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4.50 KB
  • 2021-05-10 发布

包头市中考语文一模调研卷含答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2018 年初中升学考试调研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7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座位号、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4.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严格按题号所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破损;严禁在答题卡上作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1-7题,共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哄(hōnɡ)笑 妖娆(ráo) 栈(jiàn)桥 期期艾(ài)艾 B.抽噎(yē) 挣(zhēnɡ)脱 地窑(jiào) 吹毛求疵(cī)‎ C.恪(kè)守 叱咄(duō) 冗(rǒnɡ)杂 负隅(yù)顽抗 D.挑衅(xìn) 涮(shuàn)洗 收敛(liǎn) 毛骨悚(sǒnɡ)然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仄歪 讪笑 莹火虫 马革裹尸 B.琐屑 菜畦 颤巍巍 姗姗来迟 C.抽搐 恻隐 秫秸杆 粗制滥造 D.羁拌 观瞻 一瞬间 锐不可挡 ‎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包头市政府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营造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 B.年货市场上,春联、食品、花卉、服饰等商品鳞次栉比,大大方便了居民购置年货。‎ C.盛夏的内蒙古草原,天蓝草绿花红,好一派柳暗花明的旖旎风光。‎ D.凌某某殚精竭虑地在ATM机旁张贴“温馨提示”诈骗取款人钱财,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荆轲刺秦王到大青山游击队抗击日寇北中国大地上描绘着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抗争之歌。 B.罗贯中撰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猛将是吕布的老家在包头市九原区。 C.莜麦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五谷之首,还含有磷、铁钙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D.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学大多数由于师资不足及教材鱼龙混杂等问题,书法课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5.(2分)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刘禹锡——《刘禹锡集》 B.《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 ‎ C.《童年》——高尔基——自传体小说 D.《孔乙已》——鲁迅——《朝花夕拾》 6.(3分)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访桃花源探寻陶渊明美好理想 下联: ‎ ‎7.(10分)默写。 (1) ,君子好速。   (《诗经。关睢》)‎ ‎(2)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 不亦君子乎?   (《论语》)‎ ‎(8)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9)《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人物的反常心理,《观刈麦》   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 。‎ 二、阅读(本题包括8-24题,共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种谷   罔与勿①析土而农,耨②不胜其草。罔并薙以焚之,采灭而草生如初。勿两存焉,粟则化而为稂,稻化为牌。胥顾以馁,乃俱诉于后稷曰:“谷之种非良。”问而言其故。后稷曰:“是汝罪也。夫谷由人而生成者也,不自植也。故水泉动而治其亩,灵雨降而播其种,蜩螗鸣而芸其草。今汝不师诸先民,而率由乃心,以通天性,弗惩尔躬,而归答于种之非良,其庸有愈乎?”    (选自刘基《郁离子》,有改动)‎ ‎【注释】①罔与勿,“罔”“勿”是两个人名。②耨(nòu)锄草③薙:这里指制去的家草。④国稂(láng):对禾苗有害的草,即狗尾草。⑤胥:相互。⑥蜩螗:蝉。‎ ‎8.(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胥顾以馁 (2)今汝不师诸先民 9.(4分)‎ 翻译下列句子。  (1)问而言其故。  (2)夫谷由人而生成者也,不自植也。 10.(2分)后稷认为罔与匆种植为什么会失败?‎ ‎11.(2分)这则种谷的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  行路易 丰子恺   ①古人有“行路难”这句老话,但在今日的新中国,这句话已经失却时效。今日的中国是“行路易”的时代了。   ②我久不乘电车了。前几天我出门买物,到站上等电车。我看见电车将要到站,无意识地全身紧张起来,这是解放前长年的习惯所使然:一则因为人都争先恐后,攀登要敏捷,不然吃售票员或别人的写;二则担心着车中无座位,必须捷足先登。   ③然而我的紧张是徒劳的:车子一停下,售票员先喊:“让老先生先上车!”他就伸手拉着我的左臂。