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00 KB
  • 2021-05-10 发布

中考总复习图形的相似巩固练习基础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总复习:图形的相似--巩固练习(基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2011 山东聊城)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OABC 的顶点 O 在坐标原点,边 OA 在 x 轴上,OC 在 y 轴上,如果矩形 OA′B′C′与矩形 OABC 关于点 O 位似,且矩形 OA′B′C′的面积等于矩形 OABC 面积的 1 4 ,那么点 B′的坐标是( ). A.(3,2) B.(-2,-3) C.(2,3)或(-2,-3) D.(3,2)或(-3,-2) 2. 如图,△ABC 中,BC=2,DE 是它的中位线,下面三个结论:⑴DE=1;⑵△ADE∽△ABC;⑶△ADE 的面 积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有( ). A. 0 个 B.1 个 C. 2 个 D. 3 个 3.如图,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BD 相交于 O,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 OA∶OC=OB∶OD,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相似 B.①和③相似 C.①和④相似 D.②和④相似 A B C DO ① ② ⊙ ③ ⊙ ④ ⊙ 4.现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无公共点的两圆必外离;②位似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③菱形的面积等于 两条对角线的积;④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5.(2015•锦州)如图,线段 AB 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 A(4,4),B(6,2),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在 第一象限内将线段 AB 缩小为原来的 后得到线段 CD,则端点 C 和 D 的坐标分别为( ) A.(2,2),(3,2) B.(2,4),(3,1) C.(2,2),(3,1) D.(3,1),(2,2) 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BC),直线 EF 经过其对角线的交点 O,且分别交 AD、BC 于点 M、 N,交 BA、DC 的延长线于点 E、F,下列结论:①AO=BO;②OE=OF;③△EAM∽△EBN;④△EAO≌△CNO,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7. 如图,以点 O 为位似中心,将五边形 ABCDE 放大后得到五边形 A′B′C′D′E′,已知 OA=10cm, OA′=20cm,则五边形 ABCDE 的周长与五边形 A′B′C′D′E′的周长的比值是________. 第 7 题 第 9 题 8.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 5、12、13,与其相似的三角形的最长的边为 39,那么较大的三角形的 周长________,面积________. 9. 如图,在正三角形 ABC 中,D ,E ,F 分别是 BC ,AC ,AB 上的点,DE AC⊥ ,EF AB⊥ , FD BC⊥ ,则 DEF△ 的面积 与 ABC△ 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 10. 将三角形纸片(△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 B 落在边 AC 上,记为点 B′,折痕为 EF. 已知 AB=AC=6,BC=8,若以点 B′,F,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 BF 的长度是________. 11.(2015•连云港)如图,在△ABC 中,∠BAC=60°,∠ABC=90°,直线 l1∥l2∥l3,l1 与 l2 之间距离是 1,l2 与 l3 之间距离是 2,且 l1,l2,l3 分别经过点 A,B,C,则边 AC 的长为 . 12. 如图,不等长的两条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且将四边形 ABCD 分成甲、乙、丙、丁四个三角形.若 1 2 AO BO OC OD   ,则甲、乙、丙、丁这 4 个三角形中,一定相似的有________. 三、解答题 13. 已知线段 OA⊥OB,C 为 OB 上中点,D 为 AO 上一点,连 AC、BD 交于 P 点. (1)如图 1,当 OA=OB 且 D 为 AO 中点时,求 PC AP 的值; (2)如图 2,当 OA=OB, AO AD = 4 1 时,求 tan∠BPC; D C P O A B 图 1 D C P O A B 图 2 14.(2016•静安区一模)已知:如图,在△ABC 中,点 D、E 分别在边 BC、AB 上,BD=AD=AC,AD 与 CE 相交于点 F,AE2=EF•EC. (1)求证:∠ADC=∠DCE+∠EAF; (2)求证:AF•AD=AB•EF. 15.如图,已知在等腰△ABC 中,∠A=∠B=30°,过点 C 作 CD⊥AC 交 AB 于点 D. (1)尺规作图:过 A,D,C 三点作⊙O(只要求作出图形,保留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求证:BC 是过 A,D,C 三点的圆的切线; (3)若过 A,D,C 三点的圆的半径为 3 ,则线段 BC 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得以 P,D,B 为顶点的三 角形与△BCO 相似.若存在,求出 D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 B A 16.