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MB
  • 2021-05-10 发布

北京市平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1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固体粉尘 D.工业废水 ‎2.(1分)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是中华名瓷,传统制作过程如下。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 A.踩泥 B.拉坯 C.上釉 D.烧制 A.A B.B C.C D.D ‎3.(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2O B.2O2 C.O2 D.2H2O2‎ ‎4.(1分)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石油 ‎5.(1分)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变小 B.分子间有间隔 ‎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6.(1分)下列数据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 pH ‎3.5~4.5‎ ‎2.9~3.3‎ ‎6.3~6.6‎ ‎7.6~8.0‎ 食物 A.葡萄汁 B.苹果汁 C.牛奶 D.鸡蛋清 A.A B.B C.C D.D ‎7.(1分)3月30日密云区发生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势迅速向平谷区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村方向蔓延。消防官兵灭火时用到鼓风灭火机,其灭火原理是(  )‎ A.移走可燃物 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C.隔绝氧气 D.降低着火点 ‎8.(1分)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 A.H2 B.H2O C.H2O2 D.HCl ‎9.(1分)某品牌的小食品贴有如图所示的标签,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品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10.(1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 的含量 B检验氧气 C验证质量守恒 定律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 ‎ ‎ ‎ ‎ ‎ ‎ ‎ A.A B.B C.C D.D ‎11.(1分)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12.(1分)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 ‎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 C.甲、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 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 ‎13.(1分)请从13﹣A或13﹣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13﹣A计分。‎ ‎13﹣A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 ‎13﹣B补齐物质与其俗称的连线 ‎ ‎ 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 ‎14.(2分)推进污染防治,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 为减少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可在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如图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2)该反应过程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 ‎15.(2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 ‎)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科普阅读理解 ‎16.(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随着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受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挑战。由图一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能源 危机的缓解着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汽车按照电池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镍氢电池动力汽车、锂电池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汽车。‎ 镍氢电池汽车常用电池种类之一,具有大功率、快速充放电等优点,但也有成本高,自放电程度大等不足。‎ 锂电池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往返于正负极之间实现能量的转化。锂电池月自放电率仅为6%~8%,远低于镍氢电池。由于正极材料LiCoO2的价格高,目前是市场上高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燃料电池中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气、氧气分别在各自电极发生电离后生成水,并释放出能量。以铂族贵金属作电催化剂,燃料净化程度要求高,并且只能用热水回收余热,所以并未广泛应用。‎ ‎(1)由图一可知我们机动车对石油消耗的燃油比重中,消耗最大的是   。‎ ‎(2)锂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由   种元素组成。‎ ‎(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实现零排放,工作原理如图二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未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镍氢电池汽车具有大功率、快速充放电等优点。‎ B.锂电池月自放电率低,远高于镍氢电池。‎ C.我国机动车对燃油消耗的比重中农业消耗大于民航消耗。‎ D.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源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环保电源。‎ 四、生产实际分析 ‎17.(2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Ⅱ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 ‎(2)反应Ⅲ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18.(2分)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重金属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其部分流程如下:‎ ‎(1)步骤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化学方程式表示)‎ ‎(2)步骤Ⅲ的操作名称是   。‎ 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3分)根据图回答问题。‎ ‎(1)A中药品若为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 ‎(3)C中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 ‎20.(2分)请从19﹣A或19﹣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0﹣A计分。‎ ‎20﹣A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20﹣B配制160g10%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③→   →   (填序号,下同)。‎ ‎(2)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 ‎(1)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⑤   →   。‎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 可供选择的基本实验操作如图:‎ ‎21.(3分)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甲 乙 丙 实验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1)甲实验的目的是   。‎ ‎(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   g。‎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22.(3分)化学课上,小丽以氢氧化钙为例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 取适量氢氧化钙于试管中依次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没有明显现象,小丽需要作出的改进是   。‎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2分)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 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H2O反应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七、科学探究 ‎24.(6分)某项目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氯化钙溶于水后形成自由移动的Cl﹣和Ca2+。‎ ‎②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③鸡蛋壳与牙齿和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实验一】鸡蛋沉浮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1)冒气泡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 鸡蛋壳溶解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入蛋壳粉,搅拌,测得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一。