接着站台上有一个乘客扶着我的右臂,一迎一送,我毫不费力地上了电车,犹如乘升降机一般。‎ ‎  ④车厢里不能说很挤,但也已经没有座位,并且有四五个人站着。我一上车,同时有两三个人站起来让座,招呼我去坐。我正在犹豫的时候,离我最近的一个青年乘客敏捷地站起身来,说“这里近便”,就硬拉我坐下了。接着有一个青年女乘客拿着一把折叠扇默默地送交我。原来这是我的扇子,插在衣袋里,上车时掉落在站上,她拾了来送还我的。   ⑤过了几站,下车的人多了,车厢里空起来。售票员拿出些连环画小册子来,向人推荐。我也接了一册。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壮年男乘客笑着向他婉谢,说:“我有些头晕不想看书。”售票员眉头一皱,伸手向袋袋里摸出一匣万金油来,说:“您抹点万金油?”乘客感谢地接受了。这时候我产生一种感觉:觉得好像不是在桑电车, 。   ⑥我下车后,走到国际书店去买了一大包书。我提了这包书走到第一百货商店,上楼去买了两瓶酒和两瓶桔子露,我从扶梯上走下去的时候,觉得负担相当重。忽然一个穿人民装的青年走近我来,说:“老伯伯,我帮你拿,送你上车。”就抢了我两只手里的两件重东西,和我并肩走下扶梯去。我想夺回一件,但他不肯。我拄着拐杖和他一同走到了商店门口。想雇三轮车。可是门口没有车子,须得跑一段路,到横路口的停车处去雇。我不好意思再让他送,伸手想夺回两件东西,说:“走平路我自己拿得动。”他又不肯,把东西藏在身后。我只得由他护送,一直护送我上三轮车。‎ ‎  ⑦我坐在三轮车里的时候,抚今思昔,觉得这真是“行路易”的时代了。我又想起了十多年前:那时我住在东京,某晚和五六个朋友出门去散步乘凉。横弄里走出一个老太婆来,她搬着一大块棕棚之类的重东西,气喘地走在我们后面。忽然她向我们的队伍里喊。“你们哪一位替我搬一搬,好不好?”我们都是来乘凉散步的,不愿意搬重东西,大家婉谢她,快步向前,避开了她。   ⑧当时我曾经把这件事写成随笔《东京某晚的事》。这篇随笔的末了说,我第一次遇到路人提出这样唐突的要求。那老太婆的话,似乎应该用在家庭里或学校里,这是关系亲密的小团体中的人们才能提出的要求,不适用于“社会”或“世界”的大团体中的所谓“陌路人”之间。这老太婆误把陌路当作家庭了。   ⑨可这老大婆原是悖事的,唐突的。然而我却在想,假如真能像这老太婆所希望、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天下如一家,人们如家族,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时陌路就变威家庭。这是多么可憧憬的世界。   这篇随笔是三十三年前写的。我今天出门乘车买物所经历的,正是当时我所谨憬的那个世界里的状态。想不到我当时在外国所梦想的世界,会在三十三年后的新中国实现。  ‎ ‎  1958年6月于上海作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改动)‎ ‎12.(3分)选文以“行路易”为题,有哪些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13.(3分)作者围绕“行路易”等了哪些事? 请简要概折。‎ ‎14.(2分)结合上下文,在选文第⑤段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 ‎15.作者在选文后半部分介绍《东京某晚的事》这篇随笔,用意何在?‎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病毒,不单单是“祸害”   ①人类认识病毒的时间并不长,仅有120余年。“个头小”是人类对病毒的直观认识。借助电子显微镜,科学家能够直接观察形形色色的病毒:它们绝大多数的大小只有20纳米~200纳米,相当于鸡蛋的一百万分之一,细菌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②病毒的结构也相对简单,一般由蛋白质衣壳包裹核酸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有的在衣壳外还会套上“一件脂蛋白面料的囊膜外套”。   ③病毒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④首先,有些病毒促成了生命科学中很多重要规律的发现。历年诺贝尔奖中至少有14项颁给了与病毒有关的研究。由于病毒的组成和结构相对简单、实验容易操作,科学家们常常先从病毒学的研究中受到启发,进而管窥到自然界的奥秘。比如,霍华德·特明、戴维·巴尔的摩从病毒中发现反转录现象,完善了生命的“中心法则”。又比如,彼特·杜林提、罗夫·辛格纳吉在研究体内免疫细胞对病毒的识别时,发现了决定器官移植时是否排斥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为免疫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⑤其次,我们也可以利用病毒以毒攻毒。比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小儿麻痹症的元凶,为了预防这种病毒,要给幼几吃一种糖丸,而这种糖丸就是一类安全有效的减毒活疫苗——其有效成分就是基因组变异后毒力减弱的病毒株。糖丸疫苗自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阿尔伯特·沙滨发明后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全球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 ‎  ⑥最后,我们也可以改造和利用病毒,攻克其他疾病。病毒基因组上有许多功能强大的遗传元件,利用这些遗传元件,科学家们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载体,成为实验室里不可或缺的分子生物学工具。我们将病毒基因组中的致病成分删除,替换上外源基因,病毒就变成了运载基因的“小汽车”。今天,这些“小汽车”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和肿瘤。   ⑦此外,病毒中有一些成员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死肿瘤细胞。正义单链RNA病毒中的塞尼卡病毒就是一种天然的溶瘤病毒,它们作为生物类抗肿瘤药物在治疗神经内分泌瘤、小细胞肺癌等肿瘤方面潜力巨大。