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4,AD=10,直角尺的直角顶点 P 在 AD 上滑动时(点 P 与 A,D 不重合), 一直角边经过点 C,另一直角边交 AB 于点 E.我们知道,结论“Rt△AEP∽Rt△DPC”成立. (1)当∠CPD=30°时,求 AE 的长; (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P,使△DPC 的周长等于△AEP 周长的 2 倍?若存在,求出 DP 的长;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B; 【解析】由 OA:OC=0B:OD,利用对顶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①与③相似,问题可求. 4.【答案】A. 5.【答案】C; 【解析】∵线段 AB 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 A(4,4),B(6,2), 以原点 O 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 AB 缩小为原来的 后得到线段 CD, ∴端点的坐标为:(2,2),(3,1). 故选:C. 6.【答案】B; 【解析】①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的性质即可求得 AO≠BO,即可求得①错误; ②易证△AOE≌△COF,即可求得 EO=FO; 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得△EAM∽△EBN; ④易证△EAO≌△FCO,而△FCO 和△CNO 不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传递性即可判定该选项错误. 二.填空题 7.【答案】 1 2 . 8.【答案】90,270. 9.【答案】1:3;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求得:∠DFE=∠FED=∠EDF=60°,即可证得△DEF 是正三角形,又由直角三角 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到边的关系,即可求得 DF:AB=1: 3 ,又由相似三角形 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结果. 10.【答案】4, 7 24 . 【解析】根据折叠得到 BF=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F CF AB BC  ,设 BF=x,则 CF=8-x,即 可求出 x 的长,得到 BF 的长 11.【答案】 . 【解析】如图,过点 B 作 EF⊥l2,交 l1 于 E,交 l3 于 F,如图. ∵∠BAC=60°,∠ABC=90°, ∴tan∠BAC= = . ∵直线 l1∥l2∥l3, ∴EF⊥l1,EF⊥l3, ∴∠AEB=∠BFC=90°. ∵∠ABC=90°, ∴∠EAB=90°﹣∠ABE=∠FBC, ∴△BFC∽△AEB, ∴ = = . ∵EB=1,∴FC= . 在 Rt△BFC 中, BC= = = . 在 Rt△ABC 中,sin∠BAC= = , AC= = = . 故答案为 . 12.【答案】甲和丙相似. 【解析】∵ 1 2 AO BO OC OD   ,∴AB∥CD,∴∠BAO=∠DCO,∠ABO=∠CDO,∴△AOB∽△COD. 故必有甲和丙相似. 三.综合题 13.【解析】 (1)过 C 作 CE∥OA 交 BD 于 E,则△BCE∽△BOD 得 CE= 2 1 OD= 2 1 AD; 再由△ECP∽△DAP 得 2 CE AD PC AP ; (2)过 C 作 CE∥OA 交 BD 于 E,设 AD=x,AO=OB=4x,则 OD=3x, 由△BCE∽△BOD 得 CE= 2 1 OD= 2 3 x, 再由△ECP∽△DAP 得 3 2 CE AD PE PD ; 由勾股定理可知 BD=5x,DE= 2 5 x,则 3 2 PDDE PD ,可得 PD=AD=x, 则∠BPC=∠DPA=∠A,tan∠BPC=tan∠A= 2 1 AO CO 。 14.【解析】证明:(1)∵BD=AD=AC, ∴∠B=∠BAD,∠ADC=∠ACD, ∵AE2=EF•EC, ∴ , ∵∠E=∠E, ∴△EAF∽△ECA, ∴∠EAF=∠ECA, ∴∠ADC=∠ACD=∠ACE+∠ECB=∠DCE+∠EAF; (2)∵△EAF∽△ECA, ∴ ,即 , ∵∠EFA=∠BAC,∠EAF=∠B, ∴△FAE∽△ABC, ∴ , ∴FA•AC=EF•AB, ∵AC=AD, ∴AF•AD=AB•EF. 15.【解析】(1)作出圆心 O,以点 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圆. O P 2 P 1 D C B A (2)∵CD⊥AC,∴∠ACD=90°. ∴AD 是⊙O 的直径 连结 OC,∵∠A=∠B=30°, ∴∠ACB=120°, 又∵OA=OC, ∴∠ACO=∠A=30°, ∴∠BCO=∠ACB-∠ACO=120°-30°=90°. ∴BC⊥OC, ∴BC 是⊙O 的切线. (3)存在. ∵∠BCD=∠ACB-∠ACD=120°-90°=30°, ∴∠BCD=∠B,即 DB=DC. 又∵在 Rt△ACD 中,DC=AD 330sin  , ∴BD= 3 . ①过点 D 作 DP1//OC,则△P1DB∽△COB, BO BD CO DP 1 , ∵BO=BD+OD= 32 , ∴P1D= BO BD ×OC= 3 3 × 3 = 3 2 . ②过点 D 作 DP2⊥AB,则△BDP2∽△ BCO, ∴ BC BD OC DP 2 , ∵BC= ,322  COBO ∴ 133 3 2  OCBC BDDP . 16.【解析】(1)在 Rt△PCD 中,由 tan∠CPD= CD PD , 得 PD= 4 tan tan30 CD CPD   =4 3 , ∴AP=AD-PD=10-4 3 . 由△AEP∽△DPC 知, AE AP PD CD  , ∴AE= AP PD CD  =10 3 -12. (2)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设 DP=x,则 AP=10-x. 由△AEP∽△DPC,知 CD AP =2. ∴ 4 10 x =2,解得 x=8. 此时 AP=4,AE=4 符合题意. 故存在点 P,使△DPC 的周长等于△AEP 周长的 2 倍,D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