‎ ‎(2)搅拌的目的是   。‎ ‎(3)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 ‎【实验三】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查资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蛋壳反应在表而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NaF═CaF2+Na2CO3‎ ‎(4)先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方法是   _.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亮(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5)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   。‎ ‎(6)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的作用是   。‎ ‎2019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 ‎1.(1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物质的大量排放不违背该理念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固体粉尘 D.工业废水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选项错误;‎ C、PM2.5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D、工业废水会污染水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是中华名瓷,传统制作过程如下。其中以化学反应为主的是(  )‎ A.踩泥 B.拉坯 C.上釉 D.烧制 A.A B.B C.C D.D ‎【分析】化学变化是饱和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物理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二者本质区别为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据此分析。‎ ‎【解答】解:A.踩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A错误;‎ B.拉坯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B错误;‎ C.上釉是制成的柸的表面涂上一层铀,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烧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的关系分析判断,主要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1分)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2O B.2O2 C.O2 D.2H2O2‎ ‎【分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2O可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O2可表示2个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O2可表示1个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2O2可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1分)下列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石油 ‎【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进行分析。‎ ‎【解答】解:A、太阳能与三大化石能源无直接关系,属于新能源,所以错误。‎ B、潮汐能与三大化石能源无直接关系,属于新能源,所以错误。‎ C、地热能与三大化石能源无直接关系,属于新能源,所以错误。‎ 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主要侧重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前景等。‎ ‎5.(1分)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变小 B.分子间有间隔 ‎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A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B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1分)下列数据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 pH ‎3.5~4.5‎ ‎2.9~3.3‎ ‎6.3~6.6‎ ‎7.6~8.0‎ 食物 A.葡萄汁 B.苹果汁 C.牛奶 D.鸡蛋清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葡萄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苹果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鸡蛋清的pH大于7,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7.(1分)3月30日密云区发生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势迅速向平谷区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情迅速向平谷区刘家店镇北吉山村方向蔓延。消防官兵灭火时用到鼓风灭火机,其灭火原理是(  )‎ A.移走可燃物 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C.隔绝氧气 D.降低着火点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解答】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消防官兵灭火时用到鼓风灭火机,高速气流吹火,使火的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至于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火就熄灭;‎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生活问题,体现化学服于生活,是中考的热点,只要掌握灭火的原理就可以正确的回答本题。‎ ‎8.(1分)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 A.H2 B.H2O C.H2O2 D.HCl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O4N2↑+Cl2↑+2O2↑+4X,反应物中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2、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1分)某品牌的小食品贴有如图所示的标签,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品还缺少的营养素是(  )‎ A.维生素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分析】根据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以及富含各类营养素的食物进行分析。‎ ‎【解答】解:人体六大营养素分别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氯化钠和碳酸氢钠中富含无机盐、食用油中富含油脂,还缺少水和维生素;‎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10.(1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里氧气 的含量 B检验氧气 C验证质量守恒 定律 D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 ‎ ‎ ‎ ‎ ‎ ‎ ‎ A.A B.B C.C D.D ‎【分析】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检验氧气,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设计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分)民间常用川乌、草乌泡制药酒。川乌、草乌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乌头碱(化学式为C34H47NO11),药酒使用不当会造成中毒。下列关于乌头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乌头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 B.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 ‎ C.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 D.每个乌头碱分子由93个原子构成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34:47,故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乌头碱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乌头碱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会生成含氮的化合物,故错误;‎ D.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乌头碱分子由34个碳原子、4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93个原子,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1分)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 ‎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 C.甲、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 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 ‎【分析】根据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0g。