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3.50 KB
- 2021-05-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贵州省遵义市米粮学校中考化学六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
A.塑料 B.铝合金 C.钢材 D.陶瓷
2.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下列行为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B.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牛奶含氨量
C.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D.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尿素、恩诺沙星、无根剂等非食品添加剂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过 滤 B.
溶解 C.
取固体药品 D.
蒸发
4.下列各组气体,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甲烷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氮气
5.稀土元素在科技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约占世界稀土资源的80%左右.如图为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一个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
C.一个镱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70
D.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0g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7.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甲:CaCO3(KCl) 乙:Na2SO4(CuSO4) 丙:KCl(KOH) 丁:碳粉(CuO)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①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②加过量稀H2SO4,过滤;③溶解后加适量KOH溶液,过滤;④溶解后加适量盐酸,蒸发;⑤加热(或高温灼烧).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
A.甲﹣⑤ B.乙﹣③ C.丙﹣④ D.丁﹣①
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D.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Ag、Zn、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10.完全燃烧2.8g某有机物,生成8.8g CO2和3.6g 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B.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C.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该有机物由碳、氢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满分24分)
11.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四个铵根离子______;
(4)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微观模拟图所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根据图中信息,从微观角度,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3)根据图中信息,从宏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13.九年级化学学习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际的应用.
(1)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
(2)盐酸能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铁锈主要成分:Fe2O3),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常被人们所利用,如8Al+3Fe3O49Fe+4Al2O3铝热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可用于焊接钢轨,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我市开始尝试使用一种清洁能源的路灯,该路灯不用外接电源,其供电装置通过接收阳光后,便可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5)合理施用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常用的化肥有NH4HCO3、KH2PO4、K2SO4等,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14.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是成才的必备条件,灵活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用以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分类法:利用下列4组物质
A.ZnO、MgO、CO2、Na2O B.Cu、N2、O2、Cl2
C.KNO3、NaHCO3、KClO3、Fe(OH)3 D.H2SO4、H2O、HCl、HNO3
请按要求填写下表空白(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或分类标准)
A
B
C
D
分类标准
金属氧化物
②
盐
④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①
Cu
③
H2O
(2)对比法:
A.通过对CO2+H2O═H2CO3;6CO2+6H2O C6H12O6+6O2两个化学反应的对比,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B.如图1所示:小海同学将盛有干燥白磷的甲试管和干燥红磷的乙试管插入盛有80℃的烧杯里(甲、乙试管均套有气球密封).过一会后,发现甲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乙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请根据小海同学的实验现象,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之一:______.
(3)归纳演绎法:
小海同学通过对大量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双氧水分解(如图2)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
根据小海得出的结论,可推出7.9g高锰酸钾加热一会后,剩余固体质量为7.5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15.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D______.
E→A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氢气,小瑞同学设计了图A的装置,并用仪器乙收集氢气.其中,仪器甲中盛放的试剂应为______(写试剂名称),此法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氢气的方法为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B~D中选择发生装置,要求能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你的正确选择为(填字母)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7.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亮、小丽、小林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估现象
方案预估结论
小亮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
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小丽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
小林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产
盐酸过量,没
有完全中和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______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______(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③
小林猜想正确
④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4分)
18.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因煤中含有硫的化合物(如FeS2),燃烧时生成SO2气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有一种煤含5%的FeS2(假设煤中除FeS2外的其它成分中不含硫元素).燃烧时,设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被排入大气.FeS2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某火力发电厂燃烧3000吨这种煤,可产生多少吨SO2?
2016年贵州省遵义市米粮学校中考化学六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无机材料的是( )
A.塑料 B.铝合金 C.钢材 D.陶瓷
【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可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错误;
B、铝合金是金属合金,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钢铁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
D、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2.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下列行为没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是( )
A.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
B.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牛奶含氨量
C.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D.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尿素、恩诺沙星、无根剂等非食品添加剂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分析】A、根据地沟油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分析;
B、根据三聚氰胺对人体的危害分析;
C、根据适量碘对人体的作用分析;
D、根据尿素、恩诺沙星、无根剂等非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分析.