噬菌体是能够感染、杀灭细菌的病毒,利用噬菌体进行细菌污染或感染的防治,可减少抗生素、消毒剂的使用,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也更加绿色环保。   ⑧病毒在不断进化,但人类认识、改造病毒的探索也不会止步。我们相信,在科学家、医护工作者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对病毒性疾病的防控会越来越得力,改造病毒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作者:姜韶东,选自2018年1月11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6.(4分)作者认为“病毒不单单是‘祸害’”,有哪些依据?‎ ‎17.(3分)将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删去好不好? 请说明理由。‎ ‎18.(2分)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小汽车”具体指什么? 19.(2分)本文介绍了人类认识、改造、利用病毒的情况,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    以创新之光照亮“裂痕”‎ ‎   ①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新事物诞生时难言完美,只有拥抱“裂痕”,变痛点为亮点,才能赢得成功和进步。‎ ‎  ②所谓“裂痕”,常常体现为某种缺陷,但这样的缺陷不会是永远不变的。因发射时枪口跳动幅度大,影响射击精度,驳壳枪问世后曾长期遇冷。然而,通过平放射击,枪口跳动对精度的影响小了,连发时相当于小型冲锋枪,特别适合游击战。因录音技术不成熟,早期的唱片容量只有5分钟,开发有声读物项目一度遭到反对。然而,面对市场需求,密纹唱片实现技术突破,放音时间大幅延长。今天,智能手机已趋普及,有声读物产品日新月异。人们不断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踩着成功的阶梯步步上行。   ③拥抱“裂痕”,意味着要敢闯敢试,不可万事俱备再付诸行动。中国“天眼”构想提出时,遇到重重困难,令人感觉“不可能完成”。但历时22年,难关逐个被攻破,“大国重器”终于落地。廖俊波在福建省政和县任县委书记时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靠改革优化环境,在破解难题中走特色化路子,他带领大家把县域经济从省末位变成增长速度“省十佳”,印证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事实证明,守成者没有前途,逢山开路才有希望。   ④数学家陈省身曾给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因为次次考100分需要连细枝末节都反复训练,哪有精力思考和探索? 由此既要努力学习,又要避免“满分损失”。这也启示人们,无“裂痕”未必好。现实中,有的人面对成果评审,放弃“有缺陷的突破”,选择“平庸的完美”;有的人罹患改革拖延症,不确保万无一失,就不敢先行先试。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并非否定多思,而是提醒人莫因患得患失走向思而不行。“万物皆有裂痕”,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出现,纠结于完美主义、坐等万事俱备,只会错过探索发现的惊喜。   ⑤创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0到1”,一类是“从1到1个亿”。前者是原发性创新,属于垂直进步;后者是推陈出新式创新,属于水平进步。实现科技领跑,需要更多的“从0到1”。而过程中充满“裂痕”,往往是“从0到1”的显著特征。宁要“有缺陷的突破”,不要“平庸的完美”,创新之光才会照亮一处处“裂痕”。进而言之,探索在前、总结在后,先行先试、以立促破,也是改革深水区的常态。瞄准“裂痕”久久为功,改革红利才能充分释放。   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成功不等于成熟,完成不等于完美,“美好”永无止境。新矛盾如同“裂痕”,既映照着缺憾、不足,更孕育着希望、机遇。一次次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一次次在新起点上超越自己,前行的道路自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刘根生,选自2018年1月26日《人民日报》)‎ ‎20.(2分)选文主要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21.(3分)请简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22.(2分)选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3.(3分)作者为什么更推崇“从0到1”的创新?‎ ‎24.(3分)请你针对数学家陈省身“不要考100分”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有句名言:“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说到做到,从不食言。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诺言是社会运转、人际交往、合作共事、治家治国中不可或缺的法宝。许诺者要以敬畏的心态去信守诺言。然而,有些人把诺言仅当作礼仪,甚至像某些商家的广告语,夸大允诺吸引消费者,用模棱两可的词汇欺骗消费者。   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按要求完成作文。‎ 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否则扣分,直至零分。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