‎ A、t1℃时甲中有10g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为饱和溶液;t1℃时乙中加入的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0g,加入的硝酸钾只有60g,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升温至t2℃,溶解度增大,但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乙、丙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均为60g,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6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的含义、饱和溶液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3分)生活现象解释 ‎13.(1分)请从13﹣A或13﹣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13﹣A计分。‎ ‎13﹣A补齐物质与其用途的连线 ‎13﹣B补齐物质与其俗称的连线 ‎ ‎ 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 ‎【分析】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食盐有咸味、结合氧化钙、氢氧化钠的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氧气能供给呼吸,能用于医疗急救。‎ 食盐有咸味,可用作调味品。‎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分)推进污染防治,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 为减少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可在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如图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CO、NO和CO2 (填化学式)。‎ ‎(2)该反应过程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2CO+2NO2CO2+N2 。‎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根据方程式计算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方程式是:2CO+2NO2CO2+N2。‎ ‎(1)由方程式中物质的组成可知,属于氧化物的是:CO、NO和CO2。‎ ‎(2)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过程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44×2):28=22:7。‎ 故答为:(1)CO、NO和CO2;(2)22:7。‎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确定物质的分子构成,能够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2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 ‎(2)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2Fe+3CO2 。‎ ‎【分析】(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进行分析解答。‎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主要是利用CO的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 ‎(1)Fe+CuSO4═FeSO4+Cu;‎ ‎(2)Fe2O3+3CO2Fe+3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科普阅读理解 ‎16.(5分)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随着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受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挑战。由图一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能源 危机的缓解着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汽车按照电池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镍氢电池动力汽车、锂电池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汽车。‎ 镍氢电池汽车常用电池种类之一,具有大功率、快速充放电等优点,但也有成本高,自放电程度大等不足。‎ 锂电池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往返于正负极之间实现能量的转化。锂电池月自放电率仅为6%~8%,远低于镍氢电池。由于正极材料LiCoO2的价格高,目前是市场上高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燃料电池中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气、氧气分别在各自电极发生电离后生成水,并释放出能量。以铂族贵金属作电催化剂,燃料净化程度要求高,并且只能用热水回收余热,所以并未广泛应用。‎ ‎(1)由图一可知我们机动车对石油消耗的燃油比重中,消耗最大的是 车用 。‎ ‎(2)锂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由 三 种元素组成。‎ ‎(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实现零排放,工作原理如图二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未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 以铂族贵金属作电催化剂,燃料净化程度要求高,并且只能用热水回收余热,所以并未广泛应用。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镍氢电池汽车具有大功率、快速充放电等优点。‎ B.锂电池月自放电率低,远高于镍氢电池。‎ C.我国机动车对燃油消耗的比重中农业消耗大于民航消耗。‎ D.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源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环保电源。‎ ‎【分析】(1)根据图一信息回答;‎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解答;‎ ‎(3)根据题中信息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由图一可知我们机动车对石油消耗的燃油比重中,消耗最大的是 车用;‎ ‎(2)由化学式LiCoO2可知,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由三种元素组成;‎ ‎(3)由其工作原理可知,反应条件是在催化剂,反应物是氢气、氧气,生成物水;根据题中信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未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以铂族贵金属作电催化剂,燃料净化程度要求高,并且只能用热水回收余热,所以并未广泛应用;‎ ‎(4)A.镍氢电池汽车具有大功率、快速充放电等优点,故正确;‎ B.锂电池月自放电率仅为6%~8%,远低于镍氢电池,故错;‎ C.根据图一可知,我国机动车对燃油消耗的比重中农业消耗大于民航消耗,故正确;‎ D.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源工作时只生成水,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环保电源,故正确。‎ 故选ACD。‎ 答案为:(1)车用;‎ ‎(2)三;‎ ‎(3)2H2+O22H2O;以铂族贵金属作电催化剂,燃料净化程度要求高,并且只能用热水回收余热,所以并未广泛应用;‎ ‎(4)AC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原电池的涉及,金属的腐蚀及防护以及新型化学电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四、生产实际分析 ‎17.(2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Ⅱ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S 。‎ ‎(2)反应Ⅲ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反应 。‎ ‎【分析】‎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1)反应Ⅱ是二氧化硫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硫酸和硫,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S,从反应前的+4价变成反应后的+6和0价。‎ ‎(2)反应Ⅲ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为多变一,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1)S;(2)化合反应。‎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8.(2分)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重金属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其部分流程如下:‎ ‎(1)步骤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2HCl+Ba(OH)2═BaCl2+2H2O (化学方程式表示)‎ ‎(2)步骤Ⅲ的操作名称是 过滤 。‎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 ‎(1)步骤Ⅱ调节酸碱性的,是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Ba(OH)2═BaCl2+2H2O;‎ ‎(2)步骤Ⅲ得到滤渣,所以该操作名称为过滤。‎ 故答案为:‎ ‎(1)2HCl+Ba(OH)2═BaCl2+2H2O;(2)过滤。‎ ‎【点评】‎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五、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19.(3分)根据图回答问题。‎ ‎(1)A中药品若为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B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CO2密度比空气大 。‎ ‎(3)C中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方法;‎ ‎(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易溶于水,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2)CO2密度比空气大;(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点评】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配平、化学式、反应的条件、是否需要箭头。