【解答】解:A、地沟油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故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B、三聚氰胺容易在人的肾脏沉积,造成结石,所以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提高牛奶含氨量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人体食用适量的碘元素会防止甲状腺疾病,所以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D、人长期食用添加尿素、恩诺沙星、无根剂等非食品添加剂,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可致癌,所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故选C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过 滤 B.
溶解 C.
取固体药品 D.
蒸发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A、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
D、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地进行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解答】解:A、过滤实验中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倾倒液体时,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末端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A操作正确;
B、溶解时为加快溶解的速度,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操作正确;
C、为防止药品被污染,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C操作错误;
D、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不断地进行搅拌,图中操作正确,故D操作正确.
故选C.
4.下列各组气体,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甲烷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氮气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A、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可以据此解答;
B、一氧化碳可以燃烧,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据此解答;
C、甲烷可以燃烧,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据此解答;
D、氢气可以燃烧,而氮气不支持燃烧,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可以燃烧,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烷可以燃烧,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可以燃烧,而氮气不支持燃烧,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稀土元素在科技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被誉为新材料的宝库.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约占世界稀土资源的80%左右.如图为稀土元素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一个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
C.一个镱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70
D.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0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金”字旁;因此镱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根据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镱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0,故B说法正确;
C.根据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73,而其质子数是70,由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可知其中子数为173﹣70=103,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因此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73.0,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分析】A、根据碱溶液与碱性溶液的区别进行分析判断.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C、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属于盐,其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碳酸盐与稀硫酸反应也能放出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要除去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甲:CaCO3(KCl) 乙:Na2SO4(CuSO4) 丙:KCl(KOH) 丁:碳粉(CuO)
可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有:①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②加过量稀H2SO4,过滤;③溶解后加适量KOH溶液,过滤;④溶解后加适量盐酸,蒸发;⑤加热(或高温灼烧).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
A.甲﹣⑤ B.乙﹣③ C.丙﹣④ D.丁﹣①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甲:KCl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乙:除去Na2SO4中的CuSO4,为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可选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过滤除去沉淀的方法.选用KOH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钾.
丙:KOH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再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丁: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即可得到碳粉,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故C选项对应正确.
故选C.
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D.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能表示的意义:①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③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④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⑤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可以据此以上几点来完成解答.
【解答】解:A、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根据图中可以知道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故A说法正确;
B、t2℃时,A的溶解度为20g,根据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可以知道,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7%,故B说法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更大,故C说法正确;
D、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Ag、Zn、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4种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知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据此来分析所给选项并完成解答.
【解答】解:A、锌可以和硫酸铜反应,能够判断锌比铜活泼;银不能和硫酸铜反应,可以判断银不如铜活泼,故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A能达到目的;
B、铜不能和硫酸锌反应,所以可以判断铜的活动性比锌弱;铜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所以可以判断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B能达到目的;
C、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锌可以和盐酸反应,所以可以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铜可以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所以可以判断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C能达到目的;
D、锌和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所以不能判断出锌和铜的活动性顺序,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D.
10.完全燃烧2.8g某有机物,生成8.8g CO2和3.6g 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B.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C.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该有机物由碳、氢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8g有机物燃烧生成8.8g CO2和3.6g H2O,从定性的角度可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要确定此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这一原则,计算出8.8gCO2和3.6gH2O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总和是否等于该有机物的质量,如果8.8gCO2和3.6gH2O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总和小于有机物的质量2.8g,则此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反之没有.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00%=0.4g,2.4g+0.4g=2.8g,与有机物的质量相等,所以该有机物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没有氧元素,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4g:0.4g=6:1;
A、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该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没有氧元素,故A错误;
B、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所以该有机物不可能为甲烷,故B错误;
C、由于不能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所以不能计算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故C错误;
D、根据刚才的计算可以知道:该有机物由碳、氢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满分24分)
11.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 2N ;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2O3 ;
(3)四个铵根离子 4NH4+ ;
(4)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P2O5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2)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4)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五氧化二磷分子,依据氧化物化学式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答案为:2N;
(2)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2O3;故答案为: 2O3;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四个铵根离子表示为:4NH4+;故答案为:4NH4+;
(4)保持五氧化二磷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五氧化二磷分子,化学式为:P2O5 ;故答案为:P2O5.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微观模拟图所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2)根据图中信息,从微观角度,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答一条即可);
(3)根据图中信息,从宏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有新物质生成 (答一条即可).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依据图示中分子的结构可得物质的化学式,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情况书写反应方程式.
