和溶液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只能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的方法来实现
D.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A错误;
B、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所以将15g的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不能得到65g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将P点甲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向溶液中增加甲物质、降低温度的方法来实现,故C错误;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甲、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会析出晶体,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0分)
11.电动自行车以轻便、省力、操作简单.节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城镇居民的青睐,如图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示的部件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橡胶 (填序号,一种即可),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Fe (填元素符号,一种即可)
(2)电动车轮毂是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与铁制材料相比铝合金材料轻便耐用的是因 铝合金密度小,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 .
(3)为防止电动车的铁制车篮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镀一层金属、涂一层漆 .
(4)电动自行车行驶时,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与使用汽油燃料为动力的轻便摩托车相比更“环保”,因为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不会产生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填一种气体即给分)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当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是铅酸蓄电池,报废后回收处理是因为 铅蓄电池对水和土壤环境造成的铅污染 .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元素的简单分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2)根据铝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3)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涂一层润滑油,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金属等;
(4)汽油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环境的物质.
【解答】解:
(1)图中所标示的部件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橡胶;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铁、铝等;
(2)铝的密度小,所以铝锅轻便;常温下,以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合金比较耐用;
(3)自行车常用的防锈措施有:镀一层金属、涂一层漆等,故填:镀一层金属、涂一层漆;
(4)汽油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环境的物质,而行驶过程中电动自行车不会产生这些物质.但铅蓄电池对水和土壤环境造成的铅污染更为久远.
答案:
(1)塑料、橡胶;Fe;
(2)铝合金密度小,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
(3)镀一层金属、涂一层漆;
(4)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蓄电池对水和土壤环境造成铅污染.
12.用集气瓶可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下实验装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分液漏斗 ,装置A和D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备 二氧化碳 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用装置B代替A的优点是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2)实验装置E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 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
(3)通过E、F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出一点即可) 防止炸裂集气瓶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根据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不同的实验装置,功能不同;
(2)二氧化硫有毒,是一种污染环境的物质.
(3)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实验时,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分液漏斗;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若用C装置代替B装置进行实验,优点为: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入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3)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时应该注意:要防止生成物污染环境,要防止炸裂集气瓶.
答案:
(1)分液漏斗;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3)防止炸裂集气瓶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旧干电池回收原料中的二氧化硫和氯化氨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的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氯化铵、氯化锌等,其中氯化氨氯化锌可溶于水.兴趣小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 过滤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灼烧滤渣1的目的是 除去炭粉 .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
(3)己知滤液1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 < 氯化锌的溶解度(填“<”、“=”或“>”).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操作1分离混合物的状态及过滤可用于难溶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3)根据己知滤液1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分析判断.
【解答】解:(1)根据流程图操作1和2都是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因此是过滤操作,过滤时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
(2)因为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难溶性物质为二氧化锰、炭粉,因此溶解过滤后的滤渣含有二氧化锰和碳粉,而回收二氧化锰,因此通过灼烧可以把碳粉变成二氧化碳,因此灼烧滤渣l的目的是除去碳粉;故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3)己知滤液1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氯化锌不析出,说明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锌的溶解度;
故答案为:(1)过滤,引流.(2)除去炭粉.C+O2CO2;(3)<.
14.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空白:(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黑色粉末不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猜想(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 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
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澄清的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中 .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在b处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或在b处导管处绑一个小气球等) .
(3)猜想(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CuOCu+C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设计方案】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可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和金属不发生反应,并结合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解答;
【反思评价】(1)据铜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进行回答;
(2)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要在装置末端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尾气处理或进行尾气收集;
(3)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设计方案】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可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和金属不发生反应;所以若猜想(1)成立,则黑色粉末不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与黑色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黑色的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红色的铜;若猜想(3)成立,则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评价】(1)铜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为了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以及石灰水倒吸引起玻璃管炸裂,要通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到室温;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装置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所以要在b处安装尾气处理装置,用气球收集起来或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将其燃烧掉;
(3)猜想(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O+CuOCu+CO2;
故答案为:
【设计方案】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黑色粉末不变红,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猜想(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黑色粉末部分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1)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澄清的石灰水倒吸入玻璃管中(合理说法均可);
(2)在b处放一只燃着的酒精灯(或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或在b处导管处绑一个小气球等);
(3)CO+CuOCu+CO2.
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加热铜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实验时,发现生成了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小明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行,②硫酸铜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③某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铜)能与一些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同时生成氧化物和铜盐.
探究一:这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
小明说: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
小华说: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原因是 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 ;不可能是氢气或氧气,因为 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水 .
【实验探究】小明将气体通入 品红溶液 ,观察到 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为二氧化硫.
探究二:上述蓝色溶液中有无硫酸剩余.
【实验论证】小坤认为可向蓝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经大家讨论后,该方案被否定,你觉得否定该方案的理由是 硫酸铜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写出铜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CuSO4+2H2O+SO2↑ .
【反思评价】①有同学提出:能否用石蕊试液来检验蓝色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呢?你的回答是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理由 硫酸铜溶液显酸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
②同学们发现,将足量的铜和足量的浓硫酸置于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反应会逐渐变慢,最后反应停止,你能说出反应停止的原因吗?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当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再和铜反应
③小东根据化学方程式说,该方法适用与以铜为原料大量制取硫酸铜,小田认为不适用,你能说出小田的一个理由吗? 反应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气体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探究一: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根据实验结论可以判断实验现象;
探究二:
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稀硫酸不能和铜反应;
二氧化硫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
【解答】解:探究一:
小华说:不可能是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
不可能是氢气或氧气,这是因为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水.
故填: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水.
【实验探究】
小明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为二氧化硫.
故填: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探究二:
【实验论证】
否定该方案的理由是:硫酸铜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铜与浓硫酸共热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故填:硫酸铜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Cu+2H2SO4(浓)CuSO4+2H2O+SO2↑.
【反思评价】
①因为硫酸铜溶液显酸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不能用石蕊试液来检验蓝色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
故填:不可以;硫酸铜溶液显酸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②反应停止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当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再和铜反应.
故填: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当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再和铜反应.
③小田的一个理由是:反应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气体.
故填:反应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气体.
16.将8.0g黄铜(Cu和Zn的合金,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放到盛有4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7.92g,请计算该黄铜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烧杯中总物质前后减少的质量为氢气的质量;利用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锌的质量,进而求出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的质量=8g+40g﹣47.92g=0.08g.
设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08g
x=2.6g
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100%=32.5%
答:该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