‎ ‎20.(2分)请从19﹣A或19﹣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0﹣A计分。‎ ‎20﹣A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20﹣B配制160g10%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③→ ① → ② (填序号,下同)。‎ ‎(2)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 ‎(1)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⑤ ④ → ③ 。‎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加速溶解 。‎ 可供选择的基本实验操作如图:‎ ‎【分析】A、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B、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A、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答案为:‎ ‎20﹣A ‎20﹣B ‎(1)③①②‎ ‎(2)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1)⑤④③‎ ‎(2)加速溶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1.(3分)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甲 乙 丙 实验 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 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1)甲实验的目的是 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 ‎(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 16 g。‎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c不变色,d比b先变红 。‎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水汽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水汽油,甲实验的目的是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2)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若电解18g 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为18g,则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18g×=16g。‎ ‎(3)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a、c不变色,d比b先变红,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 故答案为:‎ ‎(1)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 ‎(2)16‎ ‎(3)a、c不变色,d比b先变红。‎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电解水的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3分)化学课上,小丽以氢氧化钙为例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 取适量氢氧化钙于试管中依次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没有明显现象,小丽需要作出的改进是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先滴加酚酞溶液 。‎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白色沉淀产生 。‎ ‎(3)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解:(1)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常通过加入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证明两者之间的反应;‎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观察到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答案为:(1)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先滴加酚酞溶液;‎ ‎(2)有白色沉淀产生;‎ ‎(3)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3.(2分)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 a、b处白磷均不燃烧;②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H2O反应 ‎(1)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①中b不燃烧,②中b燃烧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和燃烧的条件分析;‎ ‎(2)根据实验设计分析。‎ ‎【解答】解:(1)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同时具备,①中b不燃烧,②中b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1)①中b不燃烧,②中b燃烧;‎ ‎(2)A、B、C。‎ ‎【点评】本题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考查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学生体会了实验的魅力,使得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化学。‎ 七、科学探究 ‎24.(6分)某项目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氯化钙溶于水后形成自由移动的Cl﹣和Ca2+。‎ ‎②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③鸡蛋壳与牙齿和含氟牙膏反应的化学原理相似。‎ ‎【实验一】鸡蛋沉浮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1)冒气泡的原因 CaCO3+2HCl═CaCl2+H2O+CO2↑ (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 鸡蛋壳溶解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加入蛋壳粉,搅拌,测得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一。‎ ‎(2)搅拌的目的是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 ‎(3)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蛋壳中部分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增强;溶质溶解接近饱和,离子浓度则基本不变,电导率也几乎不变 。‎ ‎【实验三】鸡蛋壳代替牙齿探究含氟牙膏能否预防龋齿。‎ 查资料知,含氟牙膏(含氟成分为NaF)与蛋壳反应在表而生成氟化钙保护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NaF═CaF2+Na2CO3‎ ‎(4)先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方法是 打开开关,拉动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 _.再称取0.50g“牙膏处理过的蛋亮(用牙膏液浸泡、洗涤、晾干)”于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抽取20mL3.5%的盐酸(模拟形成龋齿的酸境),连接好装置,打开开关,将盐酸快速压入锥形瓶,关闭开关,测得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 ‎(5)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 。‎ ‎(6)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的作用是 对比 。‎ ‎【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物质接触面积越大,溶解或反应的速率越快;‎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判断含氟牙膏对牙齿是否具有保护作用。‎ ‎【解答】解:(1)冒气泡的原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搅拌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故填: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3)图1中,a﹣b段电导率变化的原因:蛋壳中部分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增强;溶质溶解接近饱和,离子浓度则基本不变,电导率也几乎不变。‎ 故填:蛋壳中部分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增强;溶质溶解接近饱和,离子浓度则基本不变,电导率也几乎不变。‎ ‎(4)先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方法:打开开关,拉动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 故填:打开开关,拉动注射器活塞,松开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良好。‎ ‎(5)图3中x﹣y段压强增大的主要原因: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 故填: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 ‎(6)根据实验三的数据分析,用“未用牙膏处理的蛋壳”重复上述实验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使用含氟牙膏能够保护牙齿。‎ 故填:对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5/15 13:39:21;用户:cycaiyan;邮箱:cycaiyan@126.com;学号:270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