(2)根据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变化以及原子的重新组合分析判断;
(3)依据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由图中各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是酒精燃烧的化学反应,其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未变,所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3)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1)C2H5OH+3O22CO2+3H2O;
(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3)有新物质生成;
13.九年级化学学习的物质和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际的应用.
(1)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2H2+O22H2O .
(2)盐酸能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铁锈主要成分:Fe2O3),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2O3 +6HCl═2FeCl3+3H2O .
(3)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常被人们所利用,如8Al+3Fe3O49Fe+4Al2O3铝热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可用于焊接钢轨,该反应属于 置换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我市开始尝试使用一种清洁能源的路灯,该路灯不用外接电源,其供电装置通过接收阳光后,便可将 太阳 能转化为电能.
(5)合理施用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常用的化肥有NH4HCO3、KH2PO4、K2SO4等,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KH2PO4 (填化学式).
【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酸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氢气燃烧产生了水,不污染空气,可以据此解答;
(2)盐酸可以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结合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来完成解答;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以据此解答;
(5)根据复合肥的定义可完成解答.
【解答】解:(1)氢气燃烧产生了水,不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盐酸可以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2FeCl3+3H2O;
(3)分析题给的反应可以知道,反应物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而生成物也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可以判断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4)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5)根据复合肥的定义可以知道,复合肥指的是同时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分析所给的几种物质可以知道KH2PO4为复合肥.
故答案为:(1)2H2+O22H2O;
(2)Fe2O3 +6HCl═2FeCl3+3H2O;
(3)置换;
(4)太阳;
(5)KH2PO4.
14.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是成才的必备条件,灵活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用以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分类法:利用下列4组物质
A.ZnO、MgO、CO2、Na2O B.Cu、N2、O2、Cl2
C.KNO3、NaHCO3、KClO3、Fe(OH)3 D.H2SO4、H2O、HCl、HNO3
请按要求填写下表空白(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或分类标准)
A
B
C
D
分类标准
金属氧化物
②
盐
④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①
Cu
③
H2O
(2)对比法:
A.通过对CO2+H2O═H2CO3;6CO2+6H2O C6H12O6+6O2两个化学反应的对比,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的产物可能不同 .
B.如图1所示:小海同学将盛有干燥白磷的甲试管和干燥红磷的乙试管插入盛有80℃的烧杯里(甲、乙试管均套有气球密封).过一会后,发现甲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乙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请根据小海同学的实验现象,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之一: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
(3)归纳演绎法:
小海同学通过对大量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双氧水分解(如图2)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
根据小海得出的结论,可推出7.9g高锰酸钾加热一会后,剩余固体质量为7.5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4 g.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1)根据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酸碱盐的分类进行解答;
(2)A、对比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反应物、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异同进行分析、填空;
B、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对比两个试管中的物质所处环境的异同点进行分析;
(3)观察化学反应前、后天平的天平仍平衡,据此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解:(1)①ZnO、MgO、Na2O这三种物质都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属于金属氧化物,而CO2是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填:CO2;
②N2、O2、Cl2这三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Cu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故填:非金属单质;
③KNO3、NaHCO3、KClO3这三种物质都属于盐类,只有Fe(OH)3是碱;故填:盐;
④H2SO4、HCl、HNO3这三种物质都属于酸,只有H2O是中性的;故填:酸;
(2)A、根据两个化学反应的对比,发现它们的反应物相同,但是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故填: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的产物可能不同;
B、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知,甲、乙试管所受温度相同,同样与氧气接触,甲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乙试管中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乙试管中的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3)在“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双氧水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测定”的实验中知,天平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是保持平衡状态,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
因为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所以7.9g高锰酸钾加热一会后,剩余固体质量为7.5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7.9g﹣7.5g=0.4g;
故填:等于;0.4.
15.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aO 、C CaCl2 .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D 2AgNO3+CaCl2=Ca(NO3)2+2AgCl↓ .
E→A CaCO3CaO+CO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依据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可确定为氢氧化钙,依据A加水可生成氢氧化钙可确定A是氧化钙,据此分析判断推导出其它物质即可;
(2)由B加稀盐酸可生成C,C加碳酸钠可生成E可知C是氯化钙,A加稀硝酸生成D,可知D是硝酸钙,据此结合(1)的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解:(1)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可确定为氢氧化钙,A加水可生成B则可知A是氧化钙,E高温可生成A,所以E是碳酸钙,由B加稀盐酸可生成C,C加碳酸钠可生成E可知C是氯化钙;
(2)C是氯化钙加入硝酸银后会生成D,且D加碳酸钾可生成E碳酸钙,所以D是硝酸钙,所以C→D的方程式为2AgNO3+CaCl2=Ca(NO3)2+2AgCl↓;E→A的方程式为CaCO3CaO+CO2↑;
故答案为:(1)CaO;CaCl2;
(2)2AgNO3+CaCl2=Ca(NO3)2+2AgCl↓;CaCO3CaO+CO2↑.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氢气,小瑞同学设计了图A的装置,并用仪器乙收集氢气.其中,仪器甲中盛放的试剂应为 稀硫酸 (写试剂名称),此法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收集氢气的方法为 排水集气法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B~D中选择发生装置,要求能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你的正确选择为(填字母)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分析试剂、写出反应的方程式,观察收集氢气的装置分析收集氢气的方法;
(2)根据B、C、D的特点,分析能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的装置.
【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所以,甲中盛放的试剂应为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由图A的装置可知,收集装置中有水,所以,收集氢气的方法为排水集气法.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由B、C、D的特点可知,B、C装置一旦加入固体和液体药品,反应物无法分开,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D装置,通过打开或关闭止水夹能改变装置内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药品接触或分开,从而达到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的目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为:(1)稀硫酸,Zn+H2SO4=ZnSO4+H2↑,排水集气法;(2)D,CaCO3+2HCl═CaCl2+H2O+CO2↑.
17.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亮、小丽、小林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估现象
方案预估结论
小亮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
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小丽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恰好完全中和
小林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产
盐酸过量,没
有完全中和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 小丽 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反应后的溶液如果呈酸性,酚酞也不变色 ; 因为中和反应的产物NaCl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
(2)探究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亮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溶质有 NaCl、NaOH (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 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③
小林猜想正确
④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1)【方案评价】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其中盐酸和氯化钠都不能使酚酞变色;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方案反思】根据盐酸呈酸性,而氯化钠呈中性,并且盐酸和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
(2)【作出猜想】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可以据此解答;
【实验设计及验证】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1)【方案评价】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为中性溶液,其pH值等于7,所以可以判断小丽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根据盐酸呈酸性,而氯化钠呈中性,其中盐酸和氯化钠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不能仅仅根据酚酞不变色就判断反应恰好完全.盐酸和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仅仅根据产生了白色沉淀就判断盐酸过量.
(2)【作出猜想】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所以你的猜想为溶质为NaCl和NaOH;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即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设计及验证】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则说明小林的猜想是正确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若观察到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你的猜想正确.
故答案为:(1)【方案评价】小丽;
【方案反思】小亮方案错误的原因:反应后的溶液如果呈酸性,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小林方案错误的原因:因为中和反应的产物NaCl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2)【作出猜想】NaCl和NaOH;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实验设计及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体
小林猜想正确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4分)
18.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因煤中含有硫的化合物(如FeS2),燃烧时生成SO2气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有一种煤含5%的FeS2
(假设煤中除FeS2外的其它成分中不含硫元素).燃烧时,设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被排入大气.FeS2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某火力发电厂燃烧3000吨这种煤,可产生多少吨SO2?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分析】由3000吨这种煤的质量、FeS2的质量分数,根据FeS2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产生SO2的质量.
【解答】解:设可产生SO2质量为x.
4FeS2+11O22Fe2O3+8SO2
480 512
3000t×5% x
x=160t.
答:可产生160tS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